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3.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3.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来自《典中点》)
2 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几种晶体的熔点(标准大气压)
固态氢
固态水银 钢
-259 ℃
-39 ℃ 1 515 ℃
固态酒精
金 钨
-117 ℃
1 064 ℃ 3 410 ℃
A.能用钢锅熔化金块
B.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C.-260 ℃的氢是液态
D.-40 ℃的水银是液态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
3 410 1 535 1 515 1 083 1 064
-39
-210
A.用铜锅熔化钢块可行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265 ℃时氮是固态 D.-40 ℃的气温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来自《点拨》)
【导引】
铜的熔点低于钢的熔点,所以不能用铜锅来熔化 钢,A不合题意。标准大气压下,铁水的最低温 度是1 535 ℃,铜的熔点是1 083 ℃,铜球放在铁 水中会熔化 ,B不符合题意 。固态氮的熔点是 -210 ℃,在-265 ℃时氮是固态,C符合题意。 水银温度计不可测量零下40 ℃的气温,因为在零 下39 ℃时水银已经开始凝固,D不合题意。
2.晶体熔化时的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 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3.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 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 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知2-讲
【例1】 〈表格信息题〉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物质名 称
8 现在市场热销的空调扇,与秦王建造的阿房宫相 似,盛夏来临时,空调扇的盒子中装入冰块,这 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是利用冰块熔化时要 ________热。室外的气温高达35 ℃,而冰块尚未 完全熔化时,盒子内的温度为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共28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共28张PPT)

温度/℃
D
D 温度/℃
时间/分 时间/分
B
C
00 C
B
A 01 2 3 4 5 6 7 冰的熔化图象
A
01234567
冰的凝固图象
从这两幅图像,你们能发现些什么?
总结规律
熔化规律
凝固规律
晶体 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不 有熔点 无熔点 有凝固点 无凝固点 同
熔化时固 熔化时先 凝固时固 凝固时无
液共存 软后稀 液 固液共存

吸收热量

共存

放出热量
跟踪训练
分析海波的凝固曲线 (1)DE 段表示海波
是__液___态,__放___热(选 填“吸”或“放”),温 度降__低______。
(2)EF 段表示海波的物态是_固__液__共__存___, ___放__热,温度__不__变____。
(3)FG 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__固__态__,__放___热, 温度___降__低___。
根据实验中的数据描绘图像如下
温度/℃
D
温度/℃ D
C
B
0
C
时间/分 时间/分
A 0 1 2 3 45 6 7
冰的熔化图像
B
A
0 1 2 3 45 6 7 石蜡的熔化图像
总结结论
1.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0℃),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 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
C.任何固态物质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熔 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虽不变,但仍然要吸收热
6、夏天用0℃的冰或质量相等的0℃的水来冷却汽水, 结果是 (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③熔化图像: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温度不变。

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④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⑤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③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④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二、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三、 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融化的规律晶体 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达到熔点,温度不变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融化是慢慢软化的过程融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晶体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凝固的规律晶体 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 达到凝固点,温度不变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 晶体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凝固不存在固液共存状态凝固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绵阳)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 )A . 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B . 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C . 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D . 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解析:(1)水的凝固点为0℃,水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要继续放热;(2)向有冰雪的路面上撒盐,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3)在轮胎上缠上铁链,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4)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后,水的凝固点就会降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课件)(3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课件)(30张PPT)
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49 52 56
温度/℃ 55 50
怎样作图
1、描点 2、用光滑线连 接各点
45
40 0
时间/分 2海波4 熔6化8的图10象12 14
松香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60 61 62 63 63 65 66 68 71 74 76 78 80
B
D乙 C
熔化时间是 3 分钟,另一图线 的物质可能是 非晶体 。
200
180A 1
2
34
5
6
时间/分
7
(2)乙图线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 BC 段,
AB段处于 固体 状态,BC段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CD段处于 液体 状态,吸热的是 AB、BC、CD 段,
5.在气温-20℃的冬天,河面上冰的上表面温度是_ ℃, 冰的下表面温度是___℃
温度/℃ 75
70
65
60 0
2
4
6
时间/分 8 10 12 14
松香的熔化图像
根据实验中的数据描绘图像如下
55 温度/℃
D
75 温度/℃ D
时间/ 分
时间/ 分
50 B
C
45 A
400海2波的4 熔6 化8图10像12 14
实验总结:
70
C
B
65
A
600 松2 香4 的6 熔8化10图12像14
练习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 甲图可能是海波熔化图象 B.乙图可能是松香凝固图象 C.丙图可能是明矾熔化图象 D.丁图可能是石英凝固图象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2022年版课标要求】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2.了解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能运用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难点: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归纳规律,观看多媒体动画,感知物态变化之熔化与凝固,指导学生做好海波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法:小组实验,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细线、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利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春暖花开、冰雪熔化、滔滔江水、河流干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图片,提问学生,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成了什么状态?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随着气温的变化,冰会熔化,水也会结冰,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流也会干涸,就是说,水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我们周围有很多物质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那么,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两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引出探究学习的课题。

二、新知学习(一)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三个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并标画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三个概念,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体实例,概括定义。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变成水。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水结成冰。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冰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社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社物理八年级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
一、物态变化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二氧化碳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 固态 做物态变化。
液态
氧 气态
二、熔化和凝固
蜡烛燃烧
河水结冰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海波
石蜡
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 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 杯、试管、温度计、停表、搅拌器 实验方法:水浴法,目的是使物质均匀受 热。
古龙:冰比冰水冰。
状态
固 固 固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 液 液
石蜡熔化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28 35 41 45 47 48 52 56 61 66
状态
固 固软 软 稠 稠 液 液 液 液
分析与论证
温度/℃
55
.
50
45
图象。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 在方格纸上描点,用平滑的线将这些 点连接起来。
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确定的温度。同一种物质的凝 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D
E
F
图:物质 凝固时的 温度变化 曲线
O 甲 晶体
G 时间
乙 非晶体时间ຫໍສະໝຸດ 想想议议:图甲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 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小资料: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
结论:海波有固定的熔 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 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熔化★ 6 616二凝固★ 2 2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特点:吸收热量;(或者:遇到高温物体,从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物质;例如: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非晶体是没有熔点的)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6.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例题1】谚语“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中,雪水化成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答案】D【解析】解:雪化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故选:D。

【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答案】A【解析】解:A、冰雪的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故A符合题意;B、雾凇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C、云海的形成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白雾的消散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题2】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A.100℃B.37℃C.20℃D.0℃【答案】D【解析】解:冰是晶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0℃。

故选:D。

【变式2】雪天为了使积雪尽快熔化,环卫工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A.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C.盐使积雪的熔点升高D.撒盐后的雪不再属于晶体,不需要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答案】A【解析】解:寒冷的冬季,空气温度低于雪的熔点,为了使雪尽快熔化,向积雪撒盐,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杂质,使雪的熔点降低,从而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A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2节熔化和凝固》(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3.2节熔化和凝固》(课件)

6、下列固体属于晶体的是( B )
A.石蜡
B.固态酒精
C.玻璃
D.松香
到第 6 张
返回
固态 液态 液态 固态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里,在自然界中, 物 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 态。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就 能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这种 状态的变化就叫做物态变化。随着温度 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 之间相互转化。
1、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凝 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4、非晶体
几种常见非晶体
非晶体:有些固体在 熔化过程中,只要不 断地吸热,温度就不 断地上升,没有固定 的熔化温度,这类固 体叫做非晶体。
5、非晶体熔化特点
温度/℃
D
75
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在
70
C
逐渐上升,稠状由密逐 渐变稀, 到达 C点时全
65
部变成了液态,C 点以
B
时间/分 上为液态温度在上升,
晶体熔化时的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熔点。
温度/℃
55 E
50
F
45
3、晶体凝固特点
EF:液态,温度下降
FG:固液共存,温度不变
GH:固态,温度下降
G
F点 开始凝固
G点 全部为固态
在晶体凝固时也有
40 0
2
4
6
H 时间/分
8 10 12 14
一定温度,这个温
海波凝固的图象
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65
AD 段整个过程温
B
时间/分 度都在不断升高。
60 0A 2 4 6 8 10 12 14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课件)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课件)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50 52 54 55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液态
40 43 44 45 46 47 51 52 55 56 58 60
固态
粘稠状态
液态
新课学习
5.分析与论证 (1)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将表中的数据 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 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新课学习
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温度变化特点
熔化前 海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波 石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蜡
熔化中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熔化后 吸收热量,温
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
度升高
新课学习
6.实验结论: 由探究过程可知:海波熔化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达到48℃), 熔化过程需吸收热量,但保持温度不变,是固液共存态。石蜡熔 化没有一定的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所以不 同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晶体熔化时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加热,若停止加热熔化也会马 上停止,即熔化过程要吸热。
(2)非晶体熔化条件:吸热。
(3)应用:利用冰块熔化吸 热来保鲜。
新课学习 2.凝固放热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液体在凝固时要放热。 (1)晶体凝固的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2)非晶体凝固条件:放热
新课学习 三、熔点和凝固点
根据固态物质熔化的特点不同,可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例如:冰、海波、 食盐、石英、萘、各种金属等。
石膏

【课件】熔化和凝固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

【课件】熔化和凝固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
持不变;全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有固定的熔点。
二、熔化和凝固
石蜡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二、熔化和凝固
石蜡熔化过程记录:
时间/min
012
3
4 5 6 7 8 9 10
石蜡的温度/℃ 40 43 47 49 52 56 59 62 64 67 70
状态
固态
软稀
完全熔化
实验表明: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先变软,后变稀,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1.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时尽管被不 断加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 体叫作晶体。
非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时,只要不 断地吸热,温度温度就不断 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 度,这类固体叫作晶体。
三、熔点和凝固点
一些常见的晶体

海波
一些常见的非晶体
石蜡
松香
各种金属 玻璃
三、熔点和凝固点

6种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作物态变化。
一、物态变化
通常呈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温度很高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 通常呈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
铝水
液氧
二 熔化和凝固
二、熔化和凝固
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固。
八年级上册(2024)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
导入新课
一 物态变化
一、物态变化
1. 物质的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水蒸汽
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再过段 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熔化和凝固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 熔化和凝固  课件(共30张PPT)
实验目的:探究熔化过程需要的条件。 实验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 的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 数变化。 ②待被测物体的温度升至40℃时,每隔1min记录温度于表格中。
③根据 海波 和石蜡 的熔化实验数据,在教材的表格中绘出它们熔化的 图像。 ④分析作出的图象,得出结论。海波的熔化图象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区别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共同点: 熔化吸热
晶体熔化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 (2)要继续吸热。
答疑解惑: 1、为什么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2、石棉网的作用? 使烧杯受热均匀。 3、为什么要将试管放到烧杯的水 中加热? 使试管尽可能均匀受热。(水浴法)
三、熔点和凝固点: 1. 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海 波 的 熔 化 图 像
t/℃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 . . . . . . . . . . . . . . AB 固态
温度升高 吸热
BC 固液共

B
温度不变 吸热
熔化 C
D
CD 液态 温度升高 吸热
晶体
.42
41
40 A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考点汇总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考点汇总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熔化和凝固是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知识点1:熔化和凝固1.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三态间可以发生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物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例如:冰熔化成水,铁块熔化成铁水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例如:水结冰等。

2.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假设猜想[猜想一] 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猜想二] 固体熔化时虽然不断吸热,但需完成由固态到液态的转变,这时温度可能会不变。

实验设计探究[思考] (1)固体熔化时需观察其状态与温度的变化,如何控制固体物质温度不会过快上升呢?(2)熔化过程较为缓慢,以什么样的时间间隔进行温度测量呢?(3)对实验测定的数据用什么方法处理较为合适?[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目的:研究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试管、温度计、碎蜡块、海波、水、石棉网、火柴、钟表。

(3)实验步骤:①组装仪器。

按如图所示进行组装,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使试管(盛固体物质段)充分浸入水中。

使用石棉网的目的是为了使烧杯受热均匀。

使玻璃泡处于海波或碎蜡块中间位置。

,大致可分为两类金等考点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探究【例1】如图所示是海波和蜡的熔化实验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在第2 min时是固态B.甲在ab段不吸热C.甲的熔点是48 ℃D.乙是蜡答案:A、C、D点拨: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上升;由图象可知甲为海波,乙为蜡;海波在ab段吸热,温度不变,所以B选项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一. 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材中,通过实验和现象的描述,引导学生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微观机制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3.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利用实验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熔化和凝固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冰、水、温度计、容器等;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和实例,呈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如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熔化和凝固》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熔化和凝固》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补偿不足 之处,呈现给学生更优质的课堂。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 (1)冰棒化成水:融化 (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固 (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先融化再凝固
出示固体海波和蜡, 提出问题:它们怎样才会变成液态?
在融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 融化和凝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融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不同物质融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二、说学情
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思维活跃,好奇 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初二的学生刚接触学习物理,对物理 现象的认识都是从生活现象开始,学生对物态变化象的认识大都属于生 活层面的粗浅认识。“科学探究”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刚接触,缺乏必要 的逻辑知识,他们重视感性缺乏归纳现象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还没有 得到有效的培养。
2.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物质融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融化 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
融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我 是这样设计的:先明确探究的目标,给出实验器材,介绍酒精灯的 使用及应注意的问题,再演示如何装配实验装置以及实验分工问题 。
《融化和凝固》说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 级上册《物态变化》单元中的课文《融化和凝固》,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七、板块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初中物理】 熔化和凝固课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初中物理】 熔化和凝固课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A.16 ℃
B.30 ℃
C.47 ℃
D.70 ℃
初中物理
解析 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 ℃的手中不会熔化,放在60 ℃的水中会熔化,说明该合金的熔点不低于34 ℃,低于60 ℃, 故C正确。
初中物理
8.(2022湖北武汉洪山期中,1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冰、海波、玻璃是晶体,蜡、松香、金属是非晶体 B.金属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同时吸热 C.同一晶体物质的凝固点要比它的熔点低 D.水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
初中物理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在8~14 min内吸收热量,温 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示数为 90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物质熔化时保持80 ℃不 变,故该物质的熔点为80 ℃;8~14 min为熔化过程,在第10 min时正在熔化,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3

(5)小红和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丙、丁所示,则 小红同学绘制的图像是图 丙 (选填“丙”或 “丁”),根据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0 ℃。
初中物理
解析 (1)因为碎冰和试管的接触面积较大,受热比冰块均 匀,所以实验时试管里应装有等量的碎冰。(2)温度计读数时 视线要与液面相平,所以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②;温度计 的分度值为1 ℃,示数是-6 ℃。(3)因为冰放在空气中,空气的 温度高于冰的温度,所以冰会从空气中吸热而慢慢熔化,小红 的看法是错误的。(4)实验中,既要记录物质的温度,也要记 录物质的状态。(5)小红的冰没有加热,所以熔化速度相对较 慢,则小红同学绘制的图像是图丙。根据图像可知冰熔化时 温度保持0 ℃不变,故熔点是0 ℃。
一个10 min内,盐水的温度降低了 6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
在金属冶炼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矿石加热至熔化 ,然后进行提纯和凝固,以得到高纯度的金属。
凝固过程中,金属原子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形成 金属晶体。
其他应用案例
水泥制造
水泥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制造过程中涉及 石灰石的熔化和凝固。
玻璃制造
玻璃制造过程中涉及高温下玻璃液的熔化和凝固 。
陶瓷制造
陶瓷制造过程中涉及黏土的加热和熔化,然后进 行冷却和凝固。
其他问题解答
总结词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详细描述
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制造玻璃、 陶瓷等材料时,需要控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此外,在电子工业中也常 常需要使用到熔化和凝固的原理来制造半导体器件等。
凝固规律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 为凝固。
特点
凝固过程中,物质需要放出热 量。
应用
凝固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如制作合金、铸造零
件、水泥凝固等。
03
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工业生产中的熔化和凝固
金属冶炼
01
熔化是金属冶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熔
点后进行熔化,然后进行进一步的提纯和铸造。
熔化现象
在自然界中,冰、雪、蜡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熔化成为液态。
3
熔化条件
物质的熔化需要一定的温度,称为熔点。只有 当温度达到熔点时,物质才会开始熔化。
凝固
凝固定义
物质从液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 ,称为凝固。
凝固现象
水在冷却后可以凝固成冰,蜂蜜 在冷却后可以凝固成硬块。
凝固条件
物质的凝固需要降低温度,或者减 少水分、压力等液态物质的含量。
04
熔化和凝固实验及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内容: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特点以及规律
教材简析:教材首先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进而给出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熔化、凝固的定义。

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然的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较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这一探究活动体现了探究实验的几个要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的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 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海波熔化实验,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

难点:海波熔化实验,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停表、搅拌器、海波、石蜡。

教学过程自我修改
1.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
此处教师使用手写
一会儿就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
分析与论证
海波熔化图像石蜡的熔化图像
成果展示。

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规律。

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评估
晶体非晶体
想想议议
①在晶体凝固图像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②石蜡凝固过程有什么特点?
反馈练习一
主备人:使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