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附教学计划(全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书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己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内容:
走进数学世界: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良好的认知感,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有理数:理解有理数、数轴、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减、乘
、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认识科学记数法,了解近似数的意义。

会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整式的加减: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掌握单项式系数与次数及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区别,并能按某个字母的升、降序排列;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法运算。

图形的初步认识:认识并会画立体图形以及其展开图,了解几何体、平面、直线、点等几何概念,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认识角并能比较角的大小,会计算角的和、差,掌握余角、互为补角、同角(等角)及之间的关系。

学会用圆规和直尺准确的画出线段和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了解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会识别;会作平行线,并且学会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第一课时
一、课题§1.1 数学伴我们成长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难点: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四、教学手段
交互一体机、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

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

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1)与学生一起来说说生活中的数学,让生活与数学接得更近。

(2)让学生说出家里头与别人不一样的地砖。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
激发训练:
(1)
1、一个长方形,长19cm,宽18cm,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边长为整数的小正方形,那么这些小正方形最少有多少个?如何分割?
2、在操场上,小华遇到小冯,交谈中顺便问道:“你们班有多少学生?”小冯说:“如果我们班上的学生像孙悟空那样一个能变两个,然后再来这么多学生的
4
1
,再加上班上学生的
4
1
,最后连你也算过去,就该有100个了.”那么小冯班上有多少学生?
答案:36
(2)P4 购物中的数学
(3)引导学生多去课外找到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的生活也充满数学的气息。

七、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的是.
答案:7个,边长从大到
小依次为11、8、
7、5、3
答案:A 与B ; C 与D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
答案:315
3、计算:7+27+377+4777
答案:5188
课后延伸练习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答案:①乘;②倍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答案:[5-(1÷5)]×5
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答案:123-(45+67-89)=100
4、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它可能是几边形?
答案: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
5、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如图1-1-2,在它的四个角上有四棵大树,现在为了扩大池塘,要把池塘面积扩大一倍,但是,这四棵树不便搬动,也不能使它淹在水里,而且扩大后的池塘还是正方形,这该怎么办呢?
答案:
能力提高训练
1、一个长方形,长19cm ,宽18cm ,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边长为整数的小正方形,那么这些小正方形最少有多少个?如何分割?
2、在操场上,小华遇到小冯,交谈中顺便问道:“你们班有多少学生?”小冯说:“如果我们班上的学生像孙悟空那样一个能变两个,然后再来这么多学生的
41,再加上班上学生的4
1,最后连你也算过去,就该有100个了.”那么小冯班上有多少学生? 答案:36 八、板书设计
答案:7个,边长从大到 小依次为11、8、 7、5、3
九、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课题§1.2 人类离不开数学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数学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离不开数学。

难点:了解数学重要性
四、教学手段
交互一体机,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 我们已经知道,数学伴随我们的一生,实际上整个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数学。

板书课题:人类离不开数学。

2.大数学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独特的创作。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3. 学生举出周围的实例,说明人类离不开数学。

二、新课
1. 天工造物,每每使人惊叹不已;生物进化提示的规律,有时几个世纪也难以洞悉其中的奥秘。

蜂房的构造,大概最令人折服的实例之一。

18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琪实测了蜂房底部菱形,得出令人惊异而有趣得结论:拼成蜂房底部的每个菱形的蜡板,钝角都是109°28ˊ,锐角都是70°32ˊ。

瑞士数学家克尼格经过精心计算,结果更令人震惊:建造同样体积且用料最省的蜂房,菱形的两角应是109°26ˊ与
70°34ˊ,与实测仅差2分。

人们对蜜蜂出类拔萃的“建筑术”赞叹万分之余,无人去理会这不起眼的“2分”。

不料蜜蜂却不买克尼格的账,冷酷的科学事实后来去判断错方是克尼格。

公元1743年,大数学家马克劳林改用数学用表重新计算,得出的结论与马拉尔琪的实测不差分毫。

简直不可思议。

2.阅读课本第3页:蜜蜂营造的蜂房——体会自然界中存在着数学。

3.思考并回答:太阳能的蓄水桶为什么做成圆柱体而不做成长方体?
(答案:同样面积的材料做成的圆柱体比长方体的容积大;或者同样容积的圆柱体比长方体用料省。


2.人们身边的数学——数学的应用
观看投影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说出所展示的图形中分别是由哪些形状的地砖铺成的;
能力提高训练
1.已知等式(1)a +a +b=23,(2)b +a +b=25。

如果a 和b 分别代表一个数,那么a +b 是( )
(A )2 (B )16 (C )18 (D )14
2、用如图所示,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若将它们的某条边重合,能拼成几种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请你画出拼成的图形.
答案:如图:
七、练习设计
课后 习题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一、课题 §1.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手段
交互一体机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
1. 要正确地解数学题,需要掌握数学题的方法。

例:如图所示的33⨯的方格图案中多少个正方形?
2. 试试看
例:在如图中,填入1、2、3、4、5、6、7、8、9这9个数,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15。

例:在上图中,已经填入了1至16这16个数中的一些数,请将剩下的数填入空格中,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34。

例:红旗小学学生张勇和他的爸爸、妈妈准备在国庆节外出旅游。

春光旅行社的收费标准为:大人全价,小孩半价;而华夏旅行社不管大人小孩,一律八折。

这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都一样(每人100元),你认为应该去哪家旅行社较为合算?
让同学通过总结出33⨯方格的规律,并从中去找其他更大方格。

并借助课外读物,找到更多有关幻方的题目进一步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激发训练:
P8 阅读材料
(三)、小结
1.生活中图形丰富多彩,点、线、面都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掌握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七、练习设计
P7习题1.2.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一、课题 §2.1.1 正数和负数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

2. 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

难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四、教学手段
交互一体机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 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 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在天气预报电视屏幕上,我们经常看到,这一天上海的最低温度是-5℃,读作负5℃,表示零下5℃。

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负数.
我们将会看到,除了表示温度以外,还有许多量需要用负数来表示.有了负数,数的家族引进了新的成员,将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更加便于应用.
本章将与你一起认识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并研究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
二、新知讲解:
在天气预报的电视屏幕上我们发现,零下5℃可以用-5℃来表示. 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让学生再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样的数?
就拿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于是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用 -5℃来表示.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我们引进了象-5,-2,-237,-3.6这样的数, 这是一种新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5.5等,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上一个"+"号, 如5可以写成+5, +5和5是一样的.
注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生相互讨论,再举有关实例。

例.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 哪些是负数?
+6;-21;54;0;722
;-3.14;0.001;-999
练习: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18,
722 , 3.1416, 0, 2005, 53 , -0.142857, 95%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量:
例1.汽车向东行驶3公里和向西行驶2公里;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5.5米和下降3.6米等等.
这里出现的每一对量,虽然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都具有相反的意义
.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你能再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练习:1.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中午的零上3℃下降了8℃,则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A. -8℃
B. -11℃
C. 11℃
D. -5℃
2. 某工厂赢利了10万元记作+10万元,那么它亏损了8万元应记为.
3.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5;5;0;7
22
;-3.14;0.001;-99
4.“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必定就是负数.”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5.在中国地形图上,在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处都标有表明它们的高度的数,如图所示.这个数通常称为海拔高度,它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请说出图中所示的数8848和-155表示的实际意义。

海平面的高度用什么数表示?
先让学生相互讨论,探索解题方法;
教师再指名学生回答。

三、课堂小结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我们引进了象-5,-2,-237,-3.6这样的数, 这是一种新数,那就是负数。

注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七、练习设计
1.北京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
2.在小学地理图册的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亚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中标着-392,这表明死海的湖面与海平面相比的高度是怎样的?
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3.6,-4,9651,-0.1.
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
5.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作-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高0.1米记作什么?
6.如果自行车车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毫米记作+2毫米,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毫米记作什么?
7.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
(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2)“记作8米”表明什么?
八、板书设计
2.1.1 正数和负数
(一)知识回顾(四)例题解析(六)课堂小结
(二)观察发现例1、例2
(三)解方程(五)课堂练习练习设计
九、教学后记
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
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学生通过这节课只能对负数概念有初步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正负数的记法和它的描述性定义,要求不能过高.对有理数的深入理解将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加强.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好主导作用,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机会,使得课堂气氛有新鲜感.所以这节课采取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解决的途径,以谈话法为主.同时,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儿童化
第五课时
一、课题§2.1.2有理数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正我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手段
交互一体机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什么是正、负数?
2.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数0表示量的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3.任何一个正数都比0大吗?任何一个负数都比0小吗?
4.什么是整数?什么是分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即
2.给出有理数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即
有理数是英语“Rational number”的译名,更确切的译名应译作“比
3.有理数的分类
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简称正数、负数和零,即
并指出,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并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将下列数按上述两种标准分类:
例2下列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是整数还是分数:
课堂练习
25,-100按两种标准分类.
2.下列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是整数还是分数?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学习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七、练习设计
1.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将各数用逗号分开):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2.填空题:
的数是______,在分数集合里的数是______;
(2)整数和分数合起来叫做______,正分数和负分数合起来叫做______.
3.选择题
(1)-100不是[ ]
A.有理数 B.自然数 C.整数 D.负有理数
(2)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负有理数就是正有理数
B.零表示没有,不是有理数
C.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D.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后记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关于这一点,布鲁纳有过精彩的论述.他指出,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使数学更容易理解和更容易记忆,更重要的是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如果把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了,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驾驭数学知识,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但使数学学习变得容易,而且会使得别的学科容易学习.显然,按照布鲁纳的观点,数学教学就不能就知识论知识,而是要使学生掌握数学最根本的东西,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统摄具体知识,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
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内容逐步渗透,而不能脱离内容形式地传授.本课中,我们有意识地突出“分类讨论”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教学中注意渗透两点:
1.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2.分类的结果应是无遗漏、无重复,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第六课时
一、课题§2.2.1数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画出数轴,掌握数轴的三要素;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一个数,并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探索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初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并能用其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四、教学手段
交互一体机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七、练习设计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九、教学后记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