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上周我教学了用计算器计算这一节内容,为了更好地搞好今后的教学,体现新课标精神,现反思如下:
我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绝大部分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

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作适当的启发和补充,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价值与应用上。

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计算器,所以在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师生互动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到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通过计算比赛让学生认识到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搞清楚在输入错误时,怎么办?我着重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掌握怎样正确使用清屏键和清除数据键,以达到又快又准的目的,并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应向。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多次设计了让学生对某段时间学习的反思。

如:在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后,还有的同学算错,这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进行反思。

从而让学生发现一些使用计算器的技巧和要注意的地方,避免出错,提高计算速度。

这节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学生的积极性未能很好的调动起来;在教学完后,还可以设计一个能直观算出结果的题和较大数的计算,让学生计算,提醒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要灵活的选择计算方法,并不是用计算器计算就要快一些,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还是应掌握。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反思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反思

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使用了计算器教授学生有关计算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回顾我使用计算器进行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从这次经历中学到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计算器的使用前,我首先介绍了计算器的功能和用途。

我告诉学生计算器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数学计算,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如加减乘除、求平方、开方等等。

我向他们展示了计算器上的各种按钮和功能,并解释了每个按钮的作用。

随后,我通过示范讲解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我向学生强调了正确使用计算器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进行多步计算时,需要按照正确的顺序按下按钮以确保正确的运算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计算器的兴趣非常高。

他们非常喜欢按下按钮并观察计算器上的数字变化。

然而,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按下按钮时犯了一些错误。

一些学生按错了按钮,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另一些学生在进行多步计算时没有按照正确的顺序按下按钮,也导致了错误的结果。

我发现这些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进行更多的练习。

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我告诉他们要按照正确的顺序按下按钮,并仔细检查计算结果。

我还鼓励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和进步。

在课堂上,我还加强了对计算器的使用技巧的讲解,如如何清零、如何调整小数位数等等。

通过这次教学经验,我深刻意识到计算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然而,我也意识到计算器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学生们需要掌握如何正确操作计算器,才能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们在计算器的使用上存在一些误区。

一些学生过分依赖计算器,不愿意进行手算。

他们认为通过计算器可以更快地得到结果,因此没有养成良好的手算习惯。

另一些学生则完全相反,对计算器持有抵触情绪,认为使用计算器会剥夺他们手算的机会。

这些误区都需要我们去解决和指导。

因此,从这次教学中我得到了一些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中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课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生表现以及个人成长与反思。

首先,我对课堂设计进行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用计算器计算》的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在计算过程中使用计算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我在课前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了充分准备,将课程安排得条理清晰,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点。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出现了困惑和错误,这表明我在课堂设计中可能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

因此,下次在课堂设计中,我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并提前预测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和解决。

其次,我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我通过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然后通过具体实例演示给学生,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但是我也发现有一些学生对于理论讲解存在困难,他们更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

因此,下次在教学时,我会适当增加实践学习的环节,例如让学生自己操作计算器进行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再次,我对教学资源进行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使用了计算器作为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计算器是一种非常好的辅助教学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学生对于计算器的操作不熟悉,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接触过或者没有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对于这类学生,我需要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提供额外的练习资料,让他们能够逐步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技巧。

另外,我对学生表现进行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他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并在实践操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然而,我也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使用计算器计算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错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4课时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内容:课本第52页。

教学目标: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体会使用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更简单,更快捷,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计算器上暗处纯小数的简便方法,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

(3分钟左右)算一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共8题。

0.2+0.8= 0.76-0.36=5 +4.8= 6.9-0.5=5.4+3.6= 7.72-6.52=3.6+2.1= 9.1-1.1=二、自学例3。

(15分钟左右)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你遇到什么问题?)3.对照书本第52页例3的提示,自己的方法不同在哪里?怎样按键更简便?4.模仿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75+12.63=7.03-0.895=0.268+3.87=导学要点:在计算器上输入小数,可以按照顺序依次按键。

用计算器再算一遍,进行检验。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你是怎样在计算器上输入买铅笔的钱数的?2.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还可以怎样按键?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

(15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

1.第52页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并验算。

点拨:可以直接利用例3的得数来列式计算,也可以用100一次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2.第52页练一练,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同桌互相核对计算结果。

提醒:要按照运算顺序连贯地进行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举例:在讲解四则运算时,教师可通过具体例题,如“32 + 57”,演示如何在计算器上正确输入,并解释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
-计算器操作的熟练度:部分学生对计算器按键功能不熟悉,容易按错键,导致计算错误。
-观察规律的敏锐度:学生可能难以从计算结果中快速发现数学规律,需要引导和训练。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计算器应用于生活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需要教师指导解题思路。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功能以及它在探索数学规律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计算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计算器的操作热情很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还不够熟练,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功能的运用,比如括号的运用和连续计算等。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计算器基本操作的训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快速准确计算的情况?”比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计算器的奥秘。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前言在课堂教学中,计算器是一个常见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一些复杂的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精确度。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计算器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我特意设计了一节课,目的是教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计算器计算数学题目。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对这节课进行反思,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和改进方法。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2. 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技能并提高计算速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介绍:包括加减乘除、开方、平方等; 2. 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包括数字输入、功能选择、运算结果显示等; 3. 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在课堂开始前,我设计了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然后,我向学生简要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计算器基本功能介绍首先,我以PPT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并解释了每个功能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我特别强调了加减乘除、开方和平方这几个常用的功能。

3. 计算器的操作方法接下来,我向学生详细介绍了计算器的操作方法。

我提醒学生注意数字的输入顺序,以及如何选择不同的功能。

我还演示了一些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操作方法。

4. 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在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后,我组织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我特别强调了运算符的使用和运算次序的确定。

我还设置了一些小组竞赛,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题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总结与展望在课堂的最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总结。

我提醒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使用计算器,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和喜爱,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做补充的环节,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价值与应用上。

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的好处,我设计一个数目较大的计算(统计表求合计)。

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学生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算,在汇报时对两种方法我都呈现其计算过程。

能主动用计算器计算的学生选择计算:工具的能力较强,很有成就感;而用竖式累加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计算也显示了其较强的计算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一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节课实践应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有口算、笔算、简算、估算、计算器算,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课堂设计较大胆,出示4个情景后让学生任选2个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

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刚学完计算器所以得很学生都选用计算器算,在汇报中,当有的学生指出第二题口算更好时,学生们恍然大悟。

于是有的学生说第三题可以估算,第一题还可以用算便算法。

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渗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在学生用计算器和笔算两种方法后,设计了反思内容;请同学们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哪种计算方法好?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反思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简便准确,同时引导学生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第二个反思时机是,让学生解决四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刚学完计算器这一计算工具,多数学生都用计算器计算.在反馈时有些学生提出较小的数可以口算,大约花多少钱时可以估算,其他同学也受到启发。

以往的教学到此就结束了,但此时,我安排反思环节——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请你反思一下: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对使用计算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学生有的说:在生活中不仅可以用计算器计算,还可以用估算、巧算。

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较大的数用计算器算,较小的数可以口算很快,当生恬中不需要准确值时可以估算。

八年级数学上人教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上人教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上人教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教学反思一、教学亮点本次八年级数学上人教版《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1.导入环节:通过复习有理数乘方运算,自然地引出了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通过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学生亲手操作、感受并掌握了求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练习设计: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总结: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不足之处虽然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认为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对使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和练习。

2.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误操作或计算错误的情况,需要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

3.对于立方根的教学,可能需要更多的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改进措施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加强指导和练习,帮助他们掌握使用方法。

2.教师可以增加巡视次数,及时发现学生的误操作或计算错误,并及时纠正。

3.对于立方根的教学,可以增加一些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可以考虑使用更先进的教学设备或软件,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智能教学系统或数学软件进行演示和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求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方法。

5.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也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6.最后,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计算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在教学中,教导学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然而,面对计算器的广泛普及和使用,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

计算器作为一种工具,它的正确使用对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我通常会向学生提供使用计算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输入数据、如何选择运算符和如何读取结果等。

同时,我也会告诉学生一些常见错误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如输入错误、运算符选择错误、计算过程错误等。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掌握正确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去,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其次,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在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运算符、输入正确的数字,并根据计算结果判断答案的正确与否。

因此,在教学中,我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我会提供一些有关于如何分析题目、如何选择运算符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在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我也会引导他们自己判断答案是否合理,并对错误的答案进行纠正。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逐渐独立思考和判断,并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此外,在教学中,我还会注重计算器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的教导。

尽管计算器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很高,但也有一些问题是计算器无法解决的,如复杂的文字问题、逻辑推理问题等。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告诉学生计算器的局限性,让他们清楚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计算器,在哪些情况下需要其他方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明确计算器的作用和适用范围,避免过分依赖计算器。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哎呀呀,最近我们学了用计算器计算,这可真是一段有趣又让我有点儿小烦恼的经历呢!一开始,老师把计算器拿到教室里的时候,我眼睛都亮啦!这小小的东西,看起来普普通通,居然能帮我们算那么复杂的数,多神奇呀!老师给我们演示怎么用的时候,我心里直嘀咕:“这能有多难,不就是按几个键嘛!”可是,真到自己上手操作的时候,我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就像明明知道骑自行车的方法,真正骑上去还是会摇摇晃晃一样。

我总是按错键,不是多按了一个数,就是少按了一个运算符号。

我着急得直跺脚,心里想:“这破计算器,怎么就不听我指挥呢!”我看看同桌,他倒是算得挺快,还一脸得意地冲我笑。

我不服气地说:“哼,你别得意,我一会儿就超过你!”他却笑着说:“那你可得加油啦!”这可把我气坏了,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计算器用得顺溜。

后来,在不断的练习中,我慢慢找到了窍门。

我发现,只要认真看清数字和符号,别着急,一步一步来,就能算对。

这就像走迷宫,得静下心来,仔细找路,不然就会在里面晕头转向。

老师还让我们做了一些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每次比赛的时候,教室里都紧张得要命,大家的眼睛都紧紧盯着计算器,手指飞快地按动着按键,那场面,就好像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过疑惑。

我就想啊,既然有计算器能帮我们算,那我们干嘛还要费力地去学心算和笔算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但是老师告诉我们,计算器虽然方便,但它不能替代我们的思考和计算能力。

就好比有了汽车,我们也不能忘了怎么走路一样。

如果过度依赖计算器,我们的大脑就会变得懒惰,以后遇到没有计算器的情况,可就傻眼啦!通过这次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我明白了,任何工具都有它的好处和局限性。

我们要合理地使用它们,不能被它们“牵着鼻子走”。

就像我们不能因为有了手机导航,就不记路了呀!现在,我对计算器的使用已经很熟练啦,它确实帮了我不少忙。

但是我也不会忘记,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心算和笔算能力,让我的大脑变得更聪明、更厉害!这就是我关于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你们觉得怎么样?。

4.4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4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课时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内容:课本第52页。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用计算器使用方法,较熟练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2.学生经历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使利,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1.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

2.借助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

(3分钟左右)算一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共8题。

0.2+0.8= 0.76-0.36=5 +4.8= 6.9-0.5=5.4+3.6= 7.72-6.52=3.6+2.1= 9.1-1.1=二、自学例3。

(15分钟左右)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你遇到什么问题?)3.对照书本第52页例3的提示,自己的方法不同在哪里?怎样按键更简便?4.模仿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75+12.63=7.03-0.895=0.268+3.87=导学要点:在计算器上输入小数,可以按照顺序依次按键。

用计算器再算一遍,进行检验。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你是怎样在计算器上输入买铅笔的钱数的?2.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还可以怎样按键?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

(15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

1.第52页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并验算。

点拨:可以直接利用例3的得数来列式计算,也可以用100一次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引言计算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它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数学运算。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然而,对于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关键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本文将从教学反思的角度,探讨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的一些关键点和改进方法。

主体1.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输入小数和运算符,并熟练掌握计算器上的加、减、乘、除等功能按钮的使用方法。

只有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才能准确地完成小数加减法运算。

2.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教师在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时,应注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实验数据的处理等,让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小数点的对齐和进位借位的操作,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例如,对于两个小数相加,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小数部分的位数来确定最终结果的小数部分的位数。

通过这种探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减少他们在使用计算器时出错的概率。

4.培养学生对计算结果的估算能力在完成小数加减法运算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对计算结果的估算能力。

通过与实际结果相比较,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和自我纠错能力。

5.提供练习机会和反馈为了巩固学生对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掌握,教师应提供充足的练习机会,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和题型的小数加减法运算,并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和互相交流讨论。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练习量,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用计算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用计算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1本节课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成功的方面,也有遗憾的地方:一、成功点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节课教材给出的情境是“克隆牛的身高和体长”的一个情境。

通过分析教材我认为这样的情境对于同学们来说很陌生而且很遥远。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的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为构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

因此我把情境改为“算算老师的身高”的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设疑引思,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2、体现学生为本,倡导先学后教,小组合作。

我放手先让学生课前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倡导先学后教的。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是本节的重点,学生交流时,学生会在学生充分展示后教师适时沟通竖式计算方法,从而明确小数加法也和整数加法一样也是这样一位对着一位来加的!此时,有学生会质疑,末尾的0是否可以去掉,教师适时点明: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同时指出为了确保计算的准确,要进行验算。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相异性想法得到交流激荡的过程。

在小组合作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生生间的互动。

课堂中组织起学生进行生生间、组际间的交流,这使得呈现出的观点更原始、真实,更贴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方式,基于这一平等互利特征的差异展示,不仅为学生所喜爱和认可,也让教师得以准确把脉学生的学情,并据此展开进一步的引导与点拨。

3、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算法的探究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探究的能力,所以在本环节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课前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课反省《用计算器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的内容,下边是笔者对第 100-101 页的内容的两次试教过程与思虑。

一、第一次试教1.确立以下教课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认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量的计算。

(2)经过计算研究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4)使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长处。

2.初步研究教材后,我设计了本课教课的基本流程(1)认识计算器。

(2)用计算器计算并体验其长处。

(3)用计算器研究简单的规律。

(4)全课总结。

3.我的设计企图(1)认识计算器本教课环节,除利用例题中的两幅场景图外,我又找了几张不一样的场景图,主假如让学生充足感知计算器的宽泛应用,接着出示两种常有的计算器,教师介绍显示器和键盘,说明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是计算,最后指引学生沟通主要键的功能。

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其实不陌生,有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计算器。

所以,在介绍计算器功能和认识计算器键盘的作用时,我着重让学生自主学习、沟通报告。

(2)用计算器计算大多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所以,我主要让学生尝试操作,自主研究。

在掌握基本的计算操作方法后,要修业生用笔算或口算来验算,使学生领会使用计算器的长处。

而后,“试一试”安排了 9 道试题及“想一想做做”1、2 两题。

这中间固然有些题是一步试题,但绝大多半都是过去没有接触过的,大数量的计算题,主假如为了提升学生娴熟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

(3)用计算器研究简单的规律用计算器研究简单的规律是本节课的教课难点,我先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结果,再经过察看和比较,发现此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虑。

(4)全课总结主要指引学生说说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哪些?用计算器算有什么长处和作用?有哪些收获?并发问:计算器还有哪些应用?[page]-->4.本次教课存在的问题第一次试教时间大概剩余 5 分钟,教课时我主要采纳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试试操作、自主研究的方法,因为讲堂过于松手,缺乏了教师必要的指引,讲堂次序显得有些乱。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曾经使用过计算器来进行一些数学计算。

使用计算器的好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无误地进行大量的计算,而且速度也很快。

然而,我也发现计算器的使用有时会产生一些问题。

在这篇教学反思中,我将回顾我在使用计算器时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计算器过于依赖。

他们在进行简单的计算时也选择使用计算器,而不是自己动手计算。

这种依赖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计算器的普及和方便性。

学生认为计算器可以帮助他们省去一些繁琐的计算工作,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学习计算技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课堂上强调手工计算的重要性,并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计算训练机会。

另外,我还会鼓励学生在进行简单的计算时使用手工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经常会出现错误。

尽管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计算,但是学生在输入操作时容易出错。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计算器的操作过于随便,没有仔细检查输入的数字和运算符是否正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课堂上进行一些计算器的操作演示,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

我还会强调检查计算结果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仔细核对每一个输入的数字和运算符。

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对计算器的原理知之甚少。

他们只知道计算器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数学计算,但是对于计算器背后的原理却一无所知。

这使得他们对计算器的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数学课上介绍计算器的原理,并进行简单的演示。

我还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计算器的功能,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使用计算器。

最后,我发现学生对计算器的误解。

他们认为计算器可以解决所有的数学问题,而不需要他们思考和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

这种误解导致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缺乏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数学课上强调计算器的局限性,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

我还会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来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案例分析数学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案例分析数学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计算教学案例分析数学教学反思》摘要:5×633×86×073×0,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更是“生命体”,其“×0+×638”出现竖式计算教学作了充分孕伏这假期培训对计算教学有很多老师和专发表了己很多看法使我己也对计算教学也有了很深认识教师们曾评价“枯燥”孩子们也说“没劲”确实计算教学形式相对比较单下面是我对案例分析【案例】(两位数乘两位数)、动笔计算四道习题复习位数乘法计算方法5×633×86×073×0、学课出示学提纲⑴两位数乘两位数×6竖式计算分三步分成哪三步?⑵步算什么?乘积表示多少?积末位与乘数哪位对齐?⑶二步算什么?乘积表示多少?积末位与乘数哪位对齐?什么?⑷完成你认简单练习3、交流评价质疑问难交流学提纲前三问题质疑“说说你有什么疑问?”、检作业情况评价别学错误原因二、分析与反思、学生是生命体不是知识容器分析案例教学目标通学生学看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分几步理每步义是整教学程起与归宿通学可以预计绝部分学生都能达成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确定这堂课学习目标所依据是教材所呈现知识逻辑系样是堂关“两位数乘两位数”新授课案例二学生学习程、学习气氛和学习收获迥然不其原因就教师对学习目标分是以“学生全域发展”作标准进行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更是“生命体”整节课学生作完整人发展人始终处“不断攀爬不断成长”只着眼“认知”目标味地往学生头脑填装现成知识、生命体“攀爬”要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案例教师让学生直面教材根据三学提示独立获取教材结论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但这样教学程只是忠实地传递课程课教师虽然也给学生留了质疑问难空但缺乏了思维灵动交流也因变得死板、沉闷、没有活力其实教材只是种材和作教师我们应该透教材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寻知识生活原型、挖掘数学思想与方法才是教材钻研、教学设计重学生提供了生活常遇到问题强烈奇心诱发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知识问题学习显得主动、活泼生活化问题还学生到了“攀爬”要模型且有利学生逐步形成如何应用学到计算知识实际问题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再次挖掘了教材化因素当名学生回答计算×6可以先算×再算96×教师及拨“他把两位数乘两位数改成两位数乘位数问题是不是就了?因两位数乘位数咱们以前学极了他这思想实际上是特别重要、特别种数学思想象这种“化生熟化难易以退进”思想方法数学上叫做“化思想”得到老师肯定与鼓励学生利用化思想想出了多种计算方法其“×0+×638”出现竖式计算教学作了充分孕伏通由及彼引导把学生思维引向课重使学生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式题利用教材作多角发散这是种提升也生命体往纵深处“攀爬”创设了条件。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2.掌握通过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计算器的正确使用意识。

2. 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方法;2.四则运算的计算器应用;3.计算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包括加减乘除、四舍五入、开方等;2.讲解计算器的组成和界面;3.演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

教学方法1.学生在课前阅读计算器的介绍资料,提前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2.老师结合计算器实物展示和操作演示,让学生跟随操作。

教学反思这堂课以计算器为主线,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由于计算器在学生生活中十分常见,本堂课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关注。

在操作实践中,许多学生都能够快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但是仍有部分学生操作不灵活。

后续课程需要深入巩固采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通过具体例题来说明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四则运算的方法;2.强调计算器在算式中的优先级问题;3.讨论有多个运算符的复杂算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1.教师以具体例子的形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器进行简单四则运算;2.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解决一个较复杂的算式,并针对一些学生操作失误的问题进行纠正。

教学反思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普遍认为这节课现实意义非常强。

实际上,用电子设备来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但是,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理解四则运算的优先级问题和复杂算式的拆分问题还是比较难的,所以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进行深入解读和讲解。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讲解计算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2.演示计算器误操作的案例,并提供正确的操作流程。

教学方法1.教师通过讲解和强调计算器的一些常见操作注意事项,如开机、关机、循环卡顿等,防止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因为错误操作导致一系列问题;2.演示一些错误的操作例子,并结合这些例子讲解正确的操作流程。

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6篇

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6篇

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6篇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叙述自我工作情况,而是要针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具体阐述,学会写好教学反思才能提升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篇1一、成功之处:1、合理利用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用计算器计算是国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这段教材的编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非常合拍,给老师的教学定位、教学创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具体说有如下几点特点:一是遵循知识建构的规律,拾级而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这里找到学习的起点;二是内容鲜活,与生活实际结合得很紧;三是数学味很浓,习题中编排了许多数学本身内在的东西;四是定位巧妙,围绕普通型计算器展开,较之科学型计算器,它为教学留有更为广阔的加工和改造的空间。

因此教学时,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地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巧妙整合,并以此为出发点,把教材的教育形态转变为学术形态。

2、密切联系计算器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学生也使用过。

因此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在生生互动中很快地达成了本环节的教学目标。

3、巧妙设计题组,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多样化。

由于书本上安排的练习都是单一的计算题,形式比较枯燥。

我在教学时对练习题的呈现略作修改,在学生掌握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后,随即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旨在巩固计算技能,拓展视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练习的设计从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程度上来说也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比赛、现实问题的研究、与计算器比赛三次极具诱惑力和挑战性的练习,在给学生带来练习快乐和满足的同时,知识技能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很好地达成了三维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教学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在设计上遵循新课标的几个基本理念,并体现以下特点:
1、通过尝试操作、自主探索,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计算器已融入现代生活,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直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兴致浓厚,在自主操作中,发现问题,学会本领。

2、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我还补充出示了这样一个算式,1111111111=
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办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探索结果。

然后再出示类似的题目,让学
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这些算式的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还让小组对小组的发言作评价,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小组作出评价。

不足之处:
1、应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与估算结合的意识。

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一不小心就会按错键,输入错误数据,导致结果有误;或者,按健顺序搞错,也发生错误。

在计算前应该培养学生先估算结果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计算,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正确率.这一点,我在上课时没有很好地做到,以后要特别注意。

2、课前准备应做得充分。

由于计算器非常普遍,学校又没有统一购买,尽管我一再强调要带哪一种,学生带来的计算器各式各样,有的是普通计算器,有的是科学计算器,计算器的功能也有所不同,最关健的是计算位数不一致,这就带来课上计算时的不统一,给上课带来很多的不便,有待以后更好地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