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

合集下载

2023小学体育新课标及解读-2

2023小学体育新课标及解读-2

2023小学体育新课标及解读-2一、前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提高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于2023年颁布了新的《小学体育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

新课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运动技能、体育品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理念新课标明确提出“健康第一、全面发展、个性差异、就近原则”的课程理念。

1. 健康第一:强调体育教育要以学生的健康为首要目标,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和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惯。

2. 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体育教育要与德、智、美等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3. 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4. 就近原则:鼓励学校利用周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

三、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小学体育教育的四大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素养、运动技能、体育品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1. 体育与健康素养: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健康素养,了解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惯。

2. 运动技能:培养学生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

3. 体育品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念,养成遵守体育规则、尊重对手、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课程内容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分为五大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1. 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 运动技能:教授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动技巧,提高运动能力。

3. 身体健康: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预防疾病。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由来与发展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由来与发展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由来与发展2018年9月10日的第34个教师节,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一时间,“健康第一”、“开齐开足体育课”成了热点话题。

本文梳理有关“健康第一”理念的由来,揭示目前学校体育、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的现实状况,这些积重难返的长期性、周期性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标签:健康第一;教育;发展“健康第一”的口号亦或称之为指导思想,长期成为各类教育及体育研究当中的热门话题。

2006年12月20 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體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

由此,阳光体育运动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强势进入公众视野,开启了全新的学校体育及教育发展模式,为国家建设锻造健康向上的一代青少年的梦想由此复苏。

1 “健康第一”理念的由来及发展1950年6月,针对当时学生负担过重,身体素质下降的状况,毛泽东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要求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提的是“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学校体育”,范围更宽广。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2010年7月,《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健康第一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健康第一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等 相 对 持 久 、 对 静止 、 要 耐 心 的锻 炼 项 目。 相 需 四 、 革 学校 体 育教 学 的评 价 改 学校 体 育 教 学 多 元 化 评 价 应 是 以“ 康 第 一 ” 指 导 思 想 , 健 为 以促 进 学 生 身 体 、 理 和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和 谐 发 展 为 目标 , 据 学 心 根 生 的个 体 差 异 制 定 出相 应 评 价 标 准 , 以促 进 不 同层 次 的 学 生 全
个性; “ 把 生物 人 成“ 会 人 ” , 变 , 社 。
观 性 评 价相 结合 。 进 行 客观 评 价 的 同时 , 有 必 要 进 行 一 定程 在 仍
因此 , 育 教 育 过 程 首 先 应 服 从 于 人 类 教 育 发 展 的 规 律 , 度 主 观 评价 。 主 观评 价 受 到重 视 还 可 以 从评 价 方 法 和 工具 的多 体 体
的重要组成部分 , 要贯彻健 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 培养学生健全的
人格 , 康 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 健 良好 的 习惯 乐 观 的态 度 , 学 的 科
人 生 观 、 界 观和 价 值 观 , 结 协 作 、 强 拼 搏 、 于 创 新 的 精 神 必备 的素质, 世 团 顽 勇 也是 一个 高级技术人才 必须 具备 的素养 。再次 , 学 等 适 应社 会 的综 合 能 力 ,提 高 学 生 思 想 道 德 品 质 、 文 化 科 学 知 校 的运动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 自信、 自强的奋斗精神 , 同时能 识 、 动 技 能 、 理 心理 等 综 合 素 质 。 健康 第 一 ” 指 导 思想 , 劳 生 “ 的 强 够 使 学 生 学会 自我 身心 调节 。如 , 于 孤 僻 、 柔寡 断 、 腆 、 对 优 腼 缺 调 要 使 受 教 育 者 德 、 、 、 全 面 发 展 的 同 时 , 理 健 康 放 在 乏 自信 心 、 分 紧 张 的心 理 缺 陷者 的 , 以选择 以集 体锻 炼形 式 智 体 美 心 过 可

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制订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收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一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

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并突出健康为目标的一门课程。

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也都是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的。

二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课程标准》并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这给各个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只要各个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色,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可以《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

三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根据健康三维观、体育本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的发展趋势,拓展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2024年学校体育的工作计划样本(二篇)

2024年学校体育的工作计划样本(二篇)

2024年学校体育的工作计划样本在遵循《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及《新课程课标》的基础上,本期体育教学工作秉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旨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并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教学理念本期体育教学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及《新课程课标》的精神,以“健康第一”为核心指导思想,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生状况分析鉴于初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各学校教育理念、师资水平、体育氛围及场地器材条件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的认知、基础及身体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新生对新的学习环境尚未完全适应,情绪波动较大,心理状态不稳定。

因此,体育教学应深入掌握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打牢基础。

对体育素质较高的学生,引导其设立新的奋斗目标;对体质较弱的学生,则应在新的环境中培养其自信,发挥其长处,提升体质。

三、教学目标(一)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1. 详细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明确中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2. 介绍田径运动的基本概念及规则;3. 阐述体育锻炼对促进健康的积极作用;4. 介绍常用运动负荷的测量方法及实际应用。

(二)运动技能1. 队列与体操:包括原地队列、行进间队列、第一套中学生广播体操及徒手体操;2. 快速跑技能:通过不同距离的跑练,接力、追逐跑游戏等,建立正确的跑姿;3. 耐久跑技能:教授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不同距离的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以发展耐力速度;4. 发展跳跃能力与跳高技术:建立正确的纵向跳跃概念,进行各种弹跳练习,助跑纵跳摸高,以及跨越式或其他过杆技术的介绍和练习;5. 球类运动:涵盖基本技巧和规则。

(三)发展体能1. 发展速度素质:结合快速跑技能,运用不同形式的跑练;2. 发展耐力素质:结合耐力跑技能,运用不同距离的耐力跑练习,如跳绳等;3. 发展跳跃素质:结合跳高技术,运用不同形式的跳跃练习;4. 发展力量素质:通过持重物的健身练习。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参加健身锻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天晨练、登山、打球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广,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

学校体育的本质决定了学校体育是“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最直接的体现。

所以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二、“健康第一”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新课程改革后,体育教学的任务在于注重体能的增强以及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更加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强调正确的体育态度和人生态度。

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选取与体育有密切关系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构建新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学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健康第一”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在现代社会,身体健康被视为最重要的财富之一,特别是在高校中,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由于全球范围内健康问题的不断增加,高校体育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坚持以“健康第一”为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首先,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应聚焦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如今,高校学生面临着很多健康问题,如肥胖、近视和心理压力。

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质,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和锻炼习惯。

此外,高校体育教学还应该注重扩大学生的运动项目选择,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其次,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需要加强对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体育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通过系统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技能水平。

此外,高校体育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比赛和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第三,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应该关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发展。

因此,高校应该鼓励体育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与其他学校和机构的合作,共享教学资源和经验,促进体育教师的交流和合作。

最后,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还应与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可以更加便捷和高效地进行。

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在线课程和交流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交流。

此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提供更加生动和实用的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坚持以“健康第一”为理念,加强学生健康水平的培养,提高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注重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这些都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核心内容。

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由于 教 学 中 出 现 了体 育 教 学 的 应 试 化 现 象 , 正 使 常 的体育 课 教学 受 到一 定 程度 的影 响 。在实 际 操作 中 , 多 数 的测 验工 作 是在 体 育课 上 进行 的 , 育课 大 体
教 学 变 成 枯 燥 乏 味 的 达 标 课 , 些 都 影 响 了 学 生 学 习 这
间拓展其 个性需 求 , 体现 学生 的主体性原 则 。 以
二 、 育教 学 必须 以育 人为 本 体 1 转 换 “ 试 教 育” 思路 。 立 “ 康 第 一 ” . 应 的 树 健 的
新 理念
长 期 以 来 高 校体 育 受 “ 试 教 育 ” 影 响 , 利 应 的 不 于学 生形 成 正确 的健 康观 念 和终 身体 育 的 意识 。不 利 于 激 发 学 生 的 运 动 兴 趣 和 养 成 良好 的 锻 炼 习 惯 。 具 体表 现 为 , 生喜 欢体 育 却 不太 愿 意上 体育 课 。 学 体 育 课 学 的 内 容 大 都 在 实 际 生 活 中 用 不 了 ,想 用 的 又 无 法 从 体 育 课 上 学 到 。学 生 离 开 学 校 到 社 会 上 后 , 很 少人 能够 长期 坚 持锻 炼身 体 , 康 状况 不 如人意 。 健 所 以 , 须 树 立 “ 康 第 一 ” 理 念 , 学 生 变 被 动 为 主 必 健 的 使

学 生 体 质 现 状 总 体 分 析
1 .学 生 的 身 体 素 质 呈 逐 年 下 降 趋 势 , 缺 乏 正 确
的 学 法 引 导 从 总 体 情 况 看 , 生 的身 体 素 质 状 况 每 学 年 表 现 学 在体 能测试 成绩上 呈逐年 下降 的趋势 。 析其原 因在 分 于学 生 还 不 能 正 确 理 解 体 育 的 重 要 性 , 不 能 产 生 体 即 育 动 机 的 成 因 。2 0 0 6年 9月 初 上 海 电 机 学 院 高 职 学 院对 军 工路 校 区所 有被 纳 入体 育 教学 任 务 的几 乎 所 有班级进 行 了一次体 育理 论课 调查 , 现 经过 十三 年 发 体 育 教 育 的 高 职 学 生 ,不 能 正 确 理 解 体 育 的概 念 , 体 育 动 机 处 于 较 低 的 水 平 ; 中 近 一 半 的 学 生 没 有 明确 其 的体育 动 机 , 是 为 了不 违 反学 校 的课 程安 排 , 无 只 在 奈 的 情 况 下 被 动 地 参 加 体 育 教 育 , 有 近 三 分 之 一 的 另 学生 也只是 在应试体 育 动机 的促成 下接 受体 育教 育 。 根据 心理学原 理 , 生体 育行 为产生 的直 接原 因是 体 学 育 动 机 , 育 动 机 是 学 生 接 受 体 育 教 育 、 加 体 育 活 体 参 动 的 积 极 性 的 主 要 源 泉 和 心 理 因 素 之 一 , 学 习 的 始 是 动 因 素 。 由于 学 习 的 始 动 因 素 消 失 , 生 将 参 加 体 育 学 锻 炼 仅 限制 在 每 周 2学 时 的 体 育 课 , 样 体 育 锻 炼 缺 这 乏 连 续 性 和 经 常 性 , 生 日常 参 加 体 育 活 动 的 情 况 几 学 乎 是空 白 , 访谈 中得 知 , 于工作 、 习较 为繁忙 且 从 由 学

健康第一高中体育教学的新理念

健康第一高中体育教学的新理念

健康第一高中体育教学的新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新理念,将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健康第一高中体育教学的新理念。

一、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高中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技能训练和成绩考核,而忽略了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而现在,我们应该将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例如,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户外运动和拓展训练,让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

二、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除了身体健康外,心理健康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协作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温暖。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性格特点等都存在差异。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例如,对于喜欢运动的学生,我们可以增加一些竞技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对于喜欢舞蹈、瑜伽等运动的学生,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柔韧性、协调性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为了更好地实现健康第一高中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学校应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材和场地设施。

大学生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大学生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大学生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学习固然重要,但好成绩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做保障,全国教育大会上所讨论的这个话题就是在强调体育锻炼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必须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

毛主席也曾说过: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既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根本保证,也是个人心智发展、成长成才的必要前提,正是这个道理。

要积极贯彻落实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真正让学生们健康成长,打造优质的接班人。

第一,要完善硬件基础设施,有锻炼场地,器械和老师,合理的课程安排,有效的规章制度等为课程的效果保驾护航。

第二,将体育和劳动课程纳入教师和学校的考评机制中,督促和激励学校老师引起重视。

第三,教学方法接地气,切实有效,挖掘当地特色体育、劳动课程,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一举两得,例如内蒙古开展“万名少年上马背”特色体育课,广东将划龙舟引进课堂等创新做法。

第四,加强监督和考核,老师指导,家长陪伴,社会支持,形成合力,共同为健康教育迈进步伐。

以人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新理念

以人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新理念

以人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新理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物质方面的追求,健康生活也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方面。

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活动,体育运动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体育教学方面,过度的竞争和功利导向的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引发了一些安全事故。

为此,我们需要以人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新理念。

健康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育教育一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不仅仅涉及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同时也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念。

我们需要强调健康和快乐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竞技成绩和比赛胜负。

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把人的健康列为第一位,课程设计也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建立健康的体育生活观念。

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要想让体育教育真正起到健康的作用,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

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区分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兴趣和需要。

在选定体育活动项目和规定体育时间上,需要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防止过度竞争和不良现象的发生。

同时,需要把学生的心理需求放在考虑的范畴内,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注重体现探究、实践和自主学习等核心能力。

平等和人性化,去除双重标准在学生当中,存在不同年龄层次、性别和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体育教育也应该考虑到这些差异。

我们应该去除双重标准,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个性特点,培养学生体育爱好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此外,要建立一个平等、和谐、人性化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自由、平等、协作、自我探究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健康第一”的原则。

综合评价,标准明确在教育中,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活动和认知情况。

不能仅按照竞技结果和普及率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实践成果。

对体育新课程健康第一教学指导思想的认识

对体育新课程健康第一教学指导思想的认识
意义。
二、 过去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简单回顾 回顾过去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可以帮助我们从理
三、 健康第一” 对“ 指导思想的认识 1.“ 健康第一” 指导思想确立的背景分析 体育新课程“ 健康第一” 教学思想确立的背景主要有两
论到实践上去全面认识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要义, 可
以更理性的分析研究探讨现在体育新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纵观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主
“ 全面发展” 思想是在我国提出“ 素质教育” , 后 把整个 学校教育指导思想作为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为 本, 以社会为本, 忽视体育学科自 身特点和特色。 “ 终身体育” 思想是随着我国学校教育改革不断深人发
展提出的, 把育人作为体育的最高 目标 , 学生通过体育课程
(2)历史性。 指体育教学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 化, 在历史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3)继承性。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思想的形成 , 都是因社 会发展需要,不断总结并继承以前的体育教学思想中有利 于时代需要的内容。 (4 )能动性。指符合体育教育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 体育教学思想能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反之会阻碍其
( 1)社会性。体育教学思想由于受一定社会的政治 、 经 济、 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具有社会性。
基本观点是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克服困难,战胜自 我从而获 得快乐、 成功的体验。但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快乐体育” “ 完 全和这种观点相反, 我们只是强调了我们对快乐的理解 , 忽
视学生克服困难品质的培养。
2.体育新课程 目 标体现“ 健康第一” 教学指导思想
审视以前学校体育课程 目 标, 我们发现过去体育课程 目 标过多关注学生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 注
不断涌现, 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 这就从体育内部向体育教

“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观念

“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观念

浅谈“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观念摘要:中职学校的体育课题应以“体育与健康”作为中心,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享用快乐、激发兴趣等原则,在学生中确立全面发展、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观念;并提出相应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宽松、明确、平等、和谐、充满活力的教育氛围,促进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课程教学体育与健康终身体育观引言中专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后阶段,生理、心理发育较完善,求知欲望比较旺盛,并已拥有一定的体育自我活动控制和行为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设计和开发适合本学校学生的相关体育内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同时,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一、在“体育与健康”指导思想下,体育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双边活动”原则现代教育理念提出“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统一起来。

教师在介绍体育知识、进行动作演示、组织体育活动时,通过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以主体地位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为学生创造表达不同看法、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兴趣”原则体育课教学包括导入新课、讲解示范、课堂练习、指导提高四个环节。

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做到教学形式新颖,课课有亮点,使学生在体育课上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尤其是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心情愉快地接受新的教学内容,克服以往强制性的命令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参与式的“要我学”变为主动投入式的“我要学”。

3.“享用快乐”原则“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他的《体育颂》中写到:“体育、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想更加开阔,条理愈加清晰。

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题目: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作答: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是新课程标准从实验稿到修订稿一直不变的内容之一。

体育功能之一是为健康服务,同时健康促进体育的发展。

如何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我想应对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过程、健康等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

一:提出“健康第一”的理论依据来的出处有以下几点:1.关于中国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树立的指导思想。

2.国务院下发第7号文件,关于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决定。

3.体育课程标准中的体育健康性质,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程的性质很明确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提出的历史过程:在1950年6月,毛泽东同志给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的信中提出:“各校应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

当时的“健康第一”思想主要是针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学生健康状况极差的现状提出来的,与“增强体质”词异义同,含义一致,而与现代“健康第一”思想有着一定的区别。

1952年6月毛泽东为体总第二届代表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中个题词对我国几十年来的体育事业发展一直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1999年6月,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以下简称《决定》)中,在阐述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时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2也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2011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健康第一”的内涵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第一,育人为本——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解析

健康第一,育人为本——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解析

健康第一,育人为本——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解析高中课程改革系列报道之十关注体育与健康领域季浏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体育课程的教育功能,并不意味着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

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的健康是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

没有了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也就失去了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无论在教育教学思想、课程理念,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过去的高中体育课程相比,确立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课程的育人功能,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较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评价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努力使课程在促进学生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及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和健康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和体验体育学习的乐趣,并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更加突出健康和教育价值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确立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包括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都要渗透“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次,重视整体健康观的确立,力图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重视将身体练习和健康教育的学习相结合,不但包括每周两节体育课的学习,而且另辟18学时保证健康教育专题内容的教学,这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

要特别说明的是,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体育课程的教育功能,并不意味着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

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的健康是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

健康第一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健康第一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产生很大 的影 响。 因此 , 我们 的评价一 定要对 学生有一 个积极促 进的作用, 可以根据 自已学校状况 ,以及对学生情况 的了解,

从教学目标贯彻“ 健康第一” 理念
《 体育与健康教学 大纲》 和《 课 程标准》 非常强调 “ 体 育是 教学采用 的形式。 制定 出 自己的评价体系 , 使我们 的学生更加 全 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 , 是 实施 素质教育 ”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喜欢 、 热爱体育运动 、 经常参加体 育活动。 养成 强身健体 的习 总之 , “ 健 康第一 ”理念是从体育学科特点 出发 产生的根
适 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 。在 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 育的形 势 态度 、 体育 意识 、 合作精神等非智力 因素方面很少 兼顾 , 而这 下, 怎样在体育教学 中渗透“ 健康第一“ 教学理念 , 真正促 进学 些都会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的养成等方面 的发展 生身心两健 , 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 体育教学 体 育活动 , 养成体育缎 炼的习惯 , 提高身心健康 水平 , 终身进 方面发展的教学思想 。
行 体育 的意识 ,同时增强学生 的社会适应能力 ,达到全方位 应该是富有新的 内涵和生机的 ,应该 是意趣盎然 、充满灵动
“ 健康第一”的总目 标。
的, 创新性的思想已经充淡了体育学科的惯气 , 作为体育教师
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关注。学校体育教学要确定相应的教学 目 标、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更好地为学生身心健康
四、 从教学评价体系贯彻“ 健康第一” 理念
长期 以来 ,在体育教学 评价 中往往 把评价 内容的中心放
服务, 使他们拥有健康体魄、 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 以便更好 在身体素质、 运动技能的考评上, 对教学其他的目标, 如体育

初中体育课程创新教学实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体育课程创新教学实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体育课程创新教学实践第一篇范文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正逐步深入,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创新与改革的挑战。

初中体育课程创新教学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体育课程创新教学实践的策略与方法。

一、更新体育课程观念1.确立“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2.强化体育课程的综合素质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树立体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优化体育课程内容1.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教育性的体育项目,丰富课程内容。

2.注重体育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入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整合校内外体育资源,拓宽体育课程领域,开展跨界合作,丰富学生的体育体验。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法1.运用游戏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引入竞赛机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公平竞争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四、强化体育课程评价1.建立多元化、全面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心理素质和体育道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五、提高体育教师素质1.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2.鼓励体育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学术研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3.增强体育教师的教育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懂得健身 , 树立终身体育 的意识和能力。 丰富多彩 的体育教学为 青少年是人一生身心发育趋 向成熟 的重要转折时期 。 在初 中阶 炼 , 段, 学生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 能将 进入发育高峰 时期 , 学生 会惊异 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 创设 了良好学习环境。在各种体育活动 确立 明确的 、 具体的可行性 目标 , 让学生坚持锻炼 , 持之 以恒 , 就 的发现在生理 和心理方面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 , 并 明显地感到 中, 长大了 ; 而促进这一时期身心健康最有效 、 最积极的手段 , 就是体育 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 学生必须遵守一定 的规则和道 可 以把学生培养成一个遵纪守法 、 有公德 的公 民 ; 每个学生 锻炼。在体育锻炼 中, 学生会尝试到锻炼 的愉快 , 竞争的刺激 , 合作 德规范 , 的欢乐 , 体验到勇敢 与顽 强 , 胜利 与失 败 , 挫折 与勇气 , 拼搏与成功 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 增强彼此友谊 , 加强团结合作精 神 , 从而建立 提高 自己的社 给学生带来 的兴奋 和快乐 , 而且 学生会切 实地感 到体育锻炼对身体 和谐的人际关 系和 良好的合作精神与体育道德风尚 , 器官系统机能 的促进作用 。经常进行合理 的体育锻炼 , 可以促进 身 会适应能力 , 才能更好 的服务 于人 民 、 服务于社会 , 为社会做 出 自己 体形态 良好 的发育 , 使身 高增高 , 体 重增加 ; 可 以使呼 吸肌 力量增 应有贡献 , 成为一位合格 的好公 民。 体育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现代人 生活不可缺少 的文 强, 胸廓运动 的幅度加 大 , 改 善呼吸机能 ; 可以使心肌力量增 强 , 血 健康是人 追求 的 目标 和权力 , 是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 。 管弹性增 大 , 从 而使 心脏功能提高 ; 还可 以提高调节 神经活动 的灵 化生活 内容 ; 体育教学让体 育锻炼与健康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 体育教学让 身心健 活性 , 增强体力和脑力活动的能力。体育锻炼 不仅可以使人 获得健 在体育教学 中树立健康第一 的 康 的身体 , 还会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和心理素质与社会 适应 能力 的 康成为体育锻炼 的终极 目标 。因此 , 提高 , 从 而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 那么, 如何在体育教学 中树立身心 教育 理念 ,不仅是学生更加科学地参 加体育锻炼 和维 护健康 的需 健康为首的教育理念 呢? 求, 也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 。 首先 , 面向全体学生 , 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 体 育教学的 目 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 良好 的品质和健康 的心理 、 行 为与 习惯 。所 以教学的安排要顾及全体学生健康第一 的理念 , 初中 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 身心可塑性很大 , 因此 , 在选择运动项 目 和锻炼 手段时 , 既要满足学生 的兴趣爱 好 , 更要 注重多种运 动项 目 和健身方法的结合 , 努力创设 良好的教学情境 , 适应学生 的性别 、 体 质和技能进行教学 , 对病残生 、 例假生 、 见 习生也要有不 同的教学任 务 。全体参与 , 全面锻炼 , 就能更好地促进 身体生长发育 和身体全 面、 协调发展 , 让学生各有所得 , 学有所成 。 其次 , 充分调 动学生学 习积极性 。 树立“ 健康第一” 的理念 , 学生 不仅要身动 , 更重要 的是心动 。 老师充分发挥 自己的主导作用 , 根据 教学 目标 的要求 , 注意学生 的体能 、 技 能和健康 水平 的实际情 况 , 合 理安排教材 内容 , 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 中掌握科学 的健身方法和 知识 , 亲身感受体 育活动 的乐趣 , 从 而全身心的投入到体 育运 动中。 通过教学活动 , 使学生认识 到体 育锻炼与健康 的关 系 , 从 而养成积 极参 与体育锻炼的 良好习惯。只要让学生真正动起 来 , 注重全面 和 科学 的身 体锻炼 , 养成 良好 的卫生保健 习惯, 才能确保 “ 健康第一 ” 的教育理念 的实施和发展。 第三,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 兴趣是学习最好 的老师 , 学习兴趣 是学 习动机 中最 活跃 、 最 现实的因素 , 学 习兴趣是学 习成功 的内驱 力。 要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 就要在兴趣上下功夫 。 学生对体育课 的评 价, 最 朴实的语言是 “ 有趣 ” 或“ 没趣 ” , 体育本身 的魅力 所在就是它 的娱乐性 。因此 , 在体 育教学 中 , 以学生为主体 , 根据学生生理 和心 理需求 , 尽最大努力了解 、 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满足学生的兴趣 ; 充风 发挥情感 的激励 功能 , 晓之以理 , 动 之以情 , 培养 学生的学 习兴趣 ; 运用新颖 的教学 内容 、 灵活多样 的教 学方 法来 激发 学生学 习强身健 体的基本 知识 和参 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只要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 , 就能积极地 、 主动地参 与学习 , 才能 达到体育锻炼增强 身体健康 的 理念 。 ’ 第四 ,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体育教学的重要 目标是培 养 和提高学 生的生理 、 心理 素质和适应社会 的各 种能力 , 从而全面促 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通过有效地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 引导 和激励 学生建立 良好 的生 活习惯 , 使学 生懂得珍爱生命 , 追求健康 , 学会 锻

学校体育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学校体育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学校体育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作者:牟颖来源:《中国教师》2007年第07期21世纪学校培养的人才应是知识面宽、适应面广、基础理论扎实、身心健康、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

就学校体育而言,必须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以健康为理念,尽可能地把以精神情感为特征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行为健康融为一体,把三维的健康理念贯穿整个体育教育活动中来,归纳起来就要实现三大观念的转变。

一、指导思想的转变由注重“三基”向重视健康观念的转变。

过去的体育课注重“三基”,要求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应该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体育传授技能不再是单纯传授运动技术,而是普及体育健身的手段、锻炼的方法和养护方法以及提高学生自我健身的能力等。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努力拼搏敢于竞争的品质,将过去的体育教育思想向现代以“人”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变,坚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思想。

二、体育意识的转变由阶段体育的意识向终身体育的意识转变。

学校体育不再是学生在校期间体力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入门期和打基础的阶段。

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体育教学中应使学生自愿自主地参加适合于自己的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运动实践,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

同时,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

三、教育价值观的转变由“应试教育”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变,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观。

首先,素质教育强调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

新课程标准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关键词健康健康第一流变学校体育现实意义一、“健康第一”的流变自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健康一直是人们不变的追求,“健康第一”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着变化。

远古及古代的生存条件恶劣,跑得快、跳得远、投得准等这些原始状态的“健康”是生存下来的必备条件;追溯到我国的现代,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权利,此时的“健康”主要指生物学意义的健康,也就是身体健康;再到当前社会,物质条件的富足,交通、通讯等条件的便利,健康内涵进一步延伸,相应的,“健康第一”也在发生着变化。

1.古代基于生存和长寿需求的“健康第一”“健”的篆体写为“ ”,字意为:一个人的腰身高大魁梧、强健有力。

“康”的甲骨文写法为“ ”,造字的本意是:一个人俯下身子拿水桶在井里打水(见《说文解字》)。

从古人造字的本意上来讲,当时的“健康”是指人的体型高大、健壮有力。

在古代通常把肌肤光滑有弹性、血脉通络畅达、筋骨坚固强壮、心态平和清静、精气通和畅达作为健康的标志(见《吕氏春秋・达郁篇》)。

可见,在古代“健康”主要表现在身体魁梧、精神抖擞和体内循环通泰三个方面。

远古时代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人类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少食、少水、缺少居住条件、周围猛兽虎视眈眈,唯有具备力量大、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能攀爬、射得准等条件,才能生存下来。

此时的“健康”仅仅停留在生存和生活需要上的、最低端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健康。

到殷商时期,人们生活中已有“五福”和“六极”的常识,开始有了模糊的健康和长寿意识。

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当时贵族阶层已经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作为教育的内容。

史料记载:孔子在传教的过程中不但传授射、御两项内容,还开设了登山、远足等科目。

“五禽戏”、“导引术”和“吐纳术”等运动项目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健康的一种手段,运动是维系健康的手段也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认识,并且运动的强度和运动量也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远古时代“健康”就是存活下来,近古时代开始有了健康长寿意识,并有了维持健康的手段,并开始注重运动量和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确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
作者:张伟徐莹琳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12期
【摘要】树立“健康第一”,促进健康成长。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歧视差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也是素质教育中的基本点。

建立评价体系是完成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健康第一;增强体质;学生发展;建立体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的提高,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压力增大,大多人类处于亚健康状态。

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健康”的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作为初中学生,自踏入校门,就意味着童年已经过去,迎来的将是长知识、长身体的少年时代。

初中三年,学生的生理与心理会发生许多质的变化,而促进这一时期学生健康最有效、最积极的手段就是体育锻炼。

从课程设计安排上,体育课的名称由以前的《体育》改为《体育与健康》可以看出人们对健康的向往。

此前的教材主要是参照前苏联的教学模式,以重视技术为主,而忽视了教材的实用性以及学生的练习兴趣。

现应由重视技术向教会学生怎样“玩”的方面过渡,比如学生走向社会进行体育锻炼不可能背上个跳高架或带上铅球进行锻炼,所以现在教材对一些运动项目技术要求降低了,注重体育锻炼的实用性,当今的第八轮课程改革也体现出这一思想。

那我们应如何理解和实施《课程标准》呢?
一、树立“健康第一”,促进健康成长
体育教学既要增强学生体质,又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标准》强调: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首先要从学生的运动兴趣着手,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因此,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体育课,学生听起来是多么地喜欢,而到了操场上又怕上体育课。

以前,确实是这样,因为体育课可以使学生们从紧张、压抑的教室里,走向自由、宽阔的操场上,心情顿时舒畅,但上起课来不是跑就是跳,这让他们感到既苦又累,也难怪学生不喜欢。

下面我可以举一例来说明,就拿投掷来说,以前初中教材中的推铅球,那是一项技术要求高、动作单调的项目,而现在由实心球取代了铅球,它的投掷方式有前抛、后抛、头上、胯下等多种投掷方法,学生练习起来的兴趣明显比以前增强。

此外,练习实心球的主要手段以前铅球的单侧性运动过渡到双侧性运动,从科学上讲,这对充分挖掘大脑的潜能还有促进作用。

因单侧性运动只对大脑的一侧有帮助,而双侧性运动对整个大脑的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