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公共行政学笔记总结

公共行政学笔记总结

第一章绪论1.第一次使用行政学这个词的是冯.斯坦因,而威尔逊则是这个词的发端。

2.现代行政现象:a.行政职能的扩展;b.不良行政现象的出现(1.行政组织、规模庞大;2.行政决策迟缓;3、政府人员专业化)。

C.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3.政治与行政两分法(古斯诺)有其合理一面却忽视了行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独特和重要的地位。

学科论证基础:1)政府有政治和行政两种过程构成,行政是其中一种单独的过程。

2)行政研究应当建立在管理的基础上而不是法律的基础上。

3)关于行政的科学研究可以寻得类似于物理学的普遍原则,行政学可以由艺术转变为一门学科。

4)行政将成为现代政府的中心问题,运用行政科学可以增进政府管理的效率。

4.张金鉴 15M理论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目标、计划、人员、经费、及时、空间、改进。

5..行政原理含义及原则A.含义:行政原理是行政管理规律的升华,是研究对象和内容的本质反映,是科学理论宝库的组成部分,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

B.原则:1.系统原理及相应原则a.整分合原则:是指为了实现高效率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

在这个原则中,整体是前提,分工是关键,综合是保证。

(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b.相对封闭原则:一方面,是独立性很强的组织系统,有着内部相对稳定的结构、内部流通构成,形成内部的运动环流;另一方面,又和外部环境有着广泛、经常的纵向、横向交换和联系,与外界环境存在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这样,就系统运动看,相应地具有内部封闭性和对外的开放性。

(所有原则都是对内封闭,对外开放。

)2.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能及原则:(1.设置稳定的管理机构;2.给予不同能及以相应的不同待遇;3.各类能及必须动态的对应。

)3.动态原理及其相应原则a.管理的反馈原则: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公共行政学复习资料

公共行政学复习资料

公共行政学复习资料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行政机构和行政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政府在实施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时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

在这门学科中,学生学习如何理解政府行政机构的功能、职责和权力,并学习如何分析和评估政府行政决策的影响和效果。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公共行政学的复习资料,帮助您巩固和扩展对这门学科的理解。

一、公共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1. 公共行政学的定义和范围: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是政府行政机构和公共行政行为的规律性问题。

2. 公共行政学的重要理论:包括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行政决策理论等。

3.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二、公共行政的主要内容和要素1. 政府行政机构:包括行政机关、行政部门、行政职能机构等。

2. 公共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

3. 公共行政制度:包括法定程序、行政组织、行政人员等。

4. 公共行政效能:包括行政绩效评估、行政效率提升等。

三、公共行政的重要原则和价值观1. 公正和公平:公共行政应当保证每个公民和社会成员的利益均衡、权利平等。

2. 透明和公开:公共行政应当向公众公开政府行政信息,并接受公众监督。

3. 效率和效能:公共行政应当追求高效的行政机构和行政行为,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4. 责任和问责:公共行政应当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确保政府及行政机构履行职责。

四、公共行政的挑战和发展趋势1. 制度创新:如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推行电子政务等。

2. 社会参与:如推行社会参与的决策制度,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

3. 行政治理:如建立行政决策的民主程序和决策参与机制。

4. 国际合作:如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学习国际经验和理论。

五、公共行政学的应用领域和职业发展1. 政府行政机构:公共行政学毕业生可以在各级政府行政机构从事行政管理和决策工作。

2. 社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公共行政学毕业生可以在社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中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工作。

行政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

行政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总结

《公共行政学》2010-2011学年复习重点总结绪论一、公共行政的研究方法和途径1.途径政治学;法学(行政法、司法、宪法);管理学;经济学。

2.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方法、法规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生理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方法、资料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量化分析方法、模拟分析方法、利益分析方法。

二、政治行政二分法1.内容①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是这种意志的执行;②在实践上就是排除政治的干扰而建立以效率为目标的行政体制;③如何有效运用资源以执行政策。

2.意义“两分法”对于公共行政学的意义在于提出了学科基础。

①政府由“政治”和“行政”两种过程组成,“行政”是其中一个单独的过程;②行政研究应当建立在管理的基础上而不是法律的基础上;③“行政”的科学研究可以由艺术转变为科学;④行政将成为政府的核心问题,运用行政科学可以增进政府管理下效率。

三、发展过程:行为科学→新公共行政1.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美]威尔逊和古德诺(1)产生标志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2)理论基础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君主制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

2.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美]泰罗、[法]亨利•法约尔、[德]马克思•韦伯(1)产生标志美国人泰罗1911年的《科学管理原理》一文为标志,到3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之前。

(2)研究意义这一时期提出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理论范畴、管理原则、研究方法等一系列的规范,基本形成了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使之成为一门领域广泛深入、内容丰富充实、作用独特卓然的独立学科。

3.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时期4.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第一章行政职能一、含义行政职能,是狭义的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笔记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笔记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说一、公共行政学涵义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功效、学科目的?⒈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⒉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⒊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⒋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⒈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⒉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⒊张金鉴“15M“理论,即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

⒋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研究方法?⒈逻辑分析方法;⒉法规分析方法;⒊历史分析方法;⒋实证分析方法;⒌规范分析方法;⒍比较分析方法;⒎系统分析方法;⒏生理分析方法;⒐心理分析方法;⒑资料分析方法;⒒案例分析方法;⒓量化分析方法;⒔模拟分析方法;⒕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其关学科的关系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⒈综合性;⒉实践性;⒊系统性;⒋技术性;⒌发展性。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⒈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管理学充实其内涵。

公共行政学冲刺版笔记

公共行政学冲刺版笔记

公共行政学冲刺版笔记简介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权力与管理活动的学科,涉及政府组织、决策制定、行政执行等方面。

本文档将对公共行政学进行系统梳理,为学习者提供冲刺复习笔记。

公共行政学概述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领域。

其重点研究对象是政府组织和公共管理活动,并探讨其运行机制、效率及公共政策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公共行政学作为独立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政府规模扩大、行政效率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推动了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公共行政学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强调对实际数据和案例的分析,以发现规律,并给出政策建议。

公共行政管理公共行政管理是公共行政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讨论政府机构内部管理、人员管理、预算管理等具体管理实践。

政府机构管理政府机构管理包括组织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流程等方面。

政府机构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公共政策的实施。

公共预算管理公共预算管理是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环节。

公共预算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公共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行动计划。

公共行政学关注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全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制定是政府行为的重要环节,需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经济情况和政治因素,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方案。

公共政策实施公共政策实施是政府行为的关键阶段,需要协调各方利益,调动资源,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评估是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为未来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

公共行政学的挑战与趋势公共行政学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管理挑战,需要不断适应和创新。

公共管理的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管理正逐渐走向数字化,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公共治理的全球化全球化使得国家间相互联系更加密切,公共管理也面临着跨国合作和治理的趋势。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重点笔记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重点笔记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重点笔记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重点总结第一部分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第一章绪论(2个知识点)名师解说:本章回顾了行政学自1887年至今一百多年所有的成果,是备考时需要重点复习的重点。

咨询师发现,在考生备考的时候,很多人卡在了第一章。

其实,本章重要的考点只有两个:1.行政现象,尤其是不良行政现象。

2.行政学发展历程,包括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和贡献。

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P61.公共行政泛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依据宪法及法律的规定(依据),通过科学及时的制定和准确、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途径),管理公共事物、维护公共秩序、保证公共安全、提供公共产品、实施公共服务(目的)的活动。

换言之,公共行政是依法运用公共权力、承担公共责任、解决公共问题、保障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求的一种最为广泛、最为经常、最为直接的国家行为。

它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

名师解析:“公共行政”这个概念只要把握住“公共利益”“公共性”两点足矣。

其他的内容,可以根,据理解,随意添加和描述,无非就是政府的一些职能“对外保卫国家安全,对内维护公共秩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制定公共政策”等。

名师推荐背诵:公共行政,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依据宪法及法律,通过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对外保卫国家安全,对内维护公共秩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它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

同义词语辨析: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主体),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途径),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参考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竺乾威《公共行政学》考研笔记 - 副本

竺乾威《公共行政学》考研笔记 - 副本

绪论一、公共行政概述(一)公共行政的含义1、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行政,西方学者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⑴从政府的组织结构考察:▲小政府观:公共行政就是政府组织中行政部门所进行的管理社会事务的活动;▲大政府观:公共行政则是政府组织中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门在内的机构管理社会事务的活动;⑵从政治与行政的关系角度来加以考察:▲“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古德诺⑶从管理角度来加以考察:▲公共行政被定义为一种协调众人力量以达到共同目标的活动;▲古立克POSDCORB七功能说;▲H·西蒙:“行政即为达到共同目的时合作的集体行动”;2、本书观点: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这一定义包含三个方面含义:▲把公共行政看做是一种活动,这一活动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不将立法、司法机构列入此类;▲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作为一种活动,它必须依法进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有效”包含有效性和效率两种含义)(二)公共行政的产生及其功能1、现代公共行政产生首先是与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大工业革命联系在一起的。

民族国家的建立,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体制的确立,为公共行政奠定了一个基本框架,这表现在:▲在国家体制上,确立了三权分立和制衡的原则;▲在官僚制度上,确立了通过选举和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来选拔官员的制度,以及政务官的任期有限制、文官的常任制以及功绩至上的管理制度;▲工业大革命的大生产方式造成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为现代公共行政的产生提供了又一个重要的条件;▲现代公共行政的产生同时又是与一种现代公共行政精神的培育联系在一起的。

体现在三个方面:☜主权在民思想;☜法治精神;☜效率概念;2、公共行政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履行的功能:▲管制功能;▲服务功能;▲维护功能;▲扶助功能3、时代的变化导致行使上述功能的方式开始发生改变:▲从消极的运作走向积极的运作;▲从直接的运作走向间接的运作;▲从集权的运作走向分权的运作;(三)公共行政的原则1、法治原则;2、服务原则;3、效率原则;4、责任原则二、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一)西方的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1、开端: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1926年罗纳德怀特撰写《行政学导论》和1927年威洛比撰写《公共行政原理》2、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演变:▲古典学派(20世纪初至30年代鼎盛时期,70年代有过复兴):⑴其研究的出发点和目标是“效率和经济”,注重行政程序、组织结构和行政原理的研究,研究着重于规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这些管理功能⑵代表人物:☻程序学派创始人——法约尔:管理职能说、管理的五大功能、管理14项原则、“法约尔跳板”;☻韦伯:官僚制理论:以理性权威为特征的官僚组织的特征在韦伯看来表现了它与工业社会相吻合的组织特征,这一特征表现在:1.层级制结构中的每一个职位都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组织形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2.在此结构中有明确的分工制度,为完成工作目标,每一职位都有相应的法定权力;3.各种工作决定有一定的记录在案的法定公式;4.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离,行政人员只是具有管理专长的管理者,而非立法者;5.每一层级的行政人员必须具有特殊的才能和经过特殊的训练;6.人员的选拔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进行;7.每一职位都必须规定明确的职责范围;8.职位从不属私人所有☻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内容:1.劳动方法的标准化,建立科学的作业方法来取代以往凭经验办事的方法;2.工人培训的科学化,即按试验的作业标准、方法对工人进行培训,使他们能以最好的方法作;3.建立并实施一种鼓励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4.管理职能的专业化,即把计划职能(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实际操作)分开,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推行职能制和直线职能制;5.劳资双方合作,将劳资双方的注意力从现有利益的分配上转移到扩大现有利益;⑶古立克和厄威克合作的《行政学散论》中归纳了古典学派的基本原理:1.通过管理来协调的组织结构是合理和有效管理的关键,人应当恰如其分的适应结构,结构是监督和控制整个程序的基本工具;2.组织应当根据四个基本标准来建设,组织服务的目标、任用的程序、处理的人事、进行工作的地方;3.命令统一或有一个上司指挥;4.权责相符,权责通过层级授予下级,高层管理应限于提出一个标准和检查这一标准的执行情况;5.较小的控制幅度6.系统的计划是组织必须具备的一个功能▲行为学派⑴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霍桑试验引出了“社会人”的概念;40年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60年代,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分成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公共行政学——张国庆考研重点笔记--要点

公共行政学——张国庆考研重点笔记--要点

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述(后附简答练习)一、公共行政学的涵义早期的公共行政学1.1911年弗雷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原理》标志西方国家工商企业界进行了观念文化和管理技术的革新2.20世纪初期弗兰克·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3. 60年代以后,赫伯特·西蒙为代表的全新决策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不仅从理论上对提出了挑战,而且拓宽了行政研究的领域,提高和强化了“管理”在行政研究中的重要性。

4.行政管理学——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的体系。

在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反映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5.值得强调的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在宪法意义上具有明确无误的公共属性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与此相一致,“合法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政府一切行政管理思想和行政行为的基本价值标准。

6.公共性是公共管理学的本质属性借来的科学公共行政学在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过程中,大量的用了不同时期许多科学研究成果。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功效)第一,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根本目的在于如何确保政府的行政宗旨,确保政府及其官员依法行政,防止政府及其官员侵权、越权甚至实行行政专横,同时确保政府及其官员积极而有效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共行政职能。

第二,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

其基本任务集中在4个方面,即如何不断地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质量,不断地提升政府社会管理的水准,不断地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不断地提升政府的“与时俱进”和自律的能力。

公共行政学笔记

公共行政学笔记

公共行政学笔记
公共行政学笔记
第一章:引论
内容凝练:公共行政学是研究政府行政组织、行政行为和行政管理的学科。

它涉及政府的运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

公共行政学的目标是探索如何提高政府的效能,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知识要点:
1. 公共行政学的定义与范围
2. 公共行政学的特点和研究对象
3.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4.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
难点及学习心得: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学习公共行政学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并且要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以加深对公共行政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笔记总结:公共行政学是研究政府行政组织、行政行为和行政管理的学科,它旨在提高政府的效能,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学习公共行政学需要掌握其定义与范围,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等知识要点。

同时,要注重实践案例的学习,以加深对公共行政学的理解和应用。

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学笔记

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学笔记

公共行政学读书笔记第一篇公共行政范式第一章庞大的民主体制,庞大的官僚体制一、约束:美国公共行政的背景与传统1.美国文化的国民特征:个人主义,外向,男子气,公平感,平等倾向,较低的防卫需求。

2.通过三种文献解释美国独有文化特征和行政传统:(一)大使们执政:联邦条款依照联邦条款的规定,州政府享有最高权力。

国会议员由州政府选派可随时撤回。

(二)立法者执政:第一批州宪法对公共行政官员的约束并不一定就等于健康的民主(三)杰弗逊与汉密尔顿的辩论软弱无力的行政首长:杰弗逊的胜利,汉密尔顿提倡一个强有力的行政首长,提倡一个非常有力的官僚体制。

杰弗逊:不支持积极的政府,政府总是有压迫性的,这一主张牺牲人民为代价,给了政府太多的东西”3.约束公共行政的后果:政府效率低下,吝啬的政府。

4.美国的第一次“税收反抗“:1786年,丹尼尔-谢斯发动的威士忌叛乱5.政府膨胀的原因:①政治多元化模型(政治学):社会由利益集团构成,利益集团需要社会资源,只有政府不断膨胀才能满足更多的利益集团的需要,而不用进行资源配置;②替代理论(经济学):假设:政府希望花更多钱,公民不希望税收提高,政府应注重公民需求。

替代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一个花费很大的项目被另一个花费更大的项目所替代,因此政府花费持续增加,发生膨胀;③技术社会复杂论(未来学):社会技术进步引发社会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各方面专家,因此导致政府膨胀,专家与人民之间存在鸿沟。

6.官僚的权力①保持自身权力②制定政策职业公务员注重政策实施,参谋辅助人员注重政策的修改,完善,方向规划。

7.美国总统管理官僚的案例:①林登-约翰逊:采取计划预算规划的方式控制官僚机构②尼克松:先使用立法战略,后使用行政战略③吉米-卡特:深入行政事务,高度集中的行政权。

④克林顿:1.削减参谋辅助人员 25% 2.轻视人事问题 3. 放松对机构运行的管理⑤里根的5个优点:1.挑选忠实者做内阁官员 2.注重任命内阁次级官员8.对公共官员采取激励措施 4. 预算 5.分权。

《公共行政学》课程笔记

《公共行政学》课程笔记

《公共行政学》课程笔记第1章绪论一、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基本概念1. 行政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的定义: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国家目标和任务,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国家事务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服务的活动。

- 行政的特征:- 目的性:行政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旨在实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 法律性:行政活动必须依法进行,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

- 持续性:行政活动是连续不断的,涉及国家日常事务的管理。

- 服务性:行政活动以服务公众为宗旨,满足公民的需求和利益。

- 权威性:行政活动依靠国家赋予的行政权力来执行。

2. 公共行政的概念与特征- 公共行政的定义: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活动。

- 公共行政的特征:- 公共性:公共行政的目标是促进公共利益,而非私人利益。

- 权威性:公共行政依赖于国家公共权力,具有合法的强制力。

- 系统性:公共行政是一个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门和层级组成的复杂系统。

- 动态性:公共行政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行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

- 透明性:公共行政的过程和结果应当是公开透明的,接受公众监督。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内容1. 公共行政理论- 研究公共行政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和模式,包括古典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

2. 行政组织- 研究行政组织的结构、功能、类型及其变革,包括组织的设计、运作、变革和发展。

3. 行政领导- 研究行政领导的理论、体制、方法和艺术,包括领导者的素质、领导风格、领导决策等。

4. 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包括政策过程、政策分析、政策评价等。

5. 行政监督- 研究行政监督的理论、制度和方法,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机制。

6. 人事行政- 研究公务员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及培训,包括人事招聘、考核、激励和职业发展。

7. 财务行政- 研究国家预算、税收、公共支出和审计,包括财政管理、预算编制和执行。

公共行政笔记

公共行政笔记

公共行政第一章公共行政基本理论第一节公共行政概述一、公共行政的概念公共行政即行政管理,是指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管理活动。

(亦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组织活动)公共行政的概念可以理解为:1.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全体公民提供全面而优质的公共产品,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私人事务不属于政府的管辖范围。

2.政府的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同时受立法机关法律制约,受司法部门监督和约束。

3.政府对社会的管理以有效地整合整个社会资源为基础,政府应该善于运用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自治机制等,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与民间资源。

4.政府必须承担公共责任,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经济责任、领导责任和道德责任。

5.“公民第一”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

公共行政应有民主性和透明度,公民在公共决策上享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6.公共行政应追求和体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

依法行政是现代行政的本质特征;社会民主是有效行政的基础保证;公平原则是现代行政的出发点。

公共行政是政府活动的核心,公共行政在国家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我国公共行政的基本任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公共行政体制。

公共行政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判断公共行政优劣的标准,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我国公共行政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政企分开,精简、统一、效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四、我国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社会主义宪政原则;3.党领导行政的原则(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4.民主集中制原则;5.责任制原则。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背诵冲刺笔记》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背诵冲刺笔记》

公共行政学(第三版) 张国庆 冲刺记忆版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说一、公共行政学涵义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功效、学科目的?⒈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⒉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⒊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⒋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⒈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⒉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⒊张金鉴“15M“理论: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⒋一般来说,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研究方法?⒈逻辑分析方法;⒉法规分析方法;⒊历史分析方法;⒋实证分析方法;⒌规范分析方法;⒍比较分析方法;⒎系统分析方法;⒏生理分析方法;⒐心理分析方法;⒑资料分析方法;⒒案例分析方法;⒓量化分析方法;⒔模拟分析方法;⒕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其关学科的关系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⒈综合性;⒉实践性;⒊系统性;⒋技术性;⒌发展性。

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⒈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管理学充实其内涵。

《公共行政学》课堂笔记

《公共行政学》课堂笔记

《公共行政学》课堂笔记第一章公共行政学概论第一节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一、公共行政的含义“行政”这个概念,在行政现象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和行政学建立已有100多年历史后的今天,仍未有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所公认的、确切的统一定义,这是科学发展史中少见的现象。

这种现象足以说明行政的复杂性、多样性、综合性,以及行政是具有怎样的生命活力。

公共行政的定义公共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过程。

这个定义包括了“谁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这一定义明确了行政的主体。

国家行政组织是行政的主体,它是行政活动的物质承担者,是整个行政活动赖以存在和进行的基础。

第二,这一定义明确了行政的行为方式和特点,即依法行政。

第三,这一定义明确了行政的对象或客体为国家、社会公共事务。

二、公共行政学的含义1、公共行政学的含义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国家行政组织依法对国家政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高行政效能。

2、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第一,研究政府能够管什么;第二,研究政府应该管什么;第三,研究政府管理应该由谁来管,也就是指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谁;第四,研究政府管理应该怎么管;第五,研究政府管理为什么管,也就是管理的目的。

3、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意义(1)有利于发现行政活动的规律,促使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更加适应于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2)有利于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人员。

(3)有利于发现和克服目前行政活动中存在的弊端,推进行政改革,建立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行政体系。

(4)行政学的研究有利于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行政学研究成果。

第二节公共行政的特点和原则一、公共行政的特点(一)公共行政的特点是公共性与科学性的统一1、公共行政以公共性为基本价值。

第一,公共行政坚持非赢利性的价值。

第二,公共行政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

第三,公共行政坚持民主参与的价值。

公共行政学笔记(精华版)

公共行政学笔记(精华版)

公共行政学笔记张国庆主编2007年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行政学概说一、公共行政学涵义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功效、学科目的?1、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2、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3、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4、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2004年简答题)1、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2、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3、张金鉴“15M”理论,即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

4、北京大学张国庆教授认为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

公共行政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逻辑分析方法;2、法规分析方法;3、历史分析方法;4、实证分析方法;5、规范分析方法;6、比较分析方法;7、系统分析方法;8、生理分析方法;9、心理分析方法;10、资料分析方法;11、案例分析方法;12、量化分析方法;13、模拟分析方法;14、利益分析方法。

四、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其关学科的关系简述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1、综合性;2、实践性;3、系统性;4、技术性;5、发展性。

公共行政学_张康之版考研复试笔记

公共行政学_张康之版考研复试笔记

公共行政学_张康之版考研复试笔记公共行政学-张康之版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

1、行政:是政府中的机构和人员为了政府运转的有序化和条理化以及社会运行的稳定和安全而作出的程序化、制度化行为选择的总和。

2、行政管理:是指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

这一概念侧重于技术的问题,追求行政行为的效率。

3、公共行政:是指现代政府特别是狭义的政府(即行政机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

4、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以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活动。

5、公共领域:行政学和政治学中的公共领域,是指那些与市民社会相对应的社会生活内容,是围绕着公共部门的核心展开的公共生活形态。

6、公共性:作为公共行政学中的基本范畴,公共性主要是指公共部门、政府的属性。

在一般情况下,它指政府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应根据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意志,以求最大可能地保证公民利益的实现,也就是说,政府产生、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公共目标、公共服务以及创造具有公益精神的意识形态等。

7、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严格定义是由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1954年11月号上发表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所给出的。

按照他的定义,纯粹的公共物品是指这样的物品,即每个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个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

8、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是指行政权力、行政法律、行政政策和行政管理方法等一些属于精神形态的主观要素所构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是行政体系的主观形式。

在广义上,行政体系的主观结构也应包括占支配地位的政治观念、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结构等因素。

9、行政体系的客观结构:是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机构和行政人事资源等物质性客观要素之间关系的存在和运作方式,是行政体系的客观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的分析单位不清造成的方法论上的错误:
生态谬误:直接将群体的属性推论到个体。
例:社会边缘人群通常犯罪率较高,因此这些个人有更高的犯罪倾向
个体谬误:直接将个体属性推论到群体。
例:囚徒困境
变量是对于概念的量化,将概念转化为直接可测量的值,从而将概念间的关系转化为数量关系。这种转化通常服从于概念的操作性定义,该定义提供了一种区分的尺度。
时间顺序进一步考虑相关性的次序
非假性
在共变和时间顺序成立条件下,是否有确切证据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其他替代性的解释因素。
实验的基本要素
1,比较
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以发现共变关系——对因变量的测量至关重要
2,操纵
操纵是对于treatment的把握,确保在时间顺序上,由treatment的施加而导致所观察现象的变化。操纵的有效性问题。
分类和总结的手段:概念是秩序的开端
理论的基本成分:理论的基础是概念及其组织
定义:定义是对概念的清晰和精确的表述。
定义的特征:
1,基于所定义事物的独有特征
2,非循环性的
3,正面定义的
4,清晰、确定的术语
概念定义:基于其他概念的概念界定
操作定义:将抽象概念变得可以直接观察或者具体衡量的程序和经验标准。
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分别针对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自愿:即在知情权得到满足条件下,被研究者自由作出参与与否的决定,不受强迫,包括过程中。
3,完全信息:信息不可能真正完全的,但要合理(reasonable)
4,理解:被调查者对研究的理解,需要咨询、时间、简化的语言等
意义:既是学术道德的规范,也是规避法律风险的办法
2,隐私保护
隐私的保护除了基于权利观念外,还在于对于被研究者的安全、生活便利和利益的保护
例如民主、动机、敌意、权力、快乐、幸福,都不能直接观察,而需要测量它们的经验的可观察的指标
抽象概念的指标通常存在多个方面
指标的选取要基于理论和客观实际,在选取得当与否上,存在合理性的问题
测量的水平
依据同构性的原则,与经验属性的概念结构相适应的数学符号系统存在四种测量水平:
名义水平
顺序水平
间距水平
比率水平
几种研究的伦理要求
1,知情下的同意
即研究必须在参与者对于研究充分知晓并明确表示同意的前提下进行。通常由研究者以书面形式告知研究的目的、方式、可能的风险、危险和获益,由被调查者以书面形式表示同意被研究。
成立条件:
1,责任能力:即在相关信息上被研究者是否有能力作出负责的决定。通常明示同意需要有成年人作出。
比较组设计
与经典实验的区别:组一和组二都不是随机取样,缺乏控制。
弥补的办法在与尽量使两个组相似,并且排除其他影响因素
差异测验的设计:通过将样本暴露于具有系统性区别的treatments,评估它们的不同效果
时间序列设计:当不存在比较组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时间序列的设计来分析自变量的影响。
控制序列设计:在时间序列分析基础上,添加一个比较组,该比较组尽可能和原实验组相似。
案例研究的方法包括访谈、观察、以及各类相关资料的收集。
案例的选取要求具有特定意义:代表性、先导性、启发性、轰动性…
案例研究通常需要深入的描述与分析,贵在细节
案例研究可以与其他研究配合
各种方法的优劣处
实验设计
优点:1,通过操纵,时间顺序明显,易于确定因果顺序
2,通过控制内外在因素,有高的内在合理性
弱点:1,实验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脱节
测量的三要素
1,数学或其他符号
2,分配/映射
3,规则
测量所使用符号的结构
同构性:既要求测量规则可以保证所测量的概念结构与所使用的数学符号的结构,存在类似或一致性。进一步讲,要求数学符号的结构反映了概念所反映的经验事实的结构。
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可直接观察物通常直接测量,如长度,同构性易于解决
抽象概念构成同构性的主要难题,通常我们测量概念的指标而非概念本身。
2,采用多元回归:在控制变量较多时使用
仪表板数据:将时间因素引入到横截面研究中
原因:属性本身不是完全独立于时间,倾向也可能随着时间而变化,从而必须考虑在时间维度上的属性与倾向的关系
仪表板数据是在连续的时间维度上获取横截面数据,从而可以观察时间的影响
案例研究是以探索研究或深度揭示为目的,对于某个时点上的某个案例或人群进行的研究。
2,实验对象常常无法随机取得,缺乏代表性
横截面和准实验设计
优点:1,适于研究自然的真实的环境,易于做随机抽样
2,适合于对比组或比较组难于取得的情况
弱点:1,缺乏控制,因果性推论难以做出
2,缺乏操纵,因果性的方向需要通过逻辑或理论推导
案例研究
优点:可以在其他方法不能使用时,获得初步的数据,和尝试性的结论;获得深入的信息,解释内在的逻辑。
A.实验中采用的样本的代表性
B.实验营造的特别环境、实验前测试等造成的因果关系的非现实性
实验设计的不足
代表性:比较难以找到有代表性的样本参与实验
可行性:实验存在诸多限制性条件、实验结果难以转化
研究范围:很多研究难以采取实验方式
四、准实验、横截面与案例研究
对于很多“实验”,实际不存在操纵和控制。
1)无法控制政策适用地的外部性和内部性因素
数学和统计计算的性能优越
描述和推论统计运算都适用,数学四则运算适用
顺序水平:数学符号被用于表示在所测量客体间的顺序关系,即“大于”或“小于”的关系。例如名次、出场顺序等
顺序测量水平的性质:
1,非反身性(irreflexivity):a = a, not a > a
2,非对称性:if a > b, then it is not true that b >=a
3,传递性:if a > b and b > c, then a > c
2、问题是对理论的发展:理论听众是谁
3、问题来自对于现实实践的反思:现实听众是谁
4、问题可以清晰界定:一到两句话的陈述
5、问题是可以管理的:研究者的现实需要
6、避免假问题:在实际上不具备现实或理论针对性的问题
例:对地方政府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估
7、避免以现象替代问题
分析单位是所分析的现象所依属的客体,表明了分析的层次,从而决定了数据的来源、研究的程序、经验总结的范围。分析单位的确定是对概念的具体化。
3,顺序
4,真实性
假说是对于研究问题的一个尝试性的答案,即对于所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表述。
假说可以基于理论推导、对直接观察的总结、直觉、或者它们的组合。
特征:
1,清晰:所有概念需定义清晰
2,特定:所研究变量的关系及其存在的条件须明确
3,可以用既有的方法验证:评价只能依赖现有方法
4,价值中立:避免研究者的价值介入造成偏差。
2)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仅仅选择了被认为最有利于实施政策的环境
3)政策存在自然的外溢效应
4)只是需要评估已实施政策的效果
5)其他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实验,在操纵和控制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标准放宽,使得因果推论的力度减弱。弥补努力在于尽可能减少各方面的扰动,排除其他解释因素。
在准实验方法下,不再使用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区分,如果存在两组,称为比较组
横截面研究设计
所探索变量关系的类型:属性-倾向
该关系与实验所研究的stimulus-response的区别
1,时间跨度与顺序不清晰:解释地区经济发展
2,自变量的特定性程度
3,控制的实现
通常横截面数据来自特定目的的调查或者政府和其他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
如何对其他因素进行控制
1,交叉表:在需控制变量数目较少时使用
模型的基本要素: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模型对于研究的意义:将研究问题、现象间的基本关系、可经验测试的命题,以直观的精炼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对于理论的高度概括。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
怎么样确定研究问题
1、问题是可研究的:经验上可以研究
对价值的研究:偏好和信仰无法经验验证,但是可以研究人们为什么具有不同价值取向,以及价值的变化
为进入实验,首先需要对各项概念进行操作化和量化。
学习实验设计的意义:经典实验设计的逻辑是理解所有其他研究设计的基础;并且,在实验设计下对于因果性的观察和推论相对直接容易
因果推论的一般逻辑
共变
两种现象存在共同变化的关系,即自变量和应变量的变化在现象上是相关的
共变考虑的仅是统计上的相关性
时间顺序
起解释作用的现象,即自变量,其变化先于应变量的变化
弱点:内外在合理性都非常差,很难做因果性推论。
五、测量的测度与品质
测量:研究者将数学或其他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给经验属性(事件、客体、现象等)的程序。这种程序可以是既有的,也可以根据研究问题或设计而开发,测量作为一种工具提供了检验经验事实的一般基础。
测量基于概念的操作性定义,是对于操作性定义的进一步的量化过程。
实验者的主观期望
对内在因素的消除主要通过引入控制组来实现,但这不是完美的。
外在因素:即影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可比性的因素。如自我选择
针对外在因素的解决办法
匹配:精确匹配和频率匹配(前者被后者包含)
随机化:使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成员的选取概率一样。
4,归纳总结
外在合理性:即实验结果是否适用于更大的总体以及其他环境。关于个性与共性的两个主要考虑:
二、基本概念
概念:抽象的符号,用以代表一个客体、属性、行为或现象。所有概念都与语言对应。
来源: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反过来构成认知活动的基础。根据所指客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形象概念和抽象概念。
概念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功能:
形成交流和沟通的共同语言基础:intersubjectiv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