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微信专栏】之434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的现在与将来

合集下载

活跃期至第二产程持续胎心监护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效果观察

活跃期至第二产程持续胎心监护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效果观察

04
活跃期至第二产程持续胎 心监护的技术发展与改进
胎心监护技术的发展历程
胎心监护技术的起源
胎心监护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使用的设备庞大且昂贵, 主要由医院购置使用。
胎心监护技术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胎心监护设备不断小型化、便携化,而且 成本逐渐降低,使得这项技术在孕妇产前和产时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持续胎心监护对围产儿神经系 统发育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胎心监护策略来提高 母婴安全和围产儿预后质量。同时,可以研究如何将持 续胎心监护与其他监测手段相结合,以提高监测效果和 准确性。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扩大样本量
未来研究应尽可能扩大样本量,以增加结 论的可信度和稳定性。
减少产程并发症
持续胎心监护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胎 心率,从而减少胎儿窘迫、缺氧等产程并 发症,保障产妇的健康。
提高产妇满意度
通过持续胎心监护,产妇可以更加安心地 度过产程,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产 妇的满意度。
对胎儿的影响
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
持续胎心监护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窘迫 、缺氧等问题,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的风险 。
要点二
未来挑战
虽然持续胎心监护技术在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但是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例 如设备成本较高、技术更新迅速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 步解决才能更好地推广应用这项技术。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贡献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持续胎心监护和常规胎心监护在活跃期 至第二产程中对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发现持续胎心监 护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同时提高围产儿预后质 量。
优化监测策略
未来研究应探讨如何优化胎心监护策略, 以提高监测效果和准确性。

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及护理

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及护理
医学 感 染杂 志, 2 0 0 0 , 1 0 ( 2 ) : 1 4 1 .
[ 3 ] 杨萍. 机械 通气 患者 肺 部感 染 的原 因分析及 预 防 护理 [ J ] . 实用医 技杂 志, 2 0 0 6 , 1 3 ( 6 ) : 9 9 0 .
【 4 】H a n n a H A, R a a d I I , H a c k e t t B , e t a 1 . A n d e r s o n C a t h e t e r S t u d y
Gr o u p . An t i b i o t i c — i mp r e g n a t e d c a t h e t e r s a s s o c i a t e d wi t h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e c r e a s e i n n o s o c o mi a l a n d mu l t i d r u g — r e s i s t a n t b a c t e r e mi a a s i n
5 5 2 ・临床护理 ・
吸痰措 施 。吸痰前后 ,给予 1 0 0 %氧气 吸人2 mi n ;吸痰应 选择柔 软、
直径 不超 过气管 导管 直径 1 / 2 的无菌 软硅 胶管 ;吸痰 管过粗 过硬 ,不
Oc t o b e r 2 0 1 3 , V o 1 . 1 1 , No . 3 0
及安全性 ,并根据孕妇 的不同文化程 度对 患者进行 个体性的心理 干预
【 关 键 词】 胎 心监护 ;持 续 ;全程
胎 心胎动官缩 图简称胎 心监护 ,是实时反映 胎儿生理 活动的最重 要 的观察指 标之一 ,可以实施 的观察胎动和 胎心率情况 ,从而对胎 儿

研究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

研究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

2019年4月C 第6卷/第12期Apr. C. 2019 V ol.6, No.1280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研究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祁 清(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 普洱 665000)【摘要】目的 对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待产的160例孕妇分为对照组(使用多普勒诊断仪对胎心音进行测定)与实验组(予以持续胎心监护),时间均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对比两组孕妇宫内窘迫漏诊率与新生儿APgar 评分。

结果 ①实验组新生儿APgar 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数据差异显著(P <0.05)。

②实验组孕妇宫内窘迫漏诊率2.5%低于对照组孕妇宫内窘迫发生率11.3%,数据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保证了孕妇的安全,更保证了新生儿的安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胎心监护;待产孕妇;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2.80.01胎心监护主要是指使用胎心监护仪对胎儿心率进行持续、动态的观察,根据监测结果可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

此次研究针对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数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随机选取在我院待产的160例孕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时间均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

对照组孕妇80例,年龄20~27岁,均值(23.5±4.7)岁,经产妇42例,初产妇38例;实验组孕妇80例,年龄20~29岁,均值(24.5±4.9)岁,经产妇40例,初产妇40例。

两组产妇数据资料对比并无差异(P >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使用多普勒诊断仪对胎心音进行测定:孕妇在进入医院后,每天进行3次检查,每次检查的时间为4min ,在进入产程时医务人员用手触摸孕妇宫缩情况,当孕妇宫缩时监测胎心,一旦发生人工破膜或自然破膜后观察羊水情况、监测胎心等。

产时持续胎心监护结合护理干预对提高胎儿宫内情况监测效果的影响杨芳

产时持续胎心监护结合护理干预对提高胎儿宫内情况监测效果的影响杨芳

产时持续胎心监护结合护理干预对提高胎儿宫内情况监测效果的影响杨芳发布时间:2023-06-15T03:22:35.31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7期作者:杨芳[导读] 目的:分析探究产妇接受产时持续胎心监护结合护理干预对提高胎儿宫内情况监测效果的影响。

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产妇接受产时持续胎心监护结合护理干预对提高胎儿宫内情况监测效果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于2021年4月~2022年2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6例自然分娩产妇,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33例,接受常规胎心音监测)以及观察组(33例,接受持续胎心监护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脐带因素、羊水因素、胎盘因素以及母体因素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产妇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脐带因素低于对照组(P<0.05),羊水因素、胎盘因素、母体因素与对照组产妇的相差不大(P>0.05);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03%(1/33),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8.18%(6/3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产妇在分娩时接受产时持续胎心监护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同时降低胎儿窘迫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保证了产妇以及胎儿的健康,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荐。

【关键词】产时持续胎心监护;护理干预;胎儿宫内情况监测效果;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水平的提高,胎心监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一般来说,胎心监测可以在怀孕32周后进行自我监测[1]。

产前检查时的胎心监测是妊娠晚期非常重要的产前检查点。

它也是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的最重要的检测方法,对早期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及时治疗和降低围产期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这是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传统的胎心监测对胎心率、胎动和宫缩的检测准确度较低[2]。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分娩期间持续测量胎心率与护理干预对改善胎儿宫内状况监测效果的影响。

胎心监护在产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胎心监护在产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胎心监护在产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胎心作为可以反应胎儿生长发育的指标,医生掌握胎心,可以对孕产妇体内胎儿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便于及时发现异常,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种监护设备应时而生,胎心监护仪更是被广泛用于产科护理中。

胎心监护仪器从最初检测胎儿的存活率,逐渐发展为诊断胎儿心脏、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能量等信息,可以实现优生优育的目的。

同时,检测胎儿的实际情况,还能预防胎儿发生宫内窘迫,预防不良妊娠结局。

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胎心监护在产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其展开相关概述。

关键词:胎心监护;产科;应用进展胎心监护的主要工作原理是连续记录胎儿的心率变化,分析胎儿的心率曲线、宫缩压力图形,进而评估患者存在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胎儿存在的健康情况,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显著提高胎儿的生存质量。

胎心监护为临床产科诊断胎儿在女性子宫内的健康,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方法产科实施胎心监护不仅可以发现胎儿的实际情况,还能排除影响胎儿的相关因素,保证胎儿可以健康生长,避免孕产妇出现分娩意外。

研究显示,胎心监护可以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宫内窒息等危重症,对母婴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胎心监护在产科的应用价值分析胎心监护主要是指连续记录孕产妇体内胎儿的心率,进而检测胎儿实际状态的一种方法[1]。

临床以往常采用听诊器监听胎儿的心率变化,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胎心监测仪器逐渐成为产科中不可缺少的仪器。

此外,胎儿监护的根本目的,是保护胎儿在孕产妇体内健康生长,极易消除各种危险因素,保证孕产妇可以在符合分娩条件时,将其娩出体外,保证胎儿的健康、智力。

以往的胎心监护只能推测胎儿是否存活,但如今的胎心监护,可以获取全面的胎儿信息以及能量储备[2]。

胎心监护不仅可以诊断胎儿的心脏能力,还能评估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

但胎儿长期生存的子宫环境发生恶化的时候,最先损害的系统是中枢神经。

这是由于胎儿的中枢神经发育不够完善,其缺少储备能力,缺氧的耐受能力比较低,一旦受到损害无法逆转,且终身伴随。

产程中胎心监护的应用及护理

产程中胎心监护的应用及护理

产程中胎心监护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准确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指导临床及时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

方法对370例36周以上孕妇进行常规监护。

结果无刺激试验(NST)反应型217例,无反应型26例,收缩刺激试验(CST)正常型83例,CST异常型44例。

异常者中52例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围产儿死亡1例。

结论常规使用电子胎心监护,能对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做出评价,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处理方案,改善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胎心监护胎心基线率护理胎心监护是利用胎心监护仪连续观察并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

监护图形能反应胎心率与胎动及子宫收缩的关系,可用来筛选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及缺氧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采取一系列正确处理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2008年2月至7月期间,我院对入院的370例孕妇进行了常规监护。

现将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70例来我院分娩的孕妇,年龄23~36岁,孕周36~42周,初产妇329例,经产妇41例.其中有产科并发症者103例。

1.2 操作方法使用英国牛津Team胎儿监护仪和泰医的TS2002双床位同时监护微机胎儿监护仪。

孕妇在无饥饿状态下,取半卧位或左侧卧位,将超声多普勒探头置于胎心音最清楚的部位,宫缩探头置于宫底下二横指处,各自用腹带固定于腹壁上,以接受胎心与胎动及宫缩信号,并将监护结果通过激光打印自动进行监护,常规监护20min。

如出现异常,重复延长30min~60min,或及时复查,以排除胎儿睡眠,孕妇体位,精神因素等影响。

若孕妇宫口扩张≥2cm,则直接进行连续监护,观察中连续监护时间最短0.5h,最长7.5h,所有观察孕妇均未使用镇静剂。

1.3 护理方法1.3.1心理护理当对产妇进行胎心监护时,腹部捆上连有电线的探头,会引起惊恐不安或拒绝,往往不能获得良好的图形,所以监护前必须告诉孕妇进行胎心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孕妇自然接受或主动要求进行胎心监护。

舒适护理结合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在待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结合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在待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结合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在待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孙 伟(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摘要】目的 探讨在待产产妇中应用舒适护理结合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效果观察。

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于我医院妇产科待产的98名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胎心监护,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结合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

结果 经数据分析后表明,实验组中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实验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待产产妇中应用舒适护理结合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效果显著,能够使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得到明显的降低,并且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舒适护理;胎心监护仪【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32.155.02给予待产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与胎心监护能够及时的了解妊娠胎儿的发育状况,早期排除影响胎儿的不利因素,避免影响胎儿及产妇的身心健康,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以及智力发育情况。

有相关研究显示,舒适护理结合胎心监护仪持续检测能够有效的提升新生儿的出生质量,降低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症状。

本文针对在实施舒适护理结合胎心监护仪监测后,取得了较好临床护理结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将我医院妇产科待产的98名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2.7)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9例,孕妇37~40周,平均(38.5±1.5)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9±1.7)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20例,孕妇38~40周,平均(39±1.8)周。

连续胎心监护在产妇不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连续胎心监护在产妇不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连续胎心监护在产妇不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连续胎心监护在产妇不同产程中应用价值进行探究。

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连续胎心监护的280例第一及第二产程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26例胎心监护异常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将154例胎心监护正常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经比较,观察组产妇出现酸中毒、窒息及羊水粪染的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产妇各个产程中进行连续胎心监护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为干预措施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连续胎心监护;不同产程;应用效果前言胎心监护技术是当前临床上一种重要的监测手段,基于其操作便捷、无痛苦的特性,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

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对产妇实施全过程连续胎心监护,对其预后具有着较大影响。

近年来,临床上针对第一及第二产程的连续胎心监护应用价值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特对连续胎心监护在产妇不同产程中的应用价值做出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为时间范围,将此期间内在我院进行连续胎心监护的280例第一及第二产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监护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126例)与对照组(154例),其中观察组为胎心监护异常的产妇,对照组为胎心监护正常的产妇。

所有产妇均在自愿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参与本次研究。

观察组产妇中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38岁,平均年龄为(27.34±3.35)岁;平均孕周为(40.38±3.27)周;其中初产妇82例,经产妇44例。

对照组产妇中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38岁,平均年龄为(27.21±3.18)岁;平均孕周为(40.21±3.08)周;其中初产妇103例,经产妇51例。

两组产妇的相关一般资料基本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连续胎心监护在顺产产妇各个产程中的应用价值 刘秀梅

连续胎心监护在顺产产妇各个产程中的应用价值 刘秀梅

连续胎心监护在顺产产妇各个产程中的应用价值刘秀梅发表时间:2017-04-11T14:10:16.71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作者:刘秀梅[导读] 充分说明连续胎心监护对顺产产妇产程和母婴预后有重要的指导和预测价值,提示临床早期干预,避免不良事件。

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中心卫生院湖南邵阳 422200 【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顺产产妇各个产程中实施连续胎心监护的临床价值。

方法:根据胎心监护情况将95例顺产产妇均分为常规组(40例)与异常组(45例),观察对比异常组胎心监护不良情况和两组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指标。

结果:异常组产妇中轻度VD、中度VD、重度VD以及LD的脐带因素、酸中毒、羊水粪染以及窒息等不良监测结果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异常组脐带血PaCO2、乳酸水平更高,PH、BE更低,与常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结论:应用连续胎心监护有助于评估产妇与胎儿状况,指导临床干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顺产;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应用价值产前胎心监测是评估胎儿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助于临床掌握胎儿健康状况。

近几年来临床对连续胎心监护在一、二产程中的应用价值存在一定争议[1]。

本文主要观察分析顺产产妇各产程中应用连续胎心监护的临床价值,以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干预方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纳入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95例顺产产妇,入组产妇均为单胎头位,排除头盆不称、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者[2]。

根据胎心监护结果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胎心监护正常,40例)和异常组(胎心监护异常,45例),常规组年龄最小24岁,最大33岁,平均年龄(26.3±1.2)岁;孕周38~42周,平均(39.3±0.7)周;其中31例为初产妇,9例为经产妇。

异常组年龄最小23岁,最大36岁,平均年龄(27.1±1.5)岁;孕周38~41周,平均(39.0±0.5)周;其中33例为初产妇,12例为经产妇;3例轻度变异减速(VD),8例中度VD,14例重度VD,20例晚期减速(LD)。

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分析

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分析

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5083例待产孕妇,依据是否实施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分为对照组(1503例)和观察组(358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胎心音的监测,观察组采取持续全程胎心监护。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待产孕妇剖宫产比例、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4.41、3.31,P<0.05)。

结论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剖宫产比例,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待产;孕妇;应用Application analysis of continuous fetal heart monitoring in predelivery pregnant woman YANG Jian-fang,PENG Li-ling. Shenzhen City Nanshan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Shenzhen 518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ntinuous fetal heart monitoring in predelivery pregnant woman. Methods A total of 5083 predelivery pregnant women were divided by their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fetal heart monitoring into control group (1503 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 (358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fetal heart monitor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ntinuous fetal heart monitoring.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ll better cesarean section proportion,and incidence of fetal distress and neonatal asphyxia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11.67,4.41,3.31,P <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fetal heart monitoring in predelivery pregnant woman can remarkably reduce cesarean section proportion and improve survival quality of newborn.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Continuous fetal heart monitoring;Predelivery;Pregnant woman;Application胎心監护又被称为胎心胎动宫缩图,其通过胎心监护仪对胎儿的心率曲线和宫缩压力波形进行记录,从而对胎儿在子宫内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1,2]。

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目的探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妊娠产妇2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产程,观察组则仅采用持续电子监护观察产程,比较两组临床结果,其中包括剖宫产率、漏诊率、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窘迫率,以及两组新生儿5 min阿氏评分情况。

结果①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4.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2,P<0.05);观察组漏诊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9,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6,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率为 6.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2,P<0.05);②观察组新生儿平均5 min阿氏评分为(6.21±1.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47±0.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7,P<0.05)。

结论产妇分娩过程中进行持续电子胎心监护能够准确判断子宫内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窘迫率,提高母婴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ntinuous electronic fetal heart monitoring in the process of delivery. Methods 250 cases of singleton maternal pregnancies who had delive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subjects,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125 cases in each group. Parturient process of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observed by a conventional method,and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served only by a continuous electronic monitoring.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including cesarean section rate,the rate of misdiagnosis,neonatal asphyxia rate and fetal distress rate,as well as 5 min Apgar score of newborns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①Cesarean se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4.40%,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18.4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6.172,P<0.05). 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0,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5.6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8.529,P <0.05). The neonatal asphyxia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40%,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4.4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7.436,P<0.05). The fetal distress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40%,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9.2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6.942,P<0.05). ②The average 5 min Apgar score of newbor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21±1.05)points,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5.47±0.89)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5.037,P<0.05). Conclusion The continuous electronic fetal heart monitoring in the process of delivery can accurately judge the situation in the womb,detect anomalies,significantly reduce neonatalasphyxia rate and fetal distress rate and improve maternal and child safety. So,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Delivery;Fetal heart monitoring;Parturient process observation;Cesarean section胎心情况为反应胎儿健康状况及储备能力的关键[1],早期发现胎儿异常情况,对于胎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与间歇听胎心对分娩结局的比较

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与间歇听胎心对分娩结局的比较

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与间歇听胎心对分娩结局的比较作者:潘春芳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年第24期【摘要】目的:比较活跃期及第2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与间歇听胎心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定本院产科收治的296例产妇,研究时段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观察组(154例,采纳持续胎心监护)、对照组(142例,采纳间歇听胎心),对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中转剖宫产率展开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总窒息发生率、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P0.05)。

结论:持续胎心监护可及时有效分析胎儿宫内情况,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并减少产科医生人工监测胎心的工作量。

【关键词】持续胎心监护;间歇听胎心;分娩结局产妇进入产程后是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高峰期,极易引发新生儿窒息、脑损伤,甚至死亡等,因此,准确、有效地掌握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及时进行医疗干预处理,能最大限度改善分娩结局 [1]。

胎心监护是产时监测胎儿状况的主要手段,在临床中有间歇性监护和连续性监护两种,对于两种监护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热点。

本研究旨在为产程中及时有效、安全经济监测胎儿宫内情况、改善分娩结局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开展本研究,选定本院产科收治的296例产妇,研究时段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观察组(n=154)、对照组(n=142)。

对照组年龄为22~40岁,平均年龄为(31.26±5.14)岁;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39.62±1.11)周;产次为1~4次,平均产次为(2.52±0.61)次;体质量为62~88kg,平均体质量为(75.15±5.22)kg。

观察组年龄为21~38岁,平均年龄为(31.14±5.04)岁;孕周为38~41周,平均孕周为(39.57±1.04)周;产次为2~4次,平均产次为(2.63±0.42)次;体质量为63~89kg,平均体质量为(75.68±5.04)kg。

持续胎心监护结合护理干预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胎心监护结合护理干预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察持续胎心监测结合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母婴结局的 120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例。观
察组年龄 24~32岁,平均 (2603±134)岁;孕周 38~41周,
收稿日期:2019-01-17
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櫉
胎心监测是利用超声波原理监测胎儿在母体中的健康情 况 [1-2]。临床研究发现, 对 分 娩 时 的 产 妇 持 续 胎 心 监 测, 可
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以尽早地发现胎儿的异常,从而及时地处理,改善新生儿结 局[3-4]。本研究将 120例足月妊娠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4月我院收治的足月妊娠产妇
表 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
非常满意 例数
(例) 65 20 65 34
满意 (例) 25 20
一般 (例)
11 9
不满意 (例)
9 2
满意度 [例 (%)] 56(862) 63(969)a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866,aP<005
3 讨论 结直肠癌术后导管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若护理不
医疗装备 2019年 7月第 32卷第 14期 MedicalEquipment,July2019,Vol32,No14
·护理实践·
持续胎心监护结合护理干预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 应用效果
张坤 天 要〕 目的 探讨持续胎心监护结合护理干预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17年 6月 至 2018年 4月医院收治的足月妊娠产妇 120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例。对照组采用 传统的方法监测与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胎心监护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并发症与新生儿 Apgar评分及 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剖宫产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及剖宫产率均低,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新生儿 Apgar评分为 (904±024) 分,对照组新生儿 Apgar评分为 (834± 055) 分,观察组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327,P=0000)。结论 在产妇分娩过程 中给予持续胎心监护结合护理干预,能减少新生儿并发症,消除产妇负面情绪,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 分娩;持续胎心监护;护理干预;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9)14-0137-02

持续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

持续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

持续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3-04-03T14:27:36.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刘一勤周厚菊[导读] 目的探讨临产后持续胎心监护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

刘一勤周厚菊(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434020)【中图分类号】R71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219-02【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后持续胎心监护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荆州市妇幼保健院448例足月临产孕妇,入产房宫口扩张3cm后常规采取外监测法行持续胎心监护。

结果 448例孕妇中发现重度变异减速及频发晚期减速51例,发生在活跃期40例(79%),均及时改行急诊剖宫产,第二产程11例(21%),其中5例行剖宫产术,6例行阴道助产,无新生儿重度窒息,轻度窒息5例,全部复苏成功,无围产儿死亡。

结论对进入活跃期的孕妇进行持续胎心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早处理,可有效避免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

【关键词】胎心监护胎儿胎心监护仪以走纸或字式的形式对胎心率进行监测,可以连续观察胎心率,并且可同时测出宫缩压力。

我院近年来,把胎儿监护仪用于产程连续监测,即产妇进入活跃期宫口扩张3cm以上,给予胎儿监护仪监护直至胎儿娩出,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在降低新生儿窒息,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产科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足月分娩的孕妇,均为单胎头位,骨盆无异常,无其他合并症及并发症。

1.2仪器和方法我院采用深圳理邦公司F6胎心监护系统,孕妇宫口扩张3cm后,将姓名、年龄、住院号、孕周输入电脑,然后将胎心探头置于胎心音最强处,宫缩探头置于工地下2横指处,屏幕可显示胎心率及宫缩压力,监护至胎儿娩出为止。

为避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产妇均取左侧卧位30°,由助产士专人守护。

孕晚期胎心监护对产妇产程与母婴预后的影响

孕晚期胎心监护对产妇产程与母婴预后的影响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016年8月B 第3卷/第9期Aug.B 2016 V ol.3 No.968孕晚期胎心监护对产妇产程与母婴预后的影响李淑蕊(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产科,山西太原 030013)【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孕晚期胎心监护对产妇产程与母婴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60例,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产程检查)和观察组各30例(在对照组的检查方式上加之胎心监护对产程进行观察),观察分析两组孕妇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漏诊率、新生儿轻度窒息率以及新生儿重度窒息率。

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14例(46.66%),对照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8例(26.66%),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观察组胎儿窘迫漏诊率、新生儿轻度窒息率以及新生儿重度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孕晚期胎心监护对在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剖宫产率增大,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及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利于孕妇及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普及和运用。

【关键词】孕晚期;胎心监护;产妇产程;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7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09.0068.02对妊娠产妇进行产程观察,是对其母婴生存质量的保证,且随着妇幼保健意识的不断增长,胎心监护在临床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1]。

为了有效防止和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母婴身体健康,此次研究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60例,分为两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产程检查,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研究分析孕晚期胎心监护对产妇产程与母婴预后的影响,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如下报告。

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及护理

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及护理

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及护理。

方法:将此次 106 例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间接式听诊,在宫缩后听诊;实验组采用全程听诊的方式,对胎心全程监护。

结果: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窘迫率也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给予产妇全程胎心监护可减少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窘迫率;有效的提高自然分娩的几率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胎心监护;待产孕妇;应用胎心监护既是胎心胎动缩图,能反映胎儿实时的生理活动,如:动态变化、胎心率等。

运用胎心监护仪将宫缩压力波形和胎心率进行记录,可通过胎心监护准确的评估胎儿在子宫内的情况,尽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待产妇中应用胎心监测对胎儿宫内的情况进行检测,可减少胎儿的宫内窘迫。

本文选取我院近两年收入的 106 例胎心监护待产孕妇进行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 2015 年 10 月~2017 年 11 月收的胎心监护待产孕妇中抽选 106 例平分为两组。

对照组:年龄 21~37 岁;孕周 37~42 周,平均孕周(39.25±2.49)周;初产妇 32例,经产妇 21 例。

实验组:年龄 20~38 岁;孕周 37~41周,平均孕周(38.96±2.17)周;初产妇 31 例,经产妇 22例。

两组待产妇均经各项的检测,符合此次研究的入选标准,且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监护方法孕妇需要较舒适的姿势,安静无干扰的环境平躺,头部微微垫高,双腿伸直,心情放松,平躺时胎心位置会更贴近孕妇腹壁,与探头距离较接近,胎心音更易听到。

在肚皮上涂抹耦合剂,涂耦合剂是因超声波在空气中极易散失,其作用是挤出皮肤毛孔中的空气,使探头与皮肤紧密接触。

胎心监护在孕晚期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胎心监护在孕晚期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胎心监护在孕晚期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方群英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1(027)012
【摘要】目的探讨孕晚期胎心监护的临床意义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317
例妊娠晚期妇女进行胎心监护,分析胎儿宫内窘迫、脐带异常及新生儿窒息等因素
与胎心监护的关系.结果 255例NST有反应型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7.84%,脐带异常18.43%,新生儿窒息3.53%;25例NST可疑型孕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24.00%,脐带异常16.00%,新生儿窒息8.00%;37例NST无反应型孕妇,发生胎儿
宫内窘迫51.35%,脐带异常35.14%,新生儿窒息27.03%.NST有反应型、可疑型、无反应型孕妇胎儿宫内窘迫、脐带异常、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如何正确判断NST无反应型,对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NST对判断胎儿有脐带异
常的孕妇是否实施部宫产手术,以及对剖宫产手术时机的界定有着非常重大的主导
作用.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方群英
【作者单位】311500,浙江省桐庐县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活跃期后持续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2.胎心监护在孕晚期的临床应用分析
3.胎心监护在孕晚期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4.胎心监护在第二产程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5.活跃期后持续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罗海玉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22(26)33
【摘要】目的探究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孕晚期高危孕产妇54例纳入研究,按双盲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7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胎心监测,试验组接受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比较2组孕产妇胎心异常、胎动异常、无应激试验(NST)异常检出率,妊娠结局以及分娩方式。

结果试验组胎动异常、胎心异常及NST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孕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胎心监护仪行全程持续监测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总页数】3页(P120-122)
【作者】罗海玉
【作者单位】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
【相关文献】
1.优质护理联合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2.胎心监护仪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3.胎心监护仪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4.胎心监护仪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5.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对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微信专栏】之434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的现在与将来本文刊登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年4月第35卷第4期姓名:漆洪波,段然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重庆市高危妊娠诊治中心关键词关键词:持续胎心监护;胎儿心率;胎儿宫内状况;分娩人类正常产程中,节律性的、强有力的宫缩会导致间断性的胎儿供氧中断。

绝大多数胎儿可以耐受分娩这一过程,但仍有一小部分胎儿会在产程中因这种间断性供氧中断发生严重缺氧,出现缺氧性损伤甚至死亡。

产程中应用持续胎心监护(cardiotocography,CTG)可评估胎儿氧合情况,可能有助于判断氧供中断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严重程度。

当持续CTG提示胎儿处于危险状况时,通过宫内复苏或立即分娩,也许可以预防胎儿严重损伤或死亡。

CTG在临床的应用已有四十多年,其最早使用于高危妊娠产妇,但随后逐渐被应用于几乎所有产妇。

CTG的广泛使用使临床实践发生了改变,人们也对在产程中常规使用持续CTG监测胎儿状态的价值较为关注。

1目前持续CTG在产程监测中的应用根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merican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的推荐,无论是低危还是高危产妇,产程中均可使用CTG进行胎心监测。

对于低危产妇,第一产程中,至少每30 min评估1次,第二产程至少每15 min评估1次;对于高危产妇,第一产程至少每15 min评估1次,第二产程中至少每5 min评估1次[1]。

对于高危孕妇,考虑到胎儿储备能力差,较正常胎儿难以耐受间断缺氧这一过程,部分临床医师倾向于产程中进行持续CTG。

对于低危孕妇,进入产房时会使用CTG进行20~30 min的评估,当此次监测发现胎心异常时,则进行持续CTG监测。

无论低危还是高危孕妇,产程中胎心监护的使用频率较高、评估间隔时间较短,而且考虑到胎儿宫内状况可能突然变化,因此部分医师对产程中的所有孕妇均进行持续CTG。

基于上述这些因素,实际上,持续CTG在产程中的应用较指南推荐更为广泛。

在产时胎心率图形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之前,CTG就已经引入了临床并开始使用。

这一现象导致了胎心率图形的描述和解读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NICHD)在1995和1996年推出了“标准而明确的胎心率波形定义”,但临床工作者对电子胎心监护(electronicfetal monitoring,EFM)图形的解释仍然存在差异。

因此,2008年ACOG、母胎医学会(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SMFM)和NICHD组织召开了一次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中对胎心率的解释给出了明确的标准,并且提出了产时CTG的三级分类系统[2],这种分类系统在全世界已经被广泛采用。

Ⅰ类胎心监护是正常的,表示观察期间不存在缺氧或代谢性酸血症,常规监护即可。

Ⅲ类胎心监护是不正常的,这一结果与胎儿缺氧性酸血症的风险增加有关,因此在进行宫内复苏的同时,应该考虑立即分娩。

而Ⅱ类包括不能判读为Ⅰ类和Ⅲ类的其他所有CTG图形,在进行宫内复苏的同时继续持续CTG,若转变为Ⅰ类或Ⅲ类监护图形则按照该类图形处理原则处理;但若仍为Ⅱ类图形,并没有统一的处理原则或管理流程,产科医生应根据临床情况及其他评估方法来判定胎儿有无缺氧。

2持续CTG是监测胎儿状况的最佳方法吗?为更好地评估胎儿宫内状况,其他一些监护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尝试,比如胎儿头皮血pH值与乳酸的测定、胎儿脉搏血氧测定、电脑分析胎心率及胎儿心电图的ST段分析等。

但这些评估手段或是处于研究阶段,或是未显示出临床有效性,或是难以操作并可导致孕妇不适,并没有广泛应用。

因此,各大指南推荐并广泛应用的产时监测手段为CTG及间歇胎心听诊(intermittentauscultation,IA)。

IA是使用胎心听诊器或超声多普勒直接听诊胎心。

在CTG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前,IA是监测胎儿宫内状况的重要手段。

对既往文献研究后认为,IA可以有效监护胎儿宫内状况。

目前系统性回顾研究认为,在监测胎儿宫内状况方面,CTG与IA的有效性相当。

但笔者认为,持续性CTG仍具有一些独有的优势。

2.1 胎心率监测方面胎心率的变异是胎儿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交互作用的结果[3]。

基线中度变异能可靠判断在观察期间,胎儿不存在持续性缺氧损伤和代谢性酸中毒。

Ⅰ类及Ⅲ类图形的判读标准中均把胎心率基线变异的评估作为重要指标,由此可见,胎心率的基线变异程度是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的重要指标。

CTG能精确记录胎心率的变异情况,而IA仅能记录胎儿心率次数,无法通过听诊了解胎心率的变异情况。

当氧合中断的程度足以导致严重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血症时,宫缩时缺氧可直接导致心肌抑制并出现晚期减速[4]。

当判断胎心率的下降是否为晚期减速时,需结合宫缩。

CTG的宫压探头可准确描记宫缩起始及其峰值,结合即时胎心率变化,可较容易判断胎心减速类型。

使用IA时,操作者可将手触摸孕妇的腹部感知并记录子宫收缩,但这种操作方式难以准确判断减速类型。

此外,持续CTG为机器对即时胎心及宫缩的客观记录,使不同的医务工作者可以随时对产程中某个时间段的监护图形进行回顾、判读、分析;但对于IA,即便记录了胎心减速的类型,当我们回顾病历时也无法评估当时操作者对减速类型的判断是否准确,因此含有许多主观因素,存在人为误差。

总之,与IA相比,持续CTG能够精确且客观地记录胎心参数,可连续记录胎心率和宫缩情况,更加容易发现胎心率的异常,并且在分娩过程中可以随时查阅、重复评估。

如果发生了不良分娩结局,持续CTG可以向孕妇提供更多咨询。

应对医疗诉讼时,持续CTG图形比IA记录更具有说服力。

2.2 实际应用方面虽然应用多年,但是IA并没有制定标准化方案,也没有研究表明某一种听诊方案为最佳方案。

2018年WHO“产时管理改进分娩体验”的推荐建议中给出了一个标准听诊方案[5]:第一产程活跃期每15~30 min听诊1次,第二产程每5 min听诊1次;每次听诊时间至少1 min,如果听诊期间胎心率不在正常范围,需延长听诊时间。

如此频繁的胎心听诊,要求要有足够数量的医务人员进行胎心监测。

实际上,如果IA对胎儿进行宫内评估,需要一位护士对应一位产妇对其进行护理,将导致极高的人力成本。

这种护理方式在某些机构可以实现,但对于大多数医院的产科病房来说不切实际。

若使用持续CTG评估胎儿宫内状况,接受过胎心监护解读培训的医务人员可以很好地胜任这一项工作。

持续CTG不但监测的时间范围更广,对人员配备的要求更低。

2.3 胎儿状况评估方面CTG的阴性预测值极高,可达99%。

当CTG图形正常时几乎可以完全排除胎儿监测时存在明显的代谢性酸血症或正在发生胎儿缺氧性损伤。

CTG极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使多数患者和临床医师打消顾虑。

而IA听诊并没有这一优势。

3目前对于持续CTG的争议通过记录胎心率的变化,识别出可能与胎儿氧合不足有关的特征性图形,可能有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缺氧性损伤和死亡的可能,这是支持产时使用CTG的理由。

虽然目前几乎所有学会的指南均建议或赞同在产时进行胎心监测,但这一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专家意见。

随着循证医学引入临床实践,有关产程使用持续CTG也带来颇多的争议。

目前没有比较使用与不使用产时CTG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现有的一些研究结论均来自于对持续CTG和IA进行比较的试验。

2017年的一项系统评价纳入了13项随机试验,共37 000例妊娠(包含高危及低危),对产程中持续CTG与IA进行了比较,认为持续CTG 与IA在改善围产结局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持续CTG导致因监测图形异常或酸中毒而实施的阴道助产及剖宫产增多有统计学差异[6]。

这些结论引发了进一步思考。

3.1 持续CTG是否能改善围产结局产程中胎儿死亡是罕见事件,也许持续CTG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降低围产儿死亡,但很难在统计学上证实死亡率的下降具有意义。

实际上,期望现代产科临床中的任何产程中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围产儿死亡率是不现实的。

对于脑瘫,目前较统一的观点是多由产前(而非产时)事件引起的,因此产时干预措施不太可能与脑瘫的发生有关[3]。

系统评价发现,CTG可以减少新生儿癫痫发作,但因部分新生儿癫痫随访至青春期时总体智力正常,所以认为似乎没有远期影响。

这一结论并不严谨,需要对这部分新生儿进行更全面的长期随访,包括更细致的神经或心理评估。

此外,在多数纳入的随机试验中,当IA发现异常时,需要改为持续CTG,单独利用IA处理异常胎心是否比持续CTG更加安全,尚未确定。

3.2 持续CTG是否增加剖宫产及阴道手术产率根据该系统评价纳入的13项RCT,可以发现年代较久远的试验显示持续CTG的病例中剖宫产率显著增高。

与远期试验相比,近期试验纳入的病例数明显更多,但没有一项显示持续CTG与IA之间的剖宫产率或阴道手术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胎心监护的阴性预测值很高,但同时,其阳性预测值低,假阳性率也很高。

胎心基线的良好变异及胎心加速提示在观察期间胎儿不存在缺氧或代谢性酸血症。

但当加速或基线变异不达标或者不存在时,不能肯定胎儿存在缺氧或代谢性酸血症。

因为胎儿睡眠周期、药物、极早产或本身已经存在神经损伤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该类图形出现。

晚期减速和变异减速均与胎儿氧合中断有关,但这种胎儿氧合中断的程度是否足以导致严重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血症,是否需要立即终止妊娠,仍无法确定。

传统观念认为持续CTG会增加剖宫产率及阴道手术产率,但随着对监护图形解读分析与处理不断完善,以及监测技术与临床经验的提高,持续CTG对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的影响会逐渐降低。

3.3 应用持续CTG面临的一些其他问题持续CTG可能会让孕妇和家属相信围产儿死亡和神经系统损伤均可以避免,会给医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但2012年一份综合了专家意见的研究报告中也指出[7],持续CTG提供了产程中“胎儿可能存在异常”的证据,使临床医师更容易受到批评和潜在的诉讼。

此外持续CTG可能对孕妇有负面的影响。

在进行持续监护时,孕妇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胎心监护仪周围。

为了防止多普勒探头移位影响胎心图形记录,孕妇甚至可能以卧位或坐位限制在待产床上。

这种限制导致了分娩中一些有益于孕妇或产程进展的措施的使用,比如自由体位、自由活动等。

同时这种长时间几乎不间断的监护给孕妇传达一种分娩过程非常危险的印象,增加产程中的心理压力。

持续CTG的这种模式使医务工作者的注意力从孕妇身上转移开,集中于关注CTG图形。

WHO在产时管理改善分娩体验推荐中表示,大部分孕妇期望得到医务人员的人性化照护而不是“面对冷冰冰的机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