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愈发突出。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其家庭教育环境的恶劣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后续教育和职业发展。
然而,由于种种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教育和情感上的困境,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亟待加强。
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选题意义本研究选题的意义在于:1.探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梳理,可以准确把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本质,以及其中存在的瓶颈和挑战。
2.探索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多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项目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可以发掘不同项目的优缺点和实践中的难题,以及有效方法的落地实现方案。
3.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现有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深入剖析,为政府、教育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方案,从而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改善。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综述法。
通过搜集海量文献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历史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剖析。
2.实地调研法。
通过深入到不同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项目情况、教学模式和效果等方面。
3.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一些成功案例的实践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对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剖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留守儿童和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原因。
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有解决方案剖析。
对当前主要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进行剖析,探讨其主要特点、局限和可借鉴之处。
4.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改进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开题报告光山县砖桥镇中心学校省级立项课题组刘稳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课题,是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2015年度课题。
批准文号:15-HJYY-003。
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谨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敬请各位专家予以审议:一、引言及缘由:光山县王大湾希望小学是全国第二所“手拉手”希望小学,地处偏远的农村,家长多为外出打工、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学生所占比例极大。
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监护人管理,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理的现象相当严重。
家长对孩子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做好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重视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习惯,一是有利于矫正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因亲情缺乏和监管缺位而造成的诸多不良习惯,培养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通过培养留守儿童的责任感,自强自立的精神,化解矛盾,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从我校实际出发,让我们深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而,我们拟订了《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这一课题。
目前对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研究省内外开展的比较火热,很多学者或教师都已参与了此项实验,已获得了初步的成果,对我们的研究可以起到了引领、辅导作用。
但就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研究,还是为数甚微,可借鉴的东西太少。
尽管困难重重,我们研究团队共克时艰,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二、课题的界定:1.课题的界定农村:泛指在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聚居的地方,是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等较城里相对落后的地方。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亡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务工,留在户籍地而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也有研究认为,留守儿童就是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独自留守在家的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向禄丰县课题规划办报告:从1月20日开始申报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课题组规划办:禄丰县金山镇南雄小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已立项,于9月30日开题,特邀请县课题专家组给予督导、检查。
一、研究的背景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万人。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完整word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一)、时代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转移向城市。
然而,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问题,这些农村父母在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法让孩子在城市里有读书的机会。
因此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家里的老人或亲戚朋友照看,最后造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在两地的局面。
由此,在农民工成为一个社会的大现象的同时,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也应运而生了。
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 ——16 岁) 。
留守儿童是近几年来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民乐县南丰乡16 个村长年在外务工人员有5600 人,父亲在外务工人员有3000 余人,母亲在外务工人员有2000 余人。
全乡共有6 ——16 岁儿童4560 人,留守儿童3120 人,占全乡儿童总数的70% 。
学校留守儿童2200 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1% 。
这些数字,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些祖国的未来引起极大的重视和关注。
留守儿童作为农村的未来,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一代代新型农民的培育,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影响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中国各主要媒体都大规模地报道了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及性格培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教育部专门召开了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座谈会。
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非常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教育部将加大研究力度,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共同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状况,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的锻炼。
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开题报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哎,这可真是个让人揪心的话题。
你想啊,孩子们在父母外出打工的日子里,常常是像小树苗一样被留在老家,没了父母的陪伴,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父母为了生活而奔波,孩子们却在乡村的泥土上孤独地成长,难免会觉得苦涩。
说真的,这种现象就像一场无声的战争,孩子们是战士,孤单和缺乏关爱就是他们面临的敌人。
我们总听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可是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往往像是一个空荡荡的壳。
晚上回到家,除了叽叽喳喳的鸡鸣声,可能就只剩下自己的回声。
想想看,孩子们一个人在家,心里肯定会有很多的思念和无奈。
他们渴望的是父母的陪伴,而不是孤零零地盯着墙上的挂历发呆。
说到这,孩子们的学习又成了大问题。
缺少父母的关心,学习上就像是没有方向的船,时常在风浪中摇摆,难以掌握航向。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学校和老师可不够。
老师们也是辛苦,面对一群留守儿童,心里自然有种说不出的无奈。
有些孩子上课听得模糊,心思却飞到了远方,想着爸妈在干什么,甚至想着家里的小狗。
可是,教育这事儿又不能马虎,毕竟知识就像是给孩子们打开的一扇窗,透过窗子,他们能看到更大的世界,能有更高的追求。
可惜啊,有些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迷失了方向。
说到关爱,乡村的老人们常常是孩子们的守护神。
那些爷爷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们的爱是温暖而坚韧的。
尽管他们有时候会无奈地摇头,觉得现代的东西太复杂,还是会尽量给孩子们一些关怀和支持。
可是,你想啊,代沟可不是随便就能弥补的,爷爷奶奶们能理解的,总是那一代的故事,而孩子们的世界又完全不同。
很多时候,孩子们需要的是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光靠爷爷奶奶的爱心是远远不够的。
社会也不能掉链子,很多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觉得这是个偏远的事儿,离自己太远。
留守儿童的问题,跟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希望的承载者。
如果我们对他们的关心仅限于口头,那这份关心就显得苍白无力。
社会应该多出一些力,给这些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优秀范文5篇]
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受经济制约,许多农民远离家乡,涌入城市经商打工,他们的子女则留在家里,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抚养。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失去亲情,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综合素质、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情况令人担忧。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提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农村“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问题更是值得我们关注,他们在缺乏亲情的环境里,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于是我们确立了本课题。
目前国内有很多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果,然而尚未涉及留守儿童养成教育问题,所以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研究有其必要性。
我校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工作热情充分,与留守儿童接触频繁,方便研究,成员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具备研究实力。
二、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具体研究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乐观健康的人格和面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研究,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科学有效的方法,形成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基本理论,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促进本校、本区域乃至全国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和谐健康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带动区域乃至全市教育的发展。
五、研究内容:1、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现状。
2、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方法。
3、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基本策略。
六、主要观点和创新与突破之处:1、内容上:目前,留守儿童问题已受到举国上下的一致关注,国内理论界研究出了许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还有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德育教育、成长方式、心理健康等许多专项研究成果,尚未涉及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在不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并最终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
那么你真的会写调查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队伍不断扩大,我县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为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因此,开展对我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对营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提高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实验研究的背景东至县地处皖南山区,北临长江,南接江西,面积为3256平方公里,人口为53.5万人,辖15个乡镇、248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地形分布为”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是庄园”。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365所,其中:幼儿园5所(含民办2所)小学318所,初中32所,普通高中8所(含民办2所),职业高中2所。
现有在校生88784人,其中:在校(园)幼儿4509人,小学生42514人,初中生25052人,普高生13401人,职高生3308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东至县外出务工队伍在不断扩大,我县每年外出务工人数已超过全县总人数的28%,约占15万人,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乡农村,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
《东至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课题于20xx 年4月着手准备,并向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省教育厅教科研1号文件于11月22日批准立项,根据省课题实验研究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本课题予以开题。
二、课题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开展对我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全县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公平教育,推进全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为县国家,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为各种原因离家去城市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乡的现象。
在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据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超过6000万,这些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相关的研究领域。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的学习和发展,也与农村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助于了解其影响因素和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促进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改善。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的改善。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家庭背景、家长离家务工、学校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线索和思路。
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和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访谈等方法,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例如学习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等。
3. 改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和措施: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措施,包括政府层面的政策和资源投入,社会组织的参与等方面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文献资料收集和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报道,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本研究的具体内容提供理论支持。
2.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获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数据和实证资料,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具体情况。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定性分析,得出结论并呈现研究结果,揭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际情况和影响因素。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5篇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5篇第一篇: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1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一、前言(一)问题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家长对学校的期望不断攀升。
而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又因外出打工而留守儿童较多,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手段陈旧及留守学生家庭数增多,对农村小学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何直面现实,改变现状,是农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习惯能使事情变得容易,习惯使阻力减到最低点,习惯使体能和心能都节省到最低点。
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源泉。
”这话足以说明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也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授之以渔,得益终身的心理感受、成功体验是值得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没有一套系统地针对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方案。
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人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相适应的最佳行为模式,能使人付出最少却又获得更多。
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和学习规律相违背,严重的影响学习效果。
留守儿童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或城市中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儿童。
他们因为缺乏父母陪伴、关爱和监督,面临着诸多身心健康、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困境。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分析:调查留守儿童的数量、地域分布、年龄特点等,了解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
2. 影响留守儿童的因素分析: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状况、亲子关系、社会环境等因素,探究这些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机制。
3. 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评估:分析留守儿童问题对个体发展、家庭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长远影响,评估其对社会的负面效应。
4.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从政府、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发展环境。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全面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因素,评估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政府决策和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论文将采用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文献资料调研:梳理相关学术文献和政府报告,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收集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需求以及问题所在。
3. 访谈调研:针对选取的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4. 数据分析与整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整合,形成可供研究使用的结论和建议。
四、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绪论:介绍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与意义,概述研究内容与目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一)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加速期。
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加速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也随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产生了。
生了。
近年,近年,近年,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并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客观、真实、全面的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找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切实有效的措施,找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切实有效的措施,不仅具有重要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较为特殊的弱势群体,该问题的合理解决对于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别是在我国提出经济发展转型的新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镇,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镇,由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大中由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动使留守儿童问题更加引人注目。
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动使留守儿童问题更加引人注目。
对于这样一个全新的对于这样一个全新的课题,课题,客观、客观、客观、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能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推进该地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文献综述二、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进展1、留守儿童含义、留守儿童含义留守儿童(留守儿童(the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解 决方案,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
研究价值与社会贡献
研究价值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 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和理论价值。
社会贡献
通过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可以为 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问 题的解决,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和社会和谐发展。
确定研究主题和目标
明确本研究的核心主题和目标,确定研究范围和重点。
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
进行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已有的对策。
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实施调查和访谈
在选定地区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收集数据和信息 。
数据整理和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国际 比较研究
国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 政策与实践
国外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问题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
研究述评
已有研究的优点与不足分析 研究空间与研究方向的探讨 本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0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01
通过实地调查和已有文献研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 告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文献综述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研究重点难点和预期目标 • 相关工作与资料准备 • 结论和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1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欠发达地 区,留守儿童比例较高。
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界定:“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目的1.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2.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探索出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3.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
(二)实践意义: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爱弱势群体,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方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泉。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一)研究的现状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或城市的家中,由亲属或其他人照顾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和解决办法。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1. 心理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2. 学习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如其他儿童。
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他们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3. 社交问题:留守儿童的社交圈通常较小,与同龄人的交流机会有限。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和社交技巧方面的不足。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途径1. 家庭关怀:父母应尽可能减少外出务工时间,亲自照顾孩子。
如果无法做到,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保持与孩子的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爱。
2. 学校支持: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
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学习困难。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留守儿童的社交圈。
3. 社会支持: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或志愿者组织,为他们提供学习辅导、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
同时,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济支持和福利保障。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未来发展1.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增加与孩子的互动时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社交能力。
同时,父母也应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2. 教育资源均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同时,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让留守儿童获得与城市儿童相当的教育资源。
3. 志愿者支持: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志愿者可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
结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引言: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即留守儿童的增多。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工作而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其他亲属或祖辈照顾的儿童。
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三个方面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家庭环境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这种缺失对他们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可能受到影响。
他们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由于亲人的照顾能力有限,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可能较为艰苦,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积极性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心理健康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情感上的空虚。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心理上容易感到失落和无助。
这种心理状态对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些留守儿童可能表现出自卑、自闭、焦虑等问题,甚至出现抑郁和行为问题。
因此,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予以重视,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三、学业发展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和指导,学业发展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
他们在学习上可能缺乏动力和目标,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情绪。
此外,由于留守儿童的学校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可能不如城市地区。
这使得留守儿童在教育机会和学习资源上存在不平等现象。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条件和机会,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结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
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是影响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拟定研究项目,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组织,申报课题,制定实验方案,作课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
进行现状分析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写出调查报告,收集数据,积累资料,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
做好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和论文撰写,自查工作和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课题批准号
池教研[2015]33号
课题承担人
李仁豹、蔡小平
所在单位
大渡口中心学校
池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2015年11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5年11月5日
开题地点:大渡口中心学校一楼办公室
评议专家:张锡义
参与人员:张锡义、陈宝旺、徐玉久、汪宏、李仁豹、蔡小平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究提供案例。参加课题的教师均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状况比较了解,有利于和学生沟通交流。
2.经费保障
课题所需经费由大渡口中心学校提供保障。
预期成果
1.使我校留守儿童逐渐养成主动学习、自觉地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及时有效地复习、认真书写、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等良好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经验总结法。
4.文献资料法。
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摸底调查:课题组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数量进行完整的摸底调查,并对个别学生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课题组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兴趣爱好、在家表现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在校表现情况等。
1.课题负责人调整为:李仁豹、蔡小平
2.主要研究阶段调整为:
(1)准备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1月)
拟定研究项目,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组织,申报课题,制定实验方案,作课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
进行现状分析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写出调查报告,收集数据,积累资料,阶段总结。
2.对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1)培养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2)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习惯。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4)和监护人一起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寻找合适的方法,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5)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
在课题研究中,及时通过分析、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在一定范围内反复地实践、改善,以促进实践向正确地理论发展。
2.总结归纳出我校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稳定和持久的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3.发表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4.对我校及周边区域内的留守儿童教育状况有好转趋势。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月 日
三、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二、开题报告要点
课题名称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问题的研究》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
2015年6月18日, “上学路上”儿童心灵关爱中心在北京召开发布了《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按照留守儿童总数6100万测算,全国约有1793万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约有921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这一个个庞大的数字,已经凸显出我国留守儿童的问题现状亟需解决。看到此问题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仔细分析、统计数据发现,我校的留守儿童问题更为突出,而留守儿童的各种不良行为也很严重。在和其他教师交流之际发现,虽然他们都知道留守儿童所延伸的问题很突出,但是却也无可奈何,而对于一些相关留守儿童的问题研究的方法,他们认为有些也并未适合我校留守儿童,而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总结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
做好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和论文撰写,自查工作和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月日
四、所在单位意见
盖章
年月日
(2)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问题。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育人网络,给孩子温暖和关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研究意义
(1)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美好而快乐的学习途径。
(2)研究总结出能够培养我校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策略,并能通过培养形成其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包括班级分布情况、家庭现状、监护人基本情况、监护方式及内容、校内外表现、行为习惯表象、心理情感等)。
2.探索寻求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方法。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1)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学习特点,探索适合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与方法。
2.学校现实背景
目前我校共有学生132名,留守儿童104名,占78%,留守儿童人数相当的多。留守子女缺少亲情,心态较差,学习兴趣不强,而且他们大多数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的目的性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大部分留守儿童常违反纪律,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做家庭作业,逆反心强。
根据以上两种情况,课题组确立了以“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问题的研究”的课题,希望借此课题研究,改善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3.收集第一手资料、数据、事例,分析、整理资料。
4.形成阶段和最终研究成果:调查报告、论文、数据库、留守儿童德育管理体制。
5.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
课题成员组织
主要负责人:李仁豹、蔡小平
成员:李仁豹、蔡小平
课题成员分工
李仁豹:
1.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全程组织指导、参与课题研究和实验。
2.拟定研究项目,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组织,制定实验方案,申报课题。
蔡小平:
1.课题的选定、申报、组织实施、总结。
2.收集资料和开展研究。
3.数据采集,分析整理形成研究材料。
课题组成员:在了解留守学生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撰写论文。
课题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