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医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危重病医学CCM:(criticalcaremedicine)是一门研究危重病症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的科学,在治疗中突出应急治疗措施。
2 共同通路(commompath)危重病人不论来自哪个专科,也不论其原发病是什么,当病程进入危重期,病人都将表现出许多相似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出其疾病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或病程。
3 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EM):急诊医学涉及围包括因灾害、意外事故所致的创伤,中毒以及突发的各种急症。因病人生命安全面临着威胁,故要求医疗体系的各个环节能作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
4 灾害医学(disastermedicine,DM):主要指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风暴、海啸等导致的医学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与群体性。因此,迅速、有效地救治众多的伤病员成了灾害医学的基本容,灾害医学是急诊医学中的特定容,涉及组织领导、通讯、交通、医疗
救护、卫生防疫和后勤支持等多项任务。
5 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是将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病室,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及先进的医疗监测和治疗手段,可显著地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6 创伤后机体反应:亦称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所出现的以神经分泌系统反应为主、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7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机体创伤后的防御反应若失控或过度激活其所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可引起强烈的全身性炎症反应。
8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创伤后机体除产生炎症介质外还可释放抗炎介质产生抗炎反应。适量的抗炎介质释放有助于控制炎症恢复环境稳定抗炎介质过量释放则引起免疫功能降低以及对感染的易感性增高征。
9 电解质:凡在溶液中能离解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溶液叫电解质。
10 非电解质:凡在溶液中既不导电又不能离解成离子而保持分子状态的溶液称为非电解质。
11 晶体: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1nm或一束光通过时不出现反射现象称为晶体。
12 胶体:溶质分子>1nm,而<100nm或出现反射现象者称为胶体。如白蛋白。
13 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第一间隙指组织间液。第二间隙指血浆两者间在毛细血管壁侧互相交换称为功能性细胞外液。手术创伤或感染细胞外液转移到损伤或感染区域称为第三间隙功能上不再与第一第二间隙有直接联系成为非功能性细胞外液。
14 渗透(osmosis):是指当溶质的移动被半透膜所限制时溶剂(水)从较低浓度的溶液侧向较高浓度的溶液侧的净移动。
15 渗透压(osmoticpressure)指由于渗透作用使水分子逆溶液浓度差单方向转移而产生的一种压力即阻止水分子继续转移的压力。
16 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是指由溶解在体液中的离子和小分子非离子物质(分子量<30000)溶质颗粒所产生的渗透压。
17 胶体渗透压(COP)是指由溶解在体液中的大分子非离子物质(分子量>30000)颗粒所产生的渗透压。
18 渗透间隙OG:血浆渗透浓度的计算公式未包括血浆中所有能产生渗透现象的物质如蛋白、脂类、乳酸等因此其数值必然低于实际测定值。我们将血浆渗透浓度实际测定值与计算值的差值称为渗透间隙。
19 有效渗透分子:将体液中能产生渗透现象的溶质称为有效渗透分子。
20 无效渗透分子:体液中含有的能自由透过毛细血管壁或细胞膜的溶质因其不能产生渗透现象。
21 SB:即标准碳酸氢盐是指血温在37℃血红蛋白充分氧饱和的条件下经用PCO2为40mmHg
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的碳酸氢盐的浓度。
22 AB:即实际碳酸氢盐是指未经P00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处理的血浆中[BHC03]的真实含量。与SB相比AB包括了呼吸因素的影响。
23 BB:即缓冲碱系指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的总和也就是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的总和。
24 BE即碱超BD即碱缺:是指在标准条件下血温37℃、PCO240mmHg和血红蛋白充分氧饱和的情况下将血浆或全血的pH滴定至740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凡pH>740需加酸滴定说明体碱过多称为碱超(BE)其值冠之以“+”号。凡pH<740则需加碱滴定说明体酸过多称为碱缺(BD)其值冠之以“—”号。
25 氧分压(PO2):血氧分压系指溶解在血浆中的氧所产生的压力。
26 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饱和度系指血红蛋白被氧饱和的程度以百分比表示即血红蛋白的氧含量与氧容量之比乘以100。
27氧总量(C-O2):指血液中所含氧量的总和即除了溶解于血液中的氧量外还包括了与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氧量。
28 P50:是指血氧饱和度50 时的氧分压。正常人在pH=7.40、PCO2=40mmHg、BE=0、体温370C下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 的PO2值是26.6mmHg。
29 A-aDO2:指肺泡气和动脉血氧分压之间的差值是判断氧弥散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0 呼吸商(R):是机体二氧化碳生成量与氧耗量之比正常值为0.8。
31 T-CO2:T-CO2是指存在于血浆中一切形式的二氧化碳的总和。
32 PCO2:PCO2系指溶解在血浆中的CO2所产生的压力。
33 吸指数:呼吸指数是指A-aDO2与PaO2的比它作为肺氧合能力的指标可较好的反映肺功能状态。
34 潮气量(V T):指在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35 残气量(RV):指最大呼气后肺残留的全部气量。
36 功能残气量(FRC):指平静呼气后肺所残留的气量。
37 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缓慢呼出的最大气量或最大缓慢呼气后用力吸入的最大气量。
38 肺总量(TLC):指最大吸气后存留于肺部的全部气量。
39 分钟肺泡通气量(VA):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气量中能达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40 用力肺活量(FVC):为最大吸气后用最快速度、最大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全部气量。
41 最大通气量(MVV):为单位时间病人尽力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42 小气道:是指吸气状态下径≤2mm的细支气管。
43 闭合容积(CV):系指从肺总量位一次呼气过程中肺低垂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所能继续呼出的气量。
44 闭合容量(CC):低垂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的总肺容量。
45 死腔率(VD/VT):指生理死腔量占潮气量的百分比。
46 PETCO2:指人呼气终末部分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分压。
47 肺分流量(QS):指每分钟右心排血量中未经肺氧合而直接进入左心的血流量。
48 分流率(QS/QT):指分流量和心排血量的比率。
49 氧合指数(PaO2/FiO2):指PaO2与FiO2之比正常>300mmHg是常用的评价肺氧合和换气功能的指标。
50 SpO2:是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经皮测得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值。
51 最大吸气压(MIP):是人在RV位作最大吸气所测得的压力反映全部吸气肌肉的强度。
52 气道阻力(RAW):指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及气体与气道壁间发生摩擦所造成的阻力以单位时间流量所需的压力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