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格局发展趋势研究

合集下载

世界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其宏观政策研究

世界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其宏观政策研究

世界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其宏观政策研究作者:余旭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南昌,330008刊名:武汉金融英文刊名:WUHAN FINANCE MONTHLY年,卷(期):2009,""(8)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3条)1.李海海.杨明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负面效应及制度因素分析 2008(06)2.张立群影响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因素 2008(09)3.A不为零.如A<0,则k<0,等式两边乘-1,故等式仍可成立.但对顺差转逆差或逆差转顺差情形等式(2)不适用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胡颖我国汇率政策有效性研究——基于贸易收支调整视角2007汇率政策作为调节宏观经济内外平衡的政策工具,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国际收支调节的角度,综合运用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理论和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着重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调节是否有效。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和全球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商品结构逐渐升级,贸易方式构成中加工贸易比重偏高。

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和特定贸易结构特征下,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调节的有效性不但对拓展汇率政策传导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中国汇率政策、贸易政策以及对外开放模式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两点:1、分析框架的创新。

本文从弹性分析法的角度,研究了长期内我国汇率政策的有效性。

依据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对汇率政策的传导路径进行分析,进而从汇率政策传导机制角度揭示加工贸易方式对汇率政策效应的影响。

因此本文依据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方法、“J曲线”理论和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技术全面、系统地分析汇率政策传导途径以及汇率政策的效果,对于汇率政策有效性的研究更为全面。

2、研究角度创新。

从总量上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存在偏误,本文注重结构研究,分别从国别结构、地区结构两个结构层面上来考察汇率政策有效性,揭示了汇率政策在调节双边贸易收支和中国各地区贸易收支上差异性。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困难,导致了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形势严峻、贸易顺差下降等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出口市场受到了严重挑战,外贸额下降,外汇储备减少。

由于国际投资环境变化和金融市场波动,我国经济受到了较大影响,许多企业面临着生产经营困难,一些行业甚至出现了倒闭潮。

金融市场波动也对我国股市、汇市等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投资者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比如采取稳定经济增长政策、鼓励内需扩大等。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如何有效化解其影响,成为摆在我国经济面前的重要课题。

【2000字】.1.2 问题提出国际金融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问题,其波及范围广泛,影响深远。

对于我国来说,国际金融危机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任何国际经济波动都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提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经济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是否需要调整现有的经济政策?又应该如何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对策措施?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只有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2. 正文2.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会导致我国出口受阻,因为全球需求下降,外部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我国的出口市场受到冲击。

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影响到我国的金融体系稳定,可能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加剧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上呈现“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的格局。

具体来说,我国贸易项目顺差是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支撑,但投资项目逆差逐渐扩大,成为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压力。

其他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有助于提高对外投资效益;国际收支平衡能够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地位。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外贸易持续顺差;二是我国实施积极的外汇政策,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三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资本流动性减弱。

针对我国国际收支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货币政策方面,应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降低外汇储备规模,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方面,应加大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出口退税率,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贸易政策方面,应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扩大贸易伙伴范围,以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既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也与政策调控息息相关。

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既需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也需要加强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善。

只有内外兼修,多管齐下,才能实现我国国际收支的长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要成员。

随之而来的是宠物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宠物医疗保险也逐渐受到人们的。

本文将就我国宠物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近年来,我国宠物医疗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涉足宠物医疗保险领域,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在保险种类方面,主要包括宠物疾病险、意外伤害险、全寿险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在理赔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赔程序繁琐、理赔金额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宠物医疗保险的信心和满意度。

后危机时代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策略研究

后危机时代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策略研究
资 金 流 入 新 兴 市 场 国 家 的 规 模 臼益 增 大 , 逐 步 推 动 股
市 、楼 市 上 扬 ,潜 在 风 险 大 。 南于 我 国利 率 水 平 相
对 较 高 , 致 使 我 同 与 发 达 国 家 现 正 利 差 , 困 际 游 资
随 即 追 踪 而 至 。 同时 ,逼 迫 人 民 币 升 值 的声 音 在 西 方
看 ,2 1 0 0年 1 份 ,我 国实 际 使 用 外 资 8 .9亿 美 元 , 月 1 2
同 比 增 长 77 % 。 后 危 机 时 代 我 同 外 商 直 接 投 资 规 模 .9 存 在 继 续 扩 大 的空 间 。 ( )异 常 跨 境 资 金 流 入 压 力 加 大 。 三 受 国外 经 济 体 刺 激 经 济 复 苏 的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影
甚至对世界经济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 关键词:后危机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失衡
中图 分 类 号 :F 3 . 8 0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0 — 0 12 1(4一 0 8 0 0 7 94 — 0 oo )0 4 — 2


后 危 机 时 代 我 国 国 际 收 支 失 衡 的 主 导 力 量
快 于 其 他 经 济 体 , 国 内投 资机 会 较 多 ,劳 动 力 等 要
素 价 格 仍 具 竞 争 优 势 ,加 上 我 围政 府 不 断 放 宽 对 于 外
( )国 际 贸 易 摩 擦 愈 演 愈 烈 一
商 直 接投 资 ( DI 的 政策 限制 , 给外 资 以进 入 信 心 。 F ) 也
境 资 金 流人 规模 增 大 ,同 际 收 支 顺 差 存 在 继 续 扩 大 的 可能 ,促 进 国际 收 支 平 衡 的 任 务依 然 艰 巨 。

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走势研究

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走势研究

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走势研究一、引言自2008年爆发以来,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全球贸易、投资、就业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走势。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 减缓外贸增长2008年之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猛,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需求下降、信用缩紧和国内外市场情况变化等因素,我国对外贸易增速受到很大影响。

2. 投资放缓金融危机对全球资本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我国也不例外。

外资流动性减弱,投资规模缩减,投资热度也放缓。

此外,一些担心金融形势的国内投资者也开始减少投资。

3. 经济增长放缓2008年前,我国GDP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加剧,我国经济增速也开始放缓。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2009年我国的GDP增速为9.2%,到2010年下降到10.3%,明显低于前几年的增长。

三、我国应对措施和经济发展势头金融危机后,我国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以下是我国应对措施和经济发展势头的回顾和展望。

1. 以刺激消费为主要方向的内需政策随着国际市场的萎缩和全球需求的下降,我国政府逐渐将发展转向内需。

我国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庞大的中产阶级和消费市场。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增加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刺激居民消费,从而推动了内需的发展。

2. “财政刺激”的落实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相对来说经历了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过程。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财政刺激”政策。

例如,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等公共支出的规模,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 注重扩大金融开放随着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的趋势,促进全球化、推进经济的开放已经形成了共识,而金融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也在多方面推进金融业的开放,吸引外资进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全球经济不平衡下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

全球经济不平衡下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

摘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05年提出全球经济失衡的概念,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失衡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

其具体表现为一国拥有庞大的贸易赤字,而与之对应的贸易伙伴国却贸易盈余。

放眼世界,中美贸易失衡显然已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首要问题。

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关。

全球经济失衡使中国经济也面临困境。

中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表现为“双顺差”的持续扩大,导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给中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如:增加中国与其他贸易国的贸易摩擦,贸易顺差与外资流入共同增大了中国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增加虽然可以抵御中国外部经济风险,但也增大储备货币贬值和资源浪费的压力,进而影响到国内货币政策的实施。

如何改善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成为中国学者迫切解决的一道难题。

本文着重分析在全球经济失衡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在此环境下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利用传统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建立模型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政府应采取如何有效措施调整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相关政策。

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是通过改善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不合理方面,从而调整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具体措施有:第一,适度调整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第二,保持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稳定性;第三,改善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第四,建立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国际收支“双顺差”;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政策AbstractIn 2005,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global imbalances”. In recent years, the global imbalances had aroused wide attention of bot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 Global imbalance is that one country has a huge trade deficit while trade surplus corresponding to such trade deficit is founded in other countries. At the present, the Sino-US trade imbalances mainly contributed to the global imbalances. After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especially entry into the WTO, China's economy is deeply linked with the world economy. There is also a difficult situation for Chinese economy under the global imbalances. The imbalance in international payments of China represents as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double surpluses", which result in the rapid increase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and negative effect for Chinese economic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rise in trade frictions with the trade partner countries and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lthough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can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Chinese economy's ability to withstand external risks, it also increases the devaluation of reserve currency and waste of resources, and then influence the implement of the China's monetary policy. The problem of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imbalan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imbalances has become a problem to the solved urgently for Chinese scholars.The thesis analyzed the root of the global imbalances and status of the imbalance in international payments of China, using some built models form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imbalances. Based on these, the policy suggestions to adjust China’s vast surplus of balance of payments were proposed as follow: first, adjust the export structure; second, hold steady of 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 USD; third,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reserves; fourth, build the domestic demand-led growth of economy.Key Words:Global imbalances; "Double surpluses" payments; International payment regulation theory; Policy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小论文中国国际收支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小论文中国国际收支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

小论文中国国际收支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中国国际收支的新变化及发展趋势近几年,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

为此,我们从国际收支平衡表入手,用实际的数据说明问题,着重分析金融危机后直至2011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指出这个变化并解释变化出现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我国未来几年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作出分析,最终提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应对方法,以便深刻的理解目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及调控方向。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变化,我们先对2005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国际收支变化的特点。

由2005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

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的是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账户余额迅速下降,2010年虽然有所恢复,但只是接近2007年的水平。

根据2011年的前三个季度数据显示,我国经常项目余额又一次骤然下降,到年末可能只有2006年的水平。

与此相反,自2009年开始,我国资本金融项目余额连续大幅增加,2011年可能达到史无前例的2600亿美元,在数额上首次超过经常项目余额。

因此,官方储备增加额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仍然保持高速的增长,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两项的数据表明,自2009年开始,我国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在“双顺差”中的比重突然加大,并持续下去。

2011年,资本金融项目顺差首次超过经常项目顺差,成为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见其在金融危机期间也保持高速的增长,并在后危机时期增速加快。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在金融危机以来如此高速的增长呢?进一步观察了金融项目账户下的子科目。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常见问题。

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重要的经济体来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

本文将就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1. 出口下滑:国际金融危机往往导致全球经济萎缩,各国的进口需求减弱,我国的出口受到了较大影响。

特别是对一些依赖外贸的地区和行业来说,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冲击更为严重。

2. 外资外汇流出:国际金融危机会导致外资的撤离和外汇储备的流出,这对我国的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汇率波动、金融市场不稳定等问题。

3. 资本市场动荡:国际金融危机会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股市、债市等各种资本市场会受到波及,对国内的资本市场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 国内投资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投资信心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也会导致国内投资动力不足,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制约。

5. 内需不足:国际金融危机可能导致我国部分产业的衰退和企业的倒闭,这会直接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居民收入下降,内需市场不足。

以上就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一些主要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化解危机、应对挑战。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策分析1. 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外部冲击,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投资,稳定经济增长。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政府可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民生项目、鼓励消费等方式来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

2. 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金融监管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3. 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我们需要重视外贸转型升级,减少对外贸依赖,拓展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卫兴华侯为民内容提要: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进一步深化的体现,表明传统生产过剩危机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而是采取了新的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应对和化解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首先是要摒弃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干扰和影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方向;二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改变过分依赖外需和外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三是逐步改变不合理的分配方式和贫富差距过大的分配结构,坚决而有效地遏止两极分化。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经济发展趋势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通过各种途径传导到世界各国经济,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导致世界经济的严重经济衰退。

作为日益开放的经济体,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需要立足于全球化的背景,在判断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及各国应对措施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缓解危机。

但都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世界经济危机发展的格局。

11金融危机不断扩散,世界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经济危机首先通过金融领域的危机表现出来,很快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

从美国国内来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由于银行破产、投资环境恶化和信贷收缩,企业难以在货币市场筹集资金,直接影响到生产和就业,导致了总供给的减少;另一方面,社会总需求也在下降。

银行信贷的收缩还同时导致了消费需求的减少,此外,/财富效应0造成的个人和企业的金融财富减少,也直接降低了美国的消费需求。

供给和消费的综合作用,使得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了下降。

仅从200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看,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分别比上一个季度下降0.5%和3.8%,2009年以来,尽管其各项指标暂时有所缓解,但经济下行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关于我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的宏观分析

关于我国近十年国际收支的宏观分析

从200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情况看,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在这十年间均是顺差,且在不断增长。

虽受2023年美国次贷经济危机的影响,致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我国国际交易收支交易总规模仍有所增长,并且出现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双顺差”,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2023年,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复苏迹象日益凸显。

我国经济顺利度过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企稳向好势头更加明显。

通过以上对我国近十年来国际收支情况的图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就总体而言,我国近十年国际贸易总额不断上升,国际收支额也不断增加,国际贸易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下面结合图表进行具体分析:从“经常项目”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而言,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中,贷方和借方的总额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贷方从2000年的29897281.4万美元递增到2023年的172589326.1万美元,而借方则从2000年的27845356.5万美元递增到2023年的129978586.1万美元。

尽管在2023年借方和贷方都有所降低。

但是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极大影响发生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收支要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另外借贷方之差也不断增大即国际收支不断拉大,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逐年上升,贸易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从“资本和金融项目”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贷方和借方的总额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借贷方的差额则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

从“储备资产项目”中可以看到借方逐年增加,而贷方几乎没有而且变化不大,进而导致二者之间的差额也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从“2000年—2023年度国际收支各项项目的环比增长率”图表反映出“资本与金融项目”和“储备资产”的环比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而“经常项目”和“净误差与遗漏”的变化不大。

我国国际收支情况近十年来呈现出以上的趋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用微观方面的原因。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及对策研究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及对策研究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及对策研究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主要表现在资金流动性和风险管控方面。

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市场的恐慌,导致国际资本大规模撤离,对我国资本市场造成了冲击。

许多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银行贷款难度加大。

同时,金融危机也暴露了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风险控制不足的问题,例如银行间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

对此,我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

首先,应加强金融监管和调控,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通过加强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监管,规范市场行为,提升市场透明度和信心。

同时,应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高风险领域的监测,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

其次,我国应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稳定资本流动。

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经济体的沟通和合作,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同时,要推动资本市场的开放和改革,吸引外资流入。

这有助于增加我国外汇储备,缓解金融危机的压力。

此外,我国还应加强金融体系的内部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通过改革银行体系,提高信贷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

同时,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这能够缓解金融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最后,我国还应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金融体系的智能化水平。

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降低金融风险。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金融市场进行精确监测和风险预警,及时应对可能的金融风险。

综上所述,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稳定金融市场,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加强金融监管和调控,稳定资金流动,加强金融体系内部改革,以及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完整版)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完整版)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2021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开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效劳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

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藏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工程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

虽然收益工程和经常转移工程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工程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效劳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根本一致。

2002—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藏增长迅速2000 年以来外汇储藏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藏增量逐年递增,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藏分别较上一年增长45.62%、81.8%。

到2006 年年底我国外汇储藏已经超过10 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藏国,其中全年新增外汇储藏2 473 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藏增幅的历史新高。

2021 年底,我国外汇储藏规模到达19 460.3 亿美元,再次创下储藏新高。

〔二〕经常工程和资本工程多年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2002—2021 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

在此期间,经常工程顺差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资本工程变化幅度较大。

〔三〕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工程顺差的主要来源中国的效劳贸易常年保持逆差,而货物贸易常年顺差,并且顺差规模还在逐年扩大。

中国对外贸易当中,货物贸易对经常工程的顺差起到了主要作用,是经常工程顺差的主要来源。

〔四〕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工程顺差的主要来源,且仍在不断增长。

这期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9 104.82 亿美元。

由以上的分析,中国国际收支从2002—2021 年间保持了一个经常工程和资本工程双顺差的格局。

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

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

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我国的国际收支分析国际收支状况集中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活动状况。

因此,国际收支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国国际经济地位的高低。

分析有关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对于正确制定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保持国际收支的均衡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对我国近十年的国际收支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即使在2021年,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大衰退的背景下,我国面对严重外部的冲击和内部的结构调整的困难下,我国的对外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的状态,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2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双顺差”的状况,即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均顺差,并且“双顺差”的趋势一直在扩大。

为了便于分析,列出了我国2002年~2021年的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见表1(数据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网)。

下面从项目这个角度具体对这几年的国际收支进行分析。

(一)、经常账户收支方面:这10年中,经常账户收支与货物贸易收支均处于顺差状态,从这里可以看出,经常项目的顺差与货物贸易的顺差有高度的相关性。

并且经常项目顺差规模由逐年增长趋于平稳。

根据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来看,2002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54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为3875亿美元,进口为3521亿美元。

2021年,经常项目顺差增加到了1324亿美元,出口也增加到了9039亿美元,进口增为7715亿美元。

到了2021年经常项目顺差则为4206亿美元,而出口和进口也分别增加为17462亿美元和13256亿美元。

但是到了2021年以后,经常项目顺差额较上年下降了35%,这是由于202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所致。

2021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为2433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分别是14842亿美元和12409亿美元。

到了2021年和2021年,顺差幅度有下降的趋势,但不是很大,趋于一个平稳状态。

货物贸易收支在这10年中,货物贸易一直处于顺差地位,并且2002年~2021年一直是在往上升。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研究摘要:近10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频繁,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影响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如何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希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中图分类号:f831.59;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01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金融市场动荡波及的范围在不断扩展,金融风险传递的速度在不断加快,金融危机爆发的周期在缩短、频率上升,如何防范金融危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原因解读围绕着美国创新出的,并渗透到金融机构投资产品组合中的一系列“次级贷款打包”、“次级债务”衍生产品,形成了一个由全球各类机构和个人组成的复杂资金链条,随着链条的不断拉长,投行及其他机构用高杠杆的交易,使次级债务风险不断向周边关联者蔓延扩散,直到衍生产品价值与其真实资产价值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割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而产生了泡沫风险。

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监管缺失是导致危机的根本原因。

二、我国当前金融危机存在的诱发因素1.国际收支失衡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多,一方面给我国带来了发展经济的机遇,但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多的外汇储备增加了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货币政策实施独立性不足,从而给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风险。

2.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是指银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流动性”,超过健全的银行业准则所要求的通常水平。

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宏观经济趋势浅谈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宏观经济趋势浅谈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宏观经济趋势浅谈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宏观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本文将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从2000年开始,我国宏观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速为9.8%,成为全球最快增长的经济体。

然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2019年GDP年增长率约为6.1%。

与此同时,我国宏观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本土消费市场快速扩大,居民收入逐步增加,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此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新经济和创新型企业的崛起,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口贸易受阻我国出口贸易一直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一片萎靡,我国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出口贸易下滑不仅影响了国内就业和企业利润,也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投资下滑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我国投资信心的动荡,导致投资下滑。

这既包括外国投资也包括国内投资。

尤其是对房地产投资的调控影响,导致了一些地区和行业的投资降低。

消费增速放缓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国际经济形势的持续不稳定。

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和预期,以及就业机会的压力都使得消费者预算难以预测,影响了消费增长。

我国应对措施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以维护国内经济增长。

主要的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政府对就业和投资的支持。

如加大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建设力度,鼓励民间投资,促进物流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加强保障措施加强各类国有、农民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包括扩大信贷、提高缴纳利润的减税政策等。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分析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逐渐显露。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没有幸免于难。

本文主要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探讨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和策略。

一、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放缓,我国对外贸易量也在相应下降。

经济增长受到抑制,GDP增速逐渐下降。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GDP增速一直保持两位数,但到了危机爆发后,增速逐渐下降至6.1%。

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逆势而举,但这一增速仍然远低于之前的水平。

二、对出口产业的打击金融危机一开始爆发于美国次贷危机,随后波及欧洲和亚洲地区,导致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本国企业。

这样一来,我国对外贸易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许多出口企业订单减少,生产线停产,甚至倒闭。

此外,由于国际货币市场动荡,出口企业面临外汇不足的问题,导致部分企业不能及时完成订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度。

三、市场需求疲软经济发展始终离不开市场需求。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震荡,一些大型企业破产倒闭,劳动力市场受到冲击,造成失业率上升。

此因素导致市场需求疲软,人们减少了大部分消费支出,进一步导致经济问题的加重。

四、金融风险加大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世界各国采取的刺激经济政策,其背后是多层次的金融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恰当的国家表示担忧,这会对全球经济创造新的困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也面临债务风险等金融问题,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债务占比不断上升,这不仅会直接对国内经济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加大国际经济风险。

五、政府治理压力增加作为一个全球经济体,我国在全球经济问题中有一定的责任。

然而,中国仍然是一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压力是着重考虑的课题之一。

在金融危机中,政府既要面对外部冲击,又要面对国内的结构性问题,究其根本,政府需要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浅谈金融危机下西方和中国经济走势

浅谈金融危机下西方和中国经济走势

浅谈金融危机下西方和中国经济走势金融危机是指由于金融业的失控和波动而导致经济系统出现严重衰退的一种情况。

自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以来,金融危机已成为世界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浅谈金融危机对西方和中国经济走势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金融危机对西方经济的走势产生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和衰退。

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破产或出现严重危机,导致金融体系混乱。

消费者信心下降,个人和企业的投资意愿降低,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增长。

同时,失业率上升,大量人口陷入贫困,社会稳定性受到威胁。

由于西方国家的经济相互依存度高,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相比之下,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封闭,对外国金融市场的波动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此外,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刺激内需、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有效应对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相对稳定,GDP增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同时,中国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然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走势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幅下降。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但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出口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其次,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动荡,国际资本流动不稳定,给中国的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股市和楼市一度出现波动,投资者的信心受到影响。

最后,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普遍实施了货币宽松政策,导致全球范围内资金涌入,加剧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对西方和中国经济走势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西方国家受到的冲击更为剧烈,经济衰退、金融体系动荡、失业率上升等问题严重威胁了经济稳定。

中国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面临出口下降、金融市场波动、通胀压力等挑战。

对于各国来说,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是必要的。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特点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特点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特点.txt32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

渴望爱心,如同星光渴望彼此辉映;渴望爱心,如同世纪之歌渴望永远被唱下去。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特点1.全球金融危机的演进已经到了向实体经济全面扩散阶段,全球经济衰退与萧条的时代正在来临。

2.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破坏最甚、危害最久的深刻危机,其对世界经济的长期负面影响会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

3.由于发达国家金融体系中存在1:30的信用杠杆率,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去杠杆化”过程将会相当漫长、相当复杂也相当痛苦。

4.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正发生方向性调整,不再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而去救助实体经济将对正陷于困境的银行与金融机构造成重大冲击,会有更多的银行出现破产或倒闭。

虽然各国政府动用巨额资金救市,但对于深陷危机的世界经济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到头来很可能还得由市场来自行化解危机,因此在现阶段,解决危机的前景仍然极其渺茫。

5.从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的转化是一个全面性与世界性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过度消费型的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第二阶段是过度生产型的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第三阶段是过度资源供应型的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消费—生产—资源供应的因果链条将发生全面断裂。

10年来的经济全球化过程已经把整个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很难有哪个国家能在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

6.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会交互作用,美国股市很可能会跌到5000点左右,全球主要股市至少还有30%以上的下跌空间。

7.全球主要商品市场的大熊市将持续三年以上时间,商品市场已经发生根本性的牛熊转折。

对于世界经济来说,未来三年内所面临的将不是通胀威胁而是通缩危险。

8.黄金市场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黄金的保值功能将随着经济危机的深化而逐步丧失。

9.美元坚挺是一个暂时现象,虽然现阶段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增大了对美元的需求,但美元泛滥对其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将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策略的调整研究

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策略的调整研究

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策略的调整研究金融危机是影响全球经济的重大事件。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各国的经济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此后,我国开始调整自己的经济增长策略,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本文将对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策略的调整进行研究。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这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出口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因为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需求量减少,我国的出口量也随之下降。

其次,金融危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动荡,我国的外商投资量也受到了影响。

再次,金融危机使得国内的投资信心受到了打击,许多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致使经济发展进一步滞缓。

二、我国经济增长策略的调整金融危机后,我国选择了通过调整经济增长策略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具体来说,我国的经济增长策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1、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拉动型2008年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

然而,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下降,导致我国的出口市场逐渐萎缩。

因此,我国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

在此过程中,国内市场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果是,我国经济增长开始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升级产业结构金融危机后,我国开始加速升级其产业结构。

一方面,我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另一方面,我国积极培育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以逐渐摆脱过度依赖传统产业的困境。

升级产业结构的结果是,我国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并推动经济增长。

3、加大国内创新力度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逐步加大国内创新力度。

通过发展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培养等措施,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国内创新也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三、经济增长策略的新变化经过金融危机后一段时间的调整,我国的经济增长策略也逐渐实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格局发展趋势研究宋晓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收稿日期:2009-11-03作者简介:宋晓东(1972-),男,深圳行政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摘要: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失衡加速调整的结果,我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

国际收支“双顺差”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下外部失衡的体现,也反映了全球经济失衡条件下中国在国际经济利益分配中的不利现状。

本文通过论证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金融危机的爆发必然性及其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反向冲击作用,审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的影响,提出在当前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双依靠”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收支;双顺差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0)02-0073-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国际收支流量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收支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出现了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同时存在的特征。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十多年基本保持“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从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实证的角度都是非常特殊的现象。

从经济理论上看,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 )和林德特(L indert )等提出了国际收支的阶段性变化假说,[1]萨缪尔森(Sa muels on )总结了经济发展随国际收支变化的四个阶段,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债务国阶段,它们在货物贸易或经常账户上的逆差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来弥补。

在国际经验的实证研究中,侯赛因(Hussain )对29个非洲国家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经验数据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所选取样本中大多数非洲国家过多依赖出口低收入弹性的初级品,而进口高收入弹性的工业制成品,导致贸易赤字不断扩大,需要依靠持续的资本流入来弥补贸易赤字。

[2]卢锋选择了50个贸易量最大的国家和经济体,通过统计它们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双顺差和显著双顺差的频率来观察中国双顺差的特殊性,结果显示中国这样的大国出现显著双顺差是极为罕见的。

[3]如何来解释中国巨额和持续的顺差现象?以往的研究仅对我国国际收支结构双顺差的成因作一般性国际收支理论的分析,可以归纳为:经常账户顺差源于储蓄———投资溢出;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的主要成因是中国引进外资的政策。

为剖析“双顺差”的深层次本质,我们把研究视角放大到更广阔的全球宏观经济,认为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双顺差”格局是全球经济失衡机理作用的结果,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全球经济失衡加速调整的必然结果,并对全球经济失衡具有反向冲击作用,中国作为全球失衡结构的重要一端必将受到极大冲击,从而对其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产生根本性影响。

一、我国国际收支结构演变中的“双顺差”特征1994年我国汇率并轨以来,国际收支“双顺差”趋势特征日益显著。

从1985~2007年的统计数据看,仅有1985、1986、1988、1989和1993年出现经常账户的逆差,其余年份均为顺差。

同时,除掉储备资产外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仅有1992年和1998年出现数额不大的逆差,其余年份也均为顺差。

为缩小年度差异,我们绘制了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3年移动平均线,1994~2007年两条移动平均线均在X 轴上方运动,说明了我国的“双顺差”结构变化轨迹,同时可看到1994~2000年经常账户顺差与金融和资本账户差额变化趋势呈现出交替变换的走势;2000~2004年两个账户的差额则表现出同步向上的趋势;2005年后经常账户顺差呈现加速上升态势,而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波动幅度加大并有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1994~2007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图(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构成的结构性特点显著。

尤其是1994年以来,一些主要账户的差额出现连续的顺差或逆差,经常账户及次级账户──货物和服务账户中全部是顺差,但其中的货物账户和服务账户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状况,几乎所有年份服务账户均为逆差(仅1994年出现较小的顺差),而货物账户的顺差则呈逐年上涨态势,并且在2005年后表现为倍增的急速上升趋势,从图1中可看到,1994年后货物贸易顺差与经常项目顺差变化同步性日益明显,货物贸易顺差对经常项目的贡献度最大;资本和金融账户仅在1992年出现少量逆差,1998年由于出现巨额贸易信贷逆差额,所以造成资本和金融账户6412亿美元的赤字,其余年份资本和金融账户有大规模顺差,最多的2004年达110615亿美元。

二、全球经济失衡下国际经济利益分配与我国“双顺差”格局形成机理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指出:由于技术进步及其传播机制在“中心”和“外围”之间的不同表现和不同影响,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

技术进步的传播一直是不平等的,这使世界经济因为收入增长结果的不同而划分成中心和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外围。

二战以来,全球经济的中心———外围结构至今仍左右全球经济利益的分配。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正是中心与外围国家国际经济利益分配主导下国际分工的结果。

而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反衬出全球经济失衡下我国国际经济利益分配缺失的现实。

(一)全球经济失衡下的国际经济利益分配首先,全球经济失衡导致世界货币供应国攫取大量铸币利益。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全球进入管理纸币本位和浮动汇率制度,而整个国际货币体系却长期处于缺失状态,美元为世界货币的功能被强化。

因为美元的发行不再需要以充足的黄金作为担保,美元的国际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对美国拥有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为防止因为美元增量供给增加而引起顺差收入的贬值,只有把作为其出口增加而获得贸易收入再以金融投资的方式返还给美国,从而客观上增加美元供给,美国则以铸币税形式攫取大量国际经济利益。

其次,全球经济失衡导致的利率调节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由于美国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改革上的滞后,使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指数差距在近十年来并未缩减;美国储蓄投资缺口与发展中国家高储蓄、低投资现象亦未有太大改观。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最终导致美国国内利率低于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利率,而发展中国家则有相反表现,其利率高于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利率。

较低的利率水平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使美国居民储蓄倾向进一步下降,同时美国可依赖世界上低成本的流动性资金来弥补这一缺口。

最后,中心国家通过操纵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攫取国际经济利益。

在“中心———外围”的分工格局中,美国等发达国家把发展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而全球的制造业向亚洲国家特别是向中国大规模转移,发达国家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逐渐衰减。

而对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东亚国家来讲,在对能源需求依赖程度上升的同时对能源的定价能力大大减弱。

与此同时,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策略,而其中以加工制造为主的企业数量众多,并且分布极为分散,彼此间竞争激烈,呈现出竞争程度较高而垄断程度较低的无序状态。

因此,在原材料输入方面,无论是石油、铜、铁矿石,它们都无法单独与国外的大型企业议价;而在产品输出方面,同样由于无序的竞争性供给关系,它们无法与国外买方的中小型企业议价。

因此,资源型商品价格上升总体上使中心国家获取大量国际经济利益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二)全球经济失衡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形成机理一方面,全球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决定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这种模式的选择有效缓解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存在多方面约束,通过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劳动要素密集型产业的分工,实现了劳动力比较优势;通过推动加工贸易的发展,缓解了中国人均资源匮乏的难题;通过引进外资的策略弥补了中国资本积累不足和技术、管理落后的差距。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和大规模引进外资的策略是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形成的内在因素。

另一方面,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失衡加剧了中国“双顺差”规模。

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巩固了美国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与以往世界经济中心国家扮演的角色不同,中心国家在全球经济角色上的变换必然导致全球分工格局的转变。

在这一格局中,由于美国金融业的高度发展,国内居民可依靠各种成熟的金融工具来规避和分散风险,从而决定美国国内一直存在的高消费和低储蓄状况,与此同时美国需要引入大量的国外资金来支撑本国消费。

以上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美国巨额贸易赤字的形成。

因此,美国经济内外失衡最终导致以贸易失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全球经济失衡。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增速加快,2000~2007这八年间以平均5%的速度增长;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常账户顺差在这段时间中同样以平均约215%的速度在增长。

因此,全球经济账户的逆差主要表现为美国经常账户的逆差,全球经常账户顺差主要集中在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及东亚主要国家。

2001年后中国经常账户的顺差与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几乎是同步增长。

(三)“双顺差”格局下中国国际经济利益的损失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是我国经济内部和外部失衡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反映出我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国际经济利益的损失。

存在经常项目顺差这一事实显示,虽然是世界第二大外商自接投资(F D I)引入国,中国反而大量输出资源。

这些资源被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用于弥补它们国内储蓄的不足。

我国国际收支表将储备资产项目从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分离出来,用来平衡经常项目与资产项目顺差。

“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加,而外汇储备的增加是中国用股权置换美国债权及用经常项目顺差购买美国债权的结果。

[4]外汇储备通过购买美国国债低收益资产,使我国通过廉价出口商品换取的外汇又以低的成本价格回流到美国,实际上为美国过度消费提供了货币补贴。

中国出口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为主,决定其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迅速上升,在缺乏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能力的背景下,我国进口成本大幅上升,导致中国国际贸易利益的严重受损。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我国“双顺差”格局的演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短期内对中国多年以来持续的“双顺差”格局形成巨大冲击。

一方面,由于危机导致全球贸易萎缩使贸易账户流量减少,但由于进口下降幅度超过出口下降的水平,并未导致贸易账户顺差大幅下滑,仍保持较平稳的水平。

但由于我国出口中加工贸易占主要地位的状况决定进口下降是未来出口进一步下滑的先兆,从近期统计数据看,进口增速下降的开始出现逐步放缓的趋势,而出口下降幅度在逐步扩大(见图2),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由于出口下降将导致经常项目顺差的缩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