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在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在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临

床应用分析

目的: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在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在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样本的平坦糜烂型胃炎患者186例,随机分成3组,普通内镜+活检组70例,NBI-ME+活检组62例,NBI-ME组54例,比较三组的萎缩与肠化检查结果。结果:与普通内镜+活检比较,NBI-ME组在胃镜检查中能很好的发现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萎缩与肠化,两种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结合放大内镜在基层医院中诊断平坦糜烂型胃炎有重要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是癌前疾病[1-2]。为了更好、快捷地诊断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萎缩与肠化,避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漏诊与误诊,本研究主要通过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对胃小凹的形态变化对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萎缩与肠化进行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间内镜下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患者186例,年龄22~79岁,平均(52±4)岁,男111例,女75例,排除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等疾病。其临床表现大体相同,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嗳气、反酸、腹胀等症状,病史反复2年以上。所有收集的病例均由有经验的医师(高年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操作完成。忽略性别、年龄、职业、籍贯等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按照检查前登记的先后顺序分别给予白光+活检、NBI-ME、NBI-ME+活检进行检查,观察组NBI-ME组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平均(5

2.2±5.6)岁;两组对照组,普通内镜+活检组70例,其中男40例、女30例,平均(51.4±2.2)岁及NBI-ME+活检组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平均(52.3±0.4)岁。

1.2 方法用本院消化内镜中心的设备Olympus-H260z放大内镜,该设备可以通过按键进行白光与NBI模式转换,同时通过按键进行放大,最大为80倍。用内镜放大时在胃镜前端按上一个黑帽,便于放大时靠近胃黏膜并有固定作用,使图像更清晰,对胃黏膜观察可以通过普通白光、窄带成像(NBI)结合放大内镜,并行组织活检的胃镜检查,在NBI-ME中观察胃小凹的形态改变,主要是指胃小凹的C、D、E三型为萎缩与肠化改变[3-6]。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肠化的致病因子,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均给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7 d,停药一个月后,做14 C呼气试验均达到阴性结果;不同程度肠化的患者,根据郑元裕等[7]的治疗,给予四逆散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与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治疗,改善患者的腹胀与腹痛等不适,均取得很好的疗效;无萎缩中有不同的睡眠障碍、腹胀、早饱、乏力等不适,内镜下表现糜烂的患者均给予黛力新联合奥美拉唑与铝碳酸镁合用,均明显改善症状,取得良好疗效。

1.3 观察标准胃镜诊断标准:按《2012年慢性胃炎诊疗指南》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慢性胃炎胃小凹的变化根据国内外采用的Sakaki标准进行分型。组织活检取5块(胃窦4块、胃角1块),病理观察慢性胃炎内容包括5项组织学变化(炎症、活动、肠化、萎缩、非典型增生)和4个分级(0级、1级、2级、3级)来表示炎症、活动、肠化、萎缩、非典型增生的严重程度即:0级(-)、1级(+)、2级(++)、3级(+++)。阳性率=(1级例数+2级例数+3级例数)/总例数×100%。分别统计NBI-ME组、普通内镜+活检组、NBI-ME+活检组,忽略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的变化下的萎缩、肠化患者的数量,来判断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萎缩与肠化。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内镜下发现萎缩与肠化,NBI-ME组阳性率为96.3%与91.94%,NBI-ME+活检组阳性率为92.59%与95.16%,明显高于普通内镜+活检组的65.71%与8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ME组与NBI-ME+活检组的萎缩与肠化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萎缩与肠化的严重程度方面,NBI-ME组、NBI-ME+活检组主要在1级与2级间,而普通内镜+活检组主要在2级与3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ME组与普通内镜+活检组萎缩与肠化的轻度、中重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NIB-ME 能很好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萎缩与肠化,普通内镜检查普通内镜易造成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中萎缩的误诊及漏诊且发现萎缩与肠化时,病情已达到中重度,见表1~2。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疾病,一般认为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约为0.5%~1.0%。目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主要采用内镜胃黏膜活检的方法。普通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伴有黏膜颗粒状或结节状等表现。普通内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误诊或漏诊的原因有:(1)普通内镜由于受图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数的限制,常难以发现较轻的萎缩病变;(2)萎缩性病变呈散在性、灶性分布,局部取材活检也难以反映全貌;(3)受组织切片方向的影响,以致诊断的准确性不高。徐园园等[6]研究特殊模式对典型胃黏膜形态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种模式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率。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形态,根据国内外采用的Sakaki标准,胃小凹共分为5型,即:A型呈点状;B型呈线形;C型呈稀疏而粗大的线状;D型呈斑块状或网格状;E型呈绒毛状和黏膜嵴(淡蓝色斑)改变;其中C、D、E为萎缩及肠化表现[8-10]。通过观察本研究NBI-ME组与NBI-ME+活检组及普通内镜+活检组对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中186例患者的萎缩与肠化,内镜下发现萎缩与肠化,NBI-ME组阳性率为96.3%与91.94%,NBI-ME+活检组阳性率为92.59%与95.16%明显高于普通内镜+活检组的65.71%与8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ME组、NBI-ME+活检组主要在1级与2级间,而普

通内镜+活检组主要在2级与3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BI-ME 组与普通内镜+活检组在萎缩与肠化的轻度、中重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郑丰平等[4]通过观察胃小凹的形态分成A、B、C、D、E五型,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敏感性(88.14%)、特异性(85.48%)、阳性预测值(98.11%)、阴性预测值(33.33%)。NBI-ME能很好地观察胃小凹的形态及黏膜嵴的改变,诊断萎缩与肠化来区别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萎缩与肠化,避免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的漏诊与误诊[11-13]。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在胃镜检查中值得在基层医院特别是缺乏病理检查的医院推广应用[14-15]。

参考文献

[1]文秀保.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85-86.

[2]房静远,刘文忠,李兆申,等.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上海)[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6(7):5-16.

[3]杨建荣,吴进峰.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形态观察的临床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1):25-27.

[4]郑丰平,陶力,林显芝,等.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诊断慢性胃炎胃黏膜改变的临床价值[J].中国消化内镜杂志,2011,28(6):330-333.

[5]周平红,姚礼庆.消化内镜切除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51-53.

[6]徐园园,刘希双,夏頔,等.EPK-i对慢性胃炎镜下黏膜形态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68-69.

[7]郑元裕,周子杰.四逆散合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46-47.

[8]姚凡保,马海生,谢春松,等.窄带成像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6(4):221-223.

[9]马桂凤,张国梁,华建平,等.窄带成像(NBI)对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是诊断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2):305-307.

[10]庄坤,宋英,余剑华,等.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应用价值[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4(5):389-391.

[11]刘丽娜,狄建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分析[J].甘肃医药,2013,32(10):773-774.

[12]潘利珍.黛力新在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创

新,2013,10(2):69-70.

[13]吴国荣,陈昱宇,江小娟.窄带光谱成像技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1):137-139.

[14]雷练昌.腹腔镜下胃周血管结扎治疗出血性胃炎[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66-67.

[15]陈娟娟,张刚锋.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5(6):477-480.

探讨NBI在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价值

探讨NBI在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价值目的:探討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 床价值,为医院提高胃癌的整体诊治水平提供相关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00例经常规内镜检查提示异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分别进行普通内镜、NBI内镜以及0.2%靛胭脂染色后放大胃镜下观察,对镜下图像的清晰度、胃小凹分型、微小血管形态等进行比较。结果:B组在显示病变轮廓方面的图像质量、胃黏膜微血管形态、胃小凹形态方面均明显优于A组,在显示病变轮廓方面的图像质量、胃黏膜微血管形态方面均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经NBI诊断和胃小凹形态分型,发现600例患者中,有33例属于早期胃癌,以Ⅵ型为主;有重度、中度和轻度异型增生分别为12例、26例和44例,以Ⅳ、Ⅴ型为主。结论:在消化内科中,给予患者NBI 诊断,除了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的特点之外,还能够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病灶进行准确鉴别,从而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endoscopic narrow-band imaging(NBI)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vel of gastric cancer hospital to provide related data for reference.Method:600 cases with normal endoscopy i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of author’s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1 to August 2013 were cho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group B,group C,by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ere observed under normal endoscopy,NBI amplification gastroscope,magnified gastroscope after dyeing,the microscopic image clarity,gastric pit type,tiny blood vessels form of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display image quality,gastric mucosal lesion contour of the microvascular morphology,gastric pits of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group A,while the display image quality,gastric mucosal lesion contour of the microvascular morphology were obviously superior to group C,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Diagnosis and gastric pit and the NBI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found in 600 patients,33 cases were early gastric cancer,mainly were Ⅵtype.There were severe,moderate and mild hyperplasia in 12 cases,26 cases and 44 cases respectively,mainly were Ⅳ,Ⅴtype.Conclusion:In the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giving patients NBI diagnosis,besides is safe,easy operation,can also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accurately identify,thus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diagnosis and timely treatment is worth further popularizing in clinic. [Key words] Endoscopic narrow-band imaging technology;Early gastric cancer;Precancerous lesions 胃癌是消化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

NBI-ME在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NBI-ME在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马连喜 【摘要】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 B I-M E)在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58例NBI-ME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 变的病灶行活检病理检查,将NBI-ME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58例患者中NBI-ME诊断癌前病灶134处,病理诊断癌前病变132处、早癌2处;158例患者中NBI-ME诊断早癌32处,病理诊断早癌31处、癌前病变1处。
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准确率高,是发现上消化道早期肿瘤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检查手段。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年(卷),期】2016(022)002 【总页数】2页(P55-56) 【关键词】上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窄带成像;内镜 【作者】马连喜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内七科沈阳 11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 内容提要: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58例NBI-ME检查诊断为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

变的病灶行活检病理检查,将NBI-ME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58例患者中NBI-ME诊断癌前病灶134处,病理诊断癌前病变132处、早癌2处;158例患者中NBI-ME诊断早癌32处,病理诊断早癌31处、癌前病变1处。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准确率高,是发现上消化道早期肿瘤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检查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消化道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上消化道癌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极大的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有利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改善预后,回归正常生活[1]。NBI-ME采用了符合黏膜组织及血色素光谱特性的窄光波,再结合高 分辨放大内镜技术,能对黏膜病变表层结构和微血管形态进行对比观察,提高早期肿瘤的检出率和准确率。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经NBI-ME检查被诊断为上消化道早癌 及癌前病变的158名患者166处病灶,作为观察目标。其中男患者94例 (54.5%),女患者64例(40.5%),患者年龄在32~85岁之间,平均年龄(65.2±4.5)岁。 1.2 设备 Oliympus290系统主机,HQ290电子胃镜,具有NBI系统和ME放大系统。 1.3 方法 158例患者均由年资较高的内镜医师负责内镜检查及内镜诊断。具体操作步骤: 给予患者常规口服利多卡因胶浆局部麻醉,进行临床检查时,常规进境至十二指肠降段,针对黏膜表面黏液和气泡,采用二甲硅油+生理盐水制作而成的清洗液进行冲洗,以免对检查造成影响。对清晰的病灶白光画面进行采集,白光观察发现可疑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临床分析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经过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疑似早期胃部病变患者,给予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白光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显著低于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的准确度、灵敏度显著高于采用白光内镜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 对于早期胃癌以及上皮内瘤病变患者通常首先采取内镜切除术,对于经过普通白光内镜观察高度怀疑为胃癌,但是经过活检诊断仅为低级别上皮内瘤者是否給予内镜切除治疗目前仍然存在争议[1]。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上述缺点[2]。本次研究中对本院收治的95例早期胃癌患者给予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95例经过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疑似早期胃部病变患者。其中男55例,女40例;年龄29~84岁,平均年龄(60.8±8.6)岁。 1. 2 方法对疑似病灶在白光内镜下活检2~3块。所有患者在2周内进行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并且进行靶向活检2块。患者根据自身具体指征接受内镜下切除治疗,主要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方法:在胃镜检查前20 min,将去泡剂二甲硅油散1瓶 2.5 g加入20 ml生理盐水中,在振摇溶解后给患者口服。在胃镜检查前10 min,嘱咐患者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 ml。如果出现不规则微血管或腺管开口破坏,并且与周围正常黏膜存在明显分界则诊断为早期胃癌。对于活检和内镜下切除的标本不显示个人信息,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高资历病理医生进行诊断,以内镜下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作为病理诊断的金标准。统计对比病理检查结果,以及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标本病理结果95例经过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疑似早期胃部病变患者中,早期胃癌7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7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采用白光活检病理诊断:早期胃癌1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4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不同腺管开口形态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中Ki67和CDX2的表达情况

不同腺管开口形态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中Ki67和 CDX2的表达情况 背景及目的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其早期诊断极为重要。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研究NBI-ME内镜下早癌的不同黏膜形态变化,有望找到早癌的特异性黏膜改变,提高早癌的检出率。 本文利用NBI-ME内镜下肠上皮化生黏膜的不同微形态结合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综合研究,检测胃窦处不同腺管开口形态的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组织中增殖因子Ki67和肠化因子CDX2的表达情况,分析肠上皮化生程度与不同腺管开口形态的相关关系,判断哪种类型小凹的增殖活性高,从而为临床随访、胃镜直视下靶向活检提供依据。对象和方法回顾性搜集、分析NBI-ME胃镜图像,呈C型、D型和E型腺管开口的各84例,病理诊断均为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另外选取74例非萎缩性胃炎(腺管开口呈B型),56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IN)和70例胃窦腺癌(gastric antrum adenocarcinoma, GAAC)(15例高分化腺癌,36例中等分化腺癌,19例高-中分化混合型)作对照。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所收集的符合标准的标本原始组织蜡块进行 Ki67和CDX2的蛋白检测;应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评估肠上皮化生的程度;快速尿素酶法判断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结果Ki67蛋白在非萎缩性胃炎胃小凹腺管开口呈B型(B型腺管开口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小凹腺管开口呈C型(C型腺管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小凹腺管开口呈D型(D型腺管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小凹腺管开口呈E型(E型腺管肠上皮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胃窦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观察胃表面微血管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观察胃表面微血管在早期胃癌诊断 中的价值 牛昊书;陈海华;伏亦伟;崔宏;陈吉;杨洁 【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技术(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ME-NBI)观察胃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分型对判断早期胃癌分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ME-NBI技术观察200例具有可疑病灶患者的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参照Nakayoshi分型及Yokoyama分型对其微血管形态进行判断,将其分为FNP、ILL-1、ILL-2及CSP四型,之后对病变部位活检进行病理观察,将ME-NBI观察到的微血管形态分型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0例患者中36例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32例确诊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分化型腺癌组 中,FNP型占10%、ILL-1型占60%、ILL-2型占25%、CSP型占5%,ILL-1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LL-2型(x2=5.013,P<0.05);未分化型腺癌组中,ILL-2型占 43.7%、CSP型占56.3%,CSP型发生率高于ILL-2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5,P>0.05);LGIN组中,FNP型占62.5%、ILL-1型占3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P>0.05);FNP、CSP、ILL-1、ILL-2型在不同分化程度病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94,P<0.05).100%的FNP型及80%的CSP型存在于凹陷型病变中;50%的ILL-1型存在于平坦及平坦隆起型病变中,50%存在于隆起型病变中;91.7%的ILL-2型存在于平坦及平坦隆起型病变中.结论应用ME-NBI观察病变表面微血管形态分型可帮助我们评估早期胃癌的分化情况.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卷),期】2015(024)010

NBI(窄带成像技术)内镜下分型和意义

NBI(窄带成像技术)内镜下分型和意义 NBI原理介绍 窄带成像内镜,又称为内镜窄带成像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是一种新兴的内镜技术,它是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用于诊断消化道各种疾病。NBI内镜技术主要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精确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形态,如上皮腺凹结构,还可以观察上皮血管网的形态。这种新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内镜医生区分胃肠道上皮,如Barrett食管中的肠化生上皮,胃肠道炎症中血管形态的改变,以及胃肠道早期肿瘤腺凹不规则改变,从而提高内镜诊断的准确率。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胸外科崔海银 苹果为什么是红色的? 苹果的果皮中所含有的色素可吸收掉白光中400-550nm的光(蓝、绿色),而其他不可吸收的光(红色)被反射。 为什么要以苹果为例? 苹果是红色的,人体血管内,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也是红色的。即血红蛋白可吸收蓝色(415nm)和绿色(540nm)的光,故NBI即是选用了这两个波长的光来进行成像。 那么NBI下血管显色如何呢? NBI仅应用415nm和540nm两个波长的光,其所照射的物体,仅有灰度的变化。而光的波长越长,其穿透能力越强,故415nm的光仅可穿透黏膜层,被表层的毛细血管吸收,而540nm的光既可穿透黏膜层被其毛细血管吸收,又可射入黏膜下被深层的血管吸收。 故黏膜层的血管显色深,呈茶褐色,而深层的血管显绿色。 NBI下食管部观察要点 IPCL IPCL即为上皮内乳头的毛细血管攀,由树枝状血管垂直向上分支而成。正常情况下,常规白光观察几乎看不到。放大内镜观察,正常黏膜的IPCL为小红点。ME-NBI下观察为茶褐色的小点。而食道的树

消化道早癌筛查中各种内镜技术探析-肿瘤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消化道早癌筛查中各种内镜技术探析-肿瘤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中国是消化系统肿瘤高发地,对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进行筛查诊断及监测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消化道内镜检查是消化道早癌筛查、诊断最有效的方法。随着对早癌重视程度的提高及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内镜诊断技术推陈出新并逐渐普及。在白光内镜的基础上,出现了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超声内镜、显微内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等技术,使得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对各项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筛查、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帮助内镜医师全面的了解各项内镜技术的特点,有效、合理地来制订消化道早癌筛查、诊断方案。 关键词:消化道早癌; 内镜; 筛查; 诊断; 中国是消化系统肿瘤高发地,胃癌、结直肠癌及食管癌均居

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前5位。由于早期消化道肿瘤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预后令人沮丧。而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监测以提高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显着改善[1]。因此,对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进行筛查诊断及监测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消化道内镜检查是消化道早癌筛查、诊断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白光内镜的基础上,出现了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超声内镜、显微内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等技术,使得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对各种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筛查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帮助制定合适的消化道早癌筛查诊断方案。 1 白光内镜 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WLE)被用作标准内镜检查,是目前消化道疾病最常用的内镜检查技术。常规白光内镜可以发现肿瘤病变的明显形态学改变,但由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病灶通常比较微小,且表现不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准确诊

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24例诊断分析

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24例诊断分析傅美丽;樊淑梅;李国华 【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接受白光内镜、NBI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的2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病灶共26处,其中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3处,原位鳞癌7处,黏膜内鳞癌6处.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分型:井上分型多以Ⅳ~Ⅴ1型为主,部分呈Ⅴ2型,未见Ⅴ3型及Ⅴn型.其中Ⅳ型3处,Ⅳ~Ⅴ1型共14处,Ⅴ1~Ⅴ2型6处,Ⅳ~Ⅴ2处3处.26处病灶小探头超声下表现为黏膜层和(或)黏膜肌层增厚呈均质或不均质低回声或稍低回声改变.结论 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有助于早期食管癌病变浸润深度的评价.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8(012)008 【总页数】2页(P35-36) 【关键词】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超声内镜;早期食管癌 【作者】傅美丽;樊淑梅;李国华 【作者单位】528300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科;528300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科;528300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早期食管癌临床表现及白光内镜下表现多不典型, 可表现为局部或环周充血水肿、

糜烂、粗糙或颗粒样隆起, 易与食管炎混淆, 导致漏诊[1]。因此, 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作者通过对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诊断2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探讨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13年6月~2016年12月诊治的早期食管癌患者24例, 其中男20例, 女4例;年龄40~77岁, 平均年龄(60.5±10.9)岁;因体检发现者2例, 上腹部不适常规胃镜检查者8例, 以反酸为主要症状者14例;伴烧心者12例, 胸骨后不适者7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先采用白光内镜检查, 发现食管病变后再采用NBI模式观察并进行NBI放大内镜(型号为Olympus GIF 260Z)及20 MHz超声小探头(型号为Fujinon PL2226-20)检查。操作过程:①普通白光内镜观察并记录所发现病灶部位、大小、形态;②NBI模式观察病灶与背景黏膜对比度、病灶边界;③切换成NBI放大内镜进行观察, 并记录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ntra-epithelial papillary capillary loop,IPCL);④小探头超声检查:经活检孔道注入无菌水, 插入20MHz的超声小探头, 待病灶处食管腔充盈水后开始扫查,连续多层次扫查病灶及病灶周围区域, 并予以生理盐水黏膜下注射观察抬举征。所有患者均在NBI内镜下进行1~3块活检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2.1 普通白光内镜下表现 24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诊断有26处病灶, 有2例病例为食管多位癌;其中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3处, 原位鳞癌7处, 黏膜内鳞癌6处。26处病灶中,食管上段病变3处、食管中段病变15处、食管下段病变3处, 食管中段+下段病变4处, 食管上段+中段+下段病变1处(距门齿20~38 cm, 全周病变);病变大小从0.7 cm×0.4 cm至环食管全周(最长18cm)不等。普通白光内镜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胃癌是在我国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对胃癌患者的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的准确诊断,并对确诊的胃癌患者进行及时的临床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而对患者的胃癌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治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是目前内镜诊断中的一个新兴技术,与传统的内镜诊断技术相比,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诊断的优势比较明显,可以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的诊断率,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标签: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早期胃癌;癌前病变 [文献标识码]A 流行病学数据表明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胃癌患病率最高,是第三位的癌症死亡原因。临床治疗表明早期胃癌患者其术后5年生存率>90%,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20%~30%。而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肠型胃癌常伴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Correa等提出正常黏膜一慢性炎性反应一萎缩一肠化生一异型增生一癌变的经典变化。因此,若能在内镜下识别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对预后十分重要。 1.内镜窄带成像技术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主要是对患者的消化道的黏膜表面上的一些微细腺管的形态和微血管的形态进行观察,进而可以发现于普通的内镜之下常常难以发现的一些病灶,更为精确的引导患者的活检,使患者的疾病诊断的相关准确性得以提高,使患者的消化道癌前的相关病变和早期癌症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可以对患者的黏膜浅层的一些比较细微的结构以及表浅的一些毛细血管网的形态学的成像效果较好,还有效增强患者的血管系统的对比性。而且,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中的红光的黏膜渗透的深度更深一些,其中比较长的波长更是超出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吸收光谱的范围,所以,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于患者的黏膜深层的一些集合性的大血管的成像效果也比较好,还可使患者的大血管和周围的相关组织进行良好的对比。Yasushi等的相关研究结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一些凹陷状轮廓的显示效果要比传统的内镜的效果更佳;对于患者的黏膜血管网以及病变的色调的显影情况也比传统的内镜的效果更好;对于区分非肿瘤性的病变以及肿瘤性的病变的敏感性高达100%,其特异性则为75%,要比传统内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83%和44%)明显更高,与色素内镜的检查结果则具相似性果。而且,与传统的电子内镜以及染色内镜比较发现,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NBI不需在内镜下进行对比增强剂的喷洒,只需对其内镜上的相关按钮进行操作即可;其次,NBI可有效避免由于染料的分布不均匀或者不规则而出现对患者的病变的错误判断的情况;再次,NBI可以于传统的内镜成像以及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的系统间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的需要,比较迅速

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放大内镜对食管Barrett黏膜病变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Clinical Value of Narrow Band Imaging(NBI)Combined with Magnification End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Barrett Mucosal Lesions 作者:周林华[1] 作者机构:[1]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出版物刊名:宜春学院学报 页码:84-87页 年卷期:2018年第12期 主题词:食管Barrett黏膜病变;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 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nging,NBI)联合放大内镜对食管Barrett黏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宜春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常规内镜诊断为食管Barrett黏膜病变的患者354例,随机分为常规内镜检查组(常规组)102例、NBI染色放大内镜检查组(NBI放大组)252例。常规组常规内镜检查并在病变处取组织活检;NBI组在常规内镜检查后再行NBI染色放大内镜检查,在放大的状态下观察病变处上皮腺管开口形态分型,并取组织送病检。对常规内镜和NBI染色放大内镜与组织病理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2例常规内镜病理确诊食管Barrett黏膜病变60例,确诊率58.8%(60/102)。252例NBI染色放大内镜检查病理确诊200例,确诊率 79.4%(200/252)。NBI组对食管Barrett黏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组(79.4%vs 58.8%,P=0.000)。NBI染色放大内镜观察:柱状上皮腺管开口Ⅰ-Ⅱ型142例,病理确诊112例,Ⅲ-Ⅳ型

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发现早期胃癌(组织分型及浸润深度)(参考提供)

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发现早期胃癌(组织分型及浸润深 度) VS 经典分型在区分癌与非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期学者又进一步对MV/MS 分型细化,以期预测组织学分型和早癌浸润深度,从而为后期内镜或外科治疗提供决策。 在预测组织学分型上,2010 年Akira 推出基于MV 的胃早癌ME+NBI 分型,即FNP(精细网格,fine network pattern),CSP(螺旋型,corkscrew pattern)(图1),此前一直被定义为「未分类型」的表型被进一步细化为IIL-1(小叶内环型-1,intra-lobular loop pattern-1),ILL-2(小叶内环型-2, intra-lobular loop pattern-2)(图2)。根据研究结果,FNP 与ILL-1 大部分为分化型腺癌,而CSP 多为未分化型腺癌。ILL-2 主要分布于分化型腺癌,但也可在未分化腺癌中存在。此外,64% 未分化ILL-2 腺癌中可见CS(螺旋状)微血管(图3),但在分化腺癌中未见此现象发生。 图1 FNP 与CSP 分型。A FNP 为MV 的精细网络状结构;B CSP 为MV 的螺旋型结构 图2 ILL-1 与ILL-2 分型。A ILL-1 为包含环形MV 的绒毛状腺体结构;B ILL-2 为上述基础上出现腺体断裂 图3 IIL-2 型胃癌中出现CS 型MV。A 胃体中部后壁一

0-IIc 型早癌;B NBI 可见不规则茶色区域;C ME+NBI:断裂绒毛状腺体上可见CS 型MV;D 病理示黏膜固有层未分化腺癌相反,Masashi 等另辟蹊径,从癌灶周围非癌黏膜表型推测癌灶组织学类型,将癌灶周围非癌黏膜的ME+NBI 表现分为以下四型:A 点状型(圆形或针眼点状);B 短线状(扩张、垂直长凹痕结构);C 条纹型(管样,小梁嵴样结构);D 颗粒型(绒毛、乳头状结构)(图4)。该分型由sakaki 的胃黏膜ME+NBI 七类分型简化而来。C 与D 预测着分化型癌的组织类型,其理论基础是 C 和 D 表型为黏膜萎缩相关表型,是分化型癌(肠型)发生基础。B 型为HP (-)炎性黏膜表型,萎缩程度较 C 和 D 轻,预测未分化型癌组织学类型,也间接反映了不同于分化型癌的发生路径。 图4 胃癌周围黏膜的ME+NBI 分型。a-d 分别对应A-D 分型以下为ABCD 分型应用实例: 图5 A 白光下病灶经靛胭脂染色后,病变为平坦结节形高分化腺癌,周围黏膜呈细颗粒样萎缩表现;B 放大后观察,可见小绒毛状结构(D 型) 图6 A 胃体中部前壁可见凹陷型未分化型早癌,褪色,大小约10 mm;B 放大观察,背景黏膜为B 型(短线状)2014 年Takashi 等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认为MV 结构缺失

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3例报道

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3例报道 陈莹;张海芹;王志荣;熊杰;陈巍文;许树长 【摘要】早期胃癌常因无明显症状、病灶不明显而难以识别,白光内镜下仔细观察结合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magnifying endoscopy narrow-band imaging,ME-NBI)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现报道3例ME-NBI诊断早期胃癌病例.【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卷),期】2019(028)001 【总页数】3页(P57-59) 【关键词】早期胃癌;放大胃镜;窄带成像 【作者】陈莹;张海芹;王志荣;熊杰;陈巍文;许树长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病例1 患者,男,55岁,因“发现贲门糜烂半月余”入院。患者于半月余前至我院体检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窦炎。病理结果提示:“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急性活动;“贲门”:中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急性活动,局部浅表

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平素体健,否认肿瘤家族史,1年前曾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生化:白蛋白:39.7 g/L(40~55 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3 mmol/L(>1.04 mmol/L),尿酸:449 μmol/L(208~428 μmol/L)。胃泌素:57.54 ng/L(25~100 ng/L)。肿瘤标 记物:神经元特异烯醇酶:19.05 ng/ml(15.7~17 ng/ml)。血常规、血糖、血凝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尿粪常规未见异常。上腹部增强CT:肝左 外叶囊肿、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硬化。胸部CT:两肺下叶胸膜下少许渗出性改变,两肺上叶小结节、肺大泡、主动脉硬化。心电图:正常心电图。2018年11 月9日胃镜: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窦炎,贲门Ⅱc型病变,大小约0.8 cm×0.6 cm,NBI放大见DL(+),IMVP(+),IMSP(+)(见图1)。13C呼气试验阳性。后患者于2019年11月10日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见图2)。术后予以禁食、泮托拉 唑抑酸、卡络磺止血、补液支持治疗后出院。病理结果:贲门糜烂:胃黏膜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浅表平坦型,病灶直径约0.8 cm,位于黏膜内,切缘净。 图1 贲门病灶胃镜图片 A~B:白光下近贲门后壁可见一大小约0.6 cm×0.8 cm 的平坦凹陷糜烂性病变;C~D:ME-NBI观察可见病变处DL(+),病变处腺管扩张,血管扭曲Fig 1 Endoscope pictures of preventriculus lesion A-B: there was a flat concave erosion near posterior peventriculus in white light, which sized 0.6 cm×0.8 cm; C-D: the lesion in ME-NBI had DL, with crypt dilatation and microvascular tortuosity 病例2 患者,女,65岁,因“骨质疏松症”入院。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否认肿瘤家族史。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肌酶谱未见异常,血脂总胆固醇:5.93 mmol/L;甘油三酯:2.59 mmol/L; 肿瘤标记物正常;上腹部CT:肝脏多发囊肿、副脾、胃窦部胃壁稍增厚。无痛肠镜:结肠炎结肠息肉冷切除术。胃镜示胃体前壁可见一大小约1.5 cm×2.5 cm的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在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在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临 床应用分析 目的: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在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在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样本的平坦糜烂型胃炎患者186例,随机分成3组,普通内镜+活检组70例,NBI-ME+活检组62例,NBI-ME组54例,比较三组的萎缩与肠化检查结果。结果:与普通内镜+活检比较,NBI-ME组在胃镜检查中能很好的发现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萎缩与肠化,两种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结合放大内镜在基层医院中诊断平坦糜烂型胃炎有重要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是癌前疾病[1-2]。为了更好、快捷地诊断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萎缩与肠化,避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漏诊与误诊,本研究主要通过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对胃小凹的形态变化对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萎缩与肠化进行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间内镜下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患者186例,年龄22~79岁,平均(52±4)岁,男111例,女75例,排除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等疾病。其临床表现大体相同,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嗳气、反酸、腹胀等症状,病史反复2年以上。所有收集的病例均由有经验的医师(高年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操作完成。忽略性别、年龄、职业、籍贯等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按照检查前登记的先后顺序分别给予白光+活检、NBI-ME、NBI-ME+活检进行检查,观察组NBI-ME组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平均(5 2.2±5.6)岁;两组对照组,普通内镜+活检组70例,其中男40例、女30例,平均(51.4±2.2)岁及NBI-ME+活检组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平均(52.3±0.4)岁。 1.2 方法用本院消化内镜中心的设备Olympus-H260z放大内镜,该设备可以通过按键进行白光与NBI模式转换,同时通过按键进行放大,最大为80倍。用内镜放大时在胃镜前端按上一个黑帽,便于放大时靠近胃黏膜并有固定作用,使图像更清晰,对胃黏膜观察可以通过普通白光、窄带成像(NBI)结合放大内镜,并行组织活检的胃镜检查,在NBI-ME中观察胃小凹的形态改变,主要是指胃小凹的C、D、E三型为萎缩与肠化改变[3-6]。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肠化的致病因子,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均给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7 d,停药一个月后,做14 C呼气试验均达到阴性结果;不同程度肠化的患者,根据郑元裕等[7]的治疗,给予四逆散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与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治疗,改善患者的腹胀与腹痛等不适,均取得很好的疗效;无萎缩中有不同的睡眠障碍、腹胀、早饱、乏力等不适,内镜下表现糜烂的患者均给予黛力新联合奥美拉唑与铝碳酸镁合用,均明显改善症状,取得良好疗效。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在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在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中 的临床应用分析 李海军;许官升;谭智华;徐显林;张印;余标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15(000)028 【摘要】Objective:To discuss the narrow band imaging combined with 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 apply in the clinic about chronic flat erosive gastritis.Method:186 patients with chronic flat erosive gastritis in our hospital who accord the diagnosis of endoscopic samples were selected from April 2013 to October 2014,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ordinary endoscopy+biopsy group for 70 cases,NBI- ME+biopsy group for 62 cases and NBI-ME group for 54 cases,the atrophy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of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diagnosis result of chronic plainness erosive gastritis with atrophy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in NBI-ME group was better than endoscopy+biopsy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NBI combined with magnifying endoscopy in flat erosive gastritis at basic hospital has great significance.%目的: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在平坦糜烂型胃炎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在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样本的平坦糜烂型胃炎患者186例,随机分成3组,普通内镜+活检组70例,NBI-ME+活检组62例,NBI-ME组54例,比较三组的萎缩与肠化检查结果。结果:与普通内镜+活检比较,NBI-ME组在胃镜检查中能

NBI-ME内镜技术在结直肠早期肿瘤诊治中的价值

NBI-ME内镜技术在结直肠早期肿瘤诊治中的价值 刘宇虎;陈桂权;钟东;傅利萍;陈少芬;陈晓春;程树红;吴高梅;柳娟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11(8)6 【摘要】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结直肠病变进行观察,研究NBI-ME内镜技术对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的优势,以及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判断的精准度.方法 680例患者进行了完整普通肠镜、NBI-ME、色素内镜检查.对新生性病变分别用普通光镜、NBI-ME模式及色素放大方法观察病变表面结构,记录微血管形态(MP)和腺管开口分型(pit),对病变性质的判断结果与病理诊断比较.结果NBI-ME在385例患者发现新生性病变513个,而普通光镜只检出其中的 74.1%(380/51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色素内镜能检出86.0%(441/513),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光镜漏检主要为微小病变及平坦型病变.NBI-ME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性准确率为94.2%,敏感性90.2%,特异性95.3%,显著高于普通光镜和色素内镜(P<0.001).结论 NBI-ME内镜技术有利于发现微小病变和平坦型病变,能清晰观察病变表面pit形态结构、微血管形态,对判断病变肿瘤性或非肿瘤的准确率明显比普通内镜和色素内镜高,检查操作时转换模式方便,NBI-ME将成为发现结直肠新生性病变和鉴别是否肿瘤性的更有效的内镜检查方法.【总页数】3页(P1-3) 【作者】刘宇虎;陈桂权;钟东;傅利萍;陈少芬;陈晓春;程树红;吴高梅;柳娟 【作者单位】523128,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分院;523128,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分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523128,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普济

NBI窄带成像内镜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窄带成像内镜 又称为内镜窄带成像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是一种新兴的内镜技术,它是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用于诊断消化道各种疾病。NBI内镜技术主要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精确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形态,如上皮腺凹结构,还可以观察上皮血管网的形态。这种新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内镜医生区分胃肠道上皮,如Barrett食管中的肠化生上皮,胃肠道炎症中血管形态的改变,以及胃肠道早期肿瘤腺凹不规则改变,从而提高内镜诊断的准确率。 1简介编辑 内镜窄带成像术(NBI)作为一种新兴的内镜技术,已初步显示出它在消化道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NBI的窄带光谱有利于增强消化道黏膜血管的图像,在一些伴有微血管改变的病变,NBI系统较普通内镜有着明显的优势。目前,NBI已在多领域广泛开展,应用范围除消化道外,还包括耳鼻咽喉、呼吸道、妇科内镜与腹腔镜外科等。 2用途编辑 具NBI功能的内镜其外形和常规操作与普通内镜基本一致,在操作中可随时切换至NBI模式观察病灶。对于附带NBI功能的变焦放大内镜而言,在对病灶近距离放大观察后再开启NBI 模式,能更清晰地了解病灶表面的黏膜凹窝形态及血管等,方便对病灶进行定性与靶向活检。目前,NBI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包括: ①微小病灶的早期发现与诊断;②联合放大内镜观察其细微结构,进一步评价其特性并预测组织病理学结果;③作为病灶靶向活检及内镜下治疗的定位手段。 NBI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中下咽部早期癌、食管上皮内癌、Barrett食管、早期胃癌、结肠早期癌的诊断及检出率。 NBI图像中血管和粘膜的颜色对比率明显更大,易于对食管上皮微血管(IPCL)的形态观察和评价,尤其是对无经验的内镜医师更易于发现病变.与组织学金标准相比,使用NBI内镜对IPCL的评价预测肿瘤浸润深度的精确性可达85%,因此,日本内镜学会建议在食管鳞癌的筛检中应常规使用HR—NBI。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唯一癌前病变,使用NBI加放大内镜联合检查Barrett食管,较传统电子内镜更容易呈现鳞柱上皮交界处,能更清晰地显示Barrett 上皮血管网的形态,并能较好地对Barrett上皮进行粘膜腺凹形态分型.资料显示,放大内镜、NBI加放大内镜和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能清楚地显示上皮腺凹的比例分别为14%、61%和70%。另外,通过活检证实其对异型增生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42%、73%和79%。表明NBI 加放大内镜优于普通放大内镜,具有与染色放大内镜相近的诊断率。 大多数的胃癌被认为来源于一系列粘膜改变,经历Hp相关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到肿瘤.越来越多研究证明,胃粘膜表面微血管结构的观察可以提高胃癌前病变和早癌诊断的敏感性。放大内镜结合NBI系统虽然不能取代组织学检查,但是能预测胃癌的组织学的特征。NBI放大内镜通过照射到胃黏膜中肠化上皮顶端可产生淡蓝色冠(LBC),人们根据这一特点应用NBI放大内镜在萎缩性胃炎中识别肠上皮化生的区域。临床观察结果显示,NBI识别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93%.因此,NBI放大内镜通过淡蓝色冠这一特点,能较准确地发现胃黏膜中的肠上皮化生。 由于放大内镜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应用较成熟,且结肠黏膜较薄,微血管易见。因此,NBI系统对结肠疾病的鉴别和诊断帮助较大。NBI系统观察黏膜表面变化,判断肿瘤或非肿瘤病变的符合率比普通内镜和染色内镜高,敏感性强.NBI对结肠增生性息肉、腺瘤和早期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5。7% ,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92.7%。 3原理编辑 传统的电子内镜使用氙灯作为照明光,这种被称为“白光”的宽带光谱实际上是由R/G/B(红/绿/蓝)3种光组成的,其波长分别为605nm、540nm、415nm.NBI系统采用窄带滤光器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