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
中国的边界问题和国际争端
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特点
20世纪70年代:与美国等 西方国家建交
改革开放后:积极开展多边 外交,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
作
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当前: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在边界问题和国际争端中的立场和原则
添加标题
尊重国际法:中国始终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 则,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和法律手段解决边界问题 和国际争端。
国际法原则:中国政府坚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尊重国际法原则的 态度 政治解决:中国政府主张通过政治谈判、外交途径解决边界问题的 立场
互谅互让:中国政府呼吁各方相互谅解、互让互利,共同推动边界 问题的和平解决
国际社会的态度和立场
联合国:呼吁各方通过和平 方式解决争端
美国:支持国际法,呼吁各 方保持克制
中国在解决边界问题和国际争端中的责任和担当
尊重国际法: 中国始终坚持 尊重国际法原 则,致力于维 护国际秩序和
稳定。
平等协商:中 国倡导通过平 等协商的方式 解决边界问题 和国际争端, 反对使用武力 或以武力相威
胁。
互谅互让:中 国主张各方应 相互谅解、相 互让步,通过 对话和谈判寻 找妥善解决方
随着国际社会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国际法和国际组织在解决边界问题和国际争端中的作 用将越来越重要。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进步,以更好地解决边界问题和国际 争端,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05
解决边界问题和国际争端的途径 和展望 章节副标题
解决边界问题和国际争端的途径和方式
国际仲裁:将争端提交给国 际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作 出裁决
中国的边界问 题和国际争端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领土争端的国际法问题研究
领土争端的国际法问题研究一、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争端现状我国当今的领土争端问题主要存有于南海和东海,岛屿争端逐渐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焦点。
南海,在国际上被称为南中国海,因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底蕴藏大量油气资源,导致这一区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我国在上世纪就已经在南海划定九段线,确认了海域内诸岛屿的主权,但因种种复杂原因,我国南海相当一部分的岛屿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窃取,九段线名存实亡。
不仅仅在南海存有与诸多国家的领土争端,东海也存有同样的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构成了东海区域危机的主要内容,较南海问题而言,钓鱼岛争端的矛盾更加突出,钓鱼岛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战后,日本窃据钓鱼岛,妄图将该岛据为己有,我国为保护领土完整,一直进行不懈的抗争。
一直以来,我国致力于通过政治协商与谈判来解决领土争端,我们相信在国际法日益健全的今天,领土争端问题已经完全可以在法律框架内解决。
二、领土主权归属的国际法分析现今国际上所承认的领土取得方式是先占,即对于无主地的长期有效占领。
很明显,先占成立的前提是该土地属于无主物,如果该地已经为他国有效占领,则不适用先占。
另外,先占的另一个条件是长期有效的占领,即官方在宣示主权后必须实行有效统治,如果仅仅是短暂的滞留,则不符合先占原则。
如果对我国南海和东海的岛屿争端追本溯源,我们可以从史料得知,早在明朝时期,中国政府便派遣探险队登上南海九段线以内的岛屿,对其实施有效占领并宣示主权。
钓鱼岛也不例外,据我国史料可证明钓鱼岛在明朝以前就已经被我国所探索,明代已把钓鱼岛纳入其版图内。
另一方面,我们从日本史料得知,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特务机构曾派遣间谍到钓鱼岛及其海域周围进行调查、巡视,同时策划把钓鱼岛划入日本管辖之下,但在一番探查后,日本自己也得出钓鱼岛已经处于清朝统治范围之内,因此日本便打算通过一切阴谋手段将钓鱼岛夺过来,这在日本官方也有所记载,南海问题也不例外。
专题三 +我国的领土争端
基本分析要点:
1、“西姆拉条约”无效 (1)西藏地方政府无权签署条约 (2)中国代表受胁迫 (3)中国中央政府代表仅做了“草签” 2、存在西藏与印度间的传统边界线 不能以分水岭原则否定传统边界线
不利因素:
1950年至1954年,印度逐步侵占麦克马洪 线以南地区时,我国没有及时提出抗议。 中缅边界划界问题
卡罗的策略是先让沉默多年的麦克马洪和返回国内的华金 栋就中印边界发表演讲制造舆论空气,然后自己致电给出 访拉萨的英方代表,在电报里为西藏地方政府设下了一个 隐秘的外交陷阱。电报说: “关于不丹与阿萨姆间的边界争议,印度政府己经调查了 不丹以东的印藏国际边境,这已由麦克马洪用红线划在地 图上并根据1914年条约的第九条为西藏政府所接受。该线 位于达旺以北,不明白西藏人为什么在达旺还保留了宗本, 并且他还有权批准进入西藏。你能否肯定华金栋确实到了, 或者西藏人宣称他已经到了上面所提到的红线的西藏一侧? 或者,你是否有任何理由假定1914年缔结的协议从那时以 来已经在实际上,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作了修改?重要的是 你不能以任何方式对1914年同意的国际边界的合法性向西 藏人作出让步。”
卡罗对华金栋究竟深入到了藏区什么地方应该是 清楚的,电报明知故问,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英国出访拉萨使者 向西藏地方政府查清华金栋是否到了红线以北, 或者西藏声称他到了红线以北的地方。 西藏地方政府缺乏外交经验,对近代外交中的种 种文辞阴谋缺乏警惕,为了加强其抗议的说服力, 极有可能指出、证实华金栋深入到了超越红线很 远的地方。如此,卡罗就可以将西藏地方政府的 抗议,“解释”为西藏地方政府对红线所划定的 印藏边界的承认。这样,就达成了其洗白“麦克 马洪线”的阴谋。
二、中国与印度间边界争议 中印边界长约2000公里,从未正式划定,双方争议 地区约12.5万平方公里。 20世纪80年代中印关系正常化后,双方开始讨论边 界问题。为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两国先后于 1993年9月和1996年11月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 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和《关于在中 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我国与周边国家主权权益争端问题研究
我国与周边国家主权权益争端问题研究——中国海洋问题的探究《海权论》作者马汉提出:“自有史以来,海权都是统治世界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国家要称霸世界,并在国内达到最大限度的繁荣与安全,控制海权为首要之务。
”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濒海国家来说,意味着边界、国防和海洋权益。
中国是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
然而,直到今天,台海问题、东海钓鱼岛之争、南海诸岛争端问题,仍在刺痛着每一名中国人的神经。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仍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一个大国,却是一个弱势的大国,中国的弱不在于武器的不先进,也不在于经济的不发达,领土的不完整才是中国最大的痛。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国家地位的变化、资源能源的争夺等问题的出现,中国在东部和南部海域所面临的海洋主权权益问题形势日益严峻,中国处理同海洋周边国家的主权权益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自上古尧舜禹始,开创了“三皇五帝”的传说。
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陆路土地,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在属于中国的这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里,近三分之一海域的主权权益遭受着侵犯。
在这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许多富饶而美丽的岛屿被他国占领,石油、矿藏、渔业等资源被侵占,其中,情况最严峻的要属中国与东盟多国争议的南沙群岛。
在南沙群岛中,由中国控制的岛礁仅有9个(其中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占领的却达45之多!海疆“九段线”已名存实亡。
另外中日之争的东海钓鱼岛问题、以及台湾问题形势也刻不容缓。
1、南海问题解决南海问题对中国发展意义重大。
南海问题,其本质是围绕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展开的争端,是由资源衍生出来的政治问题,南沙问题的背后是扑朔迷离的大国之间的政治角力。
从南海诸岛争端的硝烟中都能嗅到美国的阴谋,能否妥善处理南海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角逐,处理好了这个问题,对于弱化美国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减少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从而增强中国对南海核心利益在控制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问题
中国尚未勘查界定的边界,将永远成为其与他国关系发展上的负面因素,未来中国边界是否会改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理论上,边界改变有两种可能性,第一是由于中国本身的分裂,第二是中国向其领居的扩张,但由今日中国当局坚持稳定解决国内问题之政策来看,这两种发展趋势目前恐怕极少有出现的可能。(苏武)
俄中边界第二处争议地区也是与支流和岛屿有关,有问题的岛屿位在乌苏里江注入黑龙江之地区,俄罗斯是根据1860年《中俄北就条约》(原名为:《中俄续增和约》),主张两国边界应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之处,就是在其南面的卡扎凯维奇支流(中国地名为:通江子或者抚远河),也就是说塔拉罗夫岛及大乌苏里岛屿应该归俄国所有,但中国方面则表示,过去条约之边界的确如此,但按照目前的国际法,边界应依据主航道来划分,由于卡扎凯维奇支流并非主航道,而主航道应在北方,因此这二岛应该归中国所有。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问题
10/13/2003/09:20
华夏经纬网
俄国政治学者鲁宁最近在《独立报》以“忘却珍宝岛冲突”为题撰文指出,每个国家边界的形成是一种长期而有矛盾的过程,中国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可以提出的问题是,中国边界形成的过程是否已告结束,或者在某些地方还有所变化。鲁氏言外之意就是中国与周边邻国的领土纠纷,未来恐怕仍是彼此冲突之所在。谨就该文要1960年,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蒙古人民共和国时表示,中国同意进行勘查界定活动,1962年,蒙、中双方在乌兰巴托进行了边界谈判,数月内解决了所有争议问题,并准备签署边界条约,在一个月内签署了有关条约,根据是项条约,中国取得了若干蒙古土地,但蒙古的传统边界仍然维持,同时,蒙古亦取得戈壁边界地区。因此,1962年的边界约定,使蒙古、中国两国到20世纪末,双方并无任何纷争存在。2002年4月,蒙、中举行海关会议,除全面检视两国4677千米的边界外,双方并增设若干新的海关关卡。
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邻国
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邻国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邻国中国与多个国家存在领土争议,这些争议涉及陆地边界和海洋区域。
中国与印度、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不丹、朝鲜、俄罗斯、韩国等邻国存在领土分歧。
这些争议地区包括阿克赛钦、藏南地区、钓鱼岛、南海诸岛、纳土纳群岛、中朝边界、图们江入海口等。
这些领土分歧通常涉及历史、法律和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导致双方难以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
印度阿克赛钦地区:位于中国新疆和西藏交界地区,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中国实际控制,但印度声称拥有主权。
阿克赛钦地区的争议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英国殖民政府在中印边界划定了麦克马洪线,印度继承了这一边界线并声称对阿克赛钦拥有主权。
阿克赛钦地区地势高峻,气候严酷,战略位置重要,是连接中国西部与南亚次大陆的关键通道。
中印两国在1962年曾因该地区爆发边境战争,至今双方在此问题上仍未达成一致。
藏南地区(印度称阿鲁纳恰尔邦):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印度控制并称之为阿鲁纳恰尔邦,中国对此有主权要求。
藏南地区的争议同样源于麦克马洪线的划定。
该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中印两国在该地区的争议不仅涉及领土主权,还涉及文化和民族认同问题。
双方在该地区的军事对峙时有发生,影响了中印关系的稳定。
锡金地区: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印度实际控制。
锡金原为一个独立王国,1975年通过公投并入印度,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承认锡金并入印度的合法性,直到2003年才正式承认锡金为印度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锡金地区的边界问题仍然是中印关系中的一个敏感话题。
日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国称之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日本称之为尖阁列岛。
两国对这一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的主权存在争议。
钓鱼岛位于东海,战略位置重要,周边海域蕴藏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潜在的油气资源。
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议不仅涉及领土主权,还涉及海洋权益和资源开发。
中国处理领土问题的差异化现象研究综述
就 “ 中国领土边界争端 问题 ”及其 “ 处理手 段 的差异化 现象 ” 问 题而言 ,本文主要 选 取 以下 成 果 加 以 回顾 ,归 纳其 研 究 方 法 与 基 本 观点。 聂宏毅 《 鼎定国疆 : 新 中国成立 6 o年 中国边 界 问题 研究 》 一 书建 国后领 土问题 进行理论思考的特点有三 ,一是采取 了综 合研究 的范 式 ,避免了普通个案研究的不足 ;二是进行 了理论创新 ,提 出诸如 “ 邻 国属性 指标 ” 等定量研究 的方法以检验中国的边界政策及其处理争端 手 段从 而得出了 “ 邻 国所奉行 的对外 政策对 中国处理领土争端的态度有着 根本性 影响” 的结论 ;三 是提 出 “ 中国处理 领土边 界争端 问题 的态 度 成因” 的命题 ,以现实主义的分析方法归纳了 回答该问题的 四种理论模 型 ,下面主要 就第 三点加以梳理。 中国处理领土 边界 争端 问题 手段 差异 化现 象 ,可 从 内政论 、转移 论、平衡论 与制度 论等四种路径加以解释 。内政论主要表现 为民族 问题 影响论 , 美 国学者 R o y A n a n d a B i k a s h 认为跨 国界种族联系 与冲突应 发边 界 动荡 。该模型认为 内政 因素最终决 定 了中国领土 问题 的态度 ,并且 将研 究重点放在中国一方 ,对影 响 中国态度 的邻国政 策因素 涉及较 少。 转移论 则把 注意力放在和平转移理论的解释上 。聂宏毅通过 对驳斥美 国 麻省理 工学 院教授 傅泰林 关于 “ 中国处 理领土争端的态度主要取决 于国 内政权 的稳 定 性 ,如 果 国 内不 稳 ,则 倾 向采 取 妥 协” 的结 论 ,指 出 “ 政权稳定性 只是 影响中国态 度成因 的一个 干预 变量 ,不具 有普遍 性。 ” 平衡论 则重点关注现实主义威胁 ,认为 “ 新中国与邻国领土问题上采取 的和平谈判 而非武 力解决的立场 ,是处于对不同战略方 向威胁 的差异性 感知。 ”制度论则 以国家体制是否 “民主化” 为 标准 ,认 为 , “ 民 主国 家在处理领 土问题 上更倾 向和平的段 ,而非 民主国家则更倾 向非和平 的 手段 。 ” 0 聂宏毅通 过系统提炼 国 内外研 究成 果 ,对 此类 命题 的解 释充 分合 理。但不足之处在于 ,对实证主义计量方法的运用分析 略显粗糙 ,缺乏 大数据支撑。 二.王波港 《 建 国后 中国陆 地争端 的解 决模式 探析 》 一文着 重 于 对中国解决陆上领土问题的史实论述 ,涉及对缅 、印 、苏边 界争端解 决 过程等个别案例的传统归纳 ,虽然在研究方法上略显保 守 ,但 由此 总结 出的一般方法与模式仍具一定启示意义 。该文认为 ,中国在处理领 土问 题时 “ 形成 了一种不 同于一般 大 国的解决 模 式 ,即平 等 协商 的模式 ” , 但 “ 如果邻 国试图采取武力的方式改变现状 ,中国不会妥协 ,往往会 武 力回击… . . . ” 。 这实际上是把 中国领土问题解决手段差异化现象归 因于对方边 界政 策是否具备和平性的 问题上来 ,领土问题上的 战和与 否 ,邻 国态度 是关
中国解决领土争端
中国解决领土争端形式与政策课程论文——关于中国解决领土争端态度的分析关于中国解决领土争端态度的分析摘要: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构成的必备要素之一。
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而边界作为确定领土范围的界限、显示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也是不容侵犯的。
领土边界争端向来是人类战争与冲突缘起的根源,也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争端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邻国最多、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严峻的领土争端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始终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争端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态度及措施进行分析。
关于中国解决领土争端态度的分析领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构成的必备要素之一。
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而边界作为确定领土范围的界限、显示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也是不容侵犯的。
领土边界争端向来是人类战争与冲突缘起的根源,也是世界上最普遍、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争端之一。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从早期殖民主义的开疆拓土到帝国主义的蚕食瓜分,再到民族国家的独立兴起,无不伴随着领土争端与边界纠纷,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了困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国际议题。
作为世界陆地海洋大国之一,复杂的地缘战略环境也使得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领土争端问题,能否顺利处理领土争端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一种潜在的历史压力,它不仅极易招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敌视和防范,也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极大考验,更给整个民族的心态和中国外交带来严峻的挑战,一、我国领土争端问题现状中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亚相邻,辽阔的疆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陆地邻国最多的国家,同我国接壤的国家多达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也有6个。
中国与邻国的陆地和海洋领土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然悬而未决。
中国海陆边界问题
中国海陆边界问题中国海陆边界问题——雄鸡的轮廓最近的新闻报道中⼀条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中国终于在边界问题上有了新的突破!总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
在陆地上同14个国家接壤,它们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不丹、缅甸、⽼挝、越南等。
到⽬前为⽌,除印度和不丹(未与中国建⽴外交关系)外,中国已与13个邻国确定了陆地边界。
2000年12⽉25⽇,中越两国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越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陆架划界协定》,历史上第⼀次明确了中越两国在北部湾海域的专属经济区的分界线。
这条“S”形分界线成为中国第⼀条海上边界,从⽽拉开了中国与邻国海上边界谈判的序幕。
下⾯,简单看⼀下中国的陆海情况:⼀、中国陆上边界划定的成果中国陆上有14个邻国,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的陆地边界有2.2万多公⾥,是世界上陆地边界最长的国家之⼀;中国边界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仅三国交界点就有16个。
此外,全世界10个⼈⼝最多的国家中有6个在中国周边;军事⼒量排在世界前25位的国家中有8个在中国周边;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的8个国家中的4个在中国周边;当今世界五⼤潜在热点冲突地区(中东、中亚、南亚次⼤陆、台湾海峡、朝鲜半岛)中的4个在中国周边。
1949年新中国成⽴后,没有⼀条边界是确定的。
有的只是不平等条约划定的边界,多年形成的传统习惯线和实际控制线。
从中国的历朝历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始终“有边⽆界”。
我国边界问题的解决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与缅甸签署《中缅边界条约》,这是新中国与邻国缔结的第⼀个边界条约。
以此为开端,在上世纪60年代,与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等国相继签署了边界条约。
另⼀是上世纪90年代⾄今,我们与俄罗斯、⽼挝和越南以及新独⽴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解决了边界问题。
关于中国领土纠纷的调查研究
关于中国领土纠纷的调查研究第一部分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过程一课题的来源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在风云变化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历尽沧桑。
但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逐步提升,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悬而未决的领土问题,势必会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障碍,会给中国的高速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最近的黄岩岛问题、钓鱼岛问题。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域纷争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增强参政意识,通过各方面的途径,积极了解我国领土纠纷问题的发展过程,发展形势,以及演变结果,展现当代新的中学生的面貌。
2、对于我国领土纠纷问题的现状在了解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3、多阅读书籍报纸,了解我多时事政治,拓展视野。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课题的研究计划1 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2 课题进程的安排一2012.8.9--8.10 理论知识学习二2012.8.11--8.12 制定计划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成果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陆地和海洋大国,周边情况十分复杂。
中国与邻国的陆地和海上领土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然悬而未决。
从目前情势看,这些难题不仅短期内解决无望,而且趋于恶化和复杂化,这对中国继续贯彻稳定周边的方略,无疑将带来重大考验。
中国和印度、日本以及越南等国,因领土争端所造成的矛盾由来已久,中印、中越为此还刀兵相见,但领土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目前,上述国家都号准了中国的“脉搏”,即为了谋求和平发展和维护周边稳定,中国不会轻易使用军事手段解决领土争端。
所以,他们有恃无恐,变本加厉的在争议地区改善态势,并加速进行资源掠夺。
领土问题涉及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实际占有者决不会轻言退让,要么以谈判方式做出利益交换,要么在战场上一决高下,时间不会改变对这两种方式的取舍。
有关国与国的边界与领土主权问题
有关国与国的边界与领土争端问题的讨论-------中国与周边国家边界与领土之争问题摘要:边界与领土争端是引发国际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
边界与领土争端问题处理不当,会成为武装冲突与战争的导火线。
边界与领土争端是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虽然边界与领土问题虽然普遍存在,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激化状态,而导致边界与领土争端升级的原因有时并不单单是边界与领土问题本身。
领土争端往往与政治争端同时演变和作用才会导致为冲突。
当两国因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问题关系恶化时,边界与领土问题就成为向对方表达不满与敌对情绪的途径,施加压力的手段和斗争的工具。
边界与领土争端,极易引发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当事国之间的关系严重恶化,人民之间产生敌对情绪。
进一步我们也应看到当前中国所面临的边界与领土争端这一严峻问题,分析这些争端背后的利益纠葛,以及我们应该在遵守国际惯例,接受旧条约划定的边界;与争端国平等协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谈判未划定的边界,通过妥善解决边界纠纷,最终为中国营造一个安全的周边环境。
关键字:边界争端历史方法1:背景事件2010年11月23日,在位于朝鲜半岛西部海域的延坪岛附近,朝鲜和韩国发生了相互炮击事件。
媒体报道此次相互炮击造成韩国方面2死16伤,延坪岛部分建筑被击中起火。
朝鲜方面发射了200余发海岸炮弹,韩国方面则还击了80余发。
双方事后都发表声明,指责是对方挑起此次交火。
此次事件发生地------延坪岛,位于韩国仁川东北方约83.2公里的黄海海域,是一个面积约为7.29平方公里的岛屿,分为6.19平方公里的大延坪岛和0.94平方公里的小延坪岛。
尽管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是延坪岛对于韩国来说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以为它距离朝鲜首都平壤只有百公里。
韩国海军参谋总长宋永武甚至形容它为“有如喉咙里的一把匕首”。
而且作为韩国西海渔业的中心地,延坪岛近海一代虾蟹产量丰富,是韩国的重要渔场,当地渔民还人工养殖海带和牡蛎等海产品。
我国领土纷争
一、我国领土的历史形成●疆域最大:唐,包括现在中国全境,蒙古国一部,朝鲜半岛大部,越南大部,中亚哈萨克、阿富汗等一部份,最远达到现在的伊朗境内。
●疆域最小:南宋,恐怕不用说吧,大散关——淮河一线以南领土。
●注意:蒙元时期领土虽大,地跨欧亚,但不是全部都是属於中原王朝的领土,他是分四大汗国的,真正元朝的疆土其实大不过唐朝鼎盛时的疆土。
我国现代疆域的轮廓大体形成于清朝初年,当时我国疆土完整,边疆形势稳固,但并无明确的国界线。
鸦片战争后,国力逐渐衰弱,在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下,国土大片丧失。
上世纪60年代,中央提出了我国与邻国解决边界问题的总体原则,即遵循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和国际惯例,客观对待历史和现实情况,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和平谈判,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
据此,相继与缅甸、尼泊尔、朝鲜、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6个国家签订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边界线长度1万余公里,占我国陆地国界总长度的47%,是我国解决边界问题的第一个高峰。
90年代以来,根据中央关于“睦邻友好,稳定周边”的方针,通过谈判又先后与俄罗斯、老挝、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6个国家签订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边界线长度9500余公里,占我国陆地国界总长度的43%,这是我国解决边界问题的第二个高峰。
2004年10月,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彻底解决了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至此,我国与12个陆上邻国完成了划界工作,划定国界线长度约2万公里,占全国陆地国界总长的90%,共竖立了近7000颗界桩,形成了30000余页勘界法律文件和1100余幅边界地图。
二、边界问题由来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和日本先后对中国发动战争,并先后割占了香港、澳门、库页岛、黑龙江以北地区、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乌孜别里山口以西地区、台湾和澎湖。
1921年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
10年后日本侵华,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收回台湾和澎湖后,中国疆域稳定至今,但陆地和海洋边界的局部纠纷持续至今。
形势与国策
中国领土争端问题的探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供用电技术方向)2011027班吴锦涛20111402中国是一个陆地和海洋大国,周边情况十分复杂。
中国与邻国的陆地和海上领土争端,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仍然悬而未决。
从目前情势看,这些难题不仅短期内解决无望,而且趋于恶化和复杂化,这对中国继续贯彻稳定周边的方略,无疑将带来重大考验。
中国和印度、日本以及越南等国,因领土争端所造成的矛盾由来已久,中印、中越为此还刀兵相见,但领土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目前,上述国家都号准了中国的“脉搏”,即为了谋求和平发展和维护周边稳定,中国不会轻易使用军事手段解决领土争端。
所以,他们有恃无恐,变本加厉的在争议地区改善态势,并加速进行资源掠夺。
一、中日领土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这是美国造成的历史麻烦,也是中日关系的难解之结。
钓鱼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占领了该岛,不仅可以控制台湾北部重要港口和空中航道,而且雷达监视范围可达中国大陆沿岸的福州、温州和宁波等大片地区。
钓鱼岛附近又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这对日本这样的资源贫乏国家,更是有着巨大的诱惑。
在此情况下,中日要想通过谈判解决钓鱼岛争端,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近年来,日本无视大量证明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事实,无耻的向钓鱼岛派遣军舰船只,并刻意在岛上对战犯进行祭祀,严重破坏中日关系。
尤其严重的是:2008年6月10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艇在钓鱼岛近海与一艘台湾渔船相撞,并导致渔船沉没。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0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说,中国对日本海上保安厅船只与台湾渔船在钓鱼岛近海相撞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不满。
而2010年,中日关于钓鱼岛事件矛盾升级,日本无耻的说钓鱼岛是他们国家的领土。
二、中印领土争端中印边界争端,这是中国迄今唯一存在的陆地边界纷争。
对此,中国仍主张谈判解决,但难度颇大,前景堪忧。
主要原因在于,中印东段争议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好,印度占地面积大,加之在实际控制区域已经建立行政管辖,既得利益很难拱手相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
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
引言:争端,是国家之间或者与地区、个体之间为了争夺权益而发生的争斗。
从1949年到2007年的这段时间内,中国与陆地邻国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是中国外交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积极倡导和平解决争端,通过外交途径实现领土主权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陆地邻国的领土争端,研究这一时期的进展和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领土争端概述
1. 中国与印度的领土争端: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国与印度之间最为突出的领土争端。
这一争端起源于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边界划定,并在中印战争中达到了高峰。
尽管双方进行了多轮外交努力,但至今仍未完全解决。
2. 中国与俄罗斯的领土争端:中俄边界问题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重要领土争端。
此争端主要涉及中国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解决这一争端的关键是两国签署了几项协议,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东部边界问题的补充协定》。
3. 中国与蒙古的领土争端:中国与蒙古之间的领土争端主要涉及内蒙古地区。
此争端主要源于历史遗留问题和两国对边界的理解不同。
中蒙边界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双方的双边协议和外交对话的努力。
第二部分:领土争端解决的努力
1. 外交途径:中国一直以来都重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领土争端。
与对方国家进行高层会谈、双边磋商和签署协议等外交手段是中国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的积极努力。
2. 国际法和仲裁:中国也借助国际法途径和仲裁机构参
与解决领土争端。
中国坚持通过国际合法途径解决领土争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和平共处、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不进行武装侵略和互相平等互利。
这些原则在解决领土争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领土争端解决的成果
1. 与印度边界问题:中国和印度在边界谈判方面取得了一些
进展,2005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
于政治指导原则和边界问题的协议》。
2. 与俄罗斯边界问题:中国和俄罗斯就东部边界问题进
行了谈判,并于2004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
邦关于东部边界的协议》。
3. 与蒙古边界问题:中国和蒙古根据双边协议和外交对
话解决了一些边界争议,并大幅缩小了双方之间的领土争端。
结论:中国与陆地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通过外交途径、国际法和和平共处原则等手段积极寻求和平解决争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边界问题解决成果,但一些争端仍然存在。
为实现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应继续坚持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争端,并与相关国家保持对话和合作
综上所述,中国坚持通过国际合法途径解决领土争端,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通过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与印度、俄罗斯和蒙古等邻国在边界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果。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争端需要解决。
为实现地区的和平稳定,
中国应继续坚持和平解决争端的道路,并与相关国家保持对话和合作。
通过持久努力,相信中国将在未来取得更多的解决成果,为地区的繁荣与和谐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