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3章 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

合集下载

旅游概述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旅游概述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艾斯特定义把旅游看作是一种综合性的现象,既包 括旅游者的活动,又包括由旅游活动引起的各种现象 和关系。该定义具有以下特点:
反映了旅游内涵的综合性★ 指出了旅游的两个最突出的外部特征——异地性和
暂时性 强调了旅游目的的非经济性(非就业性)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概念的形成
在中国古代,“旅”和“游”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概 念。 旅,即旅行。《周易正义》:“失其本居而寄他 方,谓之旅。”游,即游览。古文中有“息焉游焉”一 语,还有“谓闲暇无事于之游”。 可见,旅游即旅行游览,是旅行和游览二者结合的活 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旅游是否只是人的活动?
旅游Βιβλιοθήκη 旅游活动 (旅游者的活动)
旅游者旅行、 游览的全过程
由旅游活动引起的 各种现象和关系
如旅游影响、旅游产业等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研究显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具有明显攀高的倾向。 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奉行节俭原则,一旦踏上旅程,都 会表现的一反常态的慷慨。
在旅游时,他们会毫不吝惜地花掉几百元去参观旅游景点。 这种反常的表现可能有多种原因,有的是由于受其他旅游者 消费行为示范作用的影响;有的是由于个人生活观念所致, 平常生活过于平淡,愿意花钱去购买快乐;有的是受到广告 和营销宣传的刺激,总之,原因不一而足。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旅游者

2、差旅型旅游者:以业务为主要目的,兼顾 观光旅游的人,包括公务旅游者、商务旅游者、 学术教育旅游者等。
1)需求内容上选择轻松愉快的旅游活动。 2)出行次数频繁。 3)消费较高,对服务质量要求高。 4)不受季节气候影响。 5)选择自由度小。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探亲访友、求学、疗 养治病、购物及其他家庭事务和个人事务而外出旅行 的人。特点:
旅游动机主要来源于人精神上的需要。但究竟是为了 满足哪种需要呢?
A马斯洛理论受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为了生存而对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 条件产生需要。如由于饥渴冷暖而对吃、穿、住产生 需要。
(2)安全需要。指维护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需要。 (3)爱的需要或社交需要。参与社会交往,取得社









(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问 君 具 有 几 多 愁


新 人 在 成 长
黄 金 水 道
3、旅游偏好
是指人们趋 向于某一旅 游目标的心 理倾向
四、旅游者行为的空间特征
保继刚、楚义芳对不同尺度空间行为所涉及 的空间范围进行了划分,并分析得出旅游者 空间行为的一些普遍性特征:
达恩(Dann,1977)的旅游驱动因子 理论认为旅行决策中主要有两类因素, 即推动型因素和拉动型因素。推动型因 素是那些促使你想旅行的因素,而拉动 型因素是那些吸引你到那里去旅行的因 素。
2、克朗普顿分类
克朗普顿(Crompton,1979)支持达恩的 推动型和拉动型动机的观点。他确定了九种动 机,其中包括七种心理动机或推动型动机,两 种文化动机或拉动型动机。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
70年代,旅游影响研究作为学术热点持续升温,并逐 渐分化成旅游经济、旅游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与生态三个 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
80年代,旅游研究的方法问题受到广泛重视,成为一 个新的亮点。提出跨学科研究的观点和多层面研究的见解。
90年代以后,在“开放社会科学”思潮的引领下,旅 游学研究更趋完善与成熟。
时至今日,旅游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重心已上升到 如何使旅游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上来。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国际酒店业管理杂志 (英国)
Journal of Foodservice Business Research 餐饮服务业研究杂志 (美国) Journal of Foodservice Research International 餐饮服务研究国际杂志 (美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 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
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次,世界第41位
2002年
中国旅游人数
旅游接待人数9791万人次,世界第5位
2007年
旅游接待人数1.32亿人次,世界第4 位
1978年
旅游创汇2.6亿美元,世界第47位
2002年
旅游创汇204美元,世界第5位
从较狭窄的活动范围空间和简单的活动过 程,逐渐发展到活动空间大,涉及面广泛的综 合性活动。
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旅游活动在全 球范围内取得巨大进展,旅游活动的规模 越来越大,旅游收入持续增加。
1、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国际旅游业持续成长和多样化发展,成为 全球产业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世界各国 各地区都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开发 新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拓展本 国本地区的旅游市场。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2章 认识旅游活动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2章 认识旅游活动
社会旅游的出现,使旅游正在成为现代生活 的必要组成部分。
4、认识旅游活动普及性的原因
(1)意味着旅游市场的规模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持 续性,预示着旅游业光明的市场前景; (2)意味着旅游活动参加者范围的广泛性,意味 着旅游企业有更多的目标市场;
1、地理集中性的概念
旅游活动的展开,从规模和客源来说,并非 平均分布在各个地方,而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地区 乃至某些地点。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 原因,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异国他乡的 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现 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旅游活动的类型不存在绝对的排他性,也不 存在绝对统一的标准或依据
从旅游统计、市场营销、旅游理论研究的需 要出发,主要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1、按活动开展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划分: 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
(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给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接待入境来访的国 际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实现的直接收入。 注意:不包括该国航空公司的国际间客运业务收入
2、旅游支出
一个国家的旅游支出,通常是指该国的国际旅游外汇 支出,即在给定时期内,该国居民出境旅游期间在国外购 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开支总额。 注意:不包括国际间往返交通消费开支
强调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指出了旅游的一些主要特 点,即异地性、业余性、享受性。
7、时间定义
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 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 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
强调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时的标准之一: 逗留的时间。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概念
早期的旅游定义:

第3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第3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经营活动也会被混为一谈了。
3.1 旅游活动
3.1.2 旅游活动的性质
➢ 对于旅游活动的性质,国际和国内旅游学界都存在着争议,
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究竟是经 济性质还是文化性质。
➢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它必 然会综合反映社会环境中的多种复杂现象。
➢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可以认为旅游活动是一项以不同地 域间人员的短暂活动为特征,以审美和娱乐为本质属性, 涉及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区和台湾地区的中国同胞。
3.2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3.2.3 我国对国际旅游者及国内旅游者概念的界定
1)我国对国际旅游者的统计口径
➢ 下列八种人不包括在旅游者内:
①应邀来我国进行访问,由部长以上人员率领的党政、议会、军队代表团成员。 ②各国驻华使馆官员、领事馆官员、外交人员及随行家庭服务人员、受赡养者。 ③在我国驻期已达1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 ④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游客。 ⑤边境地区往来的边民。 ⑥回内地定居的港澳台同胞。 ⑦已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 ⑧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 自费旅游者、公费旅游者、社会旅游者、奖励 旅游者
④按旅游交通方式 划分
• 航空旅游者、铁路旅游者、汽车旅游者、游船 旅游者
⑤按地域范围划分
• 国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洲际旅游者、环球 旅游者
⑥按年龄划分
• 青少年旅游者、中年旅游者、老年旅游者
3.3 旅游者的类型及需求特点
3.3.2 旅游者的特点
流动定义
• 旅游发生在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流动中,是人 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某地的运 动和在该地逗留期间的各种活动。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ppt课件

旅游学概论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ppt课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 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
1978年
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次,世界第41位
2002年
中国旅游人数
旅游接待人数9791万人次,世界第5位
2007年
旅游接待人数1.32亿人次,世界第4 位
1978年
旅游创汇2.6亿美元,世界第47位
2002年
旅游创汇204美元,世界第5位
.
.
接待国际旅游人次最多的旅游目的地占比:
1950年,排名前15位的旅游目的地覆盖了 98%的国际旅游人次;
1970年,下降至75%; 2007年,下降至57%。
新的旅游目的地涌现,很多位于发展中国家, 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2、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 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
二战期间,多数国家的旅游学研究陷入停顿和沉 寂,只有在中立国——瑞士,旅游学研究得以继续并 取得重大突破。
二战后,旅游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复苏。在 欧洲和日本,人们对旅游的学术探索又回归到经济学 的老路。在北美,地理学界首先加入到旅游研究的行 列,将旅游活动作为社会现象提出来研究,并将旅游 地理学方面的课程引入大学讲堂。
.
三、旅游学研究的兴起
1、旅游学研究兴起的原因
A.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产业 B. 旅游业是具有光明发展前景的产业 C.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产业 D. 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仍待进一步的
研究和解决(旅游纠纷) E. 如: 一个国家或地区应在何种程度上支持发展旅
游业,应如何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最佳规模,怎样发展 旅游业以及如何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等等。 F.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行、旅游活动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并非随人类的出现而出现。
人类早期的旅行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活 动。
1.原始时代早期的社会经济
生产力低下, 缺少剩余食物, 生存条件恶 劣 , 当时人们活动基本上限于在自己的氏族 部落, 人类不存在有意识地自愿外出旅行的需 要。
2.人类早期迁徙活动的特点
罗马帝国(BC753-476年)在公元前2世纪达到全 盛。罗马人修建了四通八达、总长8万多公里的宽阔公 路网: 北到德国,南到埃及,东至波斯湾,路边有住宿 设施。罗马人可以到西西里、希腊、特洛伊、埃及旅行。 罗马人推出了导游手册,用不同符号表明各个客栈的等 级。
2.2.东方的旅行活动
夏、商、周的商旅活动: 夏朝——“始牵牛羊远服贾” 商朝——“商人” 西周、春秋——商旅“摩肩接踵”
1、内燃机技术与汽车旅行 19世纪末出现了采用液体燃料的内燃机,结
构紧凑,体积小巧,功率大。
2.内燃机技术与航空旅行 1919年8月15日,英国伦敦与法国巴黎之间客
运航班首航。 20世纪50年代,喷汽式客战结束以来, 特别是自20世 纪60年代以来, 普及于世界各地的旅游活动。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 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
1.人类最早旅行需要的产生
人类最初的外出旅行并非度假和休闲, 而是 出于交换的需要而产生。
著名的古老旅行线路, 如“丝绸之路”、 “香料之路”、“琥珀之路”、“食盐之路”等 都与商旅活动直接相关。
古代丝绸之路
2.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
由于种种基础设施建设, 旅行活动的规模和 范围有明显扩大。
全面振兴时期
(1)1978-80年代中期: 接待入境旅游为主 (2)80年代中期至1997年: 入境游、国内 游并 行发展 (3)1997年至今,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全面 发展 这一时期的主要大事: 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邓小平5次专门讲话,要 求尽快发展旅游业。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演示文档.ppt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1绪论演示文档.ppt

文化和旅游部:
春节
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2019年春节假期,全
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
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
有序。
旅游过年已成新民俗,家庭游、敬老游、亲子游、
文化休闲游成为节日期间主流的旅游休闲方式。
人民网: 北京2月12日电(杨僧宇)2019年春节假期已结束,
人类旅游活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大体 经历了三个阶段:
01
02
03
~19世纪4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古代旅行阶段 近代旅行阶段 现代旅行阶段
人类在古代旅行活动中不断增加游览内容, 逐渐发展到近代和现代以游览为目的,以旅行 为手段的旅游活动;
从少数人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逐渐发展到现 代大众性的旅游活动;
研究和解决(旅游纠纷) 如: 一个国家或地区应在何种程度上支持发展旅游业,
应如何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最佳规模,怎样发展旅游业 以及如何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等等。
旅游纠纷案例:
指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 之间因旅游发生的合同纠纷或者侵权纠纷。
2019年4~5月,南湖国旅
2019年6月,桂林导游
增长率
8.0 3.5 1.8 2.4 7.3 2.2 3.0 3.6 6.7 4.0
2020年世界十大客源国
国家
1. 德国 2. 日本 3. 美国 4. 中国 5. 英国 6. 法国 7. 荷兰 8. 加拿大 9. 俄罗斯 10. 意大利
出境旅游人数(万人次)
16350 14150 12330 10000
2、国外旅游学研究历程
19世纪末,西方国家的旅游业快速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 注,有关如何促进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的 研究在此时风行起来。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3章 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 PPT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3章 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 PPT

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在中国的国内旅游者包括( ) A.在延庆参加为期一周的旅游资源考察的某大学5名学生 B.在北京语言学院任教达两年之久的美国籍教师去避暑山 庄参观 C.冬季赴昆明集训的国家足球队运动员 D.赴拉萨从事为期半年技术培训的上海工程技术人员 E.分配回原籍参加工作的郑州籍北京大学学生
第二节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 客观条件
国内游客可分为两类:
(1)国内旅游者:中国大陆居民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 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 主要目的不是从事赚钱活动。 (2)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公里 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并未在旅游住 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3)不属于国内游客的统计范围: ➢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 驻外地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 调遣的武装人员 ➢ 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 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 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 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涉及3项因素:居住国、访问目的、停留时间
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 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 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从事符合上述条件之活动的人,便可界定为旅游者。 “游客” 作为整个旅游统计系统的基础概念。
游客、旅游者
A、国际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
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所到访 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
B、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
停留时间至少24小时,但至多不超过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 是去从事某种所到访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游客
C、国际一日游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
旅行,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并且未在所到访国家住宿设施内 过夜,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所到访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 的游客。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4章-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4章-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指通过适当的方式, 把旅游资源及其所在地改造成 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 从而使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得以 发挥、改善和提高的技术经济过程。
1、对于潜在的旅游资源,只有通过必要的人为开发,才 能造就方便旅游者开展活动的旅游环境,使其吸引力得 以有效发挥。
2.对于现实的旅游资源,由于经过初始开发的旅游景点 或景区有其生命周期,因此,需要根据情况变化不断进 行再生性开发。
2、讲求经济的原则: (1)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服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规划 (2)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和有关开发项目的投资效 益进行预测,分期分批、有重点的开发 (3)尽可能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使用当地的人工 和技术力量 3.注重保护环境的原则:
四川乐山大佛
四川乐山 所建“东方佛都”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同时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的 设施,包括:
(1)一般的公用事业设施,如:供水供电、排污、道路等 系统,以及与此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机场、火车站 和汽车站、港口码头、照明等
(2)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设施或条件,如医院、银 行、食品店、治安管理等
第一节 认识旅游资源
(1)基于需求的角度: 拉动旅游者来访的吸引源,是旅游者访问活动的客
体和对象。
(2)基于供给的角度: 旅游业能够借以开展经营活动的凭借物。
定义: 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客观事物,
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1.基于内容属性的分类
1.1 自然旅游资源
以大自然造物为吸引力本源的旅游资源。
A.经济建设成就: 如:城市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项目。
广州珠江新城 长江三峡大坝

旅游学第三章(李天元)

旅游学第三章(李天元)

四、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1.欧美有关国家的情况
加拿大政府:(国内)旅游者是指“到离开其所居社区边界至 少50英 加拿大政府 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 美国National Survey:“一个人外出到某地,其往返路程至少 美国National Travel Survey 为100英里”。美国旅游资料中心(USTDC)在其国内旅游调研工作中 也使用了外出往返距离至少100英里这一规定。 法国旅游行政部门:国内旅游者是“出于消遣、保健、会议、商务、修 法国旅游行政部门 学等目的,离开其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足4个月的 人”。 英格兰旅游局British Survey:国内旅游者是“基于上下班以 英格兰旅游局British Tourism Survey 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
第一节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第三节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第四节 旅游者类型及其需求特点
第一节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际联盟的解释:“外国旅游者” 二、罗马会议定义
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来访人员统称为“游 客’’(Visitor)。
游客:除为获得有报酬的就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
第三节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一、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 motivation) 旅游动机(tourist motivation):
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意欲外出旅游的内 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到何处去、 作何种旅游的心理动因。
旅游动机与个人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needs)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human needs)
三、我国对来访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旅游与旅游者ppt课件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旅游与旅游者ppt课件
(三)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规定下列人员可以作为国际游客计算: (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
务、学习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 (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短暂停留
者; (3)停留时间不足1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 (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1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
行短期访问的旅行侨民。
3. 公共假日
4. 带薪假期
(四)其他客观条件
除了旅游吸引、收入水平、余暇时间等客观条件之外, 旅游者的形成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
1. 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条件 主要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环境以及治安 状况等方面。社会环境安定、政治观点相近的国家和地区 能吸引旅游者,而政治、经济、社会治安等各方面处在不 稳定状态的地区,旅游者就会望而却步。
对旅游者统计的标准在统计上的差异可归纳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海关边防对有关入境者的统计为标准,如西班牙、 中国等;另一类是以饭店等旅游接待设施的有关统计为标 准,例如英国、法国等。但由于入境者和饭店等接待的人 员的情况错综复杂,由此产生的统计数字往往不符合实际 情况。因此,一些国家又采用综合计算方法,即将海关的 入境统计、饭店设施的接待统计、主要旅游区的接待统计 综合考虑,最后计算出区域旅游者的数量。
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 夜至少一次的人。
4. 法国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三)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定义
关于国内旅游者,我国国家统计局做了规定,国家旅 游局作了修改和解释。国内游客是指任何一个为休闲、娱 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 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常住地到我国 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在其他 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国 内游客包括在我国境内长住1年以上的外国人、华侨、港澳 台同胞。

旅游学概论第3章 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第3章 旅游者

2012-12-15
13
到一个国家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其旅 行目的以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 宗教、体育运动等的消闲活动和工商业务、 探亲访友、公务出使、出席会议等。
Tourists (旅游者) Excursionists (短途旅游者) 二者统一于
Visitors (游客)
2012-12-15
• 这个定义明确了旅游者的目的;确定了属于旅游者和非旅游者的范围; • 在时间上、目的上、空间上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有利于旅游统计, 市场研究、市场促销,对战后旅游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012-12-15
10
下列几种情形都属于旅游者的范畴:
(1)为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方面原因而旅行的人;
(2)为出席会议而旅行的人(如科学、管理、外交、宗教和体育等会议 ); (3)因公务而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过程中前来访问的人员,即使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
旅游学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2012-12-15
1
本章学习目标与概要
• [学习目标]掌握旅游者的基本概念和界定标准, 熟悉我国旅游统计中对旅游者范围的划定与理解 以及国内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认识旅游者的 形成条件、分类和特点,了解旅游动机的形成和 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 [本章概要] 通过对旅游者基本概念的分析,探讨 旅游者的科学概念、分类和特征,其中正确认识 旅游者的界定和旅游者产生的条件,是本章研究 的重点。
2012-12-15 4
二、国内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
(一)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1984年,世界旅游组织参照罗马会议对国际旅 游者的定义给国内旅游者下了一个定义,以求得国 际间的一致和可比性。
任何因消遣、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 疗养、学习和宗教等目的而在其居住国内进行24小时 以上、一年之内的旅行的人,均视为国内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2、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游业
“外事接待阶段”
(1)生产力低下和经济落后的影响,制约了国人旅游需 求的发育,从而使国内旅游业很难具备实现发展的市场条 件。 (2)当时我国旅游部门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外交工作的需 要,负责来华国际友人的接待任务,是政治性接待而非经 济性经营。
3、改革开放后的旅游业发展
全面振兴时期
由于自然的因素或特定人为的因素,人 类早期迁徙活动具有求生性和被迫性的特点。
3、迁徙、旅行、旅游的区别
迁徙 人们出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为了生存而被迫 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地点定居下来,不再回 到原来的居住地。 旅行 离开常住地在外地短时间停留,其外出的目 的多种多样。
旅游 是出于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是旅行和游览的 统一体。
此外,还出现过其他一些以组织集体旅游为唯一 业务的地方性旅行社,但规模都不大。
(2)交通
铁路是近代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国从1876年起铁 路建设有胶济铁路、滇越铁路、广九铁路、中东铁路、内 河航运、远洋航运、公路运输和民用航空对旅游和旅游业 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旅游住宿
有外资经营的西式旅馆,民族资本经营的中西式旅馆, 铁路沿线的招商旅馆以及公寓等。
从13世纪40年代开始,为了联合蒙古各国共 同对付穆斯林,配合十字军东征,教皇英诺森四 世、法国国王先后派遣宗教使团出使蒙古汗国。
4、旅游发展史上的蒸汽动力时代
蒸汽动力交通工具: 蒸汽轮船、铁路运输
1、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生活环境的变化:城市化使生活节奏紧张,人们需 要适时逃避
工作性质变化:需要休闲进行调节 阶级关系变化:新兴阶级出现,财富重新分配,扩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4章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4章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指那些本身可能具有某种吸引人的特色,但由 于受该地交通条件或其他接待条件的影响,尚不为 人所知、或者暂时无法使更多游客前来观赏的吸引 性事物。
四、基于品味或级别的分类
1、世界级旅游资源:
包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以及被列 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于1985年11月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 约》,正式成为这个组织中的一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6年,河南安阳殷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7年,广东开平碉楼、中国南方喀斯特 ➢2008年,江西三清山,福建客家土楼 ➢2009年,山西五台山 ➢2010年,河南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丹霞 ➢2011年,杭州西湖历史文化遗产 ➢共41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5处)、西班牙(43处),
位列世界第三
➢此外,中国还有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 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共同拥有)、中国蚕 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 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 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 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 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 节、妈祖信俗、京剧、中医针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 文化遗产。
➢1991年缔约国第11次大会上,中国首次当选为世界遗产 委员会成员。
➢1992、1993年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中国两次当选 为副主席。
➢从1987年起,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世界遗 产名单。当年有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敦煌 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泰山风景 名胜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其后,中国又有多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1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帝、乾隆帝)
水路交通
隋炀大运河
• 通济渠:黄、淮 • 邗沟:淮安-扬州,江、
淮 • 永济渠:洛阳-涿郡,
黄河、海河 • 江南河:南京-杭州,
长江、பைடு நூலகம்塘江
A、张骞通西域
陆路交通
汉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 者,于公元前139年出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 西行至大夏,停留一年多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 从南道,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直到公 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张骞 对开辟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旅行、旅游活动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它并非随人类的出现而出现。
人类早期的旅行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 旅游活动。
1、原始时代早期的社会经济
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生存条件 恶劣 ,当时人们活动基本上限于在自己的氏 族部落,人类不存在有意识地自愿外出旅行 的需要。
2、人类早期迁徙活动的特点
罗马帝国(BC753-476年)在公元前2世纪达到全 盛。罗马人修建了四通八达、总长8万多公里的宽阔公 路网:北到德国,南到埃及,东至波斯湾,路边有住宿 设施。罗马人可以到西西里、希腊、特洛伊、埃及旅行。 罗马人推出了导游手册,用不同符号表明各个客栈的等 级。
2.2、东方的旅行活动
夏、商、周的商旅活动: 夏朝——“始牵牛羊远服贾” 商朝——“商人” 西周、春秋——商旅“摩肩接踵”
由于自然的因素或特定人为的因素,人 类早期迁徙活动具有求生性和被迫性的特点。
3、迁徙、旅行、旅游的区别
迁徙 人们出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为了生存而被迫 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地点定居下来,不再回 到原来的居住地。 旅行 离开常住地在外地短时间停留,其外出的目 的多种多样。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旅游者
(1)在国外学习,膳宿在校的 学生应列入旅游者范围;
(2)国际游览者;
(3)过境旅行者
罗马会议的定义(1963年)
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入境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
停留过夜——旅游者 未停留过夜——一日游游客
(1)旅游者(过夜旅游者),是指到一个 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 其旅行的目的是:其一,闲暇的消遣(包 括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宗教信 仰或体育运动等目的);其二,为了工商 业务、探亲、公务出使或出席会议等。
3、按照海外游客在我国大陆停留时间的差别,将其划分 为两类:第一,海外旅游者,即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 内停留至少一夜的海外游客(过夜游客);第二,海外一 日游游客,即未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而是当 日往返)的海外游客(不过夜游客);
4、入境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 (1)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随行人员;
除了有关学者个人的研究之外,有关对旅 游者的界定问题多年来也一直为一些权威 机构所注意。二战之前的国际联盟、现今 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经合组织, 乃至世界各国的旅游行政组织和研究机构, 都对旅游者的界定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 作。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国际入境旅游者的界定 问题,基本上已经取得了统一的认识。
时 间
按照国际经验,通常当一个国家的人均 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国内旅游开 始兴旺起来,并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 轨道。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 将出现周边出国旅游的热潮;当人均国 民收入达到5000美元时洲际旅游有所加 快。2001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 美元,并基本上已进入到国内旅游快速 增长期。2006年人均GDP达到2004美元, 按照国际经验,未来几年,我国居民旅 游仍主要以国内游为主,并处于国内旅 游的快速增长期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游客可分为两类:
(1)国内旅游者:中国大陆居民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 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 主要目的不是从事赚钱活动。 (2)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公里 以外,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但不足24小时,并未在旅游住 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3)不属于国内游客的统计范围: ➢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 驻外地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 调遣的武装人员 ➢ 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 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 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 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不能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旅行者:
➢ 消遣型 ➢ 差旅型 ➢ 家庭及个人事务型
1、消遣型旅游者:
➢ 人数多,比重大 ➢ 旅游的季节性很强 ➢ 对出游目的地、旅行方式、出游时间有较大程度
的自由选择 ➢ 对价格敏感
2、差旅型旅游者:
1)出行频繁 2)出行活动没有季节性 3)出游目的地基本没有选择自由 4)消费水平高 5)价格不太敏感
(1)凡是纳入旅游统计中的入境来访者统称为“游客”; (2)游客分为两类:过夜游客、一日游游客; (3)根据入境来访者的惯常居住地,而不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 定其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游客; (4)根据所规定的访问目的界定入境来访者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 统计的游客;
涉及3项因素:居住国、访问目的、停留时间
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在中国的国内旅游者包括( ) A.在延庆参加为期一周的旅游资源考察的某大学5名学生 B.在北京语言学院任教达两年之久的美国籍教师去避暑山 庄参观 C.冬季赴昆明集训的国家足球队运动员 D.赴拉萨从事为期半年技术培训的上海工程技术人员 E.分配回原籍参加工作的郑州籍北京大学学生
第二节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 客观条件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与界定
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 该国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的人。
属于该定义的国际旅游者统计范围的人员包括:
(1)消遣、家庭事务或疗养保健而出国旅行者; (2)出席国际会议、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者; (3)因工商业务而出国旅行者; (4)海上巡游途中登岸访问者。
国际旅游者不包括:打工谋生者、移民定居者、留学生、 日常通勤者、过境旅行者。
3、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 出于为了满足自己开展社会交往,保持同某些异域人
群接触的需要,包括希望深入异国他乡接触当地民众、 探亲访友、逃避惯常社会环境、结识新朋友等,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追求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包括商务洽、出
席会议、考察研究、个人业余爱好、外出修学等,
1、内在因素
A、学习:指旅游者获取旅游经验的途径 B、态度: 们对某一事物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看法 C、知觉(感知): 人们通过对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 筛选,从而形成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认知过程 D、人格: 影响个人行为的个性心理特征
居民:在前往本国境内其他地方旅行和访问之前, 已经在目前所在地连续居住了至少6个月的人。
国内游客 国内旅游者 国际一日游游客
各国统计口径有所差异
1、国内游客
凡纳入国内旅游统计对象的人员统称为国 内游客。
国内游客:指离开其常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 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且主要 目的不是从事赚钱活动的人。
可支配收入 可自由支配收入
➢ 收入水平决定着个人或其家庭能否实现外出旅游 ➢ 收入水平决定个人或其家庭外出旅游时的消费水平 ➢ 收入水平影响人们外出旅游期间的消费结构 ➢ 收入水平意味着支付能力
1、闲暇时间的定义:
自由时间或可随意支配的时间。
2、闲暇时间的分布:
每日闲暇 每周闲暇 公共假日 带薪假期
B、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
停留时间至少24小时,但至多不超过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 是去从事某种所到访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游客
C、国际一日游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
旅行,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并且未在所到访国家住宿设施内 过夜,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所到访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 的游客。
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 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 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从事符合上述条件之活动的人,便可界定为旅游者。 “游客” 作为整个旅游统计系统的基础概念。
游客、旅游者
A、国际游客: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旅行,
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访问目的不是去从事所到访 国家获取报酬的活动的人。
3、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情况较为复杂,往往兼有前两类的某些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帕洛格(Stanley C.Plog)的旅游心理类型 分布图。认为人们最主要的心理类型有三类: 依赖型(自我中心型)、冒险型(多中心型)、中间型
2、外在因素
➢ 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 ➢ 年龄 ➢ 性别 ➢ 社会阶级 ➢ 微社会群体
第四节 旅游者的类型
应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旅游者: 过夜旅游者、一日游游客
海外游客: 来中国大陆地区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
活动获取报酬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并且连续停 留时间不超过一年。
海外游客可分为过夜、不过夜两种。
下列属于我国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国际来华旅游者有( )
A.驻华使馆人员 B.来华登山的日本运动员 C.驻华新闻记者 D.参加广交会的外国商人 E.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
1、个人身体状况 2、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或家庭拖累状况
产生旅游者的客观条件是( )
A、旅游需求 B、可随意支配收入 C、余暇时间 D、旅游动机 E、旅游感受
第三节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 主观因素
动机:激励人们做出某种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旅游动机: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旅游动机主要满足人们的两种需要:
➢ 探新求异的需要 ➢ 逃避紧张现实的需要
根据美国学者麦金托什的归纳,旅游动机的基本类 型可分为四类 1、身体方面的动机
解除身体疲劳、消除身体疲惫和心理压力而外出旅 游度假,缓解身心紧张 旅游休闲设施彰显人文关怀 2、文化方面的动机
了解异国他乡的音乐、艺术、民俗、舞蹈、宗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