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案例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11-14 2008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

吴志强宋雯珺ﻫ(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摘要】经历了20世纪发达国家工业社会的畸形发展之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成为21世纪城市规划领域发展的核心。欧洲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方面走在了世界前沿。分别根据不同的方法手段以及规划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大小,可以对生态城市规划的各种方法进行种类划分,形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类型矩阵。列举各类型中欧洲城市的优秀规划实例。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来阐述前沿的、经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和原则。

【关键词】欧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类型;案例

1引言

20世纪发达国家工业社会的畸形发展造成了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系统破损的惨痛后果,遗留了大量城市病。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将可持续发展的议题提上国际议程。1996年在欧洲召开了关于太阳能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领域的第四次会议,大会发表了《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的太阳能欧洲宣言》,阐明了身为建筑师和规划师对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及其社会责任。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普遍原则可以被不同的规划设计机构使用或作调整后使用。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逐步贯彻到具体的实践中。欧洲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方面走在了世界前沿。

2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种类划分

目前在城市规划领域及城市建设过程中,无论是理论或实践层面,针对可持续发展几乎没有全面性的研究,而仅仅只是部分的、探索性的实践。现有大多数实例是以生态为目标的转变,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利用可行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考虑社会性的可持续发展因素从而采用包括公众参与在内的新的规划模式。ﻫ根据方法手段的不同,生态的可持续性城市规划设计原则可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宏观层面的,涉及空间规划及使用模式;另一类是微观层面的,涉及技术使用和功能布局原则。

空间规划及使用模式旨在保证每个地区自身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它是具体生态技术的实施前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要保证城市具有相当密度,对城市尺度及其功能混合度进行研究。ﻫ技术使用和功能布局原则指的是采用可再生即环保能源,尽可能降低能耗和

耗材,实现能源和材料的循环使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根据规划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大小则可分为三大类:局限于单体建筑或建筑群的、工程设计方面的原则;城市中的特定区域或者整个城市层面的原则;区域层面的、城市之间的规划原则和方法。ﻫ通过上述两种不同的划分方式可以形成一个类型矩阵。表1针对不同的生态城市规划种类进行了实例列举。

(注: AI中的环境保护调查研究及环境承受能力研究主要涉及规划

前期对基地现状的分析;后三项则主要涉及具体的规划设计) 3案例分析ﻫ技术适用和功能布局的原则通常与专项规划(以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规划为主)直接相关,而新的空间规划及使用模式则对于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具有更大的统筹意义。因此下面将针对后者选取一些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来阐述前沿的、经

1AI———环境承受能力研

·

3

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和原则。ﻫ

究(以康斯坦茨市北有根哈德居住区为例)

3·1·1规划背景ﻫ北有根哈德居住区位于德国康斯坦茨市(Kanstanz), 1960s就已规划(图1),但当时的总体规划没有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负荷进行科学评估。在1983年规划中该区被定为居住功能,面积大约为5·7hm2(图2)。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新一轮规划中对区域环境承受能力进行了测试及评估,也就是检测假设规划实现,对该区可能带来的影响和问题。

3·1·2 用地的环境现状

用地空间分析显示,在规划的居住区周边的农业用地和空地,是动植物很重要的生存空间,尽管现在部分湿地由于大学生公寓的建造,和用作园艺及休闲用地和农业用地而受到了较大干扰。该基地对自然空间特别有意义的是水文地质关系,这一特质形成了基地内的湿地区域,

·

3环境承受能力研究的结果ﻫ以生态系统中各物

1

是动植物的重要生存地。ﻫ

种的正常运转为前提进行土地规划,每个建筑都要考虑到对鸟类和昆虫等的生存空间造成的影响。生存空间的缺失会导致濒危生物生存环境恶化。基于生态保护的考虑,该区环境承受能力不足以承担居住区建设,须保持其自然状态。从环境承受能力研究的结果出发,该地的规划设计最终被放弃,取而代之的全新规划将部分用地制订成现存绿化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只有用地边缘上的部分地块和向西延伸的地块被建议为可以作为建设用地。(图3)

3·1·4案例分析

环境承受能力检测通过比较规划实施前后的空间变化,全面考虑这些变化和差别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该案例通过环境承受能力检测对已有规划设计进行审核并加以修改,旨在保护该区生态系统。从保护自然环境及各生态物种出发的规划前期研究,对如何使新的建设对规划区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小到最低至关重要。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是采用空间手段实现生态目标,因而环境承受能力检测不可或缺。

3·2 AI———多功能混合型城市(以弗赖堡市里瑟菲尔德新区为例)

3·2·1 规划背景ﻫ里瑟菲尔德(Rieselfeld)原是19世纪建的污水排放区:城市污水通过管道排放至此,通过自然净化排入天然河道。在引入现代化的污水处理系统后,1986年以后该区不再被使用。在1990s初弗赖堡市决定,将78hm2用地作为城市新区开发,其余部分划为自然保护区。

3·2·2 公众参与

新区规划前期,公众参与被纳入。在发展概念方面,政府与公众取得一致:不能低密度、无限度扩张,应形成建筑高度适中的、有相当密度的城区;居住、休闲、工作、市场等各种功2·3城市规划功能布局及空间模式构思ﻫ该新区的功能布局为十字

·

3

能混合。ﻫ

交叉轴式:东西轴是密集的、城市块状围合结构;南北轴是公共设施,如中小学校、居民活动中心、教堂和公共绿地等。(图5)中心轴密度最高,相对密集的新建筑通过块状合围提高城区密度,同时建筑密度由中心向外围地区逐渐降低,最终与周边自然环境融合。(图6)

3·2·4 短路径功能混合城市(社会各阶层居民混合、功能混合)ﻫ现代技术支持下居住和工作功能得以融合,不必要的交通需求得以避免。在里瑟菲尔德区将建造4500套可容纳10000-12000居民的住房,同时新区将提供1000个就业机会。短路径功能混合城市为低污染的交通方式如公交、步行系统创造了条件。同时该区提供各种居住模式和开发策略,总体上50%的住宅建造将获得政府资助,另50%的住宅为私人财产房,使社会各阶层居民的需求得以满足。以保证未来新区社会结构的均衡和稳定。ﻫ3·2·5 建筑设计里瑟菲尔德新区容积率定为1·0。每个房屋建造者都必须在一份低能耗建造合同上签字,保证其建造的房屋为低能耗建筑,标准为65kwh/qm·年,另外政府资助并鼓励住户安装太阳能设施。

3·2·6案例分析ﻫ多功能混合型城市不仅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典范,同时也考虑了社会性的可持续发展要素。在生态方面,多功能混合为环保交通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