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土茯苓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图片
土茯苓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土茯苓的概述土茯苓,又称土瓜蒌,为茯苓科草本植物。
它是茯苓的一种变种,主要生长在山区、草原、荒地和沙地等地方。
土茯苓的根部呈块状,肉质多汁,具有较强的药用价值。
2. 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土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甾醇、黄酮类、酚酸类、挥发油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土茯苓多种药理活性。
3. 土茯苓的作用与功能土茯苓具有一系列的作用与功能,主要包括:3.1 抗炎作用土茯苓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3.2 利尿作用土茯苓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它可以增加肾小管排尿功能,促进体内废物和水分的排泄。
3.3 抗氧化作用土茯苓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3.4 免疫调节作用土茯苓中的多糖类物质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3.5 抗肿瘤作用土茯苓中的土菌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它还能增加机体对放射线和化疗的耐受性。
4. 土茯苓的功能主治基于土茯苓的作用与功能,它在中医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要的功能主治包括:4.1 利水消肿土茯苓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以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体内的水肿症状。
4.2 抗炎止痛土茯苓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
4.3 改善免疫力土茯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4.4 抗氧化抗衰老土茯苓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的氧化损伤,延缓衰老过程。
4.5 辅助抗癌治疗土茯苓的抗肿瘤活性可以辅助抗癌治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语总之,土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抗炎、利尿、抗氧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与功能。
在临床应用中,土茯苓主要用于利水消肿、抗炎止痛、改善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以及辅助抗癌治疗等方面。
土茯苓的作用与功能主治是什么呢
土茯苓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什么是土茯苓土茯苓,又称为石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属于多年生蕈类植物。
其主要产地为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贵州等省份。
土茯苓的外观呈现为块状或砖状,颜色呈棕色至黑褐色。
2. 土茯苓的功能与主要成分土茯苓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包括茯苓酸、白术醇、茯苓酮等。
它具有甘、淡、平的性味,归脾、胃经。
土茯苓具有以下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利湿化痰:土茯苓能够清热解毒、利湿化痰。
对于湿热停滞、痰浊阻滞的疾病,如肺炎、咳嗽、百日咳等有一定的疗效。
•健脾消食:土茯苓能够健脾开胃、消食化滞。
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平肝安神:土茯苓具有平肝安神的作用,对于由肝郁所引起的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利尿消肿:土茯苓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对于水肿、浮肿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 土茯苓的主治适应症土茯苓作为一种中药材,其主治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湿热停滞类疾病•湿热咳嗽: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对湿热型咳嗽、痰多黄稠、胸闷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肺炎:能够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肺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百日咳:土茯苓能够缓解咳嗽、化痰,对于百日咳患者有一定的舒缓作用。
3.2 脾胃虚弱类症状•食欲不振:具有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对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腹胀便溏:能够健脾开胃,对脾胃虚弱、腹胀便溏等症状有效。
•慢性病虚症: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慢性病虚症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3.3 精神心理类问题•失眠:具有平肝安神的作用,对于失眠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抑郁、焦虑:能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3.4 消肿利尿类症状•水肿: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对于水肿、浮肿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4. 用法与用量土茯苓可制成药物,可以煎服、研粉,或者用来炖汤、煮粥等。
一般来说,根据具体疾病和个体差异,用法用量可以有所调整,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土茯苓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土茯苓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什么是土茯苓土茯苓,又称砂茯苓、木丹、乌茯苓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茯苓科真菌茯苓的子实体,有着广泛的药用价值。
土茯苓具有苦、甘、微寒味,主要生长于我国南方的山区,如贵州、云南等地。
2. 土茯苓的作用和功能土茯苓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抗菌消炎土茯苓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
它可以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对细菌、真菌等感染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2 利尿排湿土茯苓具有利尿排湿的作用,可以增加尿液排出量,促进水分的代谢和排泄,对于水肿、尿频、尿少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3 调节免疫功能土茯苓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它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疾病的能力。
2.4 降血脂、保护肝脏土茯苓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它可以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保护肝脏功能的正常运行。
2.5 缓解疲劳、增加体力土茯苓中的有效成分有一定的增加体力和缓解疲劳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人体的能量水平,增加体力和耐力,延缓疲劳的发生,使人更加精力充沛。
3. 土茯苓的主治土茯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疾病治疗:3.1 水肿土茯苓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水肿问题。
对于由于肾脏排泄功能不畅、肾病引起的水肿,土茯苓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2 尿频、尿少土茯苓具有调节尿液排出的作用,对于尿频、尿少等尿液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3 湿疹、疮疡等皮肤病土茯苓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于湿疹、疮疡等皮肤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4 高血脂土茯苓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对于高血脂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5 肝脏疾病土茯苓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适用于肝脏疾病的辅助治疗。
3.6 疲劳缓解土茯苓可以增加体力,缓解疲劳,适用于需要提高身体能量和精力的人群。
土茯苓
土茯苓【性味与功效】味甘、淡,性平。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传统应用】主治湿热疮毒,痈肿梅毒,瘰疬疮肿,筋骨挛痛。
《本草纲目》载其能祛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
本药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搜风解毒汤(《本草纲目》):土茯苓、金银花、薏米仁、白鲜皮、防风、木瓜、木通、皂荚子,治疗梅毒,筋骨挛痛;②土茯苓汤(经验方):土茯苓、金雀根、黄芩、黄连、甘草,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病、银屑病、天疱疮、湿疹等免疫性黏膜皮肤疾病。
【主要成分】含落新妇苷、异黄杞苷、胡萝卜苷、琥珀酸、β-谷甾醇,还含黄酮、皂苷、树脂、多糖、淀粉、挥发油等成分。
【药理作用】(一)免疫和抗炎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
有抗炎、抗菌、抗真菌作用。
(二)解毒对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有保护作用,但不影响棉酚抑制精子生成的作用。
【临床应用】1.病毒感染性口腔溃疡。
2.过敏性皮疹、皮肤溃疡或有继发感染。
3.白塞病口腔、阴部溃疡,关节痛。
4.病毒、螺旋体等引起的性病感染、溃疡。
【剂量与用法】药典剂量:15~60g。
临床常用剂量:15~60g。
大剂量:30~60g。
使用方法:水煎服,外敷。
【临床体会】(一)关于治疗免疫病溃疡和关节炎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
免疫病临床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白塞病、银屑病之口腔溃疡和阴部、眼部、皮肤之炎症、皮疹、疱疹、溃疡,常与黄连、白鲜皮、苦参同用。
土茯苓为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
本品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二)关于治疗感染性炎症本品对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咽喉的炎症、溃疡有较好的效果,与大青叶、黄连等同用。
土茯苓市场价格土茯苓对急性肺水肿的疗效【机制】?。
【新提醒】土茯苓
【新提醒】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 的根茎。
亦名土萆薢(《本草会编》)。
味甘、淡,性平。
入肝、胃经。
功能:解毒、除湿、利关节。
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
内服:煎汤,15~60g。
外用: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主要成分:根茎含皂甙、鞣质、树脂等。
同属植物Smilax pseudo-china 的根含生物碱、挥发油、己糖、鞣质、植物甾醇及亚油酸、油酸等。
日本产土茯苓 Smilax china SLinn. 的根、茎、叶中均含有廿八烷醛(Octacosanal)及C24、C26、C28、C30伯醇(Primary alcohol)。
茎、叶含有16-卅一烷酮(16-Hentriacontanone)。
【临床运用】临床报道:1. 治疗头痛土茯苓30~60g,最大剂量120g。
再根据不同证型加用相应药物。
治疗顽固性头痛45例,显效17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97.8%。
用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3个月。
〔河北中医1988;10(6):4〕2. 治疗膝关节积液以身痛逐淤汤为基础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轻则30g,重则达120~240g。
一般病情轻者20剂即可见效,重者100剂收功。
〔江苏中医杂志1986;7(9):21〕3. 治疗急性菌痢土茯苓(鲜)、车前草(鲜)各90g,穿心莲30g 。
加水1 500ml,煎至1 000ml。
每服40ml,每日3~4次。
治疗67例,全部治愈。
平均治愈天数为3.8天。
〔新医学1972;(7):14〕4. 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土茯苓60g,甘草9g,每日1剂,2次煎服。
病重体质较好者,土茯苓可加至150g,酌加黄芩、防己、茵陈、泽泻。
治疗80 例,一般服用2~3剂,重者4~5剂痊愈。
〔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1971:91〕5. 治疗梅毒a.土茯苓60~240g(必要时可加至250g 以上),苍耳子、白鲜皮各15g,甘草3~10g,水煎,日1剂,3次服,20天为1疗程。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土茯苓可治疗哪些疾病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土茯苓可治疗哪些疾病一、土茯苓的功能主治与作用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
《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
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
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痰)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良效。
土茯苓的作用梅毒:土茯苓能够祛湿,解毒,通利关节。
事实上旧时土茯苓汤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为治疗梅毒的要药。
《本草备要》称土茯苓:“治杨梅疮毒,瘰疬疮肿。
”配方: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
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治疗头痛:土茯苓30~60g, 最大剂量120g。
再根据不同证型加用相应药物。
用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3个月。
二、土茯苓的药理作用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光叶拔葜的块茎。
味甘、淡,性平,除具清热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外,亦有止痒痛之功,以本品为主外治某些皮肤病变,获效颇佳。
汗疱疹:土茯苓60克,白鲜皮30克,苦参30克,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患处。
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两日一剂。
至皮疹消退。
急性湿疹:据皮损大小,取土茯苓、白鲜皮,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每日2~3次。
若丘疱疹破溃渗液多,以土茯苓煎液待凉湿敷,待渗出消退后,再用土茯苓、炉甘石细粉撒扑,清湿热止痒效佳。
土茯苓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功效与作用土茯苓,又称茯苓、白花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是由具有强大药用价值的真菌茯苓变种芙苓菌子实体和它的菌丝体组成的。
茯苓不仅在中医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
土茯苓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土茯苓具有保健作用。
它属于草本植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多糖、多肽、氨基酸、维生素等。
这些营养成分对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茯苓中的多糖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加人体免疫细胞活性,提高免疫力。
茯苓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减轻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延缓细胞衰老,提高人体抵抗力。
其次,土茯苓具有抗炎作用。
茯苓中的多糖和多肽具有很强的抗炎活性,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
茯苓还含有一种叫做茯苓醇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和炎症过程中很有功效。
茯苓还可以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肝脏炎症,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还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另外,土茯苓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茯苓中的多糖和多肽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茯苓还可以降低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提高化疗的疗效。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打击能力,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此外,土茯苓还具有抗压力作用。
茯苓中的茯苓醇具有降压作用,可以帮助人体抵抗压力,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茯苓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平衡体内激素水平,缓解压力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茯苓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抗压力和安神补养药材。
最后,土茯苓还具有润肤美容的作用。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循环,提高皮肤的光泽度和弹性。
茯苓还可以调节皮脂分泌,减少皮肤油脂分泌,收敛毛孔,改善粗糙和松弛的皮肤,使肌肤细腻光滑。
中药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土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功效与作用包括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抑制细菌、降血脂、保护肝脏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增强免疫力:土茯苓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包括多糖、多酚、皂苷等,这些物质能够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研究发现,土茯苓可以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对抗感染、肿瘤等疾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抗肿瘤作用:土茯苓中含有大量的多糖,这些多糖能够增强机体抗肿瘤的能力。
研究表明,土茯苓能够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能增强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
土茯苓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3.抗炎作用:土茯苓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其主要成分皂苷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少炎症反应。
该抗炎作用使得土茯苓在治疗炎症性肠病、风湿疼痛等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4.抗氧化作用:土茯苓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等,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
土茯苓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有效延缓细胞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防止肝脏损伤等。
5.抑制细菌作用:土茯苓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
研究发现,土茯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防治细菌感染有一定的效果。
6.降血脂作用:土茯苓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研究发现,土茯苓中的多酚类物质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从而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7.保护肝脏作用:土茯苓中的多糖、皂苷等成分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研究发现,土茯苓能够减轻肝脏损伤、改善肝功能,对于治疗肝炎、肝纤维化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除了上述功效与作用外,土茯苓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理作用,如降血压、促进消化等。
然而,作为一种药物,土茯苓也存在一定的禁忌和副作用,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低血压患者等特定人群应慎用。
野生土茯苓功效与作用
野生土茯苓功效与作用野生土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是一种菌类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
野生土茯苓的主要成分有茯苓酮和茯苓醇等,具有抗菌、解毒、抑制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野生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 抗菌作用野生土茯苓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对某些耐药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茯苓酮可以抑制人体内的一种细菌株的增殖,从而对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同时,野生土茯苓对防治皮肤感染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加速伤口愈合。
2. 抗炎作用野生土茯苓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炎症是人体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的产生。
野生土茯苓中的茯苓酮和茯苓醇可以抑制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减少相关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野生土茯苓对关节炎、肠炎和皮肤炎等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抗氧化作用野生土茯苓还富含大量的抗氧化物质,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从而延缓衰老过程,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野生土茯苓中的茯苓酮和茯苓醇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从而对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表明,野生土茯苓对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 利尿作用野生土茯苓还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以增加尿液的排出量,促进体内废物的排泄。
尿液中的废物和毒素是人体新陈代谢产物,通过增加尿液的排出量可以减少废物在体内的积聚,降低尿路和肾脏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野生土茯苓对水肿、尿路感染和肾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5. 抑制肿瘤作用野生土茯苓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肿瘤的危害。
研究表明,野生土茯苓中的茯苓酮和茯苓醇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土茯苓
土茯苓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
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
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
可到大有恒中药材库查询参考价格。
土茯苓-形状弃其余。
此云白余粮也。
生池泽。
”《本草拾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
”《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
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
”土茯苓为攀援灌木,长1-4mm。
茎光滑,无刺。
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cm。
叶互生;叶柄长5-15(-20)mm,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常有纤细的卷须2条,脱落点位于近顶端;叶片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15)cm,宽1-4(-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下面通常淡绿色。
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通常具10余朵花;雄花序总花梗长2-5mm,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叶柄近等长,在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1芽;花序托膨大,连同多数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莲座状,宽2-5mm,花绿白色,六棱状球形,直径约3mm;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约2mm,兜状,背面中央具纵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mm,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雄花靠合,与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序的总梗长约1cm,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雄蕊。
浆果直径6-8mm,熟时黑色,具粉霜。
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暗色菝葜本种与土茯苓的区别在于:叶片卵状披针形,背面无白粉,干时不呈青灰色,叶脉在上面凸起。
雄花序的总花梗通常在5mm以上,雄花蕾圆柱状。
值得注意的是茯苓与土茯苓是二种不同的药物,茯苓生长的营养主要靠菌丝在松树的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土茯苓是常绿攀缘状灌木。
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土茯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传统中药材,其独特的药理活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土茯苓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文章将首先简要介绍土茯苓的来源、性味归经及传统功效,随后重点综述其化学成分,包括多糖、黄酮、生物碱等主要活性成分,并探讨这些成分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文章还将对土茯苓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土茯苓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土茯苓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涵盖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这些化学成分不仅赋予了土茯苓独特的药理作用,也为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土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以及挥发性成分等。
其中,多糖类是土茯苓中含量较高的一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则以其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备受关注。
皂苷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也在土茯苓中发挥着重要的药理作用,如降血糖、抗菌等。
近年来,随着现代分离技术和分析方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土茯苓化学成分被发现和鉴定。
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土茯苓化学成分的认识,也为其在医药、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然而,目前对于土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某些成分的结构和功能尚未明确,以及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对土茯苓化学成分的影响等。
因此,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对土茯苓化学成分的深入探索,以揭示其更多潜在的生物活性。
结合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研究土茯苓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和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药理作用,为土茯苓的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土茯苓的药理作用土茯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一直是中医药学研究的热点。
“土茯苓”在医学研究中有没有新的进展?
“土茯苓”在医学研究中有没有新的进展?一、土茯苓起源与历史土茯苓,是一种来自亚洲的珍稀药材,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早在古代,土茯苓就被用于中药治疗多种疾病,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机制也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研究。
二、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土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有多种多糖、脂肪、黄酮类化合物等。
它被发现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
其中,土茯苓的抗肿瘤作用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土茯苓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能力,对多种癌症类型均有一定的治疗潜力。
三、土茯苓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1.免疫调节作用:土茯苓作为免疫调节剂,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分泌免疫因子的水平。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土茯苓可以调节免疫应答,对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2.抗病毒作用:土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对多种病毒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
研究发现,土茯苓中的某些成分能够干扰病毒的复制和感染,具有广谱的抗病毒能力。
3.抗氧化作用:土茯苓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维护细胞的稳态和健康。
四、土茯苓的潜在风险及应用前景尽管土茯苓在医学研究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需要注意。
例如,土茯苓可能对某些人群产生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
此外,土茯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验证。
然而,土茯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前景仍然广阔。
在未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将继续深入探究土茯苓的作用机制,寻找土茯苓与其他药物的协同作用,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信土茯苓在医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将不断涌现。
土茯苓祛湿的原理
土茯苓祛湿的原理土茯苓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祛湿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是茯苓多糖、水苏聚糖、茯苓酸、茯苓甲素等。
土茯苓祛湿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土茯苓具有利尿作用,能够促进尿液排出,从而加快体内湿气的排出。
其次,土茯苓还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减少湿气的侵袭。
此外,土茯苓还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消炎杀菌,改善湿疹等湿气导致的皮肤病症状。
除此之外,土茯苓还可以调节体内的湿气代谢,使湿气不易囤积和滞留,进而达到祛湿的效果。
首先,土茯苓具有利尿作用,能够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湿气。
茯苓酸是土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利尿作用。
研究发现,茯苓酸能够抑制抗利尿激素加压素的分泌,同时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促进尿液的排出。
此外,茯苓多糖也具有利尿作用,能够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和尿素除盐功能,促进尿液的排出,从而减少体内湿气的积聚。
其次,土茯苓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免疫系统是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对于湿气的抵抗能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土茯苓中的茯苓多糖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减少湿气的侵袭。
研究发现,茯苓多糖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多种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同时也具有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体液免疫功能。
此外,土茯苓还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消炎杀菌,改善湿疹等湿气导致的皮肤病症状。
茯苓甲素是土茯苓的主要抗炎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研究发现,茯苓甲素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湿气引起的炎症症状。
此外,土茯苓还含有多种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防止感染发展,减轻湿气相关的感染症状。
最后,土茯苓还可以调节体内的湿气代谢,使湿气不易囤积和滞留,进而达到祛湿的效果。
土茯苓中的水苏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稀释湿气、减少湿气积聚的作用。
研究发现,水苏聚糖能够与湿气分子结合,形成水分子团簇,从而降低水分分子间的吸附力,减少湿气的积聚。
土茯苓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土茯苓,又称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土茯苓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茯苓酚、等保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它在中医药中被用于治疗湿热、脾胃虚弱、心气不足等疾病,被誉为“百草之王”,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土茯苓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如下:1. 利尿消肿:土茯苓具有较强的利尿和消肿作用,能够促进体内水分的排泄,减少水肿症状。
中医常用土茯苓治疗各种水肿症,如浮肿、面颊浮肿、水肿胀满等。
2. 补益脾胃:土茯苓可补益脾胃,增强消化功能。
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 抗炎镇痛:土茯苓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它还具有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疾病引起的疼痛。
4. 调理心脑血管:土茯苓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固等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防治作用。
尤其是在中老年人中,土茯苓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5. 抗菌消炎:土茯苓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6. 提高免疫力:土茯苓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它对于慢性疲劳、脾虚引起的抵抗力下降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7. 抗肿瘤:土茯苓中的茯苓酚具有抗肿瘤作用,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它在肝癌、胃癌等多种肿瘤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
总结起来,土茯苓具有利尿消肿、补益脾胃、抗炎镇痛、调理心脑血管、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不仅在中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现代药理学与临床研究依据。
然而,虽然土茯苓具有诸多益处,但是还需要在临床应用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明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并结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土茯苓的作用与功效
土茯苓的作用与功效
土茯苓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咳嗽、湿热、水肿等疾病常常被它所祛除。
那么土茯苓具体有哪些作用与功效呢?
首先,土茯苓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由于土茯苓含有大量的皂苷成分,它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的多余热气。
因此,对于口腔溃疡、痈肿疮疡等病症,土茯苓能够发挥明显的治疗效果。
其次,土茯苓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土茯苓中的茯苓酮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有效消除体内的水肿。
因此,土茯苓常被用于治疗浮肿、腹胀、尿道炎等病症。
此外,土茯苓还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由于其含有的茯苓酮、茯苓内酯等成分,土茯苓具有祛痰、润肺的功效,能够治疗咳嗽、气喘等症状,特别对于慢性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土茯苓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茯苓酮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感冒、流感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土茯苓还能够润肤美容。
土茯苓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可以滋润皮肤,增加皮肤的弹性和光泽,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
最后,土茯苓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
例如,它可以降低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此外,土茯苓还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总的来说,土茯苓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增强免疫力、润肤美容等多种作用与功效。
但是,由于其性质偏寒凉,不宜过量使用,特别是体质虚弱、阳气不足的人群应慎用。
在使用土茯苓时,最好遵医嘱,合理用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清热解毒药”——土茯苓
中药“清热解毒药”——土茯苓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安徽。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本品气微,味微甘、涩。
以粉性大、筋脉少、切面淡棕色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甘、淡,平。
归肝、胃经。
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15~60g。
外用适。
使用注意:肝肾阴虚者慎服。
服药时忌饮茶。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土茯苓平,梅毒宜服,既能利湿,又可解毒。
三、临床应用1.梅dú及汞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本品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可用治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为治梅毒要药。
《景岳全书》单用本品水煎服,也可与金银花、威灵仙、甘草等同用。
若因服汞剂zhong毒而致肢体拘挛者,常配伍薏苡仁、防风、木瓜等药。
2.湿热淋浊,带下,疥癣,湿疹瘙痒本品甘淡渗利,解毒利湿,适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疥癣、湿疹、湿疮。
治热淋,常与篇蓄、蒲公英、车前子等同用;《滇南本草》单用本品水煎服,治疗阴痒带下;治湿热皮肤瘙痒,可与地肤子、白鲜皮、茵陈等配伍。
3.痈肿,瘰疬本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治疮痈红肿溃烂,以本品研为细末,醋调敷;治瘰疬溃烂,《积德堂经验方》将本品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亦常与苍术、黄柏、苦参等药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糖类:已糖、淀粉等;有机酸类:琥珀酸、棕榈酸、阿魏酸等;苯丙素类:白藜芦醇、氧化白藜芦醇等;黄酮及黄酮苷类:赤茯苓苷、落新妇苷、新落新妇苷、土茯苓苷等;皂苷类:薯皂苷、提果皂苷等。
本品还含有挥发油,甾醇类,无机元素Ca、Fe、Mg、Mn等。
2.药理作用本品所含落新妇苷有明显利尿、镇痛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和炭疽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大鼠肝癌及移植性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细胞免疫反应;能缓解汞中毒,拮抗棉酚毒性。
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土茯苓的临床应用及功效作用的研究来了解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通过研究得出:土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含菝葜皂甙类(smilax saponins)和提果皂甙元(tigogenin)、鞣质。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癌、保护心血管系统、细胞免疫抑制、利尿、镇痛、保护实验性肝损伤以及解毒的作用。
关键词:土茯苓化学成分药理作用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s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Mingzi(tel) Teacher: good number: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Abstract:This article on soil Ful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role of research to underst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il Fuling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soil containing Fuling Smilax saponin (smilax saponins), and provide fruit sapogenin (tigogenin), tannin. The ma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re: anti-cancer, protect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mmune suppression, diuretic, analgesic, and the protection of experimental liver injury in the role of detoxification.Key words: 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前言: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块茎。
土茯苓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土茯苓(学名:Poria cocos)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也被称为茯苓或茯蓉。
它是杨茯苓科土茯苓属真菌的子实体,具有多种药用功效与作用。
在中医中,土茯苓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与水肿、湿热和脾胃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一、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土茯苓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包括多糖、蛋白质、挥发油、麦角甾醇、脂肪酸等。
其中,多糖是土茯苓主要的药用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此外,土茯苓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锌、铜、锰、硒、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这些化学成分共同作用,赋予了土茯苓多种药理功效。
二、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1. 利尿消肿:土茯苓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通过增加尿量和排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中医认为土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适用于肾阳虚、湿热内蕴所致的水肿、浮肿等症状。
2. 改善脾胃功能:土茯苓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作用,可以增加胃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 抗氧化作用:土茯苓中的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这一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
4. 抗肿瘤作用:土茯苓中的多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土茯苓可以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的疗效,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5. 免疫调节作用:土茯苓中的多糖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活性,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活性,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
6. 降血糖作用:土茯苓中的多糖含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血糖水平。
这一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7. 抗炎镇痛作用:土茯苓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相关疼痛。
中药古今研究:土茯苓
中药古今研究:土茯苓一、典籍摘要去湿化毒之要药1、《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2.《本草图经》:“敷疮毒。
”3.《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4.《本草纲目》:“甘、淡,平,无毒。
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
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
解汞粉、银朱毒。
”5.《本草正》:“疗痈肿、喉痹,除周身寒湿、恶疮。
”6.《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7.《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
”8.《本草备要》:“甘淡而平。
阳明主药,健脾胃,祛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除则筋骨利。
利小便,止泻泄。
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瘰疬疮肿。
”9.《本草便读》:“利湿分消.皆谓邪留下部.舒筋定痛.多因毒伏经中.以能制轻粉之留邪.入胃通肝及肾.故为治下疳之良剂.性平味淡而甘.可助土以强脾.”10.《本草乘雅半偈》:“土茯苓甘淡平,无毒。
主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行不睡。
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
解汞粉、银朱毒。
”11.《本草从新》:“土茯苓甘淡而平.祛湿热以利筋骨,利小便以止泄泻.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瘰疬疮肿,淡渗伤阴.肝肾阴亏者勿服.”12.《本草撮要》:“土茯苓味甘平淡.入手足阳明经.功专健脾胃.祛风湿.利小便.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13.《本草分经》:“甘淡平,去阳明湿热,以利筋骨、利小便、止泄泻,治杨梅疮毒,误服轻粉成疾者,服此能去轻粉之毒。
”14.《本草易读》:“土茯苓甘,淡,无毒。
健脾理胃,祛风除湿。
强筋骨而利关节,舒拘挛而止泄泻。
解腻粉银朱之毒,平恶疮痈肿之邪。
”15.《本草择要纲目》:“甘淡平无毒.健脾胃.去风湿.利关节.疗拘挛骨痛恶疮臃肿.解汞粉银朱毒.”16.《本经逢原》:“土茯苓甘淡气平。
清湿热,利关节,止拘挛,除骨痛,主杨梅疮,解汞粉毒。
”17.《本草易读》:“甘,淡,无毒。
健脾理胃,祛风除湿。
强筋骨而利关节,舒拘挛而止泄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土茯苓的临床应用及功效作用的研究来了解土茯苓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通过研究得出:土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含菝葜皂甙类(smilax saponins)和提果皂甙元(tigogenin)、鞣质。
其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癌、保护心血管系统、细胞免疫抑制、利尿、镇痛、保护实验性肝损伤以及解毒的作用。
关键词:土茯苓化学成分药理作用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s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Mingzi(tel) Teacher: good number: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mal)Abstract:This article on soil Ful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role of research to underst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il Fuling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soil containing Fuling Smilax saponin (smilax saponins), and provide fruit sapogenin (tigogenin), tannin. The ma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re: anti-cancer, protect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mmune suppression, diuretic, analgesic, and the protection of experimental liver injury in the role of detoxification.Key words: Glabrous Greenbrier Rhizome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前言: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块茎。
根茎略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具短分枝,长5~22cm,直径2~5cm。
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有坚硬的须根残基,分枝顶端有圆形芽痕,有的外皮现不规则裂纹,并有残留的鳞叶。
质坚硬。
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l~5mm,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
无臭,味微甘、涩。
常切成厚1~5mm的薄片。
[1]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均有分布。
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残茎和须根,洗净、晒干;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生用。
1.化学成分本品含落新妇苷、异黄杞苷、胡萝卜苷、3,5,4’-三羟基芪、(一)表儿茶精L、琥珀酸、β-谷甾醇等皂苷、糅质、黄酮、树脂类等,还含有挥发油、多糖、淀粉等。
[2]2.功效应用2.1 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本品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可单用本品水煎服,如土萆薢汤(《景岳全书》);也可与金银花、白鲜皮、威灵仙、甘草同用;若因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常与薏苡仁、防风、木瓜等配伍治之,如搜风解毒汤(《本草纲目》)。
2.2淋浊带下,湿疹瘙痒本品甘淡渗利,解毒利湿,故可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湿疹湿疮等证。
常与木通、萹蓄、蒲公英、车前子同用,治疗热淋;《滇南本草》单用本品水煎服,治疗阴痒带下;若与生地、赤芍、地肤子、白鲜皮、茵陈等配伍,又可用于湿热皮肤瘙痒。
2.3痈肿疮毒本品清热解毒,兼可消肿散结,如《滇南本草》以本品研为细末,好醋调敷,治疗痈疮红肿溃烂;《积德堂经验方》将本品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治疗瘰疬溃烂;亦常与苍术、黄柏、苦参等药配伍同用。
[3]3.药理作用3.1抗癌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土茯苓有治疗恶疮痈肿作用,各家中医肿瘤学家把土茯苓列为治疗膀胱肿瘤的常用药物。
但土茯苓单方对BBN(致癌剂)膀胱肿瘤的发生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发生了较多的鳞状细胞型肿瘤。
作者认为,在用土茯苓防治膀胱肿瘤时应持慎重态度[4]。
用含有土茯苓377.7gkg饲料饲喂大鼠2周,对黄曲霉素B1(AFB1)致大鼠肝癌的影响为:土茯苓组的病灶稍少于且显著小于对照组,表明其对AFB1所致肝癌有抑制作用。
[5]土茯苓在体外试验对子宫颈癌培养株系JTC-26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6]3.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3.2.1抗心抗心肌缺血作用以赤土茯苓甙500mgkg,250mgkg,125mgkg,62.5mgkg给小鼠灌胃,可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期,即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均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浓度升高,心肌超微结构广泛而严重损伤时呈剂量依赖性地保护缺血心肌SOD,Se-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CPK释放;以赤土茯苓甙125mgkg灌胃及10mgkg腹腔注射均明显减轻小鼠缺血心肌超微结构损伤。
提示赤土茯苓甙具有抗异丙肾上腺素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7]。
3.2.2B-受体阻滞作用赤土茯苓醋酸乙酯提取物能预防静注肾上腺素引起的兔心律夫常,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对离体大鼠心脏的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使异丙肾上腺素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而对氯化钙量-效曲线无影响,其作用形式与普萘洛尔相似,提示赤土茯苓醋酸乙酯提取物可能有B-受体阻滞样作用。
这一实验结果为临床应用土茯苓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8]。
3.2.3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赤土茯苓提取物(主含甾体皂甙成分)能在不影响血清胆固醇浓度的情况下,显著降低实验性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
土茯苓甘淡无毒,适于长期服用,这个实验结果提示其可能成为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药[9]。
3.3 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土茯苓水提取物在抗原致敏后及攻击后给药均明显地抑制2,4,6一三硝基氯苯所致的小鼠接触性皮炎和绵羊红细胞所致的足反应,其中攻击后给药时作用较强;土茯苓水提取物还明显地抑制了二甲苯所致的耳壳及蛋清所致的小鼠足炎症反应,土茯苓作用特点为选择性地抑制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以后的炎症过程,即选择性地抑制细胞免疫反应,而不抑制体液免疫反应,这一特点对于临床治疗细胞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10]。
3.4利尿作用从土茯苓中提取分离得到的落新妇甙(Astilbin)能明显增加大白鼠的排尿总量,且有剂量-反应关系,给药后lh能增加尿Na+排出量,但对尿K+排出没有明显改变[11]。
3.5 镇痛作用尾静脉注射1mgkg~4mgkg落新妇甙能明显抑制小白鼠冰醋酸扭体反应次数;注射2.5mgkg~10mgkg落新妇甙能延长小鼠热板引起的痛反应潜伏期,表明落新妇甙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11]。
3.6 保护实验性肝损伤作用土茯苓水煎剂对TAA中毒所致的大鼠实验性肝损伤具保护作用;而醇提物则作用不明显。
提示土茯苓的保肝作用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亲水性[12]。
3.7 对棉酚的解毒作用土茯苓煎剂、稀醇提取物和粗黄酮制剂可缓解棉酚中毒所致的肝脏病理损伤,拮抗小鼠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
同时土茯苓稀醇提取物在拮抗棉酚毒性的同时不影响棉酚对雄性大鼠的抑精作用[13]。
4.临床应用4.1. 治疗头痛土茯苓30~60g, 最大剂量120g.再根据不同证型加用相应药物.治疗顽固性头痛45例, 显效17例, 好转27例, 总有效率97.8%.用药时间最短7天, 最长3个月.4.2. 治疗膝关节积液以身痛逐淤汤为基础方, 加大土茯苓用量, 轻则30g, 重则达120~240g.一般病情轻者20剂即可见效, 重者100剂收功.4.3. 治疗急性菌痢土茯苓(鲜)、车前草(鲜)各90g, 穿心莲30g .加水1500ml, 煎至1000ml.每服40ml, 每日3~4次.治疗67例, 全部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3.8天.4.4. 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土茯苓60g, 甘草9g, 每日1剂, 2次煎服.病重体质较好者, 土茯苓可加至150g, 酌加黄芩、防己、茵陈、泽泻.治疗80例, 一般服用2~3剂, 重者4~5剂痊愈.4.5. 治疗梅毒a.土茯苓60~240g(必要时可加至250g 以上), 苍耳子、白鲜皮各15g, 甘草3~10g, 水煎, 日1剂, 3次服, 20天为1疗程.治疗梅毒400例, 其中隐性301例.通过3次血清检验, 转阴者357例, 进步者26例, 无效者17例, 总有效率为95.75%。
[14]参考文献1.日上木山越辉煌等.土茯苓_百度全科[EB/OL]./view/85109.htm?fr=ala0_1_1,2009-02-16/2010-05-06 2.YCLBYL.中药学_百度文库[EB/OL]. /view/7d467929647d27284b7351c9.html, 2010-05-06/2010-05-06 3.本站.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_中医[EB/OL]./article/bencao/qingre/show/6858.html,2009-5-13/2010-05-064.杨德安,石炳毅,李炎唐,等.猪苓、土茯苓和硒对膀胱化学致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87;67(11):622.5. 严瑞琪,陈志英,覃国忠,等.当归等三种中药及联苯双酯对黄曲霉素B1致大鼠肝癌作用的影响.癌症,1986;5(2):141.6. 李广勋主编.中药药理毒理与临床[J].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42.7. 李玉琪,周承明,王晓雯,等.赤土茯苓甙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小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J].中草药.1996;27(7):418.8. 张克锦,周承明.艾尼瓦尔-吾买尔,等.赤土茯苓醋酸乙酯提取物对儿茶酚胺作用的研究[J].中草药,1991;27(10):460.9. 张克锦,邹玉玲,周承明.赤土茯苓提取物对实验性鹌鹑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J].中草药.1991;27(9):411~412,418.10.徐强,王蓉,徐丽华,等.土茯苓对细胞兔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3;9(1):39.11. 吴丽明,张敏.土茯苓中落新妇甙的利尿和镇痛作用[J].中药材,1995;18(12):627.12. 辛潍生,牛新海,腾凯,等.土茯苓对TAA中毒大鼠肝酶谱的影响[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8;8(2):165.13. 王文华,俞家华,周志仁,等.土茯苓对棉酚的解毒作用[J].中药通报,1982;7(1):32.14.uu288,mingming.土茯苓_中草药大全_中药健康网[EB/OL]. /index.php?doc-view-44866,2009-12-01/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