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02 全球环境问题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02 全球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d2a7f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c.png)
CFCl3 + hν → CFCl2 + Cl Cl + O3 → ClO + O2 ClO + O3 → Cl + 2 O2
ODS :消耗臭氧层物质
3、O3对生命系统的重要作用
UV-A区:320-400nm 不能被臭氧吸收,但也不对地表生物圈构成伤害且少量是地表生 物所必需,促进胆固醇转变成VD。
污染土壤 和水体
造成 酸雨危害
间接 污染海洋
造成固体 废弃物污染
降低人的 生命安全
2. 全球性
全球性 气候变暖
发展中国家人口 及贫困问题等
酸雨
全球性环境问题
热带雨林减少
臭氧层破坏
有毒有害废弃物 的越境转移和扩散
生物多样性 锐减
沙漠化
(5)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三个阶段:被动治理污染--地球整体观念--拯救地球的战斗。 •1962 美国女作家卡逊《寂静的春天》,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 考。 •1972 人类环境会议 瑞典斯德哥尔摩,发表《人类环境宣言》, 并提出“6.5世界环境日” ,是人类认识环境问题的一个里程碑。 •1992 环境与发展大会 巴西里约热内卢,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表《21世纪议程》、《里约宣言》 •2002 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
UV-B区:280-320nm 可能到达地表并对人类和生态系
统造成最大危害。
UV-C区:200-280nm 能被大气中O3和O2完全吸收,
不会到达地表造成不良影响。
4、 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
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 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制冷电器
泡沫床垫
生命期:120年 100年全球增温潜势(GWP):296
造成生态环境的原因和结果
![造成生态环境的原因和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8564336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3.png)
造成生态环境的原因和结果
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动的增加导致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大,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可能破坏生态平衡。
2. 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会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3. 农业活动:不合理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大规模的畜牧业,可能导致土壤退化、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4. 滥伐森林和过度开垦: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会破坏生态系统,减少植被覆盖,导致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问题。
5. 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燃烧化石燃料等能源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以下结果:
1. 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2. 环境污染:空气、水体和土壤受到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3.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引发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极端天气等,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4. 资源短缺: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减少,如水资源短缺、土地贫瘠等。
5. 人类健康问题:污染和生态破坏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和健康风险的增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e70376f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a.png)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导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
此外,人口增长还加剧了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资源的供需矛盾,使得环境问题愈发严重。
二、工业化进程工业化进程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
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使得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此外,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对土壤、大气、水体等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三、农业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方式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然而,这种转变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例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体污染;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行为加剧了土地退化;农药、化肥残留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使得人口、产业、资源等要素高度集中,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城市扩张导致大量耕地、林地被占用,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交通拥堵、尾气排放等城市病问题严重影响了大气质量;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五、消费模式消费模式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物质享受,过度消费、浪费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
例如,过度包装、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增加了环境污染。
六、政策法规不完善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也是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此外,环境法规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使得一些企业敢于违法排污。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要解决环境问题,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完善政策法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共同呵护地球家园。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及其产生的原因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及其产生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36712d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3.png)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及其产生的原因当前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其中的一些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以及冰川融化等现象都是气候变化的表现。
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工业化和能源消耗模式。
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引起气候变化。
工业排放、汽车尾气以及森林砍伐等活动都对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二、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全球范围内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人口增长和水污染。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水的需求也大幅上升。
同时,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水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三、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另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非法捕捞和野生动物走私等活动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盲目开发和过度消费行为。
四、土壤退化土壤退化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另一个严重环境问题。
农业化学品过度使用、过度灌溉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垦都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和土地退化的问题。
这进一步威胁到了农作物的产量和粮食安全。
五、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大城市中更为突出。
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物以及燃煤等活动都对空气质量造成了污染。
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人类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能源消耗,从而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的出现。
同时,人类的过度消费和盲目开发也加剧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政府的监管不力、技术的滞后以及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也是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行动。
首先,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这些都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d422b1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c.png)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破坏。
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成为了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提升等人类活动所导致的。
首先,工业化是环境问题产生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大规模生产和高能耗为特征的工业化模式迅速发展。
然而,这种工业化模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同时,工业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的排放也对水、空气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其次,城市化是环境问题产生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建设规模和密度不断扩大,城市资源消耗和排放的压力也相应增加。
大量的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工业制造等活动导致了噪音和空气污染的加剧,城市生态系统逐渐失衡。
此外,城市垃圾的产生与处理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人口增长是环境问题产生与发展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近几十年来,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更为迅速。
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对资源的需求急剧上升,尤其是对水、粮食和能源的需求。
这种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过度使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和能源紧缺等问题。
同时,人口的增长也带来了城市扩张和人口流动,进一步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人类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大量的消费带来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同时,过度消费也加剧了资源的稀缺和环境的负担,使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推动环境治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e23ecc5ce2f0066f533223a.png)
3.2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新特点
一是从局部性、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扩展到 包括气候异常变化、水资源匮乏和水体污染、能源紧缺、 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大气污染、有毒废物越境转移 等全球性的环境危机; 二是从“第一代环境问题”,即明显的表观环境破坏发 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它们是长期积累的生化污染, 如生物多样性丧失、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等,危及 全人类的生存状况; 三是越来越快地向发展中国家蔓延,这里既有发达国家 转移污染产业的因素,还有发展中国家开发过度与环境 退化的双重困境,中国等规模较大速度较快的国家,集 聚了前工业时代、工业化时代,甚至后工业时代各种环 境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叠加效应。
二、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和困境
1、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2、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努力
3、解决生态环境பைடு நூலகம்题的障碍与困境
1、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经历了由蒙昧到觉醒、由忽视到重视、由单 纯注重环境问题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艰难转 变。
1.1 现代环境意识的觉醒 1.2 悲观论与乐观论的争论
2.3 国际环境公约
• 目前缔约国在3个或以上的多边国际环境 公约有200多个 • 国际公约的运作框架* • 主要的多边国际环境公约*
主要的多边国际环境公约(1)
•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73年签署,75年生效。 控制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贸易,方式包括完全禁止 和许可证制度 •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维也纳公约》及《蒙特利 尔议定书》:前者85年签署,88年生效,后者87年 签署。旨在建立一个控制排放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 质的机制,禁止生产和使用某几种化学物质,并对 其它种类作出限制 • 《关于有害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92年生效。目的是控制并把废弃物越境减少到最小 程度,把产生有害废弃物减少到最低程度 • 《生物多样性公约》:92年生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公平合理的 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他形式的利用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b8188fe19e8b8f67c1cb919.png)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1、环境问题的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2、环境问题的分类:(1)第一环境问题又称原生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
(2)第二环境问题又称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认为原因引起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的成因:从自然科学层面看,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从人类制度构建层面看,政治经济学家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源的决策者忽视或低估坏境破坏给社会造成的代价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成因可归结为以下方面1、市场失灵:市场不能正确估计和分配环境资源,从而导致商品和劳务价格不能完全反应他们的环境成本。
主要表现在环境成本外部化、对生态系统估值不当和产权界定不清。
2、政策失误:政府在经济决策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经济活动实施后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结果现象。
3、科学不确定性:依现有科学技术不能就某一行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得出明确和确定结论的现象。
4、国际贸易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环境管制越严,就会越妨碍自由贸易;而贸易越发达,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就会越严重。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不平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
能够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国际贸易活动主要表现为:1、对环境有影响的商品交易。
2、能够引起环境问题的交易。
3、因国际投资带来的环境影响。
环境问题的对策1、关于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达成了共识,环境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表现在:(1)妨碍人类正常生活,降低环境对人的舒适度。
(2)导致人类生命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和自然环境破坏。
(3)导致环境生态服务功能退化以及历史和文化遗址消失。
(4)造成自然资源枯竭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2、形成了环境保护可行措施:(1)以经济手段推进市场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以成本效益方法判断环境政策的效果。
(2)以行政手段推进环境管理政策,控制污染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30f8a8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c.png)
环境问题的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前
20世纪后半叶至今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环境问 题主要表现为自然灾害和资源短缺。
伴随着全球化和消费主义的兴起,环 境问题愈发严重,成为全球关注的焦 点。
工业革命后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人类 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逐 渐凸显。
02
环境问题的产生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 境问题。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导致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 ,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工业革命还加速了资源开采和能源消耗,导致资源枯竭和环 境破坏。同时,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和废气也加剧了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的压力
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食物、水和能 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导致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加剧了环境问题的 严重性。
环境问题的产生 与发展
目录
• 环境问题概述 • 环境问题的产生 • 环境问题的演变 • 解决环境问题的挑战与策略 • 环境问题的未来展望
01
环境问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 或生态平衡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
分类
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等类型,其 中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破 坏包括森林砍伐、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资源枯竭 包括水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等。
清洁能源的推广与应用
01
清洁能源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对环 境影响较小的能源,如太阳能、 风能、水能等。
02
推广和应用清洁能源是解决环境 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减少化石 能源的使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ac6c1629b6648d7c1c74619.png)
•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 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 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 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 ,滥采滥捕使珍惜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 生产力下降,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等 等。
环境污染则指人类活动的副产 品和废弃物进入物理环境后,对生态 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特别 是当由此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过来 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质量时。环境 污染不仅包括物质造成的直接污染, 如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
但此时的人类还意识不到这样 做的长远后果,一些地区因而发 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 态退化。较突出的例子是,古代 经济发达的美索不达米亚,由于 不合理的开垦和灌溉,后来变成 了不毛之地;中国的黄河流域, 曾经森林广布,土地肥沃,
是文明的发源地,而西汉和东汉时 期的两次大规模开垦,虽然促进了当 时的农业发展,可是由于森林骤减, 水源得不到涵养,造成水旱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土地日益 贫瘠,给后代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但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的人类活动对 环境的影响还是局部的,没有达到影 响整个生物圈的程度。
前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此阶段从人类出现开始直到 产业革命,跟后两个阶段相比, 是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该阶段, 人类经历了从以采集狩猎为生的 游牧生活到以耕种和养殖为生的 定居生活的转变。随着种植、养 殖和渔业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人类从完全依赖大自然的恩赐转变 到自觉利用土地、生物、陆地水体 和海洋等自然资源。人类的生活资 料有了较以前稳定得多的来源,人 类的种群开始迅速扩大。人类社会 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扩大物质生产规 模,便开始出现烧荒、垦荒、兴修 水利工程等改造活动,引起严重的 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或沼泽化等 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7e1801ff18583d0496459e1.png)
第三阶段:全球大气环境问题
时间:1984年—至今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沉降
三大全球性大气问题
1984年,发现臭氧空洞(第二次世界环 境问题的高潮)
此外,还包括空气污染、淡水资源枯竭、海 洋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森林破坏、生物多 样性锐减、有毒物品扩散和管理不当、城乡 地区生活和工作条件恶化而造成的疾病蔓延 等。
(第二阶段——20世纪以后)
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前所未有的超 负荷,近地表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发展到 高峰。
(第二阶段——20世纪以后)
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界60年代初
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第一次环境问题的高潮)
环境污染转变特点: 由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 点污染→面污染源 局部性污染→区域性、全球性污染
第三阶段:全球大境污染扩展到全球性环境问题。
2、从第一代环境问题扩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
3、从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扩展到发展中国 家的环境问题。
人类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谢
谢 !
第一小组
食品质量与安全2011级
环境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
应当注意的是,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往往难以截然分开,它们之间 常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原生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 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 染,反过来又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 生环境问题,也叫第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 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目前人们所说的环 境问题一般是指次生环境问题。
→
人类改造环境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09d0bd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d.png)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在人类文明的漫长进程中,环境问题如影随形。
从远古时代的简单生存活动到现代社会的高度工业化,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其影响也日益复杂和深远。
最初,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人口数量较少,技术手段简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干扰都在自然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然而,随着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人类开始定居,并逐渐掌握了驯化动植物的方法,这使得人类对土地和水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
为了开垦农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湿地被排干,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环境问题急剧恶化。
大规模的工厂建设、煤炭的广泛使用以及机械化生产的推进,使得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
工厂排放的废气笼罩着城市,河流被工业废水染黑,土壤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同时,为了获取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人们对矿产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采,导致山体破坏、水土流失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这一时期,环境问题的特点是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20 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呈现出全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汽车的普及导致了石油的大量消耗和尾气排放,加剧了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化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各种新型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放射性物质,这些污染物具有长期残留性和高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
同时,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造成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森林砍伐和草原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成为全球性的难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问题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其认识也在逐步深化。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d867da8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0.png)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的表现形式和分布情况各异,其产生原因也千差万别。
本文将就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 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环境问题中较为普遍的一类。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废气排放、车辆尾气以及燃煤等活动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上升,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2. 水污染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破坏水生态系统,危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通常由化学物质、农药、重金属等排放和过度使用导致。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还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4. 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丧失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削弱了自然环境的恢复能力。
二、环境问题的分布1. 区域性分布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差异。
例如,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城市往往面临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而农业密集地区则更容易出现水和土壤污染。
2. 城乡差异城市地区由于工业、交通和人口密集度较高,环境问题更为突出。
农村地区虽然规模较小,但农业活动和生活方式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3. 全球性挑战一些环境问题无视国界,具有全球性的挑战。
例如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应对。
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 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废物排放和资源消耗。
大规模的工业活动和城市化进程是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能源利用方式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同时,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也对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3. 农业实践现代农业普遍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些化学物质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土壤和水污染。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教版优秀课件PPT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教版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9aa91e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61.png)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 等
大熊猫、江豚、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
(3)环境污染。
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 化肥、农药
地区
环境问题
城市 主_环_要__境表__现_污_为_ 染 乡村 主_生_要__态表__现_破_为_ 坏
形成原因 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 资源利用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①发达国家。
②发展中国家。
3.当前环境问题的趋势——愈演愈烈:
趋势 有些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界线,发展成全球性环境问题 有些从局部向全球蔓延
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贯休 理解句意,往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文章通过写景物变化描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第二幅画面由哪个字引领呢?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四驱”思维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发展 中国
家
比发达国家严 重,以生态破坏 为主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 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发达国 家将污染较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资源 密集型工业,且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合理地开发利用 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严重
什么叫环境问题
![什么叫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7f154245a8102d276a22fab.png)
结课作业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B09010405 陈晶晶1.什么叫环境问题?它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1.什么是环境问题?概括地讲,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人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
目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是指次生态问题。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滥采滥捕使珍惜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等等。
环境污染则指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入物理环境后,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特别是当由此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过来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质量时。
环境污染不仅包括物质造成的直接污染,如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也包括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和运动性质引起污染,如热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由环境污染还会衍生出许多环境效应,例如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除了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还会造成酸雨。
应当注意的是,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往往难以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常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2. 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环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人口数量也迅速增长。
人口的增长又反过来要求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如此循环作用,直至现代,环境问题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
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9254971312b3169a551a424.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人类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提高,环境问题也相伴产生,并由小范围、低程度危害,发展到大范围、对人类生存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即由轻度污染、轻度危害向重污染、重破坏、重危害方向发展。
依据环境为题产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
在这一阶段包括人类出现以后直至产业革命的漫长时期,所以又称早期环境问题。
到封建社会时期,哟与生产工具不断进步,生产力举荐提高,人类学会了驯化野生动植物,出现了耕作业和渔牧业的劳动分工,既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由于耕作业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力量和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环境问题。
大量森林被砍,破坏草原,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兴修水利事业,往往又引起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等。
第二阶段: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
在产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病”这样的环境问题。
所谓“城市病”,即使城市基础设施落后,跟不上城市工业和人口的发展需要。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化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出现道路堵塞,交通拥挤,供水不足,排水不畅等问题。
到了20 世纪50 年代末和60 年代初,仅地表范围的环境污染发展到了高峰,并已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从这一时期世界公害事故发身的次数和公害病显著增加的事实可以证明。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55f7f7c88bd63186bcebbc45.png)
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一)生物物种减少造成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主要有: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
(二)森林资源破坏造成森林破坏多的原因有:1.砍伐林木;2.开垦林地,我国人口众多且增长较快,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我国开垦了大量的林地,特别是农民非法烧荒耕作,刀耕火种,造成了对森林的严重破坏,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所开垦林地的耕作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增加了,加剧了林地土壤侵蚀,严重损害了森林植被再生和恢复能力;3.采集薪材,我国约有一半以上人口用薪柴作炊事的主要燃料,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薪材的需求量也相应增长,采伐林木的压力越来越大;4.大规模放牧,在西北、内蒙地区放牧的规模越来越大,导致草地的大量减少。
(三)湿地减少湿地减少的原因:1.农牧业发展,农业的迅速发展,盲目开垦湿地,使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减。
畜牧业的不可持续发展,对湿地植被造成严重破坏。
同时农牧业的发展造成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水位下降,湿地水大量补充地下水,造成湿地系统物质能量流失衡及生态功能减弱,直接导致湿地系统的退化。
如松嫩平原的原始自然景观为疏林草原和草原,垦荒活动使草原面积大幅减少。
2.水利工程建设,人为修建水库和堤防,特别是随着水库库容和堤防长度和高度的增加,拦截水源使得河流下游以及周围的水利联系减少乃至被切断,一方面减少了平原区湖泊、沼泽、滩涂等湿地的上游水源;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切断了内流区的外泄通道,导致湖泊萎缩、沼泽化,沼泽湿地变干、萎缩,使地表盐分难以向下游排泄而加剧湿地盐碱化。
3.点面源污染,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随之而来的营养物质富集、土地盐碱化、农药杀虫剂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的一系列点、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使湿地水体受损,水质恶化,生态系统结构受到破坏,湿地功能减弱,湿地系统不断退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工业能否干净的制造化学品?
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化学加工业是制造业中 最大的一个行业,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而转化为有用的 产品,但一般也产生了废物,对它们采取什么样的处 理办法是做到干净生产的关键。 有一时期,废弃物只是简单的倾倒到河流中或埋在地 下或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但由于每一种物质都包含多 种化学品,这种做法不是一种真正有效的方法。1995 年左右美国对全国的的有毒废物堆放处展开了一项规 模庞大的清理工作,这些地方大自然是不会照顾到的, 我们必须自己来解决问题。
黑死病The Black Death 散播与年份
14世纪袭击欧洲的鼠疫, 患者会皮下出血,皮肤 呈现黑色,故名.在整个十四世纪,大部分人口 密度较高的城市,死亡率都在50%以上。在许多 地方,“尸体象垃圾一样被扔上了手推车”。 据估计,14世纪的100年中,欧洲有大约2500万 人死于黑死病,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 不过,这次流行并没有到此为止。直到15世纪 末,欧洲每十年就遭到一次黑死病的袭击。至 于究竟有多少人死于黑死病,此后300年间,黑 死病还曾多次暴发,可能总共杀死了多达2亿人。
我们面临的问题其实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 识到我们伤害地球的能力的确可能具有全球规模、的 确可能是永久性的。我们已经成为造成地球现状的一 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认识到我们必须首先把自己 看作这个复杂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才能够理解人在 这个系统中的新角色。我们从前习惯于把这个系统看 成一个因果作用的简单系统。现在看来,首要问题不 在于我们对环境起了什么作用,而在于我们和环境处 在怎样一种关系之中。于是,无论我们用什么方式来 解决环境危机,我们首先都需要重新审视人与环境的 关系,这包括每一文明内部的种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 系,各个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各种主要自 然成分之间的关系。
学分 1,学时 36 平时成绩:按听课次数(课前签到+课后点名为准) 记分。 考试方式:自选专题写一篇 2000 字左右的正规学 术论文。要求:引文献 4 — 6 篇,并注明文献号。 讲授 8 — 10次,自学(包括复习和写论文)2—3 次。
第4章 化学与环境科学
Hurt not the earth, neither the sea, nor the trees. --- The Bible : Book of Revelation
我们和地球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 了,我们必须看到这种转变,理 解它将会带来什么。环境破坏的 种种惊人图景引起我们的警觉的 程度也许各不相同,但这些在世 界各地都出现的图景却有一点是 共同的——我们必须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勇气来 承认:它们都是同一个深层问题 的症状,而这个深层问题比人类 任何时候面临的问题都来得更加 广泛更加严厉。全球变暖,臭氧 层损耗,物种灭绝,森林毁坏— —这一切有个共同的原因:人类 文明与地球的自然平衡之间的一 种新型关系。
4.1 我们能否拥有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图表·漫画:投降!? 当今的地球面临着人口膨胀和资源过度消耗,大 气、水质的污染,有毒废物的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生 物物种的大量消失等一系列危机。面对如此困境,脆弱的地球还能承受 吗!?
药物化学家正在积极开发避孕药,但有讽刺意义的是,人口 过剩在一定程度是由化学造成的,人类的死亡率曾经是如此 的高,因此不存在人口过剩。药物化学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 存率,为此,我们有了人口问题。当然,我们肯定不会回到 过去一个流行感冒就死亡数万人的日子,我们要出于自择的 办法来控制人口,而不依靠大规模死亡的办法
图表· 漫画:“。。。。。。只有今天待遇好!” 随着“世界地球日”的来临,全人类都 自发地敲响了保护家园的警钟,举行着各项对地球有益的活动。然而,我们仅在一天大 张旗鼓地关爱地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每一天都当成“地球日”看待,才能尽快救治 地球的 沉疴,延缓她的衰老。(4月22日)
科技的高度发展,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高唱污染问 题严重性的今天,研究科学的人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但研究科学 的人最值得钦佩的一点,就是他们并不逃避责任。真正的科学家与 工程师都抱着为人类谋福利的宗旨,努力不懈,当在这个过程中, 出了毛病,他们并不否认他们错了,但他们仍然埋头苦干,潜心研 究,只盼望有朝一日能「将功折罪」。平心而论,解铃还须系铃人, 污染问题仍须用科技方法解决。现在举个明显的例子: 洛杉矶的空气污染:洛杉矶因为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一般民众早已 普遍觉醒,在一九四八到一九六六年之间,他们利用科学方法完成 了一个计划──包括研究现象形成的原因,对人口的增加、工厂数 目、汽车的使用、燃料的消耗加以广泛调查;一方面做横向的调查, 一方面也作纵向的整理,并得到立法的支持,颁布若干禁令,确立 污染的规范。再利用科学技术的方法,研究发展许许多多的改进设 施。现在这地区的污染已大为减低。
4.1 我们能否拥有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4.2 工业能否干净的制造化学品? 4.3 化学对核废料的处理能作出什么样的贡献? 4.4 人们日常生活会造成什么样的污染? 4.5 能否选择性的杀死害虫?
4.6 能否保证新合成化学品没有不良反应?
4.7 新的化学分支学科 ---- 环境化学,绿色化学 4.8 关于未来
化学的今天和明天
任课教师:彭正合 (教授)
李仁杰 (博士) 武汉大学化学系
教学大纲
第1章 化学是核心科学
第2章 化学是健康和生命的科学
第3章 化学是实用和创造性的科学
第4章 化学与环境科学
第5章 化学与信息科学
第6章 化学与催化科学
第7章 化学家怎样创造分子
第8章 认识分子结构和化学变化
课程安排及要求
新的工业革命 --- 观点的革命
An important aspect of Responsible Care® is to have health, safety, environmental, and security (HSES) performance measures readily available to the pub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