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 第5讲 鉴赏思想内容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古代诗歌鉴赏第5课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古代诗歌鉴赏第5课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返回 题目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
【答案】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答案
解析
【解析】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诗中“人皆”与“我独” 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 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将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 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解析】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诗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 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知 道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做出准确判断。C“还描绘了桃花、 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有所提及,将桃花、李花与梅花进行对比, 诗人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选C。
答案
解析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最新高中语文第05课书愤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最新高中语文第05课书愤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5课书愤1.诗人介绍陆游(1125~1210),字,自号_________。

越州山阴(今绍兴)人,_________著名诗人。

诗人终身“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

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理想生活内容,又有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

抗金救国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苦闷,构成没法统一的冲突,由此迸发出的火普通的激情和难以压制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

风格雄壮豪放,言语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陆游的诗今存约9300首。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2.写作背景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上马草军书”的志向。

他生在民族冲突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向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本人的抱负。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

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着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1.务观放翁南宋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报国无门,功业无成。

对比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

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详细化。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第5讲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举例 柳永《雨霖铃》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具体内容 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举例 温庭筠《商山早行》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具体内容
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 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典故情感题
古人创作诗歌时,有时会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深刻的主题。如 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 题和情感。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 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二步:分析设题的诗句,写出规范答案。尾联两句作者有感而 发。作为好友,作者理解刘禹锡此时的处境和心情,表达了对刘禹 锡境况的同情。“到此诗情应更远”,这是直接表达对刘禹锡诗歌 艺术的钦佩之情。“醉中高咏有谁听?”,“有谁听”既是对刘禹 锡目前怀才不遇境况的同情,也表达了二人的惺惺相惜之情,实际 上是你知我,我懂你,互为知音。
[方法指导]
概括分析词句情感题“2步骤”
[即时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寄和州刘使君①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五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原卷版)

第八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五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原卷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第五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知识精讲】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一、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诗歌涉及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1.方法(1)必须了解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在形式上的特点。

(2)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3)如果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应用,必须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不能仅仅指出“是什么修辞手法”。

(4)要注意修辞手法的“套用”现象。

如有的比喻又带有夸张,出现在同一诗句中等。

2.步骤第一步:审题。

抓住题眼,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指出具体修辞。

第三步:结合诗句分析使用修辞的做法。

第四步:体会表达效果。

3.答题规范(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使用的。

(3)指出使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4.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1)比喻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神奇,化板滞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2)比拟①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使形象鲜活,表意丰富,生动传神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②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即为夸张。

夸张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局部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或特征代本体,或具体代抽象等。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之体会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之体会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精准突破一 把握思想情感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 析其社会意义及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 分析以及对感情基调的把握。
1.忧国伤时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6种情感类型
具体内容
举例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应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典例3] (202X·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答案:“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 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一定要 熟读周公的七月诗啊”。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 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精准突破二 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 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 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 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 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
(2)每一首诗都有关键词,这些句子往往流露羁縻出作者的感情、感悟、观点 态度等,读懂了这些句子也就较容易理解诗歌的主旨。如《琵琶行并序》中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表达了诗人的沦落天涯之恨。
提示:卒章显志是古诗歌常见的写法,古诗歌常在末尾两句点明主旨,阅读 时应该重点注意。
[典例2] (202X·新高考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示儿子
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5个要点 (1)知人论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偏 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来分析。 (2)深入体悟。作者写诗歌一般不是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是“赋诗言 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能等外在的情 势,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这是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前提条件。

诗歌鉴赏五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鉴赏

诗歌鉴赏五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鉴赏
3.留心贬谪诗词中的序或注释 要注意这些提示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来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
[例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 亭 送 别 许 浑 劳歌注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诗中“红叶青山水急流”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色?与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否和谐?请对这一手法对表现思想内容的好处作简要评析。
答: 诗中对《长恨歌》以同情的态度表现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在战乱中平民百姓所遭受的苦难,远远超过帝王、妃子之间的感情磨难。在封建社会,这种敢为平民百姓“鼓”与“呼”的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对别离贬谪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通过整体把握这两类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其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这两句诗以女子“下帘”和“望月”两个行动传达出“幽怨”的信息:“却下水晶帘”,看似只因夜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其中却又有无限幽怨;“玲珑望秋月”,以月之空明凄清,衬人之幽怨。这样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和幽深。
[例3]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瑶 瑟 怨 温庭筠 冰簟①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②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①冰簟:凉席之美称。②潇湘:两个水名,在今湖南省。 清朝蘅塘退士批注此诗时曾说:“通篇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答案: 全诗用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这些景物组成一组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子别离的悲怨之情。
对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生活处境,整体阅读全诗,把握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五)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 知识精讲 通用版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五)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 知识精讲 通用版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五)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知识精讲通用版【本讲主要内容】诗歌鉴赏(五)——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会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

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

【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 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2. 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陆游《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演示:古代诗歌鉴赏5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演示:古代诗歌鉴赏5

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
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 栏
风荡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
目 链
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词人抒发的是一种“哀”情, 接
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演示:古代诗 歌鉴赏5
锁定高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演示:古代诗歌鉴赏5
闲___散__的__江__边__渔___翁__,__表__达__了__对___自__己__壮__志__未___酬__而__只__能__隐__居___的__无__
奈___和__牢__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演示:古代诗 歌鉴赏5
思___家__乡__、__念__亲__人__的___惆__怅__之__情__不__禁___油__然__而__生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 接
么样的感情?
韦__诗___中__,__“__灯__前__”___表__现__了__诗__人__旅__途___漂__泊__中__的__凄__美___、__失__神__、__惆_
高考总复习语文
古代歌鉴赏


锁定高考
链 接
锁定高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演示:古代诗歌鉴赏5
考点透视
[考点要求]
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演示:古代诗 歌鉴赏5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五)讲授稿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五)讲授稿

第四种模式:分析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析】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加以分析。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加以分析】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第三步点出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练习】1.(05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洲。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问: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答:“望”义为向远处看。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所望的景象是“燕云”“大江”“夕阳”和江上的沙洲。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加以分析】“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第三步点出该字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2.(05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ppt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ppt

煮酒把盏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
鉴赏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 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 然 清新洗练
课堂示例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 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旧题乐府诗前两句是叙事:在长安的月夜中,家家户 户都在忙着为远在边关的征人赶制寒衣而做准备,后四句抒 发了家人对征夫的无比思念。而前面的“月”和“捣衣”则 已暗寓了后四句的“情”。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凉,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答:认同。第一句中的“夏”直接点明这是夏天,第二句中 的“石榴开遍”是夏天特有的景象,第三句“树阴满地”、 第四句流莺啼叫写的也都是夏天特有的情景,所以说这首 诗“无一句不切夏意”。
二、读作者,知背景
在欣赏诗歌时,一般要事先了解作家的思想、生活经 历、创作风格等等。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唱歌送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 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 地为节拍。)】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阳关三叠”(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 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 2.未明确关键词
性质状态,跟动词比较,形容词 (1)诗中某句(联)中最精彩的是哪个字?请找出来加以
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虚词主要 赏析。
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2)诗中哪个字最为精彩传神?请找出来加以赏析。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回扣教材]
一字而境界全出。
“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古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 (3)(山东卷)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
容词和虚词。根据这三类词语的 别作简要赏析。
语法特点分析,动词主要表现描 (4)(湖北卷)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
写对象的动态,强调过程及变 处。
确定时要看清题干要求,因为有的题目在题干中已明确了关键词在某联(句)
中;从词性上看,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包括色彩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
这些词都是诗人炼字的重点。从位置上看,所炼之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下:
五言炼第二字 五言炼第三字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 征鲜明,请做简要分析。
解析 (1)精准审题:该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古人作诗讲究 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 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如“斗”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 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 重叠之态。
调的作用。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
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解题方略] 品味关键词(炼字)题鉴赏三步骤
步骤一:确定关键词
对于题干中已明确关键词的,此步骤可以省略。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化传承与理解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5讲 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 ——由语言得诗意,得诗意赏语言



题型一

题型二
品味关键词(炼字) 赏析诗眼
题型三 赏析关键句(炼句)
题型四 鉴赏语言风格(特色)
跟踪训练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五言炼第五字 五言炼第 二、第五字
七言炼第二字
七言炼第五字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答案 诗眼是“寒”。①首联写西风瑟瑟,落叶打在窗户上,从声音角度写出 “寒”的感觉;②颔联先直陈“十月江寒”,然后写诗人半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 薄,从侧面表现寒冷;③颈联写寒霜落下,使栖息的乌鸦啼叫飞起,也从侧面写出 寒冷难耐。
第1轮 语文
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 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
词的眼目。
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常考类型
”,是就诗歌 全篇而言的具有 统摄或贯穿全 篇、揭示主旨等 作用的字词。
教材典例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 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 词通过描写晚春时节海棠花的凋谢,抒发 了词人的感伤情绪。最后一句“应是绿肥 红瘦”是这首词的词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解析 (1)精准审题:诗眼是什么?直接问诗眼词。并且结合诗句分析判断理 由。
(2)解题思路: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分析诗歌标题,抓住关键词“寒夜”。然后 具体分析诗句内容,可发现“寒”字在诗歌中既有直接体现,如“西风”“落叶打 窗鸣”“十月江寒”“霜压啼乌”,也有间接体现,如感到布被轻薄等。由此可锁 定“寒”字为本诗的诗眼。然后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具体描述,描述时须要点出其 中使用的表达技巧,如首联写西风之声、落叶打窗之声,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 感觉;颔联以感觉被子轻烘托出寒冷,颈联写“霜压啼乌惊”,都属于从侧面表现 “寒”。
看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特别提醒]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 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的 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第1轮 语文
(2)解题思路: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 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 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 无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点明效果。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者的想象力、翻新诗句的含 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只孤舟,一个孤独
意、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 的垂钓者。从诗歌形象上看,“独”字准
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 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
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 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从本诗的写作
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背景看,“独”字准确地展示出作者“永
题型一 品味关键词(炼字)
题型解读
设问方式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 1.已明确关键词
单篇作品中,作者反复锤炼的某 (1)(2017·山东卷)“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
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作者思 “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
想感情,体现作者独具匠心的 请作简要分析。
字。因此,一首诗词也往往会因 (2)(2016·天津卷)“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
设问方式
1.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 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 内容分析。 2.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 妙处。 3.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 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 析。 4.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 中的某个字的妙用。 5.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 分析。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常考词类 数量词 叠词 颜色词
表达作用
教材典例
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 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
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常考词类 动词
形容词
虚词
表达作用
教材典例
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美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
为媚的效果。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 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 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
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 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 动。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题型三 赏析关键句(炼句)
题型解读
高考对赏析诗歌中关键语句的考 查一般涉及赏析诗句的意蕴、赏 析诗句的表达效果等,要求写出 诗歌中关键语句的含意、使用的 表现手法、描写的画面、刻画的 人物形象、营造的氛围以及表达 的情感等。鉴赏诗句时,既要弄 清诗句的表面意思,指出其在构 思、炼字、句子结构、表达技巧 等方面的特点,又要把握诗句蕴 含的情感,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 情感所起到的作用。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回扣教材]
常考类型
内容 情感句
语言 特点句
特色解读
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 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 感的内涵,这是赏析句子 的前提。
步骤二:指出字面义 这一步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 步骤三:分析其效果(作用) 从诗歌语言运用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5个角度:
分析角度 (1)从“描物”的角度分析 (2)从“造境”的角度分析 (3)从“写人”的角度分析 (4)从“抒情”的角度分析 (5)从“艺术”的角度分析
作用效果 看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看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 看该字在凸现人物性格特征方面的作用
设问方式
1.(2019·上海卷)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写得最 好?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2.(2018·上海卷)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 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 3.(2017·全国卷Ⅰ)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 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4.(2017·江苏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2016·全国卷Ⅱ)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 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6.(全国卷Ⅱ)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 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