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理论(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
相关理论
1
早期关系
2
人类需要
3
人性管理
4
群体理论
5
领导行为
这就是著名的霍桑工厂试验指导出的理论,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的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他们认为工人是“社 会人”,企业中并存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生产效率。乔 治·埃尔顿·梅奥也成为行为科学的奠基人。
其代表人物为马斯洛,他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应针对不同的人对不同层次的需求的追求使其得到相 对满足。
当然,要处理好霍桑工厂所发现的问题,只有人际关系方面的技能是不够的。行为科学的有些术语、概念还 不够确切和一致,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严密的科学体系。他们过于强调了人的作用,很可能忽视了经济技 术等方面的考虑。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纯依靠梅奥等人在早期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已不能适 应管理实践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可见,行为科学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其不 足的部分。正是这些不足,为引导管理思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以单数表示的行为科学为狭义的行为科学,指的是在人群关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学科, 又称组织行为学;它着眼于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重视人际关系,人的需要,人的作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利用。这一学科的出现对管理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其由以“事”与“物”为中心的管理发展到以 “人”为中心的管理;由靠监督与纪律的管理发展到动机激发,行为引导的管理;由独裁式管理发展到参与式管 理,它的应用成果得到了普遍地重视。虽然行为科学问世以来的历史并不长,关于它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至今 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作为当今世界的“热门”科学之一,由于狭义行为科学的研究通过研究生产和工作环境中 人的行为,旨在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已成为现代管理科学的支柱之一。
西方管理理论(行为科学)
一、人际关系理论
• (一)梅奥与霍桑实验 • • • • 1、车间照明实验:照明增减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 3、大规模访谈计划:访谈实验。 4、继电器工作组实验:群体实验。
(二)人际关系理论主要理论观点:
• 1、人是“社会人”。 • 2、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 3、作业方法、工作条件的改善不 是决定生产效率的直接原因,关键 是工人的“士气”。
超Y理论(权宜应变)
四、领导理论
• (一)管理方格理论 • (二)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 • (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 展趋势
(一)管理方格理论
员 工 导 向
1.9 9.9
5.5
1.1
工作导向
9.1
(二)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
三个方面的因素
1、 领 导 方 面 : ( 1) 价 值 观 念 ( 2) 对 下 属 的 信 任程度。 2、 下 属 方 面 : ( 1) 对 独 立 性 的 要求程度 ( 2) 下 属 是 否 愿 3、 形 势 方 面 : ( 1) 组 织 的 类 型 ( 2) 团 体 的 效 率 ( 3) 问 题 本 身 的 性质 ( 4) 时 间 的 紧 迫 性
• 管理者大多采用严厉而强硬的管理方法,比较 宽容的管理者则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即“温 和的讲话,但手中拿着大棒”。
(三)人的本性理论
Y理论 (人之初性本勤)
假设较高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
• 员工会把工作看成与休息或游戏一样自然的事 情;
• 大多数人能学会接受甚至寻求责任,普通人 (而不仅仅是管理者)具有创造性的决策能力。 • 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组 织环境,使人们的智慧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迄今为止,人类分割利益蛋糕的方式主要有 七种: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及原因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管理。
有史料记载的西方管理实践和观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但直到19世纪末管理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一)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并颁布了有282条法规的“汉漠拉比法典”,其中有许多条款对人的行为和活动作了规定,以此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规范个人的行为。
欧洲的文明古国古希腊也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管理思想。
如公元前370年,该国学者瑟诺芬曾对劳动分工有过详细的论述:“在制鞋工厂中,一个人只以缝鞋底为生,另一个人进行剪裁,还有一个人制造鞋帮,再有一个人专门把各种组件组装起来。
这里所遵循的原则是:一个从事高度专业化工作的人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瑟诺芬的这一管理思想与2000年后产业革命时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及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的思想非常接近。
还有在15世纪,意大利的著名思想家马基埃维利对管理思想的阐述很多,最具影响的是四项领导原理。
将该原理与现代管理中的领导理论比较,会发现极为相似。
19世纪末,管理学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
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可以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和综合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
科学管理理论的简介科学管理的局限性,科学管理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经济人”。
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
他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工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强调严格的服从,他没有看到工人的主关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认为人们只看重经济利益,根本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
由于对工人的的错误认识,必然导致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行为科学理论
第五节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阶段现代管理阶段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简介管理思想发展历程概述管理从19 世纪末才形成一门学科,但管理的观念和实践已经存在数千年,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产生于19世纪末以前(Adam Smith等)第二个阶段,科学管理阶段,19世纪末到1930年之间(Taylor, Fayal等)第三个阶段,现代管理阶段,思想1930-现在,非常活跃,各有代表人物一早期管理思想金字塔的启示:230万块上万斤重的石料,10万多人,20年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全文280条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孙子兵法,田祭赛马等故事产业革命:亚当.斯密,巴贝奇等社会劳动分工和协作促使了管理的产生。
——马克思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对管理理论的初次探讨。
为劳动分工是带来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此外还提出了“共同利益”的观点,认为认为人们参和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利益的实现,而任何个人利益的实现都需要他人的协助。
罗伯特.欧文,认为人的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盈利,就必须对人关心。
(现代人际关系理论的萌芽)查尔斯.巴贝奇,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的创始人,(《关于机械和制造的经济效益》,1832)将管理问题分为制造的经济原理和机械原理。
对分工提高生产率的原因,他比亚当解释的更全面,他认为;1 节省了培训时间;2节省了原材料的耗费;3节省了公序转移的时间;4熟能生巧,启发创造性。
机械原理方面提出了投资效益测算及厂址的选择等建议。
二科学管理阶段代表人物1: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1911)是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学最早的代表性著作。
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则包括:工作定额原理差别计件薪酬制能力和工作相适应原理(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
(管理工作划分较小的管理职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原理,权力下放(例外原则)泰勒科学管理的二重性问题: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最大贡献在于提倡在管理运用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和传统管理相比,一个是通过操作规程和改进的管理以及金钱刺激;一个是靠拚体力,靠饥饿政策。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概述行为科学是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新学科,一门综合性科学,并且发展成国外管理研究的主要学派之一。
是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教育学、精神病学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行为的边缘学科。
它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和控制人的行为。
目前行为科学已在管理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它的成功改变了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行为科学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专制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过渡。
现行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问题:1、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
其中各个时期、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认识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类型:工具人假设;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的本性自私、懒惰,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
管理模式,是以完成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它把人当成“机器人”、“工具人”,认为人只有在完成任务时才具有意义和价值经济人假设;假设的基本观点,此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
雇员和雇主的活动目的都被设定得极为单纯和明确,即经济上充分利己社会人假设;此假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
假设认为人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他不仅追求经济方面的满足,而且作为人,还需要友谊、安定和归属感。
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激励人们的“士气”比单纯的经济刺激更为重要。
自我实现人假设;假设的基本观点,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才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意复杂人假设;根据"复杂人"的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即:应变理论。
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信息来源:/view/2032157.htm行为科学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桑实验,而真正发展却在20世纪50年代。
行为科学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以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从20世纪30年代梅奥的霍桑试验开始,到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止。
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是为行为科学研究时期。
目录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现行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论点行为科学管理理的特点影响较大的几种行为科学管理理论1.梅奥及霍桑实验:八年霍桑试验得出人非“经济人”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1924年-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1)试验的四个阶段:a.工厂照明试验;b.继电器装配试验;c.谈话研究;d.观察试验。
(2)发现以下现象:a.工人们之间似乎有一个“合理的日工作量”;b.“树大招风”;c.在工人中形成的一些非正式团体,(3)得出三条结论:a.人是社会人;b.企业中不但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鼓舞职工的士气。
这三条结论构成了早期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也是后期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
主要内容是:a.职工是“社会人”。
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c.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西方管理理论综述
西方管理理论综述前言:从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到古希腊、古罗马,管理思想早已有之。
它们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历经了几千年的演变。
但是,直到20世纪初,真正成体系的管理理论才开始逐步建立。
不过,这些理论都形成在西方;虽然东方的早期管理思想也源远流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终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
笔者在阅读了4本关于西方管理思想的著作和近15篇相关文献后,对西方管理理论做出了一个简要的总结,下文将具体阐明。
正文:西方管理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的最初形成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所形成的管理理论,主要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现代经营管理理论、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公认的“科学管理之父”。
他在著名的金属切削实验、搬运铁块实验、铁锹实验等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逐渐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作是其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作定额原理、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标准化原理、差别的计件工资制、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
他还提出了一些科学管理方法的基本原则。
泰勒在做过大量的调查和实验并分析后得出科学管理理论,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程序引入生产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但是,由于时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从物理的、生理的方面研究工人的操作规范,是从个别工人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个别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率,没有考虑到工人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因素,也没有关于企业的整体管理和经营的内容。
第二章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5
(5)非人格化:人员之间的关系是指挥与被 指挥的关系,谁处于更高职位谁就具有指挥权。 (6)职业定向:组织中的管理者是职业化的 管理人员,他们领取固定的工资,在组织中 追求职业生涯的成就。
12
三、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他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被称 为“组织理论之父”。 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是一种体现劳动分工 原则的有着明确定义的职权等级和详细的规则 和制度以及非人格种形式: (1)个人崇拜式权威:其基础是个人特有的 尊严或品格。
11
⑩秩序:每个人都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坚守自 己的岗位,每一项工作必须有人去干。 (11)公正:每一个管理者对自己的下属人员都 必须善意和公平。 (12)人员的稳定:要有秩序地安排和补充人员。 (13)首创精神:领导者不仅自己要有首创精神, 还要鼓励全体成员发挥首创精神。 (14)团结精神:在组织内部要形成团结、和 谐和协作的气氛。
18
第四阶段:群体试验(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目的:社会因素对工人劳动积极性的影响。 结论:社会因素对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影响很大。 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创立了人际关系学 说。
19
二、人际关系学说—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金钱并非刺激工人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社会的 和心理的需要,对提高效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满足工人的社会需要,提高工人的士气是 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生产率的高低关键在于士气的高低,而士气 的高低取决于是会需要的满足程度。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左右着成员的行为,它与正式组织 相互依存,共同影响企业的生产率。
西方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
西方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第三篇西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与时代背景。
不管是资产阶级早期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还是管理学家如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都把人只看成是"经济人",即工人追求的只是高.Y-资,企业主追求的只是高利润。
由于企业纯收益在工资与利润的分配上有矛盾,工人同企业主经常发生冲突,工人或者者采取"磨洋工"的办法,或者者采取罢工手段进行抵抗,而企业主则使用各类手段对工人进行压制,致使劳资关系紧张。
而且,管理又没有科学的根据,只是凭经验办事,这些都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对此,古典管理理论认为。
解决的办法是严格地用科学方法与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如泰罗的科学管理制度,由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与工具,严格地照章执行,通过这种办法来提高生产率;法约尔则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推行一套科学的制度与方法,提出了一套管理理论与管理原则;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则是有关科学地进行组织与管理的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共同特点是强调科学性、精密性与纪律性,把工人要紧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对人的因素关注较少。
古典管理理论尽管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有其长处,但难以解决涉及工人心理方面的众多矛盾。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正是在科学管理理论弊端日显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行为科学的产生以梅奥等人所进行的霍桑实验为标志,其理论有前、后期之分。
早期的行为科学侧重于"社会人"的论述.关心的是职工的社会需要的满足;后期的行为科学则侧重于"自我实现人"的论述,关心的是职工在工作中能否自我实现、有成就感与自我满足。
第六章行为科学的产生及人际关系理论我们时代进展的重要特点是,它成功地一个接一个地摧毁了社会内在的固有联系,但却没有能够建立起任何能够作为替代的新东西......现代文明要求工业化的水平越高,社会的组织程度也越高。
管理理论与人性假设-3:行为科学理论
3.梅奥的“霍桑试验”得出的结论:
1) 人是“社会人” 2) 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除物质需求外,还有社会和心 3) 新型领导重视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理等需求。工人的情绪对生产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 率有直接的影响,管理者要重 为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群体,具有 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善于倾听和 视提供机会让工人诉说内心不 特定的规范和规则,影响组织 沟通工人的意见,真正了解员工的行 满。 的运行和员工,影响生产率的 为特别是集体行为。理解、激励,满
• 分析提示:该厂领导认为,工人早
晨上班时要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交通的拥挤是造成工人上班 迟到的直接原因。特别是路途较远 的职工,常常提前一、两个小时从 家里出发,可还不能保证按时到厂。 如果迟到一会儿就要受罚,肯定会 影响他们的情绪。这样的规定,使 工人体会到领导的关心,事实上不 但没有出现人人迟到、天天迟到的 现象,而且生产积极性还有了一定 程度的提高。
•
补讲:奥尔德弗的ERG理论(1973)
•
奥尔德弗简介:耶鲁大学毕业,重组了马斯洛的需要层 次使之和实证研究更加一致。经他修改的需要层次称为 ERG理论(ERG theory)。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人力资源研究所
人的3种核心需要:
Existence 生存---关系到有机体生存的基本需求,如报酬、福
利、安全条件等。
Relatedness 相互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建立友谊、信任、尊重和
建立良好人际。
Growth 成长发展---指个人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需要。
区别
马斯洛
•
严格阶梯序列,较低 层次的需要先满足
•
注重满足需要的层次
奥尔德弗 • 三种需要同时发挥作用, 如果高层次需要不能得到 满足,那么满足低层次需 要的愿望会更强烈(受挫-回归)。 • 三种需求对每个个体的重 要性可能不同(启示:多 重需求,同时满足)
西方课堂行为管理理论
西方课堂行为管理理论之一:坎特理论这一理论是由L.坎特和M.坎特于1976年提出的。
他们主张教师负有管理课堂的责任,应该是充满自信和拥有权威的,能向学生明确而果断地提出其期望和要求,确切地告诉学生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并伴随相应的行动,依凭其能力和意愿确定有效的管理方法。
他们认为,学生的正当行为实际上是一个选择问题,只要想做好,所有学生都能表现出正当行为,因此要用行为规则规范学生的行为,要求教师从一开始就建立并让学生了解行为规则以及遵守行为规则的积极后果和不遵守规则的消极后果。
这样让学生学会选择并通过作出选择学会负责。
学生如果遵循了行为规则,就会得到积极的结果,如某种物质奖励、特别的优待等;如果破坏了行为规则,就会得到相应的消极结果,如下课后滞留、被剥夺自由时间、送到学校办公室等。
即使是对于情绪不佳、家庭环境不良、先天性缺陷等理由和借口,教师均不予以接受。
但教师不宜通过威胁方式强迫学生遵守规则和接受不遵守规则的相应后果,而应通过避兔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发生正面冲突和不允许其以任何方式干扰教学过程来维持教师的教学权利和其他学生学习的权利。
教师只需自信而平和地指出学生行为的后果,直到学生终止其问题行为。
他们提出了运用于课堂行为管理的三种反应方式,并给予了界定。
一是主动的反应方式,即教师清楚、自信和不断地陈述其对学生的期望,明确什么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学生达到或违反了教师的期望行为时将受到怎样的对待和处理,并准备用行动给予支持;二是被动的反应方式,即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反应是被动的,不明确严格纪律的重要性,不把其期望行为告诉学生,甚至教师本身也是不清楚和不确定的。
这样,教师往往过分关注学生的问题行为,而其反应又常常含糊不清;三是敌对的反应方式,即教师对学生的不合作行为或问题行为持彻底的否定态度,并把一种讨厌和敌对的情绪传递给学生。
他们认为,教师的不同反应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要求教师多采用主动的反应方式。
《管理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现代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一)行为科学理论产生背景1、古典管理理论大多注重于生产过程、组织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多地强调科学性、精密性、纪律性,而忽视了对人这个关键因素的研究,甚至把工人当做机器的附属物看待。
2、人并非是纯粹的“经济人”,他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也存在着不断增强的心理上的需要。
正是在此背景下,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研究企业中有关人的问题,试图找出影响生产率的因素,进而创建了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二)早期的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者梅奥负责的霍桑试验。
该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具有复杂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人和物质条件的满足,社会和心理因素等形成的动力对效率有更大的影响。
管理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重视满足人们的这些非物质需要。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管理当局为了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而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职责范围的一种结构,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社会感情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
这种组织以其特殊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很大影响。
管理者应善于引导和发挥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正面作用。
3、领导者应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激励“士气”工人是“社会人”,且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领导者应该通过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际关系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引发了人们对生产中的人的因素的兴趣和重视,对改变当时流行的“人与机器没有差别”的观点产生了深刻影响,开辟了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为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题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题一、简答题1、为什么说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是西方管理理论的一次变革?2、什么是管理运动?3、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
4、简述“泰罗制”的内容。
5、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和精髓是什么?6、简述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及其基本含义。
7、韦伯的组织理论提出官僚制有哪些特征?8、人际关系理论提出了哪些新观点?9、简述巴纳德关于组织的本质和基本要素的思想10、简述保健因素的含义。
11、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12、简述团体规范的含义及其功能。
13、西蒙提出的决策的前提及其含义是什么?14、组织需采取什么措施获得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保证实现组织目标?15、权变理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16、管理科学学派对管理的看法是什么?17、简要阐述SWOT的内含。
18、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应具有哪些特征?19、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导致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有哪些?20、公共选择理论所提出的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建议是什么?21、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宗旨是什么?二、辨析题1、当代管理理论的产生是西方管理理论的一次变革。
2、从开放到封闭的演变,是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演变方向。
3、法约尔对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的研究和论述,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两块坚实的基石。
4、韦伯的组织理论把组织划分为宗教组织、传统型组织和合理化—合法化组织三类。
5、赫茨伯格认为工资、管理和监督、职务地位和工作的安全等属于保健因素。
6、梅奥在福利试验中否定了增加福利措施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假设。
7、X理论主张的是“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
8、在一个组织中,有团体规范才有团体压力。
9、在管理中,“封官许愿”有一定合理性。
10、巴纳德认为:如果一个组织是无效率的,它就不可能是有效力的,因而,组织就不可能存在。
1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员工的生理需要得不到基本满足的时候,管理者要以物资激励为主要手段。
12、社会系统理论认为,正式组织的产生和存续必须具备协作的意愿、共同目标、合理组织结构等三个基本要素13、西蒙等人从“决策人”和“有限理性”的观点出发,提出“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
了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发展各历史阶段及其代表学说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十五分。
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特点:
仍未摆脱小生产者的思维,主要靠个人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 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和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但对于促进生产及以后 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十五分。
第二节 古典管理思想的发展
归纳为十项: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 ;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 工作条件;地位。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十五分。
管理小故事: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转换
有一个故事:有一群小孩子,总是在一起玩闹,骚扰了一个邻居老 头。这个老头想了一个办法:只要这些小孩子来玩,那么就每天给 10元钱,一开始这些小孩子很开心。过几天以后,老头说,我只能给5元; 这些小孩子有些不情愿了。再过几天,老头说,我没有钱可给了。这 些小孩就不愿意再到他那里去玩了。
泰勒和同期的其他学者的理论和实践共同构成泰勒制:
亨利· L.甘特:协助泰罗完成科学管理实践;创立甘特图;采用 记件奖励工资制。
杰布雷斯夫妇:在动作研究、电影法、方法研究等方面做出出色贡献。( 操作方法、流程分析)
亨利·福特: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和科学管理的实行者,流水线大量生
产管理技术的倡导者。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十五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五点 十五分。
代表人物3: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
著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主要观点或贡献:行政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之父 ”
马克斯·韦伯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劳动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人员的甄选任用 (4)正式的规则和法规 (5)遵守规则和纪律 (6)管理者与所有者分离
西方管理理论的分支及其内容和特征
西方管理理论的分支及其内容和特征分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和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
内容和特征一、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1)工作定额(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科学地确定工作定额)(2)标准化(操作方法、工具、设备、材料、环境的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特征: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2.组织管理理论(1)法约尔: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技术、商业、财务、安全活动)、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2)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a.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b.理性-合法的权威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c.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d.理想的行政组织的优点: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可靠性。
(3)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a.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明确组织的目标;b.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c.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良好的沟通。
特征: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二、行为管理理论1.2.(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3.主要行为科学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赫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特征: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
改变了人与机器不差别的观点。
三、数量管理理论1.运筹学2.系统分析3.决策科学化特征:数量管理理论是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未来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与价值
潜在影响
•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将对教育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将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价值
•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有助于提高管理效果和组织绩效,促进组织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有助于提高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管理激励模型
• 激励是指通过满足员工需求和激发员工动机,引导员工产生积极的工作行为 • 激励过程受到员工需求、动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激励手段和环境的制约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方法介绍
观察法
• 通过对员工行为的观察和记录,了 解员工的行为特点和需求 • 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实验室观察 和参与观察等多种方式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面临的挑战与局限性
挑战
•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受到个体差异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 行为科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理论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受到研究方法和数据质量的限制
局限性
•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解释复杂行为时,可能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 •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应用实践中,可能存在效果差异和不确定性
DOCS SMART CREATE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应用领域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创始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
• 埃尔顿·梅奥:美国心理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 • 库尔特·勒温: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场论的创始人 • B·F·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强化理论的创始人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行为科学理论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号召人们掌 握一种综合的管理技能。这些技能对于处理人群问题至关重要。这些技能包括:
第一,理解人类行为的诊断技能;
第二,对工人进行咨询、激励、引导和信息交流的 人际关系技能。梅奥等人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提出的社会人、非正式组织等概念已为大多数行为科学家所接受。他们的成果使得 管理者在对待下属问题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
于是,许多行为科学家在梅奥等人奠定的基础上做了更细致深入的研究。从“社会人”假设发展到“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等,研究的内容也更为广泛。行为科学仍然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对人的研究还远没有达到人们想象的那么深远,这门学科实际上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行为科学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掌握人们行为的规律,从中寻找对待员工的新方法和提高劳动效率的途径。行为科学的产生年代大致与泰罗等人的科学管理相同,但正式形成以至被命名则是[font lang=EN-US]1949[/font]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由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参加的会议上。这个学说的发展初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期才被称作“行为科学”。
2、综合利用多学科的成果,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人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改进行为的办法;
3、重视组织的整体性和整体发展,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4、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流通和反馈,用沟通代替指挥监督,注重参与式管理和职工的自我管理;
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五章行为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准备
• 一战期间各个参战国均来咨询,使得工业心理学影响巨大。
• 二、亨利·丹尼森
• 1877-1952,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企业家和管理学家,曾任美国泰勒
协会主席和美国管理协会理事。
• 丹尼森的主要管理思想: • 1、提高员工积极性 • 关心自身及家属福利 • 对工作有兴趣 • 乐于和同事共同工作 • 对组织目标关心 • 举措:工人持股
• 2、主张自下而上的组织方式
• 3、创办交换管理信息的组织 • 设立“制造业者研究协会” • 4、积极参加美国和国际的管理运动 • 担任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主要原因:一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 泰勒的管理理论让生产力提升,产品极大丰富,资本家财富急剧积累,
但普通民众依然被剥削,愈发贫困。
• 凯恩斯与蜜蜂寓言
• 资本主义度过经济危机的方法:
经济: 凯恩斯 主义
管理: 梅奥人 本主义
第二节 管理思想发展的新方向 ——行为心理的困惑
第五章 行为科学理论发展的历 史背景和准备
• 人们并不是理性的,而是由本性支配的。
第一节 行为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 一、行为科学的提出 • 产生于20-30年代,1949年芝加哥学术会议命名。
社会科学
行为科学
• 行为学最早研究动物,使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动物和人行为的联系和
区别,应用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
• 泰勒及其古典管理理论学家认为人是理性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工业心
理学为此打开了突破口。
• 一、雨果·缪斯特伯格 • 1863-1916,原籍德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师从冯特。
• 雨果提出的三大问题:
做某项工作最合适的人 获得最佳生产率的条件 施加何种思想影响才会给企业带来最大利益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引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Behavioral Science Management Theory)是一种管理方法论,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员工的行为模式和动机,以及他们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来改善组织绩效和提高员工满意度。
作为一种人本主义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了个体的自主性和动力对于组织成功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进行全面探讨,包括其起源、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起源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当时,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迅速推动了工业化和大规模生产方式的普及,这也带来了组织管理的挑战。
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如泰勒主义和福特主义,主要关注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的机械化,忽视了员工的情感和动机,导致了劳动关系的紧张和员工满意度的降低。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希望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体验和满意度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绩效。
这些学者包括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等。
他们的研究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1. 社会与心理需求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员工在组织中的社会和心理需求。
根据亨利·费奥尔德(Henry Fayolde)的研究,人类有着一系列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和认同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满足这些需求可以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工作动力,促进组织的发展。
2. 动机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强调员工的动机对于组织绩效的重要性。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都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满足员工的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长需求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
第二讲行为科学理论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部教授潘云良
一、人际关系理论二、个体行为理论三、人的本性理论四、领导理论
行为科学的定义:
广义:指研究人的行为及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学科群。
已确认的学科包括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
狭义: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学科。
一、人际关系理论
(一)梅奥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照明增减实验。
2、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
3、大规模访谈计划:访谈实验。
4、继电器工作组实验:群体实验。
(二)人际关系理论主要理论观点:
1、人是“社会人”。
2、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作业方法、工作条件的改善不是决定生产效率的直接原因,关键是工人的“士气”。
二、个体行为理论之一—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与需求层次相对应的激励手段、管理策略
(一)双因素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
他认为,激发人的动机有两种因素:一种叫保健因素,即工作环境、工作关系的因素;另一种叫激励因素,即属于工作本身、工作内容的因素。
(二)公平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
这种理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等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人们积极性的影响。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绝对额相对额报酬
投入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社会比较(横向)
报酬
投入
投入
≥
<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历史比较(纵向)
2004
年投入
年投入
≥
<
三、人的本性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X理论(人之初性本惰)、Y理论(人之初性本勤)
X理论(人之初性本惰)
(假设较低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
正常的人都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尽量逃避工作;
他们缺乏雄心壮志、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人领导。
管理者大多采用严厉而强硬的管理方法,比较宽容的管理者则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即“温和的讲话,但手中拿着大棒”。
Y理论(人之初性本勤)
假设较高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
员工会把工作看成与休息或游戏一样自然的事情;
大多数人能学会接受甚至寻求责任,普通人(而不仅仅是管理者)具有创造性的决策能力。
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组织环境,使人们的智慧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X理论、Y理论应用试验表
超Y 理论(权宜应变) 四、领导理论
(一)管理方格理论
(二)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 (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一)管理方格理论
工作导向
员工导向
(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1、国际人才争夺战白热化
2、人力资源管理人性化
3、用人的能力导向
4、激励方式多元化
趋势之一:国际人才争夺战白热化
1、趁火打劫型:二战后,德国战败,美国趁机网罗包括基辛格在内的大批高级人才。
苏联解体,美日又捷足先登,挖走了9万多独联体专家。
2、重金收买型:福特公司为了得到思坦因曼思,连他所在的公司一起买下。
3、移民引进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对高级人才的引进在立法方面都有明确规定,大量吸收技术移民和杰出人才。
4、借脑工程:合作研究、项目开发等。
5、回归计划:很多发展中国家制定了人才回归计划,如泰国、韩国等。
趋势之二:人性化趋势
第一,感情为本
第二,民主为本
第三,文化为本
第四,以人为本
趋势之三:用人的能力导向
迄今为止,人类分割利益蛋糕的方式主要有七种:
一是按血统、情感远近来分,这易形成“党同伐异”和“血统本位”;
二是按关系亲疏来分,这易形成利益集团和“关系本位”;
三是按权力大小来分,这易助长“官本位”;
四是按人平均分配,这易造成效率低下和“懒汉有理”;
五是按劳动时间来分,这易造成“身在曹营心在汉”和出工不出力;
六是按资本多少来分,这易造成剥削和阶级矛盾;
七是按能力来分,这恐怕是现今人类较为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
趋势之四:多元化的激励方式
第一,共同愿景激励
第二,股权激励
第三,职业声誉激励
第四,荣誉激励
除了上述激励措施以外,还有诸如旅游、进修、晋升等多种激励方式,具体激励内容也灵活多样。
据统计,全球前500家大工业企业中,有89%的公司已向其高级经理人员采取了经理股票期权制度。
在美国最大的1000家公司中,经理人员总报酬的1/3左右是以期权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