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
实验一 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的建立
2009级网络工程韩培培091124004 实验报告课程: Linux嵌入式系统开发学号: 09116436姓名: 李军专业: 网络工程班级: 2009级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实验时间:___2012 年 3 _月__20_日星期_ 3 ___实验地点:逸夫楼A706实验名称: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的建立实验目的: 1.了解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的建立流程;2.为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做好准备。
实验准备:宿主机:①选择嵌入式Linux发行版;②熟悉交叉开发环境和工具。
目标机:熟悉目标板引导程序bootloader,Linux 内核,Linux根文件系统,建立应用程序分区。
实验环境:宿主机(开发平台)目标机(运行平台)串口线网线商业的linux发行版为开发者提供了可靠的软件和完整的开发工具包。
交叉开发环境是嵌入式linux开发的基本模型。
我们需要设置linux 的环境配置及各种gnu工具链。
初始化硬件平台,引导linux内核的启动,由于硬件平台是专门定制的,所以要下载、修改和编译bootloader,并用烧写程序烧写倒flash 中。
嵌入式Linux开发一般需要重新定制和裁剪Linux内核,所以需要配置、编译和移植内核。
通常都是下载别人已经移植好的然后再添加自己的特定硬件的驱动程序,进行调试修改。
高级一点儿的操作系统一般都有文件系统的支持,系统启动必须的程序和文件都必须放到根文件系统中,因此需要构建自己的根文件系统。
可以用专门的busybox软件进行剪裁定制。
在根文件系统基础上建立应用程序的flash磁盘分区,一盘使用jffs2或者yaffs文件系统。
这需要在内核中提供这些文件系统的驱动。
烧写bootloader、内核、根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最后发布产品。
宿主机环境搭建:1、安装linux发行版本redhat linux。
2、安装跨平台开发工具链。
由于嵌入式开发系统的限制,在裁剪和定制嵌入式linux系统之前,通常要先在pc机上建立一个用于目标机的交叉编译环境,也就是将各种二进制工具程序集成为工具链。
实验三 搭建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
实验三搭建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一、实验目的:1.掌握嵌入式开发环境的配置;2.掌握开发工具链的安装与配置;3.掌握嵌入式系统内核和根文件系统的烧写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1)安装配置嵌入式开发环境;2)安装与配置工具链;3)内核和根文件系统的烧写三、实验设备及工具:硬件:UP-NETARM2410-S嵌入式实验仪、PC机pentumn500以上、硬盘40G以上、内存大于256M。
软件:PC机操作系统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MINICOM 、AMRLINUX开发环境。
四、实验步骤:1.共享windows下内核文件至linux环境下,并将文件复制至个人开发目录中2.进入目录,输入make menuconfig,对内核进行裁剪配置3.编译内核之前输入make clean清理编译环境4.输入make dep 编译相关依赖文件5.输入make zImage 输出最终编译后的镜像文件6.将镜像文件共享至windows环境下7.在windows打开超级终端,进入vivi,将镜像文件烧录至实验箱开发板中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熟悉了Linux 开发环境,学会了如何进行linux内核的烧写。
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到Linux内核模块的组成结构,通过本次实验,初步了解嵌入式开发的基本过程。
实验四嵌入式驱动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学习在LINUX 下进行驱动设计的原理2.掌握使用模块方式进行驱动开发调试的过程二、实验内容:在PC 机上编写简单的虚拟硬件驱动程序并进调试,实验驱动的各个接口函数的实现,分析并理解驱动与应用程序的交互过程。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硬件:UP-NETARM2410-S嵌入式实验仪、PC机pentumn500以上、硬盘40G以上、内存大于256M。
软件:PC机操作系统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4、MINICOM 、AMRLINUX开发环境。
四、预备知识:1.有 C 语言基础。
嵌入式实验报告一开发环境
OSTaskCreate(MyTask, //创建任务MyTask s_M, //给任务传递参数 &MyTaskStk[TASK_STK_SIZE - 1],//设置任务堆栈栈顶指 针 0); OSStart(); //使任务MyTask的优先级别为0 //启动uCOS_II的多任务管理
} /***********************任务 MyTask*******************************************/ void MyTask (void *pdata) { // char* s_Y="Y"; //定义要显示的字符 char* s="Hello World ZhangLong 2010001419"; #if OS_CRITICAL_METHOD == 3 OS_CPU_SR cpu_sr; #endif pdata = pdata; OS_ENTER_CRITICAL(); PC_VectSet(0x08, OSTickISR); //安装uCOS_II时钟中断向 量 PC_SetTickRate(OS_TICKS_PER_SEC); //设置uCOS_II时 钟频率 OS_EXIT_CRITICAL(); OSStatInit(); //初始化uCOS_II的统计任务 for (;;) { if (x>0) { x=0; y+=2; } PC_DispStr(x, y, //显示字符的位置 s, DISP_BGND_BLACK+DISP_FGND_WHITE ); x += 1; //如果按下Esc键则退出uCOS_II
三、主要仪器设备
硬件环境:PC计算机; 软件环境:WIN98/2000/XP、BC4.5(Borland C++ 4.5)、 TASM.exe。
嵌入式实验一(嵌入式 Linux 开发环境的搭建及 Makefile 应用)
实验一嵌入式 Linux 开发环境的搭建及 Makefile 应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嵌入式 Linux 开发基本过程及基本命令。
2.了解嵌入式 Linux 开发中各种工具的基本用途。
3.搭建好嵌入式 Linux 的开发环境。
4.通过对包含多文件的 Makefile 的编写,熟悉各种形式的Makefile 编写,加深对 Makefile 中用户自定义变量、自动变量及预定义变量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安装 Vmware 及 Ubuntu;2.熟悉 Linux 下相关命令:属性查询、修改,路径、目录的查询、修改、删除,压缩、解压等;3.熟悉编辑工具;4.熟悉 makefile 文件的基本作用(编写一个包含多文件的Makefile)。
三、Make 工程管理器:Makefile如今能得以广泛应用,这还得归功于它被包含在Unix系统中。
在make诞生之前,Unix系统的编译系统主要由“make”、“install”shell脚本程序和程序的源代码组成。
它可以把不同目标的命令组成一个文件,而且可以抽象化依赖关系的检查和存档。
这是向现代编译环境发展的重要一步。
1977年,斯图亚特·费尔德曼在1贝尔实验室里制作了这个软件。
2003年,斯图亚特·费尔德曼因发明了这样一个重要的工具而接受了美国计算机协会(ACM)颁发的软件系统奖。
Makefile文件是可以实现自动化编译,只需要一个“make”命令,整个工程就能完全自动编译,极大的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
目前虽有众多依赖关系检查工具,但是make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
一个程序员会不会写makefile,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程序员是否具备完成大型工程的能力。
1.Makefile 基本规则一个简单的 Makefile 语句由目标、依赖条件、指令组成。
smdk6400_config :unconfig@mkdir -p $(obj)include $(obj)board/samsung/smdk6400其中:smdk6400_config:目标;unconfig:先决条件;@mkdir -p $(obj)include $(obj)board/samsung/smdk6400:指令。
淮阴工学院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实验报告实验四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搭建
实验四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搭建一、实验目的1、了解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作用2、掌握相关服务器的安装二、实验准备硬件:JXARM9-2410教学实验箱,PC机软件:Windows XP操作系统,ADS集成开发工具三、实验过程1、tftp网络配置(1) 虚拟机网络配置a. 点击虚拟机-设置,将网络适配器设置为自定义,并指定虚拟网络为VMnet0。
b. 点击编辑-虚拟机网络参数-主机虚拟网络映射,并且指定其桥接的网卡c. Red Hat IP配置●点击系统设置-网络,双击eth0配置IP信息如下:地址:172.20.11.243子网掩码:255.255.255.0默认网关地址:172.20.11.254DNS: 210.29.152.4●点击激活,在弹出的对话框点击是按钮●测试网络连接是否正常方法一:在linux下,点击系统工具-终端,输入命令ping 172.20.11.243方法二:在主系统中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ping 172.20.11.243(2)修改tftp的配置文件a.在终端下输入gedit /etc/xinetd.d/tftpb.修改”disable=yes”为”=no”,点击保存,关闭geditc.重启xinetd服务,使刚才的更改生效,在终端里输入,/etc/init.d/xinetd restartd.进入tftpboot文件夹创建一个测试文件testfilee.取得tftpboot文件夹的所有权限,命令chmod 777 /tftpbootf.启动tftp测试上传和下载2配置NFS服务器a.设置:开始->系统设置->服务器设置->NFS服务器打开配置对话框第一步:点击添加nfs共享第二步:输入目录/tftpboot第三步:输入主机172.20.11.243第四步:基本权限为读/写第五步:点击确定第六步:关闭nfs服务器配置b.在终端输入命令/etc/init.d/nfs restart,重启nfs服务c.将nfs服务器挂载到/home/tmp中,命令:mount172.20.11.243:/tftpboot /home/tmp。
Linux实验六_构建嵌入式开发环境
三、预备知识
了解嵌入式程序的开发流程及 linux 的基本命令。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开发环境配置
(1)配置网络,包括配置IP 地址、NFS 服务、防火墙。网络配置主要是要安装好以太网卡, 对于一般常见的RTL8139 网卡, REDHAT9.0 可以自动识别并自动安装好, 完全不要用户参与, 因此建议使用该网卡。 然后配置宿主机IP 为192.168.0.121。 如果是在有多台计算机使用的 局域网环境使用此开发设备,IP 地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如图6.1所示:
图6.4 安全级别设置
在系统设置菜单中选择服务器设置菜单,再选中服务菜单,将iptables 服务的勾去掉,并 确保nfs 选项选中。 (2)配置NFS: 点击主菜单运行系统设置->服务器设置->NFS 服务器(英文为:SETUP->SYSTEM SERVICE->NFS) ,点击增加出现如下在界面,在目录(Drictory):中填入需要共享的路径, 在主机(Hosts):中填入允许进行连接的主机IP 地址。并选择允许客户对共享目录的操作 为只读(Read-only)或读写(Read/write)。如图6.5 所示:
此时系统提示“确认取消” ,点“是”即可,接着点提示窗口的“确定” ,进入下一步。 (2)超级终端会要求你为新的连接取一个名字如”ttyS0”,如图 6.11 所示,Windows 系统会 禁止你取类似”COM1”这样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被系统占用了。
图6.11
当你命名完以后,又会跳出一个对话框,你需要选择连接实验箱的串口,这里选择 COM1, 如图 6.12 所示:
2. 配置超级终端
(1)超级终端程序通常位于"开始->程序->附件->通讯"中,选择运行该程序,一般会跳出如 图 6.9 所示窗口,询问你是否要将 Hypertrm 作为默认的 telnet 程序,此时你不需要,因此点 “否”按钮。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作者:————————————————————————————————日期:ﻩ合肥学院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报告(2013 -2014第2学期)专业:实验项目: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实验时间:2014 年 4 月28 日实验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2014年4月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嵌入式开发的软件工具2、虚拟机VM的安装3、ubuntu操作系统的安装4、Linux下配置TFTP5、配置NFS服务6、实现简单应用程序开发二、实验内容首先安装VMware虚拟机,一步一步,比较简单,接着安装ubuntu-10.04.4操作系统环境,搭建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配置TFTP服务和NFS服务,最后编写简单应用程序,并且会使用Makefile进行简化,尤其其对于大程序的优越性。
三、实验设备硬件:1、pc机软件:1、虚拟机(VMware)2、ARM的操作系统(ubuntu-10.04.4)四、实验过程1、虚拟机的安装下载虚拟机软件一步一步安装:我们选择了自定义安装,对一些设置进行了自定义:同意我们也设置了密码,有利于安全:ﻫ以上使我们的操作系统配置,由于不会有很多的内存需要,我们还是多设置了一些。
系统配置过程中:Ubuntu 已经安装成功。
2、搭建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3、Linux下配置TFTP:4、配置NFS服务:5、实现简单应用程序开发:五、实验小结本次实验主要是软件的安装与验证性的实验,自己搭建嵌入式开发环境,在实验中,我们初次体会了Linux下的操作环境,以前知识听过,却没有用过,而且我们也学会了虚拟机的安装,我不仅安装了ubuntu而且还装了windows xp,对于一些32位软件的安装还是比较好的。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嵌入式开发环境,使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嵌入式开发实践。
实验材料:1. 一台支持嵌入式开发的电脑2. 开发板(如Arduino、Raspberry Pi等)3. USB数据线4. 开发软件(如Arduino IDE、Raspbian等)5. 软件安装包(如果需要单独安装)实验步骤:1. 准备开发环境软件:根据使用的开发板选择相应的开发软件,并从官方网站下载安装包。
将安装包保存到电脑上指定的路径。
2. 安装开发软件:运行安装包,按照安装向导的提示进行软件的安装。
完成安装后,打开软件,检查是否安装成功。
3. 连接开发板:使用USB数据线将开发板连接到电脑上,并确保连接良好。
4. 配置开发环境:打开开发软件,进入设置或配置界面。
根据使用的开发板,选择正确的开发板型号,并设置串行端口。
保存设置。
5. 编写并调试代码:使用开发软件创建一个新的代码文件或打开一个现有的示例代码文件。
编写嵌入式程序代码,并进行调试与测试。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调试器、仿真器等进行代码调试。
6. 上传程序到开发板:完成代码编写和调试后,将程序通过USB数据线上传(烧录)到开发板上。
等待上传过程完成。
7. 运行程序:断开USB数据线,将开发板与目标设备(如传感器、电机等)连接。
开启目标设备的电源,观察目标设备的动作与反应。
8.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比设计预期和实际观测,分析代码的执行情况,查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嵌入式开发环境,并进行了基本的嵌入式开发实践。
通过编写代码、调试和运行程序,我们能够控制目标设备进行特定的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嵌入式开发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嵌入式开发中,可能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硬件接口、通讯协议、资源管理等。
实验2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构建
实验2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构建【实验目的】掌握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构建过程(以EELiod开发平台为依据)。
【实验步骤】第一步: 我们通过VMware Tools将开发包共享至Linux中的根目录下。
【图2-4-1】第二步: 我们将share改名为EELiod(注:这样方便统一管理)。
【图2-4-2】第三步: 进入EELiod目录,安装rpm包,激活tftp、bootp协议。
【图2-4-3】【图2-4-4】【图2-4-5】第四步: 配置bootp、tftp、bootptab。
【图2-4-6】第五步: 激活bootp、tftp协议,打开系统设置->服务器设置->服务进行配置。
【图2-4-7】第六步: 选择bootp、tftp协议,之后点击开始。
【图2-4-8】【图2-4-9】第七步: 配置网络.【图2-4-10】第八步: 打开系统设置->网络:【图2-4-11】第九步: 双击配置文件,添加网络信息。
【图2-4-12】(注:要与bootptab记录中的IP地址保持同网段,网络配置完成后最好重启一次系统使其生效)第十步: 交叉环境安装。
先拷贝xscalev1_010001.tar.gz到/opt目录下【图2-4-13】第十一步: 解压xscalev1_010001.tar.gz文件。
【图2-4-14】第十二步: 修改root用户下的.bash_profile文件:【图2-4-15】第十三步: 添加交叉编译链地址/opt/xscalev1/bin:【图2-4-16】保存退出后,执行source .bash_profile之后可以使用which arm-linux-gcc查看是否已经安装完成:。
实验一 ARM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搭建
实验一ARM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搭建一、虚拟机安装配置ARM嵌入式系统开发需要linux环境,为了在windows下使用linux,需要安装虚拟机。
虚拟机软件采用Virtualbox,linux操作系统的版本使用lubuntu。
lubuntu系统已制成镜像文件,只需导入到virtulbox即可。
1. 安装VirtualBox虚拟机软件。
采用默认安装。
2. 运行Virtualbox虚拟机软件,导入lubuntu虚拟机。
在“管理”菜单中,选择“导入虚拟电脑”项,在后续对话框中选择镜像文件,其余参数按照默认。
3. 启动lubuntu虚拟电脑进入linux界面。
二、建立交叉编译环境1. 查看arm gcc 编译工具# cd /opt/host/armv4l# ls bin列出的以“armv4l-unkown –linux-”开头的系列文件就是gcc编译工具软件。
#armv4l-unknown-linux-gcc –v应该显示以下信息:如果没有出现该信息,则检查~/.bashrc文件,在其中加入“PATH=$PATH:$HOME/bin:/opt/host/armv4l/bin/”。
2. 建立桥接网络当使用tftp下载程序时,为了使开发板能够访问虚拟机中的数据,需要对网络加以设置。
开发板的IP为192.168.0.115;虚拟机的IP 设为:192.168.0.100(1) 在lubuntu虚拟机的网卡配置中,选择“桥接网卡”,(2) 在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配置界面中,将本地网卡和虚拟机的网卡桥接起来。
桥接参数如下:IP设置为:192.168.0.2掩码:255.255.255.0网关:192.168.0.2(3)lubuntu虚拟机的IP设置:虚拟机IP:192.168.0.100掩码:255.255.255.0网关:192.168.0.23. 配置minicom参数minicom程序用于在linux环境下通过串口和开发板通信。
嵌入式实验设计实训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开展了嵌入式实验设计实训。
本次实训以ARM处理器为平台,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熟悉ARM处理器的基本架构和编程环境。
2. 掌握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1)硬件平台:ARM处理器开发板(2)软件平台:Keil uVision5、GNU ARM Embedded Toolchain2.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环境首先,将开发板连接到计算机,并安装Keil uVision5和GNU ARM Embedded Toolchain软件。
接着,配置开发板,使其能够正常运行。
(2)编写程序根据实验要求,编写嵌入式系统程序。
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初始化:设置时钟、GPIO、中断等。
2)主循环:实现程序的主要功能。
3)中断处理:处理外部中断。
4)延时函数:实现延时功能。
(3)编译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4)下载程序将编译好的程序下载到开发板上。
(5)调试程序在开发板上运行程序,通过串口调试软件观察程序运行情况,并对程序进行调试。
(6)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
3. 实验项目(1)点亮LED灯通过控制GPIO端口,实现LED灯的点亮和熄灭。
(2)按键控制LED灯通过检测按键状态,控制LED灯的点亮和熄灭。
(3)定时器实现定时功能使用定时器实现定时功能,例如定时关闭LED灯。
(4)串口通信实现串口通信,发送和接收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点亮LED灯实验成功实现了通过控制GPIO端口点亮LED灯的功能。
2. 按键控制LED灯实验成功实现了通过检测按键状态控制LED灯的功能。
嵌入式Linux开发和调试环境搭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嵌入式Linux开发和调试环境搭建姓名:学号:课程名称:所在学院:专业班级:任课教师:实验项目名称嵌入式Linux开发和调试环境搭建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一)、实验目的:1、搭建实验环境,为后续的实验做准备;2、熟悉Linux TFTP配置,为后续Linux底层开发做准备;(二)、实验要求:根据实验手册的内容,把嵌入式Linux主机开发环境搭建好,并把调试环境搭建好。
二、实验设备:华清远见试验箱,PC机三、实验方法(原理,流程图)(一)实验的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是基于Ubuntu 12.04 LTS 64-bit 操作系统搭建的,使用VM虚拟机工具软件。
本开发环境在Ubuntu 12.04 64-bit LTS基础上,安装了编译调试Bootloader、Linux、Android系统所需要的工具和依赖的库。
(二)Linux系统配置TFTP实验和NFS实验:TFTP协议是简单文件传输协议,基于UDP协议,没有文件管理、用户控制功能。
TFTP 分为服务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在主机上通常同时配置有TFTP服务端和客户端。
NFS方式是开发板通过 NFS挂载放在主机(PC)上的根文件系统。
此时在主机在文件系统中进行的操作同步反映在开发板上;反之,在开发板上进行的操作同步反映在主机中的根文件系统上。
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使用 NFS 方式挂载系统,这种方式对于系统的调试非常方便。
四、实验过程、步骤及内容(一)实验开发环境搭建:1、安装VMware Player【打开VMware Player安装程序】安装过程跟一般软件安装没有区别,一直点击下一步就行。
【安装完成】2、打开虚拟机打开虚拟机并将Ubuntu 12.04 64-bit的镜像导入虚拟机中3、配置优化虚拟机根据主机配置修改虚拟机内存大小,将虚拟机内存的大小设置为2G;将处理器的数量设置为4;将网络适配器选择为桥接模式;将共享文件夹启用。
4、开启虚拟机Ubuntu 12.04 64-bit系统,初始密码为1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至此搭建完毕。
实验1 TINYOS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搭建
实验1TinyOS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搭建与测试一.实验目的:1.搭建TinyOS嵌入式开发环境。
2.测试TinyOS开发环境。
3.通过测试例程熟悉TinyOS开发环境。
二.实验设备及软件环境:1.装载Ubuntu或Redhat系统的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2.TelosB传感器节点;三、实验方法:1.搭建TinyOS嵌入式开发环境在Windows系统下安装虚拟操作系统软件VMware(版本8.0),并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之一安装TinyOS:1)基于Redhat Linux操作系统和RPM软件包管理系统的手动安装方式在VMware软件新建虚拟机并安装RedHat Enterprise Linux4/RHEL4操作系统(或者其他版本的操作系统)。
相关安装方法参考此处。
2)基于Ubuntu操作系统和APT软件管理系统的自动安装方式在VMware软件新建虚拟机并安装Ubuntu14.04系统(或者其他更高版本的Ubuntu操作系统),在网络中搜索TinyOS的软件仓库,并将其添加至APT软件管理系统中,相关的添加方法参考此处。
此外可以参考官方安装教程中“Two-step install on your host OS with Debian packages”章节的内容。
2.测试TinyOS是否安装成功1)运行TinyOS自带的tos-check-env命令检查安装环境是否完全配置好。
2)利用TinyOS编译基于TOSSIM平台的BLINK例程以测试TinyOS能否正常使用。
必须完成以下步骤:理解Blink的程序结构和含义,相关内容参见附件1。
编译基于TOSSIM平台的BLINK程序,相关内容参见此处。
编写基于Python的仿真脚本和运行TOSSIM仿真实验,相关内容参见此处。
建立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实验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建立一、创建文件:vi hello.c如下:二、安装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3.4.6-glibc-2.3.6. tar步骤1、把交叉编译链考贝到任意目录下,并解压:tar zxvfarm-linux-gcc-3.4.6-glibc-2.3.6.tar –C /2、把以上路径添加到/etc/profile文件的最后:exportPATH=$PATH:/gcc-3.4.6-glibc-2.3.6/arm-linux/bin3、输入命令使环境变量立即生效:source /tec/profile4、测试是否安装成功:arm-linux-gcc–v 如果显示版本号,则安装成功。
5、编译C文件:arm-linux-gcc hello.c–o hello三、配置tftp服务步骤1、检查系统有无安装包:用命令:rpm –aq | grep tftp,如有安装包的版本号,说明系统已有相应的安装包;2、配置服务器,打开文件:vi /etc/xinetd.d/tftp,显示如下桌面service tftp{socket_type=dgramprotocol=udpwait=yesuser=rootserver=/usr/sbin/in.tftpdserver_args=-s/tftpbootdisable=yes}然后编辑将disable改为no,其他不变3、重启xinetd服务:service xinetd restart,停止xinetd:[确定]启动xinetd:[确定]4、输入如下命令:netstat –a | grep tftp,如果出现如下画面“udp00*:tftp*:*”则说明tftp服务已经正常运行(输入命令chkconfig --list也能在列表中看到tftp启动字样)。
接下来建立默认的tftp根目录,要跟上面的server_args的路径一样,这里是/tftpboot:[root@localhost/]#mkdir tftpboot[root@localhost/]#/etc/rc.d/init.d/xinetd restart(或service xinetd restart)停止xinetd:[确定]启动xinetd:[确定][root@localhost/]#5、把hello拷贝到/tftpboot下6、用以下命令tftp –r hello –g192.168.1.12下载IP为192.168.1.12的虚拟机的/tftpboot/目录下的hello文件到实验箱当前目录。
实验一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建立
实验一嵌入式Linux 开发环境的建立【实验目的】熟悉嵌入式开发环境【实验学时】建议2 学时【实验内容】1、宿主机上安装串口超级终端显示并控制开发板2、宿主机上以虚拟机方式安装Fedora103、在宿主机Fedora10 环境下配置SAMBA 服务4、配置NFS 服务5、在宿主机Fedora10 环境下安装交叉编译环境6、在开发板上运行交叉编译好后的hello 程序【实验原理】【实验要求】最终能在开发板上运行宿主机中交叉编译好后的可执行程序。
【实验步骤】1、宿主机上安装串口超级终端显示并控制开发板1) 串口线连接好宿主机和开发板2) 如宿主机通过usb 转串口连接开发板,则需要安装usb 转串口驱动3) 打开超级终端或secureCRT 程序超级终端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中配置,输入区号010,(随便输) —> 点击‘确定’—> 填入名称‘COM2440’(随便输) —> 选择串口设备‘COM0’(根据实际硬件连接选择)—> 配置串口:波特率‘115200’数据位‘8’奇偶校验位‘无’停止位‘1’数据流控制‘无’—> 点击‘确定’secureCRT 程序如没有超级终端,则使用secureCRT 程序,配置如下:Protocol: serial按下图设置:Port, Baud rate 等数据,RTS/CTS 勾去掉COM5 端口设置按设备管理器中的显示设置:2、宿主机上以虚拟机方式安装和配置Fedora10 配置root 用户和网络1) root 用户设置第一次,须获取root 权限,设置用户Su root 后获得root 权限#gedit /etc/pam.d/gdm屏蔽第三行后重启即可2) 网络设置打开网络配置文件,并修改相应配置:Reboot 重启3、在宿主机Fedora10 环境下配置SAMBA 服务1)查看是否安装了SAMBA,看是否有/etc/init.d/smb 文件?如果没有,则安装之。
嵌入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嵌入式系统开发与调试实验日期:2021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熟悉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和工具。
3. 学习嵌入式系统调试的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嵌入式系统概述2. 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搭建3. 嵌入式系统编程4. 嵌入式系统调试三、实验步骤1. 嵌入式系统概述(1)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分析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软件和中间件。
(3)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分类,如按处理器架构、操作系统和应用领域等。
2. 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搭建(1)安装开发工具,如Keil、IAR等。
(2)搭建硬件开发平台,如STM32、ARM等。
(3)配置开发环境,包括编译器、链接器、调试器等。
3. 嵌入式系统编程(1)学习C语言编程,掌握基本语法和数据结构。
(2)学习嵌入式系统编程技巧,如中断、定时器、串口通信等。
(3)编写示例程序,如LED控制、按键检测等。
4. 嵌入式系统调试(1)学习调试器的基本操作,如设置断点、单步执行、观察变量等。
(2)掌握调试技巧,如逻辑分析、代码优化等。
(3)调试示例程序,找出并修复程序中的错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嵌入式系统概述(1)掌握了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了解了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软件和中间件。
(3)熟悉了嵌入式系统的分类,如按处理器架构、操作系统和应用领域等。
2. 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搭建(1)成功搭建了Keil开发环境。
(2)完成了STM32硬件开发平台的搭建。
(3)配置了编译器、链接器、调试器等开发工具。
3. 嵌入式系统编程(1)掌握了C语言编程基本语法和数据结构。
(2)学会了嵌入式系统编程技巧,如中断、定时器、串口通信等。
(3)编写了LED控制、按键检测等示例程序,并成功运行。
4. 嵌入式系统调试(1)熟悉了调试器的基本操作,如设置断点、单步执行、观察变量等。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一、引言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它通常被用于控制、监测和执行特定任务。
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搭建合适的开发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搭建过程,并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目标是搭建一个嵌入式开发环境,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软件方面,需要安装和配置适合嵌入式开发的集成开发环境(IDE);硬件方面,需要准备一个开发板和相应的调试工具。
三、实验步骤1. 安装IDE软件我们需要选择一款适合嵌入式开发的IDE软件。
常用的嵌入式开发IDE有Keil、IAR和Eclipse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并下载合适的IDE软件。
安装过程中需要按照提示完成各项配置,并确保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2. 配置IDE软件安装完成后,需要对IDE软件进行一些配置。
首先,我们需要添加合适的编译器和调试器。
根据开发板的型号和芯片架构,选择相应的编译器和调试器,并将其添加到IDE软件的配置中。
其次,需要配置编译器的路径和选项,确保编译器能够正确编译程序。
最后,还需要配置调试器的连接方式和参数,以便能够正确地调试程序。
3. 准备开发板和调试工具在进行实际开发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开发板和相应的调试工具。
开发板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通常包含了处理器、外设和存储器等组件。
调试工具则用于与开发板进行通信和调试。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发板和调试工具,并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4. 连接开发板和调试工具将开发板和调试工具连接起来是进行嵌入式开发的前提。
首先,需要将开发板和调试工具通过适当的接口连接起来。
接口的选择和连接方式取决于开发板和调试工具的类型。
其次,还需要配置调试工具的连接方式和参数,确保能够正确地与开发板通信和调试。
5. 编写和调试程序完成开发环境的搭建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实际的嵌入式开发工作了。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新的项目,并选择合适的目标设备和编程语言。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建立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专业:软件工程班级:软件091
(3)选好后按ESC键退出当前界面,选择save setup as df1保存退出。
(4)配置完成后,用串口线连接好PC机和2410经典版平台,启动2410经典版平台,即可在minicom上看到启动信息,并可以执行操作控
制。
配置完毕后,在minicom上看到启动信息。
实
验
数
据
心
得
体
会通过这次试验配置,让我了解了对这个试验的流程,让我大慨怎样配置Linux开发环境,也让我对知识进一步的加深,在试验里做这些很有好处,比如,当你不知道怎么入手时,老师就会指导你怎样去做,去操作。
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学院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20 13 - 20 14第2学期)
专业:
实验项目: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
实验时间:2014 年 4 月28 日实验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2014年4月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嵌入式开发的软件工具
2、虚拟机VM的安装
3、ubuntu操作系统的安装
4、Linux下配置TFTP
5、配置NFS服务
6、实现简单应用程序开发
二、实验内容
首先安装VMware虚拟机,一步一步,比较简单,接着安装ubuntu-10.04.4操作系统环境,搭建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配置TFTP服务和NFS服务,最后编写简单应用程序,并且会使用Makefile进行简化,尤其其对于大程序的优越性。
三、实验设备
硬件:1、pc机
软件:1、虚拟机(VMware)
2、ARM的操作系统(ubuntu-10.04.4)
四、实验过程
1、虚拟机的安装
下载虚拟机软件一步一步安装:
我们选择了自定义安装,对一些设置进行了自定义:
同意我们也设置了密码,有利于安全:
以上使我们的操作系统配置,由于不会有很多的内存需要,我们还是多设置了一些。
系统配置过程中:
Ubuntu 已经安装成功。
2、搭建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
3、Linux下配置TFTP:
4、配置NFS服务:
5、实现简单应用程序开发:
五、实验小结
本次实验主要是软件的安装与验证性的实验,自己搭建嵌入式开发环境,在实验中,我们初次体会了Linux下的操作环境,以前知识听过,却没有用过,而且我们也学会了虚拟机的安装,我不仅安装了ubuntu而且还装了windows xp,对于一些32位软件的安装还是比较好的。
本次实验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错一字,全盘崩溃。
又得重新来一次,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我们的心情。
但是就在这样的错误中我们学习的更加深刻。
就如在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过程中,一个解压命令就出错了好多次,最后那条命令都没背出来了。
当然我们经过长期的操作Linux,慢慢的也熟了一点,希望接下来的实验我们仍然可以很好的完成。
六、思考题
1、Makefile是如何工作的?其中的宏定义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makefile是一个文本文件,用于描述程序源代码之间以及程序可执行代码与源代码之间的依赖关系。
为了方便使用不同的编译器或者编译环境以及硬件环境,一些复杂的软件使用了大量的宏定义来代替诸如“gcc”这样的最基本的东西
2、Make和Makefile之间的关系?
答:make一般主要被用来管理一个软件程序项目(用来完成大型软件的自动编译),但是它不仅仅可以用来管理软件程序,还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文件同步等。
makefile是被make使用的“描述”文件,它描述要被make所管理的项目中的文件间的关系(比如对于一个C程序项目来说,.h文件和.c文件之间的关系,.c和.o之间的关系等),和如何维护这个项目的状态(比如对于一个程序项目来说,就有编译可执行文件,产生文档,清除所有除源代码文件之外的文件等).
3、GCC编译器的常用参数有哪些?它们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1)、-O 优化参数。
后面可以跟数字表示优化级别-O0表示不优化,-O1,-O2,-O3优化程度依次递增。
大部分平台最高级别是-O3,也就是说3以后的数字基本都没用。
另外建议大家最高只用到-O2。
大部分开源操作系统经过千锤百炼都是使用-O2参数编译的。
优化级别开得太高对于调试不利。
为了优化,编译器可能会打乱部分代码的顺序,造成我们单步跟踪的时候会发现在C源代码里乱跳。
另外还有一个-Os表示为代码大小进行优化,用它可以生成尽量短小的机器码。
(2)、-E 表示仅仅对代码进行预处理不编译。
也就是仅仅将头文件包含和宏定义展开。
如果没有用-o指定输出文件则将预处理结果输出到控制台上。
(3)、-c 表示仅仅汇编及编译代码,不进行链接。
也就是将源代码编译成.o文件。
(4)、-S 表示仅仅汇编而不进行编译及链接。
也就是将源代码翻译成汇编指令。
gcc -S生成的文件阅读起来不如用objdump反编译.o文件生成的结果舒服。
建议想分析汇编指令采用objdump命令反编译。
(5)、-o filename 指明输出文件名。
一般配合-E -c -S三个命令使用。
4、嵌入式系统定义和特点?
答:嵌入式系统定义: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特点:按照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有3个基本特点,即“嵌入性”、“专用性”与“计算机”。
(1)、“嵌入性”由早期微型机时代的嵌入式计算机应用而来,专指计算机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的智能控制。
当嵌入式系统变成一个独立应用产品时,可将嵌入性理解为内部嵌有微处理器或计算机。
(2)、“计算机”是对象系统智能化控制的根本保证。
随着单片机向MCU、SoC发展,片内计算机外围电路、接口电路、控制单元日益增多,“专用计算机系统”演变成为“内含微处理器”的现代电子系统。
与传统的电子系统相比较,现代电子系统由于内含微处理器,能实现对象系统的计算机智能化控制能力。
(3)、“专用性”是指在满足对象控制要求及环境要求下的软硬件裁剪性。
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必须依据嵌入对象的要求,设计成专用的嵌入式应用系统。
5、嵌入式系统硬件与软件有哪些部分组成?
答:嵌入式系统硬件组成:CPU:嵌入式处理器(ARM、MIPS等)、内存:微控制器内部或外部SDRAM芯片、存储设备:微控制器内部或外部Flash芯片、输入设备:按键、触摸屏等、输出设备:LCD、数码管等、接口:接口配置(板卡等)
嵌入式系统软件组成:引导代码:Bootloader引导,针对不同电路进行移植、操作系统:Linux 等需要移植、驱动程序:每个设备都必须针对具体电路进行开发、协议栈:移植、开发环境:借助服务器进行交叉编译、仿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