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学(二)
传播学试卷(2)+答案
![传播学试卷(2)+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c7a4124afe04a1b171de8f.png)
一、单选题(每题2 分,共16 分)1、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B 】A、中国B、美国C、德国D、日本2、报纸上的“读者来信”可以看作获取【D 】的一种形式。
A、熵B、噪音C、冗余信息D、反馈3、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模式是【B 】。
A、信息传送数学模式B、五W 模式C、两级传播模式D、议程设置模式4、赖特认为,传播的功能除了监测环境、联系社会、传承遗产之外,还有【D 】A、宣传B、规范C、教育D、娱乐5、《参考消息》的创办符合下列哪一条传播规律【C 】A、信息来源重要性B、诉诸情感C、防疫论D、休眠效应6、既能进行大众传播,又是人际传播重要工具的媒介是【D 】A、报刊B、广播C、电视D、互联网7、广告中使用动物形象来推销,符合宣传七种策略中的【B 】A、辱骂法B、转移法C、证词法D、平民百姓法8、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纽曼提出的【D 】是一种强大效果理论。
A、教养理论B、知识沟假说C、第三者假说D、沉默的螺旋二、多选题(每题3 分,共24 分)1、下列哪些方法是量化/实证研究方法【A B C 】A、实地调查法B、内容分析法C、控制实验法D、哲学思辨2、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包括【A B C D 】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3、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A B C D 】A、认识自我B、建立人际关系C、控制周围环境D、进行情感沟通4、大众传播的功能包括【A B C D 】A、传播信息B、引导舆论C、教育大众D、提供娱乐5、下列传播活动哪些是在集权主义传播制度下进行的?【A D 】A、封建时代的传播活动B、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播活动C、我国的新闻传播活动D、法西斯国家的传播活动6、麦克卢汉的理论包括【A B C 】A、媒介是人的延伸B、媒介即讯息C、冷媒介和热媒介D、媒介选择或然率公式7、下列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解说正确的是【A B C D 】A、这个理论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大众传播B、心理根源和社会根源引起了受众对信息的需求C、大众媒介通过不同形式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D、最后导致需求的满足或其他(往往是非有意的)结果8、下列对创新与扩散论的解说正确的是【A B 】A、罗杰斯和休梅克的《创新的传播》是该理论的代表作B、它研究的是在社会中推广新技术、新知识的过程和效果C、用图表示的话,一项创新在社会中传播的过程大体上是一条直线D、比起人际传播来,大众媒介几乎没有任何传播效果三、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分)1、信息人的精神创造物,是用以减少或者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网络传播学》课件
![《网络传播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2098f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1.png)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口碑传播是指受众在接收到传播内容后,向他人 推荐或分享的行为,口碑传播的效果往往比传统 广告更为显著。
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
信息泛滥Βιβλιοθήκη 01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和快速性导致了信息的泛滥,大量无用的、
虚假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给受众带来困扰。
社交变革
02
网络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社交习惯,人们可以通过社
交媒体等平台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实施处罚措施
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网络传播行为,依 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撤销资质等 。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 打击跨境网络传播违法行为。
网络传播的自律机制
行业自律组织
企业自我约束
成立相关的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自律规范 和标准,引导会员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伦 理准则。
网络传播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自律意识。
详细描述
网络传播学的跨学科性表现在它融合了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实践性则体现在它 关注网络信息传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态性则是因为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传播方式不断 变化,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02 网络传播的原理与技术
网络传播的原理
信息的高速流动和广泛覆盖。
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是网络传播的核心技术,包括 TCP/IP协议、HTTP协议、SMTP协议 等,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互联互 通。
云计算技术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 存储、分析和可视化,为网络传播提 供了更加精准的目标用户分析和个性 化推荐。
传播学(2)
![传播学(2)](https://img.taocdn.com/s3/m/82cb43310b1c59eef9c7b43c.png)
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美国学者罗洛夫在《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中提出,人际传播是社会交换活动当中的一种。
人在进行社会交换时,主要交换的是六中资源:物品、金钱、服务、信息、地位和爱。
其中,物品、金钱、服务的交换需要满足的是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至于交换信息、地位和爱,则不可避免要进行人际传播。
由此可见,人进行一切活动的动机,无不源于人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所具有的需求。
对于自然需求,人际传播虽然并非所需,但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性活动;而对于社会需求,人际传播则成为不可或缺的行为。
换句话说,人际传播源于人的社会需求,是人的基本社会活动。
没有人际传播,人就不是一个社会化的人;同样,人类社会也就不复存在。
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由于它对人类行为中的心理因素的强调,也被称为一种行为主义社会心理学理论。
这一理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
社会交换理论由霍曼斯创立,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劳、埃默森等。
从众∕群体压力理论(Conformity/Herd effect):群体压力(grouppressure),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
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应。
把关人(Gatekeeper):发展: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
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行为被称为“把关”。
“把关人”的概念是传播学的重要范畴,由传播学的先驱者之一库尔特•卢因最早提出。
卢因在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文中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c548a5d804d2b160b4ec07b.png)
二、功能:交流沟通,宣泄心理,人格虚拟
1、传递信息信息流意见流
2、协调入际关系交流情感
3、调节情绪满足心理需求
第四节网络上的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一、网络群体传播
群体,广义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活动,并有着兆同
3、去中心和网络技术人员所特有的信息平等与共享的理想及其持续相应的努力有关例
如, 番茄花园 番茄花园版xp
(三)海量信息的兼容化、控制性、强时效性
l、传统媒介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工具,传统媒介控制者的地域性使传统媒介表现
出较强的地域性
2、网络是全球网民信息沟通的媒介平台,,个人、政府、财团无法控制媒介生态、传播图景、舆论态势
二、网络传播特性
(一)数字化、多媒体交互性、易检性
传统的大众传媒以点对面的单向性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
网络媒体再现以电脑为媒介,参与者双方创造和分享信息的动态过程和结构形态,异步性颠覆,互动传播模式
例如,早期,人际传播办式运用多,如E-mail QQ,随技术成熟,社会运用普及。90年代中期,传统媒体上网,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融为一体。
二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理论的冲击
l、网络传播模式
2、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者
问题:什么样的传者成为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形象和品牌,传播手段和技巧
3、网络传播中的受众
4, 网络传播的效果
比如,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
三、功能
l、监视环境
广泛信息源,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重要事件最新变化
2.1990年,中国政府正式注册CN顶级域名,
《网络传播学》课件
![《网络传播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e34aa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3.png)
网络传播
通过本课程,您将全面了解网络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为您未来在网络传播领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指导。
网络传播的传播路径
研究网络传播信息传递的路径, 包括社交媒体、新闻平台等。网络传播的影响与效果源自1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
剖析网络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2
网络传播的舆论场效应
研究公众在在线平台上的声音与舆论,以及对社会决策的影响。
3
网络传播的品牌建设
展示如何利用网络传播手段,为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网络传播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网络传播学》课件!本课程将为您介绍网络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课程介绍
本节将为您介绍《网络传播学》的课程内容、目标与重点,并分享学习方法 和要求,为您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
网络传播基础知识
网络传播概念与发展历 程
深入探讨网络传播学的定义、 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 关联。
网络传播的特点与优势
通过对网络传播的分析,揭 示其与传统传播方式的比较 优势。
网络用户行为与心理
研究互联网用户在网络传播 中的行为模式与心理活动。
网络传播的要素与过程
网络传播的参与者与 角色
分析网络传播中各类参与者的 角色与影响力,并探讨他们在 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网络传播的内容与形 式
探索网络传播中的内容类型和 传播形式,如文字、图像、视 频等。
920615-大众传播学-网络传播 (2)
![920615-大众传播学-网络传播 (2)](https://img.taocdn.com/s3/m/929d8a12767f5acfa1c7cded.png)
网络:第四媒体
• 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5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 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 络传播阶段。
• 按照美国传播学者的定义,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 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在 美国,达成5000万人使用的界限标准的大众传媒, 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 而互联网只用了5年。
• 4.46%的受调查者认为世界应该变得 更“透明”,“透明”将会使世界更美 好。因为感知、存储和通讯技术变得越 来越便宜、越来越先进,个人的公共生 活和私生活都将变得越来越“透明”。 无论结果是好是坏,一切的事情都将更 容易被人们看到。从总体上看,“透明” 利大于弊。
• 但更多的受调查者(49%)则认为应该 首先保证个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 (六)网络传播与赛伯空间的文化诉求
• 赛伯空间Cyberspace/Sycberspace(虚拟 现实&超现实)
• 柏拉图:赛伯空间是一种假空间。现实交流 的替代物。
• 麦克卢汉:“地球成为了一个村落。……在 机械时代,我们的身体在空间范围内延伸了。 今天,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电子技术发展,我 们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延伸,以至于能拥抱全 球,抹去了我们星球上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 异。”
• 6.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个人在全球范围内 进行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信息的自由流 动可能会使目前的国界线变得完全模糊, 而代之以城邦、商业文化团体/或其他由全 球性网络紧密连接起来的、位于不同地域 的人类组织。
• 7.大部分受调查者(58%)认为,那些敌 视技术进步的人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因为 那些落伍于迅速发展的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人 (其中的一些人是自己选择如此)将会结成一 个抗拒现代技术的新文化团体,并将自己与现 代社会相隔绝。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9c35bc2acfc789eb172dc830.png)
网络传播课程目标和要求目标: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快速崛起。
本课程围绕网络传播这一核心议题,介绍和讨论网络传播的类型、网络传播中的受众及其行为、网络媒介特性、网络传播效果、网络舆论、网络广告、电子商务等内容。
要求:熟悉网络媒介,结合自身的网络使用,理解网络传播的相关内容;并以此为基础,扩展对网络传播的了解。
及时阅读相关材料。
第一章网络传播概述什么是网络传播网络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对传播学知识的影响(一)什么是网络传播媒介技术发展与信息传播媒介与传播:每一次媒介技术的突破,都会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从而推动社会生活的变革。
媒介与社会:信息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变革,对人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认知能力,以及社会结构、文化形态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
什么是媒介媒介一词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指使事物发生关系的中介体、手段、工具等(张国良:《新闻媒介与社会》)。
广义的媒介指人体的延伸,如麦克卢汉说衣服是皮肤的延伸,车轮是脚的延伸,电话是耳朵的延伸等。
狭义的媒介指传播媒介,包括个人媒介、组织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等。
媒介即信息因尼斯:媒介的偏向麦克卢汉:真正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不是传播媒介中的具体内容,而恰恰是媒介本身。
媒介即信息,社会为媒介的性质而不是媒介的内容所影响。
波兹曼:媒介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梅罗维茨:媒介形塑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媒介在传播中的作用媒介是人类传播活动中,达到传播目标的重要工具。
媒介是影响人们态度、情感、思维和行为的重要变量。
个人形象的建构与发展,受媒介的影响和制约。
媒介有自己的偏好,对传播内容有深刻的影响,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
阅读材料:媒介的影响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举过三个例子,分析媒介对于文化的影响(《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第18-2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没有书面文字的非洲部落如何解决纠纷大学博士论文口试中对于引用的态度苏格拉底的辩护传播的历史关于传播的历史,传播学者唐·彭伯说:我们假定人类现代历史的4万年为一年,此时正值12月31日深夜,该年的最后一天。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777a10c60029bd64793e2c09.p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目 录
01
网络传播的介绍
02
网络传播的特点
03
网络传播的类型
04 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
05
网络传播小贴士
PART 01
网络传播的介绍
1.1 定义 1.2 研究方向
1.1 定义
定义
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 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 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 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 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 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网络传播的普及使得大多数人 都能够获得信息量的增长,但 是那些经济条件好的、有一定 文化的人能够比那些经济条件 差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随着 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知识 鸿沟”可能反而会越来越大。另 外,那些没有经济和技术条件 来接触和应用网络的人有一种 被社会隔离的感觉,他们对网 络感到压抑和沮丧,对整个世 界有陌生感和技术恐惧感,甚 至放弃自己的个人责任和社会 责任。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 家之间的“知识沟”和“数字沟”也 许不但没有因为网络传播的原 因而缩小,反而拉大了。
的形象。但是,网络中的交流技巧与在现实中的交流技巧是很不一样的,一些人习惯
了网络交流的方式与语言,回到现实世界里来,难免会有不适应的感觉,这也会减少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人际交流的愿望。
3.2 网络群体传播
介绍
网络中的很多应用,都促进了人群之间频繁的交流互动。在这种交流的基础上,网络
1
中的很多人群的交流不再是偶然的,而是逐渐变为固定的、持续的,这些人群进而演
网络传播学
![网络传播学](https://img.taocdn.com/s3/m/4a3dd9a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a.png)
工作原理:搜索器,索引数据库,检索程序和用户界面四个部分组成。 搜索器:spider(网络蜘蛛),crawlers(网络爬虫),在网络间来回搜集信息和发现更新的信息。索引数据库:搜索器搜索结果的汇总之地,它按照一定的顺序存放搜索到的信息,并为这些信息编排索引表。如:作者名字,更新时间,链接流行度。从上到下排序。也就出现大家搜索了以后出现的信息顺序不一样。检索程序:在接到用户的搜索关键词后,负责在索引数据库中进行查找的算法和相关程序。用户界面是使用者与搜索引擎打交道的一个信息交流平台,用户在此输入要查找的内容,搜索引擎在此反馈给用户查找的结果。
互联网时代的aidma ——aisas
三、微博改变一切
微博就是每次发布都不超过140个字的微型博客,是表达自己,传播思想,吸引关注,与人交流的最快、最方便的网络传播平台。
微博定义
微博降低了内容门槛——人人都是发布者 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现象显现无疑 信息生产变得简便,快捷,不费吹灰之力。结合了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因为简单,所以深入人心,所以人人都是发布者
网络广告的含义
中国的第一个商业性的网络广告出现在1997年3月,传播网站是chinabyte,广告主是intel,广告表现形式为468*60像素的动画旗帜广告。Intel和ibm是国内最早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
就网络广告效果的监测而言一般分为三大类:广告的显示和点击监测、广告的后继行为追踪监测、持续效果分析。
格雷马斯模拟图
也就是说格雷马斯发明了一个四元结构的分解意义的模型,他认为在二元之外还有第三元,它既非a1,也非a2,而这个第三元在其内容层形式又串联了两个相反的意义,即1,2。
二、广告金字塔(advertising pyramid)
网络传播学复习题
![网络传播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44726e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b.png)
网络传播学复习题一、网络传播的概念与特点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数字化: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在和传输,便于存储、处理和传播。
2、多媒体融合:能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丰富了传播内容。
3、全球性:打破了地域限制,使信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
4、交互性: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可以实时互动,受众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
5、个性化: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
二、网络传播的类型1、网站传播网站是网络传播的重要平台,包括新闻网站、商业网站、政府网站等。
它们通过页面设计、内容更新等方式向用户传递信息。
2、社交媒体传播如微博、微信、Facebook 等,用户可以创建个人账号,分享信息、观点和生活点滴,形成社交网络。
3、搜索引擎传播用户通过输入关键词,搜索引擎为其提供相关的网页链接和信息,帮助用户快速获取所需内容。
4、视频分享平台传播像 YouTube、抖音等,用户可以上传、观看和分享视频。
5、在线论坛和社区传播人们围绕特定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形成具有共同兴趣的群体。
三、网络传播的受众1、受众的特点网络受众具有自主性强、个性化需求高、参与意识浓等特点。
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信息,同时也能主动发布和传播信息。
2、受众的行为包括信息搜索、浏览、分享、评论、转发等。
受众的行为不仅受信息内容的影响,还受到社交关系、平台算法等因素的制约。
四、网络传播的效果1、认知层面网络传播能够拓宽受众的知识面,增加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
2、态度层面可能改变受众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形成舆论。
3、行为层面影响受众的行为决策,如购买商品、参与活动等。
五、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1、虚假信息传播网络上存在大量虚假、夸大的信息,误导公众。
2、隐私泄露个人信息在网络传播中可能被不当收集和使用,导致隐私泄露。
3、网络暴力一些网民在网络上发表攻击性言论,对他人造成伤害。
4、知识产权侵犯未经授权转载、复制他人作品等行为屡见不鲜。
《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e03e8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2.png)
视频、直播等形式。
实时互动
3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具有实
时互动的特点,用户可以 即时评论、转发和分享。
网络视频传播
直观生动
网络视频传播以视频形 式呈现,能够直观生动
地传递信息。
内容丰富
网络视频传播涵盖了电 影、电视剧、综艺节目 、短视频等多种类型。
跨时空传播
网络视频传播不受时空 限制,用户可以在任何 时间、任何地点观看视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的应用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为 网络信息传播带来新的形式和 体验,提供沉浸式的传播体验 。
社交与信息传播的深度融 合
未来社交媒体将更加融入网络 信息传播体系,成为人们获取 和分享信息的重要渠道。
跨文化交流与全球传播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 化交流和全球传播将成为未来 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趋势。
互动性强
网络广告传播可以与受众进行实 时互动,提高广告的互动性和参 与度。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
社交属性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基于社 1
交关系,通过用户之间的 互动实现信息的传播。
分众化传播
4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可以根 据不同用户群体的兴趣和 需求,实现分众化的信息 传播。
内容多样性
2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
多样,包括文字、图片、
《网络传播学概论》 课件
• 网络传播学概述 • 网络传播的原理与技术 • 网络信息传播的形式与特点 • 网络信息传播的策略与技巧 • 网络信息传播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网络传播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网络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网络传播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以互联网为研究载体,探 讨信息传播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趋势。
传播学重点 2
![传播学重点 2](https://img.taocdn.com/s3/m/a860269402d276a200292e6d.png)
传播学重点第一章1传播的概念: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世界处处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传播活动,生命不息,传播不止。
理解定义: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中进行;②是一个互动过程(传播者传递—受传者接收);③基本条件(传播者、受传者、信息、通道);④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相互影响,建立共识,不断调节各自的行为态度;⑤媒体丰富(语言、文字、音乐、图画、人的行为等);⑥广义传播(机器、动物、植物传播)。
2传播的类型:自然传播、动物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
人的传播又可分为两类: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3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4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点:5教育传播系统(四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体和教育信息6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的变革(观念、要素、方式):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从主要满足教育者需要走向主要满足学习者需求。
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教育传播系统的四大要素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教育者由把关人变为引导者;教育信息由模拟信息变为数字信息;教育媒体由单向交流媒体变成双向、多向交流媒体;受教育者由被动变为主动。
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由一对一或一对多变为多对多的网络传播方式。
7教育传播的研究对象:教育传播本体的研究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的研究教育传播内容的研究教育传播符号的研究教育传播通道与媒体的研究教育传播中传者与受者的研究教育传播环境的研究教育传播效果的研究教育传播的研究方法第二章1教育传播的过程(9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编码、译码、受教育者、噪声、反馈与效果。
网络传播学
![网络传播学](https://img.taocdn.com/s3/m/e12cfc6d011ca300a6c39021.png)
绪论1.网络传播的概念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的传播活动。
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的存储介质上,通过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
”2.新媒体的两大特征数字化互动性: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3.为什么把网络传播学设定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广义的传播虽然包括自然界的传播和人类社会的传播,但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不同的分科研究领域。
网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它包括的门类和范围更广。
计算机技术平台的变化多端;网络的多媒体功能和信息容量的无限性。
4.网络传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界定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2)、网络传播学与传播学之间存在的个性与共性关系(3)、网络传播学的研究方法(4)、网络传播学理论到实务转换5.网络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研究对象:人类通过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各种信息传播活动和规律。
——研究范围:网络传播发展历史、网络传播理论知识、网络传播业务。
6.网络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与传播学相比的继承与突破继承的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法——直接调查:观察法——间接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2、内容分析法3、控制实验法4、其他研究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突破的研究方法:5、特殊方法——网络调查法第二章1.互联网的定义:互联网(INTERNET,又译因特网、网际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2.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美国诞生3.互联网发展经历的四大阶段(1)、基于军事需求的萌芽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大事记:——1959年10月,前苏联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特”上天;——美国的高级研究计划署成立(ARPA);——1969年,互联网诞生,ARPA建立ARPAnet网络,连接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2)、在科研领域的应用和完善大事记:——1972年,计算机可以更加简便的接入互联网——1973年,全球性的互联网开始浮现首批连入ARPANET的其他国主机出现。
网络传播学_习题集(含答案)
![网络传播学_习题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df4cf55ef7ba0d4a733b63.png)
《网络传播学》课程习题集一、多项选择题1.网络媒体较以往的传统媒体而言特征包括()。
A传播方式的交互性B数字化C多媒体D个性化E超文本2.魔弹论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
A受众面对大众媒介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B认为大众媒介力量有限C受众与大众媒介地位相当D受众面对大众媒介并不是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E认为大众媒介力量巨大3.人类的传播活动大体上经历了那几个阶段()A口头传播时代B文字传播时代C印刷传播时代D电子传播时代E网络传播时代4. CMC作为新型传播手段。
它有哪些特点()A、从传播模式看,它既然实现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也可实现大众传播。
B、从传播方式看,它既可以实现传授者之间的一对一传播,也可以实现传授者的一对多、多对多传播。
C、从传播内容看,它既可以传播文本信息,也可以传播声音信息、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
D、从传播媒介看,互联网是CMC传播的基础,CMC不能离开Internet而单独存在。
E、从传播的实效性上看,它既可以实现传授者之间的同步传播,也可以实现传授者之间的异步传播。
5.系统模式理论是德国学者马莱兹克提出来的。
他的主要观点是()。
A、大众传播过程一般不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B、大众传播过程是各种社会力量、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C、传播的主要因素如传播者、接受者、媒介与信息,都会受到不同的社会力量和心理因素的制约。
D、传播者和受众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着互动的、双向的信息传播。
E、整个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的系统。
6.一般而言,我们可以把网络传播者分为()。
A、职业的网络传播者B、普通的网络传播者C、专门的网络传播者D、技术型网络传播者E、非技术性网络传播者7.网络媒体受众的心理特征包括()。
A、独处心理B、隐蔽心理C、匿名心理D、角色扮演心理E、共享心理8.网络传播模式的多种传播类型结合的特点体现在()的结合。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E、交互传播9.网络传播中的把关行为包括()。
网络传播学概论重点
![网络传播学概论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5e82581a58da0116d174927.png)
网络传播学概论第一课互联网发展历史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969—1985:初步形成阶段;1985—1995:渐进发展阶段;1995—2003:规模高速扩张阶段:2003年至今:两大方向:在“网内”实现Web2.0式传播;在“网外”呈现媒体融合状态。
二、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我国互联网的开发建设比美国晚20年左右;1995年,基本上与世界网络保持了同步的态势。
发展历史分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筹划至1994年4月正式接入互联网;1994年至2001年“三网融合”目标的提出;“三网融合”目标的实施与发展阶段。
第二课一、人类信息传播阶段二、网络传播特点与优势: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3、低成本全球传播4、检索便捷5、多媒体6、超文本7、互动性三、“新媒体”的界定 P10四个角度:1、“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
2、“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3、“新媒体”的“新”是以国际标准为依据。
4、“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第三课、Web2.0 的传播理念(了解理论的应用、阴影不用背)一、长尾理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大多数,却是次要的。
优点:成本低、风险低、效益高、选择多元化缺点:收益时间长在Web2.0时代,公司的利润不再依赖传统20%的“优质客户”,而是许许多多数量庞大的原先被忽视的客户;长尾理论因此也成为Web2.0商业价值的重要诠释。
该理论本质上强调“个性化”和“小利润、大市场”。
Google和亚马逊都是典型的例子。
二、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所有的人。
在Web2.0时代,六度分隔理论可以让现实世界的60亿人通过互联网,建立紧密的联系。
每一个Web2.0网站都是网络中的一个提供社会网络服务(SNS)的站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新闻采访的信源级别
电子信函和聊天室 BBS和新闻组
网站正式发布的信息
各类大型数据库FTP服务器
网络调查(在线调查)
广义:利用网络各种传播手段收集网民 信息的运行方式。 狭义:在线填写、简单问卷的方法,能 够收集到尽可能多网民的信息。
网络调查的内容
网络用户的意向调查 舆论调查
企业调查 娱乐休闲调查
旗帜广告
宽度一般在400—600像素之间,相当于 8.44—12.66厘米; 高度一般在80—100像素之间,相当于 1.69—2.11厘米; 文件大小一般控制在10K以内
网络广告交换
——是指网站之间通过相互链接、交 换文字或横幅广告扩大宣传效果的方 法。 广告交换网是一个网络广告交换的 中介机构。
特
写
——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被报道事物 富有特征的片段或瞬间,鲜明的再现典 型事件、人物、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评
论
——新闻媒体或作者个人就新近发生的 事件、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或思 想倾向、普遍关注的问题等阐析自己观 点、立场的新闻文体。
新闻分析
——对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同各有 关因素的内在联系、事件产生的后果及影 响、事件前景的预测等所进行的分析。
网络新闻专题的组成要素
自身的网页;相关的新闻报道、背景 资料、新闻评论、网民论坛等。
网络广告概述(一)
网络广告的崛起(一)
例1——著名网络广告分析机构 (Internet Advertising Bureau)的调查 例2——NSF的数据统计 例3——丰田公司的网络广告 例4——Doubleclick公司1999年的广告收 入3亿美圆 例4——搜狐网2001年的广告收入220万 美圆
网络调查的缺点
反馈速度快; 不受时空、地域限制; 客观性强
网络调查的缺点
网络新闻调查通常是与当时的某一个新 闻文本相联系的; 对象Internet的使用者,具有一定的同质 性; 抽样方法有疏漏; 多半是以简单文本刊布出来,答案经常 是简单的“是”和“否”
网络新闻专题
——围绕某个重大的新闻时间或事实,在一定 的时间跨度内,运用新闻消息、特写及背景性 材料、新闻分析、评论、新闻调查等体裁,调 用文字声音、视频图象等多种表现方式,通过 专门的编排与制作,进行的连续、全方位深入 的报道和展示新闻主题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 新闻报道样式组合。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互补关系
服务对象——“远”受众和“近”受众 的互补 服务手段——“推”与“拉”的互补 传播形式——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互 补
网络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
——新闻作品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新 闻内容决定不同形式的新闻体裁,体 裁为内容服务。
新闻体裁的种类
特 写
评 论 ( 新 闻 分 析 )
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
传统广告的弊端 网络广告的特点
网络广告的缺点
传统广告的弊端
强势灌输; 无法实现即时的双向交流;
单纯依靠印象影响消费者; 缺乏互动性
网络广告的特点
传播技术先进,方式多样; 不受时空限制,信息容量大; 即时互动,便于双向沟通; 成本低廉,记费灵活; 便于检索,反馈直接
深度报道
——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 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
网络新闻实务
计算机辅助新闻学(CAJ)
新闻材料收集 材料分析
文本编辑
信息交流
精确新闻学
——1967年前后,迈耶由计算机辅助报 道引申出精确新闻学的理念:社会科学 和行为科学的方法应该被引入到新闻报 道中用以避免新闻被过度的推向艺术。
网络新闻概述
新 闻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新闻报道
——新闻媒介对新闻的传播过程。 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教、体育 形式:消息、通讯、特写、评论
新闻价值
——衡量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客观标准。 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 味性;人情味;人群性
新闻本源
——事实
新闻自由
——亦即出版自由,是宪法所规定的言 论、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 和运用。
1998年5月的联合国新闻委员会 上对互连网的介绍
“Regarding the Internet, the Secretary General says the United Nations must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new ‘fourth medium, alongside the three traditional media ------print, radio and television.”
中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
第一份全球性中文电子杂志 《华夏文摘》 国内第一份上网电子刊物 《神州学人》 中国第一份上网电子日报 《中国贸易报》
ICP TCP ITCP
ITCP发展的三个阶段
翻版阶段; 变化阶段;
综合发展阶段
网络新闻的特点
极强的时效性; 广泛的传播面; 多媒体化信息; 突破线性限制的超链接方式; 增强的互动性; 灵活多变的传播模式
通 讯
消 息
新闻的要素
Who Where
What
“5W+H”
When How
Why
消
息
——通常也被称作新闻,是新闻媒体所传播的
新闻主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多数 是事件性新闻,具有很强的时间性。通过电报、
电传、电子计算机传输的消息称为电讯 。
消息的结构
标题(单一型;复合型) 消息头(电头)
新的定价机制
印象模式
业绩模式
印象模式
千人广告成本CPM(Cost Per Mille)
包月方式
业绩模式
每行动成本CPA(Cost Per Action)即 CPR(Cost Per Response) 每点击成本CPC(Cost Per Click) 每购买成本CPP(Cost Per Purchase)即 CPS(Cost Per Sales) CPL(Cost Per Leads)以搜集潜在客户 名单多少来收费
广告条的大小有特定的要求
400*40 pixels 468*60 pixels 460*60 pixels 400*60 pixels 450*70 pixels 88*31 pixels
交换时,广告主首先在自己网页中加 入交换对象的HTML码,当有人访问自 己的网页时,对方发放的横幅广告就 会显示,广告交换网站通过跟踪在广 告主网页上显示的别人的广告数,按 一定的交换比例计算出广告主的广告 条应该显示的次数。
2001年中国网络广告形式使用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网幅广告 文字链接 电子邮件
网络广告的概念
——是指以数字代码为载体,采用先 进的电子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通过 互联网广泛传播,具有良好交互功能 的广告形式。(技术定义)
——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通过 互联网在网站或网页上以旗帜、按钮, 文字链接、电子邮件等形式发布的广 告。(2001年4月《北京市网络广告管 理暂行办法》)——法律定义
网络广告的缺点
网页上可供选择的广告位置有限
创意的局限性
网络广告的传播对象
年龄分布 性别统计
文化程度 用户行业
网络广告概述(二)
网络广告新功能
内容表现形式 传递方式 广告效益衡量 新的定价机制 对其他媒体广告带来的影响
内容表现形式
经验式内容
交易式内容 广告赞助式内容
导语 主体
标题
单一型标题:只有主题 复合型标题:引题(肩题、眉题)+主 题+副题(子题、下辅题)
导 语
——一般动态新闻的开头部分,是对新 闻事实的最简短之概括或点明所要报道 的事实最重要之点或吸引人之点。最早 出现在南北战争期间。
通
讯
——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 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的 报道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
全球网络广告支出增长
亿美圆
60 50 40 30 20 10 0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资料来源:丘比特通信公司
网络广告的崛起(二)
亿人民币
5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中国
1998年 1999年 2000年出版、交流 等工作的各种法令与条例的总称。
网络新闻
——是指传受基于互联网的新闻信息。
媒体、媒介、平台?
1997年10月18日的《人民日报》第五版“各 地传真”上刊登了《瞩目的“第四媒体”》。
传播学中的“媒介”和“媒体”
媒介(media):技术上讲,是承载传递信 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能。 物质实体指文字、印刷品、通讯器材等; 物理能指电波、光波和声波等。传播媒 介是传播赖以实现的中介。————— —媒介是人类传播活动中运载和传递讯 息的物体,是连接受传双方的中介物。 媒体(media organization):即传播媒体。 是拥有成套的传播媒介,进行信息的生 产、加工和传播的组织或机构。
三 维 网 络 广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