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0000.4-2003)
标准体系明细表
![标准体系明细表](https://img.taocdn.com/s3/m/1aa84d22ad02de80d5d84051.png)
青岛锐宗食品有限公司标准明细表100技术标准体系117信息技术标准环境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服务技术标准安装、交付术标准包装运输贮存技术标准测量检验试验设备技术标测量检验试验方法技术标设备设施装备技术标准半成品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标准采购技术标准产品技术标准102设计技术标准106115114113112111110109准108准107106105104103101技术基础标准200管理标准体系217标准化管理标准体系评价管理标准信息管理标准环境管理标准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安全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服务管理标准安装、交付管理标准包装、搬运、贮存管理标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203202准201采购管理标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经营综合管理标准216215214213212211210209208准207准206205204一般操作人员(岗位)工青岛锐宗食品有限公司标准体系结构编码规定为切实规范我公司标准化体系文件编码,特规定如下:一、技术标准QDRZ/JB—XX—X体系代码(A:为总经理持有;B:管理者代表持有;C:标准化办公室持有;D:部门持有。
)文件顺序号(自01开始,代表本标准体系的流水文件号)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代号公司代码二、管理标准QDRZ/PD—XX—X体系代码(A:为总经理持有;B:管理者代表持有;C:标准化办公室持有;D:部门持有。
)文件顺序号自01开始,代表本标准体系的流水文件号)管理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代号公司代码三、工作标准QDRZ/GB—XX—X体系代码(A:为总经理持有;B:管理者代表持有;C:标准化办公室持有;D:部门持有。
)文件顺序号(自01开始,代表本标准体系的流水文件号)工作标准代号公司代码四、标准代号:技术标准(JB)、管理标准(PD)、工作标准(GB)。
青岛锐宗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受控号:版本号:B/O Q/DS00——2006标准化管理办法2006—06—30发布2006—06—30实施青岛锐宗食品有限公司发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以及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基本工作内容、规范和方法,对涉及比较专业性的工作管理,本标准给出了指南。
GBT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6759e8837cd184254b3535de.png)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和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附件。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000.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应急预案emergencyplan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应急准备emergencypreparedness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se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应急救援emergencyrescue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应急演练emergencyexercise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应急预案编制程序4.1概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资料收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广开--标准的研制与编制试题及答案
![广开--标准的研制与编制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aad31de53a580217fcfe51.png)
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对应关系的代号是()选择一项:A. MODB. EQC. NEQD. IDT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IDT题目2正确获得0.50分中的0.5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下列()不属于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的3种情况之一选择一项:A. 非等效B. 等效C. 等同D. 修改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等效题目3正确获得0.50分中的0.5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修改”采用国际标准对应关系的代号是()选择一项:A. IDTB. EQC. MODD. NEQ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MOD题目4正确获得0.50分中的0.5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双编号方式适用于以下哪一种情况()选择一项:A. 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B. 等同采用国际标准C. 等效采用国际标准D. 修改采用国际标准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等同采用国际标准题目5正确获得0.50分中的0.5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在标准的研制过程中,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目的在于()选择一项:A. 预估制定后实施会有何困难,如何解决B. 确定制定的条件是否已具备C. 其余三项皆是D. 弄清楚制定标准的时机是否已成熟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其余三项皆是题目6正确获得0.50分中的0.5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意味着()选择一项:A. 国家标准可以包含最小限度的编辑性修改B. 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文本结构相同C. 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技术内容相同D. 其余三项皆是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其余三项皆是题目7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在明确制定某产品标准的意义之后开展研究工作首先必须了解()选择一项:A. 产品用户要求B. 产品市场要求C. 产品的特点D. 其余三项皆是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其余三项皆是题目8不正确获得0.50分中的0.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在标准中应标识在()选择一项:A. 前言B. 引言C. 标准封面上的国家标准英文名称的下面D. 附录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标准封面上的国家标准英文名称的下面题目9正确获得0.50分中的0.5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时,使用翻译法,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相关要求()选择一项:A. 应准确翻译国际标准中的助动词B. 可根据需要删除国际标准的引言C. 保留国际标准的前言D. 可存在最小限度的编辑性修改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保留国际标准的前言题目10正确获得0.50分中的0.5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下列一致性程度标识正确的是()选择一项:A. GB/T 11021-2007电气绝缘耐热性分级(IEC 60085:2004 _IDT)B. GB/T 11021-2007电气绝缘耐热性分级(IDT-IEC 60085:2004 )C. GB/T 11021-2007电气绝缘耐热性分级(IEC 60085:2004 ,IDT)D. GB/T 11021-2007电气绝缘耐热性分级(IEC 60085:2004 :IDT)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GB/T 11021-2007电气绝缘耐热性分级(IEC 60085:2004 ,IDT)题目11部分正确获得1.00分中的0.5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在标准中应标识在()选择一项或多项:A. 标准封面上的国家标准英文名称的下面B. “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所列的与国际标准有对应关系的国家标准名称后面C. 引言D. 前言反馈你的回答部分正确您选择了太多的选项。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 部分 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GBT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 部分 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GBT](https://img.taocdn.com/s3/m/9a2d1df31a37f111f1855b8e.png)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0000.4-2003)1 范围GB/T 20000的本部分为标准起草者分析、确定并起草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提供指导。
本部分适用于有关人身、财产或环境,或它们集合的安全(例如人身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人身、财产和环境安全)。
本部分旨在降低产品、过程或服务在使用中产生的风险,并考虑了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预期的使用和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在内的风险。
注1:“质量”不是“安全”的同义词,不宜混淆“质量”和“安全”各自的功用。
但标准中有必要考虑质量要求以确保始终满足安全要求。
注2:本部分的规则也可用于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注3:尽管本部分的初衷是供标准起草者使用的,但它的基本原则也可用于在其他活动中考虑各种安全内容。
注4:一项标准可以仅规定安全内容,也可以包含规定安全内容的章。
注5:除另有说明外,本部分使用的术语“委员会”包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
注6:第3章已定义的术语在本部分中用黑体印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2000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296.1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T 5465.2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T 5465.2-1996,idt IEC 60417:1994)GB/T 10001(所有部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1-2000,neq ISO 7001:1990)GB/T 16273(所有部分)设备用图形符号GB/T 17306 包装标准消费者的需求(GB/T 17306-1998,idt ISO/IEC指南41:1984)ISO 3864 安全色和安全信号ISO 7000 设备用图形符号——索引和大纲ISO/IEC指南14 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信息ISO/IEC指南50 儿童安全和标准——总则IEC指南104 安全出版物的编制和基础安全出版物和专业安全出版物的使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20000的本部分。
GBT9精选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9精选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3a305b2db84ae45c3b358c6f.png)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 2013-10-01 实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和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附件。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 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4.1 概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GBT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396ba1bb10661ed9ad51f3d6.png)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和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附件。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000.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应急预案emergencyplan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应急准备emergencypreparedness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se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应急救援emergencyrescue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应急演练emergencyexercise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应急预案编制程序4.1概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资料收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标准化工作指南
![标准化工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cbc5131b0717fd5360cdcd6.png)
目次前言引言1范围2术语和定义2.1标准化2.2标准化的目的2.3规范性文件的种类2.4标准和法规的负责机构2.5标准的种类2.6标准的协调2.7规范性文件的内容2.8规范性文件的结构2.9规范性文件的制定2.10规范性文件的实施2.11在法规中对标准的各种引用2.12合格评定2.13特性的测定2.14合格评价2.15合格保证2.16批准和承认的协议2.17合格评定机构和人员的认可前言GB/T 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分为如下几部分:——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已发布)——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已发布)——第3部分:引用文件;——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第5部分:产品标准中涉及环境的内容。
本部分为GB/T 20000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IEC指南2:1996《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英文版)。
本部分根据ISO/IEC指南2:1996重新起草。
本部分根据GB/T 1.1—2000的规则将ISO/IEC指南2:1996中未编号的“范围”一章编为第1章,同时设置第2章“术语和定义”,将ISO/IEC指南2:1996中“范围”一章之后的术语和定义归集到此第2章中,因此,本部分的术语条目的编号是在ISO/IEC指南2:1996的章条编号前加“2”。
例如,ISO/IEC指南2:1996中的1.1,在本部分中编号为2.1.1。
本部分与ISO/IEC指南2:1996相比,存在如下技术性差异:——本部分删除了ISO/IEC指南2:1996中11.4的术语“mandatory standard”及其定义。
因为此术语及其定义极易与我国“强制性标准”的概念相混淆,且与《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中关于“标准”的定义不协调。
——本部分删除了ISO/IEC指南2:1996中1.3的拒用术语“domain of standardization”、2.7的拒用术语“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和7.5.1的拒用术语“mandatory requirement”。
《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解读
![《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9f5a838844769eae009ed5e.png)
洛阳
40.0% 40.0%
50.0%
山东省自2016年起,连续3年事故发生 率、人员死亡率下降40%。
洛阳市2018年,事故起数 下降50%。
(三)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工作部署和要求
下发相关文件
■ 2016年2月23日,省政府公布了《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 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73号),要求企业编制事故隐患排查标准清单 、 建立工作台账、严格隐患排查治理。
■ 李克强总理也指出: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加快健全隐患排 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
(二)国家有关部署和要求
出台了一系列文件
■ 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标本兼治遏制重 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2016]3号),提出了“把安全风险管控 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坚持关口前移,加强过 程管控,强化事后处置”的指导思想,要求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无缝 对接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
开展“双重预防体系” 建设是否会 增加企业负担?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作为安全系统管理的 两个核心环节,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 化建设中均有明确要求,并作为其基础关键环节存在。其 核心理念也是运用PDCA模式与过程方法,系统的进行风 险点识别、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的确定,并对各个过程制 定规则、原则,进行过程控制并做到持续改进。
■ 所用表格的内容尽量与省安委会《建设导则》相对应,方便 与应急部门的数据对接。
■ 对职业病防治相关内容暂未作出规定。(考虑工程建设涉及 不多、山东省未制订相关标准、《建设导则》中未做系统规定 )
《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写说明
![《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写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b9d199b6783e0912a3162acf.png)
《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编制说明国家标准项目名称: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国家标准项目编号:20173916-Q-466送审国家标准名称: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此栏送审时填写)报批国家标准名称:(此栏报批时填写)承担单位: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当前阶段: 征求意见□送审稿审查□报批稿报批编制时间:2020 年7月《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17年12月2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文发布《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7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正式批准国家标准计划项目: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编号为20173976-Q-466。
2.目的意义原国家测绘局于1997年3月26日印发施行了部门规章《测绘安全生产规程》,实施十年后,在2008年发布强制性行业标准CH 1016-2008《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代替了原部门规章。
强制性行业标准CH 1016-2008的实施对保障测绘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加强测绘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促进测绘事业安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经过强制性标准精简整合工作,《关于印发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的通知》(国标委综合函【2017】4号)明确,强制性行业标准CH 1016-2008的结论为修订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项目。
强制性行业标准CH 1016-2008实施十多年来,我国测绘事业发展迅速,测绘行业单位逐步发展壮大,测绘从业人员增长迅速,测绘作业范围场所越来越广,从陆地到海洋,从国内到国外,测绘生产安全管理和监督出现了许多新形势、新特点,使得该行业强标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测绘生产安全管理和监督的要求。
国家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2019年)等新版法律法规,迫切需要尽快制订强制性国家标准,规范和推动测绘事业产业发展。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0000.4-2003)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0000.4-2003)](https://img.taocdn.com/s3/m/e2a6a8eb1eb91a37f0115c6e.png)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0000.4-2003)1 范围GB/T 20000的本部分为标准起草者分析、确定并起草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提供指导。
本部分适用于有关人身、财产或环境,或它们集合的安全(例如人身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人身、财产和环境安全)。
本部分旨在降低产品、过程或服务在使用中产生的风险,并考虑了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预期的使用和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在内的风险。
注1:“质量”不是“安全”的同义词,不宜混淆“质量”和“安全”各自的功用。
但标准中有必要考虑质量要求以确保始终满足安全要求。
注2:本部分的规则也可用于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注3:尽管本部分的初衷是供标准起草者使用的,但它的基本原则也可用于在其他活动中考虑各种安全内容。
注4:一项标准可以仅规定安全内容,也可以包含规定安全内容的章。
注5:除另有说明外,本部分使用的术语“委员会”包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
注6:第3章已定义的术语在本部分中用黑体印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2000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296.1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T 5465.2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T 5465.2-1996,idt IEC 60417:1994)GB/T 10001(所有部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1-2000,neq ISO 7001:1990)GB/T 16273(所有部分)设备用图形符号GB/T 17306 包装标准消费者的需求(GB/T 17306-1998,idt ISO/IEC指南41:1984)ISO 3864 安全色和安全信号ISO 7000 设备用图形符号——索引和大纲ISO/IEC指南14 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信息ISO/IEC指南50 儿童安全和标准——总则IEC指南104 安全出版物的编制和基础安全出版物和专业安全出版物的使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20000的本部分。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19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19](https://img.taocdn.com/s3/m/96ae98b390c69ec3d5bb75cc.png)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9)预案导则1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和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附件。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容AQ/T 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应急预案emergency plan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edness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应急救援emergency rescue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应急演练emergency exercise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应急预案编制程序4.1概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资料收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f0a456026bd97f192279e9c3.png)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生产规模、事故风险等情况,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2003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AQ/T 9007—2011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应急预案emergency plan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3.2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edness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应急响应emergency response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
3.4应急救援emergency rescue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应急演练emergency exercise针对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救援活动。
4 预案编制程序4.1 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分工和职能,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预案编制工作。
4.2 资料收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企业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标准的编写规范GBT
![标准的编写规范GBT](https://img.taocdn.com/s3/m/709b219ab84ae45c3a358c87.png)
与前一版主要技术变化
16、技术要素的表述:增加了“技术要素的表述”。 (P143)
17、图:①增加了图的接排规定。②增加了对分图的 规定。③增加了图与前面的条文应空一行。④增加了 图的编号和图题应占两行。
(一)目标及要求 1、内容完整; 2、表述清楚和准确; 3、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 4、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 5、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
(二)统一性 1、结构的统一; 2、文体的统一; 3、术语的统一。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
(三)协调性 1、普遍协调; 2、特殊协调; 3、本领域协调。
参考文献、引导语简化了。 6、清晰。编排格式更加清晰。增加行空。
与前一版主要技术变化
1、封面:①在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给 出标准是否涉及专利的信息。 ②标准编号位置固定。
2、目次:目次中不同层次的章、条要素规定要退格。 3、前言: ①增加了标准编写所依据的起草规则。 ②
增加了有关专利的说明。③删除了说明附录性质的规 定。④标准的提出信息可根据情况省略。 4、引言:增加对已知涉及的专利,应在引言中表述。 5、规范性引用文件:①简化了导语。②引用的文件可 以在线获得。③与国际标准无一致性程度的,无须标 注一致性程度标识。④增加引用文件应遵守的原则。
语表示。 整合1.1和1.2更加严谨、准确。增加了两个要素:参 考文献、索引。 从第6章后有变化。6、7、8章对6章,9章对7章。
一、基本思路
1、什么是标准? GB/T20000.1-2002中规定: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
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 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解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7306fa9f7ec4afe05a1dfdf.png)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解读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以下简称应急演练)的计划、准备、实施、评估总结和持续改进等规范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针对生产安全事故所开展的应急演练活动。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0000.4-2015 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办函〔2009〕62号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
三、术语和定义(一)事故情景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风险而预先设定的事故状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特征、波及范围以及变化趋势等)。
(二)应急演练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三)综合演练针对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
(四)单项演练针对应急预案中某一项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
(五)桌面演练针对事故情景,利用图纸、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进行交互式讨论和推演的演练活动。
(六)实战演练指参演人员利用应急处置现场所需的各类应急器材、物资等,选择(或模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设备、设施、装置或场所,按照事先设定事故情景,通过决策行动、实际操作,完成应急响应的全过程演练活动。
针对事故情景,选择(或模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设备、设施、装置或场所,利用各类应急器材、装备、物资等,通过决策行动、实际操作,完成应急响应的全过程演练活动。
(七)检验性演练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应急机制的协调性及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而组织的演练活动。
(八)示范性演练为检验和展示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而开展的具有较强指导宣教意义的演练活动。
(九)研究性演练为探讨和解决事故应急处置的难点问题,试验新方案、新技术、新装备而组织的演练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0000.4-2003)1 范围GB/T 20000的本部分为标准起草者分析、确定并起草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提供指导。
本部分适用于有关人身、财产或环境,或它们集合的安全(例如人身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人身、财产和环境安全)。
本部分旨在降低产品、过程或服务在使用中产生的风险,并考虑了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预期的使用和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在内的风险。
注1:“质量”不是“安全”的同义词,不宜混淆“质量”和“安全”各自的功用。
但标准中有必要考虑质量要求以确保始终满足安全要求。
注2:本部分的规则也可用于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注3:尽管本部分的初衷是供标准起草者使用的,但它的基本原则也可用于在其他活动中考虑各种安全内容。
注4:一项标准可以仅规定安全内容,也可以包含规定安全内容的章。
注5:除另有说明外,本部分使用的术语“委员会”包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
注6:第3章已定义的术语在本部分中用黑体印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2000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296.1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T 5465.2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T 5465.2-1996,idt IEC 60417:1994)GB/T 10001(所有部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1-2000,neq ISO 7001:1990)GB/T 16273(所有部分)设备用图形符号GB/T 17306 包装标准消费者的需求(GB/T 17306-1998,idt ISO/IEC指南41:1984)ISO 3864 安全色和安全信号ISO 7000 设备用图形符号——索引和大纲ISO/IEC指南14 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信息ISO/IEC指南50 儿童安全和标准——总则IEC指南104 安全出版物的编制和基础安全出版物和专业安全出版物的使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20000的本部分。
注:同一个术语可以指称与其他出版物中在定义上稍有差异的同一概念。
1)安全safety:免除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注:改写自GB/T 20000.1-2002的定义2.2.5。
2)风险risk:对伤害的一种综合衡量,包括伤害发生的概率和伤害的严重程度。
3)伤害harm:对物质的损伤,或对人体健康、财产或环境的损害。
4)伤害事件harmful event:危险情况造成了伤害的结果。
5)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伤害的潜在根源。
注:术语“危险(源)”可按产生伤害的来源或可预料的伤害性质来划分〔例如触电危险、碾压危险、切割危险、中毒危险、着火危险、溺水危险等)。
6)危险情况hazardous situation:人员、财产或环境暴露于危险中的情形。
7)可容许风险tolerable risk:按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接受的风险。
8)防护措施protective measure:降低风险的方法。
注:防护措施包括固有的安全设计、防护装置、个体防护装备、使用和安装信息以及培训等。
9)残余风险residual risk:在实施防护措施后还存在的风险。
10)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系统地运用现有信息确定危险(源)和估价风险的过程。
11)风险评价risk evaluation: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确定实现可容许风险的过程。
12)风险评定risk assessment: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13)预期的使用intended use:按供方提供的信息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使用。
14)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reasonably foreseeable misuse:未按供方的规定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使用,但这种结果是由很容易预见的人为活动所引起的。
4 “安全”和“安全的”两词的使用不宜用“安全”和“安全的”作为修饰语,以免传达无用的额外信息。
而且,它们很可能被认为有“确实免除了风险”的意思。
建议凡可能时用被修饰对象的特征代替“安全”和“安全的”作为修饰语。
示例:——用“防护头盔”,而不用“安全头盔”;——用“阻抗防护装置”,而不用“安全阻抗”;——用“防滑地板涂料”,而不用“安全材料”。
5 安全的理念5.1处理标准中的安全问题,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它将涉及较宽的技术领域和大多数产品、过程或服务。
进人市场的产品、过程和服务日益复杂,这就要求优先考虑安全问题。
不可能有绝对安全,事实上会残留一些风险,见3.9。
因此,产品、过程或服务只可能有相对安全。
5.2通过把风险降低到可容许的程度(见3.7)来达到安全。
“可容许风险”是通过寻求一种最佳平衡来判定,这种平衡是指绝对安全的理想状态与产品、过程或服务也能满足要求之间,以及与一些因素诸如使用者的利益、适用性、成本效率和有关的社会惯例(习俗)之间的最佳平衡。
因而需要不断反复评审这一可容许的程度,特别是在技术和知识都有了发展之后,才有可能做出经济可行的改进,使产品、过程或服务在使用中风险降到最低。
5.3可容许风险是通过风险评定(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和降低风险的循环过程达到的(见图1)。
图1 风险评定和降低风险的循环过程6 可容许风险的实现将风险降低到可容许的程度宜采用下列步骤(见图1):a)确定可能使用产品、过程或服务的群体(包括特殊需要和老年群体)和已知的可能接触产品、过程或服务的群体(例如,低龄儿童的使用或接触);b)确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预期的使用,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c)确定使用产品、过程或服务包括安装、维护、修理和销毁或报废时所有阶段和条件下产生的每个危险(源)(包括危险情况和伤害事件);d)预测和评价由于已确定的危险(源)对各个已确定的使用或接触群体引起的风险(见图1);e)如果判定结果表明,风险达到了可容许的程度(例如,通过对同类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比较),则终止;f)如果判定结果表明,风险未达到可容许的程度,则再降低风险直至达到可容许的程度。
降低风险宜按如下先后顺序:1)固有的安全设计;2)防护装置;3)提供给使用者的信息。
上述步骤的前提是假设使用者在风险降低措施中充当一个角色,要按设计者或供方提供的安全信息使用产品、过程或服务(见图2)。
图2 降低风险的过程设计所采取的步骤应遵循图2所示的先后顺序。
使用者所采取的步骤不必遵循图2所示的先后顺序,而要视具体的应用情况而定。
需要强调的是,不宜用附加的防护装置、个体防护装备和给使用者提供信息代替设计上的改进。
7 标准中的安全内容7.1 安全标准的种类为了有条不紊地统一协调解决安全问题,负责不同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标准编制的委员会(参见第1章注5)需要密切合作。
建议采用一个体系以确保每一个具体的标准仅限于规定特定方面的内容,相关的其他方面的内容则引用更通用的标准。
按下列标准分类建立这样的体系:a)基础安全标准,规定适用于较宽范围的产品、过程或服务中有关一般安全内容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求;b)专业安全标准,规定适用于涉及多于一个委员会的几类或同类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安全内容,尽可能引用基础安全标准;c)产品安全标准,规定适用于单一委员会范围内的具体的或同类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安全内容,尽可能引用基础安全标准和专业安全标准;d)包含安全内容的产品标准,其安全内容宜引用基础安全标准和专业安全标准。
电气和电子工程领域的体系见IEC指南104。
7.2 新标准立项的分析当提出一项涉及安全内容的制修订标准项目时,宜确定标准包括什么内容和标准为谁而定,并可通过回答下列问题加以确定。
a)标准针对哪些使用者?——哪些使用者将使用和怎样使用该标准?——使用者对该标准有什么要求?注:标准的“使用者”包括执行标准要求、受标准影响(诸如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和受环境影响的各方。
b)标准的目的是什么?是作为一项——基础安全标准,——专业安全标准,——产品安全标准,还是作为——包含安全内容的产品标准?按如下问题考虑标准的目的:——出于哪些与安全有关方面的考虑?——该标准是否将用于试验?——该标准是否将作为合格评定的依据?(ISO/IEC指南7给出了全部细节)c)标准宜怎样编写?——该标准的预计使用者能具有何种背景和知识?7.3 准备工作制定标准从确定要包括的所有安全内容着手。
在这个阶段,重要的是收集所有相关信息(例如意外事故的数据、研究报告)。
而后宜编制一个详细的大纲作为标准的基础。
在标准的起草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召集委员会的专家来介绍制定标准所需要的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诸如:a)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详细的工作知识;b)意外事故的记录;c)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使用者实际经验的反馈;d)现有的防护措施的知识;e)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未来发展方面的知识;f)法律框架(参见GB/T 1.2-2002的5.1.4)。
确立标准的内容时,宜考虑下列安全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与具体的标准有关):a)预期的使用和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b)在预期条件下的使用性能;c)与环境的兼容性;d)人类工效学因素;e)法规要求;f)现有的相关标准;g)可靠性;h)服务能力(包括“维修”,例如易于达到的服务项目,加油或加润滑油的方法);i)耐久性;j)可处理性(包括相关的说明);k)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使用者的特殊需要[例如,儿童(见ISO/IEC指南50)、老年人、残疾人];l)故障特性;m)标记和信息。
7.4 起草7.4.1 总则下列规则和建议适用于安全标准的起草和在其他标准中安全内容的起草。
这些规则和建议比GB/T 1.1-2000更具体,是对它的补充和完善。
标准宜包含这些尽可能消除危险或在消除不了时降低风险的重要要求。
这些要求宜当作防护措施来表达,且应能验证。
规定防护措施的要求宜:——使用准确、清楚和易于理解的语言;——在技术上保持正确性。
标准宜清楚完整地规定为验证是否满足要求而采用的方法。
不宜使用主观的术语或词汇,除非它们在标准中已被定义。
7.4.2 安全使用的信息7.4.2.1 信息的种类标准宜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的相关人员(例如购买者、安装人员、操作者、使用者、服务人员)安全使用所需的全部信息。
就产品而言,标准宜清楚地指明:a)哪些安全信息应展示在产品自身或产品包装上;b)哪些安全信息必须在销售点醒目可见;或c)哪些安全信息应列入安装、使用和维护说明书内。
此外,这些信息还宜说明安全的工作惯例,如果相关人员接受了这些安全工作惯例,将会大大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