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标准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藻类及其制品征求意见稿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藻类及其制品征求意见稿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藻类及其制品(征求意见稿)前言本标准代替GB 19643-2005《藻类制品卫生标准》。

本标准与GB 19643-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藻类及其制品”;——修改了范围;——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修改了感官指标;——修改了污染物限量指标;——修改了微生物限量指标;——删除了加工过程、包装、标识、贮存及运输、检验方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藻类及其制品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藻类及其制品。

2术语和定义2.1藻类是指植物界中一群最原始的低等类群,植物体构造简单,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多为单细胞、多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和枝状体等,仅少数具有组织分化和类似根、茎、叶的构造。

2.2 藻类制品以藻类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相应工艺加工制成的制品。

2.2.1 即食藻类制品以藻类为主要原料,按照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藻类制品,包括经水煮、油炸或其他加工藻类。

2.2.2 藻类干制品以藻类为主要原料,进行选剔、清洗等预处理,采用自然干燥或机械干燥的方法除去藻类组织中大部分水分,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制成的产品。

3 技术要求3.1 原料要求原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和有关规定。

3.2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3.3 污染物限量3.3.1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的规定(螺旋藻及其制品除外)。

3.3.2螺旋藻及其制品的污染物限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3.4 微生物限量3.4.1 致病菌限量应符合GB 29921的规定。

3.4.2 即食藻类制品微生物指标还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即食藻类制品微生物限量3.5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藻类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藻类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藻类
藻类是指一种微生物,一些藻类可以生长在水体中,其中包括蓝藻和绿藻等。

藻类的存在可能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根据中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藻
类的限制主要是通过检测藻类细胞密度来评估水质。

该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中藻类总细胞密度(以凝胶过滤法计数)不得超
过1×10^4个/ml。

此外,一些蓝藻属于一种叫做蓝藻毒素的细菌类群,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在水质标准中,也对一些特定的蓝藻毒素进行限制,如微囊藻毒素和类黄酮毒素的含量不得超过相关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中国的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水质标准和对藻类的限制要求。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发现水质存在问题,建议咨询当地政府或相关机构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2021淡水浮游藻类监测技术规范江苏

2021淡水浮游藻类监测技术规范江苏

淡水浮游藻类监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淡水浮游藻类的监测原则、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监测步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泊、水库、河流等水体类型中淡水浮游藻类(粒径>3 μm)的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SL 733 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DB32/T 3202 湖泊水生态监测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200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浮游藻类planktonic algae水中营浮游生活方式的藻类植物,易于在风和水流的作用下作被动运动,不包括细菌(蓝藻除外)和其他植物,淡水中常见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Cyanophyta)、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裸藻(Euglenophyta)、甲藻(Pyrrophyta)、金藻(Chrysophyta)、黄藻(Xanthophyta)和隐藻(Cryptophyta)等门类。

3.2浮游藻类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of planktonic algae浮游藻类群落中在数量或生物量方面占有优势地位的种类,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种类。

3.3浮游藻类密度planktonic algae density单位体积中某种类或全部浮游藻类的数量。

本文件规定浮游藻类密度以细胞数表示,单位为cells/L。

3.4浮游藻类生物量planktonic algae biomass单位体积中某种类或全部浮游藻类的质量。

本文件规定浮游藻类生物量以湿重表示,单位为mg/L。

3.5藻类水华algal bloom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表观特征为悬浮在水中或水色明显变化。

藻类食品卫生标准

藻类食品卫生标准
2.「mg/100g」係指每100g產品中既存脫鎂葉綠酸鹽或總脫鎂葉綠酸鹽之含量(mg)。
第六條本標準自發布日施行。
項目
限量(ppm)

1.0鎘Biblioteka 1.0汞0.5
無機砷
1.0
備註:以含85%水分之新鮮藻類計。
第五條脫鎂葉綠酸鹽(Pheophorbide)限量:
類別
項目
綠藻
藍藻
既存脫鎂葉綠酸鹽
60 mg/100g
50 mg/100g
總脫鎂葉綠酸鹽
80 mg/100g
100 mg/100g
備註:
1.本表僅適用於水分含量7%以下之綠藻及藍藻(以乾重計),生鮮產品及紅藻、褐藻等產品均不適用。
藻類食品
第一條本標準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七條規定訂定之。
第二條本標準適用於可供食用之藍藻、綠藻、褐藻及紅藻等食品。
第三條藻類食品之微生物限量要求,依不同之型態(如生鮮或加工等),適用「一般食品衛生標準」、「生食用食品類衛生標準」或「生熟食混合即食食品類衛生標準」。
第四條藻類食品中重金屬含量應符合以下限量標準:

蓝绿藻测试标准

蓝绿藻测试标准

蓝绿藻测试标准
蓝绿藻是一类固氮藻类,它们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但过度生长可能导致水质污染和生态系统崩溃。

因此,进行蓝绿藻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规的蓝绿藻测试标准:
1. 藻密度测试:通过计数水样中的蓝绿藻细胞数量来评估蓝绿藻的密度。

常见的方法是显微镜计数或流式细胞仪分析。

2. 叶绿素测定:叶绿素是蓝绿藻的光合作用关键色素,其浓度可以用于评估藻类生长状态。

叶绿素可以通过光谱分析或压滤法测定。

3. 水中营养盐测定:蓝绿藻过度生长通常与过量的营养盐(例如氮和磷)相关。

测试水样中的氮和磷浓度可以帮助了解蓝绿藻生长的潜在原因。

4. 藻毒素检测:一些蓝绿藻产生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有害。

进行蓝绿藻测试时,通常会测定水样中的藻毒素浓度。

5. DNA测序:通过对蓝绿藻DNA进行测序,可以识别和分类蓝绿藻的不同物种和菌株。

这有助于理解蓝绿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蓝绿藻测试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具体监测目的的
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蓝绿藻测试时,必须遵循相应的方法和标准。

裸藻 标准

裸藻 标准

裸藻标准
裸藻是一类单细胞的无细胞壁藻类,属于植物界。

裸藻的种类很多,包括裂藻、镰藻、鞭毛藻等,它们生活在海水、淡水中,也有少数生活在土壤中的裸藻。

裸藻的特点是细胞体较小,呈现球形、卵圆形或椭圆形,没有细胞壁,细胞膜较薄。

裸藻的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叶黄素等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

裸藻是一类重要的原核生物,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可以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

同时,裸藻也是一类重要的浮游植物,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关于裸藻的标准,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征、遗传特性等方面的描述。

对裸藻的分类和命名,可以参考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N)和相关的专业文献。

不同种类的裸藻可能有不同的
标准和描述,需要根据具体的分类系统来进行研究和判断。

生态环境部 标准

生态环境部 标准

生态环境部标准生态环境标准是国家制定的管理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的一系列技术要求。

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控制环境污染,有效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规则,生态环境标准现已成为在政府部门内部实施立法和政策,以及在市场管理方面实现政府功能的重要框架。

一、空气质量标准1)细颗粒物(PM10)排放标准:PM10< 87.9 μg/m3;2)臭氧标准:一氧化碳< 0.150 京/立方米;3)二氧化氮排放标准:二氧化硫< 25 μg/立方米;4)苯标准:苯< 4.0 μg/立方米;5)氨氮排放标准:氨氮< 8.0 μg/立方米。

二、水质标准1)总氮排放标准:总氮限值应不超过 30 mg/L;2)氨氮排放标准:氨氮限值应不超过 5.0 mg/L;3)磷排放标准:磷限值应不超过1.0 mg/L;4)藻类排放标准:每升水中含氰酸根浓度不能超过15.0mg/L;5)汞排放标准:入海活性汞排放标准应不超过20 μg/L,工业废水汞排放标准应不超过50 μg/L。

三、固体废弃物标准1)工业废渣管理标准:应按照国家有关行业标准控制处理;2)全国统一收集、投放和处理标准:收集与投放标准应按照《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规定》;3)固体废物处理标准: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行业标准执行;4)危险废物路线标准:应按照《关于固体废物危害环境、威胁人体健康和安全的法规》。

四、土壤环境保护标准1)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限值标准:重金属污染限值应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及其附件规定执行;2)土壤肥力、有机质库容标准:应按照《 so4 污染评价标准》和《 p污染评价标准》执行;3)土壤污染修复标准:应按照国家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指南执行;4)土壤稳定性标准:应按照《土壤污染物稳定性》指导方针执行。

五、森林保护标准1)木质量保护标准:应按照《中国森林材料品质标准》执行;2)林业水利工程开发改造标准:应按照《林业水利工程开发改造标准》执行;3)森林健康管理标准:应按照《森林健康管理标准》执行;4)禁止野火使用标准:应按照《森林保护法》规定执行;5)森林绿化管理标准:应按照国家规定执行;6)植物保护标准:应按照《植物保护法》及附件规定执行。

一二三四类水质标准数据

一二三四类水质标准数据

一类水质标准数据如下:水温:最高水温不超过25℃,最低水温不低于5℃。

水质透明度:底层水质以上的平均透明度大于1.5㎝。

pH值:6.5~9.0。

氧化还原电位:≥220mV。

溶解氧:在水体表面(0.1m)至底层各段(2m)的溶解氧应大于2.0mg/L,0.3m层的溶解氧应大于2.5mg/L。

高锰酸盐指数:≤2.0。

二类水质标准数据:有机物含量不超过50毫克/升。

重金属含量不超过0.3毫克/升。

总硬度小于或等于400毫克/升。

水温小于或等于25℃。

悬浮物不超过150毫克/升。

藻类生物活力不超过100个/升。

乳化指数不超过500MPa.s/m3。

有害生物含量不超过2000个/升。

Zoogonium霉菌不超过200个/升。

三类水质标准数据:有机物含量不超过30毫克/升。

重金属含量不超过0.3毫克/升。

总硬度小于或等于450毫克/升。

水温小于或等于25℃。

悬浮物不超过150毫克/升。

藻类生物活力不超过100个/升。

乳化指数不超过600MPa.s/m3。

有害生物含量不超过3000个/升。

Zoogonium霉菌不超过300个/升。

四类水质标准数据:有机物含量不超过50毫克/升,重金属含量不超过0.3毫克/升,总硬度小于或等于400毫克/升,水温小于或等于25℃,悬浮物不能超过150毫克/升,藻类生物活力不能超过100个/升,乳化指数不能超过500MPa.s/m3,有害生物含量不能超过2,000个/升,Zoogonium霉菌不能超过200个/升。

请注意,以上数据是普遍的水质标准,实际的水质情况可能会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季节变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藻类监测

藻类监测

藻类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及时掌握浮游植物状况及演变趋势,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突发水华事件预警与防治提供全面、快速、准确的水质信息,保障供水水质安全。

2编制依据2.1 标准及规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水库渔业调查规范》(SL167-2014)2.2 有关文件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办…2011‟22号)3监测内容3.1 监测方式藻类监测采用日常监测、应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日常监测包括现场浮游生物网捕集观测。

3.2日常监测断面、指标与频次3.2.1 现场浮游生物网捕集观测监测断面:。

监测指标:藻类颜色及状态变化。

监测频次:每日2次,每日10时、15时。

监测人员:。

4监测方法4.1 采样方法4.1 现场浮游生物网捕集观测采样方法5评价方法根据每次的监测结果,参照“关于印发《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办…2011‟22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水质进行评价。

6资料报送及整汇编6.1 资料报送。

6.2 资料整汇编。

质量保障监测样品采样、分析及质量控制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167-2014)等有关要求执行。

发现异常数据,应对样品采集、保存、测定分析过程、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复测,并备注说明情况。

水体藻类标准化吸收谱公式

水体藻类标准化吸收谱公式

样品数
测定分析方 测定仪器 吸收系数的计算公式 藻的种类
35个采样点
按照NASA制 定的海洋光 学规程
Cintra20 双光路分 光光度计
以蓝藻为主,铜绿微蘘 藻为优势藻种。
11个航次的调 查
按照NASA制 定的海洋光 学规程
Carry100
HD200304航次 78个站点和 分光光度计 HD200309航次 透射测量获 74个站点的表 得吸收系数 层叶绿素a浓度 。 数据。
王桂芬,曹文熙,许大志,刘胜,
张建林. 南海北部水体浮游植 物比吸收系数的变化[J]. 热带
440nm和670nm 附近分别有吸收峰
海洋学报,2005,(5).
2004年9月
赵巧华,秦伯强,. 藻类的光谱 吸收特征及其混合藻吸收系数 的分离[J]. 环境科学学 报,2008,(2).
5种纯种藻的标准化吸收系数均体 现出了叶绿素a的吸收特征,即 436nm和676nm左右,且蓝光吸收峰 高于红光吸收峰.蓝藻:620nm左右 有明显吸收峰;绿藻:480nm附近 平台状肩峰,655nm附近有肩峰; 硅藻:在480~540nm波段中吸收值 下降较少,在630nm附近存在一弱 吸收峰。
丘仲锋,唐军武,何宜军,. 东海 赤潮高发区水体光谱吸收特性 分析[J]. 海洋科学集 刊,2007,(0).
据Mobley(1994)研究表明440nm, 675nm是浮游植物叶绿素的两大特 征吸收峰。
自2002年4 月以来的 调查
朱建华,李铜基. 黄东海海区浮
游植物色素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 浓度关系研究[J]. 海洋技
440nm,675nm两个典型色素吸收峰
2003年春 季和秋季
术,2004,(4).

大型藻类养殖碳汇标准

大型藻类养殖碳汇标准

大型藻类养殖碳汇标准
1. 碳吸收量测定,确定大型藻类养殖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这涉及到对藻类养殖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进行准确测定和监测,可以通过实地观测和科学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评估。

2. 碳排放核算,考虑到大型藻类养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排放,
比如运输、能源消耗等,需要对这些排放进行核算,以实现全面的
碳平衡。

3. 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大型藻类养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包括对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确保养殖活动对环境的影
响处于可控范围内。

4. 可持续发展考量,在制定碳汇标准时,需要考虑大型藻类养
殖的可持续性,包括养殖系统的设计、管理和运营模式,确保其在
长期内能够持续有效地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

5. 国际标准对接,考虑到大型藻类养殖碳汇活动可能涉及多个
国家和地区,需要与国际标准对接,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碳
汇标准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总的来说,制定大型藻类养殖碳汇标准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大型藻类养殖的发展提供规范和指导。

藻类采样规范标准最新

藻类采样规范标准最新

藻类采样规范标准最新藻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样规范对于评估水质状况、监测水生生物多样性以及研究水体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最新制定的藻类采样规范标准:引言藻类采样是水环境监测中的关键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水质评估的可靠性。

本规范旨在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藻类采样方法,以确保采样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1. 采样前的准备- 确认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和水体特征。

- 准备采样工具,包括采样网、采样瓶、保存液、记录本和GPS定位设备。

- 检查采样工具是否清洁,避免污染。

2. 采样点的选择- 采样点应均匀分布在研究区域,以确保代表性。

- 考虑水体的深度、流速、温度和光照条件。

3. 采样方法- 采用定量采样法,即在每个采样点采集固定体积的水样。

- 使用适当的采样网目数,以确保不同大小的藻类都能被采集。

4. 采样时间- 选择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进行采样,以反映藻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分布。

5. 采样深度- 根据水体的深度,选择表层、中层和底层进行采样。

6. 采样量- 根据研究目的和藻类密度,确定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

7. 样品保存- 采集的样品应立即加入适当的保存液,以防止藻类死亡和分解。

- 记录样品的采集时间、地点和条件。

8. 样品运输与处理- 样品应在采集后尽快运输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 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9. 数据记录与分析- 详细记录采样过程中的所有参数,包括时间、地点、天气条件等。

- 使用标准化的分析方法对样品中的藻类进行鉴定和计数。

10. 质量控制- 定期对采样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 对采样过程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结论藻类采样是一项细致且系统的工作,需要严格遵守上述规范以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些规范的实施,可以为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附录- 采样工具的详细规格和使用方法。

- 保存液的配制方法和使用指南。

- 藻类鉴定和计数的标准操作程序。

水中蓝绿藻的含量标准

水中蓝绿藻的含量标准

水中蓝绿藻的含量标准
严格来说藻类密度没有限值,但是一般情况下超过10的7次方就会有比较严重的颜色变化。

但与藻类种类的不同还是有区别的,要是水中有大量产毒性的藻类如微囊藻是不能作为饮用水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推荐的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限值、藻类生物量和MC-LR浓度关系以及毒理学实验所得到的藻类的元作用浓度而制定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

结果推荐饮用水源中藻类三级限值分别为:安全限值:1.0×10~4个/升;警戒限值:2.1×10~5个/升;危险限值:1.2×10~6个/升。

莱茵衣藻 标准

莱茵衣藻 标准

莱茵衣藻标准
莱茵衣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属于衣藻科,是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莱茵衣藻具有多种生态和生理特点,例如能够利用光能和有机物进行自养生长,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以及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基因组。

这些特点使得莱茵衣藻成为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生物资源,可以用于研究生物进化、生态修复、生物能源等领域。

在生物科学领域,莱茵衣藻被广泛用于研究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莱茵衣藻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与高等植物和动物细胞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它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可以用于研究细胞分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细胞生命过程。

此外,莱茵衣藻还可以用于研究光合作用、氮固定、有机物降解等生物化学过程。

在环境科学领域,莱茵衣藻被广泛应用于生态修复和环境监测。

莱茵衣藻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包括光照、温度、pH值、营养物等,因此可以用于监测环境变化和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此外,莱茵衣藻还可以用于生态修复,例如在污染水体中去除污染物、提高水质等。

除了在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外,莱茵衣藻还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莱茵衣藻能够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例如类胡萝卜素、多糖、蛋白质等,这些物质可以用于生产食品、保健品和药物等。

此外,莱茵衣藻还可以用于生物能源领域,例如生产生物燃料和
生物电力等。

总之,莱茵衣藻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生物资源,在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和工业应用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莱茵衣藻的应用价值将会得到更深入的发掘和利用。

微藻 国标

微藻 国标

微藻国标
微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具有生长快、光合效率高、环境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等优点,在生物能源、水产养殖、生态修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于微藻的国标,目前可以参考的是《小球藻及微藻培养技术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小球藻及微藻培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培养基、培养条件、培养方法、收获与干燥、质量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在培养基方面,标准要求使用天然培养基或人工配制培养基,其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应符合要求。

在培养条件方面,要求温度、光照、pH值等环境因素应适宜于所培养的微藻种类。

在培养方法方面,可采用静置培养、振荡培养、流动培养等方式。

在收获与干燥方面,应根据微藻种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质量要求方面,应对所培养的微藻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指标。

此外,还有其他涉及到微藻的标准,如《海洋微藻检测方法》、《水产养殖用微藻选育技术要求》等。

这些标准为微藻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指导和规范,有助于推动微藻产业的发展。

藻类制品卫生标准

藻类制品卫生标准

藻类制品卫生标准
藻类制品卫生标准主要指的是包括海藻类、藻藏类和其他水生植
物的可食用制品的卫生标准。

藻类制品的卫生标准包括外观与加工品
质指标,安全性指标(毒理学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
机污染物),以及微生物学指标(总菌数、大肠杆菌群、生物毒素)等。

外观与加工品质指标:
1. 不同藻类成分的颜色、口感和形状要符合GB/T 3921-2008《藻类制
品外观与加工质量要求》的要求。

2. 藻类制品的水分和灰分要符合GB/T 3922-2008《藻类制品成分指标
要求》的要求。

安全性指标:
1. 农药残留:要符合GB 2763-2005《食品中残留农药限量》的要求。

2. 重金属:要符合GB 5009.38-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钙、镁、铁、锌、铜、锰、铅、汞、镉、铬、银、铜、钴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的要求。

3. 有机污染物:要符合GB/T 5009.81-20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
中汞、镉、砷、铅、多环芳烃、氯苯、甲苯、乙苯量的测定》的要求。

微生物学指标:
1. 总菌数:要符合GB/T 4789.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
物学检验培养基试验第2部分:食品中总菌数的测定》的要求;
2. 大肠杆菌群:要符合GB/T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
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试验第3部分:大肠杆菌群的测定》的要求;
3. 生物毒素:要符合GB/T 29441-2012《水产产品生物毒素检测方法》的要求。

藻类细胞密度检测标准

藻类细胞密度检测标准

藻类细胞密度检测标准藻类细胞密度检测是环境监测和生态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藻类是生物链中的重要成员,对水体的生态平衡和水质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藻类细胞密度进行准确的检测和监测,对于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检测方法。

1. 直接计数法。

直接计数法是最直接、最直观的藻类细胞密度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显微镜放大后,直接在统计格中进行细胞计数,再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即可得到藻类细胞密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直观性强,但是对于样本的处理和计数要求较高,且存在一定的误差。

2. 流式细胞仪法。

流式细胞仪法是一种高精度、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藻类细胞密度检测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可以实现对藻类细胞的精确计数和分类,同时可以进行多参数的细胞分析。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但是设备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3. 光学密度法。

光学密度法是通过测定藻类细胞悬浮液对光的吸收程度来间接推算藻类细胞密度的方法。

通过光学密度计可以测量样品的吸光度,再通过标准曲线或者直接计算,即可得到藻类细胞密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但是对于样品的处理和标定要求较高。

二、标准制定。

藻类细胞密度检测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操作的便捷性以及成本的考量。

制定标准时需要参考国际上已有的相关标准,同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技术水平进行制定。

标准应该明确藻类细胞密度检测的方法、操作流程、设备要求、结果判定标准等内容,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质控要求。

为了保证藻类细胞密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控。

在进行检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同时对样品的处理和检测过程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外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并且在检测过程中需要设置质控样品,以验证检测方法和设备的准确性。

四、应用领域。

藻类细胞密度检测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水质评价、海洋生态研究等领域。

通过对藻类细胞密度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体中的异常情况,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藻类制品卫生标准

藻类制品卫生标准

藻类制品卫生标准
藻类是海洋中最普遍的无脊椎动物,因其营养丰富,美味佳口而备受喜爱,被各国人民用来做营养丰富的食物,也可以提取其中的有用成分用于制造各种制品。

但是,由于藻类的特殊性与其它动物的不同,所含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也比其它动物多,因此,为了确保藻类制品的卫生安全,我国制定了“藻类制品卫生标准”。

“藻类制品卫生标准”第一是要求藻类制品按正确的工艺加工,保证制品的新鲜度。

藻类制品的加工过程应严格按照生产标准要求执行,不得用变质的原料或不合格的原料进行加工。

其次,藻类制品的包装应采用不溶于水的包材,不宜暴露在阳光下,以免发霉变质。

此外,藻类制品出厂前应进行检验,检验时要检查有无外污、细菌菌落总数、病毒、有毒有害物质等等。

藻类制品卫生标准,还对藻类制品的贮藏有明确的规定。

藻类制品应存放在通风、干燥、清洁的环境中,不得暴露在阳光下或潮湿的环境中,以免发霉变质;藻类制品应放置在避免污染的低温环境中,并且不得与易腐食物放置在一起。

藻类制品卫生标准下,健康消费者在购买藻类制品时,还应查看生产日期、检验报告、保质期等,以确保购买的藻类制品卫生安全。

总之,《藻类制品卫生标准》是我国保护消费者健康的重要规定,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确保藻类制品的卫生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美味的食品,也有利于提高我国藻类制品的出口竞争力。

因此,《藻类制品卫生标准》的细则应当严格执行,严格要求生
产、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加强对藻类制品的监管,确保藻类制品的卫生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海海带
一、保护范围
威海海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威海海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威政字[2005]8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山东省威海沿海的王家湾(中心位置北纬36°51.5′,东经122°22.5′)、石岛湾(北纬36°54.5′,东经122°25′)、桑沟湾(北纬37°6′,东经122°30′)、俚岛湾(北纬37°15.5′,东经122°34′)、荣成湾(北纬37°21′,东经122°36′)、港西-泊于-崮山(北纬37°27′,东经122°33′至北纬37°27′,东经122°18′)、威海湾(北纬37°28′,东经122°10.5′)、刘公岛(北纬37°30.4′,东经122°11′)、孙家疃-张村-初村(北纬37°34.5′,东经122°5.5′至北纬37°30′,东经121°55.5′)等海域。

二、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单海1号、单杂10号、远杂10号、荣海一号、荣福、901、日本真海带。

(二)环境条件。

保护范围内无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和河流淡水排入的海域。

水质应符合GB/T 11607和NY 5052的要求。

暂养环境:风浪小,潮流畅通,水质肥沃,透明度1m
至3m,浮泥杂藻少的内湾近岸海区。

养成环境:底质为平坦的泥底或泥沙底为好,软泥底也可。

海流的流速在0.17m/s至0.7m/s之间,以0.41m/s至0.7m/s为宜。

海带养殖作业不能危害海洋环境。

(三)养殖管理。

1.夏苗培育:
(1)苗种:采用头茬苗,选叶片舒展、色泽光亮、藻体健壮、柔韧的幼苗。

(2)种海带:采孢子前20天选择种海带。

一般7月中旬选种海带,从养殖的海带中选种应在海带收割之前进行。

采孢子时间一般在8月初,此时海水温度在22℃左右。

(3)培育:水温及光照强度见表1,施肥、每小时育苗池换水量、日加新鲜海水量见表2。

表1
表2
(4)病害及防治:夏苗培育期间病害及其防治方法见表3。

(5)夏苗暂养:
暂养水层:透明度偏小的海区,初挂水层可在50cm至80cm之间,10天内逐渐提升到20cm至30cm;透明度偏大的海区,初挂水层可在100cm左右,而后逐渐提升到30cm至50cm。

(6)分苗:10月底或11月初分苗,12月上旬结束。

分苗时苗长以15cm至20cm为宜,最低不小于10cm。

幼苗长到(20±2)cm即可分苗。

2. 海带养成:
(1)水深:水深5m至30m可养殖海带,其中20m至30m 海区是高产海区。

(2)养成方法:采用平养法。

浮筏为顺流向,通过吊
绳,使苗绳平挂于两台筏架间。

海带受光均匀,有利于生长。

(四)采收及采后处理。

在5月中旬,鲜干比达到7:1即可间收,水温15℃以上则整绳收割。

17℃冷风库贮存。

(五)质量特色。

1.干海带:
2.盐渍海带:
感官和理化指标
大丰东沙紫菜
地域保护范围
大丰东沙紫菜产地范围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境内海域,北纬33°03′至33°24′、东经121°02′至121°15′。

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条斑紫菜。

二、养殖环境
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海域,水流畅通,盐度25克/千克至30克/千克,pH值在7.4至7.8,海水流速0.2米/秒至0.3米/秒,海水透明度1米至1.5米,海水含氮总量≥200毫克/立方米。

三、养殖管理
1.栽培方式:
(1)半浮动筏式。

(2)全浮动筏式栽培。

2.育苗:4月下旬至9月中旬,将紫菜叶体成熟的种菜,放入盛有黑暗沉淀海水容器中,放散果孢子后附着到文蛤壳上,进入室内育苗。

3.苗网培育: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将成熟度的壳孢子采集到紫菜网帘上,张挂到海上的筏架,让其自然萌发,放散单孢子。

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将苗网送进冷藏库冷冻处理。

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为养殖阶段。

4.采收:12月上旬开始至翌年的4月中下旬,当紫菜藻体长到15厘米至20厘米时,即可采收1次,采收后留茬7厘米至8厘米,全生产年度可采收5至6次。

四、加工
1.加工流程:洗涤→切碎→浇饼→脱水→干燥、剥菜→分级→再干燥→包装。

2.关键加工工艺:
(1)洗涤:将采收的鲜紫菜用海水水温低于12℃,盐度为15克/千克至25克/千克海水进行24小时以上沉淀洗涤,至排水口无泥沙排出为止。

(2)干燥:干燥室绝对湿度应保持在15克/立方米至19克/立方米,干燥温度34℃至55℃,片张干燥至65%至75%,剥菜时的紫菜含水量8%至11%。

(3)分级:分级室室温20℃至25℃,相对湿度40%至65%。

每百张以硬纸板分隔装入再干抽屉内。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本品呈深褐色,光泽明亮,厚薄均匀,无僵斑、菊花斑,死斑,味鲜香,柔韧性极好。

2.理化指标:水分≤7克/100克,蛋白质≥40克/100克,钙≥145毫克/100克,锌≥2毫克/100克。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大丰东沙紫菜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

大丰东沙紫菜的检测机构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如东条斑紫菜
地域保护范围
如东条斑紫菜产地范围为江苏省如东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条斑紫菜。

二、养殖环境
养殖海域的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流畅通,盐度稳定在25—30,pH值7.4—7.8,海水流速20厘米/s,海水含氮总量≥200毫克/立方米。

三、养殖技术
(一)栽培方式
半浮动筏式栽培和全浮动筏式栽培。

(二)育苗
4月下旬至9月中旬,将紫菜叶体成熟的种菜,放入盛有黑暗沉淀海水容器中,放散果孢子后附着到文蛤壳上,进入室内育苗。

(三)苗网培育
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将成熟的丝状体,壳孢子采集到预先准备好的紫菜网帘,张挂到海上的筏架上。

为避开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的高水温引发杂藻繁生、病烂,须将苗网送进冷藏库冷冻处理。

四、收割
(1)收获期为12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下旬。

(2)当紫菜藻体长到15厘米—20厘米时即可采收。

五、加工
(一)干紫菜
1.加工工艺流程
洗涤→切碎→浇饼→脱水→干燥→分级→再干燥→包装。

2.主要加工工艺要点
1洗涤
将采收的鲜紫菜用海水(水温低于12℃,盐度为15—25)进行24小时以上沉淀洗涤,至排水口无泥沙排出为止。

2切碎
用水温小于12℃,盐份小于1‰的水进行洗涤,前期菜洗涤时间为5分钟—8分钟,用水量为40升/分钟—80升/分钟;中后期菜洗涤时间为8分钟—15分钟,洗涤用水量大于100L/分钟。

3浇饼、脱水
脱水至游离水全部脱尽。

4干燥
干燥室绝对湿度应保持在15g/立方米—19g/立方米,干燥温度设定在34℃—55℃,剥菜时的紫菜含水量应在8%—11%,片张应干燥至含水率不超过2%。

5再干燥
再干温度与时间。

第一段40℃—45℃,时间为20分钟—30分钟;第二段50℃—65℃,时间为30分钟—40分钟;第三段65℃—75℃,时间为50分钟—70分钟左右;最后阶段80℃—90℃,时间为120分钟—180分钟。

(二)烤紫菜
1.加工工艺流程
原料分类→供台供菜→控温烘烤→人工挑选→包装封口→金属探测→包装。

2.主要加工工艺要点
控温烘烤,温度为150℃。

六、如东条斑紫菜质量特色
(一)感官特色
如东条斑紫菜外观呈黑褐色,光泽明亮,具有浓郁的天然鲜味和香气,紫菜片张平整光滑,具柔韧性。

(二)理化指标
水分:干条斑紫菜≤7.0克/100克,烤条斑紫菜≤5.0克/100克。

蛋白质≥36.0克/100克,钙≥400.0克/100克,锌≥30.0克/100克。

(三)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
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如东条斑紫菜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

如东
条斑紫菜的检测机构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