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概论.

合集下载

比较教育概论

比较教育概论

离线作业考核《比较教育概论》满分100 分一、简答题(每题8 分,共40分。

)1. 阐述比较教育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及其特征。

答: 比较教育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17--1917), 以借鉴国外教育经验为本圈服务为主要特征, 代表人物有法斟的朱利安和库森, 美国的格里斯孔、霍勒斯•曼和巴纳德。

日本的岩仓具视和田中不一磨,英国的阿诺德和萨德勒等。

第二阶段(19171945), 这个时期出版了不少比较教育的著作, 比较教育正式成为教育科学中的一个独立的分支。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坎德尔、德国的施奈德、英国的汉斯等。

第三阶段(1945 现在), 比较教育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研究规模迅速扩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和研究成果大量增加,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安德逊、贝雷德、诺亚、埃克斯坦,英国的埃德蒙•金等。

2. 简述当代英国教育的特点。

答: (1) 教育行政体制建立在中央和地方所谓的“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上,重视专业咨询机构的中介作用:(2) 义务教育阶段不分流,课程体现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特点:(3) 义务教育后实施灵活的分流机制:(4) 师范教育已由定向模式向非定向模式过渡。

3. 简述日本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改革对策。

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是战后新制大学确立以来所进行的最广泛、最深刻的改革。

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为大学发展注入了新的因素,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大学推向了市场。

(2) 研究生教育制度三化改革日本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分为硕士课程、博士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

硕土课程包括一贯制博士的前期课程和一般的硕土课程,学制一般为 2 年。

博土课程也有两种,即一贯制博士后期课程和一般博士课程。

博士的学制一般为3年,但是实际能够完成博士研究生任务并获得博士学位的时间不同学校差异很大,普通学生很难在 3 年内获得博士学位。

专业学位课程相当于我国的专业硕士及专业博士后学位研究生。

教育概论知识点期末总结

教育概论知识点期末总结

教育概论知识点期末总结一、教育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人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和训练,使其在智力、道德、体格、审美等各个方面获得发展和提高,形成个性和社会适应性,并最终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3.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4. 教育的方式: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

不同的教育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1.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个体在社会中发展与社会中成长的客观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引导和训练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 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和感情、有行为和表现、有社会关系和社会作用的主体。

3. 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4. 教育的原则:教育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生活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等。

5.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性教学法、探究性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对话教学法、协作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

三、教育学科知识体系1. 教育学的概念和性质:教育学是以研究教育活动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为中心的科学,它是研究并了解教育生长和教育改造的规律和方式的学科。

2.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活动、教育过程、教育关系等,以及这些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

3.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包括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教育概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基础性课程,旨在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教育概论的学习对于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重大。

在教育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教育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对教育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是一种对人进行有目的引导和培养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综合发展,包括智力、道德、体育、审美等多个方面。

教育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和引导人的过程。

2.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教育的主体教育的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教育者主要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机构等,而受教育者则是学生。

4.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

5. 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听课、讲课、实验、讨论、研究等。

教育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灵活多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展现。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

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等。

近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启蒙运动、德儒教育、功利主义教育等。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教育、个性教育、社会批判教育等。

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个性教育理论等。

行为主义理论主要强调对学习行为的塑造和强化;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重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认知结构的建构;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个性教育理论主张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比较教育知识点汇集

比较教育知识点汇集

比较教育知识点汇集概论比较教育:12究方法。

3历史和现状:史前时代:1古希腊,古罗马时代,2、人物:①希罗多德《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一、借鉴时代:1①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创始人。

②1817年《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第一次“比较教育”概念,开山之作。

③强调国际合作。

2《关于普鲁士公立教育情况的报告》,注重国外成功经验供本借鉴。

3、19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制度的兴起和产业革命的爆发,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②相信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外派遣专家,从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以期为我所用。

比较教育因此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③这一时期的考察大多是表面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往往忽视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的联系,忽视对别国的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入讨论。

一时期为“借鉴时代”。

二、因素分析时代:1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

③他还提出民族特性这个概念来说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④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

⑤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界被奉为经典一块里程碑,1955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

②对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阐述是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比较教育理论。

3素:自然、宗教、世俗。

②因素法,历史法结合。

4的辩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

辩证法的因素分析。

5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比较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比较教育在方法上一改过去那种孤立的研究和移植别国教育经验的做法,开始密切联系各国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等因素来分析研究各国的教育。

在比较教育史上一般把这一时期称作“因素分析时代”。

三、社会科学方法时代:1领域大。

220‘60。

②各国科技、教育竞争,教育改革黄金期。

③多国际性教育机构、团体成立。

④比较述、解释、并置和比较四个主要步骤)。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1.教育学开展的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具有性。

教育无阶级性古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

教育为统治阶级效劳,教育具有阶级性。

教育容封闭。

教育方法机械。

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教育认识。

现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教育容具有开放性。

教育具有法制性。

教育呈现终身化。

教育具有国际性。

教育具有科学性。

2.现代教育学的共同特征.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教育容具有开放性。

教育具有法制性。

教育呈现终身化。

教育具有国际性。

教育具有科学性。

3.教育的根本属性有哪些"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民族性长期性阶级性4.东西方对于教育涵的不同理解.1、教育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双边活动,且教师占主导地位。

2、重视书本知识。

3、教育具有强制性。

西方1、是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引导。

2、学生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

3、学生自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5.全面开展教育的根本容有哪些"人的开展是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开展即:一方面,人的开展方向是全面开展〔具体为:体力与智力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开展;人的精神道德与审美情趣获得充分开展;其结果的能够适应劳动的变化,从一个劳动部门流动到另一个劳动部门〕;另一方面,全面开展中主要表达在德智体三个根本素质上面。

6.我国的教育目的的表述及其精神实质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劳动者;德智体全面开展;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

7.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涵及其特点是什么.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是以升学率和分数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甄别的功能。

它是一种脱离社会开展和人的开展的实际需要,违反教育教学的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

《比较教育》自制复习资料【选择+名词+简答】

《比较教育》自制复习资料【选择+名词+简答】

《比较教育》王英杰著复习资料(名词:56题,问答66题)第一章概论一、选择:1.对异地教育的描述和比较是比较教育产生的历史前提,我们称之为比较教育的史前史。

2.比较教育的史前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代。

3.“借鉴时代”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以19世纪法国“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发表《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为标志,是比较教育史的开端。

4.1831年,外国教育情报调查人员库森考察写成《关于普鲁士国立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为法国制定教育基本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5.库森的研究比朱利安更能典型地代表“借鉴时代”比较教育研究的特征。

6.1842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教育督察长霍勒斯曼访问欧洲归来,写了著名的《第七年调查报告》。

7.1900年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发表的《我们从对别国的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被视为“因素分析时代”开始的标志。

8. 英国萨德勒反对孤立地研究教育,提出“民族性”概念和研究校外事物的主张。

9.《比较教育》一书的作者是美国康德尔,典型地反映了“因素分析时代”特点。

10.第一个系统阐述比较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者是美国康德尔。

11.汉斯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可以分为三类,即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世俗因素。

12.德国施奈德的代表作是《各国教育的动力》。

13.有人把萨德勒和汉斯的研究方法叫做“外部因素分析法”,把施奈德的叫做“辩证法因素分析法”。

14. “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分为发展期、高原期、反省期和扩展期。

15.世界比较教育学会成立于1970年,1985年中国比较教育学会正式加入世界比较教育学会。

16.20世纪90年代比较教育研究处于扩展期,把“国际教育”纳入比较教育研究的理论视野。

17.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霍尔斯的《比较教育:当代的问题与趋势》一书,认为比较教育内部已经分化出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个研究领域。

二、名词:1.比较教育:教育科学体系中重要分支,重视理论和应用,以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为研究对象。

当代世界学前教育

当代世界学前教育

第一章比较学前教育概论★1、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①前学科阶段:旅行见闻与比较教育。

②学科奠基阶段:法国朱利安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术语。

③学科体系形成时期:詹姆斯・E.罗素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比较教育课程,这是大学课程史上第一次开设比较教育课程。

英国的萨德勒爵士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文稿,提出了民族性概念,主张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比较教育。

这两件大事标志着比较教育学科的形成,同时,也表明了比较教育研究进入了系统研究的阶段。

④比较教育的现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比较教育在方法上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流派,以及国际组织的建立推动了比较教育的发展。

2、法国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史上的地位:朱利安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 这一术语,并与1817 年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这本仅56 页的小册子就比较教育的理论提出了鲜明的观点。

朱利安开创了比较教育的“实证”风气,同时,朱利安也是最早提出进行国际教育研究、建立国际教育机构的建议者之一。

鉴于朱利安第一次使用“比较教育”这一术语,以及《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的深远影响,后来的比较教育研究者将他誉为“比较教育之父” 。

★3、比较学前教育的定义: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相交叉而产生的,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学科。

★4、问题研究与区域研究: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内容包括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两大块。

区域研究是指以国家或地理划分为单位,研究不同区域、国度的学前教育特点、现状,并加以比较。

问题研究则以问题为单位,着重研究同一性质的问题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表现,以便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必要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发展。

★5、比较学前教育的具体研究内容:①五大洲各主要国家学前教育的目的及目标;②五大洲各主要国家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和法规;③五大洲各主要国家学前教育的任务及内容;④五大洲各主要国家学前教育的机构及课程设置;⑤五大洲各主要国家学前教育的师资与培训;⑥五大洲各主要国家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⑦影响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⑧各国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经验与教训;⑨学前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⑩国际组织对世界学前教育事业的作用和贡献。

比较教育概论.pdf

比较教育概论.pdf

单选题1.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联合美国科学院、联邦教育部等12个机构,于1985年启动、1989年公布的一项中小学课程改革工程是()A.《1990计划》B.《2000计划》C.《2061计划》D.《2081计划》答案:C2.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单位的教学管理制度是()A.学分制B.学年制C.年级制D.学科制答案:A3.科学的比较教育学,产生于19世纪初下列哪位教育家的研究()A.朱利安B.埃德蒙•金C.马可波罗D.霍拉斯•曼答案:A4.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哪位教育家建立的()。

A.福禄培尔B.乌申斯基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答案:A5.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及其和外部环境诸系统相互关系的形式是指()A.高等教育结构B.高等教育层次C.高等教育要素D.高等教育内容答案:A6.法国政府于1981年制定了一项对处境不利社区的教育进行特别扶持的政策即()A.优先教育区政策B.义务教育政策C.教育行动区政策D.普及教育政策答案:A7.法国高等教育的主体是()。

A.综合大学B.大学校C.近代大学D.新大学答案:A多选题1.纵观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还是体现出一些共同的趋势()A.高等教育日益走向大众化、普及化B.高等教育发展趋向个性化C.高校的三大职能更加突出D.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答案:A,B,C,D2.下列有关隐性课程的论述正确的有()A.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因素B.班级风气属于隐性课程C.人际关系属于隐性课程D.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答案:A,B,C,D3.俄罗斯实施学前教育的机构主要有()A.托儿所B.幼儿园C.托幼一体化机构D.保育中心答案:A,B,C4.英国的公学是什么教育机构()A.私立B.公立C.中等D.高等答案:A,C5.法国师范教育机构的招生条件为()A.具有学士学位B.法国国籍C.无前科D.身体健康答案:A,B,C,D6.1997年7月5月颁布的《俄联邦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两句纲领性口号是()A.坚持教育发展的国家优先地位B.保证俄罗斯教育、文化和科学的统一空间C.推行教育私有化D.发展教育产业答案:A,B判断题1.德国中小学大都是全日制授课。

比较教育笔记(精心整理)

比较教育笔记(精心整理)

第一章概论比较教育: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知识和多种研究方法,在探讨其各自的哲学、经济、历史和文化传统等特点的基础上,比较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异同与成败,研究总结教育的发展规律,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从而博彩各家之长,以达成为本国教育发展服务的目的。

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1他的跨国性和国际性。

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一般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教育。

2它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

3它的研究对象覆盖了整个教育领域,并兼具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种性质。

4他的时代性,即比较教育的研究时间维度上总是以现在为中心 4他的民族性和国际性并存的特征。

比较教育之父: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朱利安,他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个概念,比较教育史上一般以此作为比较教育产生的标志。

由于他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开创性贡献,人们把他尊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霍尔斯划分比较教育包括哪几个研究领域:按照霍尔斯的划分,比较教育主要包括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大领域。

其中比较研究领域又包括比较教学法、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两个亚领域,而国际教育也包括国际教育够工作研究和国际骄傲与教学法两个亚领域。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霍尔斯的《比较教育:当代的问题与趋势》简述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领域?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不同从学科内部体系结构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的教的,把比较教育的研究领域划分为外国教育研究、区域教育研究、国家间教育比较研究、国际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史研究、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和比较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等分支研究。

其中外国教育研究:指对除本国以外的其他一个或若干个国家教育现状的研究和分析。

区域教育研究:是指对世界上某个或某些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某种联系的地区教育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国家间教育比较研究:是比较教育研究最传统的领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教育现实情况进行的比较分析和研究。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第一章导论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 :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这个阶段比较教育学成为高校的课程,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不够广阔,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成果不丰富。

东师20新上《比较教育概论》20新上在线作业1【答案】_0084

东师20新上《比较教育概论》20新上在线作业1【答案】_0084

(单选题)1: 法国现行义务教育为()
A: 9年
B: 10年
C: 11年
D: 12年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 法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

A: 学前教育
B: 小学教育
C: 中等教育
D: 高等教育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法国学前教育是其初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法国实施学前教育的主要机构是()A: 托儿所
B: 幼儿园
C: 保育所
D: 幼儿学校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4: 针对大多数美国人在科学上茫然无知、美国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低于国际水平的状况提出的旨在普及美国中小学(包括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长远计划是()
A: 《普及科学——2061计划》
B: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C: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D: 《不让一个孩子落伍》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现代高等教育的雏形是()
A: 西欧中世纪大学
B: 近代大学
C: 文艺复兴时期大学
D: 新大学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6: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到奠基时期为达到借鉴目的而使用了()。

A: 随意的“观察——描述法”
B: “派遣考察——描述法”
C: “历史——因素分析法”比较法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7: 德国中学教师的培养机构是()。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完善版)

《比较教育学》第一章导论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 :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这个阶段比较教育学成为高校的课程,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不够广阔,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成果不丰富。

比较教育自考资料+笔记

比较教育自考资料+笔记

第一章概论(适合出填空、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等)1、比较教育的概念: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2、比较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比较教育产生于19世纪初,在至今180多年的历史中,比较教育的发展进程经历了借鉴时代、因素分析时代、社会科学方法时代。

3、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或专门的研究领域开始的标志:朱利安1817年《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4、借鉴时代另外几位比较重要的比较教育学者:法国的库森,英国的阿诺德,美国的霍拉斯.。

曼和巴纳德等。

5、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时代”的标志:因素分析时代的开端,是以1900年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发表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为标志的。

6、“因素分析时代"的其他代表人物康德尔是比较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学者萨德勒和汉斯主要强调教育以外的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因此有人将他们的研究方法叫做“外部因素分析法”;而施奈德在强调外部因素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教育的内部因素在国民佳偶制度形成中的影响,因此有人将其研究方法称为“辩证法的因素分析法”1898年,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比较教育;在我国,1930年燕京大学也开始在文学院教育学系开设比较教育课程。

7、“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分为几个发展时期:发展期(20世纪50—60年代)、高原期(20世纪70年代)、反省期(20世纪80年代)、扩展期(20世纪90年代).关于比较教育学科性质的几种观点: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是教育史研究的继续,它把教育史研究延伸到现在,以阐明教育和多种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联系",这种教育历史研究是一种“以现行的实况为基础而不以理论为基础来比较各国教育制度的原理",而“研究外国制度就意味着分析、评价本国的教育制度,从而更清楚地分析对比本国教育制度的背景和基础”。

比较教育概论

比较教育概论

离线作业考核《比较教育概论》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 阐述比较教育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及其特征。

答:比较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3.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从50年代起到现在是比较教育的第三阶段是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2. 简述当代英国教育的特点。

答:英国是西方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近现代教育也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行政管理体制19世纪以前,英国政府对教育的干预甚少,国民教育的权力集中在教会手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19世纪初,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断要求国家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国家开始逐步干预教育。

到了20世纪初期,英国形成了教育行政体制上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教育的特点,逐步确立和完善了中央与地方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

(2)初等教育19世纪上半叶,英国初等教育主要由宗教团体和慈善机关办理,教育质量低劣,学校和人学人数严重不足。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实施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到了1900年,双重制初等学校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

1918年《费舍教育法》的颁布使国民教育意味着14岁以前为初等义务教育。

英国的初等教育得到了普及和发展,但其双轨制问题实质上并未触及。

1944年《巴特勒教育法》提出对所有学生提供免费享受中等教育的原则,使中等教育成为连接初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或高等教育的中间环节,消除了战前双轨制的初等教育体制。

(3)中等教育。

比较学前教育概论

比较学前教育概论

比较学前教育概论=参观访问法一般用于了解外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其优点是直观具体。

=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术语的是朱利安,开创了比较教育的“实证”风气。

他1817年出版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被誉为“比较教育之父”。

他也是最早提出进行国际教育研究,建立国际教育机构的建设者之一。

=从最早出现的比较教育的记载来看,比较教育起源于旅行见闻。

=在大学课程史上第一次开设比较教育课程的人是詹姆斯.E罗素。

=比较学前教育研究的重点在于从横向上考察当代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育问题,指出外国学前教育中可以借鉴和吸收的部分,为本国当前的学前教育改革服务。

=“一名比较学前教育研究者对各方面的知识越多,方法论素养越高,他的工作就越有成效”,这名话强调的是比较学前教育特点的跨学科性。

=二战后,比较教育在方法上有了新的发展,提出“比较四步法”的是贝雷迪。

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包括:描述阶段、解释阶段、并置阶段、比较阶段。

=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学和学前教育学相交叉而产生的,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示学前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学科。

=从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可以发现,比较学前教育具有区别于教育学科其他分支学科的特点,其特征可以归纳为三点:即跨学科性,开放性,可比性。

=比较教育研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借鉴,以促进本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这是比较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理由。

=标志着比较教育学科的形成是詹姆斯 E.罗素在大学开设比较教育课程后和英国萨德勒爵士发表演讲文稿后。

=纵观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简史,在正式的学前机构产生前,承担着教育孩子主要责任的是家庭。

名词解释比较学前教育:比较学前教育是比较教育和学前教育交叉而产生的,是以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需诶去年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的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发展趋势,与改进本国的学前教育的一门学科。

比较教育概论练习题答案

比较教育概论练习题答案

《比较教育概论》练习题一答案一、简答题(每题8分,计40分。

)1. 简述美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宏观调控不力。

(2)中小学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

(3)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如私立学校。

(4)学生中问题较多,如吸毒、酗酒、暴力、两性关系混乱等问题都很严重。

2. 分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财政拨款匮乏、教育经费紧张。

(2)教育领域的法律文件不完备,既有的法律标准也经常不被执行。

(3)教师人才流失严重,从教人员趋于老龄化。

(4)教学秩序混乱,普通学校教育质量普遍下降。

3. 简析德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前儿童教育重视不足。

(2)对学生缺少纪律教育。

(3)对学生的在校辅导时间不够。

(4)学生分流过早。

(5)高校缺少自主和活力。

(6)对非德籍外国学生的同化措施不力。

4. 概述世界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1)努力发展综合课程。

(2)日益重视道德教育。

(3)更加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

(4)更新课程内容,加强科学技术教育。

5. 概述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1)传统意义上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出现萎缩的趋势。

(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3)职业技术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

(4)适应新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特点,加强普通教育,拓宽专业,以职业类或职业面代替狭窄的专业。

6. 简述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1)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看,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涉及教育的整个领域。

从研究的时间范围看,比较教育的研究是以当代教育为中心的。

从研究的空间范围看,比较教育学以世界各国的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比较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对别国教育的对比分析来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本国的教育、推动本国的教育改革、进而完善和发展本国的教育,因此借鉴是其根本目的。

7. 简述与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教育的主要变化。

(1)教育管理由中央集权向分级管理转变(2)引入市场机制的教育经济化(3)教育的非国有化发展迅速(4)教育由同一化向多元化转变8. 简述“撒切尔主义”在教育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一、比较教育的概念: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的教育研究领域。

二、学科性质:比较教育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三、法国19世纪的比较教育学家朱利安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是比较教育史的开端。

他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四、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借鉴时代”的几位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朱利安、法国的库森、英国的阿诺德、美国的霍拉斯?曼和巴纳德。

五、1900年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发表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标志着“因素分析时代”的开端。

六、萨德勒反对孤立地研究教育,明确提出了“民族性”概念和研究校外事物的主张。

七、“因素分析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萨德勒、美国的康德尔、英国的汉斯和德国的施奈德。

八、康德尔的代表作《比较教育》不仅是“因素分析时代”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而且是整个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九、汉斯在他的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在这本书中,他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可以分为三类: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世俗因素。

十、人们将萨德勒和汉斯等人的研究方法叫做“外部因素分析法”;把施奈德的研究方法称为“辩证法的因素分析法”。

十一、1898年,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比较教育。

十二、1929年,国际教育局正式成立,开始以国际组织的形式研究比较教育,并定期出版刊物。

十三、在我国,1929年,庄泽宣出版《各国比较教育论》;1930年,燕京大学开始在文学院教育学系开设比较教育课程。

十四、比较教育的发展史包括:史前史(古希腊——19世纪)、“借鉴时代”(19世纪——20世纪初)、“因素分析时代”(20世纪初——二战结束)、“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二战结束——现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比较教育概论》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 简析美国初等教育的主要特点。

答1.传授知识时间迟,在小学阶段,美国的教育理念就是高教于乐高教于玩。

在传授知识上不求难,知识传授时间非常迟,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有个健康的身体和完整的心灵。

2.课程教材内容浅但面宽。

美国教育在于引导,在于素质提高,在内容上没有太多难而深的东西。

所以课本、教材都非常浅。

浅,对孩子们来说容易接受,不会厌学。

3.每天授课时间比较短。

美国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比较短,包括午餐时间在内也不会超过8小时,其中课堂教学只有4个小时。

4.校内活动丰富、生动。

美国小学生除在课内学习基本的科学等课程外,更名的教育是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开发了孩子智力,更重要的是叫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最珍贵的东西。

5.教学过程及管理气氛轻松。

教育是开发孩子智力,引导他们走入健康人生。

所以教师很多时候只负责计划组织,具体由孩子凭想象去干。

6.课外作业量少但有趣。

由于理论课时少,所以作业量也很少,尤其是作业形式很有趣味性,符合孩子的心理和天性,使其乐于完成。

7.注重培养组织、演说、社交能力。

社会是人组成的,交往和表达是一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与人交往和自己的表达正确。

所以,美国教育中很重视组织能力培养、演说能力培养、社交能力培养。

表现在教育过程中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互相交往,讲述自己的制作。

不求正确,只求做过,一种经历,形成一种培养。

8.靠近自然,了解社会。

孩子的天性是好玩,既让孩子高兴,又教育孩子了解人文历史、天文地理。

使他们接触自然,快乐生活,认识自然,健康心灵,了解社会,明确自己未来的责任。

9.注重个性发展培养。

学校不以统一模式“铸造”学生,评语基本上都是鼓励,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宏观概述法国教育的总体特点。

答法国的大学分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是基础课,两年,授予_大学普通学习文凭__文凭;第二阶段是专门化,两年,第一年授予_学士_学位,第二年即本科毕业,授予的学位称_硕士_。

法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与三类机构实施,分别是大学、大学校和短期高等教育机构。

法国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方向指导阶段;观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使教育不断适应社会、政治、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需要,于1959、1963、1968、1975、1984 和1989 年颁布重要教育法,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教育体系分学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四级法国强调教育治理要统一,教育部垂直治理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结构全国统一,小学为五年制,初中为四年制,高中为三年制。

初中分为适应阶段、中间阶段和专业定向三个阶段。

高中阶段分为确定阶段和最后阶段。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从教,建立教师培养学院,强调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重视教育改革,重点放在消除教育治理中的官僚主义和加强技术教育上,强调教育、科研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

法国基础教育是统一治理,但在小学、初中拓宽知识的基础上,高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科选择的多样化,共有文科、经济与社会、科学三大类专业和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工业科学和技术、实验科学和技术以及医学社会科学四个技术专业供学生选择。

法国的职业高中属于短期教育,学制为二年,通常出路只有就业,做普通技术工作,但对进入职业高中的优秀学生,政府为其打通了进入普通与技术高中的通道。

3. 简述世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主要有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重视普及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4. 简述现代世界高校教学改革的新走向。

答一、在教学方法的功能上由教给知识到教会学习由传统的讲授法、调直法到新的发现法、间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我们发现在教学方法的功能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一)传统教学功能的教给知识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到教育目标、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制约。

传统教学的时代。

教育目标与现在相比教育目标的要求比教简单,低级,知识更新速度慢,量比较少,教学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传递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却忽视了智能培养。

(二)教会学习是趋势教育方法由教育式转变为启发式(一)高校学生的特点随着心理学、教学理论等的发展,人们逐渐科学认识高校学生的特点,高校学生绝大多数身心已基本成熟,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主动性的人,是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创遗性的人,是正在发展的、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思想上辩证思维快速发展。

总之,高校的学生独立性、创造意识快速发展。

(二)注入式与启发式的比较启发式承认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相信学生是能独立思考的主体,相信学生是发展的:相信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情格:相信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有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启发式教学优于注入式教学,1.教育目标上,自发式教学强调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视能力的培养以及行为因素。

如一举一反三”锻练了学生的思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三)从讲授为主到学生独立研究为主5. 当代各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重视科学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推动课程结构的现代化为适应信息时代和未来社会经济竞争的需要,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科学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把塑造学生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作为课程结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注意在课程中吸收最新的科技成就,提高综合理科教育的地位,推动课程结构的现代化。

例如,在英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和交流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将以前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改为“信息和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

同时要求在数学、理科、历史以及其它所有学科的教学中也要根据具体内容,加强对学生信息和交流技术的指导。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理科基础,并把对科学的应用、科学研究能力、科学思想精神、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设备的应用技能作为21世纪英国人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这无疑可以使课程结构与科技发展保持同步,体现了技术发展与儿童发展的统一。

在日本,1998年6月公布的新的课程方案将“信息科”作为高中普通科的必修科目,以适应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带来的信息社会的变化。

[11]在中小学课程中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或单独设课或渗透于相关课程之中),这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是普遍的趋势。

加拿大在中小学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发展态度,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发展。

许多中学要求学生毕业前至少要掌握两门技术,否则不予毕业,这已成为制度。

[12]连一向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英国,从1990年9月起也在中小学开设“技术与设计”课,以增强学生的经济和职业的意识与能力。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分析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二战后, 日本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幅度改革, 在教育机会均等民主教育的影响下, 将战前的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统改编为 4年制大学, 形成4年制大学的单一类型结构。

由于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要, 很快这种改革的弊端就暴露出来, 日本政府采取进一步改革的措施, 逐步创立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修学校制度, 将单一的高等教育结构改造、发展为多样化结构。

日本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一 )确立定位分明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体系(二)推行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体系(三 )构建均衡发展的高等教育形式结构体系1.加强政府高等教育宏观调控职能, 对各种形式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指导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调控能力, 各种形式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及其相互的比例关系必须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长远的发展目等教育形式结构中的失衡状况, 力争避免各种形式高等教育无序竞争、盲目发展的现象, 促使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向合理化与可持续方向发展。

加强高等教育各种形式的横向联系, 相互借鉴, 优势互补, 促进共同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在很多方面可以互相学习, 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和浪费。

标和战略措施, 统筹协调其发展比例; 同时增加教育投入, 通过提供有利的政策措施等方式干预。

2.突出高等教育形式的特点, 以特色求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应突出继续教育的特色, 充分利用业余学习、函授教育等灵活方式, 加强岗位培训, 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2. 试述国际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答(一)学术性和师范性整合的国际师范教育改革趋势(注:学术性和师范性的争论有待澄清的一个事实是,是在何种空间下讨论的。

因为在综合大学培养师资和在纯粹的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师资是在不同的培养空间中进行的。

二是采用大学和高师使用的培养方式,大学主要是进行学术科目的培训,高师主要进行教育专业的培训,像法国,未来教育培养的第一阶段是在大学接受两年的基本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学习方法的训练,第二阶段由大学和师范学校共同对他们进行为期两年的科学和教育的加深培训,未来的高级教师则由大学和师范学校对他们实施更深入的科学和教育训练,最终达到博士水平。

(二)师范教育制度的多层次化趋势俄罗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打破原有的单一、僵化的高师教育体制,建立灵活、多层的教育结构,建立多层次高师教育制度(三)师资培养制度的多元化趋势——师资培养渠道的非师范化国际趋势师资培养渠道的非师范化是指打破原有的由单一的师范院校培养模式,使非师范类院校也能培养师资。

即是说,师资培养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而且综合性大学可以设立教育学院、系等师资培养机构,同时还可开设教育讲习班、学位课程等特殊形式的师资培养方式。

实际上,师范教育机构和形式发展的第三阶段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师资培养的非师范化倾向。

(四)师范教育课程的通识化国际趋势由于受到学术性和师范性整合的制约,师范教育课程呈现出通识化趋势。

俄罗斯多层次的师范教育体制中各层次的教学内容均包括三个环节,即一般文化的课程、心理学、教育学课程和专业课的课程。

第一环节是要加深学生对人、社会和自然的认识,发展学生一般文化的世界观,其中重要的是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历史和哲学学说的历史,这是未来教师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不可缺少的知识结构;第二环节中有心理学、教育学的强化课程,加强培养学生研究教育的历史和社会教育学的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还有各专业的普通教学法;第三环节根据课程内容确定方向,进一步掌握专门学科的科学体系及教学与研究的工艺特点。

(五)教师资格认可机制的三级制国际趋势教师资格认可机制涉及到教育聘任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