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化学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科学决策能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解读

修订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 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 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 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
修订原则
坚持创新导向
进一步深化改革,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 革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 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 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时代性。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新理念解读
(一)“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是统摄性理念
“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是统摄性理念,其他四个理念分别从课程目 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来落实和体现化学课程的育人功 能。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是化学课程系统的核心要素。只 有每个课程要素都发挥育人功能、体现育人价值,才能真正做到全方位、全过 程育人。
7.删除了 2011版附录中的“有关行为动词中的分类”,即在目标的制定 中用到的“知道、记住、说出、认识、了解”等这些行为动词。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新理念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 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三个育人的根本性问题,主要从育人功能、 发展核心素养、大概念统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和发展性评价等方 面凝练了五个课程新理念。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 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化学》教学指导意见

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化学》教学指导意见一、教学的指导思想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的过程,是指导教学实施的基本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性质,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化学课程中:〃认真学习,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要认真研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理解和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明确各项教学要求,并落实到《标准》的具体内容上。
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钻研学科知识,提高学科素质,与新课程一道成长。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让每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久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这是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师应注意到新的化学课程表现在内容、过程、时空、资源等多方面都具有开放性,教师要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创设丰富、真实、生动、直观的学习情景,引领学生到不同的地点、场合去学化学用化学,使他们对化学形成持久的兴趣,延展他们的学习时空。
〃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新课程让教师借鉴的经验非常有限,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活动形式与部分新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是化学课程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探索、实践、创造,学会在实验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密切注意教师、学生、课堂三个层面的变化。
教师是化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
学生作为化学学习的主人,在化学学习活动中,亲历探究过程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亲身经历、体验和发现。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基本知识学生应掌握和理解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他们应该了解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和化学键的概念,以及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规律。
学生还应了解常见化学实验室用品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辨识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反应。
科学思维学生应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实验设计能力。
他们应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评价。
通过化学学科的研究,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综合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实验技能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包括安全操作实验室设备和材料的能力、正确使用实验工具和仪器的技巧,以及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他们应学会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步骤的控制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
通过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意识学生应培养对化学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和关注。
他们应该了解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对环境的影响,并学会合理利用化学知识和技术来保护环境。
学生还应该关注社会对化学产品和化学工艺的需求,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动。
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学生应培养在化学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他们应学会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问题,并学会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的能力,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的需求。
通过研究化学,学生可以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为将来更深入的化学学科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们也将从化学学科中受益,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和启发。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杨学博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杨学博发表时间:2014-10-09T11:40:36.7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8月总第130期供稿作者:杨学博[导读] 过去我国的教学大纲对培养科学能力是具体到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
杨学博甘肃省庆阳市第六中学745000科学能力是科学素养教育的核心,是否具有科学能力决定着学生能否将所学得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于科学知识的探究学习过程和社会生活之中。
科学能力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学生科学素养在行为上的具体表现,它的培养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一、化学教学是培养科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过去我国的教学大纲对培养科学能力是具体到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
有的学者认为科学能力还应包括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归纳能力等。
这些都是对科学能力的表现类型所做的划分。
我认为,科学能力应是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
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依据,科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在科学知识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需要从“问题”的角度来实施教学,即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科学能力。
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生通过提出、解决和发展问题的历程,可同时经历知识的应用、科学方法的练习、证据的搜寻与评价,并有助于学习经验的迁移。
从科学哲学所强调的科学动态发展观点来看,“问题”可以说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从教育的意义上说,促进学生科学认识发展的最大的动力是“问题”,因而从“问题”的角度来发展学生的科学认识,是培养科学能力的最佳途径。
科学认识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起点是“提出问题”,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和产生新的问题。
提出问题是认识和解决问题、形成或应用知识的开端;解决问题是建立知识和应用知识、方法的综合过程,同时又为提出新的问题、发展知识结构提供条件;发展问题的能力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因素,综合程度更高,是化学教学中科学能力培养的高层次要求。
化工_访谈职业生涯规划

生涯人物访谈报告姓名:专业:学号:班级:一、访谈目的通过此次生涯人物访谈可以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现在的就业形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要准确而认真的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能力与不足之处,让我的大学的时间不白白浪费,才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才可以在未来的求职道路上减少阻碍,而不至于在现如今人才济济的社会上无立锥之地。
因此从现在开始我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打算,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更加的充实,更加丰富多彩。
二、访谈背景介绍姓名:刘奕君年龄:28岁毕业学校:所学专业:工作单位:工作岗位:工作单位简介:南京雨花台中学始建于1957年9月,如今已成为南京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所四星级高中。
雨花台中学也是江苏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园足球已成为我校特色最鲜明、活动最丰富、关注度最高的品牌项目。
校足球队3次荣获全国亚军,10次荣获全省冠军,2018、2019连续两年我校足球队在江苏省“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中,夺得分区赛、总决赛冠军。
形成了立足南京、辐射全省、影响全国的广泛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我校足球,对我校校园足球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访谈时间:2021年12月12日访谈方式:面对面访谈参与人员:我,刘奕君访谈地点:我们学校三、访谈记录问题一: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刘奕君答:其实对我来说找到这份工作还是蛮幸运的,开始我只是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在网上投了申请表,然后通过了学校的招聘考试,最后面试合格,体检合格,就正式成为一名初中化学老师。
问题二:就您的工作而言,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刘奕君答:最喜欢的就是在工作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在工作中找到激情。
最不喜欢的就是经常加班吧,主要加班对身体不好。
问题三:你的职位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刘奕君答: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认真钻研大纲,新课程标准,把握我校学生实际,制定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期末写出专项总结。
化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化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化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1x月x日,我有幸参加了__x区教育局组织的化学新课标培训,__老师利用一天的时间把新课标的变化以及一些教学中具体的实例传授给大家,同时还纠正了大家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大家受益匪浅。
那么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如何才能把这些新思想新理念很好的贯穿到教学当中,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为此我结合培训和教学谈谈在学习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课堂教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而新型试题只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形式,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堂模式,关键还要靠我们的教学主阵地——课堂。
新的理念成了我们课改教学的巨大驱动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目前的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还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了。
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
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
因此,我们要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
就要在平时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兴趣、探究知识,尊重他们、呵护他们。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质疑、勇于求异,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善于创设成功的情境。
对学习基础不太好的一些学生,提出一些简单应用性的问题,而将一些有深度和具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学习基础好一些的学生,使他们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一来可以使他们在不同学习层次上都有进步。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一)课程性质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化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关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化学在促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奥秘的核心力量。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基本理念1.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构建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3.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4.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依据化学学业质量标准,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化,促进每个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017年核心素养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2018年2月)

2003年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部分,对化学学科的含义、特点与作用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准确定位了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化学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调动化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肯定了03版的作用和贡献,同时提出面对新时代社会的变化和要求以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修订改进之处。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主要是对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基本原则(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
(3)坚持科学论证。
(4)坚持继承发展。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主要变化■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开发化学活动课程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开发化学活动课程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作者:姜海娟朱安健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6年第05期【摘要】利用学校课程基地的资源,开发的化学活动课程受到学生的关注与欢迎,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化学活动课程;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3-0073-02【作者简介】1.姜海娟,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江苏海安,226600)教师,一级教师;2.朱安健,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江苏海安,226600)教师,一级教师。
在学校课程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以基地环境课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紧贴学生实际,开发了一系列化学活动课程。
本文以我们利用环境科学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展环境监测的一个活动案例为例,说明化学活动课程开发在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活动案例在“海中的环境质量”(“海中”是“海安中学”的简称)这一主题的化学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所要探究的课题。
其中一组学生选择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提出课题“学校及其周边空气中PM2.5含量调查”。
(检测数据及相关分析见表1)1.问题的提出:雾霾问题越来越常见,也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校园及周边的空气质量怎样?是否影响了同学们的身体和学习?我们小组决定探查校园及周边空气中PM2.5含量,分析影响PM2.5含量的因素。
2.活动方案设计与实践:课题组组长将小组成员分工,组织查阅文献,了解PM2.5的含义、国标中的PM2.5值范围(PM2.5≤35ug/m3空气质量为优,35-75ug/m3空气质量为良,75-115ug/m3为轻度污染,115-150ug/m3为中度污染)、PM2.5的危害、PM2.5的影响因素以及PM2.5的预防等资料。
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讨论确定活动计划和研究方案。
针对“学校及周边空气PM2.5含量是否超标”这一问题,学生预测并确定数据采集点:正在集体活动的操场、学校大门两侧马路的十字路口、教室内外、汽车尾气、家中厨房、学校周边烧烤店等。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WORD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前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統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4版义务教育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2024版义务教育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一、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结合当前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2024版义务教育中学化学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指导中学化学教学活动,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化学学习,应该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安全、规范的化学实验操作;- 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认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2.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该通过中学化学学习,发展以下过程与方法:- 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科学思维能力,包括归纳与演绎、分类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 科学决策能力,能够在面临多种选择时,根据科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合理决策。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中学化学学习,应该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科学,对化学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 认识科学研究的本质,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资源、健康等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3.1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常见元素与化合物;- 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实验基础;- 化学与社会、生产、科技和发展。
3.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变化与生命过程;- 化学实验拓展;-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建议4.1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2 教学资源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

高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摘要】高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设立实践课程,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注重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加强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综合能力。
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并提高综合素质。
高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未来,应该进一步完善培养机制,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而为高职化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关键词】高职化学教学、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课程、科研活动、实验操作能力、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式、重要性、发展方向、未来展望。
1. 引言1.1 高职化学教学的重要性高职化学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从而提高自己的科学认知能力。
化学作为应用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至关重要。
在今天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化学知识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和技能,将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化学教学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高职化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2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意义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意义是高职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对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综合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理科教学中关注“科学风险认知和决策能力”的课堂实践

学科教育与教学理科教学中关注“科学风险认知和决策能力”的课堂实践1●严西平*摘 要:化学发展触生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已经引发了化学教育者的思考。
将科学风险教育融入启蒙化学课堂,培育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文初步探讨了将科学风险教育融入课堂的教学模式、策略和组织,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设想。
关键词:科学风险认知 决策能力 初中化学 教学策略 科学素养1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重点项目“理科教育中的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研究” (课题编号:DHA140284)、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下区域支教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a/2015/02/46)、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二期立项课题“促进城乡化学教师均衡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 2017JK12-L112)成果之一。
* 严西平,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科学风险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风险(地震、台风等)有本质上的不同,是指因“科学知识不确定性、科学应用反映延缓、不按科学规律办事和科学伦理失范所带来的灾害,通过采取渗透绿色理念、建构科学伦理等相关措施积极探索培养中学生科学风险认知和相应的决策能力,对于实现化学教育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1]。
核心素养是个体适应社会需要、获得全面发展、提高生存能力的必备素养,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融入科学风险教育的化学教学在理性看待化学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培育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促进作用。
目前,国内化学教学中融入科学风险教育尚在起步阶段,笔者根据梳理出的社会性科学议题(表1),尝试实施了部分议题的科学风险融合教育,如钢铁冶炼中的科学风险[2]、二氧化碳的科学风险[3]、一氧化碳的科学风险[4]等。
□ 化学一、整体化设计科学风险教育科学风险教育的三个核心要素是认知、评估和决策,三者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理念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化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化学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通过科学教育获得的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在化学课程中,学生应该学会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等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化学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使他们具备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精神。
其次,化学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在化学课程中,学生应该通过实验和探究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化学课程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再次,化学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获得的技能和经验。
在化学课程中,学生应该通过实验、观察和模拟等方式,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和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此外,化学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化学知识,保护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最后,化学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综合应用能力是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课程中,学生应该通过案例分析、项目研究等方式,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此外,化学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跨学科思维,使他们能够获取、评估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化学社团章程

化学社团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化学社团是由对化学学科感兴趣的学生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社团组织,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第三条化学社团的宗旨是:团结化学学科爱好者,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四条化学社团设主席团、秘书处和部门。
第五条主席团由社长、副社长、部长组成,负责社团的整体工作规划和决策。
第六条秘书处由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组成,负责社团的文件管理、会议记录和活动策划。
第七条部门根据社团的具体需求设立,包括学术部、实践部、宣传部等,负责各自领域的活动组织和实施。
第三章会员管理第八条化学社团会员分为正式会员和普通会员。
第九条正式会员是指经过选拔和培训,具备一定化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学生,享有参预社团各项活动的权利。
第十条普通会员是指对化学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参加社团的各项活动,并通过活动提升自己的化学素质。
第十一条会员的权利和义务:1. 会员享有参预社团活动的权利,包括学术讲座、实验探索、科研项目等。
2. 会员应积极参预社团的各项活动,遵守社团的规章制度,维护社团的声誉。
3. 会员应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共同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
第四章活动开展第十二条化学社团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会员大会,讨论社团的工作计划和活动安排。
第十三条化学社团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学术讲座,邀请专业人士或者老师进行化学学科的相关讲解,提高会员的学术水平。
第十四条化学社团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实验探索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会员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第十五条化学社团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科研项目,会员可以自由组队,进行科学研究,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第十六条化学社团每学年组织一次化学科普活动,向全校师生宣传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第五章组织管理第十七条化学社团的日常管理由主席团负责,包括制定工作计划、活动安排和预算管理等。
最新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

精品文档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
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
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022年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用7篇)

2022年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用7篇)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化学教师,在体会新课标带来的新观念,新方法,新思路的同时,也时时处处感受着困难和压力。
在通读了新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后,结合自己近年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学习新课标过程中的体会。
1、教育理念的转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基础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学校逐步开展起来。
新课程标准对一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
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
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
物化生报考中的学科知识与决策能力的整合

物化生报考中的学科知识与决策能力的整合物化生(物理、化学、生物)报考是许多学生在高考阶段面临的一个关键选择。
对于物化生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需要扎实的学科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
本文将针对物化生报考中的学科知识与决策能力的整合,探讨其重要性和方法。
一、物化生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物化生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的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学科的基本理论、实验技巧以及相关应用。
在高考中,对物化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和专业报考的选择。
因此,物化生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物化生学科知识是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的基础。
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
其次,物化生学科知识是实践探索的基础。
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物化生学科知识的应用至关重要。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才能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最后,物化生学科知识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
物化生专业有广泛的就业领域,例如化学工程、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
掌握物化生学科知识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物化生学科知识在物化生报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学生才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顺利报考理想的专业。
二、决策能力在物化生报考中的重要性物化生报考不仅仅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更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物化生报考涉及到学科选择、院校选择以及职业规划等重要决策。
学生需要考虑自身的兴趣与潜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需要了解不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还需要考虑未来的职业发展,并制订相应的规划。
良好的决策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避免盲目跟风或受他人影响的情况,能够更好地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为个人发展找到最佳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化学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科学决策能力
作者:杭俊生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5年第12期
科学决策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化学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决策能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活动,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决策、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因此,做出科学的决策是尤其重要的环节。
一、培养学生科学决策能力的步骤
要做出科学的决策,一般从以下几个过程着手,即“发现并提出问题、假设与猜想、查阅资料、实验与论证、做出决策并评估、交流和反思”。
1.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铁容易生锈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是,在没有教师的启发和教材的学习之前,有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过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这样的问题?在生活和学习中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开始,当然,能否清楚地表达问题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2.假设与猜想。
假设和猜想应结合已有经验和知识积累,尽可能做到合理。
当然,教师也应对一些有前瞻性的猜想给予鼓励,然后从这些猜想中选取关注的重点作为思考和论证的方向。
3.收集证据,查阅资料,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通过互联网查阅,向经验丰富的师长请教,开展社会调查等便捷有效的方式,为决策的做出提供理论支撑。
4.实验与论证环节。
根据猜想拟定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方案要科学合理,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决策,并及时修正决策。
形成科学决策的过程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还需重新进行假设或猜想,制订方案,组织探究。
5.对决策进行评价和检查。
思考探究计划是否科学严谨,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再次甄别,并对决策的可靠性做出评价。
要总结科学决策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积累经验,为下次科学决策的形成打下基础。
6.反思与交流。
我们所探究的这个问题还可以做得更好吗?在探究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我们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探究成果与他人分享?这些都要求学生在决策形成之后进行认真反思。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与他人交流,向他人学习,可以提高决策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当然,针对不同的问题,决策的过程也可以根据情况做出适当地调整,不能生搬硬套。
这样做出的决策才科学、可靠。
二、发挥化学学科优势,加强学生科学决策能力的培养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许多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获得或验证。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生活中的化学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科学决策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分子的运动探究实验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对分子运动的探究来培养学生科学决策能力。
发现问题:冬天为什么衣服不容易晒干?
【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和假设】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分子的质量有关。
探究一: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实验探究】
实验1:小明取了相同容积的两只烧杯,分别盛装冷水和热水,再分别滴加一滴品红。
发现在热水中的品红扩散得快,而冷水中的品红扩散得慢。
实验2:取相同体积的水,分别加入两个蒸发皿内,一个蒸发皿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个露置于空气中。
结果发现,被加热的蒸发皿中的水蒸发得较快,而未被加热的蒸发皿中的水几乎无变化。
【决策】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温度越低,分子运动得越慢。
探究二: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分子的质量有关。
【相关资料】(1)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氨气;(2)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氯化氢气体;(3)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
【实验探究】
实验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如图1,让两根玻璃棒靠近(不能接触),会发现在两根玻璃棒靠近的时候,产生大量的白烟。
【决策】浓氨水与浓盐酸并没有发生接触,但仍然发生了反应,由此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让学生通过探究式的化学学习并做出科学的决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决策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科学决策能力。
在当前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世界做出解释和决策这一需求,在教学中充分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科学决策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