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dna的关系
遗传学重点
遗传学重点1.人类染色体的形态染色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在细胞周期中,以细胞分裂中期最为典型,称为中期染色体。
每一个中期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每一条染色单体由一个DNA分子螺旋而成。
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两条染色单体通过一个着丝粒彼此连接。
着丝粒将染色体分为两部分,长臂(q)和短臂(p)。
其它结构有随体、次缢痕、主缢痕和端粒。
总结:染色体的两端为端粒,是一种蛋白-DNA结构,含有TTAGGG六核苷酸重复延伸序列,保护染色体不被降解,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端粒缩短与细胞的寿命有关。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13~15,21、22和Y)除Y以外都具有随体,位于短臂末端介细丝连接的球状小体,细丝部位是rDNAgene所在部位,转录rRNA 进而形成核仁。
人类染色体的多态性常见部位Y染色体的长度变异D组、G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随体及随体柄部次缢痕区(NOR)的变异第1、9和16号染色体次缢痕的变异2.人类染色体的类型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可将染色体分为3类:中央着丝粒染色体1/2 (metacentric chromosome)亚中着丝粒染色体5/8 (submetacentric chromosome)近端着丝粒染色体7/8 (acrocentric chromosome)划分的标准有:①臂比值r(长臂长/短臂长)②着丝粒指数i[(短臂长/染色体长)×100%]③短臂长臂比3.人类染色体的分组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依据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的位置,将染色体分为七组:A、B、C、D、E、F、G等,从1号~22号有44条男女共有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按从大到小排列,X和Y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染色体总数,性染色体正常男性:46 ,XY ;正常女性:46 ,XX性别决定及性染色体:●人类性别是由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所决定的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性别决定区域Y(sex-determining region Y,SRY)●睾丸决定因子(testis-determining factor,TDF)人类染色体核型分组及形态特征组序染色体编号形态大小着丝粒位置随体次缢痕鉴别程度A 1~3 最大1,3中央无1常见可鉴定2亚中B 4~5 次大亚中无不易区分C 6~12,X 中等亚中无9常见不易区分D 13~15 中等近端有13偶见不易区分E 16~18 小16中央无16常见可鉴定17,18亚中F 19~20 次小中央无不易区分G 21~22,Y 最小近端有不易区分4.人类染色体命名国际体制:概念:界标(landmark)、区(region)、带(band)亚带、亚亚带描述一特定带时需要写明以下4个内容:①染色体序号;②臂的符号;③区的序号;④带的序号5.染色体畸变由于内部或外部的原因,致使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改变,即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它承载着生物体传递给后代的遗传信息。
结构和功能是染色体的两个重要方面,下面将对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讨论。
一、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着丝粒、染色质臂、着丝粒间区和端粒。
1. 着丝粒:染色体的两端分别有一个着丝粒,它们是染色体稳定的关键部分。
着丝粒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起着定位染色体和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的作用。
2. 染色质臂:染色质臂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分为长臂(q臂)和短臂(p臂)。
染色质臂中包含了遗传物质DNA,其中编码了生物体的基因信息。
3. 着丝粒间区:位于着丝粒之间的区域,数量和大小因生物种类而异。
着丝粒间区中含有少量的DNA和一些特殊的蛋白质。
4. 端粒: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特殊结构,保护染色体的稳定性。
端粒在染色体复制和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染色体的功能染色体作为细胞的遗传物质,承担了多种重要的功能。
1. 遗传功能:染色体中的DNA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决定了个体的生长、发育和性状。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能够精确地复制并均分给子细胞,保证后代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2. 基因表达功能: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着生物体的蛋白质合成。
不同的基因组成了基因组,基因组起着遗传调控和调节功能。
3. 细胞生理功能:染色体参与了细胞的代谢、能量产生和生物活动的调控。
染色体中的DNA序列可以被转录成RNA,在细胞内发挥调节作用。
三、染色体的特殊结构和功能除了基本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1. 染色体可见性: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能够被显微镜观察到,呈现出可辨认的形状和结构。
2. 染色体重塑: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重塑。
染色体可以伸长、缩短、变形等,以适应细胞分裂的需要。
3. 染色体异常与疾病: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例如,染色体缺失、易位、倒位等结构异常会引起染色体病。
有丝分裂
1知识聚焦概念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
(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
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
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
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的变化。
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
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
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
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数量变化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数量变化例析有丝分裂的结果和意义是子代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是一致的,保持了亲子代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数量变化来进行解释。
一、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DNA的关系图下图中A是通常所说的一个染色体(质),B是经过复制的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是完全相同的,其含有的物质也与A完全相同,它们通过一个共同的着丝粒相连。
B的着丝粒分裂后,就变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染色体(C)。
也就是说,染色体复制后至着丝粒分裂之前,染色体的个数不变,但包含有染色单体,也仅在这一段时间内有染色单体。
A的一个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而B的一条染色体中含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2个染色单体上。
C中每个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
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的计算: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没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体数。
特别提醒:(1)染色体数目的计算,以着丝粒为依据(人为规定的,有几个着丝点就是几个染色体)。
(2)一条染色体上DNA的数目在复制前后不同:当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没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0∶1。
例1、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列中的()解析:本题以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为核心考点,综合考查识图、分析判断能力。
在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和DNA数目比有两种情况:在染色体中无单体时,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比为1∶1;在染色体中有染色单体时,因为每一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即一个染色体上有2个DNA。
答案:A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变化规律染色体复制(间期)→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前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着丝粒分裂(后期)→移向两极(末期)。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一课时染色体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目标导航 1. 结合图文分析,能够解释生物染色体数目及形态结构特征对染色体识别的意义。
2.结合教材图文分析,建立减数分裂的动态影像,重点注意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特征。
一、染色体1.概念当细胞处于分裂期时,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高度螺旋化和反复折叠,形成线状或棒状的小体。
2.功能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
3.与染色质的关系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4.染色体的结构图示5.染色体的类型(依据着丝粒的位置划分)6.识别标志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位置。
7.特点和存在形式(1)特点:每种生物的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相对恒定的。
(2)存在形式: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1.对减数分裂概念的理解(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发育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3)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结果: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续表判断正误:(1)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 )(2)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 )(3)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 )(4)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 )(5)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 )(6)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 )(7)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 )(8)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增殖并形成精子。
( )(9)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①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 )(10)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 )答案(1)√(2)×(3)√(4)√(5)×(6)×(7)×(8)×(9)√(10)√一、染色体1.染色体与染色质染色体在分裂间期以细丝状的染色质状态存在,利于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分裂期以螺旋状的染色体状态存在,有利于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和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变化源自总结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 数量和染色单体的数量都会发生变化。
VS
详细描述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始终与体 细胞相同,而染色单体数量在分裂前期和 中期较多,后期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而减少。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 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和中期是体细胞的一 半,而染色单体数量与体细胞相同。到减 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量又恢复为体细 胞数量,但染色单体数量减少到零。
详细描述
子细胞分裂完成,染色体数目减半
04
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DNA 、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DNA的变化
要点一
总结词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有丝分裂间期,细胞核中的DNA进行复制,导致DNA含 量加倍。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时,DNA含 量与体细胞相同。在减数分裂Ⅰ的间期,DNA也进行复制 ,但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因此 DNA含量不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总结词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染色 单体交叉互换
详细描述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 联会形成四分体,此时染色单体之间 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总结词
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准备进入分裂期
详细描述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进入分裂期 做准备。
间期
01
02
总结词
DNA复制,染色体复制,染 色单体形成
DNA数目变化
DNA完成复制,数目加倍
03
染色体数目变化
染色体复制,数目不变
2.1.1 减数分裂 教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概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比较其异同,并归纳减数分裂的定义。
2.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点以及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DNA的数量变化。
2.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减数分裂》,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片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
由视频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从减数分裂的定义入手,抓住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特点,从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启动模型构建,展开学生小组讨论及活动。
小组讨论,问题探讨:受精卵染色体46条,人体体细胞染色体数46条,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预测: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______________,使染色体的数目_____________。
受精时,_________________融合,染色体数目得以恢复正常。
1. 如果配子的形成与体细胞的增殖一样,也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结果会怎样?提示:如果配子也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那么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中的将是一致的。
证实这个天才的预见被其他科学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
魏斯曼预言的这个特殊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____(meosis)。
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一、精子的形成过程视频播放《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展示示意图:从简单到复杂,以视频加示意图的方式呈现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小组合作初步构建模型,展开讨论,尝试体验科学的一般过程,对模型不断进行修正。
通过小组间的互评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知识点梳理:1.形成部位:有性生殖器官内,如睾丸(图片分析)2.精子形成的大致过程:3.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一)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核心过程: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关系注意间期: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1)染色体数以着丝粒数为标准。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15课时 细胞的增殖
①细胞开始准备二分裂
②DNA复制完成
③DNA移向两级,细胞质平均分配。细胞膜、壁向内凹陷
④新的细胞膜、壁形成,细胞一分为二
二、细胞周期
1、概念: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阶段:
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①分裂间期:
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
分裂间期>分裂期
(4)特点:
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分裂期所占时间短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绝大部分都处于分裂间期
A B、 C D、 E F
细胞周期表示方法:
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
分 裂 期:
B-B
B-A
A-B
方法一:扇形图
线粒体
思考: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么?
4.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结构或物质的周期性变化
(1)有丝分裂过程的结构变化
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只是一个假想的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
考点训练
1.各种结构在各时期的变化
②数量关系:染色体 条、DNA 个、染色单体 条
4
8
8
2、分裂期
2)、中期
①特点a.纺锤丝牵引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 上b.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染色体 条 DNA 个 染色单体 条
②数量变化
4
8
8
实际不存在
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赤道板
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 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4、特点: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
3.请将下列图解按正确顺序排列:
A
B
C
D
E
正确的顺序是:
B
Hale Waihona Puke DACE
4.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关系:
④
①染色体数 1 ,DNA数 1 ; ②染色体数 1 ,DNA数 2 ; ③染色体数 1 ,DNA数 2 ; ④染色体数 2 ,DNA数 2 ; 其中属于间期的是 ①② ,属于后期的是 ④ , 属于前期或中期的是 ③ ; 含有染色单体的是 ②③ 。
(一)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 间期
完成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每条染色质都 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2.分裂期(1)前期
问题:前期发生了什么变化?主要有什么特点 ?
间期(末)
染色质
染色体 前期(初)
前期(末)
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 ②核膜、核仁消失 ③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细胞中心部位
“两现两消一散乱”
染色质
后期
末期
①细胞膜向内凹陷,细胞质均等分配,形成两个子细胞。 ②纺锤体逐渐消失 ③染色体变为染色质 ④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巩固练习
1.根据下列叙述,选择有关细胞有丝分裂时期:
(1)着丝点分裂为二 ( (2)核仁、核膜逐渐消失 ( (3)纺锤体形成 ( (4)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5)染色体的着丝粒在赤道面上 ( (6)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 (7)染色体转变为染色质状态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2.两个阶段
细胞周期 分裂期
完成细胞的分裂
分裂间期
物质准备(DNA的复 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下表所示为几种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 请回答: 细胞 小鼠肿瘤 细胞 小鼠十二 指肠细胞 13.5 1.8 紫鸭趾草 根尖细胞 17.5 2.5 蚕豆根尖 细胞 15.3 2.0
2013高考生物(苏教版)二轮复习课件 1-5-1 细胞增殖
分裂期
两个
阶段,细胞分裂间期主要是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 蛋白质 的 合成。 议一议: 很多爱美的女士都用一些“去死皮”的药品帮助去掉脸 上的老化细胞, 你知道这些老化的细胞脱落后是怎样得到补充的吗?
提示: 靠表皮深层的生发层细胞经有丝分裂产生新的表皮细胞进 行补充。 判一判: 1.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 )
2.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加倍” 成分或结 构 DNA 染色体 时期 间期 后期 原因 DNA 复制 着丝粒分裂
中心体 细胞核
间期 末期
中心体复制 新核膜已经形成,细
胞质尚未分裂
(2010 年上海生物)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 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①两个相同 DNA 分子完全分开 中心体发生倍增 ) ③
4.观察装片 (1)分生区细胞特点:细胞呈 正方形 ,排列紧密,有的细 胞 正在分裂 。 (2)先用 低倍镜 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3)视野中处于 分裂间期 的细胞多。
练一练: 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分生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 时期的细胞图像示意图, 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与示意图中 哪一细胞所处的时期相同?( )
3. 意义: 亲代细胞的 染色体 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保持了亲、子代之间 遗传性状 的稳定性。
想一想: 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物种都有恒定的染色体数量, 细 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也是物种的典型特征之一。 如果要对细胞中的染色 体进行染色计数,何时最佳呢? 提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最粗最短,排列整齐,是观察 的最佳时期。
1. (2012 年江苏扬州高二模块考试)如图 a→d 表示连续分裂细胞 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 和 b 为一个细胞周期 B.c 段结束 DNA 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 d 段 D.b 和 c 为一个细胞周期
遗传学名词解释解析
遗传学名词解释第二章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两条完全一致的染色单体,由着丝粒连接在一起。
着丝粒:染色体内部的特殊结构,是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连接染色体和纺锤体的部位。
动粒:位于着丝粒处的蛋白质复合物,内侧与着丝粒结合,外侧与纺锤体丝结合,发挥桥梁作用。
端粒:染色体末端的结构。
杂合体:基因座上含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的个体。
纯合体:基因座上含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的个体。
回交:杂交的子一代与亲代的交配形式。
测交:杂合个体与纯合隐性个体的交配形式。
性状: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显性:杂合子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杂合子个体被掩盖的性状。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对位置上决定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
表型:生物个体性状的表现型。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
孟德尔分离定律:杂合体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互相不影响地分到雌雄配子中去的规律。
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各自独立地分开和组合,在杂交时各种基因型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可以预测比例的表型和基因型的群体。
单基因遗传:由一个基因表达差异引起的性状趋势的遗传方式。
特征:有显隐性关系;后代有可预测的基因型和表型理论比例。
家系:根据遗传亲缘关系绘制出来的家族成员系谱图。
亨廷顿舞蹈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患者神经系统逐渐退化,神经冲动弥散,动作失调,出现不可控制的颤搐,并能发展成痴呆,甚至死亡。
HD高发于美洲和欧洲,中年发病居多。
囊性纤维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外分泌腺的功能紊乱,粘液腺增生,分泌液粘稠,不同器官病变程度不一。
主要见于肺胰及肠道可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病胰功能不全及肝硬化。
目前CF患者的平均寿命为37岁。
白种人突变基因的携带频率为3% -10%。
抗维生素D佝偻病:性染色体(X)显性遗传病。
又称原发性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
患者由于磷酸盐再吸收障碍,肾小管磷重吸收率明显降低,尿磷大量丢失,血磷降低。
细胞增殖
S期
(DNA合成期)
为细胞增殖的关键阶段。 主要是DNA的合成。
G2期
(DNA合成后期)
为细胞分裂期做准备。 DNA合成终止,但还有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特别是微管蛋白的合成。
三、有丝分裂
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
细胞类型 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 分裂间期 15.3 分裂期 2.0 1.8 1 1.5 细胞周期 17.3 15.3 22 22
6.1 细 胞 的 增 殖
问题探讨:
讨论:
1、请推测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 2、生物体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 体积的增大?
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 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细胞生长--- 增大细胞的体积 细胞增殖--- 增加细胞的数量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1.意义:
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有丝分裂 →产生体细胞
2.真核细胞 分裂方式: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产生生殖细胞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 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间隙期:G1期
生物体的生长
资料:一个成年人大约拥有100万亿个细胞,这 些细胞都源自一个受精卵细胞。 为何人要这么多的细胞,为何不能由几个 细胞不断长大而使人长大呢?
一、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实验原理 ①酚酞遇NaOH呈紫红色。 ②琼脂块大小模拟细胞大小。 ③物质扩散体积与总体积之比表示物质运输效率。
一、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指出右侧各图分别属 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的什么时期?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1)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过程概括: 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导致DNA 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细胞经历两次分裂,最终细胞内DNA 减半两次,染色体减半一次。
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与体细胞相比,细胞内的DNA 含量减半,染色体数减半。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子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再经过变形。
2.减数分裂的特点:在减数分裂前,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最后形成四个精细胞。
1.场所及细胞名称的变化(1)场所⎩⎨⎧高等动植物: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睾丸(2)细胞名称的变化2.染色体的变化 (1)间期一部分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此时的染色体呈染色质丝的状态。
(2)减数分裂过程 ①减数分裂Ⅰ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并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②减数分裂Ⅱ时期 分裂图像 染色体行为 间期 通常没有或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一分为二(3)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四分体的概念①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来源: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行为:减数分裂Ⅰ中进行配对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③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重要概念】1.图解相关概念A与B的关系?(同源染色体)A与C的关系?(非同源染色体)a与a′的关系?(姐妹染色单体)a与b′的关系?(非姐妹染色单体)A和B合称什么?(四分体)2.联会和四分体的相互关系联会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过程,而四分体是联会的结果,是同源染色体的特殊存在形式。
由上图可知: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识别:细胞识别是指细胞对同种或异种细胞、同源或异源细胞的认识。
第一信使:由细胞产生,可被细胞表面或胞内受体接受、穿膜转导,产生特定的胞内信号的细胞外信使。
内体:内体是膜包裹的囊泡结构,有初级内体(early endosome)和次级内体(late endosome)之分, 初级内体通常位于细胞质的外侧,次级内体常位于细胞质的内侧,靠近细胞核。
内体的主要特征是酸性的、不含溶酶体酶的小囊泡,导肽:导肽是新生蛋白N-端一段大约20~80个氨基酸的肽链, 通常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为丰富,母系遗传:是指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不论正交或反交,子一代总是表现为母本性状的遗传现象。
母系遗传属细胞质遗传。
减数分裂: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DNA复制之后产生的一对连在一起的染色单体。
门控运输:细胞溶胶与细胞核之间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蛋白质的选择性运输。
核孔复合体起选择门的作用,使专一性大分子和大分子集合体进行主动运输方式。
穿膜运输:物质从膜的一侧穿膜运到另一侧的运输方式。
是由结合在膜上的转运蛋白将它们直接穿越膜运达细胞不同的拓扑空间。
小泡运输:细胞器之间和细胞分泌通过运输小泡进行的物质运输方式。
靶向运输:蛋白质在细胞基质中合成后,按其氨基酸序列中分拣信号的有无以及分拣信号的性质被选择性地送到细胞不同部位的过程。
着丝粒:染色体中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结合起来的区域。
由无编码意义的高度重复DNA序列组成,是动粒的形成部位。
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 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的主要方式,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单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单链则是新合成的。
冈崎片段:在DNA不连续复制过程中,沿着后随链的模板链合成的新DNA片段。
随后共价连接成完整的单链。
画出染色体为2N=4的
3、画出一条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含量变化图
4、画出一个细胞中染色体为2N 的数量变化图
5、画出一个细胞中DNA含量为2N的 变化图
赤道板
前期 (2)中期
中期
①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细胞
中央的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可见
中期
1条染色体 (含两个染色单体)
后期
2条染色体 (无单体)
后期 (4)末期 “两消两重现”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②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③纺锤体消失 ④细胞膜向内凹陷,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一、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 粒、DNA的关系图
C
• A的一个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而B的 染色体中含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2个染 色单体上。C中每个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 子。
• (1)染色体数目的计算,以着丝粒为依据。
• (2)一条染色体上DNA的数目在复制前后 不同:
• 当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 体∶DNA=1∶2∶2;
• 没有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染色单 体∶DNA=1∶0∶1。
• 例1、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中,一个细胞中的 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列中 的( )
• 上图表示的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 着丝粒、纺锤丝与分裂增殖时间关系的曲 线,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 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图中的曲线B代表 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的距离。
有丝分裂概念梳理1染色体与染色质dna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3纺锤体纺锤丝星射线4染色体复制中心体复制5细胞增殖与有丝分裂的意义6赤道板与细胞板7一条染色体与细胞内的染色体变化曲线1画出染色体为2n4的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五个时期图2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形态变化规律3画出一条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图4画出一个细胞中染色体为2n的数量变化图5画出一个细胞中dna含量为2n的变化图一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dna的关系图a的一个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而b的染色体中含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2个染色单体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dna的关系
染色体是一种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细胞器官,它们通过几何联合单体化合而成。
在
生物学中,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能够通过传递给下一代来维持生命的连续性。
在进
化史上,新的基因通过突变而产生,随后被保存在染色体中,并在后代中传递下去。
在染色体中,相同的形态和构造的染色体成为同源染色体。
对于高等生物来说,常常
会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它们一起出现在细胞中。
由于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同源染色体有
可能会发生结构变异,造成染色体的异源性。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几何联合单体会被解开,成为姐妹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
单体之间的DNA带又称作是表姐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的表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应基因
在结构上是相同的,但它们有不同的遗传信息,所以它们的表达方式有可能是不同的。
DNA是构成基因的化学分子。
它是一种由四种不同碱基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能够携
带生命遗传信息并传递给下一代。
在染色体中,DNA会被紧密地缠绕成为一个紧凑的结构,称作染色体的核小体。
核小体在染色体的几何联合单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防止染色体的
损伤以及避免DNA的丢失。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和DNA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研究和细胞分
裂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内容,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和DNA还有一些其他的关系。
染色体中的DNA序列可以被分成两个主要的区域:表观遗传区和基因区。
表观遗传区
包含着丝粒附近的DNA序列,而基因区则包含了与遗传信息相关的DNA序列。
基因区中包
含了对生物体功能的调控信息,例如启动子序列、外显子和内含子等。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DNA序列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重组。
重组是DNA序列的
交换或重新组合,它能够造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遗传信息变化。
重组是遗传多样性
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染色体中,还存在着一些特定的DNA序列,称作端粒。
端粒位于染色体的端部,它
们能够保护染色体免受损伤和丢失。
端粒可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防止染色体“走丢”,保
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DNA序列中经常存在着特定的修饰,例如甲基化、酰化和磷酸化等化学修饰。
这些修
饰可以改变DNA的结构和功能,并影响基因的表达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和DNA存在着多重的关系,这些关系不断地影响细胞
的生命活动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通过研究这些关系,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细胞的基本
原理和生物学的奥秘。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和DNA还与遗传疾病的发生相关。
许多遗传性疾病是由于染色体异常所引起的。
唐氏综合症和克氏综合症等都是由于染
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异常所引起。
这些异常会导致基因信息的变异和表达异常,从而导致
疾病的发生。
DNA序列中的突变也是导致遗传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突变可以改变DNA序列的碱基
组成,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囊性纤维化等遗传疾病就是由于一些基因突变所引起的。
着丝粒的异常也与某些疾病的发生相关。
在某些肿瘤细胞中,着丝粒的数量或结构异常,这会导致染色单体的异常分离和进一步的细胞增殖,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和DNA不仅与正常生命活动和遗传信息的传递相关,
也与遗传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通过深入地研究这些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防遗
传疾病的发生。
除了与正常生命活动和疾病的发生相关外,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
粒和DNA还与人类进化的历史和多样性相关。
在人类进化史上,基因突变和重组等事件是驱动人类遗传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差异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的迁徙和分化过程。
非洲人和欧亚大陆人
基因组的差异就反映出人类祖先在非洲大陆上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着丝粒数量的变异也与人类遗传多样性相关。
着丝粒的数量在不同人群中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与个体的健康状况相关,也反映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和DNA不仅与个体生命健康、遗传疾病和人类进化多
样性相关,也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基
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对于染色体和DNA的研究将会进一步深入,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研
究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和DNA的研究对生物技术的发
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基因编辑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工具。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
通过直接修改DNA序列来改变基因的表达和功能,从而有望治愈一些遗传性疾病。
对于囊
性纤维化等遗传疾病,基因编辑技术有望修复突变的基因,从而治愈这些疾病。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基于细胞工程的治疗手段也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研究领域。
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对染色体和DNA的修饰和控制,来改变细胞的生理或生化性质,从而实现特定的治疗目的。
记录着丝粒数量的可视化细胞株,能够为我们了解细胞的
健康状态提供重要的信息。
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和DNA的研究不仅对于生命科学的理论研究有着深远
影响,也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
这些研究还能够为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
人类生命和健康提供基础支持,有助于帮助人类实现更健康、更长寿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