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合集下载

3次工业革命变革介绍

3次工业革命变革介绍

3次工业革命变革介绍欧洲景观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次重大的社会和生产力变革: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第一次工业革命。

每一次变革都给景观的形式和内容带来了变化。

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3次工业革命变革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最初应该是从对它们自身的标签和符号的比较着手。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有其本身特有的标志和符号。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符号是蒸汽机,电力的应用则使人联想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计算机则代表着第三次工业革命。

自珍妮纺织机的发明和应用以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接下来蒸汽机的改良更是优化了工业革命中,对动力机器的使用,劳动生产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开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从此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它对人类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科技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对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当中,工业革命各自的标志也成为比较它们之间区别的依据。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瓦特对则是蒸汽机的改良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标志,而第三次工业革命时则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

于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使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有飞速的发展,同时还在电子计算机、新能源等诸多信息新领域掀起了一场信息控制技术的变革。

工业革命时间很多观点认为,第一阶段的工业革命时间应该从十八世纪中期珍妮纺纱机被发明开始算起,直至十九世纪中期结束。

然而直到一八三零年,工业革命尚在起步阶段。

直到第二次革命的开始,也就是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期,人们才真正将科学技术投入到工业革命中去,工业研究的实验室中终于拥有了昂贵并且精密的科学仪器,也拥有了具备优秀素养的科学家们,科学的风这才真正席卷了工业市场。

而第三阶段,也就是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人类进入到科技时代。

这是一场以生物工程、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又一大飞跃。

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

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洁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使单位能耗的污染强度下降;二是促使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经济产出之间“脱钩”,尽量减少化石能源在经济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促进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大幅上升,并促进这类能源的利用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复习三次工业革命

复习三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动力机器:蒸汽机、内燃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科学技术成就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 展。 2、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 步。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 段。
三次科技革命总结
兴起时间 科技革命 开始国 重要标 重要发明 家 志 影响 共同影响
整合联系
工业革命 能源 最主要的动力机器 最主要的动力 新兴工业部门 煤 蒸汽机、 蒸汽 棉纺织业、 机器制造业、 交通运输业 牛顿力学 资本主义世界 最终形成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第二次科技革命 石油 电力 内燃机 电力 电力工业、 钢铁工业、 化学工业、 石油工业 电磁学 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进入帝国主义 阶段 电子工业、核工业、 航天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子能
④今天我们应抓住机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技。
⑤作为学生我们要勇于创新,善于观察,勤奋好学,坚 持不懈,努力探求科学奥秘。
(2011年中考)6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图一显示的机器是18世纪60年代发明的。这项发明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图二中机器的发明所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1分) (3)观察图三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工业革命。(4分)
工业革命 1、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2、开始国家:英国 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 3、开始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哈格里夫斯) 4、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5、工业革命完成的主要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 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6、主要成果: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发明汽船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特点:特点:相互促进、连锁反应
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在世界格局多 极化的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 性的作用。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

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洁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使单位能耗的污染强度下降;二是促使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经济产出之间“脱钩”,尽量减少化石能源在经济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促进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大幅上升,并促进这类能源的利用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介绍、历史意义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介绍、历史意义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介绍、历史意义一、1765年至1840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历史意义:使生产力大为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历史意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三、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意义: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二是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而且引起了各国经济布局和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

〔18〕2.对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带来了物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造就了一代新人与之相适应,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9〕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A”革命)有了实现的可能。

中考世界历史复习资料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中考世界历史复习资料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世界历史第三讲: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即出现了机器制造业),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①1764年,英国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②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③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④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它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人类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3、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活的中心由农业和农村向着工业和城市的方向转变。

第二、工业革命后,形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大对立的阶级。

无产阶级开始了自觉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新能源的开幕式发和利用;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③新通讯的发明,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②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③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④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制成三轮汽车;⑤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备注:本次工业革命后,石油和电力成为了主要的能源;一般的家电,如电灯、电影放映机出现了,另外,飞机、汽车、轮船、电话、电报、电车、蓄电池、装甲车也已应用于生活之中。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直接的影响是促使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出现,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ppt

三次工业革命ppt

三次科技革命的积极影响
❖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 式。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
人之间的联系。
三次科技革命的消极影响
❖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 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 子弹。
a、德:西门子→发电机、有 轨电车;卡尔本茨→内燃机、 汽车。b、美:爱迪生→电灯 泡;贝尔→有线电话;莱特兄 弟→飞机;c、意:马可尼→ 无线电报
名 称 交通工具 新兴的部门 动力能源
第一次汽船(轮
科技革 船)、火


改良的蒸汽机 (蒸汽、煤炭)
第二次 电车、汽 石油化工、汽 发电机和电动机
科技革 车、飞艇、车制造、电力 (电力)、内燃
❖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 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 等。
❖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 络游戏等。
三次科技革命对我们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 素。因此,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进行现代化建设应改革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环节,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的 基本国策 (4)我们青少年要崇尚科学、热爱科 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 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肩负起时代赋 予我们的重任。
电子计算
机等
爱因斯坦 的相对论
名称
第一次 (工业革 命) 第二次 (科技 革命)
第三次 (新的 科技革 命)
对生产方 进入的 式的影响 时代
实现了生 蒸汽时 产方式的 代 机械化
实现了生 电气时 产方式的 代 电气化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

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洁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使单位能耗的污染强度下降;二是促使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经济产出之间“脱钩”,尽量减少化石能源在经济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促进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大幅上升,并促进这类能源的利用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
但更主要的是,在当时英国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的精神 风貌以及价值标准已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地步。“英国的社会 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 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 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许序雅主编《世界文明简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英国工业革命本身中一系列革命性变革的结 果。首先是农业革命。其次是商业革命。第三, 人口增长。第四,手工业的发展。 当然,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除了这些条件 外,还有其他种种条件,诸如丰富的煤铁资源、 稳定的国际环境和政局、流动的社会结构、尊重 市场价值的政府决策、健全的财政金融体制、便 利的交通运输、浓厚的科学技术传统、科学的簿 记制度、进取上进的新教精神、健全的专利制度 等。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 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 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 又称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 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 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 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 的标志,因此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一般认为,蒸汽机、 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工业 革命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都是以轻工业开始, 向其他部门发展。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社会影响 1.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 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 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国际关系,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世界各地联系更加 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 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

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洁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使单位能耗的污染强度下降;二是促使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经济产出之间“脱钩”,尽量减少化石能源在经济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促进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大幅上升,并促进这类能源的利用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三个航海家,三次工业革命标志

三个航海家,三次工业革命标志

三个航海家,三次工业革命标志
三个航海家:
一个发现了新大陆。

一个下西洋让明朝与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一个发现了从欧洲到东方的新航线。

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历史意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标志: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历史意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3、第三次工业革命
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

历史意义: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使得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人类历史的三次

人类历史的三次

人类历史的三次“工业革命”标志以及即将来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1.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1)雄厚的资本,(2)充足的劳动力,(3)丰富的资源和原料,(4)海外贸易的迫切需要.其前提条件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要.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它的投入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3.工业革命的大致发展过程是:(1)棉纺织机械的发明和改进,(2)改良蒸汽机,(3)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4)交通运输革新。

4.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1)1785年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2)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第一艘汽船,1819年一艘美国轮船成功地横渡大西洋,(3)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工业革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5.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各方各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A 这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B 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二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C 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D 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开的整体.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新能源(电力,石油)的发展和利用.(2)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3)新通讯的2.标志,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意义【最新】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意义【最新】
4.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美国
①技术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取得胜利,美国积极研制新式武器。如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电子计算机等。这些都对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科学理论出现的重大突破,也是其技术基础,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②物质条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以及美国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国内市场广大,有利于规模生产。③制度条件——美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国家。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是其政治保障。④文化条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二战中,利用战争的交往形式,争夺到最多的科技人才,带动本国人才的培养。二次大战前后涌入一批优秀欧洲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⑤二战后以来,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直接促成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5.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1)第一次科技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生产力上: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①工业革命由手工操作向大机器生产过渡。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所取代。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社会变革上:①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条件的改良与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要求使英国人口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与此同时,英国社会的流动性也随着工业化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而大大加速了,导致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的浪潮。②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确立,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主义改革的高潮,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无人控制技术,清洁能源,以人工智能,工业一体化为代表,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

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洁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使单位能耗的污染强度下降;二是促使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经济产出之间“脱钩”,尽量减少化石能源在经济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促进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大幅上升,并促进这类能源的利用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先后出现了三次意义深远的伟大变革,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三次工业革命分别以十八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十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重要标志。

一、推动工业革命的机器——蒸汽机
蒸汽机的诞生推动了世界工业革命,使能源和材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人类摆脱了木材时代进入煤和铁的时代,使机器成为社会生产的“主提起蒸汽机,人们常提到其发明者瓦特,其实这种说法不够确切。

早在瓦特前约五十年,英国有一个叫纽考门的工程师就已经发明了往复式的水,但是这种蒸汽机效率太低,无法大量推广运用。

经过瓦特的改良,原本只能作往复运动的蒸汽机变成了能作旋转运动的机械,效率一下子提高种机器的动力,推动了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带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特仍不失为蒸汽机的发明者。

瓦特是在1763年开始改进蒸汽机的,当时他受格拉斯哥大学委托修理一台纽考门蒸汽机模型。

在修理过程中,瓦特反复研究并请教布拉康教致命弱点在于浪费燃料,大量的蒸汽被用于加热已冷却的汽缸,热量被白白浪费。

能否使汽缸温度保持不变?瓦特作了反复试验。

1765年5月的一的高尔夫球场散步,同时思考如何改良蒸汽机,他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把另一个容器连接到汽缸上,将蒸汽导入这个容器(冷凝器)中,的,而冷凝器经常是冷的,冷热“结合”就能使蒸汽机连续运转。

瓦特按此想法重新设计方案,并经过七年努力,终于制成蒸汽交替进入活塞两侧汽机。

1784年他又借助联杆完成机械的平移动作。

至此能作旋转运动、高效率的蒸汽机才算大功告成。

蒸汽机发明后,英国煤年产量由260万吨增至3000万吨,铁年产量由1.7万吨增至100多万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由此手工业生产一跃提高了二十倍。

许多新式交通工具如火车、轮船等都用蒸汽机来推动。

蒸汽机不愧为推动工业革命的机器。

二、震撼世界的发明——发电机
1820年7月21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做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实验——电生磁实验,第一次揭示了电和磁的关系。

反过来磁能不拉弟深深被这个实验吸引,他决心要探索“磁生电”的途径。

法拉弟出身贫寒,父亲是个铁匠,十三岁那年小学未毕业就去书店当徒工。

繁重的工作没有消磨法拉第的自学愿望,每当看到一本好书,他就能产生感应电流的五种类型:电流变化、磁场变化、通过恒稳电流的导体运动、磁铁运动和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只有运动变化的磁才能产生电流。

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为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作出了重大贡献。

发电机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改变人类历史的科技成就——电子计算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从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叫ENIAC,其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Numerical 意即电子数字积分机和计算机。

它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的电气工程师埃克特与物理学家莫希里领导的一个研制小组完成的,历时家冯.诺依曼在理论上作了指导,所以应当说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冯·诺依曼曾设计了一种存储程序计算机,叫做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电子式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提出了计算机的设计模型,统一了计算机设计原理。

他把计算机分成了五个必须的逻辑部分: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迄算机尚未离开这个模式。

冯·诺依曼对计算机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从理论上解决了三大问题:一是计算机的逻辑组成;二是机内二进制体系;三是存原理,使计算机真正实现了自动化处理。

埃克特与莫希里研制出ENIAC后,又合作设计了UNIVACI计算机,将指挥工作的程序放在机器内部,这被称为程序内存式。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很快,五十多年来已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机,也就是人工智能时代,这个阶段始于1982年的日本。

电子计算机引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带进了一个新的时期——数字化信息时代。

关闭窗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