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申请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一种新型耐高温共聚聚酰亚胺纤维

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向红兵邢俨鹏朱礼梁胡婷婷王亓超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B3.申报作品情况(科技发明制作)作品全称一种新型耐高温共聚聚酰亚胺纤维

作品分类(E)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目的:第一个有关聚酰亚胺纤维的报道出现在1966年。对它的研究真正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和前苏联,我国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可惜没有多少资料留下来,70年代后研究工作就中断了。随后日本也开展了活跃的研究。尽管聚酰亚胺纤维种类繁多,但到目前为止,处于半商业化和商业化的聚酰亚胺纤维品种很少,主要集中在法国、美国、俄罗斯和奥地利等国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材料工业从短缺经济中走了出来,传统的化纤产能严重过剩,纤维制造业开始转向高技术门槛、高回报的高性能纤维方向发展,但由于聚酰亚胺纤维在工业中的大量应用,欧美对技术进行严密的封锁。要想拥有自己的聚酰亚胺纤维产品,只有在现有的工业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工业化过程。聚酰亚胺纤维仍然是未来的纤维,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具有超越意义。

基本思路:本项目提出以共聚聚酰亚胺(BTDA-TDI/MDI聚合体)为纺丝原料,采用一步法湿法纺丝制备耐高温聚酰亚胺纤维,为新型优良的耐高温共聚聚酰亚胺纤维的工业化做前期探索,逐步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纺丝工艺技术,拓宽耐高温共聚聚酰亚胺纤维的研究及应用领域。

创新点: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水为非溶剂,结合特定温度下非

溶剂/溶剂/BTDA-TDI/MDI三元共聚聚酰亚胺三元体系相图,采用湿法纺丝纺制备趋于圆形截面的BTDA-TDI/MDI共聚聚酰亚胺纤维。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必须说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作品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和显著进步。请提供技术性分析说明和参考文献资料)

目前,在实验室中也得到了一些不同化学结构的高强高模、耐高温、耐辐射的聚酰亚胺纤维,例如:M.Eashoo等[1]选用2,2-双(3,4-二羧苯基)六氟丙烷二酐(6FDA)和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4BDAF)聚合,采用湿法纺丝法制备了低介电常数的聚酰亚胺纤维[2-3]。四川大学顾宜课题组制备了力学性能较好的PMDA/4,4’-ODA二元共聚聚酰亚胺纤维,顾宜等还采用对苯二胺(PPD)与均苯四酸二酐(PMDA)和4,4’ -二氨基二苯醚共聚,使刚性单体以无规共聚的形式连接到原本柔性的大分子主链上,从而达到提高纤维强度的目的。东华大学张清华课题组制备了一定强度的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二元共聚聚酰亚胺纤维[4]。Guanqun Gao等[5]采用2-(4-氨基苯基)-5-氨基苯并咪唑(PABZ)与4,4’ -二氨基二苯醚和均苯四酸二酐(PMDA)三元共聚合成PAA,然后采用湿法纺丝法,再进行热处理。当PABZ/ODA为7/3时,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初始模量分别达到1.53和220.5Gpa,PABZ分子中含有苯并咪唑环,它的加入提高了高分子链的刚性。但这些研究还仅仅处于实验阶段,能够工业化的聚酰亚胺纤维寥寥无几。且这些聚酰亚胺的溶解性能差,大大地限制了采用一步法工艺制备聚酰亚胺纤维的种类,所以常采用两步法制备聚酰亚胺纤维,后续处理工艺繁琐,污染严重。

而该作品所采用的BTDA-TDI/MDI共聚聚酰亚胺耐热性能优异,能溶解于常规非质子溶剂,可进行一步法纺丝成型。结合本课题组丰富的湿法纺丝经验,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制备趋于圆形截面的BTDA-TDI/MDI共聚聚酰亚胺纤维,通过后续的热处理工艺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拓宽该聚合物纤维在如防护产业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 M. Eashoo,L. J. Buckley,A.K. ST. Clair.Fibers from a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Fluorinated Polyimide: Solution Spinning and Morphology Control,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1997,35 (11):173–185.[2] 许伟,刘向阳,顾宜,叶光斗.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研究,合成纤维工业,2006,29(2):1-3.

[3] 黄荣辉,姚果,顾宜,许伟,叶光斗.三元共聚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合成纤维工业,2007,30(1):1-4.

[4] Q.H. Zhang,M. Dai,M.X. Ding,D.J. Chen,L.X. Gao.Morphology of

Polyimide Fibers Derived from 3,3,4,4-Biphenyl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

and 4,4-Oxydianiline,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4(93):

669–675.

[5] G.Q. Gao,L.Dong,X.Y. Liu,G.D. Ye,Y. Gu.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Novel PMDA/ODA/PABZ Polyimide Fibers,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2008,48(5):912~917.

作品在何时、

何地、何种机构

举行的评审、鉴

定、评比、展示

等活动中获奖及

鉴定结果

作品所处阶段( A )A实验室阶段 B中试阶段 C生产阶段D (自填)

技术转让方式无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实物、产品□模型□图纸□磁盘□现场演示□图片□录像 样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