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崇明中学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历史】上海市崇明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期末试卷(一模)(解析版)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模)一、解答题。
1.兵者,国之大事不同时代,不同战争。
公元前4世纪13世纪1914﹣⑤年1939﹣1945年亚历山大远征蒙古西征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称“反法西斯战争”)征服过①等人类早期文明域区蒙古帝国最强盛时期,统治区域覆盖中国、印度、两河流域等人类早期文明区域以及欧洲早期文明区域。
同盟国和⑥集团展开大规模厮杀。
战争初期是⑨大肆对外扩张,随着战局的展开,演变为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联盟的交锋。
亚历山大远征所形成的帝国及帝国解体后分裂出来三个王国的统治区域,统称为“②化世界”。
在元帝国建立之初,中国南方汉政权依然存在,即③。
战争期间爆发的⑦革命,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战争后期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奠定起战后国际格局的基础。
亚历山大远征屠杀被征服区人民,损毁被征服区文明,同时将希腊文化带至被征服区域。
蒙古三次西征,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文明交流④。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一系列国际会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⑧”体系。
彻底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者,对殖民主义以致命打击,极大地促进了亚非拉⑩运动。
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如表的选择或填空。
(1)(单选题)①处 A①古代埃及②古代两河流域③古代印度④中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单选题)②处 CA.埃及B.罗马C.希腊D.马其顿(3)(单选题)③处 BA.北宋B.南宋C.刘宋D.金朝(4)(单选题)以下能用于证明④处蒙占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文明交流”的实例是 D①列班•扫马访欧②火药武器西传③欧洲传教士访蒙古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5)(填空题)⑤处1918 年(6)(填空题)⑥处轴心国(7)(填空题)⑦处十月革命(8)(填空题)⑧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9)(单选题)⑨处 AA.轴心国B.同盟国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0)(单选题)⑩处 CA.资产阶级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民族解放D.黑人民权2.(单选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旨在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冲突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是 DA.国际联盟B.世贸组织C.欧洲联盟D.联合国3.有观点称“古代战争多为争夺土地,而近现代战争则更多为争夺资源和市场。
2022~2023年高三上册期末考试历史题免费试卷(上海市崇明区)

选择题在古代世界文化成果中,最早发明了笔和墨水书写工具的是A.古代中华B.古代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埃及【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200年,埃及人使用芦苇做笔,并且从植物、矿物中提取燃料制成墨水。
D正确;公元前2000年,中国最早使用老鼠毛制成的毛笔写字,但墨水出现的时间晚于古代埃及,A排除;古代两河流域文字是楔形文字,主要是写在泥板上,B排除;古代印度一直使用铁笔与树皮,直到17世纪时才出现笔墨,C排除。
故选D。
选择题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各种姓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A.社会分工差异B.权利义务有别C.婚姻关系不同D.种族民族不同【答案】B【解析】印度的种姓制度共分为四个级别,这四个级别的主要差异在于不同种姓之间的人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同的。
B正确;社会分工、婚姻关系以及民族不同都不是主要差异,ACD排除。
故选B。
选择题下列是古代罗马历史时间轴,在A处的是A.罗马共和国的建立B.罗马帝国的建立C.罗马帝国的分裂D.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答案】B【解析】时间轴中A点处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元年之间。
罗马帝国建立在公元前27年,符合题意。
B正确;罗马共和国建立是在公元前509年,A排除;罗马帝国分裂是在公元395年,C排除;西罗马灭亡是在公元476年,D排除。
故选B。
选择题在中世纪的西欧,拥有庄园的人主要包括①国王②教会贵族③世俗贵族④自由农民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中世纪的西欧,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国王、教会贵族以及世俗贵族等封建主都拥有庄园,①②③符合题意。
A正确;农民则处于封建等级制度的最底层,受到剥削与压迫,没有庄园,④不符合题意,BCD排除。
故选A。
选择题《史记·秦始皇本纪》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数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此秦始皇实施了下列哪一措施?A. 焚书坑儒B. 郡县制度C. 攻打匈奴D. 修筑长城【答案】B【解析】从材料“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意思是天下战斗不休止,是因为有诸侯王。
2020届上海市崇明区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等级考质量监测(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上海市崇明区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等级考质量监测(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2020年1月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中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之一,能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 文献记载B. 逻辑推理C. 考古发现D. 民间传说【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发现的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具有较强的可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是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因此C选项正确。
文献记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容易产生错误。
逻辑推理的方法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分析的结果因人而异。
民间传说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这些都不是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其他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如图是近期出版的有关上海的历史书,该书所记内容上限应始于A. 崧泽文化B. 西周分封C. 上海设县D. 上海筑城【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上海6000年”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至5300年,属于新石器时期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符合题意,因此A选项正确。
西周分封实行于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之后,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1291年正式设置上海县,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上海筑城于1553年,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核心是A. 世袭制度 B. 家族制度 C. 宗族制度 D. 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核心是家族制度,传统的社会伦理、国家伦理皆可从家族推衍出来,因此B选项正确。
世袭制度、宗族制度和宗法制度都是中国家族制度的具体体现,其他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4.如图为中国古代官员的公务印章,这枚公务印章最可能出现在A. 秦朝B. 西汉C. 唐朝D. 元朝【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刺史”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监察一州,冀州刺史部为其中之一,因此B选项正确。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模)(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模)1.货币中的历史曾在中国流通的货币种类繁多,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元素。
(1)以下是小夏同学收集的中国货币,准备以“货币中的历史”为主题,举办一场展览。
请将下列货币与相应的时期对应(填写字母)铜贝A B C D“五铢”钱E F G H(1)先秦(2)秦汉魏晋(3)唐宋元明(4)近代中国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①上述钱币中,出土于殷墟的是______ 。
②上述钱币中,建立在信誉基础上承担部分汇兑业务的是______ 。
③上述钱币铭文中,标识有铜钱重量的是______ 。
④上述钱币铭文中,标识有年号的是______ 。
(1) 观察图H的形状和铭文,该枚银元币面上的头像应该是谁?它被加盖“苏维埃”字样后可能流通于何时期何地区?(2) 若要进一步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还可补充下列哪些货币?______ 。
(填写字母)A.广州发现的墨西哥鹰洋B.北魏古墓出土的拜占庭金币C.1795年的法郎硬币D.西安窑头村出土的阿拉伯金币“是人”与“斯人”近来,语文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成为热门话题,该文节选自《孟子》。
由此引出的学术争议,成为某校史学社团的探究课题,他们拟定了如下步骤:步骤一:了解《孟子》成书与版本变迁的情况。
材料一:现存可供研究的材料如下:《孟子》原文本现存较早的有:宋刻本《孟子》一卷,藏于国家图书馆;宋刻石经《孟子》,存浙江杭州;元刻本《孟子》二卷,藏于上海图书馆;清人补刻唐石经《孟子》七卷,藏于南京图书馆。
《孟子》注释本现存的有汉末赵岐与南宋朱熹分别著述的《孟子章句》。
《孟子章句》是今人能看到的最早完整注本,但历经千年的传抄、刊刻,版本错综复杂,目前可追溯到多种宋元刻本,和清朝乾嘉学派考据的版本。
汉代刘向、郑玄等人的注本,现仅存清朝的辑本。
随朱熹学说地位不断提升,《四书集注》影响巨大,版本众多,现常见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四书章句集注》。
2022-2023学年高中高三上历史部编版(2019)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中高三上历史期末试卷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考试总分:10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5分)1. 周初统治者以“亲亲”“尊尊”为核心,按照德治的要求,对礼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形成调整家族、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范。
这主要反映了西周的治国方针是( )A.敬天保民B.以礼治国C.明德慎罚D.家国一体2. 《礼记昏义》有这样的话:“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西周的婚礼,有纳采、问名、请期、亲迎等六项程序,称为“六礼”,包括从议婚到完婚的完整程序。
这反映了西周①宗法制是礼乐制的基础②礼乐制具有规范性③礼乐制强化了中央集权④分封制具有等级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
下列对曹丕称帝的标志解释正确的是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东汉政权的结束C.嫡长子继承的延续D.南北朝对峙开始4. 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
”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B.专制主义C.中央集权D.尊君敬祖5. 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
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A.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C.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D.晚晴君主统治脱离国情6. “中法战争爆发后,地处抗法前线的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福建、浙江等省民众焚教堂、驱教士,自发地把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与保卫边疆的斗争结合起来,造成很大声势。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3级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3级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BABDC 6~10 DDBAA 11~15 BDACC16~20BACBD 21~25 CCDDA 26~30 BCAB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2分)(1)(6分)将他国经验与秦国国情相结合;循序渐进,策略得当;重视扩大群众基础;秦孝公的支持;商鞅个人的信念和决心;改革顺应时代潮流。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6分)态度:全盘否定(1分)评价:这一态度有失偏颇(片面)(1分)。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取得一定的成果(2分)。
但执行过程中加重人民负担,引起激烈争议,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2分)。
32.(16分)(1)(9分)观点: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分)阐述: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列强侵略不断加深。
为挽救国家颓势,洋务派引进西方机器生产技术,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加速了教育的近代化;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创建新式海军,促进了军事的近代化。
(7分,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综上所述,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依靠科技为动力,促进了中国的近(现)代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
(1分)(示例仅作参考,也可从其他角度论述。
)(2)(7分)事件:维新变法运动(1分)义和团运动(1分)评价: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1分)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2分,任答1点即可)但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加之守旧派势力强大,最终失败(2分)。
33.(12分)(1)(6分)措施: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
上海市崇明县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

崇明县2015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历史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75分)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人类已经经历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
考古学者观察其间的变化,可以运用哪类发掘作为社会进步分期的历史标准A.遗址的周边环境 B.遗址动植物残留 C.发掘的人类遗骸 D.人类使用的工具2、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亚述的巴尼拔图书馆,里面藏有大量的泥版。
它位于今天的A.印度 B.中国 C.伊拉克 D.埃及3、帕特农神庙是雅典灿烂古文明的历史见证,它建成于下列时间轴的哪一阶段前2000年前1100年前800年前500年前330年A B C D4、对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表达得比较恰当的一项是A.两者始终处于对立状况 B.随城市发展而动态发展C.处于统治与被统治关系 D.前期协作后期转向对立5、公元745年,唐玄宗下诏:“波斯经教,出自大秦(罗马),传习而来,久行中国。
爰初建寺,因以为名。
”诏书中所提到的“经教”属于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6、“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主张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7、公元前后,在下图中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为A.西汉和古罗马帝国 B.唐朝和天竺C.西汉和古希腊 D.元朝和意大利8、当我国处于右图所示的历史时期时,西欧社会正处于A.希腊“古典时代”B.罗马共和国时期C.即将步入中世纪D.文艺复兴时期9、历史上某些时期,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被称为“大变革”。
下列叙述中不能称为“大变革”的是A.商周之际,属国变为封国 B.三国时代,统一走向分裂C.春秋战国,分封变为郡县 D.清末民初,专制变为共和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曾说:“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以下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铁犁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B、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粮食产量增加C、土地兼并现象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停滞D、农业税收制度的改革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错误的是: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B、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D、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困境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书五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老子》。
B、五经指的是《诗》、《书》、《礼》、《乐》、《春秋》。
C、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广泛用于科举考试。
D、五经中《乐》的部分在汉代后失传。
4、下列关于宋朝时期“市舶司”的描述,错误的是()。
A、市舶司是宋朝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B、市舶司的设立有助于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C、市舶司主要职责包括征收关税、检查海船和管理货物交易。
D、市舶司的职责全部设置在东南沿海的港口。
5、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1840年,英国因贸易差额问题发动了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842年,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D、《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
6、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D、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制度得到了广泛推广。
7、下列哪一项不是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A.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 商业贸易的繁荣C. 纸币的广泛使用D. 海外殖民地的建立8、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下列哪项不属于这一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A. 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B. 中国瓷器和丝绸远销欧洲C. 明朝派遣郑和下西洋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9、以下关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35年B. 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的一部分,发生在1940年C. 淞沪会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37年D.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中国军队战略大转移,发生在1942年 10、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 工商业改造采取了公私合营的方式C. 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业集体化D. 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11、根据古籍记载,以下关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中央集权制度B. 郡县制C. 统一度量衡D. 推行儒家思想12、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核心是:A. 联俄B. 联共C. 扶助农工D. 改革政治制度13、在明朝中后期,哪一项政策反映了当时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转变?A. 海禁政策B. 开放海禁C. 朝贡贸易D. 闭关锁国14、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哪些重要社会变革?(请选择最符合的一项)A. 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B.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C. 戊戌变法与五四运动D. 长征与抗日战争15、下列关于唐朝政治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 唐朝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更加公平C. 唐朝设立了监察机构,加强了官员的监督D. 唐朝实行府兵制,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16、以下关于宋代经济的描述,错误的是:A. 宋代手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纺织业B. 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C. 宋代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D. 宋代海外贸易活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题:(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描述,错误的是:A.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B.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C. 宋朝实行中书省制D. 明朝实行内阁制度2、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 新文化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D.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学艺术领域的革新3、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A. 贸易对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B. 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限制私人海外贸易C. 主要通过广州一口通商D. 对外贸易完全自由开放,没有政府管制4、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能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张之洞D. 严复5、下列哪一项是秦始皇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措施?A、分封制B、郡县制C、井田制D、族田制6、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主要反映了:A、文化统一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C、军事扩张的需要D、选拔官吏的需要7、【题目】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思想,它主张以“道”为本,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思想属于以下哪位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韩非8、【题目】20世纪初,一场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场变革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以下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B. 以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C. 加强了国际分工,促进了全球贸易D. 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统治体系形成9、关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 科举考试始于唐朝,止于清朝末年B. 科举考试主要考察的是武艺和体能C. 科举考试对所有社会阶层开放,包括平民百姓D. 科举考试的内容仅限于儒家经典 10、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第一个实质性步骤是什么?A.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B.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C. 欧共体的创建D. 欧盟的正式成立1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成功,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2级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2级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CCADA6~10 ABBDD11~15 ADAAA16~20 BDCAB21~24 BAA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5分)(1)(12分)措施: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酎金夺爵;十三州刺史制;迁徙豪强到关中。
(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意义:削弱地方封国的实力(基本结束了汉初以来的诸侯王割据的局面);限制和打击地方的豪强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8分)特点: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对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重视法律的作用;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
(每点2分,共8分)(3)(5分)看法:国家治理模式应与现实国情、历史背景、民族愿望相吻合;要彼此尊重不同国家之间的治理模式差异,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国家治理须坚持德法并治加强多元化的政治管理体制;国家治理要尊重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差异;(每点2分,三点5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6.(12分)示例:题目:文明交流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途径。
就物种交流而言,新航路开辟前,世界相对隔绝,但是也存在着彼此临近地区间或各大洲内部的交流。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为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全球范围的物种交流网逐渐形成。
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辣椒等作物以欧洲为中介传播到亚洲,欧亚的小麦、燕麦、大麦、马、牛、猪等物种也传入美洲。
物种交流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玉米、马铃薯等提供了可靠食物来源,丰富了粮食种类,改变了区域食物结构,影响饮食习惯,也提高了抗饥荒能力。
食物物种交流推动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在北美,水稻大量用于出口,促进对外贸易。
在中国,外来农作物增加粮食供应总量,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就思想文化交流而言,中国的儒家思想、四大发明、茶文化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崇明中学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1. 世界古代文明的特征将下列图片所示文明成果填入示意图中相应位置。
(填写字母)。
(1) ①______(2) ②______(3) ③______(4) ④______(5) ⑤______(6) ⑥______(7) ⑦______(8) 古代文明成果可以帮助后人研究相关历史问题,如:利用图A、图D和图F可以研究古代建筑;利用图C、图______ 和图______ 可以研究______ ;利用图______ 和图______ 可以研究______ ;(9)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世界古代文明有哪些特征?2.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探索你在准备“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探索”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开展相关理论学习与材料搜集工作,首先你整理出的大事年表时间轴如下:材料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探索(1)根据材料一,完成材料目录填空。
(填写字母)A.改革开放B.列宁主义C.战时共产主义D.马克思主义E.苏东剧变F.空想社会主义G.新经济H.巴黎公社老师看过材料一的大事年表时间轴后,认为还需要增添“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的艰难选择与必然结果”这一子目作为补充,你又找到了下列材料:材料二:“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万国公报》第121期(1899年2月)“麦喀士曰:现今之经济社会,实少数人掠夺多数人之土地而组成之者也。
……”——梁启超《中国之社会主义》(《新民丛报》1904年2月14日)“(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为《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及其批评》(1912年10月14日至16日演说词)材料三:“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2)你认为材料二与材料三叙述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由。
3. 地名背后的历史奥秘材料一:(1) 请将材料一中三幅地图反映的时代进行时序排列:图______ →图______ →图______ 。
(填写数字)材料二:北京地名沿革表(2) 完成表格中两处填空。
(3)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表格中“南京”、“中都”、“北平府”等不同称谓中“南”、“中”、“北”得名依据是什么?材料三:幽州……《周礼•职方》:“东北曰幽州。
”《释名》曰:“幽州在北,幽昧(昏暗不明)之地,故曰‘幽’。
”……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范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幽州。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4) 成书于北宋初年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了北宋初年全国政区建置情况和历史变化,却对于材料二中五代十国时期辽朝对北京的地名变更和行政级别升格只字未提,这一现象可以推测出作者怎样的心态?(5) 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从作者立场意图和史料价值的角度,你如何看待《太平寰宇记》对北京地名的处理?4. 民国八年以下三则材料都记述了民国八年发生的事件。
材料一:此次北京之事,绝非发始者之本意。
政府中人,苟能平心静气以处置之,断不致因一时之激动,而有解散大学以军法处置学生之说。
何则事有轻重,法有界限,不能径情而直行也。
苟其不然,后祸尚有穷期哉?政府其深思之。
--《申报》时评材料二:《大阪朝日新闻》报道:5 月6 日:“学生团体的成员来到最繁华的街上,强迫商店关门。
”5 月7 日:用大号字体突出标题“学生义和团”。
5 月7 日:“特别是像美国人参与经营的中美通讯社发表了国民自决会等排日运动机构的电报和宣言书,借此机会将上海发起的排日运动推广到南方各地。
”材料三:我发现我上次把这里学生们的第一次示威活动比作大学生们的起哄闹事,这是有欠公允的;整个事情看来是计划得很周密的,并且比预计的还要提早结束,……要使我们国家十四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可是难以想象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美国学者杜威写给女儿的信(6 月20 日)问题:(1) 依据材料,“民国八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指出判断的依据。
(2) 概括国内外各方对此事件的不同看法。
(3) 你如何看待各方对此事件的看法?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F【小题2】G【小题3】D、E【小题4】H【小题5】B【小题6】C【小题7】A【小题8】E,H,古代文字,B,G,古代文学【小题9】略【解析】(1)根据图片所标位置可知①处是罗马,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建造了万神殿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的罗马诸神,故答案应为:F。
(2)根据图片所标位置可知②处是希腊,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盲诗人荷马编写了《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篇,故答案应为:G。
(3)根据图片所标位置可知③处是埃及尼罗河流域,据所学知识可知,卡纳克神庙是埃及中王国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地,而那尔迈调色板是一块盾形石板,出土于埃及,两面雕刻着纪念国王那尔迈统治的画面,故答案应为:D、E。
(4)根据图片所标位置可知④处是两河流域,据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源于两河流域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是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由苏美尔人所发明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故答案应为:H。
(5)根据图片所标位置可知⑤处是印度,据所学知识可知,《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主要反映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故答案应为:B。
(6)根据图片所标位置可知⑥处是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是已知的能见到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故答案应为:C。
(7)根据图片所标位置可知⑦处是朝鲜半岛,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半岛上的古代天文台——瞻星台,是朝鲜半岛最古老的天文建筑物,故答案应为:A。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楔形文字书信、那尔迈调色板上都保有古代文字,那尔迈调色板上刻有象形文字。
《摩诃婆罗多》和《荷马史诗》分别是古印度和古希腊的两部史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故答案应为:E、H;古代文字;B、G;古代文学。
(9)根据图片可以看出,颜色较深的地区为最初文明的起源,它们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后来文明不断扩展到世界各地,世界文明逐渐联系起来。
同时从诸多不同的文明成果可以看出其具有多元发展特征。
故答案应为:文明多元化,最初的文明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后文明区域不断扩大,世界各地文明由割裂逐渐走向联系。
故答案为:(1)F。
(2)G。
(3)D、E。
(4)H。
(5)B。
(6)C。
(7)A。
(8)E、H;古代文字;B、G;古代文学。
(9)特征:文明具有多元化,最初的文明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后文明区域不断扩大,世界各地文明由割裂逐渐走向联系。
本题考查世界古代文明。
第(1)问,需要考生掌握古罗马文明;第(2)问,需要考生掌握古代希腊文明;第(3)问,需要考生掌握古代埃及文明;第(4)问,重点掌握两河流域文明;第(5)问,需要考生掌握古代印度文明;第(6)问,需要考生掌握古代中国文明;第(7)问,需要考生掌握古代朝鲜文明;第(8)问,需要考生比较古代文明成果的异同;第(9)问,需要考生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的特征。
本题考查世界古代文明,侧重于考查考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2.【答案】(1)依据材料一图示信息和选项中的事件,结合所学可知,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傅立叶等,因此(1)应填F;《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因此(2)应填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因此(3)应填H;列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因此(4)应填B;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苏俄(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因此(5)应填C,(6)应填G;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因此(7)应填A;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的表现是东欧剧变,因此(8)应填E。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介绍马克思及其马克思主义,但是当时对其认识比较肤浅,没有真正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给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因此两则材料并不矛盾,反映了对马克思主义从肤浅认识到深入认识的过程。
故答案为:(1)(1)F;(2)D;(3)H;(4)B;(5)C;(6)G;(7)A;(8)E。
(2)不矛盾。
理由:材料二: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介绍马克思及其马克思主义,但是当时对其认识比较肤浅,没有真正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材料三:十月革命的胜利,给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这反映了对马克思主义从肤浅认识到深入认识的过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社会主义运动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第二问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影响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答案】【小题1】1【小题2】3【小题3】2【小题4】大都【小题5】明【解析】(1)依据图1可知,都城是东京,周边存在西夏、辽等民族政权,结合所学可知,图1是北宋时期的疆域图;依据图2可知,设有行省,结合所学可知,图2是元朝疆域图;依据图3可知,都城是临安,周边存在西夏、金等民族政权,结合所学可知,图3是南宋的疆域图。
因此排序是图1→图3→图2。
(2)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北京称作大都,因此①是大都;1368年,改名北平府,1403年改名京师(北京)顺天府是在明朝,因此②是明。
(3)依据:依据表格信息“南京”、“中都”、“北平府”并结合所学可知,“南”、“中”、“北”得名依据是地理方位。
(4)心态: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存在华夷观念,认为汉族优于少数民族,因此成书于北宋初年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了北宋初年全国政区建置情况和历史变化,却对于材料二中五代十国时期辽朝对北京的地名变更和行政级别升格只字未提。
(5)立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作者的意图是表达作者歌颂宋代初年安定团结的局面和渴求“太平治世”能够长久的愿望。
史料价值: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寰宇记》是研究唐中叶以来至北宋初期的政区建置变迁、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资料。
故答案为:(1)图1→图3→图2。
(2)①大都;②明。
(3)依据:地理方位。
(4)心态:华夷观念。
(5)立场意图:表达作者歌颂宋代初年安定团结的局面和渴求“太平治世”能够长久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