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的应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事,引导学生探索直角三角形斜边与两直角边的关系,从而引入勾股定理。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的探索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对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有一定了解。

但勾股定理的应用涉及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掌握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体验数学探索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勾股定理的形式,求解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勾股定理的应用。

2.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勾股定理的应用实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学素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准备好答案。

3.安排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勾股定理的动画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背景。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两直角边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一组实际问题,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发现无法直接运用已知的直角三角形性质解决问题,从而引出勾股定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多个关于勾股定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

勾股定理教案范本 勾股定理教案教学方法优秀7篇

勾股定理教案范本 勾股定理教案教学方法优秀7篇

勾股定理教案范本勾股定理教案教学方法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勾股定理教案范本勾股定理教案教学方法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一等奖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任务分析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有关度量的最基本定理,它从边的角度进一步刻画了直角三角形的特点。

学习勾股定理极其逆定理是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直角三角形的需要,也是后续有关几何度量运算和代数学习的必然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对勾股定理教学内容的要求是:1、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经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4、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勾股定理的应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第3节、具体内容是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需要借助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有些探究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学会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重点。

把实际问题化归成数学模型是难点。

二、教学设想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我想尽量给学生创设丰富的实际问题情境,使教学活动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5篇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5篇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解决立体图形外表上最短路线的问题__县第_中学李政法一、内容及内容解析1、内容勾股定理的应用——解决立体图形外表上最短路线的问题。

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勾股定理在立体图形中的一个拓展,在初中阶段,勾股定理在求两点间的距离时,沟通了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考中有席之地。

启发学生对空间的认知,为将来学习空间几何奠定根底。

二、教学目标1、能把立体图形依据需要局部展开成平面图形,再建立直角三角形,利用两点间线段最短勾股定理求最短路径径问题。

2、学会观看图形,勇于探究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3、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有用性,增强自信心,呈现成功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发觉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利用两点间线段最短勾股定理求最短路径径问题。

【难点】:查找长方体中最短路线。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纳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教学法。

教学中,学生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及大量的实物教具和学具,通过观看、思考、操作,归纳。

五、教学过程【复习回忆】右图是湿地公园长方形草坪一角,有人避开拐角在草坪内走出了一条小路,问这么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若两步为1m,他们仅仅少走了几步?目的:1、复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及勾股定理,为新课做预备;2、激起学生爱护环境意识和对核心价值观“文明、友善”的践行。

思考:如图,立体图形中从点A到点B处,怎样找到最短路线呢?目的:引出课题。

【台阶中的最值问题】三级台阶示意图如图,每级台阶的长、宽、高分别为5dm、3dm和1dm,请你想一想,一只蚂蚁从点A动身,沿着台阶面爬行到点B,爬行的最短路线是多少?老师活动:假如A、B两点在同一个平面上,直接连接两点即可求出最短路。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具体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设计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已知两边求第三边)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2cm,则斜边长为_____________。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4,则另一条边长是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ABC中,AB=10,AC=一qi,BC边上的高线AD=8,求BC的长?知识点2:利用方程求线段长1、如图,公路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DA⊥AB于A,CB⊥AB于B,已知DA=壹五km,CB=10km,现在要在公路AB上建一车站E,(1)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E站建在离A站多少km处?(2)DE与CE的位置关系(3)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最短,E站建在离A站多少km处?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2、如图,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为8cm,长BC为10cm.当折叠时,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想一想,此时EC有多长?3、在矩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图所示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求DE的长。

4.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矩形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EF 的长是多少?5、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折痕为AE,且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以B点为原点,BC为x轴,BA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求点F和点E坐标。

6、边长为8和4的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y轴上,若沿对角线AC折叠后,点B落在第四象限B1处,设B1C交x轴于点D,求(1)三角形ADC的面积,(2)点B1的坐标,(3)AB1所在的直线解析式。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2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2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2.新课讲解:
-通过动态演示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勾股定理。
-结合图形,详细讲解勾股定理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定理的内涵。
-通过例题,展示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斜边长度、确定直角三角形的形状等。
3.课堂练习: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勾股定理的知识。
2.实践应用题:设计一道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勾股定理应用题,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假设学校旗杆的高度不易直接测量,但我们可以测得旗杆底端到地面的水平距离以及旗杆顶端到视线的垂直距离,请计算旗杆的大致高度。
3.创新思维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尝试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鼓励同学们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证明,如几何法、代数法等。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勾股定理与问题情境有效结合。教师应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勾股定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平衡,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交流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协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4.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建筑物的高度、测量河流宽度等。
5.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2《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2《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2.数学建模:学会构建直角三角形模型,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
3.数学抽象:理解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4.问题解决: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的能力,提高数学问题解决技巧。
5.数据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从数据中提炼信息,培养数据分析素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小组讨论的环节也让我有所启发。学生们在讨论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有时候讨论的主题偏离了课程内容。为了使讨论更加有效,我应该在设置讨论主题时更加明确,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的方向与课程目标相符。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课堂总结环节,部分学生提出了疑问,但我没有足够的时间一一解答。我意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合理安时间,预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最后,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多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实物等资源,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观易懂。
4.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江阴长泾中学费瑞芳
教学目标:1、知识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思考、练习,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勾股定理有关计算,深入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一些题目的探讨,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定理的美。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内容: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4章第2节勾股定理的应用(1)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应用。

转化的思想。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不应是教师单纯的讲解与学生简单的模仿,而应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应用数学的能力。

介于这个原因,我在本节课中设计的问题,都较吸引学生,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应用等一系列活动,这样,既注意课内知识的吸收和体验探索的艰辛,也领略到成功的愉悦,从而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在语言上力求多激励学生,多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展示一个平等、互动的民主课堂。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教案标题: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公式,解释直角三角形的构成。

2. 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和勾股定理的应用场景。

探究(15分钟):1. 分发给学生一份有关勾股定理应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互相交流思路。

3. 监督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2. 引导学生总结勾股定理的应用场景,并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联系。

3. 提醒学生勾股定理只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鼓励他们探索其他解决问题的途径。

拓展(15分钟):1. 分发给学生一份拓展练习题,要求他们独立解决并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

2. 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考如何应用勾股定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引导他们相互学习和交流。

作业(5分钟):1. 布置一道与勾股定理相关的作业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书写解题过程。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家继续思考和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评估:1. 在探究和拓展环节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解题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收集学生的练习题和作业,评估他们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1. 勾股定理的相关教材和练习题。

2. 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

3. 学生练习纸和作业纸。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思考和分享解题思路。

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和代数运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也将得到提升。然而,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勾股定理的本质和灵活运用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详细讲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
2.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对勾股定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结合实际例子,解释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讲解和推导,使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勾股定理的推导方法有哪些?
b.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勾股定理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
-根据课堂练习,完成课后习题第1-10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通过勾股定理计算以下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3,4,5;5,12,13;8,15,17等,并简要说明计算过程。
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总之,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勾股定理的基础上,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精讲精练,巩固提高:
-对勾股定理进行详细讲解,强调关键点,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的应用+最短路径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的应用+最短路径问题+教学设计
(1)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一个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来导入新课。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地图,上面标注了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无法直接测量。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计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吗?”这个问题将激发学生的思考,他们可能会联想到之前学过的勾股定理。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一下勾股定理的定义和公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在坐标系中,给出两个点的坐标,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请同学们尝试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比较结果。
3.设计一道关于最短路径问题的题目,要求包含直角三角形和坐标系元素。请同学们自行解答,并在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4.请同学们撰写一篇关于勾股定理应用的小论文,可以从历史、生活、科技等角度展开论述,不少于500字。
(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引出勾股定理。
(2)新课: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的价值。
(3)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巩固: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勾股定理和最短路径问题相关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解题过程要求步骤清晰,逻辑性强。
3.小论文要有自己的观点,论述充分,可以适当引用资料。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示范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示范课教学设计

第一章勾股定理3 勾股定理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会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求解立体图形上两点之间路线最短的问题.体会勾股定理在代数问题和几何问题中的应用.2.能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4.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勾股定理求解立体图形上两点之间路线最短的问题.难点:能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回顾】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勾股定理,并通过简单的提问,回顾勾股定理逆定理以及勾股数的内容,接着通过小情境引入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²+b²=c².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²+b²=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预设答案:直角三角形.满足a²+b²=c²的三个正整数,称为.预设答案:勾股数.观察思考:小明要去野外郊游,走哪条路最近呢?为什么呢?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观察学生如何思考,再让学生说明理由.关注学生能否都认真看题积极思考,能否立刻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确定最短路径.答案:线路③.【问题探究】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上圆的周长等于18cm.在圆柱下底面的点A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点A相对的点B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蚂蚁怎么爬行的路程最短呢?做一做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教师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规划的蚂蚁的路线,然后用课件展示.③A→B的路线长为:AA′+A′B ;③A→B的路线长为:AA′+曲线A′B;③A→B的路线长为:曲线AP +曲线PB;③A→B的路线长:曲线AB.将圆柱侧面剪开展成一个长方形,从点A到点B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教师活动:对照圆柱上的线路,用课件展示侧面剪开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条线路最近.教师活动: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把曲线分别转化为对应线段,然后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论:第(4)种方案路程最短.追问:蚂蚁从点A出发,想吃到点B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该如何计算呢?答案:在Rt③A′AB中,利用勾股定理,得AB²=AA′²+A′B².其中AA′是圆柱体的高,A′B是底面圆周长的一半(πr) .已知圆柱体高为12 cm,底面周长为18 cm,则AB=15cm.做一做如图,在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处有一只蚂蚁,现要向顶点B处爬行,已知蚂蚁爬行的速度是1 cm/s,且速度保持不变,问蚂蚁能否在20 s内从A爬到B?教师活动: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进一步理解蚂蚁最近线路该如何走.多媒体展示答题过程解:将正方体展开得到如下图形,由勾股定理得,22AB2.=10+20=50020×1=20(cm).③202<500.③蚂蚁不能在20 s内从A爬到B.【思考探究】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边AD和边BC是否分别垂于底边AB,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提示:连接BD,如果能算出AD2+AB2=BD2 ,就可以说明边AD和边BC分别垂于底边AB.提示:连接AC,如果能算出AB2+BC2=AC2 ,就可以说明边BC垂于底边AB.问题: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边AD 和边BC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李叔叔量得边AD长是30 cm,边AB长是40 cm,边BD长是50 cm.边AD垂直于边AB 吗?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勾股定理证得BC垂直于AB得出结论.巡视同学做题过程,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然后用多媒体展示答题过程.解:连接BD③AD=30,AB=40,BD=50又③AD2+AB2=302+402=502=BD2③ΔABD为直角三角形,③A=90°③AD⊥AB同理可证得:BC⊥AB.问题:小明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20cm的刻度尺,他能有办法检验边AD是否垂直于边AB吗?解:在AD上取点M,使AM=9,在AB上取点N,使AN=12,92+122=152【典型例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教师巡视,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典型例题【例1】如图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的高度CE=3 m,CD=1 m,试求滑道AC的长.分析:根据题意可的AC=AB,可设AC为x m,从而AE是(x-1)m,而③AEC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得AC的值.解:设滑道AC的长度为x m,则AB的长度为x m,AE的长度为(x-1)m.在Rt③AEC中,③AEC=90°,由勾股定理得AE2+CE2=AC2,即(x-1)2+32= x 2,解得x =5.故滑道AC的长度为5 m.【例2】在一次台风的袭击中,小明家房前的一棵大树在离地面6米处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树根底部8米处.你能告诉小明这棵树折断之前有多高吗?教师根据题干分析题中提供的已知条件,并画出图形.解:根据题意可以构建一直角三角形模型,如图.在Rt③ABC中,AC=6米,BC=8米,由勾股定理得AB=10米.③这棵树在折断之前的高度是10+6=16(米).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1.小华和小刚兄弟两个同时从家去同一所学校上学,速度都是每分钟走50米.小华从家到学校走直线用了10分钟,而小刚从家出发先去找小明再到学校(均走直线),小刚到小明家用了6分钟,小明家到学校用了8分钟,小刚上学走了个()A.锐角弯B.钝角弯C.直角弯D.不能确定教师画示意图:222⨯+⨯=⨯(650)(850)(1050)∴所以小刚上学走了个直角弯.答案:C2.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 cm,BC=8 cm,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BE的长是.教师提示:因为DE是折痕,所以E为AB的中点,AE=BE=12AB,只要根据勾股定理求出Rt△ABC斜边AB的长,就可求出BE的长.答案:5 cm.3.如图,某探险队的A组由驻地O点出发,以12km/h的速度前进,同时,B组也由驻地O出发,以9km/h的速度向另一个方向前进,2h后同时停下来,这时A、B两组相距30km.此时,A,B两组行进的方向成直角吗?请说明理由.解:2小时后,A组行驶的路程为:12×2=24(km);B组行驶的路程为:9×2=18(km);又因为A,B两组相距30 km,且有242+182=302所以A,B两组行进的方向成直角.。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篇1)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本节将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其中需要学生了解空间图形、对一些空间图形进行展开、折叠等活动。

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第一章时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从事过相应的实践活动,因而学生已经具备解决本课问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3节。

具体内容是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当然,在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需要借助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一些探究活动具体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观察图形,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3、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强,思维活跃,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力求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1)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育教学过程;(2)从学生活动出发,顺势教学过程;(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2、课前准备教具:教材、电脑、多媒体课件。

学具:用矩形纸片做成的圆柱、剪刀、教材、笔记本、课堂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第三环节:做一做;第四环节:小试牛刀;第五环节:举一反三;第六环节:交流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2勾股定理的应用(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2勾股定理的应用(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导入:
-利用历史故事,如毕达哥拉斯在埃及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房屋建造中的直角三角形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的实际意义。
2.教学过程:
-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过程,自主发现勾股定理。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多媒体演示等,增强学生对定理直观和动态的理解。
2.实践应用:
-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问题,如测量窗台到地面的距离、计算三角形花园的面积等,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写成小报告。
-利用勾股定理,设计一个测量远处物体高度的实验方案,并简述实验步骤。
3.拓展提升:
-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² + b² = 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尝试自己证明这个结论。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鼓励创新和思考,而非单纯的答案正确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历史故事引入:讲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埃及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实际问题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实物图片,如楼梯、房屋斜顶等,提问学生:“这些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它们的边长?”从而引出勾股定理。
3.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学习勾股定理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演示勾股定理: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展示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勾股定理。
2.证明勾股定理:通过数学证明,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严谨性。可以采用多种证明方法,如割补法、相似三角形法等,以拓宽学生思维。

《勾股定理的应用---怎样走最近?》的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的应用---怎样走最近?》的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的应用 ---怎样走最近?》的教学设计一、提出问题由“大自然中, 沙漠蚂蚁擅长寻找最近路径回家”的视频提问:思考1: 如果觅食点和家分别为同一平面内的点A.B, 怎样的路径是最短路径?为什么?思考2: 如果觅食点和家为不在同一平面内的点A、B, 怎样的路径是最短路径?从而引出课题“勾股定理的应用---怎样走最近?”。

设计意图:从“大自然的沙漠蚂蚁”入手, 通过自然界中的现象, 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尝试去解决,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探究新知探究1正方体的最短路线问题问题1.点A和点B分别是棱长为10cm的正方体盒子上相对的两点,一只蚂蚁在盒子表面由A处向B处爬行,所走最短路程的平方是多少?引问: 相对的点如何理解?思考1: 蚂蚁从点A爬行到点B可能有哪些路线?请在导学案上画出来。

思考2: 怎样才能找到最短路径?如何判断?预设: 1.测量, 2.计算, 如何计算?追问1:这是立体图形, 如何转化为平面图形?预设: 展开图追问2: 可能的最短路径涉及几个面?是否需要完整的展开图?预设: 2个面即可追问3:可能的展开图共有几种情况?能否优化?预设:6种, 可优化为3种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 体会转化的思想, 采用局部展开或整体展开的方法, 从三种不同的图形变换中得到答案, 并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答案。

探究2长方体的最短路线问题问题2.如图, 有一个长方体, 它的长、宽、高分别为7cm、 3cm 、 4cm 。

在顶点A处有一只小蚂蚁, 它想吃到点B处的火腿肠粒。

已知蚂蚁沿长方体表面爬行的速度是1cm/s, 且速度保持不变, 那么蚂蚁能否在10秒内获取食物?思考1: 决定蚂蚁能否在10秒内获取食物的关键是什么?思考2: 怎样才能找到最短路径?有几种不同的展开方式得到可能的最短路径?确定3条路线, 完成学案, 计算得出最短路径。

最短。

因为130>116>98, 所以AB1因为102 >98, 所以蚂蚁能在10秒内获取食物.设计意图:类比正方体上的路径最短问题的研究方法, 展开找到最优方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通用8篇)《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篇1【学习目标】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的运用.【学习重点】直角三角形模型的建立.【学习过程】一.课前复习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二.新课学习探究点一:蚂蚁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径问题1.3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圆的周长是18cm.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思考:1.利用学具,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侧面画出几条线路,你认为这样的线路有几条?可分为几类?2.将右图的圆柱侧面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B点在什么位置?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是如何画的?1.33.蚂蚁从A点出发,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你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画出图形,写出解答过程。

4.你是如何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小结:你是如何解决圆柱体侧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的?探究点二: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如何判断两线垂直?1.31.31.3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AD边和BC边是否分别垂直底边AB,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

(参看P13页雕塑图1-13)(1)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1.31.3(2)李叔叔量得AD的长是30cm,AB的长是40cm,BD长是50cm.AD边垂直于AB边吗?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3)小明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20cm的刻度尺,他能有办法检验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吗?BC边与AB边呢?小结:通过本道例题的探索,判断两线垂直,你学会了什么方法?探究点三:利用勾股定理的方程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图1-14是一个滑梯示意图,若将滑道AC水平放置,则刚好与AB一样长.已知滑梯的高度CE=3m,CD=1m,试求滑道AC的长.1.3思考:1.求滑道AC的长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什么数学问题?2.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写出解答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2、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
3、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意识,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关键: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可应用的RT△,然后有针对性解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道白:在一棵树的l0m高的D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
20m处的池塘A处,另一只爬到树顶后直接跃向池塘A处,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
距离相等,试问这棵树有多高?
评析:如图所示,其中一只猴子从D→B→A共走了30m,另一只猴子从D→C→A也共走了30m,且树身垂直于地面,于是这个问题可化归到直角三角形解决.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题意,用化归的思想解决问题.
解:设DC=xm,依题意得:BD+BA=DC+CA CA=30-x,BC=l0+x在RtnABC中
2
2
2BC
AB
AC+
=AC'
=AB' +BC 即()()2
2
210
20
30x
x+
+
=
-
解之x=5 所以树高为15m.
二、范例学习
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请在给定网格中按下列要求画出图形:(1)从点A出发画一条线段AB,使它的另一个端点B在格点(即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长度为22;(2)画出所有的以(1)中的AB为边的等腰三角形,使另一个顶点在格点上,且另两边的长度都是无理数.
教师分析 只需利用勾股定理看哪一个矩形的对角线满足要求.
解(1) 图1中AB长度为22.
(2) 图2中△ABC、 △ABD 就是所要画的等腰三角形.
例如图,已知CD =6m , AD =8m , ∠ADC =90°, BC =24m , AB=26m .求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教师分析:课本图14.2.7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因此我们首先应考虑如何转化为规则图形的和差形,这是方向,同学们记住,实际上
阴S =ABC S ∆-ACD S ∆,现在只要明确怎样计算ABC S ∆和ACD S ∆了。

解 在Rt △ADC 中,
AC 2=AD2+CD2=62+82=100(勾股定理), ∴ AC =10m .
∵ AC2+BC2=102+242=676=AB2
∴ △ACB 为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 b 、 c 有关系: 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S 阴影部分=S△ACB -S△ACD =1/2×10×24-1/2×6×8=96(m 2). 评析:这题应总结出两种思想方法:一是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方法“将不规则图化成规则”,二是求面积中,要注意其特殊性.
三、课堂小结
此课时是运用勾股定理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勾股逆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画出正确的图形,通过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碰到空间曲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间题,一般是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来解决.即将空间曲面展开成平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及相关知识进行求解,遇到求不规则面积问题,通常应用化归思想,将不规则问题转换成规则何题来解决.解题中,注意辅助线的使用.特别是“经验辅助线”的使用.
五、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