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合集下载

白族住屋形式

白族住屋形式

白族住屋形式一、白族住屋形式的概述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等地。

白族住屋形式独特而有特色,代表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

本文将对白族住屋形式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探讨。

二、传统白族住屋形式1.木结构房屋–传统白族住屋大多采用木结构,以实木作为主要建材,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这种房屋的建筑风格朴实而典雅,由于采用了木材,散发出浓厚的自然气息。

2.坡屋顶–传统白族住屋的屋顶大多采用坡屋顶设计,具有较好的排水能力。

–坡屋顶的设计能够有效抵御风雨的侵袭,保护房屋结构的完整性。

3.三合院–白族住屋的布局主要采用三合院形式,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同时又形成了一个整体。

–三合院布局合理,使得每个房间都能够充分利用光线和空气,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三、现代白族住屋形式的变化1.新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白族住屋形式逐渐引入了一些新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

–这些新材料的应用增强了房屋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使得白族住屋更加安全。

2.设计风格的变化–在现代白族住屋的设计中,一些传统元素逐渐被融入到了现代建筑设计中。

–这种变化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特色,又满足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3.空间利用的改进–现代白族住屋注重空间利用的合理性,更加注重居住的舒适性和功能性。

–极大地提高了居住空间的利用率,使得家居生活更加便利。

四、白族住屋形式的文化意义1.历史传承–白族住屋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白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智慧的传承。

–这种传统经久不衰,代代相传,成为白族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2.文化交流–白族住屋形式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白族住屋成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理解。

3.生态环保–白族住屋采用自然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生态环保意识在现代社会更加重要,对保护地球家园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结语白族住屋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代表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大理地区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 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多种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下, 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属于大理白族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

从遗留到今天的丰富的建筑遗产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大理人善于利用自然, 对自然环境的遵从和认同; 同时也领悟到白族人对时代的顺应, 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白族民居”的大理传统民居建筑大多只限于对闻名遐迩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表象认识,少有从民居建筑的发展演化, 内在的自然因素及文化內涵以及与各时期相对应的审美意识的探讨。

据《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记载:“苍山坡上, 凡经古人居住之地, 必有阶梯式平台, 台之边周, 自数里以外或高山顶遥望之, 极为清楚, 至近处反不易识别⋯.。

”①这种以天然坑壁为墙, 以坑为居室, 上搭一简陋草棚以避风雨的半穴居, 是大理古代先民为满足自身生活需求所萌发的建筑营造活动。

商代, 大理地区已进入铜石并用时期, 但仍属于原始社会建筑文化时期。

这个时期的剑川海门口遗址( 距今约三千二百多年) 发现有大量竖立的木桩,“很明显是干栏式建筑的底架”。

②文字记载也证实了干栏式建筑的存在“山有毒草及蝮蛇, 人并楼居, 登梯而上, 号为干阑。

”③从考古发掘中还证明了一点, 这种“干栏”式房屋已采用榫铆联接组合, 这无疑是建筑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一大进步。

经过历史的变革后形成的“汉式”模式建筑, 最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它是中原文化的扩散与本地的吸收和再创造而形成的产物。

“三坊一照壁”是大理建筑文化特有的典型代表, 将合院式建筑去其一坊改为一壁这一创新,既减弱了建筑的压抑感、拥挤感,又为展现白族建筑的丰富文化提供了载体, 更是建筑与自然和谐的体现。

其布局为一正两厢一照壁围合成院落, 在围合的庭院中都种植花木, 增加居住环境的优美。

平面形状方正规矩, 主次分明, 因此既不失中原文化“中正无邪、尊者居中”的“礼”制思想, 又较汉式住宅布局灵活, 适应性强,较合院式建筑在采光、舒适、灵巧等方面更胜一筹。

大理白族建筑有什么特色

大理白族建筑有什么特色

大理白族建筑有什么特色大理,这座位于云南省西部的美丽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

其中,白族建筑更是大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白族建筑的选址十分讲究。

一般来说,白族村落多建于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地方。

房屋背山面水,既能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又能在夏季迎来凉爽的山风。

这样的选址理念,体现了白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也反映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建筑布局上,白族建筑也有其独特之处。

白族传统民居通常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主要形式。

“三坊一照壁”是指由三栋房屋和一面照壁围成一个院落。

正房坐西朝东,一般是长辈居住;两侧的厢房则是晚辈的居所。

照壁位于正房对面,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能反射阳光,增加院落的亮度。

“四合五天井”则是由四栋房屋围成一个四合院,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四个角落还有四个小天井。

这种布局使得房屋之间相互连通,通风采光良好,同时也体现了白族家庭的和睦与团结。

白族建筑的外观造型别具一格。

屋顶多为硬山顶,线条流畅,坡度平缓。

屋脊两端高高翘起,形如飞凤,被称为“飞脊”,给整个建筑增添了灵动之感。

墙体多用白色,这不仅与白族崇尚白色的传统有关,也使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整洁。

门窗的雕刻更是精美绝伦,常常雕刻有各种花卉、动物和人物形象,展现出白族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走进白族建筑的内部,你会发现其装饰也非常有特色。

堂屋是整个建筑的核心,也是家庭祭祀和接待客人的重要场所。

堂屋的天花板上通常会绘制精美的图案,如龙凤呈祥、花鸟鱼虫等。

梁柱上也会雕刻各种花纹,有的还会贴上金箔,显得富丽堂皇。

卧室的布置则相对简洁,但也会有一些精美的刺绣和木雕作品。

白族建筑的材料选择也体现了地域特色。

大理地区盛产石材和木材,因此白族建筑中大量使用了石头和木头。

石头被用于砌墙、铺地,木材则用于建造房屋的框架和门窗。

此外,白族人民还善于利用当地的土坯和稻草,制作出独特的土墙,不仅环保,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白族民居让你感受大理的温度和内涵

白族民居让你感受大理的温度和内涵

白族民居让你感受大理的温度和内涵来大理,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有温度、有内涵的城市,所到之处,所见之景无不显示着白族人的智慧。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白族民居,感受不一样的白族文化。

走进白族院落,最大的感受就是宽敞明亮,恢宏大气。

灰白相间的青瓦白墙、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走马转角楼的多种建筑样式和格局彰显出大理人的智慧。

照壁照壁,是白族民居的一大特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非常讲究的一种建筑风格。

照壁上用精致的山水、花鸟、虫鱼图案装饰,素雅大方、和谐优美又显得生动、大气。

白族民居朝向一般都是坐西向东,背靠苍山,面临洱海,白族人认为依山傍水才能做得起人家,照壁位于正房前方,不仅起到装饰房屋的作用,夕阳西下的时候还能将阳光反射到堂屋,使房屋变得亮堂堂。

照壁上常题有“苍洱毓秀”“清白传家”“紫气东来”等字样,这些题识绝非随意之作,彰显着大理白族人的家风、理想和操守。

雕梁画壁、一砖一瓦一飞檐,细微之处见精致。

每一块照壁,代表一种美好心愿,或是一个故事,一个姓氏,一种家风和一种传承。

01表达美好心愿如果你来大理,白族人家的民居以三坊一照壁最为常见。

照壁上常题有“福”字、“寿”字,这是白族人的美好祝愿。

02描绘景色一些白族人家喜欢把“玉洱银苍”、“彩云南现”、“苍洱毓秀”和“河清海晏”等题在照壁之上,以此点出民居周边的美丽景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03引述典故表明姓氏稍喜欢传统文化的人都可以从照壁上的题字悟出一些学问。

白族人喜欢把自家的姓氏挂到古代名人身上,以表明自家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传统。

典故与屋主人的姓氏相关,典故中的事为人们所称道,并且为该姓人引为荣耀。

如李姓题“紫气东来”,杨姓题“清白传家”,张姓题“百忍家声”,周姓题“濂溪世第”,赵姓题“琴鹤家声”等。

所谓“世第”是说世代祖居的宅第,所谓“家声”是指族姓的威望名声。

“紫气东来”说的是老子李耳。

传说周朝末年,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守关将领尹喜见老子周围有紫气环绕,猜想此非凡人,于是热情接待。

大理民居门楼特色解读

大理民居门楼特色解读

大理民居门楼特色解读大理民居门楼是大理地区独具特色的建筑,它是连接门洞与房屋之间的建筑物,起到连接和过渡的作用。

在大理地区,门楼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表现,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本文将从大理民居门楼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解读。

一、历史渊源大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大理地区的建筑风格受南诏、大理、白族等历史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大理民居门楼起源于南诏时期,南诏是大理地区的一个古代国家,其时期长达400多年,对于大理地区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南诏时期,门楼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了大理地区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门楼在大理地区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建筑元素,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更是文化和艺术的表现。

门楼的建筑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却一直得以保留和传承。

如今,大理地区的门楼已成为了当地独特的建筑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探寻其历史渊源。

二、建筑特色1. 形制独特大理民居门楼的形制独特,通常由两根石柱支撑门楼,上面建有横梁和飞檐。

门楼上面多有雕刻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如花鸟、神兽、山水等。

门楼的横梁上往往还悬挂着门匾或对联等装饰物,彰显了主人的家庭美和文化品味。

整体造型既简洁大方,又庄重典雅,展现出了大理地区独特的艺术风格。

2.雕刻精美大理民居门楼的雕刻工艺精湛,门楼上的雕刻图案细腻丰富,栩栩如生。

这些图案常常是古代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或自然景观的描绘,充分展现了大理地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

门楼上的雕刻工艺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3.结构稳固大理民居门楼的建筑结构稳固耐用,通常采用石材或木材等天然材料进行建造,结构简单而坚固。

门楼上的横梁和飞檐能够有效地支撑门楼的重量,保证了门楼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大理白族民居赏析

大理白族民居赏析

四合五天井
院 落 一 角
• “四合五天井”也是白族民居的常见形式。 “四合五天井”是主房、对厅、两边厢房 围成四合大院。除大院外,四角筑有四个 小院,组成大小五个天井。大户人家的住 房一般都是这种形式。
• 与北京四合院相比,北京四合院 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 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依 山傍水。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 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 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 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 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 雕最为显眼。门窗特别是主房堂屋的格子 门,多为云木、红椿、楸木、云杉等名贵 木材,一般雕上金鸡宝贵、喜上眉梢、麒 麟呈现祥等民间吉祥图案,多为透雕或圆 雕。其中又以剑川木雕最为有名。


• 大理环境优美,植物种类繁多,村民常在 村头和院落中种植树木。白族人根据风水 理念,民居都离不开植物,这既提供了健 康的居住环境,又形成了一个有浓郁白族 地域特色的景观。
一房两耳或两房一耳
普通农户的住房多为“一房两耳”或“两房 一耳”式。 “一房两耳”即是一幢三开间的 瓦房加两头两个耳房。 “两房一耳”式,互 相垂直的两幢瓦房,交叉处有一较小的耳房。
三方一照壁
• “三方一照壁”是白族民居的传统布局, “三方”是指一幢坐西朝东的正房加上两 侧的两幢配楼,共三幢房子; 一照壁就是指正房正 对面的一堵墙壁,四 部分共同围成了一个 正方形的院落。
民居因为地域性和习俗性不 同而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 形成一种民居建筑文化。这 种民居建筑文化不仅反映历 史、宗教、风俗、地理,而 且还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 特征。云南大理白族民居是 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建 筑瑰宝,其造型独特、格调素 雅、装饰精美,功能性和艺术 性高度统一,具有独特的文化 内涵、审美韵味和研究价值。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学号:2013128203 姓名:滕达专业:旅游管理2班关键字: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白族民居大理地区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 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多种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下, 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属于大理白族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

从遗留到今天的丰富的建筑遗产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大理人善于利用自然, 对自然环境的遵从和认同。

同时也领悟到白族人对时代的顺应, 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白族民居”的大理传统民居建筑大多限于对闻名遐迩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表象认识,少有从民居建筑的发展演化, 内在的自然因素及文化內涵以及与各时期相对应的审美意识的探讨。

经过历史的变革后形成的“汉式”模式建筑, 最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它是中原文化的扩散与本地的吸收和再创造而形成的产物。

“三坊一照壁”是大理建筑文化特有的典型代表, 将合院式建筑去其一坊改为一壁这一创新,既减弱了建筑的压抑感、拥挤感,又为展现白族建筑的丰富文化提供了载体, 更是建筑与自然和谐的体现。

其布局为一正两厢一照壁围合成院落, 在围合的庭院中都种植花木, 增加居住环境的优美。

平面形状方正规矩, 主次分明, 较合院式建筑在采光、舒适、灵巧等方面更胜一筹。

这种布局明快紧凑, 和周围的地理环境( 苍山, 洱海) 极为协调, 再加上正房、厢房的开间数量以及层高, 开间、进深的尺寸均无很大差别, 无明显的主次之分, 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大方、开朗的性格。

在南诏、大理国时期, 白族的本土文化和汉文化已相互通融、渗透。

白族对中原文化有总体的认同感, 又由于文化具有传承性,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氛围中, 总是在既定的, 从先辈那里承传下来的条件下, 进行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感情上的联系。

这样, 白族在吸收汉文化时并不是盲从, 而是吸收对自己有利有益的部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白族正是如此, 在吸收汉文化过程中, 又超越了汉文化。

白族民居受到哪些文化的影响

白族民居受到哪些文化的影响

白族民居受到哪些文化的影响?
白族民居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原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白族自身的传统文化。

1.中原文化的影响:白族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与中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有许多相似之
处,这是因为白族地区与中原地区长期存在着经济、文化交流。

在建筑技术、装饰艺术等方面,白族民居都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2.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白族地区是藏传佛教的重要传播区域之一,因此藏传佛教文
化也对白族民居产生了影响。

例如,在民居的装饰中,经常可以看到佛教图案和符号的运用,如莲花、佛手等。

此外,在建筑布局和结构方面,也受到藏式建筑的影响。

3.白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白族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也深受白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族是一个注重礼仪、尊重传统的民族,在民居的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例如,在民居内部,常常可以看到木雕、石雕等装饰,这些都是白族传统工艺品的重要代表。

综上所述,白族民居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其中中原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白族自身的传统文化都对白族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影响相互交织,形成了白族民居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云南大理张家花园建筑民俗文化浅析

云南大理张家花园建筑民俗文化浅析

云南大理张家花园建筑民俗文化浅析(课堂发言提纲谷凤娟)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建筑首先属于物质文化~各种建筑形态~异彩纷呈~各美其美。

同时建筑更是有内涵的~承载的是精神文化。

蕴含着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艺术灵感。

德国哲学家谢林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对建筑民俗文化的研究是多维度多视角的。

比较研究~历史分析研究~现代阐释研究、民族民系研究等。

笔者将通过对云南大理张家花园的建筑民俗文化进行浅析~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点建筑民俗文化的辉煌灿烂。

正像有人说过~一滴水能折射出大海的光芒。

一、选址布局1.选址注重风水白族人民在民居选址上是很讲究风水的。

张家花园的选址~以厚重的大理历史文化为依托~背靠苍山圣应峰~符合“形势宗”相形法~并以“理气宗”相宅定大门方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面临碧波万倾的洱海母亲湖~南面与号称“妙香古国第一寺”的观音塘相邻~北面连着尚存大量元明建筑的古村落。

我们通常认为好的风水是坐北朝南~因为山南水北为阳。

而张家花园由于顺应其独特的地势而坐西朝东。

1.适应苍山山脉南北走向的地形。

2.遵从风水观念~认为“正房靠山~才坐得起人家”。

“居山水间者为上” 3.适应风向。

大理的风向常年多为南偏西和西风~风多力大。

从大理人民在选择和应用风水选址上~反映了建筑是天人合一的艺术~体现了人们的生存智慧。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的风尚。

阴阳风水观念便从这里引申出来~是古人理想环境观的总结和发展。

风水又称堪舆~堪~天道,舆~地道。

堪舆~天地之道。

1风水学说~是为选择建筑地点而对地形、地貌、景观、气候、生态等环境要素进行综合评价的原则。

讲究藏风~纳气~得水。

风水理论可以看成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中生态审美意识和环境优选方法。

风水的第一要求就是安全第一~就是避免风雨之灾。

后来~加上信仰~变得抽象~是朴素的环境观和俗信的融合。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化艺术浅析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化艺术浅析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化艺术浅析大理白族自治区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受西南季风影响不同,降水量地区差异较大。

由于常年吹西南风和西风,因此房屋多背风而建,取向朝东。

在白族聚居的地方,以村落为基本单位。

白族人民受大理高山绿水的生态环境的陶冶,因此在选择村址和民居的构建中,形成了因借自然、契合山水的基本原则,村落依山傍水、山林茂盛。

因风水的需要,常在村落周围种树形成风水林,特别是在村口种植风水树。

大理地区植被丰富,动物资源可观,白族人民有着明确生态意识,及对水源和山林的保护行为,因此民居的形成是与其地理环境、地势地貌、环境资源、气候条件等自然条件相关的。

一、白族民居建筑的形式分析白族民居建筑在历史的发展中长期受传统的汉文化的影响,民居建筑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白族传统文化及其当地自然条件、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白族民居形成了特有的,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1、平面布局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解读《诗意栖居》第一卷中对白族民居布局是这样阐述的: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房屋建于基地周围,院落围于其中,多数按东西轴线布置房屋,重院则按横向南北轴线深入,大门开在东北角上。

正房多数坐西朝东或坐北朝南,并比其他的房屋高些,与两边厢房,对面的照壁(四合五天井则为对厅)围成一个封闭的院落。

"这种四合院的布局,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自身的文化意愿和实际需求逐渐变化、发展形成的。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类型有独坊布局、两坊布局、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

这些布局虽构成形式不同,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平面布局,都有着其适应自然环境的相同组织原则。

这些组织原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理白族民居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民族文化以及"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的影响。

白族民居在平面布局上,"院落围于其中",中间必然会有一个方正的大天井,外围以房屋、墙垣环绕,形成以天井为中心的具有明确中轴线的对称布局。

关于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章

关于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章

关于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文章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山水风光的融合,成为了大理地区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白族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白族民居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其建筑形式多样,包括独特的斜顶三坡式、四合五天井的组合式等。

在建筑设计和装饰方面,白族民居更是独具一格,以其纯朴、雅致的风格使得白族民居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同时,白族民居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其建筑风格和周围的自然风景相得益彰,形成了美丽的山水风光。

白族民居建筑的材料选用多取材于当地的木材,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稳固、工艺精湛。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主要结构由梁、柱、茑、楼和榫卯构成,其中的榫卯结构尤为精妙,采用的多为天然木材,这些木材经过百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存完好,足以见得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建筑工艺都非常高超。

在整体外观上,白族民居建筑的斜顶三坡式和四合五天井的组合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其外观造型多取材于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融合了飞檐、雉尾墙、边柱、大转角等建筑构件,在结构上大多采用悬挑、跨度和木榫等结构形式,显得精致而别致。

除了结构和外观设计上的特色外,白族民居建筑的装饰也是其独特之处。

在门窗、翘角和檐口等处常常会雕刻有蟠龙、金凤、仙鹤、花草等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幸福平安。

其装饰吸取了唐、宋、明、清各代建筑的精华,同时还融入了佛教、道教和白族传统文化的元素,从而使得白族民居建筑更加丰富多彩。

白族民居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其建筑风格与周围的自然风景相得益彰。

在大理地区的山水间,白族民居建筑仿佛天然长在山间,浑然一体。

尤其是在古城大理周围,大大小小的白族民居点缀在碧水蓝天之间,与苍山雪峰相映成趣,构成了美丽的风景画卷。

白族民居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白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中,他们信奉白石之神、呼唤山神水神,他们的建筑设计、装饰都与这些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首先,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形式呈现出浓郁的白族特色。

白族民居一般为木构正房和土坯墙瓦房两种类型。

木构正房多为两层或三层,底层为商铺,上层为居住空间;土坯墙瓦房多为一层或两层,房屋朝南,采用土坯夯筑而成。

这种形式反映了白族人民居住的实际需要。

另外,白族民居建筑还融入了大理地区的地理特点,用瓦板或彩色窗棂修饰房屋周边,形成独特的建筑风貌。

其次,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在材料选择上体现了白族文化的精髓。

传统的白族民居以木材和石料为主要建筑材料,木材代表了白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石料代表了大地的坚韧和耐久。

白族民居还采用了红色的坯壁和花窗,表达了白族人民对土地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此外,使用了当地特色的葫芦瓦和山石脊脚等元素,增添了建筑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再次,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还反映在宗教信仰上。

白族人民信奉白教和佛教,他们相信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神灵保护,因此在建筑中加入了神龛和神像,以祈求神灵的庇佑。

白族民居建筑中的龙凤画和白族人物雕刻等元素,也是对于白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的肯定。

最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还承载了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白族人民以家庭为单位居住,房屋布局一般为四合院形式,中间是天井和小花园,周围是房间和厅堂。

这种布局符合白族人民的家庭观念,强调家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家族的团结。

此外,白族民居建筑还常常设置一个石板作为门阶,代表家庭的尊严和荣耀。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丰富多样,展现了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关系。

这种建筑风格既符合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又体现了白族人民的独特文化特征。

它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过对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深入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白族文化,推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

云南大理洱海古建筑白族文化的代表

云南大理洱海古建筑白族文化的代表

云南大理洱海古建筑白族文化的代表云南大理洱海是中国著名的高原湖泊,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洱海周边,有许多古建筑物,它们不仅是白族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洱海周边的古建筑,探索其背后蕴含的白族文化。

一、洱海古建筑的特点洱海周边的古建筑以白族传统建筑为主,其特点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风格独特。

这些古建筑多为木结构,采用传统的斗拱、檐角、飞檐等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白族建筑风格。

1.1 白族传统建筑的特点白族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

建筑物多为木结构,采用斗拱、檐角、飞檐等传统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白族建筑风格。

同时,白族建筑还注重色彩的运用,常用白色、红色、黑色等颜色,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享受。

1.2 洱海古建筑的特点洱海古建筑继承了白族传统建筑的特点,同时又融入了洱海的自然景观。

这些古建筑多建在湖边或山坡上,与湖水、山峦相映成趣。

建筑物的外观常常采用白色为主,与湖水的颜色相呼应,给人以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二、洱海古建筑的代表作品2.1 白族三塔白族三塔是洱海周边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也是白族文化的象征。

三塔分别为大塔、中塔和小塔,高低错落,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这三座塔都是木结构,采用传统的斗拱、檐角等建筑元素,展现了白族建筑的精髓。

2.2 洱海古城洱海古城是大理洱海周边另一个重要的古建筑群,也是白族文化的代表。

古城内有许多传统的白族建筑,如白族民居、庙宇等。

这些建筑物保存完好,展现了白族建筑的独特魅力。

2.3 洱海岛屿上的古建筑洱海中有许多岛屿,这些岛屿上也有许多古建筑。

这些建筑物多为寺庙、庙宇等,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岛上的建筑物与湖水、山峦相映成趣,给人以美丽和宁静的感觉。

三、洱海古建筑背后的白族文化洱海古建筑不仅是白族文化的代表,也是白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这些古建筑体现了白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白族人民通过建筑物的设计和装饰,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Z 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多种民 经 古 人 居 住 之 地 , 必 有 阶 梯 式 平 筑, 当地称为“垛木房”。
W 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下, 渐渐地 台, 台之边周, 自数里以外或高山
“土 库 房 ”( 当 地 的 习 惯 叫 法 )
H 形成了一种属于大理白族特有的 顶遥望之, 极为清楚, 至近处反不 是一种独立式外向型适合农耕生
但和北京四合院相比又有不同之 期
北内陆文化流, 和由南向北传播的
这种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民 处: 除当中有一个正方形的大院子
东 南 沿 海 文 化 流 , 都 以 洱 海 、滇 池 居 建 筑 和 北 京 典 型 的 四 合 院 相 比 外, 四坊交角处各有一个小院, 亦
地区为通道, 并在这一地区为中心 又有所不同。在平面布局上, 北京 称“漏角”天井。大小共有五个庭院
L 民居建筑形式。它由低层次到高层 易识别……。”①这种以天然坑壁为 活的民居, 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大
T 次 , 由 粗 放 到 精 细 , 由 物 质 形 态 到 墙 , 以 坑 为 居 室 , 上 搭 一 简 陋 草 棚 理自然的石环境和人们对 “石”的
意识形态, 经过一代一代地积累至 以避风雨的半穴居, 是大理古代先 崇拜分不开的。
理 他们接受了汉文化中“天人合一” 但 享 受 了 围 墙 内 空 间 自 主 的 满 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在中原
文 的思想, 对人与自然有着深刻的认 足, 而且充分欣赏了庭院的艺术, 文化的强烈熏染下, 由于本民族传
化 识; 即人与自然不应该相互隔绝, 即精神审美上的潜在价值。
2007 ·3
有 普 遍 意 义 。 或 旱 、或 涝 , 对 于 村 似一 座“井 干 ”式 的 房 屋 ) 、随 葬 品 然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于自然环

大理民居门楼特色解读

大理民居门楼特色解读

大理民居门楼特色解读大理古城是中国文明的瑰宝,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居建筑是大理地区的重要特色。

在大理古城中,民居门楼是一项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将对大理民居门楼的特色进行解读。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之一。

在大理古城中,有着许多保留了古代建筑风格和传统民居特色的房屋。

在这些房屋中,可以看到很多具有特色的门楼,这些门楼给大理古城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大理民居门楼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建筑风格。

大理民居门楼的建筑风格多为仿古建筑风格,表现出浓厚的古朴风貌。

在门楼的设计中,常常可以看到古代建筑的特色,如斗拱、雕花等,这些都是大理民居门楼独特的建筑风格。

门楼的屋顶也有其独特的设计风格,通常为坡屋顶或檐口较高的平顶,给人以庄重、厚重之感。

其次是装饰艺术。

大理民居门楼的装饰艺术也是其独特之处。

在门楼的墙壁、柱子、门楣等位置,常常可以看到精美的雕刻和图案。

这些装饰艺术大多是以当地的文化、风俗、神话为主题,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特色。

通过这些装饰艺术,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大理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白族民俗风情。

再次是文化内涵。

大理民居门楼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在大理古城中,很多门楼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家族的荣耀、传统的信仰、祖先的崇敬等。

通过这些门楼,可以了解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结构,这些都是大理古城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是生活气息。

大理民居门楼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都融入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气息。

在这些门楼中,可以感受到当地人民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顽强不屈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家乡和家庭的深深眷恋。

通过这些门楼,可以了解到大理古城的居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们对家园的依恋和珍惜。

大理民居门楼是大理古城的一张文化名片,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些门楼,我们可以感受到大理古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了解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白族建筑特色

白族建筑特色

白族建筑特色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理地区。

他们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白族建筑的特色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建筑材料白族传统建筑多使用木材和石头作为主要材料。

这些天然材料给白族建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质感和风格。

木材被用于建造房屋的骨架和梁柱,石头则被用来砌筑墙体和地面。

这些材料既具有强大的抗压性,又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建筑有着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二、建筑形式白族建筑以“三坡一堆四合院”为主要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

三坡屋顶是白族建筑的标志性元素,即屋顶两侧呈斜坡,中间呈弧形,兼具美观和排水的功能。

一堆是指建筑物前的院落,可以用来种植花草树木,也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合院则是由四幢建筑围合而成的中庭式建筑群,常用于家庭住宅或者公共场所。

三、装饰元素白族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丰富多样的装饰元素。

白族人民善于用彩绘、雕刻和刺绣等技艺将建筑装饰的图案、花纹和文字融入建筑中。

这些装饰元素既美化了建筑的外观,也传递着白族人民的文化和信仰。

比如,他们常常使用象征吉祥和幸福的图案和颜色来装饰建筑,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福。

四、民居布局白族传统建筑的布局通常采用分户式或者对角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建造。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居住空间,并且与其他家庭保持一定的距离,增加了私密性和亲密性。

民居的布局通常是围合式的,建筑围合成一个中心庭院,起到隔绝外界噪音和保护隐私的作用。

庭院被用来种植花草树木,形成自然的环境氛围。

五、文化传承白族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表达,更是白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通过建筑的设计和装饰,白族人民将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传递给后代。

他们注重家庭和睦、和谐相处,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这些都体现在建筑的细节中。

白族建筑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象征。

总结白族建筑以其独特的材料、形式、装饰元素和布局,展现了白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云南大理白族建筑设计理念

云南大理白族建筑设计理念

云南大理白族建筑设计理念云南大理白族建筑设计理念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保持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特色。

首先,云南大理白族建筑设计理念尊重自然环境,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白族传统建筑通常选址在风水宜人的地方,如山、水边、平原上。

建筑师会认真研究地势、气候和景观,充分考虑自然元素的运用,以保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同时,在建造过程中也努力保护和保留原有的自然环境,以便让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完美融合。

其次,云南大理白族建筑设计理念注重传统文化的体现。

白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会运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技艺,以展示白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例如,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中,常常使用白族传统的建筑元素和图案,如雕花、彩画等,以展示白族的艺术特色。

此外,建筑的布局和功能也会体现白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如家庭共同生活和亲情重要的价值观念,以及重视社区及家族的团结和互助的传统。

最后,云南大理白族建筑设计理念注重建筑艺术的表达。

白族建筑通常以方形或矩形为主体,外观简洁大方,每个建筑都追求形式上的和谐与对称。

建筑师在设计中注重比例和线条的处理,使建筑造型简洁而不失美感。

同时,建筑师也注重细节的处理,如门窗的设计、屋顶的构造、装饰艺术等,以彰显建筑的独特之处,并且通过细节的处理来体现白族建筑的艺术性和精细度。

综上所述,云南大理白族建筑设计理念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传统文化的体现和建筑艺术的表达。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应尊重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同时,要遵循白族的传统文化,通过建筑元素和布局来体现白族传统文化特色。

最后,注重建筑艺术的表达,追求形式上的和谐与美感,通过细节的处理来展现白族建筑的独特之处。

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传统的国家,而其中的少数民族更是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

白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传统民居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

本文将以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为例,介绍其建筑特色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整体布局合理,建筑材料丰富多样,装饰精美独特,充满着民族文化元素。

首先,白族民居的整体布局合理,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划分和功能的布置。

一般来说,白族民居由多个独立的建筑组成,包括正厅、侧厅、厨房、卧房等等。

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的用途,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建筑群整体呈四合院的形式,院子中常种植树木和花草,形成独特的庭院景观。

其次,白族民居的建筑材料丰富多样。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白族民居采用的建筑材料也不尽相同。

在山区地区,常使用的建筑材料有石头、土坯、树木等等;而在平原地区,则常使用砖瓦、木材等材料。

这些不同的材料赋予了白族民居不同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白族人民对当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保护。

再次,白族民居的装饰精美独特。

白族人民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和细节处理。

建筑外墙和内部空间都会进行精心装饰,常常使用绘画、雕刻等技艺进行装饰。

白族民居的装饰图案多以花鸟、人物和神话故事为主题,色彩鲜艳丰富,形式各异。

这些装饰精美的图案不仅美化了建筑本身,也传递了白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意义。

最后,白族民居充满着民族文化元素。

白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每一座民居中。

例如,在建筑的设计中常常融入传统的宗教信仰和仪式,如在入口处设置神龛,供奉家族祖先。

同时,白族民居也是广大民众聚会交流、传承白族文化的场所,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民居白族民居的建筑特色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更在于其彰显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

白族人民对于自己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体现了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特征解读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特征解读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特征解读,是指对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审美表达方式和审美情感体现出来,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一、审美观念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的审美观念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自然、和谐、平衡”为原则,以“尊重、保护、发展”为目标。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尊重传统,反对过度开发,注重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努力发展传统文化。

二、审美表达方式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的审美表达方式以“形式丰富、内涵丰富”为特征。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民居外立面的装饰性图案、内部装饰性图案、装饰性雕刻、装饰性木雕、装饰性壁画、装饰性地板图案、装饰性门洞图案、装饰性天花板图案、装饰性地板图案、装饰性地板图案、装饰性地板图案、装饰性地板图案。

这些形式表达出来的内涵也是丰富多彩的,如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表达出对生命的尊重,表达出对生存的尊重,表达出对友情的尊重,表达出对幸福的尊重,表达出对平衡发展的尊重。

三、审美情感体现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的审美情感体现以“幸福愉悦”为特征。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内涵也是丰富多彩的,如表达出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的幸福愉悦;表达出人与生命之间亲近关怀的幸福愉悦;表达出人与生存之间互助合作的幸福愉悦;表达出人与友情之间相互扶持的幸福愉悦;表达出人与幸运之间相互依存的幸运愉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地区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 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多种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下, 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属于大理白族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

从遗留到今天的丰富的建筑遗产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大理人善于利用自然, 对自然环境的遵从和认同; 同时也领悟到白族人对时代的顺应, 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白族民居”的大理传统民居建筑大多只限于对闻名遐迩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表象认识,少有从民居建筑的发展演化, 内在的自然因素及文化內涵以及与各时期相对应的审美意识的探讨。

据《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记载:“苍山坡上, 凡经古人居住之地, 必有阶梯式平台, 台之边周, 自数里以外或高山顶遥望之, 极为清楚, 至近处反不易识别⋯.。

”①这种以天然坑壁为墙, 以坑为居室, 上搭一简陋草棚以避风雨的半穴居, 是大理古代先民为满足自身生活需求所萌发的建筑营造活动。

商代, 大理地区已进入铜石并用时期, 但仍属于原始社会建筑文化时期。

这个时期的剑川海门口遗址( 距今约三千二百多年) 发现有大量竖立的木桩,“很明显是干栏式建筑的底架”。

②文字记载也证实了干栏式建筑的存在“山有毒草及蝮蛇, 人并楼居, 登梯而上, 号为干阑。

”③从考古发掘中还证明了一点, 这种“干栏”式房屋已采用榫铆联接组合, 这无疑是建筑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一大进步。

经过历史的变革后形成的“汉式”模式建筑, 最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它是中原文化的扩散与本地的吸收和再创造而形成的产物。

“三坊一照壁”是大理建筑文化特有的典型代表, 将合院式建筑去其一坊改为一壁这一创新,既减弱了建筑的压抑感、拥挤感,又为展现白族建筑的丰富文化提供了载体, 更是建筑与自然和谐的体现。

其布局为一正两厢一照壁围合成院落, 在围合的庭院中都种植花木, 增加居住环境的优美。

平面形状方正规矩, 主次分明, 因此既不失中原文化“中正无邪、尊者居中”的“礼”制思想, 又较汉式住宅布局灵活, 适应性强,较合院式建筑在采光、舒适、灵巧等方面更胜一筹。

这种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和北京典型的四合院相比又有所不同。

在平面布局上, 北京典型四合院按南北轴线对称地布局房屋和院落, 正房坐北朝南, 东西为厢房, 大门多布置在东南角上, 用一个很大的过厅横跨大门和正房之间,把院子分为两部分, 前为庭, 后为院, 功能区分十分明确。

给人以幽深、典雅的感觉。

而白族民居则大多按东西轴线布置房屋,重院则按横向的南北轴深入, 大门布置在东北角上。

这种布局明快紧凑, 和周围的地理环境( 苍山, 洱海) 极为协调, 再加上正房、厢房的开间数量以及层高, 开间、进深的尺寸均无很大差别, 无明显的主次之分, 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大方、开朗的性格。

由上所述, 在南诏、大理国时期, 白族的本土文化和汉文化已相互通融、渗透。

白族对中原文化有总体的认同感, 又由于文化具有传承性,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氛围中, 总是在既定的, 从先辈那里承传下来的条件下, 进行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感情上的联系。

这样, 白族在吸收汉文化时并不是盲从, 而是吸收对自己有利有益的部分。

反映在建筑上, 则表现为当时人们在追求实用的基础上也追求建筑的美。

这正符合王安石的辩证观点: 只要主客观条件许可, 人们决不会“谨此于止”地满足于实用价值, 而总是企求实用———审美二者兼求并取。

此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已明显地表现出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白族正是如此, 在吸收汉文化过程中, 又超越了汉
文化。

表现在建筑上, 则是典型的“四合五天井”。

它规模较大, 由四坊房屋围合而成, 无照壁,但和北京四合院相比又有不同之处: 除当中有一个正方形的大院子外, 四坊交角处各有一个小院, 亦称“漏角”天井。

大小共有五个庭院天井, 故称“四合五天井”。

它更注意人与自然的天然关系, 故有“漏角”这一有别于汉族建筑的特点。

他们接受了汉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对人与自然有着深刻的认
识; 即人与自然不应该相互隔绝,相互敌对。

而是应该相互容纳, 和谐相处。

它不是高耸入云, 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 而是平面铺开, 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可以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异常空旷的内部空间, 而是平易的, 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

“四合五天井”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漫漫游历在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 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对环境的主宰。

由于这“庭院深深”的内向性空间具有含蓄的审美心理追求和远避喧闹的环境意识, 既具有户内环境的安全感和私密性, 同时也升华到一种退隐,“与世无争”的生活境地。

而对于建筑和所处的环境方面, 则是尊重自然。

希望所居的建筑能与自然融为一体, 使自然和居住其内的人直接交流。

表现了人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

为了追求内部生活空间的“隐”、“静”, 而且又要能在围合的空间中充分接触自然, 庭院天井在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上, 是再合适不过了。

这种庭院天井是由房屋和墙壁围合而成的空间, 是民居中各部分使用功能延伸和不可缺少的补充。

如贝聿铭所说的“室内与室外总是一体。

中国文人书斋前面, 若没有小庭院就不成为书斋, 这是一个要义, 室内与室外的关系, 是中国建筑关键之所在。

”天气晴朗时, 无论男女老幼,都喜爱在天井逗留, 交谈嬉戏、晾晒等家务劳动, 甚至于办大型红白喜事, 也都要利用庭院天井。

同时, 由于有了庭院天井, 在平面布局上使得民居活泼, 统一中有变化, 居住在院落式的民房之中, 不但享受了围墙内空间自主的满足, 而且充分欣赏了庭院的艺术,即精神审美上的潜在价值。

“四合五天井”从布局上看, 显示了明显的理性思想。

最能反映这
一点的就是“方”、“正”、“组”、“圆”的建筑形态。

“方”即以方形为母题。

“正”即整齐、有序、中轴对称。

“方”、“正”概括了中国建筑根深蒂固的正统形式观念。

“组”指由简单的“个体”沿水平方向铺展出复杂丰富的建筑群体。

“圆”则代表天体宇宙, 日、月、星、辰( 四合五天井的大院中常有一圆形的花坛) 。

上述理性观念的形成, 分明是受中国传统哲理及社会文化伦理的影响, 尤其与儒、道学说不无关系。

根据台湾建筑家汉宝德的观点:“方、正”较能反映儒家“入世”的形态观念。

而“组、圆”则更多的代表了道家“出世”的形态观念———它们共同铸就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

不过, 这种传统的建筑艺术又始终贯彻着“人为万物之灵”的人本意识。

追求着人间现实的生活理想和艺术情趣。

而通过建筑与自然、房屋与庭院、室内与室外的有机结合。

表现出人与天地自然的无比亲近。

这种建筑确实创造出某种“我以天地为栋宇”的融合境界。

合院式民居建筑除表达不同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思想等外, 还有一个共同点: 对地基选择很重视,地基选择即风水中所说“相地”, 乃是通过对自然地形环境的系统观察和解释, 从中得到蕴藏生机的居地, 以求地灵人杰。

通过这种解释, 使自然环境的多样形态, 与人们心目中的自然秩序, 心理追求联系起来。

这样的地形既可防风抗洪, 满足生活的功利要求, 又可作为理想生活的精神寄托。

通过上文的论述,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

在中原文化的强烈熏染下, 由于本民族传统心态和固有的心理积
淀的影响,在白族接收外来文化的同时, 它不可能完全抛弃自己的本土文化, 于是在本土文化与先进文化相渗透过程中, 白族的审美意识发生了质的飞跃。

在建筑上表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特别是“四合五天井”建筑布局, 体现出它吸收了汉式建筑, 又超越了汉式建筑。

它所体现的正是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精神, 从文化学角度而言,“天人合一”审美精神实际上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

注释:
①吴金鼎等《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 1942 年版。

②张增祺《云南建筑史》,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30 页。

③《旧唐书·西南诸蛮传》.参见《云南史料丛刊》( 第一卷) , 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378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