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与实践

合集下载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Ⅲ蠢∞曩。囊。露墓巍瓣i量。薯¨1¨“毒誊i—j嚣薯薯州誓i■i毒辨~誊j麓囊§l≤瓣i瓣i冀蒜藏麓_i冀麓囊
誉鬻i蓥霪霉攀鬻荔囊i誊i鎏灏《斓鬻《籀藤鬻麟瀚黼翻赣瀵鬓 蠹鬻鬟i黪纂薹蠹蒌霎蠢i;ji、∞骜薹i嚣iiii誊:;¨j—i囊囊、鬻冀薹囊鬻ji黧l鍪鬻瓣鬻嚣鬻缀j
赣鬃豢鞠降麓囊謦:攀翻穆|l哆l够j鬻麓蒸l麓鬻鬓鬻繁鬻 慢性咳嗽的诊断思维程序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呼吸 内科,浙江杭州310006
E・mail:zyhl322@sin&com
万 方数据
麓囊獭龋鞠麓§鬻l绷藁赣精赣戮蘩戮蘩震鬻i“l
【关键词】指南,咳嗽;诊断与治疗
Keywords
Guideline,cou曲;Diagnosis
and
ther叩y
具有中国特色,反映了国内的临床实际。支气管内膜结核 在西方国家非常罕见,但在我国恰恰相反,结核患者很多。
2001年美国“9.11”事件以及2005年新奥尔良Kat撕- 眦飓风后,一些在灾难后回归家园的人或在现场的救火队 员尴尬的发现,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天灾人祸的创伤,还要 面对慢性咳嗽的折磨。这一现象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关 注,研究发现其产生可能与重建家园时真菌尘埃以及爆炸
因此我国指南明确将支气管内膜结核列入慢性咳嗽的病 因。(3)重点突出,注重实际应用。我国咳嗽诊治指南以 流程图形式显示慢性咳嗽的诊断思路,增强了可操作性;重 视咳嗽病史的采集,如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诱发 的咳嗽;辅助检查强调由易到难,由常见病到少见病,避免 大撒网式检查;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强调诊断性治疗;强调 多学科合作,兼顾病因的多元性。 对咳嗽的合理分类有助于明确患者的病因。我国咳嗽 诊治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按照病程将咳嗽分为3 类:急性咳嗽(3周内)、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 周以上)。 急性咳嗽主要的病因有普通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 炎、急性鼻窦炎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普通感冒。亚急性咳嗽 中感冒后咳嗽最多见。在临床中许多亚急性咳嗽患者都可 追溯到感冒病史。急性和亚急性咳嗽病因都存在呼吸道感 染,尤以病毒感染多见。其机制主要为病毒感染提高了呼 吸道的反应性从而引起咳嗽。 广州呼吸病研究所对慢性咳嗽诊治现状的调查显示, 这类患者平均患病时间为3年,就诊医疗机构2.67家,就 诊次数高达18次,误诊率为76%,92%的患者接受过抗菌 药物治疗…。因此,慢性咳嗽是呼吸科医师关注的重点。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对其认识也不断在发展,是近年研 究的重点。目前认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流综 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及胃食管反流 (GERD)为最常见病因。此外慢性咳嗽通常有多个病因同 时存在,2个病因同时存在的占23%,3个及以上病因的占 21%。指南详细介绍了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断流程。对这 类患者病史和查体尤为重要,如果患者有服用AcEI类药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峻的阻碍。

临床上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专门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专门的慢性咳嗽患者,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大夫所疏忽,专门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而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痛楚,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欧美国家近20年对咳嗽缘故及其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差不多明确了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咳嗽相关的诊治指南。

我国近年也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共同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以期对不同类型的咳嗽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一、咳嗽的分类和缘故咳嗽通常按时刻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时刻<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

1.急性咳嗽:一般感冒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

2.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缘故是感冒后咳嗽(又称感染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哮喘等。

3.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缘故较多,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初查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专门,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缘故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的常见缘故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这些缘故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与实践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与实践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与实践《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修订介绍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赖克方咳嗽是内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其病因复杂,极易被误诊误治。

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更令临床医师倍感困惑。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我国近年来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于2005年共同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2005年版指南对临床实践起到了良好指导作用,实施三年来也收到众多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本指南,加入国内外咳嗽领域研究最新进展,2008年哮喘学组对其进行了修订,并将于2009年颁布。

主要修订意见如下:2009版指南由2005年版的7个专题及附件扩充为9个专题及附件。

新增了亚急性(病程3~8周)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治疗两个专题以及咳嗽的定义、祛痰治疗2部分内容,并在附件中增补了“咳嗽程度与疗效的评估”内容。

下面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咳嗽的定义和分类中国指南的病因部分,包括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具体)、治疗。

国内考虑到临床的应用,所以不包括发病机制这方面。

咳嗽的定义: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咳嗽的分类:按时间分类: 急性 <3 周 ;亚急性 3-8周 ;慢性 ≧8周09年版本,在时间分类上除了慢性变成了>8周,而且为了有利于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增加了按性质分类:干咳和湿咳。

二、病史与辅助检查1、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正确掌握指南,认识咳嗽的正确定义和分类十分重要。

2、相关辅助检查:(1)诱导痰检查(2)影像学检查(3)肺功能检查(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5)24h 食管pH 值监测:不能检测非酸性反流,非酸性反流需采用食管腔内阻抗或胆红素监测。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解读PPT课件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解读PPT课件

02
03
咳嗽是常见症状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最常见 症状之一,几乎每个人都 曾经历过。
影响生活质量
长期或剧烈的咳嗽会严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 睡眠、工作、社交等。
潜在疾病表现
咳嗽可能是多种潜在疾病 的表现,如感冒、支气管 炎、哮喘、慢阻肺等。
指南制定目的与意义
规范诊疗行为
通过指南的制定和推广, 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 ,提高咳嗽的诊断和治疗 水平。
诊断流程与标准详细询问来自史包括咳嗽的持续时间、性质、伴随症状等。
全面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频率、胸廓形 态、呼吸音等。
选择性辅助检查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辅助 检查手段。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论。
03 咳嗽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治疗原则及目标设定
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根据咳嗽的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抗感染治疗、抗过敏 治疗等。
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缓解咳嗽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积极治疗咳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镇咳药
通过抑制咳嗽中枢或阻断咳嗽 反射弧中的某一环节而发挥镇 咳作用,如可待因、右美沙芬
等。
祛痰药
通过稀释痰液或液化粘痰,使 之易于咳出,如氨溴索、溴己
新等。
平喘药
通过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减轻气道阻力,从而缓解咳嗽 症状,如茶碱类药物、β2受
体激动剂等。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 因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对于慢性咳嗽患者,应注 重长期管理和综合治疗。

咳嗽的全科诊断、治疗与指南解读PPT课件

咳嗽的全科诊断、治疗与指南解读PPT课件

2019/11/26
.
18
慢性咳嗽
首先考虑CVA、UACS、EB、GERC等常见病因(1A)。
国内慢性咳嗽病因调查结果显示,AC(变应性咳嗽)亦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 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1C)。
• 不能忽视的严重疾病:心血管系统(左室衰竭)、肿瘤(支气管肺癌:牛样咳)、严重
感染(结核、肺炎、流行性感冒、肺脓肿、HIV感染)、哮喘、囊性纤维化、异物、气胸。
• 常被遗漏的疾病:非典型肺炎、胃食管反流病、吸烟、支气管扩张症、百日咳、间质性肺
病、结节病
• 七种假象:抑郁症、糖尿病、药物、贫血、甲状腺疾病、脊柱功能障碍、尿路感染
• 病人是不是有什么话没有说:焦虑及习惯
2019/11/26
.
12
急性咳嗽
常见病因: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也可导致:哮喘、慢支、支扩等原有疾病加重。 一些严重疾病的征象:急性心梗、左心功能不全、肺炎、气胸、肺栓塞及异物吸入。
急性咳嗽要注意是否伴有重症疾病
2019/11/26
.
13
亚急性咳嗽
最常见的原因是PIC(感染后咳嗽),其次是CVA(咳嗽变异型哮喘)、EB(嗜酸性粒细 胞支气管炎)、UAC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
1. 处理时首先明确咳嗽是否继发于先前的呼吸道感染,并经验性治疗,无效者考虑其他病因。 2. 单纯依靠病史和症状诊断PIC可能造成CVA,EB的漏诊,建议有条件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
咳嗽的全科诊断、治疗及指南解读
中国科学院 大学医院 罗玉凤
2019年4月29日
2019/11/26
.
1
全科问诊展示
李先生,男,60岁,咽痒、咳嗽2周。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以是许多不同疾病的表现,如感冒、流感、哮喘、肺炎等。

对于患者来说,咳嗽可能会引起不适和困扰,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咳嗽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咳嗽,国内外专家们对咳嗽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南和标准。

本文将结合2021年最新的指南,对咳嗽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解读。

一、咳嗽的定义及分类1. 咳嗽的定义咳嗽是在呼吸道受刺激时,由呼吸肌肉快速收缩产生的一种自发性反射性动作。

咳嗽可以帮助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是一种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

2. 咳嗽的分类根据咳嗽的病程和性质,可以将咳嗽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两大类。

急性咳嗽通常由感染性疾病引起,持续时间不超过3周;慢性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

二、咳嗽的诊断流程1. 详细病史询问医生应该对患者的咳嗽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咳嗽的起病时间、性质(干咳、咳痰、咳血等)、伴随症状(发热、咳痰、呼吸困难等)等。

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和工作生活史等。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可以观察到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音、肺部听诊、心音及其他相关体征,帮助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对于明确病因、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非常重要。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CT检查、痰培养和病原学检查等。

三、咳嗽的治疗原则1. 对症治疗对急性咳嗽可以采取镇咳、祛痰、抗炎等对症治疗措施。

而对于慢性咳嗽,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定位治疗。

2. 病因治疗根据咳嗽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是根治咳嗽的关键。

对于合并湿疹性皮肤炎的患者,首先要控制好湿疹性皮肤炎,才能治疗咳嗽。

对于合并喉咽部感染的患者,应当积极治疗喉咽部感染。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芳龄、性别、病情轻重、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如对于老年人和儿童,应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和耐受性选择药物,并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咳嗽的分类、病因及诊治(1)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欧美国家近20年对咳嗽原因及其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基本明确了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咳嗽相关的诊治指南。

我国近年也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

咳嗽按性质分为干咳和湿咳,按病程分为3类: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

一、急性咳嗽普通感冒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

普通感冒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无需用抗菌药物。

(1)减充血剂:伪麻黄碱等。

(2)退热药物:解热镇痛药类。

(3)抗过敏药:第一代抗组胺药。

(4)止咳药物:中枢性镇咳药、中成药等。

临床上通常采用上述药物的复方制剂,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伪麻黄碱治疗,可有效缓解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咳嗽明显者选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或可待因等。

二、亚急性咳嗽最常见原因是感冒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哮喘等。

感冒后咳嗽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

除了呼吸道病毒外,其他呼吸道感染亦可能导致此类咳嗽,有文献统称为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

目前对感冒后咳嗽的发病机制及本质尚不清楚,但临床上确实存在这类患者,而且极为常见,因此中国指南和欧美指南均将这一咳嗽病因列入。

引起感冒的常见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中以鼻病毒和冠状病毒最为常见。

由于感冒后咳嗽发生在感冒症状消失后,因此感冒后咳嗽与病毒感染本身无直接关系,而可能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气道非特异性炎症,气道上皮损伤脱落,上皮下感觉神经暴露,粘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从而刺激咳嗽感受器。

少数患者可能会存在短暂性气道高反应性。

患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以持续3~8周时间,甚至更长时间。

_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_2009版_解析

_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_2009版_解析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指南·规范栏目编辑:张凌电话:(010)58302828-6859美编:郭建刚2010年3月12日▲510182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赖克方《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解析背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自2008年起对《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修订,并于2009年6月公布。

修订后的2009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仍然坚持“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注重实用”的原则,基本保留原指南的结构与内容,只在局部作了调整与改动。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特别是慢性咳嗽大约占呼吸专科门诊的20%~30%,但临床误诊、误治率高,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严重困扰。

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5年制定并颁布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以下简称“2005版指南”)。

学会通过专业杂志、报刊、会议、网络等多种途径对指南进行推广宣传,并与美国、日本呼吸科领域的专家就指南内容进行了交流。

通过对指南的学习和应用,临床医师对咳嗽的病因分布与诊断的认识有很大提高。

国内一些单位还相继对慢性咳嗽进行了研究,开展了诱导痰细胞学检查。

有关慢性咳嗽研究的论著逐年增加。

在2005版指南的推广与应用过程中,一些同行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与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指南,及时反映国内外咳嗽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于2008年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版指南进行修订。

因为慢性咳嗽不仅涉及呼吸系统疾病,还与耳鼻咽喉、消化系统疾病等密切相关,本次指南修订特别邀请了耳鼻喉科、消化内科的专家参与,以提高2009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2009版指南”)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修订后的指南基本保留原指南的结构与内容,只在局部作了调整与改动。

以下简要介绍7个方面的内容。

2005版指南分7个部分另加1个附件。

2009版指南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内容与结构,另外增加了“经验治疗”与“祛痰药物”2个部分,并将“亚急性咳嗽”作为一个部分单列,2009版指南总计有9个部分(表1)。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临床上,咳嗽是内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而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我国近年来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于2 005年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指南制定以来,对国内的临床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很多专家及同行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掼,及时反映国内外咳嗽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对2005版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进行了修订。

一、咳嗽的分类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

咳嗽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

不同类型的咳嗽病因分布特点不同。

慢性咳嗽病因较多,通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分为二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

二、病史与辅助检查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能缩小咳嗽的诊断范围,提供病因诊断线索,甚至得出初步诊断并进行经验性治疗,或根据现病史选择有关检查,明确病因。

1、询问病史:应注意咳嗽的持续时间、时相、性质、音色,以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伴随症状等。

了解痰液的数量、颜色、气味及性状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

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

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就诊原因。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限于诊疗技术和条件,对儿童咳嗽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知普遍不全相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由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等联合制订“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通过前期调研,充分征询基层医生的意见,针对儿童咳嗽评估、诊断、用药、转诊和健康教育等方面9个迫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形成17条循证推荐意见和建议,旨在指导基层医务工作者规范、科学地诊治儿童咳嗽,同步提升对儿童咳嗽的管理水平。

二、术语解释1. 咳嗽病程:按照咳嗽持续时间,儿童咳嗽分为急性咳嗽(<2周)、迁延性咳嗽(2~4周)和慢性咳嗽(>4周)。

2. 咳嗽性质分类:根据无痰或有痰,将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

3. 特异性慢性咳嗽:指可归因于潜在疾病(通常是肺部来源)的慢性咳嗽。

通过检查与评估,大部分慢性咳嗽可以识别出潜在病因。

4. 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指咳嗽为主要或唯一表现,经适当检查与评估后,仍然没有明确病因的慢性咳嗽。

三、指南重要临床问题及管理策略临床问题1:咳嗽患儿如何合理使用祛痰药和镇咳药?推荐意见1:不推荐咳嗽患儿常规使用祛痰药和镇咳药(1A)。

推荐意见2:建议对湿性咳嗽、痰液阻塞、咳痰费力、影响生活和学习时,可在权衡疗效与安全性后酌情选择适宜的祛痰药;对剧烈或频繁的干性咳嗽、影响生活和学习时,首要是明确病因,并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短期使用镇咳药缓解症状(GPS)。

祛痰药和镇咳药在儿童咳嗽的治疗中使用普遍,基层临床实践中,祛痰药和镇咳药的广泛使用乃出自患儿家长的担忧以及对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

咳嗽治疗中祛痰药和镇咳药的有效性缺乏严格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祛痰药可分为黏液溶解剂、黏液动力促进剂、黏液调节剂、痰液清除剂,其机制包括降低黏液黏度、改善黏液清除动力学、减少气道分泌物产生、增加黏液量使痰液易于咳出。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要点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要点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要点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其中慢性咳嗽患者占三分之一以上。

由于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诊断不易明确,很多患者常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研究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卫生经济负担。

咳嗽的定义、分类与流行病学方面,成人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咳嗽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建议以每天痰量大于10毫升作为湿咳的标准。

不同类型的咳嗽具有不同的病因分布特点。

由于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的差异,不同国家地区的慢性咳嗽患病率不尽相同。

频繁剧烈的咳嗽,特别是慢性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对患者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发病机制方面,咳嗽高敏感性是慢性咳嗽重要的临床与病理生理学特征,其机制与瞬时受体电位通路如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以及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亚型1激活、气道炎症、神经通路及咳嗽中枢的易化有关。

在病史与实验室检查方面,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诊断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诊断检查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肺通气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检查、FeNO检测、食管反流监测、变应原检测等。

其中,X线胸片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如发现明显病变,根据病变特征进一步选择相关检查。

对于初诊慢性咳嗽患者,不建议将胸部CT检查作为首选检查。

肺通气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条件者应作为慢性咳嗽诊治的首选检测项目。

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是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和气道炎症评估重要的无创检查方法,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推荐作为慢性咳嗽的一线检查手段。

XXX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无创气道炎症检测技术,可作为气道炎症检测的初筛手段。

变应原皮试和血清IgE检查可用于检测患者是否存在特应质和确定变应原类型,有助于变应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咳嗽)的诊断。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对中医治疗咳嗽的启示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对中医治疗咳嗽的启示
T s, P 和血清特异性 IE测定有助于诊 断变应性疾病和确 et S T) g
定变应 原类型 。
2 急性 咳嗽 与亚 急性咳嗽 急性咳嗽的病因相对简单 , 普通感 冒、急性气 管一 支气 管炎
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疾病。 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
咳嗽,病 毒、细菌 、支原体 、衣原体等均可能引起,发生在感
高是诊断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 oio hl rn ht , B) E s p ic o c is E n iB i 的主要指针 ,②影像学检查 :胸部 x线 、C T有重要诊断价值 。
⑧肺功 能检查 : 通气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 验可帮助 诊断和鉴别
气道 阻塞性疾病 ,支气 管激发试验是诊断 C A 的关键方法 。 V
T e t gn e n n h d al g h so y a d r h e p re c , o i
[ y r s C u h C ii lB e t ig p ca s o t a e t Kewo d ] o g ; l c ; r a n e i i u t n n a h s lt p i
Dig oia dMa a e n og a ns n s n gme tj u h oC
柯有 甫 冀梅琴
( 香港 大学 中医药学院 ,香港 ) 中图分类号 :1 5 .1 t 61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8 0( 0 1 50 7 .2 证型:I D 6 47 6 2 1 )1.0 00 B
④纤维支气 管镜 检查:可有效 诊断气管腔 内的病变。⑤2 h食 4
管p H值监测 :是判断 G R E C的最有效方法 。⑥咳嗽敏 感性检 查 :咳嗽敏感性增高常见于变应性咳嗽 ( tpcC u h A o i o g ,AC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与实践伴有鼻-鼻窦疾病的咳嗽的临床对策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张罗导读:咳嗽是社区门诊医师特别是呼吸专科医师遇到的常见症状。

剧烈、严重、频繁的咳嗽, 不仅会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和工作, 还可能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其中鼻-鼻窦疾病引起的咳嗽患者占有一定比例,因此掌握它的治疗方法是很必要的。

咳嗽很常见,引起咳嗽的原因也很多,下面对引起咳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重视鼻-鼻窦疾病引起的咳嗽咳嗽是社区门诊医师特别是呼吸专科医师遇到的常见症状。

临床上咳嗽病因广泛,不仅与呼吸系统,还与耳鼻喉、消化系统、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疾病有关,其中因耳鼻喉咽科疾病导致者占有相当比例。

从文献统计来看,对于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无吸烟史及应用ACEI药物史的慢性咳嗽患者,首先应考虑有无耳鼻咽喉科疾病。

在我国、欧洲及美国最新的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指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占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其中UACS和部分GERC [耳鼻咽喉称喉咽反流疾病(1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D)]显然都与耳鼻咽喉科疾病有关。

二、引起咳嗽的鼻-鼻窦疾病1. 急性病毒性鼻炎:俗称“感冒”,引起急性咳嗽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为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感,咽喉刺激感或不适,伴或不伴发热。

普通感冒的咳嗽常与鼻后滴流有关。

2. 过敏性鼻炎(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以炎性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为开端,有免疫活性细胞和促炎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国外研究发现,对不伴有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单纯下气道激发可引起鼻黏膜炎症和鼻功能下降,并检测到鼻黏膜、支气管黏膜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加,另外有学者发现不伴有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在不发病时进行鼻激发试验后,在鼻黏膜和肺组织中检测到嗜酸粒细胞和粘附因子明显比对照组增加。

这些研究表明上下呼吸道存在相互作用,上气道激发或下呼吸道激发能引起全呼吸道的相似的炎症反应。

由于上下气道炎症的一致性,AR可影响下呼吸道,产生炎症反应,造成气道的高反应性。

本病以鼻痒、多次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临床特征。

诊断标准:(a) 具有鼻痒、喷嚏、鼻分泌物和鼻塞四大症状至少三项,症状持续0.5-1h以上,每周四天以上;季节性AR,每年发病季节基本一致(至少2年同一季节发病),常年性AR在一年中多数日子发病。

(b) 鼻粘膜形态炎性改变。

(c) 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至少一种++或++以上/或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

(d) 症状发作期鼻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检查阳性。

主要根据前三项即可做出诊断,其中病史和特异性检查是主要诊断依据。

3. 非过敏性鼻炎:包括血管运动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等。

血管运动性鼻炎病因繁多,精神紧张、焦虑,环境温度突然变化,内分泌失调均可引起副交感神经递质释放过多,引起组胺的非特异性释放,腺体分泌增多、血管扩张,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与过敏性鼻炎相似,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阴性、鼻分泌物涂片未见嗜酸性粒细胞可与过敏性鼻炎鉴别。

4. 急慢性鼻-鼻窦炎:是引起UACS的主要疾病之一,EP3OS把鼻-鼻窦炎症状分为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主要症状:鼻塞,粘脓性分泌物。

次要症状:嗅觉减退或丧失、面部压痛感或胀痛。

诊断鼻-鼻窦炎必需两个症状以上,主要症状必据其一。

体症:中鼻道或嗅裂粘脓性分泌物或息肉。

影像: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内粘膜改变,征象为鼻窦黏膜增厚超过5-6mm、气液平面或窦腔模糊。

病程大于12周可诊断慢性鼻-鼻窦炎,12周以内仍为急性鼻-鼻窦炎。

急慢性鼻-鼻窦炎引起咳嗽的病因:(a) 细菌感染,多为两种及两种以上混合感染,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

(b) 真菌感染。

(c) 邻近器官感染,牙源性或扁桃体增殖体等感染。

(d)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因素。

(e) 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

(f) 纤毛系统功能异常。

三、UACS也是引起咳嗽的重要原因ACCP把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改称为UACS,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后鼻孔、鼻咽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咽异物感的综合征。

欧洲有的学者直接采用鼻炎/鼻窦炎作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而不用UACS或PNDs的术语。

国外学者统计,伴有咽喉部滴流感、频繁清喉、或鼻痒、鼻塞、流涕的咳嗽患者97%胸片正常。

临床表现:除了咳嗽、咳痰外,通常还主诉咽喉部滴流感、口咽黏液附着、频繁清喉、咽痒不适或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

有时患者会主诉声音嘶哑,讲话也会诱发咳嗽,但其他原因的咳嗽也可有此类主诉。

通常发病前有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史。

咳嗽机理:引起UACS的基础疾病包括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常年性非变应性鼻炎、血管舒缩性鼻炎、感染性鼻炎、真菌性鼻炎、普通感冒和慢性鼻窦炎等。

鼻粘膜纤毛系统担负着重要的防御功能,通过纤毛有规律的摆动,将表面的粘液毯输送至鼻咽部,以清除外来的致病微生物,伴有鼻-鼻窦疾病的咳嗽患者,鼻腔和鼻窦粘膜具有和下呼吸道相似的炎症反应,它的感觉神经末梢具有气道刺激感觉神经,增加咳嗽反射敏感性,产生咳嗽的神经肽和神经递质,鼻-鼻窦的分泌物倒流入咽喉部,刺激此处咳嗽感受器,产生冲动,通过神经反射使咳嗽反射处于超敏状态。

诊断标准:(a) 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b) 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c) 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d) 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观;(e) 经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

UACS涉及多种基础疾病,其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和相关检查综合判断,所以在建立诊断以前应排除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常见原因。

四、鼻-鼻窦疾病引起咳嗽的药物治疗1.普通感冒(即急性病毒性鼻炎)引起的急性咳嗽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无需用抗菌药物。

(1)抗过敏药: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右溴苯那敏等,第二代抗组胺药无效。

(2)减充血剂:伪麻黄碱等。

(3)退热药物:解热镇痛药类。

(4)止咳药物:中枢性镇咳药、中成药等。

临床上通常采用上述药物的复方制剂,ACCP建议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伪麻黄碱治疗,可有效缓解咳嗽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咳嗽强烈者选用中枢性镇咳药。

除非患者有明显的过敏性鼻炎,否则不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因为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穿过血脑屏障、渗透入中枢神经细胞、与组胺受体结合的能力,并具有抗胆碱能作用,从而发挥镇咳效应,发挥镇咳作用并不是因为它的中枢镇静作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尽管具有非嗜睡、非镇静的优良特点,但不具备抗胆碱能的特点,所以很难发挥镇咳作用。

2. AR治疗原则: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正确使用抗组胺药、减充血剂和鼻用糖皮质激素。

变应原免疫治疗也有效,但起效时间较长。

3. 非过敏性鼻炎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抗组胺药、减充血剂、鼻用类固醇激素等等。

慢性鼻炎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是鼻粘膜及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是鼻塞和流涕,可予以减充血剂、鼻用类固醇激素及中成药等治疗。

4. 对于引起慢性咳嗽的鼻-鼻窦炎类疾病,ACCP建议经验性治疗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主要是利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的抗胆碱能作用,而非抗过敏作用,所以除非咳嗽伴有明显的过敏性鼻炎,否则不推荐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第一代抗组胺药比较经典的主要就是马来酸氯苯那敏、右溴苯那敏等。

大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数天至2周内产生疗效。

减充血剂能较快的改善鼻腔症状,常用减充血剂为盐酸伪麻黄碱。

5. UACS引起的咳嗽治疗依据导致UACS的基础疾病而定。

下列病因引起的UACS首选第1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1)非变应性鼻炎;(2)血管舒缩性鼻炎;(3)全年性鼻炎;(4)普通感冒。

第1代抗组胺剂代表药物为马来酸氯苯那敏,常用减充血剂为盐酸伪麻黄碱。

大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数天至2周内产生疗效。

变应性鼻炎患者首选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治疗。

各种抗组胺药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均有效果,首选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避免或减少接触变应原有助于减轻变应性鼻炎的症状。

必要时可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短期鼻用或口服减充血剂等。

症状较重、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可能有效,但起效时间较长。

细菌性鼻窦炎多为混合感染,抗感染是重要治疗措施,抗菌谱应覆盖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及厌氧菌,急性不少于2周,慢性建议酌情延长使用时间,常用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类或喹诺酮类。

有证据显示,长期低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慢性鼻窦炎具有治疗作用。

同时联合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建议使用3个月,减充血剂可减轻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利分泌物的引流,疗程一般<1周。

有喷嚏鼻痒等变应性症状者可加服或鼻用抗组胺药。

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建议咨询专科医师,必要时可经鼻内镜手术治疗。

五、鼻-鼻窦疾病引起咳嗽的手术治疗至今为止,手术治疗尽管已经很大程度达到微创效果,但急性鼻-鼻窦炎治疗还是偏向保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鼻窦炎已经有并发症出现的会较多选择手术治疗。

FESS手术,Messerklinger技术,强调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由Stammberger和Kennedy在80年代向全世界推广,已经有大量回顾性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或非随机临床试验对其进行评价。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微创手术恢复病变鼻粘膜功能、改善鼻腔通气引流、重建鼻粘膜纤毛清楚功能。

慢性鼻-鼻窦炎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可手术治疗: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明显解剖学异常;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鼻息肉;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满意;出现颅、眶等并发症。

六、小结目前,咳嗽没有真正有效的非特异性镇咳药,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应该是最佳治疗方法。

对于无慢性咳嗽特异性病因表现的患者,在进行更广泛的诊断工作前,应采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减充血剂进行针对UACS的经验性治疗。

耳鼻咽喉科疾病是引发咳嗽的常见原因,应用治疗药物时要足量,以免影响疗效。

如果病因多于一种,应根据异常发现的顺序进行相应治疗,不要停用部分有效的治疗,而是依次添加治疗。

在治疗病因的同时,要对症治疗,通常采用各种中枢或外周性镇咳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