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讲座《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王崧舟
本讲座为对语文的教学内容的思考。
文本的秘妙,秘即秘密,妙即巧妙精妙之处。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长城》为例:
《长城的文本秘妙》
1.结构:从整体上看,先写见闻(1、2段),后写联想(3、4段)。据此课文分段可分为两段。
语文老师要有两只眼睛,一只是肉眼,看到文字本身,还要有一只天眼,看到文字背后的深层结构,在字里行间,在空白处,在文字的倒影深处。语文老师要练就这样的天眼。
2.章法:按起承转合的套路谋篇布局。
第一段:起。(远看长城,引出话题。)
第二段:承。(近看长城,语式与前保持一致。)
第三段:转。(站在长城上,睹物思人,由物及人。)
“睹物”为见闻,“思人”为联想。“转”是文章中最难写的部分,转得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回路转,直上云霄。”转得不好,掉入泥坑,万劫不复。
第四段:合。(总结概括)
从章法的角度课文分段可分为四段。
3.语言:平实、精确。如:站、踏、扶;很自然、单看等。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乃是最高境界。
朱光潜:写文章四字要诀“精确妥帖”,做到这一点乃是极不容易的,需要极敏锐的感觉,极艰苦的挣扎。
4.风格:全文不曾出现一下叹号,感情凝重、内敛。
长城就是凝重、沧桑、内敛的,风格统一。
不光汉字有声调,语言也有声调,陈述句阴平,祈使句阳平,疑问句上声,感叹句去声。
5.顺序:写见闻,由远及近;写联想,由现实到历史。
有章法,有条理。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6.句法:数据说明,还原比较。
用数据,精确,不夸张。
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不是作者目睹,而是通过想象还原的,为了和现在的科技作比较,感受长城的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7.长城:长城之“长”,既是空间(一万三千多里)的,又是时间(古代)的。
纵横十万里,上下两千年。
8.奇迹:体现在“气魄雄伟、构造精巧、施工艰难、工程浩大”等方面。
“奇迹”是中心论点,后面为证据。
按这个逻辑分段,课文可分为两段,1~3为一段,4为一段。
9.图腾:长龙喻长城,既是形似,更是神似,同为民族的精神基因。
10.主题:怀古与文学传统。
确立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
一看有没有语文的特征。
“语文”其实是一个动词,即用语言文字去表达,目标为能说(出口成章),能写(下笔成文)。
从语文的特征看,《长城》的文本秘妙经过筛选只留下前6条。
二看有没有文本的特点。
从文本的特点看,《长城》的文本秘妙经过筛选只留下前2条。
三看有没有统领的特色。
四看有没有迁移的特性。
《长城》的文本秘妙第一条可指导学生写游记,不仅写见闻,而且写联想。
第二条章法对小学生来说过难,因此经过筛选只留下第一条。
这不是教材的内容,而是语文教学的内容。
因此,《长城》的基本教学构想为:
第一板块:品读形象
1.看到了什么?涌起了怎样的感情?
2.哪些字眼和语句流露着这种感情?
第二板块:追问历史
1.想到了什么?涌起了怎样的感情?
2.哪些字眼和语句流露着这种感情?
3.写长城,只写看到的行吗?(不行,缺乏深度)先写想到的行吗?(不行,违反认识逻辑)
第三板块:抒写英魂
1.读读文中的这些词语
瞭望射击屯兵打仗你联想到了什么?
2.写一写
站在长城上,扶着成排的垛子,望着高耸的城台,很自然地想起
()。
想起刀光剑影,想起血流成河,想起“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通过想起,来告慰烈士的英灵,这就是迁移。
用这种框架结构把《长城》的内容串起来,让孩子学习和揣摩“见闻-联想”这种结构。
指向文本秘妙的语文教学,是坚守语文本体的阅读教学;
指向文本秘妙的语文教学,是走向优质高效的阅读教学;
指向文本秘妙的语文教学,是促进专业成长的阅读教学;
指向文本秘妙的语文教学,是充满浓浓诗意的阅读教学。
2011-5-8于南大逸夫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