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455-2008 锅炉暖风器
暖风器使用说明书
JNNF 旋转式暖风器安装使用说明书济南海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Jinan Haiyuan.Electric Equipment C.,Ltd二零一四年目录一、产品简介 (3)1.1 产品功能 (3)1.2 工作原理 (3)二、结构简介 (3)2.1 结构组成 (3)2.2 产品结构图 (3)2.3 材质说明 (4)2.4 结构说明 (4)三、性能参数表 (5)四、设计制造技术标准 (5)五、产品结构特点 (6)六、安装说明 (6)七、使用说明 (7)7.1 工作状态说明: (7)7.2 暖风器状态转换: (8)八、产品展示 (8)一、产品简介1.1 产品功能旋转式暖风器通常用在空气预热器进口前一、二次风道中,可以在冬季使用,保护空气预热器免受低温腐蚀;当夏季风温高时,暖风器旋转至与风道平行位置,防止风道堵塞,并提高了锅炉热效率。
1.2 工作原理旋转式暖风器是利用高温蒸汽加热冷空气的一种热交换设备。
暖风器是以汽轮机蒸汽作为热源来加热冷空气的。
其设计原理是以高温蒸汽的凝结放热过程为设计基础,使过热蒸汽冷凝放热成饱和蒸汽,再冷凝放热成饱和水,风道加热蒸汽对翅片管外部横掠的一、二次风产生稳定的放热过程,释放出全部的汽化潜热,进行热交换。
高温蒸汽放热后凝结成饱和水不断排出,从而提高了机组热力系统的循环效率。
二、结构简介2.1 结构组成旋转式暖风器主要由框架壳体、蒸汽侧旋转轴、蒸汽侧连接法兰、蒸汽侧轴承、蒸汽联箱、翅片管束、疏水联箱、疏水侧旋转轴及正反法兰、疏水侧轴承、减速机构、传动机构、旋转手柄等主要部分组成。
2.2 产品结构图2.3 材质说明双金属翅片管:采用整体轧制的双金属翅片管,其中:翅片材质: AL1060;芯管材质:20;暖风器框架材质:Q235;管板 , 联箱,进汽侧、疏水侧连接轴材质:20;2.4 结构说明暖风器整体为组合积木式结构,每片暖风器设有吊耳,以便检修及起吊搬运,每片暖风器(组合后)用法兰与两侧风道相连,片与片之间用耐高温环保密封垫密封,以防漏风。
火力发电厂行业技术标准及规定清单
火力发电厂行业技术标准、规定清单A、安装调试试运通用规程标准1《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网公司工[2003]153 号2《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原电力部[1996]3《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原电力部[1996]4《模拟量控制系统负荷变动试验导则》电力部[1996]5《火电机组热工自动投入率统计方法》电力部[1996]6《汽轮机甩负荷试验导则》电力部[1996]7《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电综[1998]179 号)8《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DL/T794-20019《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SDJJS03-8810《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建质[1996]111 号)11《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电综[1998]全套)12《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电综[1998]179 号13《电力建设基本工程整套满负荷试运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14《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中建企协[2006]6 号)15《化学监督制度》SD246-8816《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 561-95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18《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19《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962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408—9121《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达标考核实施细则》22《火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国电公司[2000]23《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大纲编制纲要》DZB07-199824《火电工程启动试运实施细则》DZB04-199825《火电工程竣工验收实施细则》DZB05-199826《火电工程调试措施编制纲要》DZB06-199827《新建发电机组启动试运行阶段可靠性评价办法》B、2010年度火力发电厂13项技术监督用标准规范(西安热工研究院电站技术监督部发布)1)、绝缘监督部分1.GB/T 5582-1993 《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2.GB/T 7252-200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3.GB/T 16434-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4.GB/T 20833-2007 《旋转电机定子线棒及绕组局部放电的测量方法及评定导则》5.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6.DL/T 404-2007 《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7.DL/T 417-2006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8.DL/T 474.1-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第1部分: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试验》9.DL/T 474.2-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第2部分:直流高电压试验》10.DL/T 474.3-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第3部分:介质损耗因数tan δ试验》11.DL/T 474.4-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第4部分:交流耐压试验》12.DL/T 474.5-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第5部分:避雷器试验》13.DL/T 475-2006 《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14. DL/T 492-2009 《发电机环氧云母定子绕组绝缘老化鉴定导则》(2009-12-1实施)15.DL/T 506-2007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绝缘气体湿度测量方法》16.DL/T 555-2004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耐压及绝缘试验导则》17.DL/T 572-1995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18.DL/T 573-1995 《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19.DL/T 574-1995 《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20.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21.DL/T 603-2006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及维护规程》22.DL/T 607-1996 《汽轮发电机漏水、漏氢的检验》23.DL/T 617-199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24.DL/T 618-199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规程》25.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26.DL/T 626-2005 《盘形悬式绝缘子劣化检测规程》27.DL/T 627-2004 《电力系统用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28.DL/T 651-1998 《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的技术要求》29.DL/T 664-2008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30.DL/T 722-2000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31.DL/T 727-2000 《互感器运行检修导则》32.DL/T 729-2000 《户内绝缘子运行条件电气部分》33.DL/T 801-2002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34.DL/T 80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35.DL/T 838-2003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36.DL/T 864-200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 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37.DL/T 866-2004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及计算导则》38.DL/T 970-2005 《大型汽轮发电机非正常和特殊运行及维护导则》39.DL/T 1054-2007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技术监督规程》40.DL/T 1093-2008 《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电抗法检测判断导则》41.DL/T 1095-2008 《变压器油带电度现场测试导则》42. 发输电输[1999]72号《高压开关设备管理规定》43.发输电输[1999]72号《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44.发输电输[1999]72号《高压开关设备质量监督管理办法》45.发输电输[2002]158号《预防11OkV~500kV变压器(电抗器)事故措施》46.发输电输[2002]158号《预防110kV~500kV互感器事故措施》47.国电发[1999]579号《汽轮发电机运行规程》48.国电发[2000]589号《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49.电安生[1996]589号《电力工业部变压器类设备管理规定》50.能源办[1993]45号《电力系统电瓷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试行)51.电供[1991]30号《高压断路器运行规程》52.能源电供[1990]146号《高压开关设备管理条例》2)、电测监督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4. 《计量标准考核办法》(2005年1月1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2号发布)5. 《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2007年12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5号发布)6. JJG 01-1994 《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7. JJG 124-2005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检定规程》8. JJG 126-1995 《交流电量变换为直流电量电工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9. JJG 166-1993 《直流电阻器检定规程》10. JJG 307-2006 《机电式交流电能表》11. JJG 313-1994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12. JJG 314-1994 《测量用电压互感器检定规程》13. JJG 366-2004 《接地电阻表检定规程》14. JJG 494-2005 《高压静电电压表检定规程》15. JJG 505-2004 《直流比较仪式电位差计检定规程》16. JJG 531-2003 《直流电阻分压箱》17. JJG 596-1999 《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18. JJG 597-2005 《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19. JJG 603-2006 《频率表检定规程》20. JJG 622-1997 《绝缘电阻表(兆欧表)检定规程》21. JJG 690-2003 《高绝缘电阻测量仪(高阻计)》22. JJG 780-1992 《交流数字功率表检定规程》23. JJG 1005-2005 《电子式绝缘电阻表检定规程》24. JJG 1021-2007 《电力互感器检定规程》25. 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26. JJF 1022-1991 《计量标准命名规范》27. 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28. 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29. JJF 1094-200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30. DL/T 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31. DL/T 460-2005 《交流电能表检验装置检定规程》32. DL/T 614-2007 《多功能电能表》33. DL/T 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34. 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35. DL/T 732-2000 《电能表测量用光电采样器》36. DL/T 973-2005 《数字高压表检定规程》37. DL/T 979-2005 《直流高压高阻箱检定规程》38. DL/T 980-2005 《数字多用表检定规程》39. DL/T 1112-2009 《交、直流仪表检验装置检定规程》(2009-12-1实施)40.DL/T 5043-1995 《火力发电厂电气试验室设计标准》41.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42. DL/T 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43. SD 110-1983 《电测量指示仪表检验规程》44. Q/GDW 140-2006 《国家电网公司交流采样测量装置运行检验管规程》45. 国家电网营销[2005]347号《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校验规范》46. 国家电网营销[2005]347号《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校验作业指导书》3)、继电保护监督1.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2. GB/T 50062-2008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3.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4.DL/T 553-1994 《220~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技术准则》5. DL/T 559-2007 《220kV~75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6. DL/T 584-2007 《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7. DL/T 587-2007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8. DL/T 623-199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9. DL/T 624-1997 《微机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10.DL/T 684-1999 《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11. DL/T 994-2006 《火电厂风机水泵用高压变频器》12.DL/T 995-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13.DL/T 1073-2007 《电厂厂用电源快速切换装置通用技术条件》14.DL/T 1075-2007 《数字式保护测控装置通用技术条件》15. DL/T 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第1部分:技术规范》(2009-12-1实施)16. Q/GDW 267-2009 《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17. 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文《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18.调继[2005]222号《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19. (82)水电生字第11号《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20.电安生[1994]191号《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21.国电调[2002]138号《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4)、励磁监督1. GB/T 7064-2002 《透平型同步电机技术要求》2. GB/T 7409.1-2008《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定义》3. GB/T 7409.2-2008《同步电机励磁系统电力系统研究用模型》4. GB/T 7409.3-2007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5. DL/T 1049-2007 《发电机励磁监督规程》6. DL 5000-2000 《火力发电厂技术规程》7. DL/T 650-1998 《大型汽轮发电机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技术条件》8. DL 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9. DL/T 843-2003 《大型汽轮发电机交流励磁系统技术条件》10. SD 325-19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11. 国家电力公司标准《汽轮发电机运行规程(1999年版)》12. 国家电网公司Q/GDW 142-2006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建模导则》13. 国家电网公司 Q/GDW 143-2006 《电力系统稳定器整定试验导则》14. 国家电网生[2004]203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15. 国家电监委电监市场[2006]42号《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5)、节能监督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7年10月28日修订)2.国电发[2001]476号《火电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试行)》3.国电发 [2001]477号《火电厂节约用油管理办法(试行)》4. 电综[1998]179号《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5.GB/T 2587-2009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2009-12-1实施)6. GB/T 2588-2000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7. GB/T 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8. GB/T 3484-2009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2009-11-1实施)9. GB/T 6422-2009 《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2009-11-1实施)10.GB/T 8117.1~8117.2-2008 《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2009-4-1实施)11.GB/T 10184-19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12. GB/T 13471-2008 《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13.GB/T 14100-2009 《燃气轮机验收试验》(2010-1-1实施)14. GB/T 15316-2009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2009-11-1实施)15.GB/T 15317-2009 《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2010-5-1实施)16. GB/T 15587-2008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2009-5-1实施)17. GB/T 16614-1996 《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18. GB/T 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19.GB/T 18666-2002 《商品煤质量抽查与验收办法》20.GB/T 18916.1-2002 《取水定额第1部分:火力发电》21.GB 21258-2007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2. GB/T 21369-2008 《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23.GB 24500-2009 《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2010-9-1实施)24.DL/T 455-2008 《锅炉暖风器》25. DL/T 467-2004 《电站磨煤机试验规程》26.DL/T 469-2004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27.DL/T 520-2007 《火力发电厂入厂煤检测实验室技术导则》28.DL/T 552-1995 《火力发电厂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试验方法》29. DL/T 567.1-2007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一般规定》30.DL/T 581-1995 《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和循环水二次滤网装置》31.DL/T 606.1-1996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总则》32.DL/T 606.2-1996 《火力发电厂燃料平衡导则》33.DL/T 606.3-2006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第3部分:热平衡》34.DL/T 606.4-1996 《火力发电厂电能平衡导则》35.DL/T 606.5-2009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第5部分:水平衡试验》(2009-12-1实施)36. DL/T 686-1999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37. DL/T 747-2001 《发电用煤机械采制样装置性能验收导则》38. DL/T 748-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39. DL/T 750-2001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运行维护规程》40.DL/T 783-2001 《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41.DL/T 839-2003 《大型锅炉给水泵性能现场试验方法》42. DL/T 892-2004 《电站汽轮机技术条件》43. DL/T 904-2004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44. DL/T 926-2005 《自抽式飞灰取样方法》45. DL/T 932-2005 《凝汽器与真空系统运行维护导则》46. DL/T 933-2005 《冷却塔淋水填料、除水器、喷溅装置性能试验方法》47. DL/T 934-2005 《火力发电厂保温工程热态考核测试与评价规程》48. DL/T 958-2005 《电力燃料名词术语》49. DL/T 964-2005 《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50. DL/T 994-2006 《火电厂风机水泵用高压变频器》51. DL/T 1027-2006 《工业冷却塔测试规程》52.DL/T 1051-2007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53. DL/T 1052-2007 《节能技术监督导则》54. DL/T 1055-2007 《发电厂汽轮机、水轮机技术监督导则》55.DL/T 1106-2009 《煤粉燃烧结渣特性和燃尽率一维火焰炉测试方法》(2009-12-1实施)56.DL/T 1111-2009 《火力发电厂厂用高压电动机调速节能导则》(2009-12-1实施)57.DL/T 5210.2-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2部分:锅炉机组》(2009-12-1实施)58.DL/T 5210.3-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2009-12-1实施)59.DL/T 5435-2009 《火力发电工程经济评价导则》(2009-12-1实施)60.DL/T 5437-2009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2009-12-1实施)61.JB/T 4358-2008 《电站锅炉离心式通风机》62.JB/T 5862-2001 《汽轮机表面式给水加热器性能试验规程》63. JB/T 8059-2008 《高压锅炉给水泵技术条件》64.JB/T 9633-1999 《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6)、环保监督1. GB/T 212-2008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2. GB/T 214-2007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3. GB 1556.2-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4. GB/T 3286.1-1998 《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5. GB/T 6719-2009 《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2009-10-1实施)6.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7. GB 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8. GB 13223-200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9. GB/T 13931-2002 《电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10. GB 15562.1-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11. 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12. GB 18599-2001 《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13. GB/T 19229.1-2008《燃煤烟气脱硫设备第1部分:燃煤烟气湿法脱硫设备》14. GB/T 21508-2008 《燃煤烟气脱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15. GB/T 21509-2008 《燃煤烟气脱硝技术装备》16. 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17. 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18. HJ/T 92-200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19. HJ/T 178-2005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烟气循环流化床法》20. HJ/T 179-2005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石膏法》21. HJ/T 212-2005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22. HJ/T 255-200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23. HJ/T 353-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24. HJ/T 354-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25. HJ/T 355-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26. HJ/T 356-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27. HJ/T 373-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28. HJ/T 397-2007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29. HJ/T 398-2007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格林曼烟气黑度图法》30. HJ/T 416-2007 《环境信息术语》31. DL/T 414-2004 《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2. DL/T 461-2004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管理导则》33. DL/T 514-2004 《电除尘器》34. DL/T 519-2004 《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设计技术规定》35. DL/T 748.7-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7部分除灰渣系统检修36. DL/T 748.9-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9部分干输灰系统检修37. DL/T 748.10-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10部分脱硫装置检修38. DL/T 894-2004 《除灰除渣系统调试导则》39. DL/T 895-2004 《除灰除渣系统运行导则》40. DL/T 938-2005 《火电厂排水水质分析方法》41. DL/T 960-2005 《燃煤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订货技术条件》42. DL/T 998-2006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性能验收试验规范》43. DL/T 1050-2007 《电力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导则》44. DL/T 1051-2007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45. DL/T 1121-2009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2009-12-实施)46. DL/T 5046-2006 《火力发电厂废水治理设计技术规程》47. DL/T 5142-2002 《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规程》48. DL/T 5190.4-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4部分电厂化学49. DL/T 5403-2007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调整试运及质量验收评定规程》50. DL/T 5417-2009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2009-12-1实施)51. DL/T 5418-2009 《火电厂烟气脱硫吸收塔施工及验收规程》(2009-12-1实施)52. DL/T 5436-2009 《火电厂烟气海水脱硫工程调整试运及质量验收评定规程》(2009-12-1实施)53. JB/T 10921-2008 《燃煤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器》5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55.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25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200257.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20035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59.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200560.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200661.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管理暂行办法》200662.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200763. 《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及脱硫设施运行管理办法》200764. 《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20107)、金属监督1.能源部电[1992]1069号《防止火电厂锅炉四管爆漏技术导则》2.国电发[2000]589号《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3.GB 5310-2008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4.GB/T 9222-2008 《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5.DL/T 438-2009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2009-12-1实施)6.DL/T 439-2006 《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7.DL/T 440-2004 《在役电站锅炉汽包的检验及评定规程》8.DL/T 441-2004 《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9.DL 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10.DL/T 616-2006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11.DL 647-2004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12.DL/T 652-1998 《金相复型技术工艺导则》13.DL/T 654-2009 《火力机组寿命评估技术导则》(2009-12-1实施)14.DL/T 674-1999 《火电厂用20号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15.DL/T 678-1999 《电站钢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16.DL/T 679-1999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17.DL/T 694-1999 《高温紧固螺栓超声波检验技术导则》18.DL/T 715-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材料选用导则》19.DL/T 734-2000 《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焊接修复技术导则》20.DL/T 752-2001 《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21.DL/T 773-2001 《火电厂用12Cr1MoV钢球化评级标准》22.DL/T 787-2001 《火力发电厂用15CrMo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23.DL/T 819-2002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24.DL/T 820-2002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25.DL/T 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26.DL/T 868-200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27.DL/T 869-2004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28.DL/T 882-2004 《火力发电厂金属专业名词术语》29.DL/T 884-2004 《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30.DL/T 939-2005 《火力发电厂锅炉受热面管监督检验技术导则》31.DL/T 940-2005 《火力发电厂蒸汽管道寿命评估技术导则》32.DL/T 991-2006 《电力设备金属光谱分析技术导则》33.DL/T 999-2006 《电站用2.25Cr-1Mo钢球化评级标准》34.DL/T 1051-2007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35.DL/T 5054-1996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36.JB/T 3375-2002 《锅炉用材料入厂验收规则》37.JB/T 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8)、化学监督1.GB/T 474-1996 《煤样的制备方法》2.GB/T 475-1996 《商品煤样采取方法》3.GB/T 2536-1990 《变压器油》4.GB 7252-2001 《变压器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5.GB/T 7595-2008 《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6.GB/T 7596-2008 《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7.GB/T 7597-2007 《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8.GB/T 8905-1996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9.GB 11120-1989 《L-TSA汽轮机油》10.GB/T 12145-2008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11.GB/T 14541-2005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用矿物油维护管理导则》12.GB/T 14542-2005 《运行中变压器油维护管理导则》13.GB/T 18666-2002 《商品煤质量抽查和验收方法》14.DL/T 246-2006 《化学监督导则》15.DL/T 502-2006 《火力发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16.DL/T 520-2007 《火力发电厂入厂煤检测实验室技术导则》17.DL/T 561-1995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18.DL/T 571-2007 《电厂用抗燃油验收、运行监督及维护管理导则》19.DL/T 595-1996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监督细则》20.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21.DL/T 651-1998 《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的技术要求》22.DL/T 677-2008 《火力发电厂在线工业化学仪表检验规程》23.DL/T 712-2000 《火力发电厂凝汽器管选材导则》24.DL/T 747-2001 《发电用煤机械采样装置性能验收导则》25.DL/T 771-2001 《火电厂水处理用离子交换树脂选用导则》26.DL/T 794-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27.DL/T 801-2002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28.DL/T 805-2006 《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29.DL/T 838-2003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30.DL/T 855-2004 《电力基本建设火电设备维护保管规程》31.DL/T 889-2004 《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32.DL/T 913-2005 《火电厂水质分析仪器质量验收导则》33.DL/T 941-2005 《运行中变压器用六氟化硫质量标准》34.DL/T 951-2005 《火电厂反渗透水处理装置验收导则》35.DL/T 952-2005 《火力发电厂超滤水处理装置验收导则》36.DL/T 956-2005 《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37.DL/T 957-2005 《火力发电厂凝汽器化学清洗及成膜导则》38.DL/T 1029-2006 《火电厂水质分析仪器实验室质量管理导则》39.DL/T 1039-2007 《发电机内冷水处理导则》40.DL/T 1051-2007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41.DL/T 1076-2007 《火力发电厂化学调试导则》42.DL/T 5068-2006 《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43.DL/T 5190.4-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四部分电厂化学篇》44.SH 0040-1991 《超高压变压器油》45.SD 202-1986 《火力发电厂垢和腐蚀产物分析方法》9)、热工监督1.国电发[2000]589号《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GB/T 4213-2008 《气动调节阀》3.GB/T 50093-2002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DL/T 435-2004 《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5.DL/T 589-1996 《火力发电厂燃煤电站锅炉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6. DL/T 590-1996 《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7.DL/T 591-1996 《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8.DL/T 592-1996 《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9.DL/T 655-2006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验收测试规程》10.DL/T 656-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11.DL/T 657-2006 《火力发电厂模拟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12.DL/T 658-2006 《火力发电厂开关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13.DL/T 659-2006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14. DL/T 677-2009 《发电厂在线化学仪表检验规程》(2009-12-1实施)15.DL/T 774-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16.DL/T 775-2001 《火力发电厂除灰除渣热工自动化系统调试规程》17.DL/T 855-2004 《电力基本建设火电设备维护保管规程》18.DL/T 924-2005 《火力发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技术条件》19.DL/T 996-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技术条件》20.DL/T 1012-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监视和保护系统验收测试规程》21.DL/T 1056-2007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22.DL/T 1083-2008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23.DL/T 1091-2008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条件》24. DL/T 1112-2009 《交、直流仪表检验装置检定规程》(2009-12-1实施)25.DL 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26.DL 5004-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实验室设计标准》27.DL 5031-199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28.DL/T 5175-2003 《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29.DL/T 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设计技术规定》30.DL/T 5190.5-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工自动化》31. DL/T 5210.4-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2009-12-1实施)32.DL/T 5227-2005 《火力发电厂辅助系统(车间)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33. DL/T 5428-2009 《火力发电厂热工保护系统设计技术规定》(2009-12-1实施)34.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35.DRZ/T 01-2004 《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水位测量系统技术规定》10)、电能质量监督1.国家电监委电监市场[2006]42号《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2.SD 325-19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3. 国家电网生[2004]203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4.GB 156-2007 《标准电压》5.GB/T 1980-1996 《标准频率》6.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7.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8.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9.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2009-5-1实施)10.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2009-5-1实施)11.GB/T 18481-2001 《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12.GB/T 19862-2005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13.DL/T 497-1992 《电力系统自动低频减负荷工作管理规程》14.DL/T 500-2009 《电压监测仪使用技术条件》(2009-12-1实施)15.DL/T 723-2000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16.DL/T 1028-2006 《电能质量测试分析仪检定规程》17.DL/T 1040-2007 《电网运行准则》18.DL/T 1053-2007 《电能质量技术监督规程》11)、汽轮机监督1. GB/T 6075.2-2007 《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2部分:500MW以上,额定转速1500r/min、1800r/min、3000r/min、3600r/min陆地安装的汽轮发和电机组2.GB/T 8117.1~8117.2-2008 《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2009-4-1实施)3.GB/T 13399-1992 《汽机安全监视装置技术条件》4. GB/T 11348.2-2007 《旋转机械转轴径向振动的测量和评定_第2部分》5.DL/T 552-1995 《火力发电厂空冷塔及空冷凝汽器试验方法》。
暖风器使用说明书
JNNF旋转式暖风器安装使用说明书济南海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Jinan Haiyuan.Electric Equipment C.,Ltd二零一四年目录一、产品简介 (3)1.1产品功能 (3)1.2 工作原理 (3)二、结构简介 (3)2.1结构组成 (3)2.2 产品结构图 (3)2.3 材质说明 (4)2.4 结构说明 (4)三、性能参数表 (5)四、设计制造技术标准 (5)五、产品结构特点 (6)六、安装说明 (6)七、使用说明 (7)7.1工作状态说明: (7)7.2 暖风器状态转换: (8)八、产品展示 (8)一、产品简介1.1产品功能旋转式暖风器通常用在空气预热器进口前一、二次风道中,可以在冬季使用,保护空气预热器免受低温腐蚀;当夏季风温高时,暖风器旋转至与风道平行位置,防止风道堵塞,并提高了锅炉热效率。
1.2 工作原理旋转式暖风器是利用高温蒸汽加热冷空气的一种热交换设备。
暖风器是以汽轮机蒸汽作为热源来加热冷空气的。
其设计原理是以高温蒸汽的凝结放热过程为设计基础,使过热蒸汽冷凝放热成饱和蒸汽,再冷凝放热成饱和水,风道加热蒸汽对翅片管外部横掠的一、二次风产生稳定的放热过程,释放出全部的汽化潜热,进行热交换。
高温蒸汽放热后凝结成饱和水不断排出,从而提高了机组热力系统的循环效率。
二、结构简介2.1结构组成旋转式暖风器主要由框架壳体、蒸汽侧旋转轴、蒸汽侧连接法兰、蒸汽侧轴承、蒸汽联箱、翅片管束、疏水联箱、疏水侧旋转轴及正反法兰、疏水侧轴承、减速机构、传动机构、旋转手柄等主要部分组成。
2.2 产品结构图2.3 材质说明双金属翅片管:采用整体轧制的双金属翅片管,其中:翅片材质:AL1060;芯管材质:20;暖风器框架材质:Q235;管板,联箱,进汽侧、疏水侧连接轴材质:20;2.4 结构说明暖风器整体为组合积木式结构,每片暖风器设有吊耳,以便检修及起吊搬运,每片暖风器(组合后)用法兰与两侧风道相连,片与片之间用耐高温环保密封垫密封,以防漏风。
DLT-5035-2004-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
DL/T 5035-2004 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_2>编辑词条我来说几句参照版本历史版本(0)收藏本标准收藏夹 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表5.1.4室内空气计算参数5.1.5集中控制室、单元控制室、电子设备室、电子计算室和继电器室等与邻室的温差超过3℃时,应计算围护结构传热量。
5.1.6当空调房间位于主厂房内,计算围护结构传热量时,室外空气计算温度,可取该地区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与温差△t之和(△t宜取5℃~10℃)。
5.1.7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计算热湿负荷包括以下几项:1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和太阳辐射热量;2电子仪表及电气设备散热量;3照明散热量;4人体散热量和散湿量。
5.1.8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量不应小于下列三项风量中的最大值;l电子计算机室等无人值班房间的空气调节系统总送风量的5%,其他空气调节系统总送风量的10%;2满足卫生要求需要的每人30m³/h的新鲜空气量;3保持室内正压所需要的风量,正压值宜采用5Pa左右;4全年性空气调节系统,当周围环境较好时,过渡季宜大量使用新风。
5.1.9空气调节系统,特别是室内无可开启的窗或过渡季大量使用新风时,应有排风出路;当过渡季大量使用新风时,室内正压值不应超过50Pa口大量使用回风的系统,应考虑室内空气能全部排换。
5.1.10集控楼新风进风口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洁净的地点,新风应过滤。
5.1.11新风进风口的面积,应按最大新风量考虑,新风管道上宜装设能严密关闭的阀门。
5.1.12集中式空气调节系统,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回风机:1不同季节的新风量变化较大,其他排风出路不能适应风量变化要求时。
2 系统阻力较大,装设回风机技术经济合理时。
5.1.13空气调节房间的换气次数(指送风)不宜小于每小时5次,但高大房间应按其冷负荷通过计算决定。
5.1.14空气调节系统冷负荷包括以下几项:1室内热湿负荷;2新风负荷:3系统的附加负荷;1)空气通过通风机的温升:2)空气通过风管的温升;3)风管的漏风量附加(见5.1.15);4)制冷装置和冷水系统(水泵、水管、水箱等)的冷量损失(按5%估算)。
锅炉暖风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要点
暖风器系统1、暖风器系统启动前的检查:1.1、暖风器系统检修工作结束,工作票终结,各部保温完好,清洁无杂物。
电机接线盒、接线、接地线齐全完好,绝缘合格,电源正常,事故按钮齐全完好。
1.2、电机、疏水泵靠背轮连接牢固完好,防护罩齐全,地脚螺丝牢固,疏水泵轴承油质、油位正常。
1.3、疏水回水装置各表计齐全完好且指示正确,设备、阀门标示牌齐全完好;联锁保护试验正常,切换旋钮在“自动”位,PLC装置电源正常。
1.4、投入等离子暖风器时,开启等离子暖风器进、出口风门,关闭等离子暖风器旁路风门。
2、暖风器的投入条件:2.1、空预器冷端平均壁温<70℃时。
(煤质变化时按照专业要求执行)2.2、等离子暖风器投入条件:锅炉启动采用煤点火方式,。
2.3、一次风暖风器投入条件:对应侧一次风机运行。
2.4、二次风暖风器投入条件:对应侧送风机运行。
3、暖风器系统投入步骤:3.1、微开暖风器进汽调节站前疏水门。
3.2、开启暖风器进汽调节站疏水门和一、二次风暖风器进汽母管疏水门进行暖管疏水,疏水完毕后将其关闭。
3.3、开启暖风器疏水至定期疏水扩容器电动门。
3.4、开启辅汽至暖风器电动门,微开辅汽至暖风器手动门进行暖管疏水。
3.5、系统暖管疏水结束,关闭暖风器进汽调节站前疏水门。
3.6、开启暖风器进汽调节门前、后手动门,开启辅汽至暖风器手动门。
3.7、微开暖风器进汽调节门,进行充分暖管。
3.8、暖风器暖管结束,根据冷风温度,开大暖风器进汽调节门。
将暖风器进汽调节门投入自动。
3.9、空预器入口冷风温度根据空预器冷端平均壁温设定,保持空预器冷端平均壁温≮70℃。
3.10、等离子暖风器出口风温设定为180℃。
3.11、暖风器投运完毕,检查疏水清澈无杂物,开启暖风器疏水至定期疏水扩容器电动门。
3.12、待蓄水箱水位正常,检查疏水泵应自动投入运行正常。
3.13、待疏水水质合格,开启一二次风暖风器疏水至汽机联通门,关闭一二次风暖风器疏水定期疏水至扩容器电动门,疏水回收至除氧器关小调压出口门,保持调压出口空气管少量冒汽。
浅谈燃煤锅炉中暖风器的作用及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浅谈燃煤锅炉中暖风器的作用及运行中的注意事项发表时间:2020-12-08T12:56:05.860Z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21期作者:何中强[导读] 本文针对燃煤锅炉,在环境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空气预热器存在着发生低温腐蚀的现象何中强四川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广安 638000摘要:本文针对燃煤锅炉,在环境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空气预热器存在着发生低温腐蚀的现象。
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较多,比如:更换空预器蓄热原件、加强空预器吹灰、投入暖风器运行等等。
本文着重对暖风器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暖风器低温腐蚀振动平衡门前言:暖风器用于加热送粉所需的一次风温和燃料所需的二次风温,所以暖风器被分为一二次风暖风器。
暖风器的正确投退,在提高排烟温度、防止空预器低温腐蚀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及时投入暖风器有利于启炉初期,提高风温,提高点火能量,也可以达到节约燃油的目的。
当环境温度过低时,空气预热器入口进风温度降低,会使烟气温度降得更低,降至烟气中SO2、SO3的露点温度以下时,SO2、SO3和烟气中的水蒸气凝结生成亚硫酸和硫酸,造成空气预热器冷端低温腐蚀。
另外环境温度过低时会使空气预热器冷热两端热变形加大应力增加,严重时会造成动静摩擦,空气预热器过流而跳闸,引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由于暖风器在燃煤锅炉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本厂(四川广安发电厂)实际情况进行简要概述,并根据实际运行经验,简要说明暖风器的投运及注意事项。
一、本厂简介锅炉型式:亚临界、自然循环、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尾部双烟道、全钢构架的Π型汽包炉,再热汽温采用烟气挡板调节,空气预热器置于锅炉主柱内。
暖风器分为一二次风暖风器,位于空预器入口一二次风道上。
二、暖风器运行方式1、机组正常运行时由辅汽供暖风器用汽。
2 、气温高时,可根据锅炉排烟温度和一、二次风冷风温度,调节一、二次风暖风器进汽调门开度,维持合格的排烟温度和防止暖风器系统振动。
百万千瓦级机组锅炉暖风器改造
中 图分 类 号 : T K 2 2 8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4—1 9 5 1 ( 2 0 1 3 ) 0 2— 0 0 5 6— 0 4
0 引言
第3 5卷 第 2术
Hu a d i a n T e c h n o l o g y
Vo l _ 3 5 No . 2
F e b. 2 01 3
百 万 千 瓦级 机 组锅 炉 暖风 器 改造
尹君 , 居 强
( 华 电国际邹县发 电厂 , 山东 邹城 摘 2 7 3 5 2 2 )
S A H—I 一 2 Z X一 0 0; 设 计 压力 , 1 . 0 MP a ; 设计温度, 4 0 0℃ ; 工 作压 力 , 0 . 5 5 4—0 . 6 0 0 M P a ; 工 作温 度, 3 1 5 . 8— 3 5 0 . 0℃ ; 换 热面 积 , 1 1 4 1 m 。
要: 华 电国际邹县发 电厂 7 , 8锅炉 自投 产 以来 , 暖风器 频繁 泄漏 , 危 及送 风机 的安全 运行并 导致 预热器 积灰 。
2 0 1 1 年 在 7锅炉小 修中安装 了一种新型 的翻转式 暖风器 , 与原暖风 器相 比, 布置更加 合理 , 系统阻力 小 , 不 易积灰 , 改
2 . 1 暖风 器泄 漏
立式布置 , 由错列或顺列布置的翅片管束通过上下
联 箱连接 后安 装在 金 属 框架 内 , 管 束 之 间连 接 处 设 有 密封 垫 , 翅 片管束 采用 整体 热浸镀 锌处理 , 提 高换
热 和防腐 性能 , 框架 内 、 外 涂 有 耐 热 油漆 , 暖风 器 有 较好 的防腐 和密封性 能 。原 暖风器技 术规 范 : 型号,
DL 455-2008 锅炉暖风器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锅炉暖风器(以下简称暖风器)的型号、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与验收规则以及油漆与包装运输等。
本标准使用于最高设计温度不大于450℃,翅片管为椭圆管型的设计压力不大于25MPa、翅片管为圆管型的设计压力不大于10MPa。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50—1988 钢制压力容器GB/T470 锌锭GB/T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4956 磁性基本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13825 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镀锌的质量测定称量法GB/T13912—2002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净镀层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GB/T15386—1994 空气式换热器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DL/T869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JB/T537 空冷器翅片管单管传热性能测定方法JB/T4709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JB/T4711 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3 型号、结构3.1 暖风器管束型号表示方法3.1 管束型号表示方法3 1.2安装形式理风器的安效形式按管束在风道中的布置方式定型.I型:管束水平布置在垂直风逆中,见图2。
Ⅱ型:管束侧立布置在水平风道中,见图3。
Ⅲ型:管束垂直布置在水平风道中,见图4.注。
该圈袭示两片暇风锯串联为一组,注:该图表示两片暖风器串联为一组,三组并联安款予垂直布置的风道中.三组并联安装于水平布置的风道中。
图2 I型暖风器安装形式图3 Ⅱ型暖风器安装形式3 1.3基管换热面积基管换热面积,以两管板之间的管长为基准的基管外表面积.3.,1 4翅化比翅化比:翅片管表面积与基管外表面积的比值.翅片管表面积,以两管板之闯的管长为基准的与空气接触的翅片管外表面积。
JBT6733-1993锅炉暖风器技术条件
JBT 6733-1993锅炉暖风器技术条件DL/T 455—91锅炉暖风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2-01-08批准1992-05-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厂锅炉暖风器(以下简称暖风器)的典型形式、结构及制造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以钢制矩形翅片椭圆管为元件的、以蒸汽加热空气为目的的暖风器或以空气冷却蒸汽及其他非剧毒或易燃介质为目的的空冷器。
其设计压力p≤1.2MPa,温度t≤320℃。
图11—管板;2—翅片椭圆管;3—侧梁;4—横梁;5—密封座;6—疏水接管;7—管子支撑件;8—进汽接管;9—弧形盖板;10—分流板;11—端板2 引用标准JB741 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JB2942 钢制空气冷却器技术条件JB/Z105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GBJ205 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3 型式、结构3.1 暖风器包括在风道法兰结构上装置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管束组件,其进汽口与排液口连通在相应的蒸汽和疏水系统的管路上。
3.2 管束典型结构:Ⅰ型如图1,Ⅱ型和Ⅲ型除疏水管分别设在管箱的一侧和中间位置最低点外,其余同图1。
3.3 管箱典型形式如图2所示。
3.4 管束尺寸系列见图1及表1。
表中管排数n系把管板上相邻叉排的两列管子算作一个管排数,即n=1,依次类推。
4 材料4.1 一般技术要求4.1.1 暖风器所用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图样规定。
受压元件材料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和原始识别标志。
4.1.2 受压元件的焊制材料应确证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其含碳量不大于0.35%。
除非另有规定,含碳量大于0.35%的碳钢或低合金钢不应用于焊接结构或采用氧气切割下料。
图2表1mm4.1.3 焊接管箱的管程隔板和加强板,如未经需方同意,只能使用与管箱相同的材料。
在碳钢管箱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合金钢作为焊接管箱的管程隔板和加强板。
4.1.4 管箱结构的板材允许拼接,但拼接焊缝全长应按 6.1.2条的规定进行超声波探伤,并不得在焊缝热影响区内开孔。
330MW机组锅炉暖风器改造方案研究
. All Rights Reserved. 某电站一期建设两台330 MW的空冷燃煤供热机组,工程 于 2006 年 9 月 开 工 建 设 ,1、2 号 机 组 分 别 于 2007 年 12 月 20 日 、 2008年3月25日投产发电。 1.1 锅炉技术参数 本电站锅炉为上海锅炉厂制造,属亚临界参数、自然循 环、单炉膛、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固态排渣炉。 锅炉最大连续蒸 发量:1 178 t/h;空气预热器型式:三分仓回转式;理论空气量: 设计煤种5.655 Nm3/kg、校核煤种5.098 Nm3/kg;锅炉运行方 式:以带基本负荷为主,但考虑到电网规模的发展,机组具有 参与调峰的能力。 1.2 暖风器运行参数 1.2.1 一次风暖风器 风量:201 848 m3/h;风压:13 832 Pa;给定暖风器热源蒸 汽参数:0.5~0.8 MPa,250~330 ℃。 1.2.2 二次风暖风器 风量:421 147 m3/h;风压:4 469 Pa;给定暖风器热源蒸汽 参数:0.5~0.8 MPa,250~330 ℃。 1.2.3 对暖风器的性能要求 保证全年出口风温一次风不低于30 ℃,二次风不低于25 ℃, 漏风率≤0.5%。
3 旋转式暖风器的特点
旋转式暖风器是针对机组长期运行所出现的问题专门进 行改造设计的,有利于机组长期高效率地运行。 通过改造可以 实现几个主要功能特点:(1)新型暖风器为可旋转表面式汽— 气热交换器,采用螺旋管换热器,双层结构、错层布置,换热管 之间间隙较大。 (2)暖风器由直螺旋管和蒸汽进出口联箱为 一体的加热器、前后封板、旋转执行机构等组件组成。 进汽部 分的密封通过旋转接头内的密封圈来实现;为防止变形,设有 加固装置。 (3)加热器前后侧通过旋转轴连接在前后封板上, 前后封板四周以螺栓与风道法兰固定,每块加热器之间的缝 隙通过密封连接板密封。 可以实现机组运行过程中的无故障 切换,不需要停运风机。
现行电力建设标准规范清单20121206
现行电力建设标准规范清单1429.技经DL/T 5341-2011 电力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变电工程有效1430.技经DL/T 5369-2011 电力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火力发电工程有效1431.技经DL/T 5435-2009 火力发电工程经济评价导则(附条文说明) 有效1432.技经DL/T 5438-2009 输变电工程经济评价导则(附条文说明) 有效1433.技经DL/T 904-2004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有效1434.技经CECA/GC 1-2007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附条文说明) 有效1435.技经CECA/GC 2-2007 建设项目设计概算编审规程(附条文说明) 有效1436.技经CECA/GC 3-2010 建设项目工程结算编审规程(附条文说明) 有效1437.技经CECA/GC 4-2009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规程(附条文说明) 有效1438.技经CECA/GC 5-2010 建设项目施工图预算编审规程(附条文说明) 有效1439.技经CECA/GC 6-2011 建设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审规程(试行)(附条文说明) 有效1440.技经CECA/GC 7-2012 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成果文件质量标准(附条文说明) 有效1441.技经中电联技经[2006]119号电力建设工程工期定额有效1442.技经中电联技经[2007]138号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第一册建筑工程、第二册热力设备安装工程、第三册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有效1443.技经中电联技经[2007]15号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一册建筑工程、第二册热力设备安装工程、第三册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第四册送电线路安装工程、第五册加工配制品、第六册调试)有效1444.技经电定总定[2007]11号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使用指南(第一、二、三册)有效1445.技经电定总定[2007]11号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使用指南(第一 ~ 六册)有效1446.技经中电联技经[2007]139号火力发电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有效1447.技经电定总造[2007]10号火力发电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使用指南有效1448.技经中电联技经[2007]139号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有效1449.技经电定总造[2007]10号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使用指南有效1450.技经中电联技经[2007]140号电力建设工程装置性材料预算价格(上、下) 有效1451.技经中电联技经[2007]14号电力建设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有效1452.技经电力出版社电力技经人员实用手册2000版有效1453.技经中电联技经[2007]141发电工程装置性材料综合预算价格(2006)有效1454.技经电力出版社2007 电力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办法有效1455.技经DL/T5369-2007 电力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火力发电厂工程有效1456.技经电力建设研究所98版电力建设常用材料手册有效1457.技经晋建标字[2011]166号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有效1458.技经晋建标字[2011]166号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建设工程费用定额有效1459.技经晋建标字[2011]166号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有效1460.技经晋建标字[2011]166号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装饰工程预算定额有效1461.技经晋建标字[2011]166号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市政工程预算定额有效1462.技经晋建标字[2011]166号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有效1463.技经晋建标字[2009]9号山西省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标准有效1464.技经GB50500-2008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有效1465.技经建筑工业出版社工程量清单计价及示例(2006版)有效1466.技经建筑工业出版社房屋建筑工程量速算方法实例详解有效1467.技经晋建标字[2011]166号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市政维护工程预算定额有效1468.技经电力出版社2001 电力工程材料手册(工程量折算参考依据) 有效1469.。
NF型锅炉暖风器说明书
NF型锅炉暖风器安装、运行、维护说明书无锡市华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一、锅炉暖风器NF系列暖风器系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无锡市华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经多年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电站锅炉专用的暖风器产品。
它采用整体轧制螺旋翅片管作为基本传热元件,具有传热效果好、阻力低等优点。
较适合于我国燃油、燃煤锅炉及其他动力锅炉蒸汽加热空气之用。
NF暖风器主要有传热管束,蒸汽分配集箱、汇集集箱、框架组成,传热管束叉排布置,管外空气与管内蒸汽呈一次交叉强迫对流换热。
暖风器整体为组合积木式结构,内部设有热膨胀补偿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
NF暖风器的设计、制造、检验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455-2008《锅炉暖风器》及其他有关国家标准进行。
1 型式及选用说明1.1 产品型号例如:NFW II-1.0/300-500表示设计压力为 1.0Mpa,设计温度为300℃,换热面积500M2,第二次改进的卧式布置的锅炉暖风器。
1.2 选用1.2.1 风道垂直地面时,可选卧式布置(W),风道水平布置时,可选立式布置(L)的暖风器。
1.2.2 用户可根据锅炉的运行参数,计算出所需的换热面积及风道尺寸,选择暖风器片的串联级数,暖风器片串联时可用螺栓连接,也可直接焊接。
1.2.3 选用计算计算传热面积F1=GC P(t2-t1)/ΔtmKG 空气质量流量Kg/SC P平均风温下定压比热J/Kg℃t2 出风温度℃t1进风温度℃K 传热系数W/m2℃、K=25K1W0.55Δtm 平均温差,估算时取蒸汽饱和温度与平均风温之差W 为风道内平均风速m/SK1为结构系数一般K1=0.9-1.2F2 实际选用面积F2=K2F1K2 安全系数=1.1-1.21.2.4 风测阻力计算暖风器阻力按下列公式计算ΔP=1.1nw2.38n沿气流方向布置管排数。
1.2.5 蒸汽消耗量计算M=GCp(t2-t1)/(i2-i1)M 蒸汽焓Kg/Si2 蒸汽入口焓Kj/Kgi1 蒸汽对应压力下饱和水焓值Kj/Kg由于锅炉暖风器的热力计算比较复杂,用户按照上述步骤初步选型,详细计算在提供锅炉参数后,我所进行全面的热力校核。
旋转式暖风器在300MW锅炉上的应用
・ 6 5・
旋转式暖风器在 3 0 0 MW 锅炉上的应用
冀 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河北兴泰发 电有 限责任公 司锅 炉检修 分公 司, 河北 邢 台 0 5 4 0 0 0 ) 摘 要: 暖风器是锅 炉运行过程 中所采用的重要装置之一 , 对发 电机组安 全高效运行和节 能环保 具有重要作用 , 而 目前有许 多电厂 的锅 炉采用的是 固定式暖风器 , 在 长期使 用过程 中对机组 高效运行产生 了不 良影响。 针对某公司 # 1 1炉 固定式暖风器存在的堵塞和非投 运期 间烟 道阻力大地问题 , 采 用更换为可旋转式暖风器的改造方法 , 有效解决 了存在 的问题 , 并为 同类问题 的处理提供 了有效的借鉴 。 关键词 : 锅炉 ; 暖风器 ; 节能 技有 限公 司生产 的 X T G T 一 1 . 6 / 3 3 0 — 7 7 0型可旋转式暖风器替换现在 暖风 器是利用蒸汽加热空气的一种新 型换热 器 , 是利用汽 轮机 使用 的固定暖风器来 实现预期 目的。 低压 抽气作 为热源来加 热空气 , 是 以蒸 汽的凝结放 热为基础 , 使加 这种新型旋转式 暖风器设计 了专有 的双重热 膨胀 吸收结构 , 可 热蒸 汽冷凝放 热变成饱 和水 后 , 不 断的排放 出去 。锅炉暖风器对 于 自动吸收 由于热胀不 均造成 的焊缝开裂和管子泄漏等 问题 。 采用大 火 电厂冬 季及低 负荷下 提高空预冷端综合温度 , 避免空冷端硫化物 节距 、 大 管径 、 宽翅 距稀疏 管束 , 可解 决管束堵 灰及 阻塞 杂物 的问 腐蚀 、 堵灰具有重要作用 ; 对 于锅炉冷态启动提高炉膛 温度 , 防止助 题 , 从而 消除暖风器运行期间阻力迅速增大、 消耗风机 电能 的现象 。 燃油沉积 、 附着在空预受热面具有积极意义 。㈣ 锅炉 的空气预热器 采用可旋转 型设计 , 当非运行期切除 暖风 器时 , 将 暖风器管束绕 中 入 口采用 暖风器后 , 可以避免预热器金属表 面造成的氧腐蚀和三氧 轴旋转 9 0度 , 从 而放空风道 , 暖风器实现近于零 流动 阻力 布置 。将 化硫造 成的硫酸腐 蚀 , 使金属壁 的积灰大为减 轻 , 不 致 因堵灰 造成 暖风器更换 以后 , 不仅 能够保证其在投运期提升 暖风器效率 , 而且 引风 阻力 的增加 , 从 而大大延长空气 预热器 的使 用寿命 , 确保 机组 也消除 了非投运 期带来 的负 面影 响 , 具体来讲 , 在对 舟 1 1 锅炉 暖风 的安全运行 。日 器改造过程 中 ,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 a . 拆 除原 暖风器 。b . 安装新 型暖 某公 司 # 1 1 锅炉为北京 巴布科 克 ・ 威尔科克斯有 限公 司生产的 风器组件 。c . 安装前封板并加固 , 安装暖风器前部轴承组 固定装置 , B &WB -1 0 2 5 / 1 7 . 5 一M型锅炉 , 亚临界参数 、 自然循环 、 一次 中间再 安装前轴承组 , 调整暖风器前部 与风道 间隙为 2 0毫米 , 安装旋转密 热、 固态排渣 全悬 吊结构 、 单 炉膛单汽包平衡 通风 、 露天 布置 、 全钢 封 , 旋转暖风器片垂 直水平找正后焊接 固定 。d . 安装后封板并加固 , 构架 。配有两 台 A P 1 — 1 9 / 1 1 送风机 , 每 台送风机 出 口垂直 风道上装 安 装暖风器后部轴 承组支撑 固定装置 , 安装后轴承组 , 调 整暖风器 有 两层 串联布置 的暖风器 , 每层暖风器 三组并联 , 上层 暖风器 型号 顶部与风道 间隙为 2 0毫米 ( 通过加装密封板调整 ) , 安装旋转密封 。 为N F Z 1 — 2 — 4 . 3 8 F B, 下层 暖风器型 号为 N F X 7 1 — 3 — 4 . 3 8 F B, 换热 面积 e . 安装旋 转暖风器供汽管密封装置 。£ 吊装至风道 暖风器 接 口位置 1 2 5 8 m 。目前 , 该锅炉采用 的是 固定式 暖风器 , 在长期运行过程 中存 后 , 安装执行器及 固定装置 。g . 供汽及疏水管道复位 、 连接 。 在堵 塞和非投运期 间烟道阻力大地等 问题 , 地锅炉运行效率造成 了 通过 上述步骤 , 可 以较为顺利地完成 现有暖风 器的改造 , 将 固 定影 响。 因此 , 本文 面对现实 问题 , 研究了将固定式暖风 器换 为旋 定式暖风器更换 为旋转式 暖风器 , 进 而解决现存的问题 。 转式 暖风器 , 从而达到解决现有问题 , 提高锅炉运行效率 的 目的。 4 改造 效 果 2 改造前存在的 问题 在进行暖风器改造后 ,对 # 1 锅炉暖风器的运行情况 和技术 经 暖风器一般在 冬季使用 , 但送 风机的使用 是全天候 的 , 由于北 济效益进行了总结 和计算 , 在采用旋转式暖风器 后将会 收到如下效 方春季少雨干旱 , 使得柳絮等植物性漂 浮物 , 纷繁飞扬 , 极易被送风 果 : a .暖风器管芯可在机组运行过程 中 9 0 。角范 围内任意旋转 、 定 机 吸入风道 内 , 又 由于暖风器水平 布置于垂直 风道 中 , 散热器 鳍片 位 。b .暖风 器运 行期 间压 差小 , 3 0 0 MW 工况 下暖 风器 压差 降 至 0 0 P a以下 , 与改造前停机时 2 1 0 0 P a 相 比, 降低了 1 8 0 0 P a 。 c . 非运行 间 隙较 小 , 似一细 网筛过滤着空气 , 把较 大颗粒 的飞腾物 阻隔在暖 3 风器下 , 日积月累造成暖风器堵塞 。该公 司 # 1 1 号锅 炉 目前使用的 期无需停机 即可进行旋转操作 , 将暖风器压差降至 5 0 P a 以下 , 起 到 是 固定式暖风器 ,在近期运行过 程中出现 了发挥 的作用 明显下 降 , 节约厂用电作用 。d . 暖风器运行期按利用小 时 2 0 0 0 小 时、 非运行期 针对该问题 ,公 司组织 了专业技术人 员对锅炉暖风器进行 了检查 , 利用小时按 4 5 0 0小 时计算 , 单 台炉 两台送 风机年节 电约 1 8 8 . 2 8万 发现堵塞 面积约 占暖风器迎风面 积的 1 / 3左右 , 严重制约 了暖风器 k wh , 以0 . 4 元/ k Wh计 , 每年节 电经济效益为 7 5 . 3 1 万元 。 可见 , 暖风器进行改造后 , 取得了 良好 的技术经济效益 , 对 电厂 作用的发挥 。 暖风器的堵塞 , 减 少了通风流通面积 , 造成通风量减少 , 由于风 的安全高效运行起到 了极为重要 的作用 。 量减 少影响锅炉燃烧 , 锅炉燃烧不好 , 事必影响锅炉出力 。 为调整燃 5 结 论 烧 工况 , 需增 大送风机开 度 , 增 加送风量 , 又使风 阻增 大 , 因而在 暖 通过 暖风器改造 , 大幅度减小风道阻力 , 降低了风机单耗 , 节约 风器 至送 风机管段会产生涡流 , 使送风器喘振 。风机 喘振 易造成风 了厂用 电, 具有 良好 的经济效益。 改造还实现 了暖风器运行中旋转 , 消 除了易堵的缺陷 , 保证 了机组的安全 、 稳定运行 。因此 , 在今后相 机损 坏 , 进而危及机组运行安全 。 同时 , 锅 炉 暖风 器 多 为 季 节 性 投 运 , 每 年 有 7个 月 左 右 时 间处 似工程建设 中, 在锅炉上尽量采用旋 转式 暖风器 , 以提高其运 行效 于非 投运 期 , 非投运期 暖风器 阻力 同样增加 了送风机单耗。因此 , 针 率 , 并更好地起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 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对 当前 # 1 1 锅 炉暖风器 的现状 , 有针 对性地对暖风器进行改造是十 分 必 要 和 迫切 的 。 f 1 1 4 4 , . : 寒, 孙劲松 , 钟成.磨煤机暖风器在 6 0 0 M W 机组节能启动 中的 应 用 安徽 电 力, 2 0 1 2 , 3 : 8 —1 0 . 3 改造措施 针对该 电厂 暖风器堵塞 的实际情 况 , 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并降低 [ 2 ] 原小宁.3 5 0 M W 机组锅 炉暖风器的改造【 J J . 科 技情报开发 与经 送风机厂用 电 , 对现在使用 的暖风器进行技术 改造 也就成了必须采 济。 2 0 1 1 , ( 3 2 ) : 2 0 6 — 2 0 7 . 取的措施 。对暖风器改造是 以提升其运行 效率 , 进 而提高锅炉运行 [ 3 ] 李金峰 .浅谈锅炉低 温腐蚀 与暖风器的使 用[ J 】 . 科 中国新技 术新 水平为 目的的,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 的方法和可靠的技术手段 。 产品, 2 0 1 1 , ( 1 9 ) : 1 0 4 . 经过专业机构对 # l 1 锅炉现状进行调查分 析后 , 将改造方案 确定 为 对 现在使用的 固定式暖风器进行更换 , 通过采用 由北京慧峰仁 和科
最新电力标准
下载地址:/viewthread.php?tid=311&extra=page%3D49
DLT 423-2009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测定真空压差法
下载地址:/viewthread.php?tid=2749&extra=page%3D36
下载地址:/viewthread.php?tid=305&extra=page%3D49
DLT 414-2004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下载地址:/viewthread.php?tid=312&extra=page%3D49
DL 425.4-1991工业氢氧化钠中铁的测定--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下载地址:/viewthread.php?tid=622&extra=page%3D48
DL 425.5-1991工业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容量法
下载地址:/viewthread.php?tid=624&extra=page%3D48
DLT 402-2007高压交流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下载地址:/viewthread.php?tid=2513&extra=page%3D36
DLT 403-200012kV-40.5kV高压真空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下载地址:/viewthread.php?tid=300&extra=page%3D50
电力标准清单
2012.4.15
DLT 246-2006化学监督导则
下载地址:/viewthread.php?tid=5028&extra=page%3D18
DLT 314-2010电力系统低压减负荷和低压解列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jbt 6733-1993锅炉暖风器技术条件.doc
jbt 6733-1993锅炉暖风器技术条件DL/T455—91锅炉暖风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2-01-08批准1992-05-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厂锅炉暖风器(以下简称暖风器)旳典型形式、结构及制造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以钢制矩形翅片椭圆管为元件旳、以蒸汽加热空气为目旳旳暖风器或以空气冷却蒸汽及其他非剧毒或易燃介质为目旳旳空冷器。
其设计压力p≤1.2MPa,温度t≤320℃。
图11—管板;2—翅片椭圆管;3—侧梁;4—横梁;5—密封座;6—疏水接管;7—管子支撑件;8—进汽接管;9—弧形盖板;10—分流板;11—端板2 引用标准JB741 钢制焊接压力容器技术条件JB2942 钢制空气冷却器技术条件JB/Z105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GBJ205 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3 型式、结构3.1 暖风器包括在风道法兰结构上装置旳一个或一个以上旳管束组件,其进汽口与排液口连通在相应旳蒸汽和疏水系统旳管路上。
3.2 管束典型结构:Ⅰ型如图1,Ⅱ型和Ⅲ型除疏水管分别设在管箱旳一侧和中间位置最低点外,其余同图1。
3.3 管箱典型形式如图2所示。
3.4 管束尺寸系列见图1及表1。
表中管排数n系把管板上相邻叉排旳两列管子算作一个管排数,即n=1,依次类推。
4 材料4.1 一般技术要求4.1.1 暖风器所用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图样规定。
受压元件材料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明书和原始识别标志。
4.1.2 受压元件旳焊制材料应确证具有良好旳焊接性,其含碳量不大于0.35%。
除非另有规定,含碳量大于0.35%旳碳钢或低合金钢不应用于焊接结构或采纳氧气切割下料。
图2表1mm4.1.3 焊接管箱旳管程隔板和加强板,如未经需方同意,只能使用与管箱相同旳材料。
在碳钢管箱中能够使用适当旳合金钢作为焊接管箱旳管程隔板和加强板。
4.1.4 管箱结构旳板材同意拼接,但拼接焊缝全长应按6.1.2条旳规定进行超声波探伤,并不得在焊缝热阻碍区内开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锅炉暖风器(以下简称暖风器)的型号、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与验收规则以及油漆与包装运输等。
本标准使用于最高设计温度不大于450℃,翅片管为椭圆管型的设计压力不大于25MPa、翅片管为圆管型的设计压力不大于10MPa。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50—1988 钢制压力容器GB/T470 锌锭GB/T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4956 磁性基本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GB/T13825 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镀锌的质量测定称量法GB/T13912—2002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净镀层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GB/T15386—1994 空气式换热器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DL/T869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JB/T537 空冷器翅片管单管传热性能测定方法JB/T4709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JB/T4711 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3 型号、结构3.1 暖风器管束型号表示方法3.1 管束型号表示方法3 1.2安装形式理风器的安效形式按管束在风道中的布置方式定型.I型:管束水平布置在垂直风逆中,见图2。
Ⅱ型:管束侧立布置在水平风道中,见图3。
Ⅲ型:管束垂直布置在水平风道中,见图4.注。
该圈袭示两片暇风锯串联为一组,注:该图表示两片暖风器串联为一组,三组并联安款予垂直布置的风道中.三组并联安装于水平布置的风道中。
图2 I型暖风器安装形式图3 Ⅱ型暖风器安装形式3 1.3基管换热面积基管换热面积,以两管板之间的管长为基准的基管外表面积.3.,1 4翅化比翅化比:翅片管表面积与基管外表面积的比值.翅片管表面积,以两管板之闯的管长为基准的与空气接触的翅片管外表面积。
3.1 5示例水平安装在垂斑风道中;2管排:基管换热面积为8lm2设计压力为12MPa;翅化比为21,双金属翅片管:管束宽为1220mun.有效管长为2800mm的暖风器管束型号为:NFI-2-8.l-1.2-21/DR-1.1×2.8。
3.2结构3.2 1暖风器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管束组成,其进汽口与疏水口用法兰或焊接形式连接在系统相应的管逆上。
3.2.2暖风器l型结构形式见图5,Ⅱ型疏水管设在管箱一侧的最低点,Ⅲ型疏水管设在管箱中间位置,其余结构同图5.1—进汽管箱;2—翅片管;3—横粱;4—侧粱;5—琉水管箱;6—管子支撑件图5暖风器结构形式3.2.3管束尺寸系列见表l及图5,换热管有效长度不大于6m,表中表示管排数,每一排管即为一个管排数。
3.2.4翅片管主毅有四种形式,见图6。
(a)矩形椭圆(T形)翅片管(b)S形翅片管(c)X形翅片管(d)双金属(DR形)翅片管图6翅片管主要形式3 2.5暖风器管箱有四种典型结构形式,见图7。
(a)可卸盖板式管箱(b)方形固定式管箱(c)弧形盖板式管箱(d)集合管式管箱图7管箱典型结构形式项目管排数矩形椭圆(T形)翅翅片管 2 3 4 5 6 S形翅片管 1 2 3 4 5 6X形翅片管 1 2 3 4 5双金属(DR形)翅片管l 2 3 4 5 长度Lmm ≥466﹢≤1500宽度Amm高度Hmm 200 240 260 320 3504技术要求41 -般要求4 1.1 暖风器制造符合本标准外,还应遵守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技术文件和供需双方协商的其他要求.4.1.2暖风器疏水端施改计+为可自由热胀冷缩的结构形式。
4 1.3 I型暖风器在设计和制造时,疏水端应向下倾斜15°以上,便于疏水畅通。
4 1.4除用户要求外,暖风器应配制与风道连接的配对风道法兰。
4.1.5暖风器管束的最高点应设置排气口。
4 1.6暖风器结构形式应便于维修与更换。
4 1.7暖风器进出口风温和空气阻力应符合技术协议的要求。
4.2材料4. 2,1 暖风器所用材料应符合现行有关材料标准和图样规定。
4 2 2受压元件材料按GB 150---1998有关规定。
4.2 3受压元件焊接材料的含碳量不大于0.25%.除非另有规定。
4 2 4管箱的g程隔板戒加强板一般与管箱材料相同。
43管束4 3.1焊接4.3.1.1受压部位的焊接应符合GB 150-1998中10.3、105及JB/T4709、DL/T 869的有关规定。
4.4.1.2 管箱所由受压焊缝应全焊透,并宜采用双面焊,当无法采用双面焊对也应是单面焊双面成形。
4.4.1.3 用卸盖式管箱的隔板及加强板应沿着三条边缘的全长度从双面进行焊接。
4.4.2 翅片管4.4.2.1 翅片管基管应逐根采用超声波或涡流探伤。
4.4.2.2翅片不应有裂纹、倒塌缺陷。
4.4.2.3翅片管每米管长的片数允差为±05%,翅片管外径的允差为±0. 5mm,4.4.2.4基管两端焊接表面成除锈,露出金属光泽。
4.4.2.5除双金属翅片管外,其他形式的翅片管表面应镀锌防腐,翅片与基管之间的缝隙应填充饱满。
具体指标附录A的的规定。
4.4.2.6 制造厂应对翅片管的传热性能进行抽查。
单管传热性能试验方法按JB/TQ537的规定进行,单管传热性能试验每300根抽查一根,不足500根计算,如抽查不合格应加倍检查,仍不合格时,应单根抽查。
4.4.2.7单管传热性能试验在管内介质为110℃的饱和水蒸汽,空气入口温度20℃,截面质量流量为kg(mm2.h)的条件下的翅片管的传热系数应不小于表2的规定。
表2 翅片管传热系数翅片管参数矩形椭圆翅片管S形翅片管X形翅片管双金属翅片管基管尺寸28×2.0轧制16×2.0(2根)25×2.6(2根)25×2.5翅片管最大尺寸55×2655×26107×5357翅片间隙 4.0 4.0 4.0 3.2传热系数W/(m2)3357236458144.4.5 管束典型4.4.5.1翅片管与管束焊接一般采用强度焊接,并保证强度密封要求。
4.4.5.2 翅片管与管束的连接也可采用胀焊并用,其要求按照GB/T15386—1994中6.1.4翅片管与管板的焊接翅片,椭圆翅片管如采用胀焊并用,两端则需要复原处理。
4.4.5.3 翅片管有效尺寸大于1.8m时,应进行定位支撑,且支撑件间距不应超过1.8m,同时不得阻碍翅片管的自由伸缩。
4.4.6侧管与横管按照GB50203—2001第五章的5.1~5.2和第七、第八章的有关规定。
4.4.7 中圈公差4.4.7.1 按管位置尺寸允许偏差见图和图94.4.7.2 其中外形尺寸之间宽公差按GB/T1804规定。
4.4.7.3 其中平面对角线之差,当≤3cm时,≤4mm;当>3m时,≤5mm。
5 试验方法与验收规则5.1 一般舰规定暖风器应经制造厂检验或制造厂与需方代表共同检验验收,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
5. 2质量控制5. 2.1所有受压零部件的焊缝表面均应进行外观检查,焊缝及热影响区表面不允许有裂纹,不应有气孔、弧坑和火油等,周部咬边深度不大子0 .5mm,咬边连续长度不大于100mm,每条焊缝咬边总长度不大于焊缝长的10%。
5.2.2管箱缝应采用无损检测或按图样规定。
5. 2 3镀锌层的测定方法按附录A的A.5.1~A.5.2执行。
5.3水压试验5.3.1 管束驻配焊接完工后,应按图样要求进行水压试验。
5.3.2试验必须用两个最程相同,并经过校正的压力表,量程为试验压力的2倍左右为宜,但不应低于1 .5倍和高于4倍的试验压力。
5.3.3试验所采用的水应满足管束材质的要求,并1水温不低于5℃。
5.3.4试验压力为1.5倍的设计压力或按图样规定。
5.3 5试验时,管束最高点设置排气口,充水时将内腔空气排尽。
试验过程中,应保持观察表面的干燥。
5. 3. 6试验时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规定试验压力后,保压时间一般不少于30min,然后将压力降至规定试验压力的80%.以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
5. 3.7试验合格标准为所有受压部位的焊缝无渗漏,所有受压部位无可见的异常变形。
5. 3.8试压完毕,应将管束内腔的水放出,并用压缩空气吹干.6 标志、油漆、包装、运输6.1 标志6.1.1 铭牌应固定在每个管束的显著位置。
6.1.2 铭牌应标明下列内容;a) 产品名称b) 产品型号c) 量计温度(℃);d) 量计压力(MPa);e) 换热面积(m2);f) 外形尺寸,;g) 水压试验压力(MPa);h) 产品质量(kg);t) 制造厂名称;f) 产品编号;h) 制造日期;6.2 油漆6.2.1油漆成其他涂料应在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
6.2.2涂漆方法投其他要求按JB/T 4711的规定。
6.2.3管束表面除镀锌部分和双金属翅片管外,其他部位涂一邀防锈滚,防锈潦干燥后再涂耐热油漆两道,常温下每油漆干燥不少于24h6.2.4涂漆前,必须对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清除油污、铁锈、焊接飞溅和其他影响质量的杂物。
6.2.5漆膜质量应是漆膜干透后牢固地黏附在被涂金属表面上,外观应光亮、颜色一致,不得有气泡、剥落、破皮、粘附颗粒杂质、流痕和明显刷痕等缺陷。
6.2.6有特殊防腐要求的暖风器应按技术协议对管束表面进行相应的防腐蚀处理。
6 3包装、运输6.3.1包装运输成符合JB/T 4711的规定。
6.3.2装箱前设备应保持清洁、干燥。
6.3.3对运输和随后的储存中暴露在大气中的机械加工表面,应使用易于去除的舫锈剂保护。
6.3.4对接接口或按用户籍耍设置的法兰必须采取舫1护措施,防止异物进入设备。
6 .3 .5管束采用箱式包装时,对箱体材料要求具有足够的刚性,能保证正槽的多次装卸和运输.此外,箱体应有防潮、防雨措施。
6.3.6为了便于运输,应对包装箱、件做标识。
6.3. 7出厂资料应用防潮文件袋装好,放入规定的包装箱内,出厂资料应包括:a) 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b) 产品合格证书;c) 设备安装总图;d) 水压试验报告:c) 无损检测要求与结果;f) 主要受压元件的材质证明。
附录A(规范性附录)热浸镀锌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A.1 基本内容本附录A规定了暖风器的换热元件采用热浸镀锌层的镀层要求、安全要求、试验方法与验收难附。
A.2 镀层用样镀锌衬制应符有GB/T470的要求,在镀锌过程中,熔融锌中的杂质总含量应符合GB/T13912-2002的4.3的要求。
A.3 镀层的要求A.3.1镀层覆盖量任意单个翅片镀层覆盖量不小于250g/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