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学案(2020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案部编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友谊或艺术欣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伯牙与子期的相识、相知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另外,在小组讨论中,我尽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和交流。但从成果分享来看,有些小组的讨论还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引导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导,提高讨论的质量。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有时会分散,这也提醒我,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要不断创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可以尝试引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趣味性故事,或者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
举例解释:
在讲解文言文词汇与句式时,以“鼓琴”一词为例,解释其在古代的乐器演奏背景下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以及它在文中的用法。
2.教学难点
-文言文词汇的准确理解:六年级学生对于一些生僻的文言文词汇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如“巍巍乎”、“洋洋乎”等。
-文言文句式的运用:如主谓倒装、省略等句式,学生在阅读和表达时可能难以掌握。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伯牙鼓琴》是一篇描绘深厚友谊和艺术共鸣的文言文,它展示了古代人文精神和音乐文化的魅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伯牙鼓琴》这篇课文。通过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体会友谊、艺术欣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运用,以及课文所表达的友谊和艺术主题。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板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很好,很棒!)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
2:春天百花盛开。
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
这就是知音。
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
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引导学生,升华情感,向课外拓展探究,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感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体会,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知音”一词有更形象的了解,真正明确伯牙和锺子声。
……)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巍巍乎若太山。
(板书:志在太山 巍巍)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
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汤汤乎若流水。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经典诗句,感受朋友间的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感受朋友之间的知音情谊。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流程: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指名读课题,读准“弦”)2.理解题目的意思。
3.师:理解了意思,再读题。
(生读题)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1.自由读,把不太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说一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课件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语气词“哉”“兮”。
3.指名读,师配乐范读,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
(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师巡视)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一)学习最后一句话,设置悬念1.师:题目是“伯牙绝弦”,那么,伯牙为什么绝弦呢(指名回答)你是从文中的哪一句话看出来的呢(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读2.师:这句话什么意思(二)学习前三句话,了解知音1.师: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来,伯牙和子期是什么关系(知音),我们从文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来子期的确是伯牙的知音呢(课件出示句子)句子中“善”字出现了四次,意思一样吗(指名回答)2.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句话吧师:那么伯牙究竟有多么擅长弹琴呢让我们看看《荀子劝学篇》里是怎么说的。
(出示课件,指名读,理解擅长)3.师:(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想象)指导朗读4. 出示第二个句子: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此时,伯牙转轸拨弦,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浩荡而出,——(听音乐)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江河(指名说,指导朗读)5.师:真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的真挚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收集资料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知音”这个词,源于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那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伯牙绝弦》。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过渡:伯牙为什么要断弦?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找寻问题的答案。
1、自由读文,大声读,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注意节奏和停顿。
2、指名读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指导读好语气词“哉、兮”。
3、生齐读课文三、再读释义过渡:这是一篇文言文,古文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所以要学习有法,一般是——读古文,释字义,连词句,说大意。
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大意。
2、同位之间互相说给对方听。
3、指名说。
教师随机指导个别字的含义,如“善”的含义等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5、反复读文,读出感情。
四、初解“知音”,1、“知音”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谁是谁的知音?知音2、学生说自己对知音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伯牙—子期3、哪些句子能说明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学生汇报,师板书:善鼓善听4、师生共同读文,体会知音的含义所念必得之5、拓展思维:伯牙的琴声还能描述什么?想象画面,课件出示填空:“伯牙鼓琴,志在___,钟子期曰:善哉,___兮若___;志在___,钟子期曰:善哉,___若___;……”学生练习说话6、配乐朗读课文五、相遇相知1、师介绍伯牙与子期相遇的经过2、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解疑: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当伯牙志在流水。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第【1】篇〗伯牙鼓琴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译讲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语:同学们,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琴师,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间弹琴,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
这时他碰到了一个砍柴的樵夫,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呢?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伯牙鼓琴》(教师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大屏幕显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译讲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过渡语: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进行四场比赛,请看第一场比赛。
(出示屏幕)二、第一场比赛:比正确朗读课文(一)屏幕出示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认识生字、正确朗读自学指导(一)听录音,给生字注音。
(二)听录音第一遍听,听准字音。
第二遍听,听准停顿。
(三)自己练读。
(四)指名读——齐读三、第二场比赛:比正确译讲课文过渡语:课文字音读准确,停顿正确了!我们来进行第二场比赛,比正确译讲课文。
(一)屏幕出示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结合课下注释练习译讲。
要求:先译讲红色字的意思,再译讲整句的意思,有不会的地方可以小声向同桌请教,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
)(二)学生练讲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指名译讲。
过渡语:译讲比赛开始,要求每人译讲一句,先解释重点字词,再译讲整句。
1.译讲诗题“伯牙鼓琴”指名学生译讲。
鼓:弹。
“伯牙弹琴”的意思。
如有错误,引导学生更正。
2.译讲第一句: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1)指名学生译讲。
有错,则其他同学更正,老师补充。
之:代词,指伯牙弹奏的琴声。
句意: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奏。
(2)过渡语:一个人擅长弹琴,一个人善于倾听,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接着译讲下一句。
3.译讲第二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课文。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巍巍”“汤汤”“曰”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研究方法。
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2.了解一般的古文研究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讲授难点:1.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讲授过程:一、导入课题,理解课题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研究第21课《伯牙鼓琴》。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课文讲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呢?(生回答,师板书:伯牙锺子期)你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回答。
)2、初读课文,层层训练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师:(出示简单读错的字词。
)文言文朗诵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词语能读对吗?课件出示:鼓琴哉若巍巍汤汤绝弦终身指名读,全班齐读。
部编版六年级上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
第21课《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反复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朗读语感。
2.能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梳通文意;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能通过学习感受到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明白“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点】1.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了解课文,知晓文意。
【教学难点】1.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2.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古曲《高山流水》。
听着这优美的乐曲,使我们很自然的想起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伯牙鼓琴》,让我们一同去见证伯牙和子期之间那种令人敬仰的情谊吧!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zāi wēi xián哉巍弦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4)图片认读生字琴弦巍峨3.重点字词志:心志,情志。
鼓:弹。
志在太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好啊。
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
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
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伯牙鼓琴》六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学的知识和应掌握的知识之间存在一些衔接的问题,因此需要为学生打好基础,让他们在掌握基本字词的同时,学习阅读此类记叙类型文章,从而构建阅读的支架。
《伯牙鼓琴》一文,所讲的内容对学生并不陌生,小学的课外阅读里有现代文的《伯牙鼓琴》的故事,音乐书里有《《高山流水》的乐曲,许多学生都已有所了解,所以在学生们熟悉和喜爱的前提下学习这篇文言文,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文言文脱离学生的生活,个别字面意思相对艰涩难懂。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在课堂上,我还应该力求和学生进行最简洁,最有效的课堂对话,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使每一个问题都有极强的针对性。
要紧紧抓住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促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读、联想等多种形式学习文言文,读出节奏,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韵味。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工具书等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读懂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知音文化,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借助注释、工具书等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读懂故事。
通过朗读、品读、联想等多种形式学习文言文,读出节奏,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韵味。
难点:感受知音文化,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1.《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导入课题。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板书课题)。
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你会发现这是一篇?生:文言文。
3.师生一起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借助注释看插图借助工具书讲授新课:师:下面就请你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活动一:指导朗读感受韵味1.《生自由读文。
2.《指名读。
生《1读文。
生《2读文师点评学生读课文情况,并纠正发音。
3.《讲解课文生字(哉)《并理解意思,师范读、生齐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弦”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共饮醉当歌。
知音世所稀。
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过渡: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r“鼓”是什么意思?(弹。
)r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教师可出示古琴。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读两至三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需注意的字音:①“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o,不要读成shào。
②“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不要读成tānɡ。
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2、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
(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大意,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3、感悟知音情怀,加深对“知音”的理解,并懂得珍惜友情。
一音乐导入,理解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你们熟悉的旋律,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脑海中联想到的或想象到的画面。
2、你联想或想象到了什么?谁来和大家分享?生答,师评价。
3、今天就让老师和会倾听、爱想象、擅表达的你们一起开启第七单元的艺术之旅,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共同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的文章和音乐有关。
它是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
4、指名读课题。
理解课题意思,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读好课文1、文中除了写伯牙,还写了谁?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答,师板书,生圈出“之”字——“之”是什么意思?生理解,师:一个之字就指代了伯牙弹琴,这样既避免了重复,又体现了古文行文简练的特点。
——齐读这句话。
2、伯牙弹奏了什么?锺子期又听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或读不准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
3、预设:(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①指名读准善哉乎,理解意思,师引导:乎是个文言虚词,在这里有表示赞叹的语气,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啊。
善哉乎鼓琴就是弹琴弹得真好啊!谁能试着读出赞叹的语气?指导朗读,师评价。
②巍巍乎怎么理解?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联想自己看到过的高山的画面谈谈理解;指导朗读:请你读出这种巍峨的感觉。
师引导:乎在这里表示停顿,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读慢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师范读,指名读,师评价。
③谁能用刚才的方法读好下一句?指名读,理解汤汤的意思,指名读,生评价。
齐读这两句。
(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中有一个多音字“为”,你认为分别读什么音?为什么?生答。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伯牙鼓琴》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四)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伯牙鼓琴》教案一. 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
通过故事,传达了“知音难遇”的道理。
本课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阅读文言文,理解文意。
但针对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特殊句式和文化背景,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意,体会故事所传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知音难遇的道理,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文言文的句式和用词特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3.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适量的参考资料,帮助理解课文。
3.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伯牙鼓琴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音乐的看法,从而引出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句意。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在此基础上,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1.结合资料,抽生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并和同学交流感受。
2.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
小组练习后比赛读,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3.同桌互背。
1.结合资料,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并和同学交流感受。
2.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3.同桌互背。
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的理解,与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说说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并交流感受,既是学生对文本言语再现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也是对前面学习的总结和提升,有助于引导孩子更好地把握编者的意图。
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最后一句的意思讲出来,“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标落到实处。
“评价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
”最后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很好的达成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个基本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作业设计】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横线。
琴弦.(xián xuán)善.(shàn sàn)哉.(zāi zhāi)乎鼓琴少选(shǎo shào)汤.汤乎若流水(shānɡtānɡ)以为.(wéi wèi)世无足复为.(wéi wèi)鼓琴者2.解释加点的词句。
伯牙鼓.琴()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善哉..()巍巍..兮若..太山..()少选......()..()汤汤乎若流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3.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B.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C.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D.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5.选做。
(三选一)(1)你还知道与课文类似的事情吗?写给大家看。
(2)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谁理解得好。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言文阅读: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文化背景:学生了解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背景,理解“知音”的含义,体会友谊的珍贵。
-课文赏析:学生能够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寓意等方面分析课文,提升文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伯牙鼓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特别合得来的朋友?”(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知音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显得有些紧张,可能是因为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些不适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帮助他们克服紧张情绪,提高自信心。
1.讲解过程中,要更加注意语速和语音的抑扬顿挫,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伯牙鼓琴》是一篇充满韵味的文言文,它讲述了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之情。这篇文章体现了友谊的珍贵和艺术共鸣的美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伯牙鼓琴》这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了解文言文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传统文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句式理解和课文翻译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2020年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第1课时 教案
4.《伯牙鼓琴》的前三句可让学生变换角色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想象、表达,以增加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5.自己解决生字:哉巍
6.指名读文,相机指导。
三、理解词句,读懂课文,
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关键词的意思。
教学
内容
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
第(1)课时
备课
日期
月日
课型
新授
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回忆所学,感悟友情
四、结合“资料袋”,交流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感受
1.了解“知音”和“高山流水”的意思和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2.交流感受:
预设:“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那种孤独与决绝。因为一个友人的逝去,毁坏了自己心爱的乐器,而且终生不再鼓琴,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两人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
1.你能说两句关于友情的古诗句吗?学生读,谈体会。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2.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3.出示课题:(板书第一则的题目:伯牙鼓琴)学生齐读课题。
4.《吕氏春秋》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第【1】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哉,巍”等7个字。
2.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多种方式读懂课文。
熟读成诵。
3.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对一首歌,一幅画的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
教学重点:朗读.翻译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用自己的话讲一下故事。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资料袋,联系的学习方法,感受阅读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高山流水》让同学们来欣赏音乐,说说自己听后有什么感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审题辨体《伯牙鼓琴》:鼓,弹。
琴:古琴题意:伯牙弹古琴。
(二)了解作者1.《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共同编撰而成,以道家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
(三)读文识字出示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第一遍听范读2.第二遍听范读(节奏)3.自由读4.指名读5.齐读(把书拿端正)(二)理解内容出示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出示文言文翻译法。
逐字逐句翻译课文(1)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方:正在(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少选:一会儿因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在琴声中就能听出来,钟子期不仅懂的琴音,更懂得志。
想到一个词“知音”他们还会想到什么谁试着来填一填。
伯牙志()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潇潇乎若( )因为得到知己伯牙应该是什么心情,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在来读读这段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第【1】篇〗《伯牙鼓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运用借助注释、课外资料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3、感受伯牙和子期之间美好的友谊,懂得“知音”的含义,学会珍惜友谊。
【教学重点】凭借注释、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感受朋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纯真友谊。
【教学准备】乐曲《高山流水》和教学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分钟)1.播放《高山流水》,板书课题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送你一首乐曲,名字叫《高山流水》。
这首曲子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伯牙鼓琴)2.理解题意我们一起看课题,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伯牙,“鼓”的意思是“弹”。
那么,伯牙是怎样弹琴的?又有着怎样高超的技艺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1.出示自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师巡视指导。
3.检查初读情况。
课件出示:①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②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师:谁来读一读?(学生读完,叫学生评价,正音后再读)需注意的字音:第二句有两个“为”,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2)学习三个生字“哉”、“巍”、“弦”,重点写“巍”。
三、花样朗读,把握停顿(5分钟)1. 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部编版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朗读的语感。
2.感受伯牙与子期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的知音情谊,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感受伯牙与子期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的知音情谊。
【教学过程】课前小练习:看图连词语。
ppt出示词语:清风徐徐明月皎皎杨柳依依芳草萋萋(教学环节说明)通过小游戏,想象画面读词语,丰富语言积累,为后面的语言训练做铺垫。
一、“知音”导入在第一单元综合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中,我们交流了交友之道。
请同学谈谈你的交友原则。
有人说朋友易得,知音难觅。
“知音”与“朋友”有什么关联呢?正与“伯牙鼓琴”这个故事有关。
解题:鼓琴:弹琴这则故事出自于《吕氏春秋》,齐读课下注释①。
(教学环节说明)从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交流的交友之道入手,借助学生的已知,引发对“朋友”与“知音”的思考,导入课文。
二、初解“知音”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好语气词“哉乎”“乎”,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指名读,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
)2.教师范读,再抽生读,全班齐读。
3.读懂课文。
借助注释,通过自主探究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抽1个组交流。
1-4号同学交流,5、6号同学点评。
4.抽生复述故事:谁能讲讲伯牙遇见锺子期的小故事。
有一次,伯牙回楚国家乡途中休息时,正在弹琴,有个砍柴的樵夫锺子期在旁边听琴……(教学环节说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并能复述故事。
三、研读“知音”1.伯牙是晋国大夫,是琴仙。
当他鼓琴时,子期从中听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认真思考。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从他的琴声里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泰山图: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眼前的五岳之首——泰山?(巍峨雄壮,雄伟壮丽)那子期是怎样由衷地赞叹呢?指导学生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善鼓琴》导学案
年级:六年级执教: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能力目标:翻译课文,读懂文意,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复述故事,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
翻译课文,读懂文意,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复述故事,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作者简介
列子,姓________ ,名________,________时期郑国人,________家思想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终身致力于道德学问,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
修道,主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列子》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其思想与《庄子》相似。
代表故事有《杞人忧天》《杨布打狗》《愚公移山》。
二.给加点字注音。
1.卒()逢暴雨
2.乃援()琴
3.舍()琴
4.辄()穷其趣
5.子之听夫()志
三.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读出情感
合作探究
一.疏通文意
1.解释字词。
(1)善鼓琴________ (2)志在高山________
(3)善哉________ (4)必得之________
(5)泰山之阴________ (6)卒逢暴雨________
(7)更造山崩之音________ (8)辄穷其趣________
(9)于何逃声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4)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山崩之势。
(5)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6)子之听夫志,想象尤吾心。
吾于何逃声哉?
二.理解文意
1.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如何“善”听?
2.鲁迅曾赠给瞿秋白一副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表达了他们之间惺惺相惜得深厚情谊。
结合本文,谈谈你对“知音”“知己”的理解。
3.复述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
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①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
②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
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
山流水》。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伯牙善鼓琴》导学测评
姓名: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
基础题——初显身手
1.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20分)
(1)志在高山________ (2)卒逢暴雨________
(3)洋洋兮若江河________ (4)于何逃声_______
2.翻译句子。
(20分)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子之听夫志,想象尤吾心。
吾于何逃声哉?
能力题——挑战自我
3.下列划横线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10分)
A.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B. 舍琴而叹太丘舍去
C. 初为霖雨之操子之听夫志
D.止于岩下吾于何逃声
4.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10分)
A.《伯牙善鼓琴》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又叫列御寇,是战国时期儒家
思想学派的代表人。
B. 《伯牙善鼓琴》中,伯牙与子期都有很高的音乐造诣,所以二人才情投意
合,惺惺相惜。
C.“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出自《伯牙善鼓琴》这篇文章,比喻知音或知己,
也形容乐曲高妙。
D. 《伯牙善鼓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音难得,知音难求。
我们一定要用
一颗诚挚的心与他人交往,珍惜友谊。
拓展题——勇攀高峰
5.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注:少选:不一会儿
汤汤:shāng shāng,水流的样子。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0分)
①方鼓琴而志在泰山()②巍巍乎若泰山()
(2.)翻译。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0分)
(2.)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