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摘要:本文以《统计学》课程为例,简要阐述课程教学过程中课

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思路,分享两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并对教学效果

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总结,以期为统计学课程授课教师进行课程

思政元素的设计提供参考,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字: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一、课程基本情况

《统计学》是财经类、经济类及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

课程。该课程也是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相关专业分析经济数据、财务

数据的理论基础。本课程坚持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以

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原则,通过本课

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基本统计软件,能运用描述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数据

进行加工处理,能运用推断统计的理论方法对软件输出结果进行简单

的推断统计分析,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中各类

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遵循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

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围绕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

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

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

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

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本课程坚持“理论够用,重在方法应用”的原则,突出统计分析

方法的操作性和应用性,重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重在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统计调查的开

展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训练。在课程思政方面,把专业课程教学内

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以开学第一课、我爱我的祖国、感恩父母等思

政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爱国、成人教育,达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一)典型案例一:

1.课程思政案例主题:开学第一课

对学生进行“我向思维、习惯性思维”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目的”“目标”的区别,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

2.课程思政案例相关知识:统计概述

(1)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内容、研究对象、性质、应

用范围;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统计学的基本

概念。

(2)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学研究对象。

难点:统计学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区分。

(3)教学内容

统计学的概念、性质、特点及其应用领域;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和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区别

与联系(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指标体系等)。

(4)具体实施(45分钟)

步骤一:提问让学生思考“目的”与“目标”的区别?根据学生

回答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学习的目的及目标;

步骤二:提问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排

序并讲解,过程中引出“习惯性思维、我向思维”,进行场景再现让

学生自己判断我向思维的强弱,并提醒学生我向思维并无对错,只有

强弱,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场景设计:提问“啄木鸟是益鸟还是害鸟?”回答:是益鸟,但

有一些危害性。假设有一只热气球,你自己在热气球下方,啄木鸟在

上方,继续提问“啄木鸟是益鸟还是害鸟?”;假设有一只热气球,

别人在热气球下方,啄木鸟在上方,继续提问“啄木鸟是益鸟还是害鸟?”;假设有一只热气球,日本人在热气球下方,啄木鸟在上方,

继续提问“啄木鸟是益鸟还是害鸟?”。通过一连串的提问让学生思

考我向思维。

步骤三:提问大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数据收集、分析的能力,引出《统计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及要求。

(二)典型案例二:

1.课程思政案例主题:我爱我的祖国

要求学生对近十年的国民统计公报进行时间数列的运算,应用时

间数列的理论知识,发现数据变化的规律,进行简单预测。教师引导

学生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并以此为导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

识提高对国家经济数据的分析能力,从大数据看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看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看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增强,进而激发学生

的爱国热情。

2.课程思政案例相关知识:时间数列分析

(1)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时间数列各种水平和速度指标的含义;掌握时间数列的种类、编制原则、计算方法及应用条件;运用问题探

究法与发现教学法结合,使学生能够对给定的具体时间数列进行趋势

分析与预测,寻找现象的变化规律。

(2)重点、难点

重点: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难点:时间数列的趋势分析与预测。

(3)教学内容

时间数列概述;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与计算方法;时间数列的速

度指标与计算方法;时间数列的趋势分析与预测。

(4)典型案例的实施(45分钟)

步骤一:对时间数列理论内容进行总结,绘制思维导图;

步骤二:公布搜集数据的渠道,登陆国家统计局官网,查找近十

年(2012-2021年)国民统计公报,获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全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普通本专科招生、全国总人口数等

指标数值,制作时间数列统计表,绘制时间数列统计图;

步骤三:针对已制作的时间数列统计表进行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发展速度相关指标的运算,并运用直线趋势预测法进行简单预测;

步骤四: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的制作,汇报我国近十

年各类指标数值的变化、总结祖国发展的基本情况并表述自己的感想。

四、教学效果

本课程以自治区级教改项目“《统计学原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项目为支撑,以项目驱动统领教学过程的实施,结合课程思政典

型案例的引入,解决了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不够,关

注度、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极大地诱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行为变为学生主动完成某项任务,使学

生通过本课程学习逐步养成独立完成岗位工作的习惯,爱岗敬业、无

私奉献,吃苦耐劳,具有一定的统计岗位胜任能力。课程思政项目实

施整体效果良好。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因部分教学内容与数学知识联系较大,进行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有一定的难度;

2.课程思政元素的引入会影响理论教学的进度;

3.本课程中部分课程思政元素需要大量的数据搜集、整理及分析,增加了学生的课业压力;

4.本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方式改革,突出成果导向,成果与课程

思政项目设计相对独立,后期在两者结合上应该有后续的研究。

(二)对策

1.对理论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提炼出部分适合设计课程思政元素

的内容,设计5-8个典型案例进行实施,设计过程中考虑与教学成果

的结合,并通过2-3学期的实施后进行更新;

2.结合线上教学平台资源,经部分课程思政项目安排学生业余时

间完成;

3.对部分任务繁重的课程思政项目可以考虑学生分组完成。

以上是本人在统计学课程中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和容易出现的问

题及对策的总结,设计还有待完善,问题还有待解决。本人会在今后

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提高教学效果并获得更好的教学评价,为

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小燕.课程思政融入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探索.《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06期

[2]刘美芬.课程思政视域下《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科技资讯》2021年第007期

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

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 1. 引言 本文分享了一些统计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学案例,旨在提供 给教师们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学 知识,并在研究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思想道德品质。 2. 案例一:数据分析与社会问题 2.1 教学目标 通过教授统计学专业课程,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和技巧,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 会责任感。 2.2 案例描述 教师在课堂上选择了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实际问题,如分析 某地区的贫困率与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到结论推断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独 立思考能力。 2.3 教学效果

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 时也意识到统计学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重要性。学生们获得了一 种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和社会参与意识。 3. 案例二:伦理道德与数据分析 3.1 教学目标 通过教授统计学专业课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伦 理道德问题,并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数据和信息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2 案例描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伦理道德问题,如隐私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等。通过案例分析 和小组讨论,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保护他人的隐私权,并遵守伦理道德的原则。 3.3 教学效果 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学生们对数据分析的伦理道德问题有了 更深入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遵守相关规范和原则。他们意

识到数据分析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4. 结论 通过分享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统计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研究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种以思政教育为特色的统计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注:本文案例仅为教学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设计。 (800字以上)

《企业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企业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企业统计学》全面介绍了现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是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核心课程,在培养企业统计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遵循OBE理念,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制定课程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能够以批判性的思维发现、辨析、质疑、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统计领域的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能够构建起经济统计学专业思维体系,坚定学习经济统计学专业和从事经济统计工作的信心,同时通过深刻认识企业统计工作,感受中国力量、中国制造、中国精神、中国故事,感受作为新一代青年统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数据的统计和应用问题不仅引起了微观企业的关注,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学术界研究领域的前沿话题。因此,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在企业从事统计实践工作,也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深造。 二、教学目标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通过贯穿“统计质量”的理念和目标,帮助学生强化对企业生产过程质量统计背后的价值理解和认同(思政目标),使学生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过程控制统计指标(教学目标)。 2.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应用,使学生理解生产过程的质量统计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实现本讲课的教学目标,将充满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进而体现本讲课程的

思政目标。 (二)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结合近年来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案例,对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统计指标进行讲解和分析,突出指标体系中对过程质量控制的指标讲解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和具体的企业产品质量案例更好的理解企业质量过 程控制对企业改革、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导作用,从而强化学生对企业质量统计的价值理解和认同。 2.通过中国企业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卓越进步和世界贡献,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中国立场,认清和勇挑时代担当,并在此过程中引入中国企业的作用和贡献,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将爱国主义情怀倾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以中国统计人的职业担当为己任,坚固自己的学习信心。 三、课程思政案例内容 (一)案例的引出 课堂活动: 1.请各位同学回忆,是否购买过假冒伪劣产品,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是否听到过产品质量问题引起严重社会问题的新闻。 2.再请各位同学想一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哪些统计手段和管理方法,避免产品质量出现偏差? 3.引出企业质量统计的重要性,尤其是对生产过程的质量统计的重要性。 二)案例内容

《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摘要:本文以《统计学》课程为例,简要阐述课程教学过程中课 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思路,分享两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并对教学效果 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总结,以期为统计学课程授课教师进行课程 思政元素的设计提供参考,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字: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一、课程基本情况 《统计学》是财经类、经济类及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 课程。该课程也是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相关专业分析经济数据、财务 数据的理论基础。本课程坚持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以 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原则,通过本课 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基本统计软件,能运用描述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数据 进行加工处理,能运用推断统计的理论方法对软件输出结果进行简单 的推断统计分析,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中各类 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遵循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 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围绕实现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注重传 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

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 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 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本课程坚持“理论够用,重在方法应用”的原则,突出统计分析 方法的操作性和应用性,重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重在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的讲解。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统计调查的开 展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训练。在课程思政方面,把专业课程教学内 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以开学第一课、我爱我的祖国、感恩父母等思 政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爱国、成人教育,达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一)典型案例一: 1.课程思政案例主题:开学第一课 对学生进行“我向思维、习惯性思维”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目的”“目标”的区别,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 2.课程思政案例相关知识:统计概述 (1)教学要求

统计学 思政教学案例

统计学思政教学案例 思政教学案例: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社会问题 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完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社会治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如何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案例教学设计: 针对上述社会问题,培养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 1. 社会治安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收集相关数据,使用各种统计方法来研究城市、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对犯罪率的影响。通过分析结果,提出控制犯罪的策略和措施。 2. 环境污染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环境监测数据和调查问卷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使用统计方法来研究不同地区、工业企业、人口密度等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分析结果,提出保护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3. 资源短缺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资源的分配情况,建立合理分配模型,对未来的资源分

配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测,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通过这些案例的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能够使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1. 引入:通过社会问题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强调统计学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3. 统计方法的应用:以社会治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问题为例,分别介绍解决问题的统计方法。 4. 案例分析讨论: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 5. 思考和总结:授课结束时,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今天

《统计基础》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经济统计学专业:《统计基础》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准确描述统计表的特征; 2.准确说出统计表的构成; 3.正确辨别统计表的种类; 4.有效设计统计表。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程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统计表的特征、构成、类型等定性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数据收集、整理的能力,有效完成统计表制作的能力,即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能够通过分工协作完成学习小组的任务,并逐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积极参与讨论,逐步提高表达能力。 思政育人目标 1.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制度自信; 2.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 3.学生能够认识“国家统计局”网站,了解我国统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及重要性,提升专业自信。 课程思政 融入知识点 1.教学引入部分-通过新闻案例,引导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制度自信。 2.知识点“统计表构成”的讲解,使用“2021年二季度和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统计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总体现状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疫情之下,仍然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的原因,进一步激发国家政策、制度的认同感。

3.作业,一方面考核学生实际制表操作能力是否实现;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建立认真严谨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及职业使命感;第三,通过数据的对比,进一步强化民族自豪感与对国家政策、制度的认同感。 融入方式 1.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最新数据作为教学导入案例,引发学生兴趣; 2.以我国“2021年二季度和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为例,讲解本节课程的专业知识点; 3.任务驱动型作业任务,进一步深化提升德育目标。 思政元素 求真务实、制度自信、认真严谨、职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职业使命感、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重要性、专业自信、认同感、科学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引入 案例引入-新闻:“赵同录: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运行质量继续提升” 1.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发展基础更加巩固 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8285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按2020年二季度、2021年二季度两年同比速度的几何平均值测算,下同),比一季度平均增速加快0.5个百分点;与一季度环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070亿元,同比增长7.6%,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4531亿元,同比增长7.5%,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1257亿元,同比增长 8.3%,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0%、40.5%和53.5%。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0.9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GDP为5321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12.7%,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8402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07154亿元,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6611亿元,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4.9%。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三、教学组织过程 第一学时: 1.问题的引入(10分钟) 引例:科学研究表明,遗传对智力是有影响的,据医学统计,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可能性各位50%,而智力遗传因素都来自X染色体。 问:孩子智力遗传因素中,来自母亲的可能性多大? 2.复习乘法定理(5分钟) 3.由引例,介绍样本空间的划分,即完备事件组的定义。(5分钟) 4.例子1(5分钟) 例1 设10把钥匙中有两把能把锁打开,求第三次把锁打开的概率。此时样本空间如何划分? 5.全概率公式的介绍与证明(10分钟)

6.利用全概公式解决例1(5分钟) 7.例子2(8分钟) 例2 某工厂有三条流水线生产同一种产品,三条流水线的产量分别占该产品总产量的46%,33%,21%,且三条流水线生产产品的次品率分别为0.015,0.025,0.035.请问随意抽取一件产品,恰好抽到次品的概率为多少? 8.解决例2后留下疑问:(2分钟) 如果已知抽到的产品是次品,请问这件次品来自哪条流水线的概率最大? 第二学时: 1.复习全概率公式,并提出逆问题:(2分钟) 事件已经发生(结果已经出现),问:各种原因对结果出现“所做的贡献”各有多大?即求——由果索因 2.推导贝叶斯公式(5分钟) 3.解决上节课遗留的例2 反问(8分钟) 4.先验概率与后验概率的介绍(5分钟) 5.贝叶斯学术成就介绍(3分钟) 6.案例2(10分钟)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孩子与狼”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每天到山上放羊,山里有狼出没。第一天,他在山上喊“狼来了!狼来了!”,山下的村民闻声便去打狼,可到了山上,发现狼没有来;第二天也如此;第三天,狼真的来了,可无论小孩怎么喊叫,也没有人来救他,因为前两天他说了慌,人们不再相信他了。试用贝叶斯公式来分析此寓言中村民对这个小孩的可信度是如何下降的。 7.例3 癌症诊断问题(10分钟) 小明去医院作验血实验,检查他患上了X疾病的可能性,其结果居然为阳性,把他吓了一大跳,赶忙到网上查询。网上的资料说,实验总是有误差的,这种实验有“百分之一的假阳性率和百分之一的假阴性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得病的人中做实验,有1%的人是假阳性,99%的人是真阳性。而在未得病的人中做实验,有1%的人是假阴性,99%的人是真阴性。于是,小明根据这种解释,估计他自己得了X疾病的可能性(即概率)为99%。小

【一流专业建设案例】《统计学》课程

一、课程目标 《统计学》是为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坚持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原则,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基本统计软件,能运用描述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能运用推断统计的理论方法对软件输出结果进行简单的推断统计分析,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课程团队情况 课程团队现有教师3名,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1名。课程负责人老师长期致力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2016年主持完成区级教改项目“《统计学原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2017年7月参加学校课程评估,《统计学》课程获得文科组一等奖,本人获得“优秀教学奖”。2019年10月《统计学》课程定为校级放心课程。2019年12月《统计学》课程申报一流课程。 三、课程建设情况 《统计学》开设于2006年,前期主要针对会计与统计核算、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高职专业,每年的授课人数基本在100人左右。直到2013年学院开设本科

专业以来,同时作为能源经济、财务管理、金融工程、物流工程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每年授课人数在400-500人左右。 本课程以统计调查岗位需求为主线,对自治区内统计学调查相关岗位职责进行分析,紧紧围绕统计调研工作实践确定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统计调查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上,适当弱化理论内容,强化应用内容。对统计学原理的理论和方法概括介绍,对统计调查方法的应用技巧、问卷设计技术、资料处理方法等内容应用设计操作性强的项目,并在项目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分别设置为十个教学项目,完成不同的教学项目获得不同的项目成果。具体项目见下表: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统计学》课程

一、课程简介 《统计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它是运用统计数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实践,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规律的一门方法论科学。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统计导论、数据搜集、数据的图表展示、数据的概括性度量、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一元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应用这些理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着重培养学生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及对分析结果解释的辩证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和忠于统计、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严谨求真等的统计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与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工作研究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过程展示 (一)教学设计过程 《统计学》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不同过程中进行合理地教学设计,形成一套完善地教学体系。使用

讲授、练习、课堂讨论、启发式、线上线下混合等教学方法,力求简明易懂,注重于对统计方法思想的阐述,结合大量的实际数据和实例说明统计方法的特点、应用条件和适用场合,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知识讲授过程中,结合专业及社会经济案例,充分挖掘德育元素。 (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统计学》课程教师组共同探讨,深入挖掘《统计学》课程中每一章节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本课程坚持案例选取与不同思政切入点有效结合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原则。《统计学》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中,遵循“育人为本”,使用“知识点切入+案例导入+挖掘德育元素+讨论分析”的教学方法,把思政融入课程教学每一环节。教师既要通过知识点的清晰讲解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也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如对统计学这一概念进行讲解之后,为加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研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研究 作者:华义平周恺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3期

摘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本文列举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的四个思政案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教育等正面价值观的引导,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3619227099.html,ki.1672-3198.2021.13.071 0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即各门课程都要依据自身的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性质和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各类课程教学中都要融入思政教育,促进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进而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理工类和经管类学生低年级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进一步学习奠定了数学基础,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我校而言,每年选课学生逾2000人,涉及面广,学生主要是大学二年级,正是接受高等教育拔节孕穗的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价值引领,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进行思政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学科,包含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个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且由于随机现象的普遍性,使得这门课比数学类其它课程更便于開展思政教育,这也使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进行课程思政具有可行性。 1 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是师生的第一次见面,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良好契机。第一次课上,一般都会提到这门课的起源,发展以及对这门课有突出贡献的数学家。概率论起源于赌博的相关机会游戏,随着18-19世纪科学的发展,人们注意到其它一些自然学科和社会现象也与机会游戏有关,从而由机会游戏起源的概率论被应用到这些领域,大大推动了概率论的发展。通过概率论的起源与发展,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注重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许宝騄教授(1910-1970)是我国最早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杰出数学家。1910年出生于北京,1928年考入燕京大学理学院,由于对数学的浓厚兴趣,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攻读数学,193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在统计系学习数理统计攻读博士学

《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思政内容 统计学发展史 (一)课程思政目标 (1)了解我国统计学发展史,尤其通过中外统计学发展史的比较,有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了解国情。 (2)通过对许宝驟老师等优秀统计学家热爱祖国、兢兢业业工作的光荣事迹的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实施过程 (1)课外阅读:统计学发展史、许宝驟:中国统计的一代宗师(2)课堂讨论:我国统计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中外统计发展对比(中国的统计思想前期比西方繁荣,后期发展缓慢,原因是什么?之后的改进有哪些?);介绍一位我国的统计学家;其他读后感。 二、课程思政内容 统计调查(第2章数据的搜集) (一)课程思政目标 引导学生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求真,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包括: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其中,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是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二)教学实施过程 (1)要求学生课外精读文献《经验研究中的关键细节》、《实地调查基础之上的研究报告写作》,这是与统计调查密切相关的经典文献。 (2)学生讨论,发表读后感想 (3)老师总结,在实施统计调查以及在此基础上完成分析报告应注意的事项。 三、课程思政内容 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开展问卷调查,撰写分析报告。(第2章数据的搜集、第3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一)课程思政目标 (1)引导学生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实事求是,在撰写调查报告过程中不出假数。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包括: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其中,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是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2)根据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3)问卷设计与展开统计调查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实施过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