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c136ba1ad02de80d5d8404f.png)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及作用机制研究姓名:付东所在学院:中医药学院所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年级:2015级学号:2015223790一、前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简称EEDs,又称环境激素、内分泌活性化合物、内分泌干扰化合物,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
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
如今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开展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是科学与医学共同面对的课题。
在当今全球性环境问题中,化学污染占70%左右,其中以EEDs对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影响最广,危害最大。
EEDs表现出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通过干扰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引起中毒或在比较低的接触水平即对心、肺、肝、肾、性腺等器官产生危害,即通过内分泌系统改变人的内环境而致病.人和脊椎动物具有相同的内分泌系统,如脑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等.这些腺体分泌的物质仅在体内起作用,不排除体外,故称之为内分泌腺体,其分泌物称为激素,能调节生物体的成长、代谢、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激素在体内的水平非常低,但有极大的功效,如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发生糖尿病,分泌过多则会发生低血糖。
EEDs正是通过改变激素在体内的正常水平而对人体产生影响和危害的。
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相比,EEDs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以下显著特点:1.低剂量长期作用,具有慢性毒性效应;2.对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产生影响,对后代影响影响巨大;;3.与人体各系统重大疾病有密切,危害巨大;4.采用常规的方法不易被筛选和检测。
因此,开展EEDs与人类健康的基础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类型1.干扰雌激素作用的类群:1)多氯联苯类化合物(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s)2)烷基酚类(Alkylphenol ,APs)3)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 ,PAEs)4)二苯烷烃类(Diphenylkanes)5)双酚化合物(Biphenols,BPs)6)有机氯杀虫剂7)除草剂8)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 PEs)、真菌雌激素9)某些重金属(铅、镍、汞)2.干扰睾酮作用的类群:1)氟他胺(Flutamide)2)利谷隆(Linuron)3)苯乙烯(Styrene)4)二硫化碳(Carbonsulfide)5)邻苯二甲酸酯(PAEs)6)林丹(lindane)7)铅3.干扰甲状腺素作用的类群:1)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Dithiocarbamate, DCs)2)多卤芳烃类(Polyhalogenocarbons,PHAHs)4.干扰内源性激素代谢酶及激素转运功能的类群:有研究表明多卤芳烃类和多溴联苯能够影响血清中甲状腺素(T3、T4)水平,并降低大鼠促甲状腺素对T3、T4的调节作用.5.干扰其他内分泌功能的类群:如铅、可卡因、二硫化碳等可以干扰儿茶酚胺的作用,升高动物或人血清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植物雌激素还能刺激催乳素合成与分泌等。
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1a98ec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5.png)
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的化合物,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其中,环境激素是一种具有重要作用的化合物。
环境激素又称内分泌干扰物,它们通过模拟体内天然激素的作用机制,干扰机体的内分泌系统,引起多种生理反应和疾病。
本文将介绍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环境激素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
内源性环境激素是由机体本身合成的,包括睾酮、雌激素、孕激素等。
外源性环境激素则是从外部环境进入机体的物质,如苯酚、石油烃、双酚A等。
环境激素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机制影响机体的内分泌系统:1. 水平信号传递机制环境激素可以与天然激素结合,改变天然激素水平以及在细胞内的传递路径,进而影响相关生理功能。
例如,当外源性环境激素进入机体体内后,可以结合卵巢雌激素受体(ER),并激活ER,从而替代天然雌激素与ER结合,干扰雌激素的生物学功能。
2. 基因的表达机制环境激素还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机制,通过改变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来控制相关的生理过程。
例如,苯酚和双酚A都能够干扰睾酮受体的正常发育和分化,从而影响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 组织发生和功能环境激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例如,双酚A是最常见的外源性环境激素,它会影响卵巢、宫颈和乳腺的细胞增殖,从而引起相应的疾病,如囊性卵巢综合征、乳腺癌等。
二、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1. 生殖系统影响环境激素可以干扰机体正常的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引发不孕症、早产、性早熟等问题。
苯酚和双酚A是最常见的影响生殖系统的环境激素。
双酚A的摄入量超过推荐标准会导致精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对男性生育产生影响,而对于女性,双酚A的摄入会导致卵子的异常,引发不孕症等问题。
2. 神经系统影响环境激素还可以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导致认知、情绪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苯酚经常暴露在环境中时,会干扰新生儿的大脑发育,对儿童的认知和学习有不良影响;另外,苯酚在高浓度时还会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抽搐等症状。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生育健康的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生育健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fb54f1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b.png)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生育健康的影响随着现代工业、化学、农业等各个方面的进步,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
这些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中,比如食品、饮用水、空气、化妆品、塑料制品等都会存在,从而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影响。
尤其是对于女性生育系统的影响更加明显。
本文将探讨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生育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这类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一、内分泌干扰物是什么?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也被称为内分泌干扰物,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干扰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一类化学物质。
内分泌系统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由一组能分泌激素的内分泌腺和一系列靶标组成,这些激素控制着人类的生长发育、性发育、免疫功能、代谢率、水平衡等重要功能。
内分泌干扰物能够影响人体内激素的正常水平,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这类物质主要包括较为常见的塑料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可持续化合物和工业废物中的多氯联苯等有机物,这些物质可能会与我们的内分泌系统产生抗争,干扰内分泌的正常功能。
二、内分泌干扰物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内分泌干扰物中会对女性的生殖系统产生强烈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对女性健康影响的例子:1、影响女性性早熟激素是促进性别发育的关键因素。
内分泌干扰物能够干扰激素的平衡,导致女性性早熟。
研究表明,大量的内分泌干扰物能够干扰女孩子的性腺发育,导致早熟和早期卵巢衰老等问题。
2、影响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内分泌干扰物也会影响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
研究表明经常暴露在内分泌干扰物中的女性有更高的流产率和低生育率。
此外,这些物质还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症和卵巢癌等问题。
3、对女性乳腺健康的影响内分泌干扰物还是乳腺癌的一大贡献因素之一。
许多在塑料、食品中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被认为是乳腺癌发病率升高的罪魁祸首。
三、如何减少内分泌干扰物对身体的伤害?尽管内分泌干扰物无处不在,但是一些简单的行为习惯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内分泌干扰物对身体健康的影响:1、减少与塑料接触尽量减少使用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塑料制品。
内分泌干扰物质对人体代谢和健康的影响研究
![内分泌干扰物质对人体代谢和健康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7b77d2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e.png)
内分泌干扰物质对人体代谢和健康的影响研究1. 前言内分泌干扰物质(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指一类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化学物质,它们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具备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潜在能力。
这些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食品、饮用水、空气、个人护理用品、塑料制品等日常生活中,使得人类难以完全避免暴露于这些有害物质中。
2. EDCs的分类及来源EDCs的种类繁多,包括药物、农药、工业化学品、个人护理品等,还有生物体内天然合成的化合物,如激素、雌激素代谢产物等。
EDCs来源复杂,空气、水源、土壤、食物等都可能含有这些有害物质,其中人体内源性激素和食用水源是人类暴露于EDCs的主要途径。
3. EDCs对人体代谢的影响EDCs对人体代谢的影响十分广泛,包括代谢物生成、分解、运输、清除等多个方面。
在主要致病因素中,人造的化学物质因其作用选择性和生物可用度高而受到关注。
(1)EDCs的内分泌干扰作用EDCs是通过特定的作用机制,干扰和破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
利用雌激素受体(ER)作为典型例子,人体有两种雌激素受体,分别是α及β雌激素受体,这两种受体会对外来有机物产生差异性的反应。
EDCs可能通过激活或抑制雌激素受体和AR,干扰雌激素分泌或沟通,引起雌激素信号通路的混乱,进而对人体产生多种影响。
(2)代谢物生成数种EDCs被发现在人类体内大量存在,因此它们被当作血液标志物以评价科学认识的健康风险。
这些EDCs正在积蓄于动物体内,成为生物标志物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热点。
EDCs主要通过代谢生成其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对于某些EDCs,细胞内的代谢酶,比如CYP450酶和酯酶,已被证明是影响代谢的关键。
其他机密代谢的改变可能影响EDCs的毒性;一些作为反应中间体或生物降解物代谢物的形成,常是化合物毒性的结果。
(3)代谢物分解EDCs与人类体内存在的生物物质作用后,将被分解成代谢产物并排泄体外。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探究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7e7f5e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0.png)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探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接触到许多化学物质。
然而,在这其中,一些物质却被称为内分泌干扰物。
这些物质具有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性质,导致了这些系统的失调。
内分泌干扰物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究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什么是内分泌干扰物?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类化学物质,它们在体内具有干扰内分泌系统的特性。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中的一个体系,它可以产生和释放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率和免疫系统等等。
如果有内分泌干扰物进入体内,它们会干扰或改变原有的激素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它们可以模仿或阻断体内的激素,或干扰它们的运作,导致身体的失调。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繁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包括:1. 农药和杀虫剂高浓度的农药和杀虫剂中,常常包括内分泌干扰物,例如杀虫剂DDT(氯氰菊酯)和甲基对硫磷(有机磷类杀虫剂)等。
2. 塑料化学物质塑料制品中,一些含有类似雌激素的化学物质会漏出并影响人体。
例如,聚碳酸酯(PC)和聚苯乙烯(PS)等。
3. 饮用水中的污染物水轮喷洒农药、生活废水排放、工业废水等都会对饮用水中存在的化学物质造成影响,例如氯化苯(BPA)和氯代二苯(PCB)等。
4. 食品加工一些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例如苯甲酸盐(BPA)和戊二酸盐(PHT)等,也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三、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它们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能力。
其影响可能表现为许多慢性疾病或疾病性状的增加,常见的影响包括:1. 生殖健康因为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干扰性激素的正常运作,因此,这一类物质通常对生殖健康的影响颇为突出。
内分泌干扰物会削弱雄性和雌性的生育能力,也会导致乳腺和卵巢癌等女性特有的癌症。
2.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干扰物在体内会影响体内的激素功能,这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的紊乱。
此类物质会增加甲状腺癌,减弱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对脑部发育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等等。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7dfa5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f.png)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成为了人们的焦点。
这些化合物干扰人体正常激素分泌,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生殖系统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新型污染源,本文将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具有相似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农药使用、塑料制品等多种渠道。
这些化合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激素分泌产生干扰作用。
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导致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生殖系统疾病,以及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等问题。
为了探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毒理学研究成为了关键。
该领域的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等方法,以检测这些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损害。
在动物实验中,科学家通过给予受试动物不同剂量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观察其生理、生化及组织学等方面的变化。
体外实验则利用人体细胞或组织培养物,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细胞生长、凋亡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这些研究为评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及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
这些化合物与人体激素分子结构相似,能够与激素受体结合并激活或抑制其功能,进而影响激素调节的生理过程。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能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及分化等过程,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
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作用靶点以及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还需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以揭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我们需要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只有通过深入探究这些污染物的毒性和作用机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们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生态环境。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体健康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体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bce95bf3844769eae109ed3f.png)
如在个体成年期并进入功能表达阶段后才会显现 出来。这种迟发性毒性效应的典型例证就是已烯 雌酚引起的子代青春期发作的阴道腺癌。
环境暴露的不稳定性和人群的遗传学基础差 异,给环境暴露与生殖发育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 的确证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也有一定数量的研 究结果与上述结论不一致。但是已有的资料在很 大程度上支持环境污染与人类和野生动物生殖发 育障碍密切相关,并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环境因素或外源性因子导致的疾病,
X-染色体(左)Y-染色体(右)×13,000倍
案例1-2续1
不孕夫妻寻究:男性生殖障碍 引发全球轰动
结婚后希望生个孩子,几乎是每对年轻夫 妻的梦想,然而,并非每个家庭都能如愿。 今年38岁的布罗迪在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当职 员,1998年他与科尔·卡琳结婚,多年没有怀 孕。布罗迪和卡琳十分苦恼,2003年11月的 一天,他们到一家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 病因,医生建议他们去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 检查。可他们来到该医院检查后,医生还是
一般需要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毒性.毒理研 究)和临床学三者共同确证才能最后认定,最好 还要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认证,从基因遗传学上 进行解释与阐明。 2. 外源性化学物质对性腺轴系统的干扰效应:
当前,, 以及对松果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功能的影响。在正常情 况下,男女性的性腺功能调节方式各有不同,女 性的性腺功能调节由于有月经和妊娠等生理现象 参与,因此调节的机制和过程更为复杂。
马克威尔博士从2008年3月开始,将3对实 验鼠的雄性鼠食物里分别掺入不同程度的有机 氯农药成分,一年后,那只每日摄入3毫克有机 氯农药的实验鼠的Y 染色体己经缩短了五千分 之一;如果按这样的量继续摄入,五千年后雄 鼠将不能使它的伴侣怀孕。如果按照现在这样 的环境,每一代人的男性Y染色体缩短千分之 一,那么是五千代人,也就是12.5万年后, 男性染色体将消失。
内分泌干扰物对生命体的毒性及防范研究
![内分泌干扰物对生命体的毒性及防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723d76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c.png)
内分泌干扰物对生命体的毒性及防范研究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中已经充满了各种的化学物质。
其中,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是一种具有极高毒性的物质,它们可以干扰人体或动物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种种健康问题。
本文将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以及防范研究进行探讨。
一、内分泌干扰物的概念及分类内分泌干扰物是指那些能够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化学物质,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内分泌腺激素,受体,信号传导,调控机制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
根据爱荷华大学环境卫生科学系(University of Iowa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的定义,内分泌干扰物被分为以下几类:1.郎氏体内激素2.造影剂、杀虫剂、杀菌剂和其它农药3.人工化学剂、塑料、地毯、建筑材料4.某些漂白剂和消毒剂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非常巨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们能干扰荷尔蒙分泌的正常规律: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中荷尔蒙水平的异常变化。
通常情况下,身体的荷尔蒙水平会根据需要来进行调节,以维持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运作。
但是如果出现了哪怕微小的偏差,都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2.它们会引起智商下降和学习能力下降:内分泌干扰物可能会导致智商下降、学习能力下降以及注意力缺陷。
3.它们会扰乱卵巢功能: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对卵巢和卵巢相关问题产生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包括月经周期不规则,卵巢过早衰老,多囊卵巢综合症等问题。
4.它们会影响婴儿发育: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引起射精数量和质量下降,不孕不育,男性畸形等问题。
三、内分泌干扰物防范措施为了防止内分泌干扰物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范措施:1.减轻污染:通过减少到水、空气和土壤中排放污染物质来减缓污染。
同时,我们也可以采取以环境友好型的方式来生产和使用物品,如以可降解的原材料制成塑料制品等。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65ec12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a.png)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防范措施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指能够干扰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本文将探讨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相关的防范措施。
首先,内分泌干扰物与激素类似,可以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内分泌系统调节着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免疫、生殖和神经功能等多个方面。
当内分泌干扰物进入人体后,它们会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并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生殖系统影响: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干扰雌激素和雄激素的平衡,导致生殖系统问题。
在女性中,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导致月经不调、不育和乳腺癌等问题。
在男性中,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导致生精能力下降和精子质量减少。
2. 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干扰神经发育和功能,导致神经系统问题。
婴儿和儿童的神经系统特别脆弱,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
研究发现,内分泌干扰物与儿童智力发育、行为问题和神经发育障碍等问题相关。
3. 代谢系统影响: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影响体内的能量平衡和代谢过程,导致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研究发现,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的人群更容易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
4. 免疫系统影响: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的人可能更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并患有哮喘、过敏和自体免疫疾病等问题。
了解了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下面将介绍一些相关的防范措施:1. 增强公众意识:加强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内分泌干扰物的认识和认知。
公众在购买产品时应关注成分表,避免购买含有内分泌干扰物的产品。
2. 选择有机食品:内分泌干扰物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因此选择有机食品,避免暴露于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合成及其对环境健康的危害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合成及其对环境健康的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0c47625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d.png)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合成及其对环境健康的危害近年来,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多,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合成越来越多。
内分泌干扰物质(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是一类可以影响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物质,它们可以模拟、干扰或抑制人体自然激素的活动。
大量研究已经发现,这些化学物质对生物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危害。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合成内分泌干扰物质在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都有发现,其来源多种多样。
其中,最常见的来源是化学工业中使用的化学物质。
例如,合成橡胶、塑料、火阻剂、农药等化学品都是主要的内分泌干扰物。
此外,一些人造物质在进入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后,也会产生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危害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危害不仅体现在个人健康上,也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对人体的影响:内分泌干扰物质与多种人体健康问题有关。
例如,它们可以导致性别发育异常,如减少精子数目和影响女性性腺的发育;引起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女性癌症的发生;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传递等,引起甲状腺功能失调等问题。
对环境的影响:内分泌干扰物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它们可以对环境中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此外,内分泌干扰物质还可以影响基因和染色体的稳定性,从而加重生物多样性的流失。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预防和治理要预防和治理内分泌干扰物质对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 宣传教育与排查:当消费者、科学家和有关机构更加关注内分泌干扰物质时,他们就可能发起行动,通过问责、调查、普及等方式扩大大众的认知。
2. 更为严格的法规与监管:能够帮助保证特定的潜在污染源所需的合乎标准的化学成分,可以防止这些化学物质进入到我们的环境中。
3. 变革生产体系:鼓励与支持化学制造行业上更为环保的创新,是减少内分泌干扰物质和化学污染的关键。
化学工业制造商可以采用更好的制造方法,更高品质的化学品以及更加透明和开放的供应链,从而保证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下,可以达到动态的优势匹配。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39941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9.png)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第一章研究的背景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种化学物质,它们模拟或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发育和机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大。
本文主要探讨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及其应对措施。
第二章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及来源内分泌干扰物可分为天然内分泌干扰物和人工内分泌干扰物。
天然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存在于自然条件下的化学物质,包括植物激素、毒蕈碱类、喹啉类等。
人工内分泌干扰物是指那些有机化合物,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存在,包括阻燃剂、塑料添加剂、染料、农药等。
人工内分泌干扰物通过工业排放、废水和废棄物的排放、塑料制品的使用以及某些医药制品的使用等途径进入环境,最终进入生物体内,并可能影响正常的内分泌系统功能。
第三章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内分泌干扰物可影响人类多个系统的功能,包括生殖、神经、免疫和代谢系统等。
它们可能通过模拟或干扰内分泌激素的作用,而导致潜在的生殖障碍和生育问题,如男性不育、女性月经不调、流产和早产等。
此外,环境暴露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癌、前列腺癌、睾丸癌、甲状腺癌等疾病。
神经系统是内分泌干扰物的主要靶标之一。
人工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影响人类的行为、情感和智力能力。
科学家们发现某些内分泌干扰物可导致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免疫系统被认为是内分泌干扰物的另一个靶标。
它们可能与呼吸系统疾病、食物和皮肤过敏症、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有一定关系。
代谢系统也受到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
科学家们认为某些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影响人类的葡萄糖代谢、肥胖问题以及高血压等。
第四章应对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要应对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科学家们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识别和确定内分泌干扰物、评估其潜在的健康危害和制定相应的管理、减少和控制策略。
识别和确定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包括实验室研究、生物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1889e4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c.png)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然而,这些变化并不都是好的,有些环境问题不仅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危及我们的生命。
其中,内分泌干扰物便是一种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的物质。
一、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和种类内分泌系统是指身体中负责释放激素、维持内部平衡的一组物质。
而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就是指那些可以干扰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物质,包括多种化学物质以及生物产物等。
内分泌干扰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农药、杀虫剂、古柯碱、塑料制品、日用化妆品等。
这些物质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我们体内,如通过空气、水和食品的摄入。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的损害。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损伤。
内分泌干扰物会与人体内激素结合,干扰激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
这种干扰会导致许多生理和代谢异常,表现为健康下降、失调、生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症状。
例如,酚类、酯类等化学物质会影响儿童性别发育,导致生殖器发育异常、性早熟等情况;塑料制品中的BPA则可能影响人们的身体骨骼发育;此外,这些物质还可能对荷尔蒙分泌、结果妊娠等方面产生影响。
三、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内分泌干扰物从何而来?大多数内分泌干扰物来自于人造化学物质。
例如,生活中常用的一次性餐具、塑料袋、塑料瓶等都可能含有BPA、塑化剂等化学物质;此外,食品的包装也可能含有类似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还有一些内分泌干扰物来自于自然产物,如食品和某些植物。
例如,豆类和大豆等植物中就富含一些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影响的物质,尽管这些植物对健康的影响是双向的,不过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吃这些食物也会受到影响。
四、如何减少内分泌干扰物的摄入如今我们身处的环境充满了各种污染物和化学物质,如何减少内分泌干扰物的摄入至关重要。
内分泌干扰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32e201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b.png)
内分泌干扰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是指能够干扰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化学物质,其影响范围广泛,包括性腺发育、生殖能力、代谢和神经系统等。
EDCs主要存在于空气、水、食物以及日常接触的物品中,长期暴露于EDCs可对人类健康产生各种程度的威胁。
什么是EDCs?EDCs是指可以影响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模拟或干扰内源性激素的运作,对人类身体的生理发育、生殖和代谢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例子比如:- 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的化学成分,比如控制消炎的抗生素、杀虫剂和染料。
- 膳食和人工添加剂,包括含苯的塑料和废弃物、硬质聚氯乙烯制品、塑料和树脂材料等。
- 农药、对映体(如那种强调左旋的那种药物,可以跟人体内的那种东西去竞争,可以对抗一些癌症)和组织防萎,等等。
经常我们会有这样的经历,大概就是处理报纸,运作需要加平板钉订书钉,你会轻易地拧开包装,把订书钉插进钉子槽里面,然后拿起订书钉器,扣一个像一个握着钉子的机械臂,压下去,钉子像丸子一样插进了多页纸张中。
这样看来挺顺畅的,但是可能会忽略了钉子被包装时的处理过程。
我们并不知道它被环绕在塑料结构内,或者在那条流水线上被注满塑料,以增强等。
这些塑料制品可能会散落出来或者破碎掉订书钉,释放出EDCs,导致健康问题。
EDCs如何影响人类健康?EDCs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
因为它们的工作方式之多变,我们还不知道所有的影响方式。
EDCs最主要的影响是干扰身体内分泌系统正常的潜在风险,这个系统管理我们体内的激素制备过程和释放,调节我们的内分泌(包括卵巢、睾丸、前列腺和甲状腺等),以及让我们的身体和器官能够与变化的环境相适应。
EDCs可能会影响激素的分泌和分解,导致性腺发育受到威胁,使生育受损并可能导致慢性疾病的发展。
EDCs可能会导致某些肌肉需要激素进行构建,让他们变得更强壮或更具受压和抗拉能力。
这对于体育和其他事件中的表现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特征,但在EDCs的作用下,这些肌肉可能会在做数百个“第几天握了多少时间”之后导致过度陈旧、破裂、进行编织、导致脂肪堆积和某些类型的癌症发展。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和野生生物的危害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和野生生物的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4f824207f12d2af90242e683.png)
鸟类自身的生物学特点使它们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内 分泌干扰物的暴露:第一,与同样体重的哺乳动物比 较,鸟类的代谢率和食品消耗都非常高,同时外源性 化合物的生物转化代谢速率也非常高,这使得鸟类接 触环境污染物的概率和剂量与哺乳动物相比显著增加。 第二,鸟类在迁徙、求偶、饲喂幼鸟等时期需要消耗 大量的能量,并且要经常忍受饥饿,这时需要代谢掉 体内储存的脂肪以提供能量,相应也增加了随脂肪代 谢而释放出的亲脂性化合物暴露的可能
谢谢
2.恶性肿瘤
可引起乳腺癌、前列腺癌、塞丸癌、卵巢癌、甲状腺癌、 副皋丸囊肿、阴道腺癌、膀胀癌、精巢癌。例如从1980 年到1987年,美国乳腺癌的发病人数猛增了32%,50年前 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每20人里只有1个,现在却是1/8。 据研究,很多种类的杀虫剂和类似的化合物很明显地影 响雌激素代谢,因而导致乳腺癌和其他子宫内膜肿瘤的 增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两栖类动物的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在两栖类动物体内与雌激素受体结 合形成配体 - 受体复合物,通过竞争结合产生干 扰效应。例如有机氯化物就能与血清甲状腺素载 体结合。通过这种作用,内分泌干扰物减少血液 激素结合蛋白对天然激素的吸附,增大内源激素 对靶细胞的可得性,从而增强内源激素的作用诱 导或抑制靶基因的转录使机体产生各种激素效应, 进而引起器质性的病变。
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45d2f1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6a.png)
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 EDCs)是指一类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干扰生物体内的内分泌系统正常的生理过程。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某些药物、化妆品、塑料添加剂、杀虫剂、迈灵威以及某些环境污染物等。
EDCs的存在对人体健康和生殖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对生殖系统和代谢系统带来很大危害。
影响人类的生殖能力EDCs对人类的生殖能力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男性患有无精子症、精液变异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暴露于EDCs过多,影响了精子的生成和质量。
EDCs可能会影响男性睾丸功能及睾丸体积发育,对睾丸内分泌系统的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女性患有卵巢失调、月经失调等问题同样与暴露于EDCs存在关联。
此外,EDCs还会影响胎儿在孕期内生殖系统的发育,导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生殖功能缺失等问题。
影响人类的代谢功能EDCs同样会影响人类的代谢功能。
暴露于EDCs后,人体不同的代谢途径可能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这些代谢途径包括核受体介导的代谢途径(例如:肝脏P450酶体系)以及β氧化作用产生代谢壬基酚的代谢途径等。
暴露于EDCs对β细胞功能也有严重影响,造成胰岛素分泌不正常以及胰岛素抵抗。
EDCs的来源EDCs可能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日用品中,包括洗发水、香皂、牙膏、化妆品等。
另外,人们也可能会暴露于EDCs污染的水源、空气、食物中。
此外,EDCs还可能出现在食物包装材料、农药和残留物、医药制品、工厂排放和废物处理设施的污染物等中。
如何保护自己免受EDCs的伤害?保护自己免受EDCs的伤害,首先要了解EDCs暴露的途径,并尽量避免暴露与EDCs相关的物质。
例如,选择没有含EDCs物质的化妆品、清洁产品、食品和饮料等。
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饮食中食用大量的新鲜水果、蔬菜和整谷类产品,这能使人体吸收更多的天然营养素,同时降低暴露于EDCs的风险。
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环境下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环境下的危害与防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48ee92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9.png)
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环境下的危害与防治研究一、引言“内分泌干扰物”(ERCs)是指能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包括一类环境化学物质和天然植物激素。
ERCs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如塑料、染料、草甘膦等,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ERCs的危害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ERCs的形成原因、危害机理和防治方案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地探讨。
二、ERCs的形成原因ERCs来源于许多物质,其中包括人工合成和天然物质。
ERCs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塑料制品:大量生产和使用的塑料制品,会释放出一种叫做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的ERCs。
Phthalates是一种增塑剂,主要用于增加塑料的柔韧性和强度。
Phthalates会从塑料制品中渗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释放到环境中。
2、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人们使用的许多化学物质和产品都含有ERCs,如清洁剂、染料、涂料等。
这些化学物质在使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挥发、泄漏、排放等情况,导致ERCs释放到环境中。
3、天然物质:一些天然植物激素也可以成为ERCs,如萘乙酸(NA)和萘酚衍生物(PAs)等。
这些物质可能会在植物生长环境中,受到污染物质的污染而生成。
4、药物:一些药物中含有ERCs,如雌激素等。
三、ERCs的危害机理ERCs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引起人和动物的生殖、免疫和代谢等方面的问题。
ERCs的危害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素水平异常:ERCs可以缓慢地、持续地影响内分泌系统中各种激素水平,从而导致代谢异常。
例如,高浓度的Phthalates 会干扰胎儿的睾丸变异(undifferentiation),从而导致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受到影响。
2、影响细胞信号传导:ERCs有可能影响细胞内多种信号传导通路,修改细胞表面受体的构象及其相应功能,导致细胞发育和分化异常。
例如,高浓度的雄性激素受体拮抗剂(anti-androgen)可以干扰雄性激素的作用,从而对雄性性征产生影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https://img.taocdn.com/s3/m/19f179050722192e4436f60c.png)
(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对发育的影响 胎儿和婴儿出现先天性畸形、发育不全和痴呆的 病例增加。 5. 引起人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智力低下。 6. 可损害人体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力。 7. 诱发肿瘤发生
日本米糠油事件中PCBs(多氯联苯)受害者的惨状
(二)对野生生物的危害
上世纪50年代:英国水獭种群数量下降; 1952年:佛罗里达鹰的数量下降; 上世纪60年代:蜜歇根湖貂类丧失生殖能力
(二)影响神经递质的传导,毒害神经系统
• EDCs影响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垂体等对激素的 调节作用,导致激素合成、释放、运输异常。 如有机磷农药能与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 定的磷酸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丧失 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体内胆碱的蓄积,从而 引起神经传导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3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天然雌激素 雌二醇、雌酮、雌三醇
天然 化学物
植物雌激素 真菌雌激素
EDCs
人工合成 化学物
大豆异黄酮 香豆雌酚 玉米赤霉烯酮 己烯雌酚、己烷雌酚 炔雌醇、炔雌醚等 二噁英、多氯联苯 双酚A、邻苯二甲 酸酯类等
人工合成的雌激素
环境化学污染物
4
按照EDCs的干扰功能分类
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可以诱导肝脏甾醇羟化酶、微粒 体酶,从而加速内源性激素的代谢和排泄。
艾氏剂和狄氏剂可使大鼠的谷丙转氨酶和醛缩酶的活 性升高 DDT对ATP酶有抑制作用。
(五) 影响机体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人的免疫系统在环境激素的长期作用下,会 发生免疫失调和病理反应。
Pb、Hg可使机体产生过敏性发病综合症; 一些杀虫剂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和健康中的作用
![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和健康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979e03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d.png)
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和健康中的作用“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是指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可以干扰动植物的内分泌系统功能,导致生殖、代谢、免疫等方面受到不良影响。
目前已经发现了数千种可能对内分泌系统造成干扰的物质,其中包括塑料和橡胶制品中的可塑剂、家居清洁用品和护肤品中的阻燃剂、杀虫剂和除草剂等。
这些物质进入环境后不仅会影响野生动植物的生产力和繁殖能力,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可以穿越代际,即先代动物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后,其子代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也可能受到长期干扰。
多项研究表明,这种代际效应可能会对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例如,一些鸟类和哺乳动物的饮食中摄入了大量的废弃物(比如垃圾堆中的塑料和电子垃圾中的化学物质),导致它们健康受到威胁并且生产力降低。
在人类群体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前已经发现,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干扰人类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已知内分泌干扰物中的一些物质可以干扰男性性激素的正常作用,至少包括睾酮,这可能导致男性不育症和其他生殖系统的问题。
对于女性,内分泌干扰物也会对卵巢功能产生影响,这可能导致生育方面的问题。
此外,一些内分泌干扰物被发现可以影响人的代谢和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暴露于内分泌干扰物的人群中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
另外,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还可能与荷尔蒙相关的癌症的发生率有关。
在了解了内分泌干扰物的一些基本知识之后,我们了解了它们是如何危害健康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第一条,尽可能避免使用含有内分泌干扰物的产品。
可以换用天然洗护品,代替塑料容器的使用等等。
这些改变不仅对我们自己的健康有好处,也可以直接减少内分泌干扰物从我们身体排出到环境中的量。
第二条,尽可能避免暴露于含有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污染物中。
避免饮用不含过滤处理的自来水,减少过度使用农药和杀虫剂等等三眼,也可以减少我们的暴露风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https://img.taocdn.com/s3/m/2f15669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6.png)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有一种“隐形的威胁”正在悄然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态平衡,这就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也许您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个名词,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并且可能对我们的身体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呢?简单来说,它们是一类能够干扰人体或动物体内正常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模拟、阻断或改变体内天然激素的作用,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非常广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中的双酚 A、邻苯二甲酸盐,食品包装中的某些防腐剂和增塑剂,农药中的有机氯、有机磷等,以及工业废水和废气中的一些化学物质,都可能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范畴。
让我们先来看看塑料制品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如今,塑料制品已经无处不在,从我们喝水的杯子、储存食物的容器,到儿童的玩具,都可能含有双酚 A 和邻苯二甲酸盐。
双酚 A 被广泛用于制造聚碳酸酯塑料,这种塑料常用于生产水瓶、婴儿奶瓶等。
研究发现,双酚 A 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长期接触可能会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增加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风险。
邻苯二甲酸盐则常用于增加塑料的柔韧性,它可以干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影响生殖发育,尤其是对于儿童的影响更为显著。
食品包装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也不容忽视。
一些食品包装材料中含有的防腐剂和增塑剂,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可能会迁移到食品中,进而被我们摄入体内。
例如,某些罐头食品的内壁涂层中可能含有双酚 A,一些保鲜膜中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盐。
这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干扰激素的正常分泌,影响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农药也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防治病虫害,大量的农药被广泛使用。
然而,许多农药,如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生物体内积累,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长期接触这些农药可能会导致生殖障碍、免疫系统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内分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可以复制和合成有机化合物,从合成橡胶到各类药物。
这些物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其带来一些潜在危害。
随着20世纪工业化不断发展,激素依赖性疾病呈现上升趋势。
因此有学者认为这与不断增多的暴露于环境污染物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有关[1]。
内分泌干扰素的问题逐渐被认识,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人类和野生动物体内,这类化合物仅通过很微小的剂量即可以与内分泌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对人体内环境产生潜在的影响,从而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危害。
国外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后研究明显增多。
但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较少,本文将综述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特性、作用机制及其影响,阐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污染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旨在为减少出生缺陷、促进人口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提供理论和实证研究依据。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environment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又称环境类激素(environment hormone),是指对保持体内平衡并调节生长过程的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输送、代谢、结合、作用或消除具有干扰作用的外源性物质[2]。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特性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得名正是因为这些化学物质能够作用于激素通路而产生有害的影响环境。
内分泌干扰素可分为自然生成和人为合成两种类型。
有些植物,如大豆等可合成内分泌干扰素,然而大多数环境内分泌干扰素都是人为合成的,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这些物质降解后可持久地存在于环境中[3]。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多是一些与动物或人体内激素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大多具有较好的脂溶性和化学稳定性,毒性大,极微量即可起到扰乱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这种危害是长期甚至多代的。
内分泌干扰素的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很小剂量的内分泌干扰素即可能产生危害性后果,已有报道表明,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素对野生动物数量和性别产生影响,例如,杀虫剂与佛罗里达州的鳄鱼数量减少或与河流下游灌溉用水中鱼类雌性化有关人类通常暴露于较低水平的广泛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环境中,暴露水平较低,很难直接证明其对人类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但是体外和体内实验结果均显示,这类性激素化合物的作用具有蓄积作用[3、4],并且一般难以降解,持留时间长,容易通过食物链而富集,最终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作用机制1.与受体直接结合包括:(1)雌激素受体(ER)介导的反应。
这些物质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作用于DNA中的雌激素反应元件(ERE)激活基因的转录,然后产生雌激素效应。
这些化学品的效应与β-雌二醇(E2)等内源雌激素相似,包括:DDT、烷基苯酚等。
但可以看出其结构各不相同,说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产生作用。
(2)某些化学品可与雄激素受体结合,阻碍雄激素与受体的结合,表现出抗雄激素效应。
迄今为止,已鉴定出的具有抗雄激素活性的杀虫剂有3种,即烯菌酮、杀虫剂[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甲酰亚胺]和p、p’-DDE[2,2-双-(对氯苯基)-1,1-二氯乙烯] 。
2.与生物体内激素竞争靶细胞上的受体通过竞争的结果,环境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减少受体对天然激素的吸附或阻碍天然激素与受体结合,从而减少了天然激素的作用。
天然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受环境激素的阻碍,进而影响激素信号在细胞、器官、组织的传递,导致机体功能失调3.有些内分泌干扰物可产生类似雌激素的效应,却与雌激素受体的信号传递途径无关。
芳烃受体(AhR)即为性激素受体外的一种信号传递途径,它可以与许多环境污染物如二恶英和呋喃结合,产生抗雌激素活性,包括增加雌激素代谢(降低内源雌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受体ER的结合活性以及降低ER介导的基因表达等。
4.影响内分泌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调控作用,内分泌系统紊乱使其他系统受到伤害,从而引发致癌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以及生殖毒性。
5.影响受体数量。
受体的数量决定于它们的合成和分解代谢率,而它们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会受到一些化学物质的干扰,例如,TCDD能对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的增加或减少发生作用,进而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
(TCDD----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 )6.影响激素的合成、储存、释放、运输和排出对于哺乳动物来说,雌激素增加血浆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浓度,而雄激素却使之减少,这可以影响激素的释放、运输和排出的过程以及效率,内分泌干扰物可能有类似的作用[5,9]。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影响人群流行病调查显示, 人类的生殖障碍、发育异常及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睾丸癌、卵巢癌等与EDCs有关。
但由于涉及的疾病种类多、暴露水平不清楚以及低水平暴露效应等因素, 多数疾病与EDCs的相关程度尚不确定。
目前研究较多的人类与EDCs相关疾病包括: 乳腺癌; 近20年来, 西方国家妇女乳腺癌呈不断上升趋势, 并认为与体内雌激素失衡有关。
对能干扰体内雌激素效应的EDCs与乳腺癌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流调, 但结果并不一致, 沿需深入研究。
睾丸肿瘤: 丹麦的研究发现, 睾丸肿瘤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在过去45年中以4%的速度上升。
美国的一项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睾丸肿瘤的发生与母亲乳腺癌发病有很强的相关性。
生育障碍: 世界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都发现男性精子数呈下降趋势, 1938~1988年美国报道精子下降斜率为-1. 50, 欧洲国家1971~1990年下降斜率为-3. 13。
早产: 研究发现, DES暴露的妇女中, 妊娠足月的人数比非暴露人群少, 而早产、自发流产和胎位不正者较非暴露人群多。
出生缺陷: EDCs可能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 如美国的调查发现, 同一地区相同时间使用杀虫剂的人群总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未使用者。
西班牙、德国相继报道过接触有机氯类农药的妇女其后代患隐睾症和小产的危险度明显增加。
欧美国家报道在过去的20~50年中, 男性出生比例有不断下降趋势[10]。
其它: 据研究, 子宫肉膜异位的发生和尿道下裂发病率持续升高与环境EDCs有密切的关系。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在胎儿生长发育的敏感时期,如果其发育过程中接触到了少量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素,这些物质可能单独或联合作用,干扰胎仔体内正常激素的作用,导致畸形等的发生。
例如,DES的应用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
1938年DES被合成,作为新一代的合成激素,认为其可以促进妇女妊娠期的健康状况、减轻更年期症状等,但是1971年,医学研究公开发表证明,DES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影响,导致胎儿畸形以及女性胎儿成年后某种癌症发病率增高,从此被禁用[11]。
并且有科学家证明,通过内分泌干扰引起子代癌症发病率增高的环境干扰素的剂量甚至低于引起母亲DNA损伤或突变的剂量。
由此可见,胚胎发育时期,胎儿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作用十分敏感,低剂量内分泌干扰素即可造成胚胎发育异常,导致出生缺陷的发生。
可能的预防策略1.健全法律法规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恰当的内分泌干扰研究策略,评估内分泌干扰素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并及时提出审慎的公众策略。
此外,还应制定专门针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控制标准及法规,严格控制确有实据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的使用及排放,加强环境法规管理,控制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是减少其对环境污染、促进人口健康的最根本措施。
2.加快技术创新转变生产模式,提倡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减少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等有害物质的生产。
淘汰有害污染物的过程中,也应积极研发并推广使用降解速度快、污染小的替代物,积极发展绿色生产,通过生产模式转变及技术创新,减少环境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既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保障。
3.提高公众认识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自我保护和环保意识,降低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污染风险。
如少用或不用塑料制品;减少塑料婴幼儿用品和玩具的生产与使用;慎用类固醇类药物;减少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及合成洗涤剂等。
4.建立研究体系加快研究进程和研究力度。
进一步认识环境内分泌干扰素作用机制及影响;建立并完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监测,加强对未知及新开发的化学物质检测。
综上所述,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主要集中在生殖系统和神经发育方面,尤其是胚胎发育阶段,由于胚胎时期对外在激素活动较敏感,关键时期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暴露可能会造成持久的分子改变,对胚胎发育产生永久性不良后果,发生生殖系统畸形、神经发育异常的可能性增加,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增加,远期还可能造成患生殖系统癌症的风险增加。
因此,环境内分泌干扰素不仅降低出生人口质量,而且对人口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预防和降低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类生命质量,对人类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Sultan C,B alaguer P,Terouanne B,et al.Environmental xenoestrogens,antiandrogens and disorders of male sexual differentiation[J].Mol Cell Endocrinol, 2001,178(1/2):99-105.[2] Kavlock RJ,Dsaton GP,DeRosa C,et al.Research needs for the risk assessmentof health and environment effects of endocrine disruptors :A report of the USEPA sponsored workshop[J]. Envion Health Perspect,1996,104(Suppl 4): 715-740.[3] McGovern P,M cDonald HS.Endocrine disruptors:the next generation ofregulatory concern[J],Water Env Technol,2003,15(1):35-39.[4] Rajapakse N,Silva E,Kortenkamp bining xenoestrogens at levels belowindividual no-observed-effect concentrations dramatically enhance steroid hormone action[J].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04,110(9):917-921.[5] Tinwell H,Ashby J.Sensitivity of the immature rat uterotrophic assay to mixtureof estrogens[J].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04,112(5):575-582.[6] Osius N, et al. [ J] . Environ Health Perspect,1999, 107:843-849.[7] SwanSH, et al. [ J]. EnvironHealthPerspect,1997, 105:1228-1232.[8] BartainenT, et al. [J]. EnvironHealthPerspect,1999, 107:813-815.[9] JohansenHR, et al. [ J]. EnvironHealth Per-spect,1996, 104:756-764.[10] Ronnoback C.Effects of TCB on ovaries of fetal mice[J].Pharmacol Toxicol,1991,69:340.[11] Herbst AL,Ulfelder H,Poskanzer DC.Adenocarcinoma of the vagina:association of maternal stilbestrol therapy with tumor appearance in young women[J].N Engl J Med,1971,284(15):878-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