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详解

合集下载

《曹操献刀》说课课件

《曹操献刀》说课课件

《曹操献刀》说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六章《三国演义》节选《曹操献刀》。

详细内容包括:曹操为救父亲曹嵩,向董卓献刀的故事。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曹操献刀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了解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曹操献刀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曹操献刀的意义及对曹操性格的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三国演义》原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国演义》电视剧片段,引发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曹操献刀》的故事情节,分析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

3. 例题讲解:分析曹操献刀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绘制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曹操献刀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曹操献刀》2. 内容:故事情节:曹操为救父亲曹嵩,向董卓献刀。

人物形象:曹操、董卓。

重点:曹操献刀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曹操、董卓等人物形象。

分析曹操献刀的原因及影响。

2. 答案:人物形象:曹操英勇果断,董卓暴虐无道。

原因:曹操为救父亲曹嵩。

影响:曹操献刀使董卓对其产生信任,为曹操日后崛起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原著,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组织学生参观三国遗址,感受历史氛围。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3.丰富视野 (1)《三国演义》内容评介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当权。导致黄巾军 农民大起义爆发,各地豪强纷纷建立地方武装,形 成割据势力。天下大乱。 不久,汉灵帝死去,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 掌权,被挤出权力中枢的宦官不甘失败,设法杀死 何进,袁绍起兵诛杀了宦官,又被董卓赶走,董卓 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 其时,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用美女貂婵 离间董卓与其义子吕布的关系,然后与各路豪强联 络,设计杀死董卓。董卓部将又杀死王允及其同僚。 随之,以袁绍为首的十七镇诸侯以讨伐董卓为名, 先后割据混战。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中,曹操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 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 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 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 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敦。敦大惊,遂 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 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
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 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 念他的师友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 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 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 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 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 他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大约在公元1400年前后, 罗贯中逝世,享年约七十岁。
历史演义小说叙述多有来历,大都本自正(规)史 传,以描写历史演变朝代兴废为重点,约略为“七实三 虚” 。鉴于此,首先要了解作品写作、发表的社会背景 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并在此基 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其次要认真分析人物 形象,理解典型环境中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深入领会 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最后还要分析小说的情节、线索、 结构等是怎样为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的过程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的过程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的过程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的过程主要内容如下:
曹操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与王允定下了刺董之计。

他从王允处借来了七星刀,来到董卓的相府刺杀董卓。

然而,当曹操持刀来到董卓的小阁时,董卓正躺在床上,他的义子吕布在一旁侍立。

曹操见机会尚未成熟,便等待时机。

后来董卓因身体肥胖,不能久坐,便侧身而卧。

曹操见状,觉得机会来了,便急忙抽出宝刀,想要行刺。

不料,董卓从铜镜中看到了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道:“曹操你要干什么?”此时,吕布已经牵马来到阁外。

曹操心中发慌,但他随机应变,表情镇静地双手举刀跪下说:“今有宝刀一口,献给恩相。

”董卓接过刀一看,果然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刀,便将刀递给吕布收起,曹操也将刀鞘解下交给吕布。

随后,曹操匆匆逃出董相府,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以上仅是简要概述,如需更详细的内容,建议阅读《三国演义》原著。

《曹操献刀》详解

《曹操献刀》详解

一千多年来,曹操在历史 和文艺作品中是一个被严 重歪曲和丑化了的人物, 许多史书把曹操写成一个 奸臣或暴君。戏曲舞台上 的曹操也是个大粉白脸, 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曹操是 坏蛋。总之,小说和舞台 上的曹操是个十足的奸雄 形象。
小说中还有其他 表现曹操性格的经典 章节吗?
第一回 宴桃园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识大义 勇敢果断 随机应变
——性格的双面性
评 曹 操 :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个什么 样的人呢?
(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矣。
——陈寿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
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
他。
——鲁迅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 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 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 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 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其三,不变性(稳定性)。土山约三事情节的设计,让关公的义经
受各种艰难的考验。这种义不是任何力量可以改变的。
3、傲气
听不进意见,导致了败走麦城而丢失荆州。 与马超比武,要马超出丑 因为黄忠,不受五虎将封号。 因此,关公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这是作者对关公死的解释。
四、“智绝”---- 诸葛亮
形象:面如冠玉,眉清目朗, 羽扇纶巾,鹤氅皂绦。
8.你能说出与《三国演义》相关的哪些熟语?
空城计 三顾茅庐 赔了夫人又折兵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周瑜打黄盖——一家愿打,一家 愿挨 大意失荆州 扶不起的阿斗 乐不思蜀
9.你学过哪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课文(诗、 词、文各举一例)?

课件5:第1课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课件5:第1课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王允的语言脱离了平俗的表达,整散结合,跌宕起 伏,层层推进,饶有趣味;而曹操的语言则接近白话,简 洁明快,击中要害。
赏技巧 本文是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的? [明确] 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如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暴露出曹操自私、狠 毒的本性。②将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来加以塑造,通 过人物的活动来诠释人物性格。如曹操献刀,董卓倒身卧, 面向内,操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被发现时,其急持刀跪 下献刀,表现其善度势情、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的性格特 征。③用对比和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作品中的人物有主 次之分,次要衬托主要,是本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
结构图解
揣摩领悟
赏情节 1.试概括本篇小说的故事梗概。 [明确] ①曹操借刀;②曹操献刀;③路遇陈宫;④错 杀伯奢。 2.众臣在王允家中聚会时,文中写到了王允和众官的 哭,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对社会动荡尤其 是董卓弄权、社稷不保而表现出的一种悲愤;二是面对这 样的局势众人却无计可施,从而衬托出曹操的与众不同、 谋略过人;三是设置悬念,为下文曹操的出场做铺垫,从 而更好地吸引读者。
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 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 的曹操作为奸邪狡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 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
本文通过“借刀”“献刀”“遇陈宫”“杀伯奢”等 一系列情节,刻画出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尤其是“献 刀”“杀伯奢”两节,更是将曹操的诡谲多变、多疑嗜血 的本性活化出来,使一个随机应变、自私自利、心狠手辣 的曹操立在了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 1330-约 1400),名本,字 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 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 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 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 妆楼》,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等,代表作《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分析精品PPT课件

《曹操献刀》分析精品PPT课件

巷中小儿薄劣, 其家所厌苦,辄 与钱,令聚坐听 说古话。至说三 国事,闻刘玄德 败,颦蹙有出涕 者;闻曹操败, 即喜唱快。
——苏轼《志林》
《三国演义》的作者显然 是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同时 也糅合了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 理,在全书中体现出“尊刘抑 曹”的思想倾向:把刘备集团 作为善的代表,渗透了作者的 理想和抱负;把曹操集团作为 恶的象征,寄予了作者对丑恶 的批判。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
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满,沛国谯郡(今安徽亳
县)人。出生于大官僚地主家庭,其父曹嵩是中常侍
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也因为这种关系,曹操自幼
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
自幼放任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
历史为英雄搭建了表演的舞台,
而小说则为豪杰做了诗意的诠释……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 如今,都已沉沉睡去 但,每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 眼前,却依然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教人禁不住共其悲欢,久久难忘……
课前考一考
• 1曹操的字,小名是什么,本姓什么? • 孟德 阿瞒 本姓夏侯 • 2曹操的父亲是谁? • 曹嵩 曹腾的养子 • 3曹操的谥号? • 魏武 • 4许劭(约150年—约195年),字子将。汝
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个 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 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 非常佩服他。
——鲁迅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 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 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 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 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曹操献刀》课件

《曹操献刀》课件

多疑 狡诈 自私 残忍
胆略过人 敢做敢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故事中陈宫对曹操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发 生这样的变化? 变化:考验——佩服——责怪——憎恶 原因: 审究时,为曹操的除害报国之雄心壮志所动; 误杀伯奢家人后,为曹操之多疑莽撞而懊恼; 曹操杀害伯奢后,为其自私残忍而震撼、憎恶。
+ 《三国志》 无记载
+ 《魏书》“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 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 《世语》“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 杀八人而去。”
+ 孙盛《杂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 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 《三国演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 我。”
明确:历史上的曹操 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用人唯才,抑制豪强。 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 精兵法,善诗歌。
鲁迅: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
深度探究——主旨探讨
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来写曹操呢?
《三国演义》的作者显然是以 儒家的 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百年 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 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 的明君贤臣的渴慕。 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
二、事败潜逃{ 遇陈宫 杀伯奢
+ 自问自答:
+ 1、曹操多疑,但行事果断,为什 么要行刺又不及早下手?
+ 2、曹操拔刀欲行刺董卓,被发现 后以“献刀”为借口脱身,表现了 曹操怎样的性格特点?
+ 自问自答:
+ 3、曹操杀了吕伯奢家人后,遇到 吕伯奢后没有直接杀掉他,而是 “不顾,策马便行”,但“行不数 步,忽拔剑复回”,“挥剑砍伯奢 于驴下”,他为什么不直接杀死伯 奢?

曹操献刀ppt详解6

曹操献刀ppt详解6
③心理、动作描写:
“操暗忖曰……惧卓力大,未敢轻动。”
④心理、动作、语言描写:
“操又思曰……曹操背后拔刀……操惶遽, 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勇敢果断 善度势情 随机应变 临危不乱 ——是一个全 身成事的英雄, 而不是一个舍 生取义的莽汉
①语言描写:
“我是客商,覆姓皇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 张飞是一个非常搞笑的人物。关羽一路过关斩将,得知张飞下落, 特来寻他。结果一见面张飞就要砍,也就是关羽武艺好反应快, 要不被秒杀了岂不冤死。刘备和吕布的关系很复杂,主客互易。 吕布称玄德为贤弟,张飞听了,嗔目大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 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你来,我和你斗三百合!” 布默然无语。张飞打了吕布丈人,引得布一怒夺了徐州;这厮不 说反省自己贪杯误事,却又诈称山贼偷了吕布的马,弄得刘备连 小沛都呆不下去了。
荆州的丢失正是蜀国衰落的转折点。
• 第五名:马超
战斗指数:7500 武器:龙骑尖(枪) 性情:神 威果敢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陕西)。 根正苗红,三国9虎将里出身最好的。父马腾为 征西将军驻守西凉。操欲借马腾之手灭东吴,召 其入京。马腾打算乘机杀曹操“为天下除害”, 不料败露,命丧操手。马超为报父仇,兴兵雪恨。 潼关一战,大败曹洪、于禁、张颌,枪挑李通, 杀得曹操弃袍断须,威震天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曹操献刀课件(版)

曹操献刀课件(版)

曹操献刀课件一、背景介绍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事迹广为流传。

其中,曹操献刀的故事,更是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二、故事梗概曹操献刀的故事,发生在曹操与刘备共同抵抗袁绍的时期。

当时,曹操为了争取刘备的支持,将自己心爱的宝刀赠予刘备。

这一举动,既显示了曹操的诚意,又彰显了他的大度和胸怀。

然而,曹操献刀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曲折的故事。

三、曹操献刀的深层原因1.政治斗争的需要曹操献刀,是为了巩固与刘备的联盟,共同对抗强大的敌人袁绍。

在当时,曹操与刘备的力量相对较弱,面对袁绍的威胁,双方必须携手共进。

曹操献刀,正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以换取刘备的信任和支持。

2.个人品质的体现曹操献刀,还反映了曹操大度和胸怀的一面。

曹操深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备宽广的胸怀和容人的雅量。

因此,在关键时刻,曹操能够舍弃个人利益,将自己的宝刀赠予刘备,显示了他高尚的品质。

3.策略手段的运用曹操献刀,也是他运用策略手段的体现。

在当时,曹操与刘备的关系并不稳固,双方都存在着猜疑和戒备。

曹操通过献刀,巧妙地打破了双方的隔阂,使刘备感受到自己的诚意,从而巩固了双方的联盟。

四、曹操献刀的影响1.巩固了曹刘联盟曹操献刀,使刘备感受到了曹操的诚意,从而坚定了与曹操共同抵抗袁绍的决心。

在曹操和刘备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击败了袁绍,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2.提升了曹操的形象曹操献刀,使他在刘备及其部下心中树立了高尚的品质和宽广的胸怀。

这一举动,为曹操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3.丰富了三国文化曹操献刀的故事,成为了三国文化的一部分,被后人传颂。

这个故事,既展示了曹操的智谋和胸怀,又体现了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成为了三国历史的经典佳话。

五、曹操献刀,是曹操一生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它不仅体现了曹操的政治智慧和个人品质,还影响了三国历史的走向。

曹操献刀(课件)

曹操献刀(课件)
志向远大,英雄志气、勇猛(语言) C、操曰:“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 兽何异? …为国除害耳。”
操曰:“吾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 兵共诛董卓:吾之愿也。”
识大义,忠义报国,有谋略(语言描写) D、陈宫:“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 陈宫收拾盘费。
英雄志气、有感召力(侧面烘托)
①曹操借刀②曹操献刀③路遇陈宫④错杀伯奢
2、请依照章回小说题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 内容。 示例:王王允允聚旧众臣哭哭社社稷稷 曹操曹奇操谋明借志宝借刀宝刀
孟曹德操献欲刀剌欲无弑良贼机 李孟儒德献献计刀操巧脱脱身身 识曹谎操言被陈擒宫明擒大曹志 仰陈曹宫志弃二官人愿携追手随 访伯伯奢奢好孟心德惹心祸疑端 杀曹无操辜多陈疑宫杀识无操辜
拓展思维
曹操: 奸、雄(性格的双面性)!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个 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
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
常佩服他。
——鲁迅
历史上的曹操: 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兴屯田,抑兼并, 统一北方。精兵法,善诗歌。
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 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侧面烘托)
总结
一、本文中曹操的形象: 智谋机警,志大才高——英雄 奸诈狡猾,自私残忍——奸诈
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
及对比衬托,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刻画 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刻画其奸雄形象 。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教学目的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国演义》之曹操献刀-知识讲解-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

《三国演义》之曹操献刀-知识讲解-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

《三国演义》之曹操献刀编稿:姜虹审稿:王娜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据一些片段材料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终”。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他写过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小说描写了自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集中描绘了各个社会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的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的曹操作为奸邪狡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字词汇总赍(jī)贵诞(dàn)社稷(shè jì) 骁(xiāo)骑校尉散讫(qì)羸(léi) 掣(chè) 惶遽(huáng jù) 鞍辔(pèi) 矫诏(jiǎo zhào)课文精要理清结构节选以前的情节本课节选的是《三国演义》第四回的第二部分,这之前,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等宦官,虽然不少人劝谏,但仍密诏董卓进京。

十常侍得知消息,先行下手,杀死何进,并劫持皇上、陈留王等逃出宫廷,后被何进部下袁绍、曹操等迎请回宫。

此后,董卓也相继驻扎到京城外,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出入宫廷,略无忌惮。

高中语文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 知识讲解

高中语文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 知识讲解

《三国演义》之曹操献刀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据一些片段材料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终”。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他写过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小说描写了自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集中描绘了各个社会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的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的曹操作为奸邪狡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字词汇总赍(jī)贵诞(dàn)社稷(shè jì) 骁(xiāo)骑校尉散讫(qì)羸(léi) 掣(chè) 惶遽(huáng jù) 鞍辔(pèi) 矫诏(jiǎo zhào)课文精要理清结构节选以前的情节本课节选的是《三国演义》第四回的第二部分,这之前,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等宦官,虽然不少人劝谏,但仍密诏董卓进京。

十常侍得知消息,先行下手,杀死何进,并劫持皇上、陈留王等逃出宫廷,后被何进部下袁绍、曹操等迎请回宫。

此后,董卓也相继驻扎到京城外,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出入宫廷,略无忌惮。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ppt课件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ppt课件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ppt课件

CONTENCT

• 引言 • 曹操的崛起与野心 • 董卓的暴政与天下大乱 • 曹操献刀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 曹操献刀失败的原因分析 • 曹操献刀事件的影响与意义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2
01
03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曹操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曹操与董卓的关系
故事概述
曹操献刀的起因 曹操的行动和计划
民众起义不断
介绍因董卓暴政引发的民 众起义事件,如黄巾军起 义等。
社会动荡不安
分析当时社会的动荡状况, 包括经济崩溃、人口锐减、 文化衰落等。
曹操对董卓的态度
早期依附与观察
阐述曹操在董卓掌权初期的依附 策略及暗中观察形势的举动。
对董卓暴政的不满
描述曹操逐渐认识到董卓暴政的危 害,内心产生不满和反抗情绪。
政治斗争需要谨慎和果断
政治斗争往往涉及到复杂的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需要谨慎处理各 种关系,同时在关键时刻要果断采取行动。
历史事件具有深远影响
历史事件往往会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认 真研究和总结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
THANK YOU
感谢聆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事情的发展和结果
故事概述
对曹操的影响和意义
在背景介绍部分,可以详细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以及曹操在这个时期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可以介绍一下曹操与董卓的关系,为后 续的故事做铺垫。
在故事概述部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曹操献刀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重点描 述曹操的行动和计划,以及这些行动对后续事件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分析一下曹操在这个 事件中的表现和特点,以及这个事件对曹操的影响和意义。

曹操献刀剖析课件

曹操献刀剖析课件

曹操献刀对曹操个人命运的影响
提高了曹操的知名度
通过献刀的行为,曹操在朝廷中获得 了更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为他日 后成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奠定了基 础。
引发董卓的猜忌
曹操的献刀行为可能让董卓对他产生 了猜忌,这使得曹操在董卓统治时期 处境困难,不得不逃离洛阳,开始他 的流亡生涯。
曹操献刀在历史上的评价和影响
总结词
曹操巧妙献刀,董卓毫无戒备
详细描述
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心生不满,决定行刺。他借向董卓献刀的机会,接近董卓 。董卓因对曹操毫无戒备,接过了曹操的刀。
董卓对曹操献刀的反应和态度
总结词
董卓对曹操的献刀表示赞赏,毫无察 觉危机
详细描述
董卓认为曹操是真心献刀,对他表示 赞赏。他完全没有察觉到曹操的行刺 计划,放松了警惕。这也为后来曹操 的行刺提供了机会。
感谢观看
暗。
董卓的暴政和曹操的反抗意识
董卓篡权后实行暴政 ,滥杀无辜,导致社 会动荡不安。
曹操意识到如果不采 取行动,整个国家和 民族将会陷入危机。
曹操对董卓的暴政深 感不满,逐渐形成了 反抗意识。
曹操与董卓的关系及其动机
曹操曾担任董卓的部下,但两 人关系并不和睦。
曹操意识到董卓的统治不会长 久,为了国家前途和民族利益 ,决定采取行动。
03
曹操献刀的影响和后果
曹操献刀对董卓统治的影响
加速董卓暴政的灭亡
曹操献刀的举动实际上是向董卓展示了自己的反抗态度,这 可能加速了董卓统治的灭亡,因为董卓在得知曹操的意图后 可能会采取更加残暴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力,但这也会加 速他的灭亡。
引发朝廷内部矛盾
曹操的献刀行为可能引发了朝廷内部的矛盾,因为董卓的亲 信们可能会对曹操产生警惕,并采取措施来限制或消除他的 影响力。

高中语文 1《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曹操献刀的故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 1《三国演义 曹操献刀》曹操献刀的故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曹操献刀的故事
曹操献刀的故事就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宫廷里的宦官和朝廷大臣争权夺利,打得两败俱伤。

有个地方官董卓以保护皇帝的名义,带兵闯进京城洛阳掌握了大权。

其实董卓是想自己当皇帝,他当了丞相以后,越来越残暴,所有反对他的人不是被赶走就是被杀害了。

他的军队还经常胡作非为。

国家更加混乱了。

一天,一个好心的大官王允和另外几个官员在家里谈话,想到国家就要灭亡在董卓手里,难过的哭了起来。

这时,有个人却哈哈大笑起来:“你们只是哭,就能哭死董卓吗?”这个人就是曹操,他家里几代都在朝廷做官。

曹操说:“哭是没有用的,我有办法杀死董卓,为国家除害。

现在董卓很信任我,我有机会接近他。

听说你家里有一把宝刀,我希望用它杀掉董卓。

”王允就把刀借给曹操了。

第二天,曹操来到董卓家里。

董卓问他为什么来晚了,曹操说:“因为马瘦走的慢。

”董卓就叫人去挑一匹好马送给曹操。

这时候周围没有人,董卓也正好躺下睡觉,曹操心想:“是杀他的时候了。

”刚要拔出刀来。

谁知道董卓从镜子里看见了,急忙坐起来问:“你要干什么?”曹操见情况不妙,慌忙举着刀跪下来说:“我有一把宝刀要献给你。

”董卓接过来一看,果然是把好刀,就收下了。

然后带曹操到外面看马。

曹操很害怕董卓怀疑他,想赶紧逃走,就说:“我骑上去试试。

”说完就跳上马,头也不回地跑了。

曹操回到家乡后,开始招兵买马,号召各地官员起来反对董卓。

这时候,许多讨伐董卓的大军从四面八方开向洛阳。

曹操献刀形象分析

曹操献刀形象分析

以“我看曹操”为题 写一篇读后感。
红楼梦 曹雪芹
刘 备
曹 操
诸 葛 亮 关 羽
杨 修
曹 操 献 刀
罗 贯 中
课文理解:
曹操为什么要杀吕伯奢?
思考: 为这么一件小事杀人, 是否过于小题大做?
人 物 形 象
结合课文说说曹操各是怎样 的人?
虚伪,奸诈 心胸狭窄、生性多疑曹操:Leabharlann 历史中的 曹操是怎样 的呢?
历史上的曹操: 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用人唯才,抑制豪强。 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 精兵法,善诗歌。
鲁迅: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
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三国》的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 拥刘反曹, 因此对曹操的揭露有不少是虚构的。 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 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智而近妖;惟于关羽, 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西游记吴承恩水浒传施耐庵红楼梦曹雪芹三国演义罗贯中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杨修曹操献刀罗贯中课文理解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 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共120回。 作者:罗贯中,名本, 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
知识链接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西游记 吴承恩
水浒传 施耐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齐名,关羽庙遍及中国,在北京一城就 有关帝庙五百多座,民间祭祀众多,有人的 地方就有华人,且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拜关 公”之说,并被佛道俩家供奉,有加蓝菩萨 与武财神之称,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中描写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 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有若天神, 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文武双全,描 写的关羽的事迹多有描写,温酒斩华雄、三 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 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战长沙、单刀赴会、 举兵北伐围曹仁于樊城、刮骨疗伤、水淹七 军擒于禁、斩庞德等,威震华夏,吓得曹操 差点迁都躲避。在《演义》中关羽被描写为 继吕布之后的三国第一将,又为“五虎上将” 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 “义绝”。
主 要 人 物 介 绍ຫໍສະໝຸດ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
烈帝,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 (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 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 皇帝,政治家,公元221-223年 在位。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 史家又称他为先主。刘备是涿郡 的一介平民。公元184年,黄巾起 义,刘焉大量征兵。刘备见军书, 念为汉室后裔,却无力挽救汉室, 只得哀叹。这时遇到张飞,二人 情投意合,到酒馆交谈,遇到关 羽,三人在桃园结义,共讨黄巾。 220年,曹丕篡夺汉室,建立魏国, 刘备随即建立蜀国,同年为报弟 仇东征孙权,被陆逊打败,223年 在白帝城病死。
• 《《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 (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 前四史。
•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 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 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可读性极高。
•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 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 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 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其进行删改后,成为今 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
小说简介
•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 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 大部分。
关羽(162-220) 字云长,河东解良
(今山西运城)人,有“美髯公”之称以忠、 义、勇、智、信著称。东汉末年著名将领, 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 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 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 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 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 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 在广阔的背景下,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 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 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 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 响。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 兵法韬略。
战争描写
•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战争,手法多样,读者往往感到一 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战争的描写被认为是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使人读来惊心 动魄,将史书上所没有的情节描写得十分细致。不过,前 33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统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写 了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27年,而以后的 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场。
《临江仙》 —杨慎(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三国志》简介
•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 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 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孙权(182-252),字
仲谋,汉族,吴郡富春 (今
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 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 252年在位。孙权是中国兵 法家孙武的第22世后裔,长 沙太守孙坚次子。孙权幼年 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 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 为江东之主。201年,孙权 攻下建安城,统一扬州。 208年,孙权与刘备组成孙 刘联军,在赤壁共同抗曹, 周瑜用火计击败曹操,这是 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公 元230年,孙权派大臣卫温 东渡夷洲,开发今日的台湾
诸葛亮(也称诸葛孔明)
(181年-234年),字孔明, 诸葛亮,号卧龙(也作伏龙),
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 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 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 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 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 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 出师表》、《诫子书》等。发 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 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 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 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 世。
人物创设
• 书中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 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 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 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 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 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 “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 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 典型。
•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 “三绝” 的分别是:“奸绝”—— 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作品特色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 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 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在对三国态度上,尊刘反曹鄙吴是民 间的主要倾向,而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 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和皇室 正统思想,尽管这些旧有观点已不容于今日。清人毛氏父 子批改《三国演义》时,把明代流传下来的版本中不实讥 望、怪力乱神之处删除勘正。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 迁》称:“因为三国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 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 代的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 说底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