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植树》教案-【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三年级的植树教案
三年级的植树教案三年级的植树教案「篇一」设计说明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和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为实现知识的迁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针对学生的知识经验,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色:1.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棒的实际作用,让学生将计算过程用分小棒的形式呈现出来,再用算式来表达分小棒的每个步骤,帮助学生从操作中将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和表内除法迁移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中来,使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实际应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观察比较中体会计算规律,巩固口算方法。
在教学中,出现两组有规律的算式,让学生边计算边观察,一方面根据算式的特点推断出商,另一方面从计算中进一步体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经过,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情检测卡学生准备小棒带有点子图的'题卡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口算。
50÷5=420÷6=540÷9=200÷5=2.说一说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36页上面例题。
(1)思考:要想知道“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需要知道哪些信息?请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完整地表达数学问题。
(一共有36棵树苗,分给3个班去植树,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2)独立列式,尝试计算。
请学生列出算式后,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记录操作的过程。
(3)集体交流,理解算法。
师:你们是怎样列式的?能说出这个算式的意义吗?预设生:36÷3,表示把36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师:你们是怎样摆小棒和分小棒的呢?这个过程怎样用算式表示呢?预设生1:先摆出3捆小棒,再摆出6根小棒。
植树(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植树(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培养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2.掌握树的生长规律及相关术语;3.掌握测量高度和周长的基本方法;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动手能力;5.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植树方案。
二、教学内容1. 植树的重要性•讲解植树的益处,如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等;•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探究植树对生态环境的意义。
2. 树的生长规律•运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树的生长过程;•讲解树的构造,如树干、树枝、树叶等;•带领学生探究不同树的生长规律及相关术语。
3. 测量高度和周长•通过实践活动,向学生介绍测量树高和周长的基本方法;•分组进行测量,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组的测量结果,让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4. 设计植树方案•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设计植树方案;•要求每个方案包含树的品种、数量、位置和养护方法等方面的考虑;•学生向全班展示方案,并进行评选。
三、教学重点1.掌握树的生长规律和相关术语;2.理解植树的重要意义及其益处;3.掌握测量高度和周长的方法。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引出本节课主题——植树的重要性;2.讲授环节:讲解树的生长规律、树的构造、测量树高和周长的方法;3.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测量,并设计植树方案;4.总结反思:结合实际情况,总结本次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和互动探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2.实践教学法: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知识的应用;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六、评估方法1.日常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协作意识等;2.学生自评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3.教师评估法:根据学生的表现、作业和讨论等多方面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种植树苗的方法及步骤。
2.能够理解测量树高的方法及工具。
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4.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种植树苗的步骤,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设计1. 教师引导首先,在课前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树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让学生认识到,树木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也具有净化空气和防止土地流失的作用。
树木能够增加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美丽。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为我们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2. 呈现实物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树的具体操作流程,教师可准备一些树苗和种植工具,与学生一起实地体验,感受种植树苗的整个过程。
在体验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种植树苗的具体步骤,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
3. 测量树高在树苗种植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测量树高。
此时,需要准备专业的测量工具,如直尺、量角器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从事前准备、测量理论、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讲解和指导。
4. 知识梳理在实践过程和测量完成之后,教师应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消除疑惑。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探究更多相关知识,例如树的种类、树的生长环境等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和分享。
5. 课后作业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例如编写植树实践体验报告,探究更多有关植树养护的知识,或者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植树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验。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生掌握了种植树苗的基本方法、测量树高的原理和实践技能,并且更加深入地认识了树木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
同时,学生之间也建立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精神,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植树教学设计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植树活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参与植树活动的热情。
7.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课堂展示与点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自信心。
8. 课后作业与延伸:
6.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馈:
-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 提供机会让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彼此间的学习和进步。
7. 家长评价与反馈:
-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了解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反馈。
- 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教学实际,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反思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并互相合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每个小组都能够围绕植树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然而,我也发现一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分工不明确、讨论方向偏离主题等。我需要在这些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进行小组讨论。
- 长度单位换算:米与厘米的换算,应用于测量树木高度、距离等。
- 统计方法:收集、整理植树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3. 植树活动案例分析:
- 城市绿化植树案例:分析城市绿化植树的方法、效果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防风固沙植树案例:探讨防风固沙植树的意义、实施策略及其对沙漠化的防治作用。
4. 小组讨论主题:
1. 学生层次:
(1)知识层次: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的数学运算,但对于涉及到实际问题的运算,如植树问题中的数量计算,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2)能力层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但对于抽象问题的理解尚需加强。在解决植树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的学生占一定比例,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教学设计
(1)理解并运用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如间隔、数量关系等。
(2)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植树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入,帮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问题转化能力。
2.加强基本运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思考题:
(1)植树问题中,如果间隔变为15米,路的长度变为500米,你能迅速计算出需要多少棵树吗?试着不用计算器,运用数学思维快速解答。
(2)如果一条路的长度是固定的,植树间隔分别是5米、10米、15米,你能发现树木数量与间隔之间的关系吗?试着总结规律。
4.实践活动:
(1)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参加植树活动,记录下活动过程,并写下自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受。
4.教学资源:
(1)教材:以课本为基础,结合植树问题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
(2)多媒体资源: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对植树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
5.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植树》(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植树》(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植树》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版本: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对称与平移》,第七节《植树》。
内容包括:1. 理解树与间隔的概念;2. 掌握沿直线上树的方法;3. 学会计算封闭图形上植树的数量;4. 学会计算封闭图形上植树的间隔数。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树与间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 学生能够掌握沿直线上树的方法,并能够计算封闭图形上植树的数量和间隔数;3.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树与间隔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沿直线上树的方法,并能够计算封闭图形上植树的数量和间隔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窗外的树木数量。
2. 概念讲解:通过示例,向学生解释树与间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树与间隔的关系。
3. 方法讲解:向学生讲解沿直线上树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计算封闭图形上植树的数量。
4. 练习与讲解: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然后集体讲解答案,引导学生理解植树的数量和间隔数的关系。
5. 随堂练习:给学生发放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解答案,巩固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植树问题树与间隔的概念沿直线上树的方法封闭图形上植树的数量封闭图形上植树的间隔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运用树与间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计算家附近树木的数量和间隔数,并写在练习本上。
2.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家附近的树木数量和间隔数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树与间隔的概念,并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沿直线上树的方法,以及计算封闭图形上植树的数量和间隔数。
三年级植树问题教案3篇
三年级植树问题教案三年级植树问题教案3篇三年级植树问题教案1教前分析:1、教材分析:教材选取了在学校门前的一条小路一旁植树的素材,探索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亲切感,促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规律。
教材在编写时,不仅关注所选素材,而且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也注重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利用。
在学生对生活实际理解的基础上,感受到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时,会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两端都栽、一端不载、两端都不栽;并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线段图理解。
2、学情分析: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有关素材的规律理解、把握,并形成认识的过程。
间隔现象的规律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学生都接触过,而且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自主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体会探究的方法,提高思维水平,感受数学的价值。
但是借助一一对应的方法理解间隔数+1=棵数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难以理解。
3、自我剖析:自己教龄3年,曾任教五年级数学和三年级数学。
今年第一次任教一年级教学。
从事高年级教学时发现基础薄弱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此更加重视一年级学生的基础教学。
理解算理帮助学生内化尤为重要,特别关注计算能力培养。
个人对数学学科比较热爱,喜欢钻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数学教研活动和听评课活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会灵活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感悟寻找规律,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要点:1、重点: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难点:灵活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学具准备:课件、剪纸(小路、小树、房子)、板书用的字条课前谈话: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希望这节课同学们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勇敢举手、大胆发言。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4单元4植 树(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4单元4植树(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四单元——植树的教学。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基本的植树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章节是《植树》,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植树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植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植树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植树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植树的基本技巧。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植树问题,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树木模型和种植工具,同时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植树的技巧。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植树场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植树问题。
接着,我会带领学生们学习植树的基本技巧,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们掌握这些技巧。
然后,我会让学生们通过练习题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们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和植树的基本技巧。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家有一个花园,长10米,宽8米,他想在花园里种一些树,每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2米,问小明至少要种多少棵树?答案:小明至少要种16棵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植树问题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掌握植树的技巧,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有些困难,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帮助。
对于拓展延伸,我认为可以让学生们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树木,尝试理解树木之间的间隔和数量关系,并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的植树问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植树》
三年级数学教案《植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棵树、间隔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棵数、间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学习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如线性植树、环形植树等。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并掌握棵数、间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利用直观教具,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植树问题。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植树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棵数、间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课堂讲解:讲解线性植树、环形植树等解决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分析。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植树问题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价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课后练习和拓展活动,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应的数学教材,以便学生查阅和学习植树问题的理论知识。
2. 实物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的植树图片或者小树苗等,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植树情景。
3.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与植树问题相关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学生课后复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讲解棵数、间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讲解线性植树、环形植树等解决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
3. 第三课时:学生实践操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提高计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xx班有36人参加植树活动,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在进一步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合理列出算式:363=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
303=10 63=2 10+2=12利用书上的习题仔细引导学生掌握口算方法。
3、做一做。
(1)比一比,算一算。
①603 402 804②663 462 844③693 482 884(2)仔细观察每组题,怎样算得又对又快?彩球48个,每盒4个,应该准备多少个盒子才能装完?指名完整地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直接说得数。
462 844 6309 963663 1005 7208 4822、一副手套7元钱,一双鞋子84元。
(1)一双鞋了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钱?用一双鞋子的价钱减去一副手套的价钱。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别。
3、王老师带100元给同学们买文具:三角尺3元,铅笔盒5元,彩笔6元,日记要4元,圆珠笔2元。
(1)如果只买圆珠笔,可以买多少枝?1002=50(枝)(2)如果买10本日记本,剩下的钱可以买多少副三角尺?100—410=100—40=60(元)603=20(副)(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四)布置作业。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是基于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案例以数学广场为背景,将植树问题巧妙地融入到数学课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借鉴。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找到提高的方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会以一个生动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学校数学广场即将举行植树活动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解决一个关于植树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开场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数学符号,如加减乘除、等于、不等于等。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植树问题中,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如间隔、数量关系等,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图形等辅助工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了解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绿化等。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学校数学广场的实际情景,计算植树数量,并尝试解释计算过程。
2.探讨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将其运用到生活中的其他类似问题。
3.撰写一篇关于植树问题的小论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
三年级数学教案《植树》
三年级数学教案《植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棵树、间隔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2. 学习如何计算树的棵数和间隔数。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植树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树的棵数和间隔数。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植树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植树问题。
2.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植树问题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新课。
2. 准备植树问题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实践操作。
3. 准备树苗模型或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树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2. 探究新知:介绍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棵树、间隔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树的棵数和间隔数。
3. 实践操作:给学生发放树苗模型或图片,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树的棵数和间隔数。
4. 讲解原理:讲解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植树问题,如线性方程、比例等。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互动1.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如何计算树的棵数和间隔数,分享自己的方法。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场景。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植树问题解决方案,互相评价、学习。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学生举例说明,如绿化带植树、农田栽种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植树方案,提高效率。
九、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优秀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植树》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
《植树》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
《植树》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
教学方法:探索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
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组?
2、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
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
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
三、练习。
完成P11 1~3题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做完后交流算法。
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
字信息。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自己学得怎样?
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
学生互评,自评。
【《植树》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案例以三年级数学上册《植树》为主题,旨在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加减乘除运算在本章节中,我们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系列与植树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如果每个同学种植一棵树,我们班一共能种多少棵树?如果每人负责三棵树,植树的总人数是多少?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
本案例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技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本案例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此外,本案例还将注重引导学生从人文角度思考植树的意义,如环保、美化家园等,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植树数量、人均植树数等。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在明确任务后,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想法,共同完成数学问题的求解。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植树|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植树|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植树|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4.4植树问题。
我们将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植树的位置,以及如何计算植树的总数。
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如何合理安排植树的位置,以及如何计算植树的总数。
2. 重点: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情景,比如在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里植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植树的位置。
2. 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我会通过PPT展示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植树问题的例题,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一些复杂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植树问题1. 基本概念:植树:在一定区域内种植树木。
植树问题:如何合理安排植树的位置,以及如何计算植树的总数。
2. 解题方法:根据问题情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画图、列式等方法可以帮助解决问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计算下面这个问题:在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里,每棵树之间的间隔是2米,花坛的长是10米,宽是5米,一共需要植树多少棵?2. 答案:一共需要植树25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解决更复杂的植树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4.4《植树》(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4.4《植树》(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于4.4《植树》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考。
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4.4《植树》。
我们将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这个方法应用到实际的题目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和实际的例子,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入植树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然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们独立解决。
我会对学生们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学生们的问题进行反思,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相关的拓展材料,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实际的例子引入我认为通过实际的例子引入植树问题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只有通过实际的例子,学生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在选择例子时,我会尽量选择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让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个问题。
二、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生们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个方法,才能够独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在讲解这个方法时,我会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配合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
三、将方法应用到实际的题目中如何让学生们将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的题目中,是本课的难点。
《植树》(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植树(教学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植树的重要性,学会用数字表示数量,并发现数字与图形的联系,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包含数字1-20的卡片•表示树木的图案卡片•模拟土壤的绿色材料•一块巨大的卡纸板•数字图案卡片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问题导入:“为什么我们要植树,植树对环境有什么好处呢?”第二步:学生评价引导学生自行发表意见,老师可以适时引导:“我认为种植数识到5棵树可能会有什么影响?”第三步:展现图像给出与数字1-20相应的树木卡片或图案卡片,并让学生识别它们。
第四步:数形结合老师出示数字1-20的图形卡片,并请学生把它们编号。
然后,老师逐一呈现与数字对应的树木卡片或图案卡片,并请学生将它们贴在相应的数字上。
第五步:数学探究老师让学生数一数学盒中有几个图案卡片,然后要求他们用卡片构建一个表示该数字的树林。
教师试图引导学生用并行和集合的方式来构想如何形象的表达数字。
然后用模拟土壤的绿色材料塑造一片土地。
要求学生识别他们所放置的每株树所代表的数字。
有必要强调,图形和数字之间的联系是有意义的。
第六步:数学实践老师建议点选学生团体协助完成更大型的卡纸板树林构建。
以班级为团队植树,以加法运算演示植树总量的合成过程。
之后,在老师的引领下完成以减法运算演示种树总量的消耗情况过程。
第七步:总结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已经了解了植树的重要性、数学概念和操作技能,并发现数字和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团队意识。
课堂评估老师可以设立以下几个维度评估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能否准确识别数字1-20的树木卡片或图案卡片?•是否掌握了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操作?•是否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团队完成更大型的卡纸板树林构建?•是否能发现数字和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植树这个身边常见又受欢迎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结合具体的数字设计实现,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数学操作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种树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种树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树的好处;2.掌握植树过程的基本知识;3.掌握词语“根、茎、叶”等的基本概念;4.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种树的好处;2.掌握植树过程的基本知识。
难点:1.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2.掌握词语“根、茎、叶”等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师要事先准备好广告等材料;2.事先准备好工具和小树苗。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广告海报,带领学生学习种树的好处。
如防沙、防风、保持水土等等。
2.新授(1)让学生从大图中按顺序认识“根、茎、叶”等词汇,并且口述出他们的作用。
(2)学习基本的植树知识,让他们模拟种树的过程,包括挖洞、培土、移植等。
(3)让学生自行观察树木,判断哪些生长良好和哪些生长得不好,这样可以深入了解树木的生命过程。
3.巩固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回答,例如,树木的根是干什么用的?树木的叶子是干什么用的?如果在种树时不小心弄坏了树的根,应该怎么办?4.拓展(1)带领学生了解一些著名的植树活动,例如全国植树节等等。
(2)在教学环节中,可以说一些植树小故事,这样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口述“根、茎、叶”等词汇,并且知道它们的作用。
而且学生能够模拟种树的过程,并且了解树木的生命过程。
六、教学反思种树活动在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教师要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种树的好处,同时要引导他们尊重生命,爱护环境。
对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别“根、茎、叶”等植物词语和模拟种树的过程并不容易,教师应该给学生多次机会进行练习。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答,指出错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知识点消化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用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课件四、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秋天到了。
秋天是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板书课题——植树㈡、探索新知,讨论算法)出示课件图片(书本P10师: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生1:看到有36个小朋友生2:小朋友们在植树生3:提出问题: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每组3人,分成几组可以用除法,列式36÷3师:怎么计算呢生1:因为12×3=36,所以36÷3=12生2:30÷3=106÷3=210+2=1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时,出现了很多口算方法,只要方法正确都给鼓励和表扬。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有选择性地板书,并引导学生关注几种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问学生哪种算法最简便,最喜欢用哪种方法。
㈢、基础练习,应用新知试一试第1题,第2题二、探索新知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解决“每组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列出“36÷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㈣拓展练习,应用新知1、46÷1 48÷4 630÷9 96÷399÷3 100÷5 720÷8 86÷2 练一练第2题,第3题2、在()里填上“>”“<”或“=”。
48÷4()84÷4 720÷8( )720÷924×3( )24×226÷2 ( )26×2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
如果有道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1《植树》教学设计一、导入:问题:每一年里都有许多的节日,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那么,你们知道三月里有什么节日啊?(妇女节、植树节)对了,植树节(揭示课题:植树)二、新课1、为什么要有植树节? 2、植树有何益处? 地球受到严重的破坏3、大量的砍伐树木,使得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造成了泥石流、沙尘暴等4、空气变得浑浊,滋生了许多的有害细菌,使得人很容易生病。
5、野生的动物失去了家园,许多是珍稀动物濒临绝种。
6、树可挡风,巩固泥沙,防止泥石流、沙尘暴等。
7、可以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8、保护野生动物等……来看看我们的地球都受到了什么样的破坏?自从知道了植物的重要性后,世界各地的人们就纷纷重视起来。
我国规定了每年的三月十二号为植树节,倡导人们进行植树绿化,加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各地的小朋友在这一天里都互联网会议PPT资料大全技术大会产品经理大会网络营销大会交互体验大会2在干什么三、教师示范动态描绘四、作业:看完了刚才小朋友们的活动后,我们是不是该有所行动啊,只不过我们今天不是用锄头和铲子植树,而是用我们的笔来绿化这块山头,等会儿请同学们将自己植树的情景画下来,没植过树的同学可以想象自己劳动时候有多辛苦,是什么动作,也可以参考一下书本,看看植树的动态是什么样的,画完后请同学们将他们剪下来,贴到这座山上进行绿化。
五、小结:同学们,不要小看我们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他带给我们的帮助很大,也不要以为自己只是随手折了一棵小树苗,踩过了一片草地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假如人人都这么想,那会给我们的生态带来多大的危害,让我们从小事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为绿化事业作出一份贡献。
《植树》教学设计一、教学“间隔”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
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5个手指,4个空)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呢?(请生在自己的手上指一指)2个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
(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2.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将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6棵呢?7棵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3、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植树活动课件演示安装路灯、电线杆、设立车站、摆花盆、走楼梯、建楼房、排队做早操等等。
)师:看来,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很密切的联系,我们平时一定认真观察,多留心身边的事物。
(植树问题真的是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在种树的时候有一个要求,就是两端都种。
二、学习新知。
1、通过小组合作,总结规律。
下面就请你们来当绿化设计师开发区二中幼儿园前有一条新修的长20米的水泥公路,计划要在公路的一边等距离植树搞绿化(两端都要栽)。
请你为校长出谋划策,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
分组合作,完成表格。
设计方案总长间隔(米)间隔数(个)棵树(棵)20米我们发现的规律:合作建议: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划a、组长分工,合作中遇到困难能互相帮助。
b、表格汇总后,整理小组发现,并准备汇报。
2、汇报交流,得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a、我们分两个阶段来完成汇报,首先请小组代表来汇报这4道题目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代表上台介绍,并展示线段图与表格)b、从解决问题到表格整理的过程中,你们小组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随之板书: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间隔=总长间隔数总长=间隔乘以间隔数3应用规律进行学习a、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练习:1、园林工人沿全长210米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
一共要植多少棵树?做一做: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
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4区分例题与做一做的区别。
5质疑学习到这里,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看看书P117-118,有的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创关游戏第一关:我会选第二关:我会填第三关:解决问题三、归纳:(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让我们一起完成这一首儿歌吧!)小树苗,栽一栽, 两端都栽问题来,间隔多1是棵数, 棵数少1是间隔, 怎样求出间隔数? 全长除以间隔长。
四、数学文化世界数学难题:20棵树的植树问题六、全课总结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有哪一点你印象最深的?3、你还想知道植树问题的哪些知识?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如植树时有时需要一头栽一头不栽,在圆形的球场一周栽树以及围棋盘上摆棋子的问题等(课件图片展示),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课堂检测:一、填空1、如果有12个间隔,应该栽多少棵树?2、如果栽18棵树,应该是多少个间隔?3、时钟4点敲4下,用12秒敲完,那么6点钟敲6下,( )秒钟敲完? 二、解决问题1、学校领操台前一共12米,从起点开始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
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2、林工人从体育场到体育中心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8米种一棵,起点和终点都种上树,一共种了10棵。
那么这条公路有多长?3、一条公路长8400米,总共有13个车站,平均每两个车站之间的路程是多少米?4、新建小区要在一条长1000米的路两旁安装路灯,每隔8米装一盏(两端都装)。
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灵活高效的作业对学生兴趣和信心的作用一:体会学生对单调、枯燥的作业存在普遍的厌烦心理,这样的作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仅要考虑教学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好奇、求新、求趣的心理特征,更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据不同的课文主题,挖掘语言教学中的“趣”,努力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欲望。
当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完成,而且知识也掌握得迅速和牢固。
有一次,在课堂上教过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之后,笔者发现如何教会学生运用这个语法结构是个难题。
于是找了一首学生都很喜欢的Rap歌曲的歌词,“The afternoon sun is spreadingon myface, whic hmakes me feel warm; your soft voiceis whispering by m y ear, which makesme inspired; the beauty is showing before my eyes, which makes me aware ofthe value of life …”,这首歌由很多个“,which…”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构成。
学生通过翻译歌词这一新奇的作业,感觉到了挑战和成就感,同时深深地理解了这个句型的意义和用法。
在日后的考查中,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很少再犯错,尤其会自然地在写作中使用到它。
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分层次布置任务。
不同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无论成绩多好的一个班级,学生水平也会参差不齐。
而面对整个班级水平不同、能力相差较大的学生,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决不应当只针对少数优秀学生,而是应该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二:反思教学后作业的设置及训练,应该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受益。
因此,我在设计作业时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设计A、B、C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
但是,我从来不会硬性规定哪些学生该做哪一层次的作业,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要做哪个层次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