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第2章 平面任意力系分解
理论力学2.2、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m F1 OA F2 OB F1 ( OA OB ) F1 AB
3
力 线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离开其作用线而平 平 行移动到刚体上任意位置处,但必须对刚体 移 附加一个力偶,附加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 定 对平移后所得新力作用点的力矩。 理
求细绳的拉力和A、B两处的支持力。
解、研究对象:AB,受力 如图所示,则有:
Fix Fiy mD
0 0
(Fi )
0
FB FD G FA c
FA
os
sin 0
FB
BD
G
AB 2
0 sin
FA
AD
0
FA 115.5(N) FB 72.2(N ) FD 129.9(N) 12
例2.2-6、匀质细杆AB长度为L,重量为mg,静 止在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槽内(图2.2-17),
L=3r;求AB杆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解、研究对象:AB杆,受力如 图所示,则有:
Fix 0 Fiy 0 mO (Fi ) 0
FB FB
cos(2 ) FD sin sin(2 ) FD cos
d mO 2402 3.39(m) FR 709 .5
xE
d
sin
3.39 sin 70.8
3.59(m)
y yE tan 70.8 (x xE ) y 2.87x 10.31 0
10
课堂练习题(图示):
理论力学平面力系2
由于 F’R=0 为力平衡 MO=0 为力偶也平衡
所以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力系的主矢R’ 和主矩 MO 都等于零,即:
′ FR = (∑ Fix ) 2 + (∑ Fiy ) 2 = 0
M O = ∑ M O (Fi ) = 0
48
∑F ∑F
ix
一矩式
O
A
( Fi ) = 0
二矩式
实质上是各力在x 轴上的投影恒 等于零,即
B
( Fi ) = 0
∑F
ix
= 0 恒成立,
所以只有两个独立方程,只能求 解两个独立的未知数。
条件:AB连线不能平行 于力的作用线
52
[例] 已知:P=20kN, m=16kN·m, q=20kN/m, a=0.8m 求:A、B的支反力。 解:研究AB梁
M F
45o
q
A l
B
56
解:
1. 取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M F
45o
2. 列平衡方程
∑ Fx = 0,
FAx − F cos 45o = 0
q
A l
B
∑ M (F ) = 0
A
∑ Fy = 0,
FAy − ql − F sin 45o = 0
y
q FAx
A
M
45o
l M A − ql × − F cos 45 o × l + M = 0 2 3. 解方程 FAx = F cos 45o = 0.707 F F
F A
F B
66
刚架 ABCD 所受载荷和尺寸如图所示。其中,集中力 F=8 kN , 均布载荷的集度 q = 100 N/m,力偶矩大小M = 4 kN•m。如果不 计刚架的重量,求固定铰链支座A 和活动铰链支座D对刚架的约 束力。 θ = 60 o
理论力学第二章(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z
x c
F
b
o
o x
a
M y ( F ) M o ( F ) Fc
F
M z ( F ) M o ( F ) Fa
15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理论力学》
3、力对点之矩与力对通过 该点的轴之矩的关系 (转动效果的度量)
z
Fz F
y
x A
o
y
力对点之矩矢:
M o (F ) r F
Fx Fxy cos Fx F sin cos
Fy
F
O Fx x
Fy Fxy sin
y F y F sin sin
Fxy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Fz F cos
6
力的分解:
F Fx Fy Fz
力F在直角坐标系中的
Fz z
F
O x
Fy
解析式
Fx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力矩的符号
M O F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力偶矩的符号
M
27
《理论力学》
力偶系和力偶系的合成
MR =M1+M2+…+Mn
M
力偶系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28
《理论力学》
§2-3 力系等效定理
1.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Fn 。 设刚体上作用一平面任意力系F 1 、F 2 · · · · · ·
的夹角可为任意值。 的夹角为90o。
36
在平面任意力系, M与 R
2019年4月16日星期二
思考: 主矢,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无关系?
主矢:作用在简化中心,大小和方向却与中心的位 置无关; 主矩:作用在该刚体上,大小和方向一般与中心的 位置有关。
理论力学 第二章
扭矩扳手
2-3 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
一、力对点的矩(力矩) 力对点的矩(力矩)
M O ( F ) = ± F ⋅ d ,单位N•m或KN•m 单位N KN•
→
→
① ②
是代数量。 M O ( F ) 是代数量。
M O ( F ) 正负判定: 正负判定:
→
→
M O (F ) (F
+
→ →
-
③ 当F=0或d=0时, O (F ) =0。 =0或 =0时 M =0。 点O为矩心,d为力臂。 为矩心, 为力臂。 角 形面积,或是矢量积的模。 面积,或是矢量积的模。 ④ M O (F ) = ± 2⊿AOB= r × F 2⊿AOB= 力对点0矩的大小等于2 力对点0矩的大小等于2倍三
Fx = X i , F y = Y j
F = X +Y
2 2
→
→ →
→
X cos α = F
Y cos β = F
2-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区分力沿轴的分力和力在两轴上的投影: 区分力沿轴的分力和力在两轴上的投影: 力沿轴的分力和力在两轴上的投影 • 分力是矢量,投影是代 分力是矢量, 数量,二者性质不同。 数量,二者性质不同。 • 在直角坐标系中,投影 在直角坐标系中, 的大小与分力的大小相 但在斜角坐标系中, 同,但在斜角坐标系中, 二者不等。 二者不等。
∑F = 0 ix
− FBA + F cos60 − F2 cos30 = 0 1
o o
∑F =0 iy
FBC − F cos30 − F cos60 = 0 1 2
o o
F = F2 = P 1
解得: FC = 27 32kN 解得: B .
理论力学第二章(2)
合力FR 的大小等于原力系的主矢
合力FR 的作用线位置
MO FR
小结: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结果讨论
主矢
FR 0
FR 0
主矩
MO 0
MO 0 MO 0
MO 0
最后结果
说明
合力 合力作用线过简化中心
合力 合力偶
合力作用线距简化中心M O FR
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平衡
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21
简化为一个力:
c os (FR
,
i)
Fx FR
,
cos(FR ,
j)
Fy FR
原力系的主矢与简化中心O的位置无关
主矩: 原力系中各力对简化中心O之矩的代数和称为原力
系对点O的主矩。
n
M O M O (F1) M O (F2 ) ...... M O (Fn ) M o (Fi ) i 1
主矩与简化中心的选择有关
称点O为简化中心 F1’、F2’、….Fn’平面汇交力系,合力为FR’
M1、M2、….Mn平面力偶系,合力偶矩为MO
10
1、主矢和主矩
FR’=F1’+F2’+….+Fn’=F ’= F
主矢:量(简平称面为力主系矢中)所有各力的矢量和FR′称为该力系的主矢
主矢FR′的大小和方向余弦为:
FR (Fx )2 (Fy )2
11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一般力系(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汇交力系+力偶系
(复杂力系)
(两个简单力系)
汇交力系 力偶系
力,FR‘(主矢) , (作用在简化中心)
力偶 ,MO (主矩) , (作用在该平面上)
理论力学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
空载时轨道A 、 B的约束反力,并问此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有无翻
倒的危险。
解:
(1)起重机受力图如图
(2)列平衡方程 :
MA 0:
Q
Q(6 2) RB 4 W 2 P(12 2) 0
MB 0:
Q(6 2) W 2 P(12 2) RA 4 0
6m
解方程得:
W
P
12m
RA 170 2.5P
FR' Fi Fxi Fy j
MO MO (Fi )
3.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
(1)FR´= 0,Mo ≠ 0, (2)FR´ ≠ 0,Mo = 0, (3)FR´≠ 0,Mo ≠ 0, (4)FR´= 0,Mo = 0,
合力偶,合力偶矩,MO MO (Fi )
合力,合力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O。
3
F2
j
F3
x
(437.6)2 (161.6)2
F1
1 1
100
Oi
1 2
466.5N
200
MO 21.44N m
y
合力及其与原点O的距离如图(c) 。 MO
x
y
d
x
O
FR FR′ 466.5N FR´
FR
O
d MO 45.96mm
(b)
(c)
FR
10
例11 水平梁AB受按三角形分布的载荷作用,如图示。载荷的
M
l
l
30
B
D
° F
3l
P
q
A
21
解:T字形刚架ABD的受力如图所示。
M
l
l
Fx 0
30
B
FAx 1 • q • 3a Fcos30 0
理论力学02平面力系的简化和平衡
第二章
平面力系的简化和平衡
2.1力的合成与分解: 1.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 一个合力,此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由以原两力矢为邻边所构成的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④ R ≠0, MO ≠0,为最一般的情况。此种情况还可以继续简 化为一个合力 R 。
合力R 的大小等于原力系的主矢 合力R 的作用线到简化中心的距离
MO d R
结论: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 :①合力偶MO ; ②合力 合力矩定理:由于主矩 而合力对O点的矩
R
M O mO ( Fi )
主矩:
M O M O ( F ) 3F1 1.5P 1 3.9P 2 2355kN m
(2)求合力及其作用线位置:
d x 3.514m 0 0 cos 90 70.84
(3)求合力作用线方程:
MO MO
' ' FR x FRy y FRx x FRy y FRx
二、汇交力系的合成 由几何法知合力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即
R F Fn F i 1 F 2 F 3
又 由于
Fi X ii Yi j Zi k Fxii Fyi j Fzi k
代入上式得 R
F i F
xi
yi
j Fzi k
根据合矢量投影定理得合力在坐标轴的投影
理论力学 (2)
静力学引言1.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2.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的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同时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静力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力和力螺旋。
4.力系简化或等效替换中的基本概念① 等效力系:两力系对同一物体作用效果相同② 力系的等效替换:把一个力系用与之等效的另一个力系代替 ③ 力系的简化:一个复杂力系用一个简单力系等效替换的过程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 静力学公理⑴ 公理①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② 二力平衡条件 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作用线必在两点连线上。
③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⑵ 推论① 力的可传性 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
(滑动矢量) ② 三力平衡汇交原理③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④ 刚化原理2. 约束和约束力⑴ 基本概念:自由体、非自由体、约束、约束(反)力 ⑵ 几种常见约束① 光滑面约束(N F ) ② 柔索类约束(T F )③ 光滑铰链约束(径向轴承、圆柱铰链、固定铰链支座等):因主动力未定时,约束力方向不定,所以用正交分力x F 、y F 表示。
④ 滚动支座(N F ):垂直于支撑面⑤ 球铰链、止推轴承:三正交分量(x F 、y F 、z F )3.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分析过程⑴ 明确研究对象,取分离体。
(注意是否为整体)⑵ 先标出主动力,再利用二力杆原理、约束力特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三力平衡汇交原理等分析系统中的被动力,从而得出受力分析图。
第二章 平面力系1. 平面力系分为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任意力系。
2. 平面汇交力系⑴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力多边形法则 平衡条件:该利系多边形自行封闭。
⑵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合力R F )①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原因:此时分力大小与力的投影成正比,非直角坐标系(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分力)不成正比。
理论力学平面任意力系
解: 取齿轮I及重物C ,画受力图.
M B 0 Pr F R 0 F 10 P1
由 Fr taan 200 3.64 P1
t
X 0 FBx Fr 0 FBx 3,64P1
Y 0 FBy P P2 F 0 FBy 32P1
[例1]
静定(未知数三个)
静不定(未知数四个)
[例2]
物体系统(物系): ——由若干个物体经过 约束所构成旳系统。
超静定拱
[P62 思索题 3-10]
超静定梁
超静定桁架
3-3 物体系旳平衡•静定与超静定问题
二、物体系统旳平衡问题
外力:外界物体作用于系统上旳力。 内力: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旳相互作用力。
R
主矢
FR 0 FR 0
主矩
MO 0
MO 0 MO 0
MO 0
最终成果
阐明
合力 合力作用线过简化中心
合力 合力偶
合力作用线距简化中心M O FR
与简化中心旳位置无关
平衡
与简化中心旳位置无关
3-2 平面任意力系旳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一、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旳充要条件为:
力系旳主矢
FR
'和对于任一点旳主矩
独立方程旳数目
平面力偶系
mi 0
1
平面平行力系 Y 0, mo (F ) 0
2
平面汇交力系
X 0
2
Y 0
平面任意力系
X 0
Y
0
3
mO (F i ) 0
3-3 物体系旳平衡•静定与超静定问题
独立方程数目≥未知数数目时,是静定问题 (可求解) 独立方程数目<未知数数目时,是超静定问题(静不定问题)
理论力学教学材料-第二章
3 . 固定端支座
固定端(插入端)约束 : 既不能移动,又不能 转动的约束
FAx 固定端约束简图 FAy
4 . 简化结果分析 合力矩定理
● F′ =0,MO≠0 R ● F′ ≠ 0,MO=0 R
● F′ ≠ 0,MO ≠0 R
● F′ =0,MO=0 R
1. 平面任意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偶的情形
MO=0
力 偶
平 衡
此力偶为原力系的合力偶,在这种情 况下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8.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z
直 接 投 影 法
二次投影法
O F z
y
O
F
Fxy
y
x
X F cos Y F cos Z F cos
x
X F sin cos Y F sin sin Z F cos
例题3
在长方形平板的O, A,B,C点上分别作用有四 个力:F1=1 kN,F2=2 kN, F3=F4=3 kN(如图),试求 以上四个力构成的力系对O点 的简化结果,以及该力系的最 后合成结果。
y
F2 A
60°
B
F3
2m
F1
C
F4
30°
x 3m
O
解:(1)求向O点简化结果
1).求主矢 FR 。
§2-3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1.力的平移定理
F′ F B d A F′′ M B A F′
M=F. d=MB(F)
可以把作用于刚体上点A 的力F平行移到同一刚体上 的任意点B,但必须同时附 加一个力偶,这个附加力偶 的矩等于原来的力F对新作 用点B的矩。
第二章 理论力学平面力系
特殊时用 几 何法(解力三角形)比较简便。
2、一般对于受多个力作用的物体,且角度不特殊或 特殊,都用解析法。 3、投影轴常选择与未知力垂直,最好使每个方程中 只有一个未知数。
4、对力的方向判定不准的,一般用解析法。
5、解析法解题时,力的方向可以任意设,如果求出
负值,说明力方向与假设相反。对于二力构件,
力系分为:平面力系、空间力系 ①平面汇交力系 平面力系 ②平面平行力系(平面力偶系是其中的特殊情况 ) ③平面一般力系(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 各力的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 汇交于一点的力系。 研究方法:几何法,解析法。
例:起重机的挂钩。
2.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2.1.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与平衡的几何条件 1、几何法
Y X
87.46 8.852, 83.55O 9.88
由于FRx为负,FRY为正,故 在第二象限,合力 FR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O,如图2.12
【例2.5】
如图2.1 3所示为建筑工地使用的 井架把杆装置,杆AB的一端铰接在井架上, 另一端用钢索BC与井架连接。重物通过卷扬 机由绕过滑轮BC的钢索起吊。已知重物 Fw=2kN,把杆重量、滑轮的重量及滑轮的大 小不计,滑轮的轴承是光滑的。试求钢索BC 的拉力和把杆AB所受的力。
由图2.14(b)可知 DB CB cot l cot 30 0 tan 0.866 AB 2l 2l 40.90 将 40.90 代入方程并求解得 FA 13.2 KN FB 8.66 KN
解题技巧及说明: 1、一般地,对于只受三个力作用的物体,且角度
2、主矢和主矩
主矢:力系各力的矢量和,即 主矩:力系中各力对于任选简化中心O之矩的矢量和,即
理论力学 第二章 平面力系的等效简化
y
MO R'
Ox
简化结果:主矢 R ,主矩 MO 。
1. R' 0 , MO 0
2 . R' 0 , MO 0
3 . R' 0 , MO 0
4 . R' 0 , MO 0 力系平衡。
1. R' 0 , MO 0
F1 F2
AB
I
Fi
y
MO Ox
1. R ' = 0,MO≠0 简化结果
系,否则为空间平行力系。
6
五、 任意力系(一般力系) 若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又不全部相互
平行,则该力系称为任意力系。 如各力作用线还位于同一平面内,则称为平面任意力系,
简称平面力系;否则称为空间任意力系,简称空间力系。
空 间 力 系
7
平面力系 P26.图2.6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 力的平移定理
这种合成方法叫力系向O点简化,O称为简化中心。
17
y
MO
AB
R'
主矢: R' F 'i
OI x
大小:R' R'x2 R'y2 ( Fx)2 ( Fy)2
主矢 R
方向:
arccosRx R
arccos Fx F
与简化中心位置无关.
主矩MO
大小:MO mO (Fi )
方向:方向规定
+,
为一合力偶,MO=M 与简化中心 O 无关。
20
2 R' 0 , MO 0
F1 F2
AB
I
Fi
y
R'
Ox
理论力学(哈工大版本)第二章平面力系
解:注意到CB为二力构件,画受力图
M AC F Cd F C 2 12 F C 2
224 18 2F (NCcm) 0.255F 2
Mi 0 MAC M 0
F C 3137N
理论力学
.
C(Nm)
37
[例]图示杆系,已知M,l,求A、B处约束力。
l
l
FA 解:1、 AD为二力杆。
D
B
A
2、研究对象: 整体
解:取滑轮B为研究对象, 忽略滑轮的大小,画受力图。 FBA
y
FBC D
60
B
列平衡方程
B
F2 60
x
Fx 0, FBA F c1os 60 F2 cos 30 0
30
Fy 0,FBC F co1 s 30 F2 cos 60 0
F1
30
当由平衡方程求得
G
解方程得杆AB和BC所受的力: 某一未知力的值为
FR F1F2 Fn F
i
3、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法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该力系的合力等于零。
FR F1F2 Fn F 0 i
上述方程的几何表达为:该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用几何方法求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要做出自行封 闭的力多边形,一般只适合三个力的平衡问题。
理论力学
作出相应的力多边形。
F
FD
F
A
OE EA24 cm
FB
tan DE 6
OE 24
arctan 1 140
4
由力三角形图可得
O
B E FB
sin180
FB
F 750N FD
D
sin
山东大学《理论力学》教案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一、目的要求1.平面汇交力系(多个力)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并能应用平衡的几何条件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
2.能正确地将力沿坐标轴分解和求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对合力投影定理有清晰的理解,掌握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和平衡方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平衡方程求解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
3. 理解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计算。
4.深入理解力偶和力偶矩的概念,明确平面力偶的性质和平面力偶的等效条件。
二、基本内容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力多边形法则平面汇交力系可合成为通过汇交点的合力,其大小和方向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
即∑==+++=n i i 11F F F F F n 2R 或 ∑=F F R合力R F 的大小和方向可用力三角形法则或力多边形法则得到。
作出图示首尾相接的开口的力多边形,封闭边矢量即所求的合力。
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力系的合力等于零。
其矢量表达式为∑==0F F R (2-2) 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如图2-4所示。
3.力在正交坐标轴系的投影与力的解析表达式力F 在y x ,轴上的投影分别为cos cos sin x y F F F F F αβα=⎫⎪⎬==⎪⎭力的投影是代数量。
4.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为零。
即00x y F F ⎫=⎪⎬=⎪⎭∑∑ 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解两个未知量。
5.平面内的力对点O 之矩是代数量,记为M o (F )ABO Fh M o ∆±=±=2)(F其中F 为力的大小,h 为力臂,∆ABO 为力矢AB 与矩心O 组成三角形的面积。
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力矩的解析表达式为: 合力矩定理: 6.力偶和力偶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两个力称为力偶。
理论力学课件-第二篇 第二章 基本力系(基本知识点)
即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n 2 i =1 n 2 i =1 n i =1
F合=(∑ Fix ) +(∑ Fiy) ( ∑ Fiz ) 2 +
n → →
∑F
i =1
n
n iy
ix
F , , (2)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为零 (2)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为零 ① 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② 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力系中各力在三个坐标轴上 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即
M 合 =∑ M i
i =1
→
n
→
(4)力偶不可能与一个力相平衡,换句话说力偶中的两个力不可能合成为 力偶不可能与一个力相平衡, 一个力,即力偶无合力或力偶不可能与一个力等效.因此, 一个力,即力偶无合力或力偶不可能与一个力等效.因此,一个力偶是最简 单的力系之一. 单的力系之一. 力偶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该力偶系的合力偶矩等于零, (5)力偶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该力偶系的合力偶矩等于零,即力偶系中各 力偶矩的矢量和等于零,以式表示为: 力偶矩的矢量和等于零,以式表示为:
第二章 基本力系-基本知识点 基本力系-
一,基本知识点
1.任意力系总可分解为两个基本力系——汇 任意力系总可分解为两个基本力系——汇 交力系和力偶系 1.1, 1.1,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1.2, 1.2,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1.1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1.1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1)汇交力系是指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一共同点的力系,它总可 汇交力系是指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汇交于一共同点的力系, 以合成为一个作用线通过汇交点的合力, 以合成为一个作用线通过汇交点的合力,合力的力矢可由以下方法确 定: 合力的力矢由力多边形(从任一点开始, ① 几何法 合力的力矢由力多边形(从任一点开始,按一定的比 依次作出力系中各力矢的首尾相接的开口多边形,称为力多边形) 例,依次作出力系中各力矢的首尾相接的开口多边形,称为力多边形) 的封闭边决定,其指向由力多边形的起点指向终点, 的封闭边决定,其指向由力多边形的起点指向终点,即
理论力学-第2章
力偶与力偶系
♣ 力偶的性质
性质二:只要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力偶可在作用 性质二:只要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 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F F F′ F F′ F′
力偶与力偶系
♣ 力偶的性质
性质三: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 性质三: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分别改变力 和力偶臂大小,其作用效果不变。 和力偶臂大小,其作用效果不变。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矩
♣ 力对轴之矩
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方法二: 方法二: 将力向三个坐标轴方 向分解,分别求三个分力对轴之 向分解 分别求三个分力对轴之 矩。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 矩♣ 力Βιβλιοθήκη 轴之矩力对轴之矩代数量的正负号
力对点之矩与力对轴之 矩
♣ 力对轴之矩
力对轴之矩与力对点之矩的关系
MO ( F ) = Fd
M = ∑Mi
i=1
n
力偶与力偶系
已知: 结构受力如图所示, 已知: 结构受力如图所示 图中
例题 1
M, r均为已知 且l=2r. 均为已知,且 均为已知 试: 画出 和BDC杆的受力图; 画出AB和 杆的受力图; 杆的受力图 求: A、C二处的约束力。 二处的约束力。 二处的约束力
力偶与力偶系
力系的简化
力系简化的基础是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 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力系的简化
♣ 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力向一点平移
F :力; :力 e O :简化中心 简化中心; 简化中心
α :F与O所在平面 所在平面; 与 所在平面
n :α 平面的法线 平面的法线; en :n 方向的单位矢。 方向的单位矢。
力系的简化
理论力学第二章
F F3 F4
M Fd ( F3 F4 )d F3d F4 d M1 M 2
在同平面内的任意个力偶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偶, 合力偶矩等于各个力偶矩的代数和。
M Mi
i 1
n
2.2.4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所谓力偶系的平衡,就是合力偶的矩等于零。因此,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所有各力偶矩 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F R F 1 F 2 F n F
如果一力与某一力系等效,则此力称为该 力系的合力。
2.1.2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 该力系的合力等于零。用矢量式表示为:
Fi 0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为
M O M 1 M 2 M n M O ( F1 ) M O ( F2 ) M O ( Fn ) M O ( Fi )
平面汇交力系力,FR′ 平面力 偶 系力偶,MO
(主矢,作用在简化中心) (主矩,作用在该平面上)
理论 力 学
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
第二章 平面力系
平面力系:各力作用线位于同一平面的力系。 本章主要介绍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各力作用线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交于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 汇交力系。
F1 A F2
F3
F4
2.1 平面汇交力系
2.1.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c F1 A F3 F12 FR a d F4 e
RB
2、研究对象: 整体 m N AD RB l 思考:CB杆受力情况如何?
RC
m
RB
[例6]图示杆系,已知m,l。求A、B处约束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 Fi Fxi Fy j
M O M O ( Fi )
3.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 (1)FR´= 0,Mo ≠ 0, (2)FR´ ≠ 0,Mo = 0, (3)FR´≠ 0,Mo ≠ 0, (4)FR´= 0,Mo = 0, 合力偶,合力偶矩, M O M O ( Fi ) 合力,合力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O。 合力,合力作用线到简化中心O的距离为 平衡。
FAx
解方程得
FAx
1 Fcos30 q 3a 316.4kN 2
FAy P Fsin30 300kN
1 M A M q 3l l Fsin30 l Fcos30 3l 1188kN 22 2
4.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B A d
F
B
d
F
A
F´
B
M
F´ F = F´ = -F´´
其中
´
M = Fd = MB ( F )
1
2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 主矢和主矩
F2 F1
F2´
M2
F1´
M1 M
FR
´
o
Mn
o Fn Fn´
o
任意点O 为简化中心 F1´ = F1 , F2´ = F2 ,… ,Fn´ = Fn Mi = Mo ( Fi ) (i = 1,2,…,n)
(2)列静力平衡方程
Fx 0 : X A P 0
Fy 0:
C
a B
M=Pa P
a
Y A RB 0
RB
MA( F ) 0 :
联解上各式得:
RB 2P
X A P YA 2 P
a XA A
RB a P a M 0
YA
18
解法二:(1)选AB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2)列静力平衡方程
3 1 FB p q a 4 2
FAx 0
1 3 FAy p q a 4 2 16
例13 如图所示平面刚架AB,其上作用有力P 和力 偶M,力偶矩等于Pa,若P、a均为已知,求A、B两处 的约束反力。
C
a a M=Pa B
P
a A
17
解法一:(1)选AB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q
A 2a
P
M
B
4a
15
解:(1)取AB梁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FAy q (2)列静力平衡方程
A
P
M
FB
B
FAx
2a
4a
Fx 0 Fy 0
MA( F ) 0
联解上各式得
FAx 0 FAy q 2a p FB 0
FB 4a M p 2a - q 2a a 0
1 10
y
F
1 3 j
F3
2 5
F
´
x
1 2
437.6 N
F2
F3
O i 200
Fy F1sin45 F2
3 10
F1
1
1
100
F3
1 5
161.6 N
9
FR′ 437.6i 161.6 j
M O M O ( F ) F1 0.1 .sin45 1 F3 0.2 0.08F 21.44 N m 5
7
平面任意力系的合力矩定理
Mo
FR´ o´ o
FR´
d
FR o´
FR
o
o
d
o´
FR´ ´
(a) (b)
(c)
由图(b), 合力 FR 对点O的矩为
由式(3—2) 得
n i 1
MO ( FR )=FRd = MO
M O M O (Fi )
M O ( FR ) M O ( Fi )
y
F
1 3 j
F
´
x
1 2
得力系向点O的简化结果如图(b);
FR ′ ( Fx ) ( Fy )
2 2 2 2
F2
F3
O i
200
(437.6) (161.6) 466.5N
F1
1
1
100
M O 21.44 N m
合力及其与原点O的距离如图(c) 。
MO
y
y
x
O
d
A
D
YA
19
解法三:(1)选AB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2)列静力平衡方程
M A (F ) 0 :
C
a B M=Pa RB
RB a P a M 0
M D (F ) 0 :
P
YA a P a M 0
a A D
M B (F ) 0 : X A 2a YA a P a M 0
平面任意力系等效为两个简单力系:平面汇交力系 和平面力偶系。
2
F2
F1
F2´
M2
F1´
M1
FR
MO
´
o
Mn
o Fn
o
Fn´
平面汇交力系可合成为作用线通过点O的一个力FR´ FR´ = F1´+ F2´+…+ Fn´ =
Fi
i 1
n
(3—1)
平面力偶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这个力偶的矩Mo等于各附加力 偶矩的代数和,又等于原来各力对点O的矩的代数和。 n (3—2) M = M +M +…+M = MO( Fi)
如图:物体受平面平行力系F1 , F2 , …, Fn的作用。
y F1 F3 Fn
如取 x 轴与各力垂直,不论力系是否 平衡,恒有 Fx 0 则平行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为 :
O
F2
x
Fy 0 M A (F ) 0
M A (F ) 0
M B (F ) 0
平行力系平衡方程的二力矩式:
Mo
FR´ o´
FR´ o
d
FR o´ o
d
FR o´
o
FR´ ´
FR´ = FR =-FR´´
原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合力矢等于主矢;合力的作用线在 点O的哪一侧,根据主矢和主矩的方向确定;合力作用线到点O 的距离为d。 (3)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情形
MO d FR '
FR´= 0,Mo = 0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
§ 2–4 平面任意力系向平面内一点简化
作用在物体上的 力的作用线任意分布在同一平面内(或 近似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 ;当物体及所受的力都对称 于同一平面时,也为平面任意力系问题 。 1. 力的平移定理: 可以把作用在刚体上点A的力F平行移到任一点B,但必须 同时附加一个力偶,这个附加力偶的矩等于原来的力F 对新 作用点B的矩。 F´
条件是:A、B两点 的连线不能与 x 轴 或 y 轴垂直 条件是:A、B、C 三点不能共线
23
14
3. 三力矩式
M B (F ) 0
M C (F ) 0
例12 图示水平梁AB,A端为固定铰链支座,B端为 一滚动支座。梁长为4a,梁重P,作用在梁的中点C。在 梁的AC段上受均布载荷q作用,在梁的BC段上受力偶作 用,力偶矩M = Pa。求A和B处的支座约束力。
x O
FR FR ′ 466.5N
MO d 45.96mm FR
FR´
FR
(b)
(c)
10
例11 水平梁AB受按三角形分布的载荷作用,如图示。载荷 的最大值为q,梁长l,求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解: 在梁上距A端为 x 处的载荷集度为 q(x) = qx/l。在此处
取的一微段dx,梁在微段d x 受的力近似为 F(x) = qxdx/l。 梁由 x=0 到 x=l 的分布载荷合力为 F
Fx 0 : X A P 0
C
a B
RB a P a M 0
M D (F ) 0 :
P
YA a P a M 0
联解上各式得:
X A P
a
a
M A (F ) 0 :
M=Pa
RB
RB 2P
YA 2 P
二力矩 式
17
XA
MB 0:
Q W 6m 12m P
Q(6 2) W 2 P(12 2) R A 4 0
解方程得:
o 1 2 n
FR´——主矢
i 1
Mo ——主矩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O简化,可得一个力和一 个力偶。这个力等于该力系的主矢,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O。 3 这个力偶的矩等于该力系的主矩。
F2
F1
F2´
M2
y j
F1´
M1 x
y MO j
FR
´
o
Mn
o Fn
i
o
i
x
Fn´
取坐标系Oxy,i,j为沿x,y轴的单位矢量,则力系主矢 的解析表达式为
q
F
l 0 q( x)dx
ql 2
q(x)dx A x dx l xc
B
设合力作用线到A端的 距离为 xC , 根据合力矩定理
l F xc 0 q( x) xdx
xC
1 l qx 2 ql 2 dx 0 3 F l
2 ql l 2 3
11Βιβλιοθήκη 小结1. 力的平移定理:平移一力的同时必须附加一个力偶,附加力偶 的矩等于原来的力 对新作用点的矩。 2. 平面任意力系向平面内任选一点O简化:可得一个力和一个力 偶。这个力等于该力系的主矢,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O。这个力 偶的矩等于该力系的主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