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漆器》教案1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 第19课《中国漆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中国漆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2、欣赏历代的漆器作品,感受漆器那厚重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
3、培养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2学情分析
中国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工艺,还有着流传至今的不朽器物和各具特色的漆器产地。
本课展现了古代漆艺师们致力创作出得部分漆器作品。
不同时期的作品承载着当时生活习俗的画卷,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
漆器除了胎体、技法及其造型外,让学生关注的是:为什么漆器能长久保存而不朽?漆,这种有着生命的涂料,不仅能让器物不受虫蛀蚀、而且放置时间越长,漆器色泽就越通透,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然而,古典漆器工艺制作日渐衰微的现状让人深感遗憾!是继承者的缺失还是我们社会关注度的降低?通过本文学习,引导学生欣赏各个时代的漆器,感受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漆器之美,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难点:感受其厚重而内敛的气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一、感受漆器,引出课题
课前准备:一件上油漆一件未上油漆(木胎)
1、学生活动,体验手感差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件神秘的宝贝(讲台布盖好),它们就在两块红布底下,谁想上来摸一摸?。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
《中国漆器》的教学设计一、题目《中国漆器》二、出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11月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第19课。
三、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前置模块《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它以图文形式着重描述了中国漆器工艺的种类、历代的漆器作品,而《中国漆器》一课,就承接着其丰富的学习内容;2.该册教材出现了:唐代的螺钿[diàn]镶嵌、宋元时期的雕漆、明清时期的描金漆器和脱胎漆器。
在《中国漆器》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评述,初步了解这四类漆器工艺;3.该课中,典型的漆器作品,与日常生活用具的联系较为紧密(如碗、勺、鼓、箱、盘)。
但是,在朝代的更替、民族的大融合的影响下,漆器显现出鲜明的中国文化元素,因此,在造型工艺、纹饰设计方面,中国漆器留有历史的烙印,即“存在一定的变化”,教师需要从中提炼中国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年代的漆器。
4.《中国漆器》属于“欣赏·评述”课,要求学生学会从造型、工艺、历史的角度去欣赏,并学会运用简短的语言,评述一件或多件漆器作品。
可见,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因此,教师需要编创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并在互动学习中渗透课内知识。
四、教学目标:1.教师通过编创主题式美术情景剧,让学生乐于学习中国传统漆器;2.教师通过搭设漆器信息交流平台,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造条件;3.教师通过归纳课内知识,设置情景信息反馈单,让学生从特定的角度去欣赏漆器作品;4.教师通过提炼漆器中的文化元素,使学生对历代漆器的制作工艺、纹饰设计有所了解;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演绎美术情景剧,学会从造型、工艺、历史的角度欣赏中国漆器,并完成情景信息反馈单的填写任务。
教学难点:学生在漆器信息交流平台中,比较不同年代漆器的制作工艺、纹饰设计,学会运用简短的语言评述漆器作品。
六、课前准备教师:一本册页《中国漆器鉴宝·卷》;两幅手绘稿(适合纹样、风景画);课件;学生:一个纸袋(6张信息反馈单、4张学习检测单)/组;小记号笔;铅笔;橡皮;浅色硬卡纸;七、教学流程(一)导入:预设美术情景剧的起因播课件(片①:一个红色漆盒。
五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一、教学内容简介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漆器的历史、材料以及制作工艺,学生通过欣赏浙江美术出版社的大型中国漆器宣传册,了解不同类型的漆器造型、纹饰和装饰工艺。
然后再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出自己的漆器作品。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漆器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工艺特点;2.掌握漆器的材料、工具和生产流程;3.通过欣赏和设计漆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意能力。
2. 教学要求1.能够熟练使用Markdown语法,规范编写漆器设计文本;2.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设计出符合漆器造型、纹饰和装饰工艺的作品;3.能够表达出自己对漆器文化的理解和对漆器制作的热爱与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漆器》宣传册或网络上收集的漆器图片、展览介绍等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历史、文化内涵、工艺特点和各种纹饰的含义。
2. 讲解环节通过讲解漆器的种类、材料、工具、制造工艺和饰面技法等,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流程和装饰手法。
3. 演示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漆器制作的步骤、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漆器制作的全过程。
4. 创作环节班级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各设计出一个漆器作品,包括造型、纹饰和装饰工艺等。
学生可以通过模型制作、绘画、贴纸等手段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漆器作品。
5. 展示评价学生在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评价。
班级内同学可以互相欣赏、评价和学习,同时教师也要进行评价和指导,指出学生的创作亮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同学创新和超越自我。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漆器的历史、材料、制作工艺和纹饰的含义;2.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新能力,设计出符合漆器特点的作品。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漆器制作的材料、工具、制作工艺和纹饰含义不熟悉;2.学生创作过程中缺乏对漆器造型、纹饰和装饰工艺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浙江美术出版社的大型中国漆器宣传册,让学生接触到了大量的漆器造型、纹饰和装饰工艺。
中国漆器教案
中国漆器教案漆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具有独特的地位。
漆器的制作工艺繁复,所用材料极为珍贵,而且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装饰性,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本文将探讨中国漆器教案,以期在教育中弘扬中华文化精髓,让更多人了解漆器文化的魅力。
一、漆器历史漆器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漆器一直被视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在历史上,漆器曾是宫廷、贵族、文人雅士的专属物品,并因此成为了一种标志身份地位的文化符号。
从汉唐时期开始,漆器逐渐进入了寮庙、府第、民居等生活场所,并走向大众,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工艺品。
漆器文化经过千年的沉淀和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漆器的制作工艺漆器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首先需要选择最优质的漆树,采取特殊的方法提取漆汁。
然后,在木制器具表面涂上数十层砂纸涂漆,进行烘烤、磨光等工序。
最后加以彩绘、雕刻等装饰制作,形成漆器的独特外观。
漆器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轮反复磨光和烘烤,才能达到精美的效果。
在漆器制作中,关键步骤十分重要,需要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工艺才能完成。
三、漆器的种类漆器种类繁多,可以根据用途、形状、样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
按照用途分,漆器可分为餐具、茶具、医具、文玩等;按照形状分,漆器可分为盆、桶、碗、盘、杯等;按照样式分,漆器又可细分为灵芝、牡丹、莲花、山水、龙凤等众多图案。
每一种漆器都有着不同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样式,使得漆器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四、漆器文化的传承中国漆器文化的传承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家居装饰也向着更为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漆器文化逐渐丧失了传统的市场优势,尤其是年轻人对漆器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日益降低。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漆器文化,需要弘扬漆器文化的精华,将其融入教育体系中。
针对漆器文化传承的对策,我国已经开始对漆器技艺进行保护和传承。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中国漆器》说课稿1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19 中国漆器》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漆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通过欣赏和分析漆器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漆器作品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各种绘画材料和技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漆器这一特殊的工艺品,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漆器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漆器艺术的兴趣。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漆器的制作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能够运用漆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
2.教学难点:漆器制作方法的掌握,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讲解、示范、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创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漆器作品,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提供漆器制作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多媒体展示漆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漆器的美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漆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
3.讲解与示范:讲解漆器的制作方法,并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漆器的制作过程。
4.实践与创新: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漆器作品。
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中国漆器一、教学目标1.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2.欣赏历代的漆器作品,感受漆器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
3.培养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中国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工艺,还有着流传至今的不朽器物和各具特色的漆器产地。
本课展现了古代漆艺师们致力创作出的部分漆器作品。
不同时期的作品承重着当时生活习俗的画卷,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
漆器除了胎体、技法及其造型外,让学生关注的是:为什么漆器能长久保存而不朽?漆,这种有着生命的涂料,不仅能让器物不受虫蛀蚀,而且放置时间越长,漆器色泽就越通透,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然而,古典漆器工艺制作日渐没落的现状让人深感遗憾!是继承者的缺失还是我们社会关注度的降低?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欣赏各个时代的漆器,感受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式的独特美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2.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漆器之美,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难点:感受其厚重而内敛的气质。
三、教学课时 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记号笔、书。
(教师)课件、图片、记号笔50支、纸耳杯50只,便签纸一包。
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带了两个手镯给同学们看一下,漂亮吧!这两只手镯都和这个有关系。
这是什么?出示:漆我们用漆来做什么呢?刷墙,刷桌子,起到什么作用呢?涂上漆可以让物品更耐用,有防腐的作用,有的漆的颜色也很漂亮,涂了之后会更美观。
今天我们用的漆是化学漆。
我们的古人也用漆,他们用的是植物漆,古人发现有种树叫漆树,它在受伤后流出的一种液体,这种液体能保护树干不再腐烂。
于是就利用这个特点,把它涂抹在日常用品外面让物品更耐用!于是漆器就产生了。
出示:漆器定义。
刚才老师带的这两个手镯就是漆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漆器。
揭题:中国漆器贴字请同学们猜一猜,最早的漆器大概距今多少年呢?7千多年。
演示: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河姆渡遗址上出土了一件最古老的漆器的《木胎朱漆碗》。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五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19课,主题为“中国漆器”。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进行讲解。
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漆器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工艺史上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如何让学生通俗易懂地掌握其工艺流程。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欣赏中国漆器的艺术价值,培养其审美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中国漆器的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漆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让学生对中国漆器有全面的认识。
3. 欣赏:展示中国漆器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能力。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漆器作品,体验制作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漆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2. 教学内容: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3.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漆器、掌握制作工艺、培养审美能力、传承意识4. 教学难点:制作工艺的理解、艺术价值的欣赏5.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欣赏、实践、评价、总结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以中国漆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要求作品体现出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具有一定的创意和美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漆器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中国漆器 教案
中国漆器教案教案标题:中国漆器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中国漆器的历史、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学生将了解中国漆器的独特之处,并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漆器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漆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掌握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材料。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中国漆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材料。
3. 漆器的艺术欣赏和创造。
教学难点:1. 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材料的理解和运用。
2. 漆器的艺术欣赏和创造的培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设备。
2. 中国漆器的实物或图片。
3. 漆器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4. 团队合作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中国漆器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中国漆器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其他多媒体设备介绍中国漆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介绍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材料,包括漆的来源、制作过程和特点等。
三、艺术欣赏(15分钟)1. 展示不同类型的中国漆器作品,解读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发表个人对漆器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实践活动(3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漆器制作工艺进行实践。
2. 漆器制作过程:提供漆器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指导学生按照制作工艺进行操作。
3. 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一件漆器作品。
五、成果展示(1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漆器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困难。
2. 全班共同欣赏和评价各组的漆器作品,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总结中国漆器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五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中国漆器》教案
五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中国漆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漆器的历史、特点和制作工艺。
学会欣赏中国漆器的艺术之美,掌握其基本的审美方法。
能够运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漆器的图案和色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漆器。
以欣赏、分析、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漆器的艺术特点。
采用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漆器的制作过程(简易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中国漆器的特点和审美方法。
能够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表现漆器的图案和色彩。
2.教学难点理解中国漆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实践操作中体现出漆器的独特风格。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漆器的图片、视频资料。
一些漆器实物或仿制品。
绘画工具(如彩笔、颜料等)、手工材料(如卡纸、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手工材料。
收集一些关于中国漆器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一件精美的漆器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教师引出课题:中国漆器。
2.讲授新课(15分钟)了解中国漆器的历史。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中国漆器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让学生了解漆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成就。
讲解漆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认识中国漆器的特点。
分析漆器的材质、工艺、图案、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展示不同类型的漆器,如雕漆、螺钿漆、彩绘漆等,让学生感受其独特魅力。
学习欣赏中国漆器的方法。
从造型、色彩、图案、工艺等角度,引导学生掌握欣赏漆器的方法。
让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漆器作品,加深对漆器艺术之美的理解。
3.实践活动(20分钟)绘画表现:学生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漆器作品,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其图案和色彩。
手工制作:学生利用卡纸、彩纸等材料,模仿漆器的工艺,制作一个简易的漆器装饰品。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9中国漆器 |浙美版(2012)
中国漆器。
教材分析:选取了中国古代的漆器,有战国的彩绘车马出行图圆奁、元代的栀子纹剔红盘雕漆、宋代的园林仕女图戗金朱漆奁、明代双龙捧寿纹雕填漆箱及现代的创意漆器等。
这些漆器不仅灿烂夺目,构思奇巧,而且彩绘与雕刻结合得很协调,突出地反映了我国漆器工艺的精湛技艺。
漆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
从文献记载和现存实物两方面来看,战国的漆器工艺已经十分兴旺,至汉代则达到了高峰。
汉代以后,漆器工艺持续不断地发展,有许多新的创造,如唐代的螺钿镶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过4年的美术学习,对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较好的了解与掌握,尽管学生对漆器不是很了解,但是通过图解作品,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对于漆器工艺的理解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展示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使学生获得视觉上的体验,初步直观地了解中国漆器的艺术风格特征。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2、学习古人漆器装饰的特点,结合现代元素,从造型、纹饰、色彩三方面装饰木制作品。
教学重点:欣赏感知、了解中国古代漆器,初步尝试画画漆器。
教学难点:在创作中紧紧抓住传统漆工艺的用色特征、造型特点,并能结合现代元素来装饰漆器。
教学新授:一、教师出示实物,初识漆器。
(2分钟)1、学生进教室,课前两分钟诵读,挑几个读的最认真的小朋友,送她们每人一个漆器,诵读结束。
师:刚才诵读时,王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坐的非常端正,读的很认真,所以老师给了他们每个人一份小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生:想。
那么请这几位同学拆开袋子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学生出示宝贝),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手镯)老师出示另外一只木胎手镯。
师:请你说说老师的手镯漂亮,还是同学们的手镯漂亮?生:同学们的漂亮。
同学们的手镯是王老师在这种木胎手镯上用一种特殊的涂料——“漆”画出来的。
看(图片),这里还有那么多呢!(出示图片)漆不仅可以涂在首饰上,而且还可以涂在家具、饭碗、乐器等其他器物上。
中国漆器教案
篇一:五年级下美术教案-中国漆器_浙美版2014秋中国漆器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1. 感受漆器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单介绍漆器工艺。
(图片展示)漆器工艺: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俗称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
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有哪些呢?请同学回答。
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二、主要作品赏析:(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口径10.6×9.2厘米, 1.《木胎朱漆碗》高5.7厘米,底径7.6]×7.2厘米。
此碗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
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
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
整段木头镂挖而成。
外壁雕刻成瓜棱形。
敛口,扁鼓腹,矮圈足。
斑驳的红色涂料经鉴定为有机漆,据测定应是掺有朱砂一类颜料的漆。
2.《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战国)战国,座长87.8厘米,高104.2厘米,宽15.9厘米,此器是1965年在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出土时虎座、双鸟及鼓均已分散,并有残缺,拼合后经复制成了现在所见之物。
它的造型新颖巧妙,极富想象力,运用漆、雕、绘三种工艺手段,创造了一个十分实用同时又非常美观的乐器,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 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漆器的发展历史和特点;2.掌握漆器制作的常用材料和工具;3.能够使用漆器制作的技法表现画面。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不同的技法完成漆器表面的纹饰;2.能够制作一件具有美感的漆器作品;3.能够通过漆器制作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漆器的发展历史和特点(1)漆器的发展历史漆器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之一,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到了唐代,漆器的制作达到了顶峰,成为宫廷、寺庙和达官贵人的必备品之一。
宋元明清四个时期也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的漆器作品。
(2)漆器的特点漆器一般采用木质器皿为基体,涂上多层漆料,经过磨光、彩绘等工序制作而成。
其特点是:外观华美、光泽度高、色彩丰富、质感良好。
2. 漆器制作的常用材料和工具(1)常用材料漆器的基底通常选用桑木、梧桐、槐木等轻质材料,因为这些材料质轻坚韧,不易开裂变形,容易成型,且不含大量的树脂分泌物。
漆器的漆料通常分为生漆、腰漆、半生漆和加工漆四种类型。
(2)常用工具漆器制作的工具主要有漆刀、砂纸、刮刀、毛笔、烘烤灯、瓷碾、石磨等。
3. 漆器制作技法和表现画面漆器制作技法有刻、划、雕、削、掐、堆、榫等,此外,还有涂漆、磨光、加金、彩绘等工艺。
表现画面有仿生、花鸟、山水、人物、几何等多种形式。
三、教学过程1. 学生自主观看漆器制作视频在课前,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展示一些漆器制作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漆器制作的流程、材料、工具和精美程度有一个初步了解。
2. 讲解漆器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老师简要介绍漆器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们对漆器的背景有一个总体认识。
3. 漆器制作技法示范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示范漆器制作技法,让学生们知道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漆料,完成漆器表面的纹饰。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剔红丨浙美版
那么,什么是剔红工艺?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看完视频你能用几个关键词复数一下剔红工艺吗?小结:剔红被马未都先生称为动刀的漆器,它是漆与雕融为一体的一种传统漆器工艺,是雕漆工艺的一种。
4. 工艺体验,感悟剔红(1)想进一步了解这项工艺吗?我也带来了这样的尝试机会,我们一起来试试?介绍工具:蜡板、刻刀投影示范:用v 字形刻刀,逆向推进剔一条线,你有什么发现?刀剔下去就有凹槽出现了。
你想在上面剔一个什么自己喜欢的简单纹样呢?(课件:播放音乐)学生体验、教师巡视。
还可以用圆形到将边缘的地方轻轻剔去,就更有层次感了。
(2)我今天还带来了一件宝贝,出示沙皮纸。
提问:这是什么?在剔好的纹上轻轻磨一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3)教师小结,经过打磨之后,剔的线条就变得圆润了。
剔和磨成为了早期剔红工艺的主要特点。
板书:剔磨山水纹剔红笔筒视频:漆器工艺欣赏——剔红学生交流:刷漆剔刻花纹学生交流:剪纸中的月牙纹、锯齿纹、五角星、一朵花等学生体验剔红工艺练习要求:蜡板垫在铅画纸上,用v 形刻刀,剔出自己喜欢的简单纹样,注意形状的大小、线条的变化。
时间三分钟。
展示学生作品(两生)。
通过看实物找工艺,给实物取名、观看视频、了解剔红,体验剔红的剔、磨,探究色彩、辨析剔红作品,巧妙化解了工艺与学生认知经验的距离,学习变得轻松、愉悦。
5. 探究色彩,解密剔红学生交流:磨了之后,了解了剔红工艺,我们来看看剔刻过的地方,显得光滑了。
红的色彩。
小结:唐代出现剔红漆器,宋元时代剔红漆器发展成熟,明清时代进同桌讨论一下:为什么入了发展的鼎盛。
是红色,而不是紫色、蓝色、黄色呢?交流半分钟,说说你们给出的理由。
学生交流(1)从色彩的象征寓意上讲——红色是一种喜庆的色彩。
中国结、中国红的喜庆。
(2)红色是大自然能比较方便提取的矿物质材料,而且红色是中国漆器中最主要的色彩。
(3)从我们的皇家建筑中——红色的古城墙,感受皇家贵族对红色的青睐与喜欢。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9 中国漆器》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漆器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和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漆器的美丽和魅力。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他们对漆器这一概念可能比较陌生,但对于漆器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深入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漆器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和特点,学会欣赏漆器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漆器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和特点。
2.教学难点:漆器的制作工艺和审美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漆器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和特点。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漆器的图片,提高审美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漆器模型,加深对漆器的理解。
4.讨论法:分组讨论漆器的制作工艺和审美价值,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漆器的图片和实物模型,以便进行观察和讲解。
2.准备漆器制作的材料和工具,以便学生动手实践。
3.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以便进行讲授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漆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漆器的美丽和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漆器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漆器的实物模型,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对漆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讲解漆器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发展前景。
19 中国漆器教案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19 中国漆器教案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下册教案设计19 中国漆器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漆器设计的纹样特点和制作工艺。
2、欣赏历代的漆器作品,感受漆器那厚重而内敛的气质和东方的独特魅力。
3、培养对传统工艺价值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感受漆器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感受其厚重而内敛的气质【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中国漆器一:导入提问:同学们知道漆器吗?我们身边有哪些漆器的用品呢?(出示漆器图片)现代的漆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欣赏的存在。
今天老师和同学一起走进漆器的世界。
揭题:中国漆器。
二:初识。
漆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简述漆器的产生)1:欣赏木胎朱漆碗。
提问:这件漆器给你什么感觉?(粗糙、破旧)表面的这些颜色都是从哪里来的? 2:简介生漆。
从漆树割取得天然汁液,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和水分构成。
提问:为什么要用生漆作为涂料?(耐潮、耐高温、耐腐蚀)3:小结:这个看起来破旧的木碗,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漆器制品,距今6000年。
河姆渡朱漆碗的出土,表明中国人从新石器时代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
此后,中国漆器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精彩的作品。
三:深入。
1:欣赏一段视频,了解漆器的发展。
小结:漆器的制作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在当时,它的制作成本很高,一只很小的杯子少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制作,多则需要几年才能完成,2:欣赏作品《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
提问:这件漆器和我们之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这件漆器有什么用?你看到了什么图案?纹样有什么含义?(造型:鼓的底座是两只卧虎,虎背上各立一只鸟,昂首,细长颈鹿,姿态优美。
色彩:双鸟和虎座以红、黑、金三色为主。
)小结:出土时,虎座和双鸟及鼓均已分散,并有残缺,拼合后经复制成了现在所见之物。
它的造型新颖巧妙,极富想象力。
运用漆、雕、绘三种工艺手段,创造了一个十分实用同时又非常美观的乐器,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 第20课《中国漆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20课《中国漆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运用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本课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版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人与社会”中的一课内容。
教材中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有《中华扇子》、《亭子》、《夸张的脸》、《水墨人物画》,因此所涉及的技法学习也是丰富多样。
从整体教材的编辑来看,本课《夸张的脸》运用漫塑的形式进行表现,也在于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享受中欣赏漫塑艺术之美,学习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让人物的的表情和情感的通过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地淋漓尽致,完成泥塑的人脸造型,提高泥塑造型能力。
漫塑历史悠久,其结合漫画和雕塑两种艺术表现手法。
本课教材上《说唱俑》、《燕山阿福》、《醉歌》、《社火面具》等雕塑造型,都利用了夸张的造型手法,产生强烈的艺术特征,都有漫塑的特点。
3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捏、揉、搓、压等基本的泥塑方法,表现一张夸张的头像。
难点:抓住人物表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造型表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活动】(一)课前准备:1. 手指操:和你的泥巴亲密接触一下,揪下几小团来。
我们来热热身,做做手指操吧!第一节,由我来领操,搓搓圆,12345678,搓搓条,22345678;第二节,谁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板书)。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中国漆器》 浙美版(共21张PPT)PPT课件 图文
四、现代漆艺发展趋势
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设计从成型工艺上简化以及材料成本的 压缩。而以实用设计诞生的漆艺,尽管在近现代发展出来千 纹万华的髹饰技艺,但是复杂耗时的加工工艺已经不适应现 代经济社会的原则。应该看到的是,现代的髹饰技法使一件 漆艺作品的装饰和造型合为一体。。作品上的平面装饰和立 体造型往往相互补充,共同为一件作品的主旨服务。这便形 成了现代漆艺作品独特的艺术语言。
汉代铜胎漆器战争纹蒜 头瓶
汉代漆器颜色搭配: 红黑为主
安徽省天 长市城南 乡三角墟 汉墓—— 西汉漆虎 子
二、中国漆艺发展史
现代
现代漆器工艺主要分布于北京、江苏、扬州、上海、四 川重庆、福建、山西平遥、贵州大方、甘肃天水、江西 宜春、陕西凤翔等地。其中,北京雕漆,是在木胎或铜 胎上髹饰数十层甚至上百层,再进行浮雕,色彩以朱红 为主,风格富丽华贵。江苏扬州漆器以镶嵌螺钿为其特 色,在光线照映下,非常精美。福建脱胎漆器,以其色 泽光亮,轻巧美观,不怕水浸,能耐温,耐酸碱腐蚀为 其特点。四川漆器,多用推光的髹饰技法或以雕填见长, 或以研磨绘著称。此外,还有厦门漆线装饰,天水的雕 填等,都各有不同的艺术特色。
一、漆器的制法—漆的产地及性能
“割漆”
漆树上的口子
一、漆器的制法—制作工艺
首道工序——调漆
一般漆器家具的用材和生产工艺与其它
木器家具生产工艺基本相同。高档漆器 产品的框架需采用楠木、红木、紫檀等 名贵材种,雕刻以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 80年代初,屏风木坯由拼木工艺改为夹 板压制工艺。 1、 涂灰 涂灰是进行装饰工艺和增加 坯胎强度的一道重要工序。灰料分生漆 灰、猪血灰和合成灰三种。70年代以前 均使用猪血灰,80年代以后大部改用聚 乙烯醇合成灰。 2、上灰
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中国漆器》教学设计
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中国漆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漆器》是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漆器艺术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漆器的定义、分类、制作工艺和欣赏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漆器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基础,对传统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漆器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漆器。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漆器的定义、分类、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学会欣赏漆器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漆器艺术的认识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漆器的定义、分类、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学会欣赏漆器艺术。
2.难点:漆器制作工艺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创作具有个性的漆器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漆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漆器作品,分析其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漆器作品,提高创作能力。
4.欣赏法:学生欣赏经典漆器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漆器作品图片、视频资料,准备漆器制作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带齐绘画工具,提前了解漆器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漆器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漆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漆器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漆器艺术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漆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通过了解漆器工艺制作过程和种类,各时期漆器工艺的发展。
从中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理解其精神领域的外在体现。
2、能力目标要求:通过给学生展示中国古代高超的漆器工艺,了解漆器工艺种类和发展,使同学们对漆器精湛的工艺产生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并紧跟着老师了解各朝代作品中体现的人文思想,对单色造型基础具有自己的见解,运用于今后的设计作品中。
3、情感目标要求:重点是对漆器工艺中各时代特征的了解和感悟。
作品是作者精神的体现,更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应当重视思考漆器发展的源流,感知时代情感体现。
教学准备:
准备漆器工艺现代作品,以便直观展现。
多媒体课件PPT
课前了解古代文明起源直至明清时期的思想价值观,以便更轻松展开本课程的造型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漆器的起源。
2、了解漆器的发展。
教学过程:
问题引导师生互动----吸引同学兴趣
演示图片观察研究----对历代漆器工艺进行观察鉴赏以及探讨,引发同学思考。
对此归纳讲述总结----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理解经过前几节课同学们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不难发现,在庞杂的美术体系中,工艺美术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工艺美术在各个朝代都有其鼎盛代表,如商周的青铜、汉朝画像砖、明清的瓷器,等等。
当然这些工艺在各个历史时期也一定有其独立特点。
这节课,老师就其中不为众所知的漆器工艺的朝代发展经行纵向评述,希望同学们能对此有所了解。
1、提问:同学们有谁了解中国古代的漆器工艺?
我国古代漆器工艺是用漆涂在器物表面上所制的日常器具及工艺美术品等。
一般称为漆器。
2、提问:漆器是一种工艺美术,在中国古代有什么作用呢?又有什么特点呢?
3、总结:各代漆器特点总结商周的漆器、宋元的漆器、明清的漆器,按漆器种类总结漆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