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 1【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实验探究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5)中国古代认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你是认为怎样认为的?2、讲授新课:[实验3-2] 品红溶于水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

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

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板书: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提问: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讲解: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原子的结构及其构成元素的基本粒子;3. 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直观认识;2. 利用模型和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3. 运用对比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性质;2. 分子和原子的异同及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难点:1. 原子结构的理解;2.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模型演示法、对比分析法等。

1. 分子和原子的模型;2.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蒸发、溶解等,引导学生思考微观粒子的存在和作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4. 讲解与演示:讲解原子的结构,演示分子和原子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者的异同。

5. 练习与反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分子和原子的奥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分析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他们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查找学生的困惑点,思考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分子和原子的动画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精选5篇)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精选5篇)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精选5篇)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篇1】一、教学章节第一节分子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分子的概念(2)分子概念的运用(3)混合物和纯净物2、能力目标通过对物质及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化学教案-第三章第一节分子。

3、德育目标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2)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

2、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3、疑点(1)如何解释“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2)混合物与混合物有何区别?4、解决办法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同时结合学生回忆物质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燃烧的不同,讨论、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育学生用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认识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牢固地认识基础,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安排水、酒精量筒(200Ml)2个;碘球;试管夹;酒精灯;火柴六、教学步骤(一)分子[新课引入]我们进入花园或饭店附近,就会闻到花或饭菜的气味;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中,会逐渐消失,而水有了甜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再来看两个演示实验]1、实验[3—1]碘的受热和冷却现象: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碘蒸汽遇冷又变成固体碘。

2、100mL酒精和100m L水混合在一起。

现象:混合后,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小于200mL ,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第三章第一节分子》。

[结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在不停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隔距离。

分子和原子 教案

分子和原子 教案

九年级化学公开课教案第周星期第节2024 年月日[活动与探究](可用多媒体展示探究内容和步骤)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

①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②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③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

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实验①的结论]溶液为无色。

说明:酚酞本身是一种无色溶液。

把酚酞加入蒸馏水中,以溶液仍为无色。

[实验②的结论]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实验③的结论]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十分准确。

其实利用他刚才所说的分子运动的观点也可以解释我们本节课开始提出的几个问题。

请同学回答。

[总结]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分子的同一个特点——在不断运动着。

这也是物理上讲过的“世界是运动的”。

[过渡]我们知道,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都有热胀冷缩,这都是为什么呢?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请学生分别取100 mL水与100 mL的酒精,把它们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是否等于200 mL。

[现象]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不等于200 mL,而是小于200 mL。

[讲解]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把100 mL水和100 mL 酒精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所得溶液的总体积会小于200 mL。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利用这一观点来解释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1)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2)为什么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讲解]夏天自行车的气不应打得太足,铁路上的铁轨之间应稍留些空隙都是这个原因。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分子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定义和结构,掌握原子的基本构成。

3. 让学生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能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难点1. 分子和原子的微观构成。

2.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结构。

3. 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体验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4. 分子和原子的实际应用举例。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水的沸腾、气体的膨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微观原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分子的基本特征,如分子的大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分子的理解。

5.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观看或亲自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水的沸腾、气体的膨胀等,观察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分子的特点和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分子的定义、性质和作用。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分子的理解。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原子的定义和结构。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选3篇)《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篇1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是九班级化学课标试验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探究点.本课题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中,我按如下特点进行设计.1、体现课改理念,把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力量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探究氨分子集中试验时,留给同学宽阔的思维空间,让同学大胆猜想。

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试验。

让同学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培育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

2、创设问题情景,设计试验奇妙,预备充分的资料。

在介绍分子的性质时,给出了鲜活、真实的情景资料。

达到了质疑激趣的目的,增补了直观、明显的试验。

3、设计比较紧凑,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从而培育同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篇2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1、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首先利用走在花园能闻到花香、湿衣服能晾干、常温下敞口容器中的水会越来越少等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这些发生在同学身边的事例着手,利用同学的奇怪心,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学问,并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

其次,引导同学依据现象大胆猜想,并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探究分子的性质。

以苯分子的图示和水分子的质量及一滴水中的分子数目让同学直观的感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以品红的集中为演示试验和氨分子集中试验为例,指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用"1+1'是否等于2、注射器抽压试验比较验证,形象说明分子间有间膈,并且分子间的间隔可以转变。

在整个过程中,都以探究教学为主线,不断进展同学的思维,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现实,化难为易。

既加深了同学对学问的理解,培育了同学的抽象思维力量、想象力和分析、推理力量,又使同学体验到了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胜利后的喜悦,从而使同学产生亲近化学、喜爱化学,渴望进一步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念。

2、其次课时教学反思鉴于分子和原子这个课题是关于微观粒子的纯理论学问,同学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力量,假如按正常的理论性的讲解,会让同学产生枯燥的感觉。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2篇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2篇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区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 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特征。

3. 能够举例说明分子和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引入概念: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由什么组成,引出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 讲解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微粒,具有独特的性质。

3. 讲解原子的概念: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大小非常微小,无法直接观察到。

4. 比较分子和原子的不同:a. 组成:分子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组成,而原子是单个的微粒。

b. 特征:分子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而原子是稳定的,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c. 大小:分子相对较大,原子非常微小。

5. 分子和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a. 分子: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如水、二氧化碳等。

b. 原子:讲解原子在能源生产、医药、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如核能、放射治疗、材料研究等。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探索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特点。

2. 实物展示:使用实物或图片展示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分子和原子的应用,并展示给全班。

4. 游戏互动:设计一些游戏和互动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分子拼图游戏、原子模型拼装等。

评价与反馈:1.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给予回答和解释,帮助学生克服困惑。

3.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给予个体化的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精选2篇(二)主题:分子和原子目标:通过复习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使学生能够理解它们的关系并能正确应用在相关问题中。

教学流程: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解释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并强调它们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第一章:分子的概念与特性1.1 分子定义:物质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

1.2 分子特性:1.2.1 分子质量小,体积小。

1.2.2 分子不断运动。

1.2.3 分子之间有间隔。

1.2.4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第二章:原子的概念与结构2.1 原子定义:物质的基本粒子,构成分子的最小单元。

2.2 原子结构:2.2.1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2.2 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运动。

2.2.3 原子序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2.2.4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加中子数。

第三章: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3.1 区别:3.1.1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元。

3.1.2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3.1.3 分子具有独立性质,原子没有独立性质。

3.2 联系:3.2.1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3.2.2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相互转化。

第四章:化学键的类型4.1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

4.2 共价键:共享电子对之间的吸引力。

4.3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相互吸引。

4.4 氢键: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强的原子之间的吸引力。

第五章:物质的量与摩尔5.1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5.2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等于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集合体。

5.3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以克/摩尔为单位。

5.4 物质的量与分子、原子的关系:物质的量可以用分子、原子的数目来表示。

第六章:分子间作用力6.1 分子间作用力定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6.2 分子间作用力类型:6.2.1 范德华力:分子之间短暂的电荷诱导作用力。

6.2.2 氢键:如第四章所述。

6.2.3 疏水作用:非极性分子趋向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6.3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6.3.1 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

6.3.2 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九年级分子与原子教案

九年级分子与原子教案

九年级分子与原子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九年级分子与原子教案九年级分子与原子教案5篇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门学科,所以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十分重要。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 让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特点,能够区分分子和原子。

二、教学重点:1.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 分子和原子的实际存在情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性质。

2.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和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存在和作用。

2.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详细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

3.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特点: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特征。

4. 分子和原子的实际存在情况: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在物质中的实际存在情况。

5.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性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性质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教学难度。

3.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需要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持。

分子和原子化学教案

分子和原子化学教案

分子和原子化学教案第一章:分子的概念与特性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的定义及基本特性。

2. 掌握分子在物质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内容:1. 分子定义:介绍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最小粒子,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 分子特性:解释分子的质量、体积小,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特性。

3. 分子与物质的关系:阐述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不同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从而导致物质的性质差异。

教学活动:1. 引入分子概念: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香水、醋的气味,引导学生思考构成这些物质的微观粒子。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子的基本特性和分子与物质的关系。

3. 分子模型展示:使用模型或动画展示分子结构,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分子概念。

第二章:原子的概念与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原子的定义及基本结构。

2. 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原子定义:介绍原子的概念,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 原子结构:讲解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3. 原子与分子的关系:说明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原子是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活动:1. 引入原子概念:通过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原子的重要性。

2. 原子结构模型展示:使用模型或动画展示原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原子内部组成。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原子的基本特性和原子与分子的关系。

第三章:化学键的类型教学目标:1. 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

2. 能够区分和应用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教学内容:1. 离子键:介绍离子键的概念,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共价键:讲解共价键的概念,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 金属键:阐述金属键的概念,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共享结构。

教学活动:1. 引入化学键概念:通过实例介绍化学键的概念和重要性。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3.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3.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3.1《分
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化学中物质构成理论的起点,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学生将初步建立微观世界的认识,为后续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涵盖了分子和原子的存在、特性、区别与联系,以及分子运动、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微观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首先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随后,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逐步构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模型。

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及归纳总结能力。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目标
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很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以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微观视角解释宏观现象。

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点
重点:分子、原子的存在及其基本性质。

五、教学难点
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以及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六、教学过程。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2.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3. 让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特点,能够正确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2. 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在化学现象解释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性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化学现象的解释,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观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的沸腾、气体的扩散等,引导学生思考构成这些现象的基本粒子。

2. 讲解:介绍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特点。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化学现象,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进行解释。

4.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在化学现象解释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性质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分子和原子观点应用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分子和原子的微观世界:介绍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结构,如原子核、电子云等。

2. 分子和原子的实际应用:讲解分子和原子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催化剂、材料科学等。

《分子和原子》教案与教学反思

《分子和原子》教案与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课程背景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元,而分子和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

1.2 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的定义和特点;(2)了解原子的定义和特点;(3)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关系;(4)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子的定义和特点,原子的定义和特点,分子和原子的关系;(2)难点:分子和原子的运动规律,分子间的作用力。

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

1.5 教学准备(1)教材或教学资源;(2)多媒体设备;(3)实验器材。

1.6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的沸腾、气体的扩散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微观结构;(2)讲解:介绍分子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间的运动规律;讲解原子的定义、特点以及原子间的结构;(3)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分子间的吸引作用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4)讨论:分组讨论分子和原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化学、药品制造等;(5)总结:概括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强调其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1.7 作业布置(1)复习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总结其特点;(2)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来解释。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但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方面,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2 教学改进(1)在实验环节,增加实验教师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2)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应用。

三、教学评价3.1 学生评价3.2 教师评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有了加深。

《分子和原子》教案5篇

《分子和原子》教案5篇

《分子和原子》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分子和原子》教案5篇《分子和原子》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分子和原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以及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了解它们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以及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分子模型、原子模型。

2. 学具:实验器材、分子和原子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微观粒子的好奇,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 新课讲解:教师活动: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参与课堂讨论。

3.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活动:提出实践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教师活动: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教师活动: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活动:回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3.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4.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现象,并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进行解释:a. 水通电氢气和氧气b. 空气可以压缩(2)简述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 答案:(1)a. 水分子在通电过程中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

b. 空气中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在加压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从而使空气体积减小。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教学设计-3.1分子和原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教学设计-3.1分子和原子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教学设计-3.1分子和原子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2.掌握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能够用化学式表示分子的组成;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的能力,通过实验验证分子组成及特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区别,掌握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子观念的形成,以及运用分子模型解释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备课材料、黑板、粉笔、PPT等。

2.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笔和纸。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回忆起化学的基础知识,并了解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即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讲解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是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最小单位。

2.讲解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步骤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10分钟)1.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区别:分子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而原子是构成分子的最小单位。

2.通过例子和图示对比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步骤四: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15分钟)1.分子的组成:分子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2.分子的结构特点:分子有确定的结构和空间取向,不同分子结构对应不同的性质。

步骤五:化学式表示分子的组成(15分钟)1.讲解化学式的概念和作用: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分子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2.教学示范:通过示例演示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分子的组成。

3.练习:让学生根据示例练习用化学式表示分子的组成。

步骤六:实验验证分子组成及特性(20分钟)1.安排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分子的组成和特性,例如通过电解水实验验证水的分子组成为H2O。

2.实验操作:给出实验步骤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观察结果。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精品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精品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设计《分子和原子》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分子和原子》中,探索物质微观构成。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分子和原子概念,掌握它们基本性质,以及分子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基本概念,解它们在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中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观点解释宏观现象能力,提高科学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兴趣,培养严谨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和原子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笔记、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化学现象,如水沸腾、酒精挥发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思考。

2. 知识讲解:(1)分子概念与性质:讲解分子定义,举例说明分子性质,如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2)原子概念与性质:介绍原子定义,以氢原子、碳原子为例,讲解原子性质。

(3)分子与原子区别与联系: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分子与原子区别,以及它们之间联系。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分子和原子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4.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分子和原子相关实验,如分子扩散实验、原子光谱实验等,增强学生直观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和原子概念2. 分子和原子性质3. 分子与原子区别与联系4. 例题解析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下列现象:水蒸发、铁生锈。

(2)简述分子和原子区别与联系。

2. 答案:(1)水蒸发:水分子受热,运动速度加快,从液态变为气态。

铁生锈:铁原子与氧气、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氧化铁。

(2)分子和原子区别: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原子是化学元素基本单位。

联系: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基本粒子,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可以相互转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掌握分子的性质以及分子在物质中的作用。

2.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定义和基本结构,掌握原子的性质以及原子在物质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化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2.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以及在物质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 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现象。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子:介绍分子的定义、基本特征,通过实验和实例展示分子的性质和在物质中的作用。

3. 原子:介绍原子的定义、基本结构,通过实验和实例展示原子的性质以及在物质中的作用。

4.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异同,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5. 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分析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分子和原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分子和原子分子:定义、基本特征、性质、作用原子:定义、基本结构、性质、作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更深入的知识,如分子动力学、原子核结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粒子构成的。
科学假设存在合
【设问】这一猜想合理吗?
了解科学史实
理的前提。


【图像展示】扫描隧道显微镜、
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

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
通过科学手段,认
国”
识微观粒子的客
【总结】科学手段证明:微观粒
观存在性。
子是客观存在的。为形成学
科规范,科学家们给它们命名为分子或原子等。近代,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板书】1体积、质量都很小
【提问】由视频可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多少?这证明分子
感受微观氛围,初
【提问】:深呼吸,闻到了什么味
感受、回答问
步形成微观世界
道?那你们看见香水了吗?

是我们看不见摸

【过渡】为什么我们看不见香水
不着的世界。
却能闻到香味?为解释这类现
象,基于生活事实,许多学者提
通过了解科学史
出了猜想: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
实,认识科学探究
小粒子构成的。即:物质是由微
的一般步骤,明确
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题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善于观祭生活、思考生活的科学习惯,同时,发展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客观世界的视角,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化学的现实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


八、、


八、、
重点:1、建立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2、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客观存在性
3、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解决措施】以截取“小纸条”的实践活动引入,突出物质是可分的;趣味性的演示“暗香来”以如何解释“暗香来”味贯穿教学始终。补充与改进教材实验,增强逻辑性和趣味性;通过演示、图片、影视、陈述、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获得参与体验的同时突破重点。
立“物质是由不连
续的、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是一个难点。
(八)教学
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音乐影视】:芳香扑鼻、酒香不

怕巷子深、丹桂飘香
由熟悉的宏观现

【导语】:这些生活现象将带领我
象引入微观课题,

们从宏观世界走进一个全新的微
感受生活现象
初步建立宏观与

观世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
难点:1、学生用感官认识的物质是连续不间断的,建立“物质不连续,是由分立的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
2、微观角度认识物质,解释生活现象。
【解决措施】从感性到理性,启迪思维,质疑探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播放直观形象的微观动画,深入浅出,突破难点。
(三)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粒很小,肉眼看不见。
倾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观察、
接受信息
了解学科术语,知道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等
层层递进,建立“物
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形成规范的学科语言。




【提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刚刚我们闻到香味却看不见香水分子,这说明分子具有什么特征?
【过渡】分子究竟有多小?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收集信息,填写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课题
分子和原子
教学时间
20分钟
(一)
教学设计思想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探究属性和社会属性,赋予化学课程以特定的内涵。化学课程不仅要创设生动、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景,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实际,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对社会的重要贡献。
础上做到会发现、会分析、会总结、会应用。
(五)
化学用品(高锰酸钾溶液、烧杯、大试管、蒸馏水、酚酞试剂、
资源浓氨水、滤纸条、橡胶塞),香水,PPT课件,学案。
《分子和原子》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
(六)三单元课题1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
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微观之间的联系。
的课题:分子和原子
【实践】:截取小纸条,秘密喷洒
香水

【板书】31分子和原子
参与活动,感
初步形成物质疋
一、物质是由构成的。
知宏观物质是
由微观粒子构成
【提问】:纸条能被细分为更小的
可分的
的”观点。

纸条或纸屑,这说明宏观物质是
连续的还是可分的?
【过渡】:物质到底能被细分到何

种程度?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七)
1、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

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2、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之准确的内部表象。

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
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

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
3、在生活中可感的宏观物质都是连续的,要建〔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化学启蒙阶段,选取化学史上代表性知识尤为重要,近代化学中“分子一原子论”的建立,抓住了化学这一学科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因此分子和原子贯穿化学教学的始终。学生对“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概念的建立以及对微观粒子(如分子)特征的理解,是分子和原子系列知识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因此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教材编排的逻辑顺序和实验探究,能使教学内容更具层次感和趣味性。
2、认识微观粒子(如分子)的存在性及其特征。
3、能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现象。

1、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的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


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2、观察实验,联想对比,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提咼学生想象能力和抽象


思维能力。


1、知道直觉、想象与科学事实对创造的巨大作用。


2、感受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智慧,产生探求微观世界的热

情。

3、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

重要途径。


4、通过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认识,培养用
辩证统一观点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
(四)


授课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方法上结合讲


授法、实验法、探究法、启发法,使同学们在理解掌握的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