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组织分析判断方法
碳钢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分析实验
碳钢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和研究碳钢经不同形式热处理后其显微组织的特点。
2、了解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了解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4、了解洛氏硬度试验机的主要结构及操作方法。
5、掌握金属显微试样的制作过程,正确地制作所要观察的试件。
二、实验内容1、制作经热处理后的试样,完成打磨、刨光、浸蚀的所有制作步骤。
2、热处理后的试件进行硬度测试。
3、热处理后的试样进行组织观察分析和比较。
三、实验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一)硬度计的原理、使用和注意事项金属的硬度可以认为是金属材料表面在接触应力作用下的抵抗塑性变形的一种能力。
硬度测量能够验出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数量概念。
由于在金属表面以下不同深处材料所承受的应力和所发生的变形程度不同,因而硬度值可以综合地反映压痕附近局部体积内金属的弹性、微量塑变抗力、塑变强化能力以及大量形变抗力。
硬度值越高,表明金属抵抗塑性变形能力越大,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就越困难。
另外,硬度与其它机械性能(如强度指标σb及塑性指标ψ和δ)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硬度的大小对于机械零件或工具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具有决定性意义。
硬度的试验方法很多,在机械工业中广泛采用压入法来测定硬度。
压入法硬度试验的主要特点是:(1)试验时应力状态最软(即最大切应力远远大于最大正应力),因而不论是塑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均能发生塑性变形。
(2)金属的硬度与强度指标之间存在如下近似关系:σb=K·HB式中:σb——材料的抗拉强度值HB——布氏硬度值K——系数退火状态的碳钢K=0.34~0.36合金调质钢K=0.33~0.35有色金属合金K=0.33~0.53(3)硬度值对材料的耐磨性、疲劳强度等性能也有定性的参考价值,通常硬度高,这些性能也就好。
在机械零件设计图纸上对机械性能的技术要求,往往只标注硬度值,其原因就在于此。
(4)硬度测定后由于仅在金属表面局部体积内产生很小压痕,并不损坏零件,因而适合于成品检验。
Q235厚钢板焊后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分析
毕业论文题目:Q235钢厚钢板焊后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分析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0802学号200802050224 学生姓名:张博涵导师姓名:马红亮彭小敏完成时间: 2012年6月20日诚信声明本人声明:1、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2、据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毕业设计(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公开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3、我承诺,本人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 Q235钢厚钢板焊后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分析姓名张博涵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班级 0802 学号 200802050224 指导老师马红亮彭小敏职称讲师教研室主任李东锋一、基本任务及要求:1. 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及相关手册,了解焊后热处理的作用及其对焊缝组织性能的影响并归纳焊后热处理工艺确定原则,了解Q235钢组织性能特点、特别是焊接性能特点及Q235钢的应用,撰写文献综述;2. 设计确定Q235钢厚板焊后热处理工艺3. 对经不同热处理制度后,Q235钢焊件组织性能进行分析,评估热处理工艺,分析原因,获得优化后最佳工艺;二、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间:1. 3月1日~3月30日,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2. 4月1日~4月6日,课题调研、资料收集、方案设计;3. 4月7日~5月1日,试验研究及结果分析;4. 5月2日~5月22日,撰写毕业论文;5. 5月23日~6月5日,将毕业论文送指导老师审阅、评阅老师评阅;6. 6月7日~6月15日,毕业论文答辩和资料整理。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引言 (1)1.2课题的研究背景 (1)1.3课题的研究内容 (2)1.3.1厚钢板的焊接技术 (2)1.3.2焊后热处理技术 (4)1.3.3金相显微分析 (5)1.3.4硬度测试 (5)1.3.5力学性能分析 (6)1.4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6)第2章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 (7)2.1实验设备介绍 (7)2.2实验过程及方法 (12)2.2.1实验流程图 (12)2.2.2 Q235厚板焊接实验过程 (12)2.2.3焊后热处理工艺 (14)2.2.4金相显微组织观察 (14)2.2.5硬度测试 (16)2.2.6力学性能测试 (18)第3章实验结果与分析 (20)3.1 Q235厚钢板焊接结果与分析 (20)3.2 Q235厚钢板金相组织结果与分析 (21)3.3 Q235厚钢板硬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24)3.4 Q235厚钢板拉伸试验结果与分析 (25)结论 (26)参考文献 (27)致谢 (28)Q235钢厚钢板焊后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分析摘要:本文以Q235厚钢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方法进行焊接,通过对Q235厚钢板的焊后热处理,初步探讨其工艺过程,采用去应力退火热处理工艺,目的是消除焊后残余应力的影响。
怎样判断钢铁热处理前后的组织
钢铁中常见的金相组织区别简析一.钢铁中常见的金相组织1.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
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
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
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
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
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
若是高碳高合金钢,看不清针状羽毛;中碳中合金钢,针状羽毛较清楚;低碳低合金钢,羽毛很清楚,针粗。
Cr12MoV 钢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硬度和金相组织分析
Cr12MoV 钢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硬度和金相组织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Cr12MoV 钢在不同温度下的硬度变化给予研究,主要是研究回火后和不同温度淬火下,Cr12MoV 钢硬度的变化情况,并在不同的热处理情况下,对金相组织给予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Cr12MoV 钢;硬度;热处理;金相组织在模具行业中,Cr12MoV 钢主要用于冷作模具之中,钢的淬透性非常高,比如钢截面在300-400mm2 以下,可以完全被淬透。
钢也具有极强的硬度和耐磨性,在300-4000C 高温下,它仍然可以保持良好,所以钢可以用来制作各种断面比较大的工具和模具,使其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冲击负荷。
在钢的成分中碳化物含量比较大,偏析情况十分严重,因此不同程度的热处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对钢的性能影响也非常大。
本文主要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对钢的硬度和金相组织给予分析,作为以后工作的做好准备。
一、实验条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实验:(1)试样材料:Cr12MoV 钢,碳化物具有严重的偏析;( 2 )试样规格:试棒为<100mm×200mm ,在试棒的R/2 处截取金相试样15mm×15mm×20mm;(3)在淬火前给予等温退火处理,850±10e保温100-120min,740e 等温4h;(4)淬火加热用盐浴炉,冷却介质为20 号机油;(5)金相组织用XJB_200 型在线金相仪。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1、硬度在不同的淬火温度与回火温度下,对 Cr12MoV钢予以处理,经过处理后,可以看出:(1)Cr12MoV 钢淬火后的硬度与淬火温度有极大关系,980-1 0400C 淬火获得的最高硬度为63-65HRC;(2)Cr12MoV 钢的回火稳定性高,980-1 0400C 淬火,2000C 给予两次回火处理,每次2h,硬度为59.5-60.5HRC,2500C 回火1h,硬度为58.5-59.5HRC;(3)1 100e 淬火,5200C回火两到三次,“二次硬化”硬度最高为60.5-61HRC。
40Cr钢的热处理及组织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40Cr钢的热处理及分析专业: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班级: 金材二班姓名:向星学号:0903140205指导教师:苏光浩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二零一二年二月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模具材料选择及其热处理工艺的选择已在模具制造业中引起广泛的重视。
模具热处理是保证模具性能的重要工艺过程。
它对模具的制造精度,模具的强度,模具的制造成本,模具的工作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在分析模具材料和40Cr钢热处理及金相实验基础上,根据模具的选材条件、试样的材料性质,以及40Cr的热处理工艺和金相组织综合分析,根据实际制订出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并根据实验得出数据进行分析。
这样,能使模具达到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要求的。
同时,满足经济性要求,降低成本。
关键词:模具材料;热处理;热处理工艺;金相组织;目录前言 (3)第一章绪论 (4)1.1模具制造概况 (4)1.2我国模具的发展与现状 (4)1.3模具选材 (5)1.4合金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7)1.5实验目的及意义 (9)1.6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10)第二章 40Cr钢的热处理研究分析 (11)2.1 钢的热处理概况 (11)2.2 40Cr钢的热处理 (12)2.2.1 40Cr钢特性 (13)2.2.2 40Cr钢的物理性能 (14)2.2.3 40Cr钢的化学成分 (14)2.2.4 40Cr钢的调质处理 (15)2.2.5 40Gr热处理实验过程 (15)2.3 热处理实验小结 (24)第三章实验总结 (31)4.1 热处理实验总结 (31)4.2 合金元素对钢的影响分析 (34)谢词 (37)参考文献 (38)前言在国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和国际接轨的形势下,我国模具制造企业和热处理企业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
而模具制造、热处理技术和使用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标志,它在基础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钢的热处理及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观察实验报告
钢的热处理及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观察实验报告罗毅晗2014011673一、实验目的(1)熟悉钢的几种基本热处理操作: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了解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45钢热处理后性能(硬度)的影响。
(3)观察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二、概述钢的热处理就是利用钢在固态范围内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机械和工艺性能的一种操作。
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进行热处理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工艺因素。
三、实验内容加热温度冷却方法回火温度洛氏硬度洛氏硬度洛氏硬度平均值860℃水冷﹨52.0 52.1 52.6 52.2 860℃油冷﹨20.2 23.4 19.1 20.9 860℃空冷﹨94.1 94.6 94.2 94.3 860℃炉冷﹨86.0 85.2 85.7 85.6 860℃水冷200℃51.9 52.0 52.1 52.0 860℃水冷400℃34.8 35.3 35.7 35.3 860℃水冷600℃20.3 21.5 19.6 20.5显微组织观察45钢860℃气冷索氏体+铁素体45钢860℃油冷马氏体+屈氏体45钢860℃水冷马氏体45钢 860℃水冷+600℃回火回火索氏体T12钢 760℃球化退火球化体T12钢 780℃水冷+200℃回火回火马氏体+二次渗碳体+残余奥氏体T12钢 1100℃水冷粗大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四、实验分析1.火温度而言,淬火温度越高,硬度越高。
但是一旦达到过高温度会导致形成的马氏体,使得力学性能恶化。
2.火介质而言,硬度大小:空冷>炉冷>水冷>油冷。
3.火温度而言,回火温度越高,硬度越低。
图像:分析原因:①据铁碳相图,淬火温度升高,45钢(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含量减少,珠光体含量提高,而珠光体硬度很高,铁素体硬度低,导致硬度提高。
②根据C曲线,对亚共析钢的连续冷却,空冷生成F+S,炉冷生成F+P,水冷产生M,油冷产生T+M。
钢的热处理后的组织观察与分析实验报告
钢的热处理后的组织观察与分析实验报告钢的热处理后的组织观察与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2、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二、实验原理(一)钢的热处理工艺钢的热处理就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来改变其内部组织,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加工工艺。
淬火、回火是钢件的重要热处理工艺。
所谓淬火就是将钢件加热到 Ac 或 Ac1 以上,保温后放入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质中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操作。
(1)淬火加热温度:根据Fe—Fe3C相图确定,如图 1 所示。
对亚共析钢,其加热温度为 Ac3 十30~50℃,淬火后的组织为均匀细小的马氏体。
如果加热温度不足( 如低于Ac3) ,则淬火组织中将出现铁素体,造成淬火后硬度不足。
对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其加热温度为 Ac1+30~50℃,淬火后的组织为隐晶马氏体与粒状二次渗碳体。
未溶的粒状二次渗碳体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过高的加热温度( 如高于Acm),会因得到粗大的马氏体,过多的残余A 而导致硬度和耐磨性的下降,脆性增。
(2)回火温度:回火温度决定于要求的组织及性能。
按加热温度不同,回火可分为三类:低温回火:在 150~250℃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硬度约为 HRC57~60,其目的是降低淬火应力,减少钢的脆性并保持钢的高硬度。
一般用于切削工具、量具、滚动轴承以及渗碳和氰化件。
中温回火:在 350~5000C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屈氏体,硬度约为 HRC40~48,其目的是获得高的弹性极限,同时有高的韧性。
因此它主要用于各种弹簧及热锻模。
高温回火:在 500~650~;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硬度约为 HRC25~35。
其目的是获得既有一定强度、硬度,又有良好的冲击韧性的综合机械性能,常把淬火后经高温回火的处理称力调质处理,因此一般用于各种重要零件,如柴油机连扦螺栓,汽车半轴以及机床主轴等。
2、保温时间的确定为了使钢件内外各部分温度均匀一致,并完成组织转变,使碳化物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就必须在淬火加热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
碳钢的热处理后组织观察
碳钢的热处理后组织观察碳钢是一种含碳量较高的合金钢,主要成分是铁和碳。
它具有优良的可加工性、强度和耐磨性。
碳钢经过热处理后,能够改变其组织和性能,使其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改变钢材的组织和性能。
碳钢的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过程。
首先是碳钢的退火处理。
退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冷却,以达到使钢材组织中的晶粒细化和均匀化的目的。
退火后的碳钢,晶粒尺寸减小,晶界的清晰度增加,硬度下降,韧性提高。
退火处理可以消除应力、改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提高其加工性能。
其次是碳钢的正火处理。
正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冷却到室温。
正火处理可以提高碳钢的硬度和强度,改善其耐磨性和切削性能。
通过正火处理,碳钢的晶粒尺寸更加均匀,组织更加紧密,硬度更高。
接下来是碳钢的淬火处理。
淬火是将钢材加热到高温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淬火处理使得碳钢组织变为马氏体组织,表面硬度极高,内部组织变脆,但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淬火处理后的碳钢通常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和较低的韧性,常用于制作刀具、弹簧和齿轮等。
最后是碳钢的回火处理。
回火是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钢材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进行冷却。
回火处理可以改变淬火处理后的组织,消除淬火时引入的内应力,并提高碳钢的韧性和可靠性。
回火处理后的碳钢具有较好的韧性、耐磨性和抗冲击性,适用于制作机械零件和工具。
总之,碳钢经过热处理后,其组织和性能得到改善,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和工艺参数会导致不同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热处理方法,可以使碳钢发挥最佳性能。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
一、研究背景
碳钢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塑性、耐腐蚀性,以及较低的成本等优点。
狭义的碳钢是指碳含量不高于2.06%的钢,一般指碳含量在0.25~2.06%之间的碳素低合金钢,简称碳钢。
碳钢的力学性能极大程度上受组织影响,因此,碳钢的热处理是提高其力学性能的关键手段。
二、热处理方法
碳钢在热处理过程中,主要是正火、回火、淬火和回火等,根据加工目的和钢种的不同,还有退火和淬拔,等等。
1.正火:正火是指把钢从室温升温到一定的温度(相当于细化、强化钢组织)后,室温或其他低温下的冷却过程。
将钢置于明火中加热,加热到一定温度(软化温度),停止着火,让钢自然冷却(细化钢组织)。
2.回火:回火是指将钢比正火温度高一点加热,然后用较低温度的流体(水、油等)冷却(增强钢组织)。
回火可以改善零件的机械性能,使其获得更高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
3.淬火:淬火是把钢加热到一定的高温,然后用水、油、空气等低温流体进行冷却,使钢获得更高的强度、延展性和硬度。
热处理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热处理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热处理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产品或零件的内在质量及性能。
在生产中影响热处理质量的因素很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所有的热处理零件从原材料进厂开始,每一道热处理工序后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
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不能直接转入下道工序,这样才能确保产品质量。
另外在热处理生产中一个称职的检验员,只是按照技术要求对热处理后的工件进行质量检验和把关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任务是当好参谋。
在热处理的生产过程中首先要看操作者是不是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工艺参数是否正确。
在质量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质量问题要帮助操作者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可能影响热处理质量的各种因素都控制起来以保证生产出质量优良、性能可靠、用户满意的合格品。
一、热处理质量检验的内容(一)预先热处理预先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原材料的组织、软化,以便于机械加工,消除应力,获得理想的热处理原始组织等。
对有些大件预先热处理也是最终热处理,预先热处理一般采用正火及退火。
1)铸钢件的扩散退火由于在高温长时间加热晶粒易粗大,在退火后还应再进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来细化晶粒。
2)结构钢的完全退火一般用于中低碳钢铸件、焊接件、热轧及热锻件的改善组织、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消除应力等。
3)合金结构钢的等温退火主要用于42CrMo等钢的退火。
4)工具钢的球化退火球化退火的目的是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及冷变形性能。
5)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的目的是消除铸钢件、焊接件、机加工件的内应力,减少后工序的变形与开裂。
6)再结晶退火再结晶退火的目的是消除工件的冷作硬化。
7)正火正火的目的是改善组织、细化晶粒,可作为预先热处理,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上述退火与正火获得的组织都是珠光体。
在质量检验中,重点是做工艺参数的检查,即在退火及正火进行过程中,做流动检查工艺参数的执行情况,这是首要的,在过程结束后主要检验硬度,金相组织,脱碳深度,及退火正火目的项,带状,网状碳化物等。
组织观察方法
一、观察方法:1. 观察组织组成物和种类钢热处理后,根据热处理种类和材料的不一样,组织组成物可能是一种或多种。
如马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单一珠光体,单一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马氏体+碳化物等等。
金相观察时,首先要判断被观察组织中有几种组织组成物,是单一组成物,还是两种或多种组成物。
在组织组成物中,某一组成物可以是单一相,如铁素体或奥氏体等单相;也可以是两相或多相混合组成或化合物,如珠光体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各种碳化物等。
不同的组成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可以快速的识别:不同的组成物受溶液浸蚀的程度不同,使得其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不同的明暗程度或不同的色彩差;不同组成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不一样,其形态也不一样,最先形成的总是从奥氏体晶界开始形核;各组成物形成的原理不一样,形态也有差异。
通过这些就可以判别被观察物的组成种类。
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观察到几种不同明暗程度或几种形态不同的部份,就可以判定有几种组成物。
2.观察形态组织组成物的形态是我们判别组成物的极其重要的依据之一。
一些特定组织具有极显著的特征,如典型的珠光体具有层片状(或称指纹状)特征,一看就知道是珠光体;羽毛状物是上贝氏体。
白色的块状物不是铁素体就是奥氏体或碳化物,黑色针状物不是马氏体就是下贝氏体,沿晶分布的白色块状或针状肯定是铁素体或碳化物(渗碳体)两者之一等等。
要观察组织物是片状、针状、块状、颗粒状、条状、网状或者是其它什么形状。
有时,还要精细观察是单一相还是复合相。
在观察中要注意试样的浸蚀程度,只有合理的浸蚀,各种组织才会正确的显现出来,同时,制样也很关键,错误的制样可能导致对组成物的错误判断。
由于制样和浸蚀问题,导致的判断错误在新手中屡见不鲜。
在观察中还要注意,对于观察到的白色或黑色物,不要轻易就认为是一种组成物。
对于白色的可能是奥氏体或铁素体,更有可能是碳化物;对于黑色物,可能由于其极其细密,在常规倍数下观察根本无法分开。
热处理后碳钢显微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热处理后碳钢显微组织的观察与分析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碳钢是一种含碳量较高的钢材,通过热处理可以得到不同的组织,从而改变其机械性能。
本文将对热处理后碳钢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与分析。
热处理过程中,碳钢首先需要进行加热,在足够高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冷却。
根据不同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可以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
首先,我们来观察热处理前的碳钢显微组织。
通常来说,热处理前的碳钢具有粗大的珠光体组织。
珠光体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混合物,呈珠状排列。
碳钢中的珠光体结构可以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到,需要将样品进行切割、研磨和腐蚀处理。
在热处理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淬火和回火。
淬火是将加热到临界温度的材料骤冷至室温,目的是形成马氏体组织。
马氏体是一种类似于针状的组织结构,具有高硬度和脆性。
为了提高钢材的可塑性和耐磨性,常常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至较低的温度,再快速冷却。
回火过程中,马氏体逐渐转变为珠光体,从而使钢材具有更好的韧性。
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热处理后的碳钢,可以看到不同的组织结构。
淬火后的碳钢主要由马氏体组成,呈针状结构。
马氏体是一种具有高硬度和脆性的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淬火获得。
回火后,马氏体会转变为珠光体,从而提高钢材的可塑性和韧性。
回火温度越高,珠光体的颗粒越大,机械性能会逐渐下降。
除了马氏体和珠光体外,热处理后的碳钢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的组织结构。
比如贝氏体是一种由针状晶体构成的结构,具有较高的硬度和韧性。
同时,还可能出现残余奥氏体、铁素体和非金属夹杂物等。
热处理后的碳钢的组织结构与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以达到所需的组织和性能。
总结起来,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热处理后的碳钢主要由马氏体和珠光体组成,通过回火处理可以改善钢材的可塑性和韧性。
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实验报告
实验七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显微组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碳钢经不同形式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特征。
2. 了解热处理工艺对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钢经退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基本上与Fe–FeC相图中的各种平衡组织相似,3但在快速冷却条件下的显微组织不能用铁碳相图来加以分析,而应由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或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来确定,如图7-1所示共析钢奥氏体等温曲线。
随着冷却条件的不同,过冷奥氏体将发生不同类型的转变。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转变的组织特征及性能如表7-1所示。
图7-1 共析钢的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珠光体型组织它包括有粗片状珠光体,如图7-2所示;索氏体(细片状珠光体),如图7-3所示;屈氏体(极细片状珠光体),如图7-4所示。
它们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它们之间在组织形态上的差别只是片层厚薄不同。
在珠光体型组织中层片越细,强度及硬度则越高,而塑性和韧性则越好。
贝氏体组织贝氏体是过冷奥氏体在珠光体转变区以下,Ms点以上的中温转变产物。
它是由一定饱和度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两相混合物,但其金相组织形态不像珠光体组织那样成片层相间排列。
根据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温度不同,贝氏体又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
上贝氏本组织呈暗灰色羽毛状特征,其显微组织如图7-5所示;下贝氏体,组织呈黑色竹叶状特征,其显微组织如图7-6所示。
a—光学显微组织b—电子显微组织图7-2 珠光体的显微组织a—光学显微组织b—电子显微组织图7-3 索氏体a)光学显微镜500X b)电子显微15000X图7-4 屈氏体500X 500X图7-5 上贝氏体图7-6 下贝氏体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叫做马氏体,它是淬火所得到的组织。
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可依马氏体含碳量的高低不同而形成两种形态。
一种是板条状马氏体,其显微组织如图7-7所示,主要出现在低碳钢,故又称为低碳马氏体;一种是针状马氏体,其显微组织如图7-8所示,主要出现在高碳钢,所以又叫高碳马氏体。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观察与分析实验目的实验说明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指导实验报告要求思考题一:实验目的(1)观察和研究碳钢经不同形式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的特点。
(2)了解热处理工艺对碳钢硬度的影响。
二:实验说明碳钢经热处理后的组织可以是接近平衡状态(如退火、正火)的组织,也可以是不平衡组织(如淬火组织)。
因此在研究热处理后的组织时,不但要用铁碳相图,还要用钢的C曲线来分析。
图1为共析碳钢的C曲线,图2为45钢连续冷却的CCT曲线。
图1 共析碳钢的c曲线图2 45钢的CCT曲线C曲线能说明在不同冷却条件下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范围内发生不同类型的转变过程及能得到哪些组织。
1.碳钢的退火和正火组织亚共析碳钢(如40、45钢等)一般采用完全退火,经退火后可得接近于平衡状态的组织,其组织形态特征已在实验l中加以分析和观察(图3)过共析碳素工具钢(如T10、T12钢等)则采用球化退火,T12钢经球化退火后,组织中的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中的渗碳体都呈球状(或粒状),图中均匀分散的细小粒状组织就是粒状渗碳体。
2.钢的淬火组织含碳质量分数相当于亚共析成分的奥氏体淬火后得到马氏体。
马氏体组织为板条状或针状,20钢经淬火后将得到板条状马氏体。
在光学显微镜下,其形态呈现为一束束相互平行的细条状马氏体群。
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有几束不同取向的马氏体群,每束条与条之间以小角度晶界分开,束与束之间具有较大的位向差,如图4所示。
图3 T12 钢球化退火组织图4 低碳马氏体组织45钢经正常淬火后将得到细针状马氏体和板条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如图5所示。
由于马氏体针非常细小,故在显微镜下不易分清。
45钢加热至860℃后油淬,得到的组织将是马氏体和部分托氏体(或混有少量的上贝氏体),如图6所示。
碳质量分数相当于共析成分的奥氏体等温淬火后得到贝氏体,如T8钢在550~350℃及350℃~ Ms温度范围内等温淬火,过冷奥氏体将分别转变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
钢的热处理及组织观察
实验2 钢的普通热处理及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退火、正火、淬火热处理工艺的操作方法,掌握根据零件硬度要求来选择回火温度的原则。
2. 熟悉连续冷却转变速度对钢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熟悉回火温度对淬火马氏体分解产物及硬度的影响。
3. 了解淬火钢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范围,理解回火后采用不同冷却方式的涵义。
4.对钢热处理后的组织进行金相观察。
二、实验原理钢的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
最基本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热处理后组织的分析,要借助于等温转变曲线。
以图1-1共析碳钢的等温转变曲线为例,图中的V1连续冷却速度相当于炉冷,叫作退火。
获得粗片状的珠光体。
V2相当于空冷,为正火。
获得较细片状的索氏体。
V3相当于油冷,为淬火。
获得了托氏体加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V4相当于水冷,为淬火。
其冷却速度大于马氏体临界冷速,获得马氏体。
图1-1 共析钢等温冷却曲线由获得的组织可分析判断硬度的大小。
显而易见,炉冷后的硬度小于空冷后的硬度,油冷后的硬度小于水冷后的硬度。
1. 退火将钢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炉冷)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退火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
一般情况下,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30~50)℃(完全退火);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 c1+(10~20)℃(球化退火);2. 正火其方法是将钢加热到相变点以上完全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
正火的加热温度比退火高,一般为Ac3或Ac cm以上(30~50)℃。
保温时间主要取决于工件有效厚度和加热炉的型式,如在箱式炉中加热时,可以每毫米有效厚度保温一分钟计算。
保温后一般可在空气中冷却。
3. 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点以上,使钢发生奥氏体化,然后保温一定时间,以大于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Vc的速度进行快冷,使过冷奥氏体发生马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钢热处理十种组织缺陷分析及对策
钢热处理十种组织缺陷分析及对策钢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决定钢的热处理组织。
正常组织赋予钢优异性能;组织缺陷恶化钢的性能,降低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甚至发生事故。
钢热处理主要有十种组织缺陷.分析原因,采取对第,有显著技术经济效益。
一、奥氏体晶粒粗大钢奥氏体晶粒定为13级,一级最粗,13 级最细。
晶粒愈细,强韧性愈佳,淬火得到隐晶马氏体;晶粒禽粗,强韧性愈差、脆性大,淬火得到粗马氏体。
实践证明.奥氏体形成后,随着温度升高和长时间保温,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当加热温度一定时,快速加热奥氏体晶粒细小;慢速加热,奥氏体晶粒粗大奥氏体晶粒随钢中含C、Mn元素增加而增大,随钢中含W、Mo、V元素增加而细化。
钢最终淬火前未经预处理,奥氏体晶粒易粗化,淬火得到粗马氏体,强韧性低,脆性大。
晶粒粗化,降低晶粒之闻结合力,力学性能恶化。
对策——合理选择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加热温度过低,起始晶粒大,相转变缓慢;加热温度过高,起始晶粒细,长大倾向大,得到粗大奥氏体晶粒。
加热温度应按钢的临界温度确定,保温时间接加热设备确定。
合理选择加热速度,根据过热度对奥氏体形核率和长大速率影响规律,采用快速加热和瞬时加热方法细化奥氏体晶粒,如铅浴加热、盐浴加热、高频加热、循环加热、激光加热等。
淬火前预处理细化奥氏体晶粒,如正火、退火、调质处理等。
选用细晶粒钢和严格控温等措施。
二、残余奥氏体量过多钢件淬火后过冷奥氏体已转变成淬火马氏体.未完全转变者为残余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在回火过程可部分转变成马氏体,但因材料与工艺不同,残余奥氏体可多可少保留在使用状态中。
保留少量残余奥氏体有利增加强韧性、松驰残余应力、延缓裂纹扩展、减少变形等。
但过量残余奥氏体将降低钢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和引起组织不稳定,导致使用时发生尺寸变化等不利因素。
园此,残余奥氏体含量不宜过多。
高合金钢中有大量降低Ms点的台金元素,会增加淬火钢残余奥氏体量,如高速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高达50%以上;过高的淬火加热温度会使钢中C和合金元素大量溶入高温奥氏体中,提高了台金化奥氏体稳定性,不易发生马氏体相变,保留在淬火组织中,增加残余奥氏体量;等温淬火较普通淬火残余奥氏体量多;淬火冷却速度慢,残余奥氏体量多等。
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40 # 钢 连 续 冷 却 曲 线 ( 即 CCT 曲 线),其组织形态: 炉冷 空冷 油冷 三硝冷 盐水冷。
热处理工艺
四.淬火钢回火组织
回火马氏体
回火索氏体
五、结构钢、低合金钢、工具钢及高速钢 的显微组织分析
1.调质钢调 质状态 淬火+高温 回火
2.高速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组织
铸态
锻后退火
25CrMo500℃等温1小时后的组织
25CrMo连续冷却以38.3每秒其组织形貌
5CrMnMo
300℃等温1小时后淬火后的组织形貌
4.分析讨论:
(1)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区别 (2)淬火加热温度对钢淬火组织有何影 响 (3)于740~750 °C加热淬火时20#钢 和 40#钢的马氏体是否一样?为什 么?
淬火
淬火+回火
3.高速钢热处理缺陷组织
过热
过烧
实验任务
1.画出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及板条马氏体、
片状马氏体、闪电状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貌 并标出组织组成物。 2.根据40♯钢的CCT曲线,画出下列不同热处理 状态下的组织产物并标出组织组成物。 炉冷、空冷、油冷、三硝冷、盐水冷
3.根据下列不同材料CCT曲线和TTT曲线,分析 各要求状态下的组织特点: 20Cr 910℃加 热写出硬 度值为 HRC50, 31,27冷 却速度的 室温组织
一、钢在加热时的转变(奥氏体形成的一般规律)
加热转变
二.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1.钢在冷却时的等温转变曲线
2.钢冷却转变时常见组织形态
贝氏体:常见的有 上贝氏体 下贝氏 体 无碳贝氏体 粒状贝氏体 马氏体:板条 马氏体 片状马氏 体 闪电马氏体
常见的热处理缺陷
碳钢热处理后的组织(金相分析)
碳钢热处理后的组织(金相分析)碳钢热处理后的组织(金相分析)发布时间:2009-5-30 13:46:34 关闭该页一、概述碳钢经退火、正火可得到平衡或接近平衡组织,经淬火得到的是非平衡组织。
因此,研究热处理后的组织时,不仅要参考铁碳相图,而且更主要的是参考钢的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
铁碳相图能说明慢冷时合金的结晶过程和室温下的组织以及相的相对量,C曲线则能说明一定成分的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所得到的组织。
C曲线适用于等温冷却条件;而CCT曲线(奥氏体连续冷却曲线)适用于连续冷却条件。
在一定的程度上可用C曲线,也能够估计连续冷却时的组织变化。
1、共析钢等温冷却时的显微组织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等温转变的组织及性能列于表1中。
2、共析钢连续冷却时的显微组织为了简便起见,不用CCT曲线,而用C曲线(图1)来分析。
例如共析钢奥氏体,在慢冷时体。
当冷却速度为v4时,析出很少量的网状铁素体和屈氏体(有时可见到少量贝氏体),奥氏体则主要转变为马氏体和屈氏体(如图3);当冷却速度v5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时,钢全部转变为马氏体组织(如图6,图7)。
过共析钢的转变与亚共析钢相似,不同之处是后者先析出的是铁素体,而前者先析出的是渗碳体。
4、各组织的显微特征(1)索氏体(s):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其片层比珠光体更细密,在高倍(700倍以上)显微放大时才能分辨。
(2)托氏体(T)也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片层比索氏体还细密,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只能看到如墨菊状的黑色形态。
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包围着马氏体;当析出量较多时,呈大块黑色团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其中的片层(见图3);图3 托氏体+马氏体图4 上贝氏体+马氏体(3)贝氏体(B)为奥氏体的中温转变产物,它也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
在显微形态上,主要有三种形态:A、上贝氏体是由成束平行排列的条状铁素体和条间断续分布的渗碳体所组成的非层状组织。
结构钢的热处理工艺、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同;对于过共析钢,用于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 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普通件最终热处理。
湘潭大学
三、淬 火
•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后以大于Vk速度 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是应用最广的热处理工艺之一。 淬火目的是为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钢的性能Biblioteka 湘潭大学4、回火种类
低温回火 中温回火
高温回火
回火温度 150-250℃ 350-500℃
500-650℃
回火组织 回火目的
应用
M回
T回
在高耐保磨留性高的硬同度时、,提 同时高使e工及件s具, 降低内应力。 有一定韧性 。
适用于各种高碳 钢、渗碳件及表
适用于
面淬火件。
弹簧热处理
S回
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即在保持较高的强度同时, 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湘潭大学
1、淬火温度-碳钢
亚共析钢
淬火温度为Ac3+30-50℃ 预备热处理组织为退火或 正火组织
湘潭大学
• 亚共析钢淬火组织: • 0.5%C时为M • 0.5%C时为M+A’。
45钢(含0.45%C)正常淬火组织
65MnV钢(0.65%C) 淬火组织
湘潭大学
共析钢
• 淬火温度为Ac1+30-50℃;淬火组织为M+A’
湘潭大学
热处理
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在 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到 室温的一种热加工工艺。其目的是改变钢的内部组 织结构,以改善其性能。常用的热处理工艺为以下 几种: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的热处理组织分析判断方法
金属的热处理是否合格,重要的判定是金相组织,下面将简要介绍热处理的分析判定方法,有不对的地点请大伙儿指正。
一、观看方法:
1.观看组织组成物和种类
钢热处理后,依照热处理种类和材料的不一样,组织组成物可能是一种或多种。
如马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单一珠光体,单一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马氏体+碳化物等等。
金相观看时,第一要判定被观看组织中有几种组织组成物,是单一组成物,依旧两种或多种组成物。
在组织组成物中,某一组成物能够是单一相,如铁素体或奥氏体等单相;也能够是两相或多相混合组成或化合物,如珠光体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各种碳化物等。
不同的组成物有不同的形状特点,利用这些特点能够快速的识别:不同的组成物受溶液浸蚀的程度不同,使得其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不同的明暗程度或不同的色彩差;不同组成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不一样,其形状也不一样,最先形成的总是从奥氏体晶界开始形核;各组成物形成的原理不一样,形状也有差异。
通过这些就能够判别被观看物的组成种类。
大多数情形下,能够观看到几种不同明暗程度或几种形状不同的部份,就能够判定有几种组成物。
2.观看形状
组织组成物的形状是我们判别组成物的极其重要的依据之一。
一些特定组织具有极显著的特点,如典型的珠光体具有层片状(或称指纹状)特点,一看就明白是珠光体;羽毛状物是上贝氏体。
白色的块状物不是铁素体确实是奥氏体或碳化物,黑色针状物不是马氏体确实是下贝氏体,沿晶分布的白色块状或针状确信是铁素体或碳化物(渗碳体)两者之一等等。
要观看组织物是片状、针状、块状、颗粒状、条状、网状或者是其它什么形状。
有时,还要精细观看是单一相依旧复合相。
在观看中要注意试样的浸蚀程度,只有合理的浸蚀,各种组织才会正确的显现出来,同时,制样也专门关键,错误的制样可能导致对组成物的错误判定。
由于制样和浸蚀问题,导致的判定错误在新手中屡见不鲜。
在观看中还要注意,关于观看到的白色或黑色物,不要轻易就认为是一种组成物。
关于白色的可能是奥氏体或铁素体,更有可能是碳化物;关于黑色物,可能由于其极其细密,在常规倍数下观看全然无法分开。
3.组成物的分布
组成物的分布特点是识别组成物的重要依照,不同的组成物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一样是指其分布于母相的晶界或晶内。
在观看到的组织中,凡是呈网络状分布(不管是封闭网状或是断续网状或略有呈网状的趋势)的差不多上沿晶界分布,其余的差不多上分布于晶内。
要注意的是,有时沿晶析出物专门少时,不易看出是沿晶分布,现在能够缩小放大倍数,观看其分布趋势,从而作出正确判定。
当组成物专门多时,也不易识别,现在只能依照组织组成物的特点,并辅以其它方法加以识别。
二、理论分析
理论分析在分析热处理组织时,是不可缺少的。
专门多组织不利用理论分析就容易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理论分析是利用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原理,结合具体的热处理工艺,对可能显现的组织加以分析判定。
1.分析可能显现的组织组成物
加热温度在Ac3或Accm以上时,钢完全变成单一奥氏体,若低于上述温度,将显现未溶铁素体或未溶碳化物(平常所说的加热不足)。
此两种单相组织在室温下属于稳固组织,因此,冷却时该类组织得以保留而不发生转变,即高温下是什么形状,冷却下来时也是什么形状。
从钢的C曲线能够看出:钢在冷却时,先发生先共析转变(析出先共析相),再发生共析转变(析出珠光体),接着发生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
具体发生什么组织转变,以钢的实际冷却速度是如何穿过C曲线的来确定。
若冷却时穿过先共析转变区,即发生先共析转变;若同时越过先共析区和共析转变区,就发生先共析转变和共析转变,得到珠光体或珠光体加铁素体或渗碳体组织,确实是通常所说的正火、退火工艺;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得到的确实是马氏体和(或)贝氏体组织,这确实是通常所说的淬火所期望得到有组织。
总之,冷却时越过几个转变区,就得到相应的组织,区别在于在该区的停留时刻,决定在该区域组织转变量的多少。
然而,不管在先共析区停留多长时刻,都不可能全部转变为先共析产物;同样,关于大多数钢来说,不管如何样快速的达到马氏体转变区,都不可能全部获得马氏体。
因此,结合具体的热处理工艺,能够判定组织组成物;同时,依照组织组成物,能够判定热处理冷却工艺过程。
因此,金相分析必须要对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条件以及具体条件下转变产物有清醒的认识。
2.注意成份偏析所导致的转变产物的差异
钢中的成份偏析是不可幸免的,专门是铸件。
局部区域的碳含量偏高或偏低、部份合金元素的集合,都有可能显现反常组织,甚至于显现意想不到的组织。
如本版“追求杰出”关于《铸钢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一贴中ZG310-570显现贝氏体类组织确实是由于成份偏析所致,因为从理论上说,ZG310-570是不可能发生贝氏体转变的。
现在就要会识别贝氏体,同时对贝氏体产生的缘故加以分析,否则就会显现不正确的判定。
轧制钢中显现的带状组织也是成份偏析的结果。
3.同一形状的组织组成物的识别
同一形状的组织组成物,由于其得到的方式不一样,其组织是不一样的。
1)白色的小块状物
在淬火组织中,显现白色的小块状物,有可能是铁素体,也有可能是碳化物,还有可能是残余奥氏体,甚至几者都有。
在亚共析碳钢中,显现白色块状物,只能是铁素体或(和)残余奥氏体(若碳含量低于0.4%,只能是铁素体)。
但残余奥氏体是过冷奥氏体转变后的剩余产物,因此其只能分布于马氏体针的间隙。
铁素体由于形成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分布形状:加热不足形成的未溶铁素体,其分布多呈弥散分布的碎块状;冷却速度不足形成的先共析铁素体,常呈网状或断网状,有时由于数量极少,还不容易发觉其有向网状进展的趋势。
2)白色基体上分布着白色的颗粒状物
此类组织有三种可能:粒状贝氏体、粒状珠光体和回火珠光体。
现在同样要依照材料和具体的冷却方式加以判定。
若此材料全然不可能发生贝氏体转变,则可不能是粒状贝氏体;若是球化退火或等温退火,则可能是粒状珠光体;若回火温度较高达700℃左右,则可能是回火珠光体。
因此,要结合热处理工艺,并参照其它组织其进行识别。
3)回火后的黑色针状物
回火后的黑色针状物是回火马氏体或贝氏体。
要依照回火温度和化学成份,并对针状物进行精细观看,才能作出判定。
切忌晃眼一看组织就轻率作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