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学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优质课学案共3篇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优质课学案共3篇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优质课学案共3篇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优质课学案1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优质课学案苏武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古代传奇故事,故事中的苏武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他的传奇经历鼓舞了历史上一代又一代人勇敢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尊严和荣誉感。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修课程之一,《苏武传》是高中生必须深入学习和掌握的文本,有助于学生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升自我修养和品德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武传中苏武的传奇经历和人生态度,深入体会《尚书》中“忍”的道理。

2.学生学习、感知“忍”字,形成“忍”的内涵、过程和实践,以及“英雄是一切美德的灵魂”。

3.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文内外意及其之间的互动关系,总结各篇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

二、教学重难点本单元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忍,理解当时苏北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以及明清时代的政治和文化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难点包括学生对于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对古文中对象的认识和角度的理解,以及文化背景理解引申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与活动1.学生听教师讲授苏武传的背景和遭遇,理解苏武传的文化背景。

课前预习阅读苏武传,熟悉故事、人物和情节,激发积极的学习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高亢”、“流芳”和“永存”的关系,理解忍的实质和情感内涵,并体悟忍耐的价值和意义。

3.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理解、感受、体验和认识苏武传中执拗、不屈和坚强的品质。

让学生自由讨论,导引学生发现苏武传对人生的启示,发现自己对坚韧、勇敢和忍耐的缺乏,激励学生向苏武一样坚强、自立和勇敢。

4.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领会文本的核心、语言的特点以及文化背景的涵义和意义,共同挖掘苏武传中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

5.通过模拟情境和个案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分析苏武传中的人物性格、策略和对策,从而掌握苏武传的艺术技巧和文化内涵。

《苏武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知识。

(2)能够概括苏武的经历和人物形象。

(3)能够分析文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3)培养学生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苏武的人物形象和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2. 文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 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知识。

三、教学难点1. 苏武的经历和他的坚守信仰的过程。

2. 文中使用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3. 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内容、生僻词语解释、古代文化知识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以便做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武的背景和历史地位。

(2)激发学生对苏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僻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通过dictionary 或参考书查找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2)小组共同探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和讨论结果,讲解课文内容。

(2)教师重点讲解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知识。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苏武的小论文。

(2)学生通过写作,深入思考苏武的人物形象和爱国主义精神。

6.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们的表现。

(2)强调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品质。

7. 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比较苏武和其他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故事,如岳飞、文天祥等,探讨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0《苏武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0《苏武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文化讲座等,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十课《苏武传》的教材。教材中应包括课文文本、注释、相关历史背景介绍等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可以准备苏武传的历史背景图片、苏武牧羊的情景插图、苏武传的相关视频片段等。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讨论的活跃度、观点的独创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度。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包括对重要词句的理解、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的运用等。
10《苏武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十课《苏武传》。本课以西汉时期苏武出使匈奴,后被扣留、牧羊十九年终得归国的历史事件为线索,描绘了苏武坚守节操、忠贞爱国的崇高形象。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苏武传》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苏武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0《苏武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0《苏武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教案一、教材分析《苏武传》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四篇文章均是文言文,其它三篇是《屈原列传》《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学习本单元要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鉴赏作品的叙事艺术和说理艺术,领会其中体现的历史观念,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二、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能读懂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上除了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外,还应更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和熏陶。

三、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及文化常识。

2、把握课文内容,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3、体悟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积累巩固文言知识,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难点:体悟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五、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准备积累本;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方法设计探究式、讨论式、讲述式教学方法七、教学设计一、导入子卿毅然使匈奴,大义不受辱。

漫漫十九载,北海牧羊,望断归国路。

威逼利诱不降胡,持节亮风骨。

悠悠五千年,何谓忠臣?大汉有苏武。

——《醉花阴咏苏武》二、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及文化常识。

2、把握课文内容,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

3、体悟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三、文化常识介绍班固《汉书》出使背景四、回顾课文内容快速完成导学案内容(一)落实字词夯实基础(二)对接高考踩点翻译(三)梳理文意回答问题(四)手法研讨能力提升(五)思维拓展情景再现五、议+展1、小组讨论,组长组织带头,围绕学案内容。

2、组内选出代表,积极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六、教师点评,强调难点(三)梳理文意回答问题(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内容1、2奉命出使3因变被扣4自杀殉汉5卫律劝降6苦守北海7、8李陵劝降9、10获释归汉(2)苏武被匈奴扣留的原因是什么?(1、3段)①张胜糊涂帮助缑王谋反被发现。

《苏武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苏武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苏武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理解并领会《苏武传》所传达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苏武传》。

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并传承苏武的忠诚、坚韧和爱国精神。

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苏武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苏武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苏武传》所传达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分析并解读《苏武传》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念。

将《苏武传》的精神品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苏武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苏武的精神品质对当代的意义。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苏武传》,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查找并学习《苏武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解读《苏武传》的深层含义。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武传》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5.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心得体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评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苏武传》中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苏武的精神品质。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炼出苏武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2. 情感教育:教师通过讲述苏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引导学生从苏武的事迹中汲取力量,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3. 价值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苏武传》中认识到忠诚、坚韧和爱国的重要性。

《苏武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苏武传》,使学生了解苏武的历史背景和他的英雄事迹,感受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

2. 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文中语言、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品味,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4. 引导学生从苏武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苏武的历史背景和英雄事迹;(2)苏武的人物形象分析;(3)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对苏武精神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武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苏武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3. 内容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阐述苏武的爱国精神。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整理苏武的事迹,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

2. 选择一篇类似的文言文进行阅读,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苏武的事迹和精神的理解程度;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4.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苏武的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苏武的精神品质。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苏武所面临的困境,感受苏武的勇敢和坚定。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七、教学内容1. 苏武的历史背景和英雄事迹;2. 苏武的人物形象分析;3.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指导;4. 苏武精神的传承和意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苏武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分析苏武的英雄事迹,使学生了解苏武的精神品质。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名师导学案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名师导学案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苏武传》名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3、梳理故事情节。

4、分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5、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知识链接】作家作品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

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

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史书体裁】1、编年体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国榷》。

2、国别体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

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苏武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突出弘扬爱国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151”上善课堂【课时安排】5课时个人三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梳理全文思路结构。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4、研习课文第一段一、导入“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分区讨论与展示【一区】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10.《苏武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0.《苏武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二学期春季课题《苏武传》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情节,把握苏武忠贞不渝的爱国者的形象。

2.学习班固的叙事艺术,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情节,把握苏武形象。

2.赏析文章叙事艺术,深入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1.比较分析“两次劝降”中的语言、动作与方式的不同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汉书》及作者相关文学常识2.苏武精神魅力初感知:文天祥诗作《题苏武忠节图》二、主问题班固的笔下,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在历史长河中光辉璀璨?三、学习活动一:阅读全文,梳理文章情节,感受作者的剪裁艺术。

1.梳理并概括文章情节。

奉命出使—因变被扣—自杀殉汉—卫律劝降—幽置大窖—北海牧羊—李陵劝降—获释归汉。

2.苏武形象初步归纳。

3.体会选材剪裁对苏武形象塑造的作用。

四、学习活动二:细读“卫律劝降”和“李陵劝降”两个情节,完成表格。

卫律、李陵劝降时,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方式。

对此,苏武的反应又是什么?人物语言、动作方式苏武的反应卫律李陵五、学习活动三:品读第5段,探究“卫律劝降”这一情节中苏武的形象。

1. 通过卫律的劝降的言行及采取的劝降的方式,分析人物心理。

·卫律劝降的言行与方式:第一步:剑斩虞常第二步:降张胜 第三步:欲加之罪——“当相坐”第四步:举剑拟之。

第五步:投降后“富贵如此”与不投降“身膏草野”的对比 第六步:“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2.梳理苏武相对应的反应。

·苏武的反应:面对利诱:“武不应”——卫律的利诱,苏武不为所动,面对这样的无耻之徒,苏武没有任何言语,轻蔑之意尽露。

面对威逼:“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武不动”“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

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苏武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

2.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对比衬托突显形象的技巧。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苏武坚守节操的爱国精神。

4.文化传承与理解:品味本文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公元前三世纪末期,中国出现了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秦,北方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匈奴,南北对峙,战争不断。

由于秦末农民起义,汉族统治者无暇顾及匈奴。

汉初以来,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带领三十余万骑兵,东败东胡,北败丁灵,西逐大月氏,统一北方草原,并不断南侵。

汉高祖刘邦曾经亲征,却在公元前 202 年被围于平城,不得已只能忍辱和亲。

西汉名将陈汤曾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在以冷兵器战争年代,自幼从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具有先天优势,其部族大多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经汉朝60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武帝凭借雄厚的国力,多次对匈奴用兵。

汉武帝在位54年,仅与匈奴打仗就打了44年,可以说,汉武帝在位期间主要干的事情就是干匈奴。

但匈奴的地盘辽阔,大汉也很难将其一口吞下,所以双方经常互通使节,以寻求和平的相处方式。

而苏武就是大汉派出的众多使节中的一员,只不过他很不走运,正好遇到匈奴内部发生叛乱,被匈奴扣押了19年。

苏武山苏武庙山门楹联一:十九年身老羊群,杖节不移匈奴事;三千里书传雁信,生还犹是汉廷臣。

苏武山苏武庙山门楹联二: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赢属国;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鞴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

【作者介绍】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 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班固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汉书》的写作。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0《苏武传》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0《苏武传》学案

《苏武传》学案苏武传班固一、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学习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知识拓展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汉书》《两都赋》《白虎通义》《咏史》等。

班固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

后任兰台令,经过多年努力,写成《汉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班固也是一个出色的赋作家,他的创作活动主要表现在他身体力行地提倡散体大赋上,其代表作《两都赋》,是以两都(长安、洛阳)为题材的作品中规模宏大、别具特色、成就突出、影响最大的一篇,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创作,被《文选》列为第一篇。

匈奴,是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的民族。

秦末汉初以来,匈奴首领以其控弦之士30余万,东败东胡,西逐月氏,北服丁灵,使“诸引问弓之民,并为一家”,不断南下袭扰。

汉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山,只能屈辱和亲。

后经过六十多年,尤其是“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后,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被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

汉武帝后期,战争虽时有发生,但规模已远不如以前。

汉朝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双方遂有互派使者以示亲善的举动。

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着对方的虚实。

苏武出使匈奴,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三、整体感知(1)注音旃(zhān)毛秩訾(zī)煴(yūn)火雨(yù)雪使牧羝(dī)纺缴(zhuó)节旄(máo)浞(zhuó)野侯空以身膏(ɡào)草野稍迁至栘(yí)中厩监且(jūdī)侯单(chán)于初立(2)古今异义①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苏武传》精品学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苏武传》精品学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苏武传》精品学案【学习指引】《苏武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

“苏武牧羊”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但苏武出使前后的遭际、在匈奴经历的艰辛,其中种种细节我们未必清楚。

阅读《苏武传》,可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些细节,更加深入地认识苏武其人。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因变被扣、不惧威逼、不受利诱、苦守北海、持节不失的事迹,生动刻画了苏武这位爱国者的形象。

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梳理情节脉络,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探寻他备尝艰辛却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源泉。

同时要注意,这篇文章精于剪裁,善用对比,灵活选取人物的典型语言,学习时要特别关注其叙事艺术,并体会作者寓于其中的情感倾向。

【素养目标】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了解苏武的生平事迹。

2掌握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3.鉴赏体会对比手法、典型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4.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体会对比手法、典型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和学习苏武忠贞不屈的气节。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班固(32—92),字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

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

班固立志继承父业,他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

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上书解释,他始得获释,被任命为兰台令史。

经过二十多年努力,他写成了《汉书》。

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

2.了解《汉书》我国第一部。

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29年的历史。

全书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

其中,8表和10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班昭和马续补写的。

3.相关背景汉武帝时期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双方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

《苏武传》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节选)》研学案高二语文备课组姓名班别学号一、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3、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第一课时武字子卿,少以(凭借)父任,兄弟加为郎,稍迁(渐渐升官)至移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屡次)通使相窥(窥探)观。

匈奴留(扣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批)O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来)相当(相抵)。

天汉元年,且鞋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辈)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赞许)其义,乃遣武以(凭身份)中郎将使持节(拿看旄节。

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趁机)厚赂(赠送丰厚的礼物)单于,答(回报)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临时委任的使臣官吏)常惠等,募士、斥候(侦察兵)百余人俱。

既(...之后)至匈奴,置币(备办财务)遗(赠送)单于。

单于益(渐渐)骄,非汉所望也。

方(当)欲发使送武等,含_匚恰逢)绥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句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泥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率领)降者,阴(暗地里)相与(互相一起)谋劫单于母阈氏归汉。

会(恰逢)武等至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向来)与副张胜相知(有交情),私候(私下拜访)胜,曰:“闻汉天子甚怨(痛恨)卫律,常能为(给)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希望)蒙其赏赐。

”张胜许(答应)之,以(把)货物(财物)与(给)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只有)阕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其一人夜亡(逃跑),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绥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1单于使卫律治(审理)其事。

张胜闻之,恐(担心)前语发(泄露),以状(情况)语(告诉)武。

10《苏武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0《苏武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教案课题:《苏武传》【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学习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读书指导法【学习流程】一、导入: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

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

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班固,东汉辞赋家、史学家。

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后汉书·班固传》)。

其父班彪是当时著名学者,补写《史记》以后西汉的历史。

班彪死后,班固想要补完全书,后有人告发他私改国史,捕入京兆狱。

其弟班超上书辩解,获释,汉明帝很赞赏班固的才能,召为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

班固一生著述颇丰。

作为史学家,修撰《汉书》,是“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作为经学理论家,所编《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

作品:史书: 《汉书》辞赋: 《两都赋》诗: 《咏史诗》家庭:父亲:班彪(史学家)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作者——东汉班固撰写,班固去世后,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性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

其中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

内容——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苏武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苏武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了解本文的历史背景。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脉络,体会对比手法、典型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苏武忠贞不屈的气节,学习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重点:鉴赏作品善用对比,灵活选择人物典型语言的叙事艺术,鉴赏作品“寓论断于叙事”的写作笔法。

难点: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体会其饱受艰辛却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旌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写作背景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

匈奴的威势被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被扣留,匈奴迫使他投降。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主要记叙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羁留,但坚贞不屈,历尽千辛万苦,经十九年之久,终得归汉。

班固以饱满的热情和精练的文字,歌颂了苏武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气节,使这一人物形象流芳百世。

三、作者介绍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基高二《苏武传》1.第一部的编年体史书是(),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我国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

另外《战国策》是()史书,《后汉书》是()史书。

2.《汉书》体例上全承(),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 229 年的史实。

3.《苏武传》主要采用了()描写和()描写和()方法来塑造人物,文章注意在()环境中塑造人物;文章在叙事中寓褒贬,这一点和《史记》()同。

1.稍( )迁至栘中厩监。

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

丈人..( )行.( )也。

”将.( )降者..( ),阴.( )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候.( )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 )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 )蒙.( )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 )与常。

发.( ),其一人夜亡( ),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

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胜、惠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8.覆武其上,蹈( )其背以出血。

舆( )归营。

单于壮.( )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 )张胜。

益.( )愈.( ),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 )虞常,欲因此时降.( )武。

10.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死,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

”复举剑拟.( )之,武不动。

11.空以身膏()草野。

12.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13若.( )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4.律知武终不可胁,白.( )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 )武置大窖中。

15.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 )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节旄尽落。

16.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

17.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 )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 )人之地,信义安.( )所见.( )乎?长君..( )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触柱折辕,劾.( )大不敬。

祠.( )河东后土..( )不幸..( )二人加以老母系.( )保宫()。

..( ),独有女弟21.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常愿肝脑涂地。

亡.( )所恨.( )。

愿勿复再言!”22.武曰:“自分.( )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 )于前!”诡言..( )武死。

24.使者大喜,如.( )惠语以让.( )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使曰:“武等实在()。

”25.武以(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 )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当:⑴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登泰山记》⑵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⑶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

(《谏太宗十思疏》)⑷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⑸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陈情表》)⑹副有罪,当相坐。

《苏武传》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8)甚善。

名我固当。

《种树郭橐驼传》(9)当察乱何自起?《兼爱》(10)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促织》(1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12)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燕歌行并序》(13)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14)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答司马谏议书》(1)因地制宜。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4)于今无会因。

(5)蒙故业,因遗策。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7)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8)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9)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3.幸①幸蒙其赏赐( ) ②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 ) ③而君幸于赵王( ) 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 ⑤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4.坐①副有罪,当相坐( ) ②停车坐爱枫林晚( ) ③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5.乃①见犯乃死,重负国( ) ②乃幽武置大窖中( )6.为①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②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 ③凿地为坎,置煴火( ) ④子为父死,无所恨( ) ⑤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 ⑥皆为陛下所成就(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3.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4.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5.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6.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7.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8.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9.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10.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是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B.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古代“国”常用来指都城,同时也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B.斧钺是古代军中刑戮;汤是滚开的水,镬是古代的大锅,汤镬是古代一种酷刑,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

C.如今的“丈人”一词,都是指妻子的父亲,有时也说“老丈人”。

但在古代,“丈人”一词并不是指妻子的父亲,而是对年长的人的尊称。

D.汉代使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对国家忠贞的感情。

不仅汉廷派往匈奴等处的使者持节,皇帝派往分封于各地的诸侯王的使者,同样要持节。

《苏武传》复习答案任务一1.《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国语》《史记》《汉书》国别体纪传体2.《史记》书纪3.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对比映衬典型不同1.稍( 逐渐 )迁至栘中厩监。

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当 )。

丈人..( 对长辈的尊称 )行.( 辈)也。

”4.及(和,此处省略了主语緱王和长水虞常)卫律所将.( 率领 )降者..( 投降的人 ),阴.( 暗中)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候.( 拜访 )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虞常 )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吾母与弟在汉,幸.( 希望 )蒙.( 蒙受 )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 财物 )与常。

发.( 发动,动手 ),其一人夜亡( 逃跑 ),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被活捉 )。

受辞..( 听取供词 ),武谓惠等:“屈(污损)节辱(辜负)命,虽(即使)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举起)佩刀自刺。

胜、惠止之。

虞常果引(牵扯)张胜。

8.覆武其上,蹈.(叩击,拍打 )其背以出血。

舆.( 作动词,用车载送 )归营。

单于壮.( 认为……豪壮 )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 逮捕监禁)张胜。

益.( 逐渐 )愈.( 痊愈 ),单于使使晓(通知)武。

会论.( 判)虞常,因此时降.( 使……投降 )武。

10.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判处 )死,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相连坐知罪 )。

”复举剑拟.( 比划 )之,武不动。

11.空以身膏(滋润)草野。

12.律曰:“君因(通过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还)可得乎?”13若.( 你 )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4.律知武终不可胁,白.( 禀告告诉 )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 囚禁 )武置大窖中。

15.武既至海上,廪.食(官府发给的粮食)不至,掘野鼠去.(收藏)草实而食之。

杖.( 执,拄 )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拿着 ),节旄尽落。

16.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困顿 )。

17.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于是)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交好 ),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 一心向往 )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 通“无”,没有 )人之地,信义安.( 在哪里 )所见.( 通“现”,显现 )乎?长君..( 你的大哥苏嘉 )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门与屏(照壁)之间的通道 ),触柱折辕,劾.( 判决 )大不敬。

祠.( 祭祀 )河东后土..( 地神 )不幸..( 去世 ),独有女弟..( 妹妹 )二人加以老母系.( 被关押 )保宫(汉代囚禁犯罪大臣及其家属的处所)。

21.武曰:“武父子亡(没有)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是..( 栽培,提拔 ),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皇帝的亲近之臣 ),常愿肝脑涂地。

亡.( 没有 )所恨.( 遗憾 )。

愿勿复再言!”22.武曰:“自分.( 料想,断定 )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使……完毕)今日之欢,效死..( 死去 )于前!”诡言..(谎称 )武死。

24.使者大喜,如.( 按照 )惠语以让.( 责备 )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道歉 )汉使曰:“武等实在(确实活着)。

”25.武以( 在 )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 总共 )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任务三答案1.当(1)在(2)抵挡,阻挡(3)掌管,主持(4)通“倘”,如果(5)担当,担任(6)判处,判罪(7)占据,把守(8)恰当(9)同“尝”,尝试。

(10)中,符合(11)面对(12)承受(13)将要(14)应该2.因(1)“依照、根据”;(2)“依靠、凭借”;(3)“因为、由于”;(4)机会(5)沿袭(6)继续”(7)于是(8)“趁着、趁此”(9)“通过、经由”3.幸①动词,希望②名词,幸运③动词,宠幸④副词,侥幸⑤副词,幸而4.坐①动词,治罪②介词,因为③通“座”,座位5乃①副词,才②副词,于是、就6.为①动词,做②介词,替,给③动词,作为④介词,为了⑤动词,成为⑥表被动任务四答案1.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凭借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国,趁机送给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