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建模复习资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理建模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其中(了解)以及浅蓝色字体内容不需背下来,掌握其大概意思就行;(理解) 内容不需死记硬背,但需要看明白。
其中肯定会考利用指数平滑法计算题和城市垃圾场选址的概念模型。
题型:选择题(可能有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
第1章绪论第1节模型的一般概念模型:对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或现象的抽象或简化,是对实体或现象中的最重要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表述。
第2节模型的基本特征模型的基本特征:结构性、简单性、清晰性、客观性、有效性、可信性、易操作性第3节模型的分类与用途概念模型:利用科学的归纳方法,以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抽象形成的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关于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方式的模型。
物理模型(了解):①又叫实体模型,现实世界在尺寸上缩小或放大后构成的相似体。
②建立在分析现象与机理认识基础上的模型。
③用物理学方法抽象形成的反映物质或现象本质的理想模型。
④物理模型是对真实数据库的描述。
数据库中的一些对象如下:表,视图,字段,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外键、索引、是否可为空,默认值。
数学模型(了解):用数学方程来描述现实世界结构和特性的模型。
模型的其他分类——按人们对事物发展过程的了解程度分类:①白箱模型——指那些内部规律比较清楚的模型。
如力学、热学、电学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
②灰箱模型——指那些内部规律尚不十分清楚,在建立和改善模型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有许多工作要做的问题。
如气象学、生态学、经济学等领域的模型。
③黑箱模型——指一些其内部规律还很少为人们所知的现象。
如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问题。
但由于因素众多、关系复杂,也可简化为灰箱模型来研究。
模型的其他分类——根据对空间数据的表达(GIS中):栅格模型和矢量模型。
①矢量结构精度高,存储量小;易建拓扑关系,擅长管理线状地物和拓扑关系搜索;易于网络分析;空间位置表达明显属性隐含;图形显示质量好。
但数据结果复杂,叠加操作困难,空间分析能力较差。
②栅格结构精度稍低;数据量大;难于建拓扑;属性表达明显,位置隐含;图形显示的质量不如矢量。
地理模型知识点总结
地理模型知识点总结地理模型是地理科学中的重要工具,它通过数学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地理系统进行定量模拟和预测,探索地理现象的内在规律。
地理模型在环境管理、资源利用、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于了解地球系统的运行规律和预测未来的地理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地理模型的基本概念、分类、建模方法及应用进行总结。
一、地理模型的基本概念1.地理模型的定义地理模型是对地理现象、过程和系统进行定量描述、分析、模拟和预测的数学工具。
它是地理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方法。
地理模型可以用来模拟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城市扩张等地理问题,为科学研究、决策支持、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2.地理模型的特点(1)定量性:地理模型是基于数学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可以量化地理现象、过程和系统,定量分析地理问题。
(2)综合性:地理模型融合了地理学、气象学、地质学、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能够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对地理系统的影响。
(3)动态性:地理模型可以模拟地理系统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对地理问题的动态演化提供预测和分析。
(4)交互性:地理模型能够模拟地理系统内部和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因素。
(5)不确定性:地理模型建立在多源数据、多因素和多变量的基础上,模拟结果受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灵敏性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
二、地理模型的分类地理模型根据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地理模型可分为自然地理模型和人文地理模型。
自然地理模型主要用于模拟自然环境的变化,如气候模型、水文模型、地貌模型等;人文地理模型主要用于模拟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城市模型、交通模型、经济模型等。
3.按研究方法的不同,地理模型可分为定量模型和定性模型。
定量模型是以数学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地理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模拟,如数学模型、统计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神经网络模型等;定性模型是通过描述、分类和比较方法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如图像解译、地理分类方法、地理问卷调查等。
地理建模复习资料
第一章(1)模型、模式、模拟与地理模型的内涵与相互关系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或现象的抽象或简化,是对实体或现象中的最重要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表述.模式:经检验有效的、被广泛接受的模型就称为模式;也可称为标准或样板.模拟:是一种实验方法,是模型的构建和模型应用过程.模拟首先是针对特定的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各种实验,其目的是为了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评估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研究对象的各种变化和不同对策所产生的结果.地理模型是地理建模的结果。
(2)什么是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是指利用科学的归纳方法,以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抽象形成的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关于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方式的模型.物理模型:又称实体模型,是现实世界在尺寸上缩小或放大后构成的相似体。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方程(通常是一些代数方程和微分方程的组合)来描述现实世界结构和特性的模型. (3)建模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内容了解问题、明确建模目的;收集资料,确定建模类型、建立要素关系。
确定建模方法(物理或数学的);选择变量参数;模拟运行模型模型检验包括模型验证和模型确认模型验证:检查数学公式和计算机程序以保证没有运算方面的问题,目的是保证概念模型的数量化是直接和正确的。
模型确认:确定模型在其既定应用范围内运行的结果与其相对应的现实世界相吻合.常涉及到模型结构和变量间关系合理性检验、模型输出与实际值的比较、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
模型应用是指设计和执行模拟实验,分析、综合、解释模型,并交流模型结果和征求改进意见.第二章(1)地理数据根据测量尺度分为哪几类?间隔尺度:以单位距离为间隔来表达地理要素,但不同的性质可采用不同的标准;但其相对关系不会变;一般没有自然0值,如高程。
比例尺度:以连续量来表示地理要素,需要规定一个0基点.有序数据:表示次序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
名义尺度数据:可用名字或符号表示地理要素的类型的数据;如土地利用类型。
地理建模与冲刺复习-PPT文档资料
等值线图的命题方向
①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
②判断等值线走向、疏密、弯曲、闭合中心等所反映 的地理含义及变化规律;
③推断出规律或结论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④分析等值线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019年(全国卷一)
36.(17分)图7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 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 答下列问题。
北
西部工业区
东部工业区 现在城区 老城区 图7 铁路 公路 河流 工业区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9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 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8分)
D.苔原
二、运用常规地理模型进行复习
影响气候的因素。 各种气候的气候特征 (年降水量及年气温 变化)、形成原因、 分布地区等。 模型延伸:
全球自然带分布、 农业地域类型…
世界气候分布规律
图4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知识模型
2019年(全国Ⅱ卷)
读图l,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 坡度最大的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 A.0.05 km2 B.0.5km2 C.5 km2 D. 50km2
读图2,回答1~2题: 1.图2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 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地理综合类型答题建模
地理综合类型答题建模一、自然灾害类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3、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治理措施:恢复植被二、生态问题类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地理模型知识点梳理总结
地理模型知识点梳理总结地理模型是地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用来模拟和分析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规律。
地理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自然灾害、评估资源利用、规划城市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地理模型的概念、种类、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
一、地理模型的概念地理模型是用来模拟和描述地理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一种工具。
它可以是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统计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模型等。
地理模型的基本特征包括对地理空间的描述、对地理现象的模拟、对地理规律的分析推理,以及对地理过程的预测评估。
二、地理模型的种类1.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的一种模型,包括微分方程模型、偏微分方程模型、差分方程模型、统计模型等。
数学模型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和分析能力,可以对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但数学模型也存在参数选择、误差分析、计算复杂度等问题。
2. 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基于物理定律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的一种模型,包括流体力学模型、热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等。
物理模型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物理解释性和可视化效果,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理现象的演变过程。
但物理模型也存在实验验证、边界条件选择、参数估计等问题。
3. 统计模型统计模型是用统计方法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的一种模型,包括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空间统计模型等。
统计模型的优点是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发现地理现象的相关性和趋势规律。
但统计模型也存在数据选择、变量去除、模型比较等问题。
4. 地理信息系统(GIS)模型GIS模型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和模拟的一种模型,包括空间分析模型、地理过程模型、综合评价模型等。
GIS模型的特点是能够整合多源地理数据、进行多尺度空间分析、支持多种决策模拟,适用于地理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
三、地理模型的应用1. 自然灾害预测地理模型可以利用气象数据、地形数据、地壳运动数据等,对自然灾害如洪涝、地震、台风等进行模拟和预测,帮助人们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高中地理答题建模大全
高中地理答题建模大全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分析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分析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分析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分析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分析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分析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分析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 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 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 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 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地理-简答题建模手册-人文地理篇
人文地理核心模型总结一、区位分析类答题模板1.影响航天器发射与降落地选址的因素(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2)回收基地选址的条件①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②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③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④地质条件好⑤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2.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区位因素①气候:气温适中,降水适度②地形平坦、地质稳定、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方便,且利于节省建筑投资而成为城市分布的理想地③河流:提供水源(2)经济地理区位因素①交通:交通便利处、交通线沿线、交通枢纽位置以及交通运输的改善和发展,对城市的形态、空间格局变化及兴衰具有深远的影响②自然资源:靠近矿产资源产地,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③其他:商品农业基地、边境通商口岸处④旅游、科技等(3)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因素政策、宗教、军事3.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地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园艺业、林业与畜牧业②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温差③水源:水质、水量④土地: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土壤肥力、酸碱性、透气性、保水性等)⑤病虫害:炎热湿润地区病虫害较多⑥自然灾害(2)技术经济因素①劳动力:劳动力素质与经验②种植方式:单作、套作、混作、连作等③耕作制度:又称熟制④技术装备:提高机械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⑤生产技术: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3)社会经济因素①劳动力:数量、价格②市场: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的远近、市场的规模等③政策④交通⑤冷藏保鲜技术4.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分布地域特点5.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原料:数量、质量、远近、价格②燃料③水源④土地:面积(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价、集聚、技术、资金、工农业(经济)基础、配套产业、基础设施(3)环境因素①工业对环境的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区域②不同工业污染程度:无工业污染的企业,可有组织地布局在市区;有中轻度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郊区;有重度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远郊③不同工业污染种类: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有水体污染的企业,应远离河流或者布局在河流下游;有固废污染的企业,应远离农田与居民区。
地理模型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模型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模型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对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进行抽象和理论化的表达。
通过地理模型可以对地表现象进行分析和预测,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规律,为地理学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本文将对地理模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包括地理模型的定义、分类、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
地理模型的定义地理模型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对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进行抽象和理论化的表达。
地理模型可以是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地球系统模型等,通过对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的建模,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地理现象的规律和变化。
地理模型可以对地球系统中的各种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从而为地理学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地理模型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地理模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主要包括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地球系统模型等。
数学模型是一种利用数学方法描述地理现象并进行分析、预测的模型。
数学模型包括统计模型、空间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
通过数学模型可以对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地理学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物理模型是一种利用物理规律和方法描述地理现象并进行模拟和预测的模型。
物理模型包括流体力学模型、热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等。
通过物理模型可以对地球系统中的各种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从而了解地理现象的规律和变化。
地球系统模型是一种综合运用数学方法和物理规律对地球系统进行描述和模拟的模型。
地球系统模型包括大气环境模型、水文模型、生态系统模型等。
通过地球系统模型可以对地球系统中的各种过程进行整体性地模拟和预测,了解地球系统的演化规律。
地理模型的应用地理模型在地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主要包括地理环境分析、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预测等方面。
地理环境分析是地理模型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地理模型可以对地球系统中的各种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规律,为地理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资源管理是地理模型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地理建模复习题
地理建模复习题第⼀章1.模型含义: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或现象的抽象或简化,是对实体或现象中的最重要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表述。
2.模型的基本特征:结构性,简单性,清晰性,客观性,有效性,可信性,易操作性。
3.模型的分类(了解):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1)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指利⽤科学归纳⽅法,以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抽象形成的概念为基础,建⽴起来的关于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式的模型。
(2)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称实体模型,是现实世界在尺⼨缩⼩或放⼤后构成的相似体。
(3)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数学⽅程(通常是⼀些代数⽅程和微分⽅程的组合)来描述4.从不同的⾓度模型分为⼏类(了解)P6(1)根据模型与时间有⽆关系:静态与动态模型(2)根据模型在时空表达上的连续性:连续与离散模型(3)根据计算机在建模中的作⽤:解析与模拟模型(4)根据模型使⽤的数学⽅法:微分⽅程、差分⽅程和矩阵模型(5)根据模型涉及的地理过程和机制的多少:现象、机理和过程模型(6)根据模型的内容:⼲扰传播模型,复合种群模型,植被动态模型,⼟地利⽤变化模型,⽣物地球化学模型(7)根据模型所涉及的组织参次:种群模型,群落模型,⽣态系统模型,景观模型,全球模型(8)根据模型包含空间异质性的程度或处理空间信息的⽅式:⾮空间模型,准空间模型,空间显⽰模型,(9)根据模型对空间数据的表达:栅格和⽮量模型5.模型⽤途(了解):预测⼯具、理解⼯具、诊断⼯具、综合⼯具、管理与决策⼯具。
6.建模步骤:建⽴概念模型,建⽴定量模型,模型检验,模型的应⽤P77.地理模型特点:地理模型是地理建模的结果。
其特点为复杂性,空间性,时间性,模糊性。
8.地理建模与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区别:P9第⼆章1.概念(了解):⼜称术语,专业名词,是⼀组观念,⼀种结构,是对于问题的普遍的本质特征的反应2.变量分类(了解):1)定量变量,可以⽤数值表⽰2)定性变量,不能⽤数值表⽰3)⽅位变量,⽤⽅位⾓的值表⽰的特殊变量3.离散与连续数据的定义与转换???4.精密性:测量数据彼此接近程度,是随机误差精确性:测量值集中于真值附近的程度。
地理-简答题建模手册-自然地理篇
自然地理核心模型总结一、描述类问题答题模板1.点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方法(城市、聚落、车站等)①分布均匀状况②分布总体趋势(**多**少;由**向**递增/递减)③分布规律(沿河、沿海、沿交通线等)④数值范围与极值状况(**区域为极大/极小区域)2.线状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方法(等值线、交通线等)①数值范围(数值描述)②走向及疏密变化③变化趋势(**多**少;由**向**递增/递减)④分布凸变(向**凸出)⑤极值状况进一步分析:等温线图判读·变化趋势:向北递减\向南递减。
可以判断南、北半球,若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则为北半球,向南递减则为南半球。
·走向:等温线走向大体有三种类型①若等温线走向大体与纬线平行②若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走向大体平行③若等温线走向与等高线走向(或山脉走向)一致。
根据等温线走向分析主导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大体有三种类型①若等温线走向大体与纬线平行,那么太阳辐射(或纬度)是影响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②若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走向大体平行,说明海洋对气温分布的影响显著,海陆分布是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③若等温线走向与等高线走向(或山脉走向)一致,说明影响气温高低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疏密:可以判断温差大小。
在同一幅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密集,区域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区域温差小。
比如海拔很高的高山地区等温线密集,平原地区等温线稀疏,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等温线密集,而夏季南北温差小,等温线稀疏。
·凸变。
等温线的弯曲说明同纬度地区气温高低有差异,造成同纬度气温高低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海陆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地形分布与海拔高低(海拔低处、山谷气温高;海拔高处、山脊气温低,阳坡气温高)、洋流分布(暖流经过气温增高、寒流气温降低)。
另外,大气运动也是造成同纬度地区气温高低差异的重要原因。
5.极值状况:根据闭合的等温线判读高温低温中心。
高三地理思维建模
高三地理复习思维建模一、气候(一)、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二)、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首先判断南北半球:6、7、8月气温高——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南半球(三)、分析某地气候特征:一般思路:①气温:气温特点及季节变化②降水:包括年降水总量、季节变化情况③水热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等)④其他(根据地区特点):光照(与天气、地势、纬度有关)、风(如干旱地区或我国北方冬春季)、日较差(与天气、地形、地面性质等一些因素有关)【注】前3点是常答点 1、影响气温的因素:①纬度因素:纬度高低影响太阳高度、昼夜长短②地形因素:地形海拔、阴坡、阳坡、较封闭的谷地盆地(热量不易扩散)、高大山脉阻挡等③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④大气环流:风向不同、性质不同(如北半球偏北风气温低、偏南风气温高,南半球相反)⑤海(水)陆位置:海洋性或大陆性对温度的影响⑥地面状况(下垫面):冰雪覆盖(反射率大),植被覆盖(温差小)等⑦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物质组成、透明度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影响。
⑧人类活动:CO2排放、热岛效应等。
【注】前5点是常答点2、影响降水的因素:①大气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降水多少不同;季风环流下夏季风控制时多雨,冬季风控制时少雨。
②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③地形地势:迎风坡(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背风坡;地形阻挡。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⑤地面状况(下垫面):河湖、植被状况(影响空气湿度)。
⑥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状况影响降水(如修建水库,植树种草)⑦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冷锋一般锋后,暖锋锋前);气旋(如台风)过境降水多,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注】前4点是常答点3、影响光照(太阳辐射)的因素:①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度大);决定昼长(纬度高,夏季昼长,光照时间长)②地势海拔: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如青藏高原)③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如我国西北地区)4、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①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晴天,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模型、模式、模拟与地理模型的内涵与相互关系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或现象的抽象或简化,是对实体或现象中的最重要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表述。
模式:经检验有效的、被广泛接受的模型就称为模式;也可称为标准或样板。
模拟:是一种实验方法,是模型的构建和模型应用过程。
模拟首先是针对特定的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各种实验,其目的是为了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评估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研究对象的各种变化和不同对策所产生的结果。
地理模型是地理建模的结果。
(2)什么是概念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是指利用科学的归纳方法,以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抽象形成的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关于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方式的模型。
物理模型:又称实体模型,是现实世界在尺寸上缩小或放大后构成的相似体。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方程(通常是一些代数方程和微分方程的组合)来描述现实世界结构和特性的模型。
(3)建模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内容了解问题、明确建模目的;收集资料,确定建模类型、建立要素关系。
确定建模方法(物理或数学的);选择变量参数;模拟运行模型模型检验包括模型验证和模型确认模型验证:检查数学公式和计算机程序以保证没有运算方面的问题,目的是保证概念模型的数量化是直接和正确的。
模型确认:确定模型在其既定应用范围内运行的结果与其相对应的现实世界相吻合。
常涉及到模型结构和变量间关系合理性检验、模型输出与实际值的比较、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
模型应用是指设计和执行模拟实验,分析、综合、解释模型,并交流模型结果和征求改进意见。
第二章(1)地理数据根据测量尺度分为哪几类?间隔尺度:以单位距离为间隔来表达地理要素,但不同的性质可采用不同的标准;但其相对关系不会变;一般没有自然0值,如高程。
比例尺度:以连续量来表示地理要素,需要规定一个0基点。
有序数据:表示次序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
名义尺度数据:可用名字或符号表示地理要素的类型的数据;如土地利用类型。
(2)数据变换的目的是什么?使变量尽可能为正态分布。
统一变量的数据尺度。
使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转换为线性关系。
用新的、数目少的相互独立的变量代替相互联系的原始变量方便用简单自然的方式进行解释帮助理解数据的特征。
第三章(1)统计相关建模的内容与方法统计建模是以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为工具,利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批量数据建立统计模型和探索处理的过程,用于揭示数据背后的因素,诠释社会经济现象,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预测或判断。
统计相关建模的目的:1.变量间相关性研究2.形成科学的成因假设3.预测4.数据简化或结构化建模的步骤:1.数据整理2.数据预处理3.模型计算4.模型检验5.模型解释和应用(2)回归分析中,随机干扰项的意义是什么?随机干扰项又称残差或误差,是因变量回归结果与原始值的差。
回归分析中,干扰项被认为是从模型中省略下来的而又集中地影响Y的其它变量的替代物引入残差的理由:理论的含糊性;数据欠缺;核心变量与周边变量;人类行为的随机性;替代变量问题:如数据误差;简约性原则;错误的函数形式。
第五章(1)逐步回归的意义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在众多因子中,先对因素进行检验,使引入的因素均具有显著的意义,且不重复逐步回归研究的问题就是讨论在众多因子中,优选出影响最大的因子,从而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
(2)逐步回归的基本过程有哪些?1、数据变换处理与相关矩阵2、确定F检验值3、逐步回归计算4、建立逐步回归方程5、显著性检验第六章(1)判别分析的目的是什么?①判别地理类型的归属②确定不同地理类型间的界线(2)判别分析的主要准则有哪些?①费歇尔准则:先对样本进行投影(线性组合)再进行判别分类的方法;适用于两组判别。
②贝叶斯准则:将地理数据分为多组,计算未知地理类型或区域归属于各已知类型的概率值,再进行分类的方法;适用于多组分类③其它分类:最小二乘准则、KULLBACK准则等第七章(1)正交变换的特征有哪些?①保持向量长度不变②保持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不变③保持正交性不变(2)主成分分析的主要过程?①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②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变量解特征方程并对λi按大小排序,然后计算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ei;③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一般取累积贡献率为85-95%的特征值所对应的量为主成分④计算主成分载荷:并进一步计算各主成分的得分第八章(1)请简述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差异答:主成分分析:数学原理:寻找椭球的所有主轴,因此原先有几个变量就有几个主成分。
变量变换:只能作为通常的变量变换。
主分量与变量数:主分量数m与变量数p相等,它是将一组具有相关性的变量变换为一组独立的变量。
组合方式:将主分量表示为原观测变量的线性组合。
因子分析:数学原理:事先确定要找几个成分,这里叫因子。
变量变换:需要构造因子模型。
主分量与变量数:使m比p小,而且要尽可能地选取小的m以尽可能简单的构造一个结构简单的模型。
组合方式:将原观测变量表示为新因子的线性组合,即综合指标。
(2) 请写出R型因子模型的公式,请解释公式中字母的含义答:F1,F2,…,Fm 为公共因子,a ij为因子载荷,*i为特殊因子(3)请说明因子荷载、变量共同度及公因子Fi的方差贡献之统计意义答:a11 a12 (1)因子荷载: A=[ a21 a22…a2m ]…a p1 ap2…a pm因子载荷a ij表示第i个变量和第j个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
即r xiFj=a ij。
a ij越大表示公共因子Fj与变量xi关系越密切。
11221111221121122222112212(min)......(,)...(,)......................................................(,),,...,(,)0n nn n n n m m mn n m n Max z c x c x c x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x x x =++++++≤=≥⎧⎪+++≤=≥⎪⎪⎨⎪+++≤=≥⎪≤=≥⎪⎩第九章 聚类分析地理模型(1) 请简述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基本特点基本思想:根据样本自身的属性,用数学方法按照事情相似性或差别性指标定量的确定样本的亲疏程度,据此进行样本的聚类。
基本特点:1.事先无需知道分类对象的分类结构,而只需一批地理数据;2.选好分类统计量,并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计算;3.自然地、客观地得出一张分类系统图。
简述系统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答:系统聚类分析是聚类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凡是具有数值特征的变量和样品都可以采用系统聚类法。
选择不同的距离和聚类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数值分类效果。
系统聚类法是把个体逐个地合并成一些子集,直至整个总体都在一个集合之内为止。
(2) 简述动态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及步骤答:动态聚类法又称逐步聚类法,其基本思路是,开始按照一定的方法选取一批凝聚点,然后将样品向最近的凝聚点凝聚,这样由点凝聚成类,得到初始分类。
初始分类不一定合理,然后按照最近距离院子修改不合理的分类,直到分类比较合理为止,这样形成一个最终的分类结果。
计算步骤:1.先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选择预定数量的凝聚点,对样品进行初始分类。
3.计算每一类的重心,该重心作为新的凝聚点,直到某一次计算的重心与原来的凝聚点完全相同,否则将重复进行。
(3) 简述模糊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及步骤答:基本思想:1.用相似性尺度来衡量事物的亲疏程度,并以此来实现分类。
2.考虑二维坐标系上有散落的许多点,这时需要对散点进行合理分类,就需要聚类方面的知识。
具体步骤:1.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处理,变换的思想和方法等同于系统聚类分析,如标准化变换、规格化变换、对数变换等。
2.计算模糊相似性矩阵。
3.获得模糊分类关系。
4.对地理系统的模糊集进行模糊聚类。
第十章 地理系统线性规划与模拟(1) 写出线性规划的一般型数学模型和标准型数学模型答:一般模型:标准模型:简述一般线性规划化为标准形式的方法答:1.目标函数为极小化。
2.约束条件为不等式。
3.决策变量有非正约束。
⎪⎪⎪⎩⎪⎪⎪⎨⎧≥≥=+++=+++=++++++=0,...,0,...,,...................................................... 2121221122222121112121112211m n m n mn m m n n n n n n b b b x x x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x c x c x c Z Max4.决策变量xj符号不受限制。
5.决策变量有上下界。
(2)简述线性规划图解法的步骤答:第一步:在平面坐标系中,给出各约束条件的图形,并确定出可行域。
第二步:在可行域内做出目标函数的某一直线,并将该直线沿目标函数取优的方向平行移动,最后相触的顶点为最优点。
第三步:联立通过最优点的方程得出最优解。
第四步:将最优解代入目标函数得出最优值。
第十二章层次分析法地理模型(1)什么是层次分析法,它适合于解决什么问题?答:层次分析法综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模拟人的决策思维过程来对多因素复杂系统,特别是难以定量描述的社会系统进行分析。
它最适宜于解决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的公共决策问题。
(2)判断矩阵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满足完全一致性答:所谓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即判断矩阵是否满足如下关系:a ij=a ik/a jk i,j,k=1,2,…,n上式完全成立称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此时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n,其余特征根均为零。
(3)简述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答: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判断矩阵。
3、层次单排序。
4、层次总排序。
5、一致性检验。
(4)何谓层次分析法的一致性检验?答:为评价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如何,需要计算与单排序类似的检验量。
CI为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指标;RI为层次总排序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为层次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CR=CI/RI,当CR<=0.10时,我们认为层次总排序的计算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补充:模糊数学模型(1)简述精确性、模糊性和随机性答:精确性:非此即彼性,二维逻辑【0,1】模糊性:亦此亦彼性,连续的多值逻辑【0,1】随机性:描述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
(2)何谓模糊等价关系,需满足什么条件?定义. 模糊关系R∈F(U×U) , 满足(1)自反性:R (u,u)=1;(2)对称性:R(u,v)=R(v,u);(3)传递性:R2 ⊆R则称R为模糊等价关系(3)什么叫最大-最小、最大积复合运算例:设有关系R,和S,按照最大-最小复合、最大积复合求SRT o=R=⎥⎦⎤⎢⎣⎡4.09.08.02.07.00.16.01.0S=⎥⎥⎥⎥⎦⎤⎢⎢⎢⎢⎣⎡7.03.01.06.02.05.02.04.07.09.08.05.0最大最小符合(M(∧,∨))以此类推T=最大积复合:以此类推T=(4)对某教师讲课质量进行综合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