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北冥有鱼》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北冥有鱼》说课稿

《北冥有鱼》说课稿

《北冥有鱼》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冥有鱼》。

咱们先来说说这篇文章的出处。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逍遥游》,这可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

庄子那可是个超级有想法的人,他的文章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

接下来咱们看看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首先得让学生们理解文章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然后要引导学生体会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其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还有啊,就是要让学生思考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说到教学重难点,重点就是字词的理解和文意的疏通,难点在于让学生领悟庄子那种超越世俗、追求自由的思想境界。

咱们再聊聊教学方法。

我打算用诵读法,让学生们反复朗读,读着读着,感觉就来了,意思也能更好地理解。

还有讨论法,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思想一碰撞,说不定就能擦出火花。

下面咱具体讲讲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我会先给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啊,我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我就在想,这蝴蝶到底是在梦里变成了我,还是我在梦里变成了蝴蝶呢?就像庄子在《北冥有鱼》里说的“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通过这个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第二步,初读课文。

让学生们自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然后我会抽几个同学起来读一读,纠正他们的读音错误。

第三步,疏通文意。

这可是个关键步骤。

我会带着学生们一句一句地翻译,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比如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北冥”就是北海,“鲲”是大鱼的名字。

在解释的过程中,我会结合一些生动的例子,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

第四步,深入探究。

让学生们思考一下,庄子为什么要写这么大的鱼和鸟?它们象征着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们理解庄子所追求的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第五步,总结归纳。

和学生们一起回顾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子。

第六步,拓展延伸。

让学生们回去找一找庄子的其他作品读一读,下节课一起来分享交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说课稿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说课稿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富有想象力和奇幻色彩的古代散文,描绘了一条巨大的鲲鹏在北冥海中游荡的壮丽景象。

文章以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同时,文章也富有深刻的哲理,寓意着人生的追求和奋斗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古文,对古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技巧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本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背景可能还不够熟悉。

同时,本文的想象力和奇幻色彩可能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所吸引,但同时也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生僻字词的解释和文化背景的介绍,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文章的哲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本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背景,理解鲲鹏的形象和文章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哲理,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领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追求和奋斗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解释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2.理解鲲鹏的形象和文章的寓意。

3.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文章的哲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和鲲鹏的形象。

3.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向学生介绍鲲鹏的传说和北冥海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词汇解释:对本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化背景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讨论领悟: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是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1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庄子的《逍遥游》中的一段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描述北冥之鱼的特点和它能够自由游弋的原因,向读者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放下世俗的束缚,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教材选择了这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庄子思想的感悟。

同时,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庄子》的文风奇特,语言幽默,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学生可能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北冥有鱼》的故事,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庄子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庄子所传达的“逍遥游”的理念,学会放下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北冥有鱼》的故事,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教学难点:学生对庄子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理解课文,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北冥之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北冥有鱼”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道理。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式。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学习和借鉴。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教案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顺应自然、减少人为干预。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来表达一个自然现象或道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意写作作品。
其次,关于修辞手法的讲解,我发现学生们对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实际运用时仍显得有些吃力。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创意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掌握。
此外,课堂讨论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引导讨论时,问题的设置不够开放或者缺乏趣味性。因此,我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尝试设计更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兴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庄子寓言的基本概念。《北冥有鱼》是庄子借助寓言表达哲学思想的作品。它是理解道家“顺应自然”观念的重要篇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北冥有鱼”的寓言。这个案例展示了庄子如何通过寓言揭示自然规律和生命的伟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和课文主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鲲鹏”与“蝉”的对比。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北冥有鱼》的文本,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评价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让学生在了解庄子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民族精神。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寓意,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陕西省石泉县池河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说课稿5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说课稿5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描绘北冥中的一种神鱼,展示了它的奇特之处。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想象力,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已经有所了解。

但同时,他们对于文章的深入理解还有待提高,对于如何鉴赏文言文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如字词的含义、句式结构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学生能够掌握鉴赏文言文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2.原因: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花费时间去理解和记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鱼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课文《北冥有鱼》。

2.讲解:首先讲解课文的背景,然后逐句翻译课文,解释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

3.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想象力,并思考课文的寓意。

4.实践: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鉴赏文言文,然后进行分享。

5.总结: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其中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

6.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掌握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文的标题《北冥有鱼》和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如生僻字词、句式结构等。

【优质课教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1.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1.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教学设计含导学案

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优质课教案+导学案第21.1课《北冥有鱼》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2、理解文意,把握故事的寓意,了解庄子的思想追求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教学重难点:1、把握故事主旨,欣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这是李白的诗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是李清照的诗句;“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这是毛泽东的诗句……在这些诗人的笔下,鲲鹏成了人格和品质的象征,而这而是一生受了庄子“鲲鹏”形象的影响。

二、诵读感知学生自读,注意朗读的停顿和情感教师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也”字句、顶针、夸张修辞和想象等句子的朗读)学生齐读译述故事(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文中的重点字词)三、文本探究1.你觉得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2.庄子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他为什么要写鲲鹏?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的文字:“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子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焉。

”小结: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3、庄子笔下的鲲鹏是否达到绝对自由的境界呢?(1)鲲鹏为什么要等“海运”和“六月息”?(2)文中为什么要写“野马”“尘埃”?(3)“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句话如何理解?(意思是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都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对“正色”的认识,都“有所恃”,都受到距离的限制,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之境。

)小结: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阅读感悟提问: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由的,快乐的?学生回答后出示小故事:史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天问诸臣:天下谁人最快乐?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有人说金榜题名者,还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朱元璋听后皆不满意。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说课课件(共22张PPT)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说课课件(共22张PPT)
①其名为鲲 叫做 ⑵ ②化而为鸟 成为
①其名为鹏 代词,它的 为 ⑶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代词,他们 其 ③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表选择,是…还是…
古今异义
词语
古义
怒而飞
振奋,指用力鼓动翅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膀 海水运动
南冥者,天池也
天然形成的水池
野马也,尘埃也
山野中的雾气
亦若是则已矣
这样
语感;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课文中精 彩的语句;还要学习古人论事说理的技巧,体会他们 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4、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积 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重点)
2、欣赏精彩语句,理解课文借助想象和夸张 的以寓言故事设喻说理的方法(重难点)
3、学习庄子对精神自由及个性解放的强烈追 求(难点)
齐读课下注释1,注意标注的字。 庄子(约前369- 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 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 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 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 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题目是编者加的。
若垂天之 云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鹏振翅奋 力时力度之大、气势之盛。
极言鹏的脊背大得惊人, 与上文的“鲲之大”相照 应。 将鹏的翅膀比作云,生动 形象地刻画了鹏的形体之 大。
作者用比喻、夸张的 修辞,生动的语言描 绘了鲲的自由变化和 鹏的展翅翱翔,把读 者带入一种雄奇深邃、 好似绝对逍遥的境界。
4.试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某人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 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 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 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 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 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 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 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 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 也就停止了哭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庄子辩证思维的基本概念。辩证思维是一种探讨事物矛盾和变化规律的思维方式。它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多面性,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北冥有鱼》这篇文章。通过鲲鹏变化、大鱼海棠等寓言故事,庄子展示了辩证思维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事物变化。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思维训练游戏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庄子辩证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寓言故事,锻炼形象思维与想象力,提升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沟通交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5.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热情,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北冥有鱼》原文大意,把握庄子辩证思维方式。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词汇、句式,如“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庄子辩证思维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辩证思维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词汇、句式和庄子辩证思维方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教学难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辨析与应用。
-难点举例:课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如“其”字的多种用法。
-教学方法:通过语境分析、词义比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庄子辩证思想的深刻理解。
-难点举例:庄子通过鲲鹏变化的故事所表达的对事物变化和相对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逐步领会庄子的哲学观点。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词汇和句式。
-重要文言词汇:诸如“北冥”、“鲲”、“鹏”等词汇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特殊句式的理解和应用。
(3)培养古文阅读能力,体会古文的语言美。
-通过朗读、分析、讨论,感受庄子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学习庄子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对古文表达技巧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庄子的辩证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大小、高低等相对性的思考,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解释庄子辩证思想的基本概念,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能够跟随我的讲解,对这一哲学观点有了一定的理解。
2.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庄子寓言,培养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庄子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鲲鹏形象的艺术美感,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鉴赏能力。
4.提高语文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古文阅读的技巧和策略。
-难点举例:如何快速捕捉文章的主旨,理解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猜词义、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式等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北冥有鱼》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能力目标:体味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3、情感目标: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寓言的内容、多角度的理解课文的寓意。

2认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启发学生把握自然万物的真理。

四、课时:两课时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北冥有鱼》一、情境导入有这么一个人,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梦醒后,他自己糊涂了: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这个人就是庄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两篇短文,了解其人其事。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作者介绍庄子(约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著作有《庄子》一书。

2、相关作品资料。

(教师补充)《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题目解说《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表格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表格式)

随 着海 上汹涌 的波涛 迁徙 到南 括:文章描绘了鲲
海。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的变化和鹏的展翅
(4)本 文 主 要 讲 述 了 一 个 翱翔的画面及“野
怎样的故事?请概括一下。
马”“尘埃”的“以
教师总结:表明万物皆所有 息相吹”景象……
凭借而不自由,表达自己对绝对
自由渴望
教学内容及流 程
教师活动
1、作者作品 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 生活的态度是:一
简介
由自在地活动。
切顺其自然,“安时
而处顺”、“知其无
给加点字注音。
可奈何而安之若
2、预 习 检
北冥( míng) 鲲鹏( kūn) 命”、“清静无为”。
测,夯实基础
抟(tuán) 迁徙(xǐ) 齐谐(xi 政治上主张“无为
é)正色邪(yé)
10’
朗读背诵课文, 举手展示
学生谈本节课 的收获和体会。
板 书 设 计

学校检查记实





教 学 后 记
事 物 的 认 识 有 没 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 邪?其远而无所至
有局限
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请结 极邪?”意思是说,
合课文最后一段话进行分析。 天色湛蓝,难道这就
是它真正的颜色
6、总结升华
教师总结:鲲鹏飞到南海需 吗?它是高旷辽远
要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我们 而没有边际的吗?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解,需要凭 说明人对事物的认
学生举手发
二、实 施 目 在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 言,介绍庄子:庄

吧。
子名周,战国宋人。
他继承和子的哲学思想,是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北冥有鱼》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北冥有鱼》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北冥有鱼》说课稿21北冥有鱼说课稿一、说教材:《北冥有鱼》是庄子的作品,文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为我们揭示了庄子思想的精髓:逍遥游。

这篇课文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属于讲读课文。

二、说目标:根据《全日制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据此,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的实虚词、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2、理解《北冥有鱼》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标:了解庄子及《北冥有鱼》的基本哲学思想,并且辩证的看待这种思想。

三、说重、难点:重点: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本的思想感情。

难点:辩证看待庄子在《北冥有鱼》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

四、说教法:1、诵读法。

古文,必须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出一种古文的语感,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2、梳理法。

对于文本的文言现象,采用分组重点突破,讨论归纳整理的方法进行教学。

3、研讨法。

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哲学思想,可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研讨进行分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五、说学法:1、预习法。

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容多,不经预习直接听课,学生很可能会不知老师所云者何,听课效果大打折扣。

反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听课时对文章重难点的把握就会事半功倍。

2、诵读法。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文言文,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读懂文言文。

《北冥有鱼》气势磅礴,寓意丰富,想象奇特,比喻生动,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探究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通过诵读、思考、讨论、探究归纳文言知识现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

北冥有鱼语文说课稿

北冥有鱼语文说课稿

北冥有鱼语文说课稿北冥有鱼语文说课稿篇1。

北冥有鱼。

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④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⑥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⑦也。

《齐谐》者⑧,志怪⑨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⑩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灰尘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

“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

下文的“南冥”仿此。

传说x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上古传说中的大鱼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

⑤垂:垂挂⑥海运:大海动荡。

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

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怪:怪异的事情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抟(tuán):环绕而上。

一说“抟”认作“搏”(bó),拍击的意思。

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狂风。

去:离,这里指离开x。

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灰尘: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苍苍:深蓝色。

极:尽。

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1.搜集庄子有关资料,识记庄子简介,了解《庄子》。

★2.结合课解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把握重点文言词语。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清楚、流利地背诵课文。

一、自读文本,整体感知:(5分钟)1.放声朗读课文,在你认犯难以读准的字下画上横线,读完后正音。

2.概述课文内容。

重要向我们描述了奇妙莫测的巨鲲大鹏的形象,以及大鹏南迁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它也有所待,有局限二、依据学案,梳理学问:(18分钟)1.文学常识积累:《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北冥有鱼》说课稿—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北冥有鱼》说课稿—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北冥有鱼》说课稿—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北冥有鱼》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通过讲述北冥之鱼的神话故事,展示了作者对自由、理想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课文具有丰富的内涵,寓意深刻,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在教材中,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他们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寓意。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人生哲理方面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激发他们对神话故事的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北冥有鱼》的基本内容,了解北冥之鱼的神话故事,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古代文化常识、神话故事背景等。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举例、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常识,引导学生了解神话故事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北冥之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神话故事中的寓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古代文化常识,引导学生了解神话故事背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21课《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自由”和“无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其翼若垂天之云”等句式和修辞,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三)实践活动Fra bibliotek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庄子寓言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无为而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活动。学生将尝试运用寓言手法,创作一篇小故事,传达一定的哲理思想。
-虚词:如“之”、“其”、“若”等。
-通假字:如“溟”通“冥”。
-古今异义词:如“海运”等。
2.分析庄子寓言的特点,理解庄子通过寓言传达的哲理思想。
-探讨庄子如何运用寓言手法,如对比、夸张、象征等。
3.领悟文章中表达的“自由”、“无为”等哲学观念,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讨论“自由”与“束缚”的关系,以及“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举例解释:
-对于“无为”这一哲学观念,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如自然界中的水顺应地形流淌,不刻意为之,却能滋润万物,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无为”的真正含义。
-在指导学生创作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框架和思路,如设定一个角色,赋予某种特质,然后通过故事展示这一特质带来的后果,使学生易于上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想过,为什么庄子要描绘一个如此奇特的北冥大鱼?”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庄子寓言中的哲学奥秘。
第21课《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北冥有鱼》教案一、课时计划:1课时二、课型:新授三、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熟读成诵。

2、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3、体会庄子语言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

4、理解大鹏形象的丰富内涵,从文中获得启迪。

四、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熟读成诵。

五、教学难点:理解大鹏形象的丰富内涵,从文中获得启迪。

六、教学流程:(36min)(一)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鹏程万里"扶摇直上”“鲲鹏展翅"等成语祝福他人或激励自己,鲲鹏也出现在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的诗句中,如毛泽东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写道“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上学期我们还学过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白在《大鹏赋》中,则用“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

邈彼北荒,将穷南图”来描绘它。

鲲鹏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千年而历久弥新呢?这节课我们一同去庄子的《北冥有鱼》中一探究竟。

(二)学习目标:(导入+目标2min)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熟读成诵。

2、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主旨。

3、体会庄子语言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

4、理解大鹏形象的丰富内涵,从文中获得启迪。

(三)走进作者:(3min)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创造了鲲鹏这一形象的先哲——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

《北冥有鱼》说课稿

《北冥有鱼》说课稿

说课稿【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初步了解庄子形象化说理的风格.3、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

4、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5、掌握相关文言知识:文言词语:怒、抟、覆、置、负、培、图、志、名、穷、特、匹、辩.文言句式:其……邪?其……邪;奚以……为?奚以……也?恶……哉。

归纳“则”“乃”“而”的用法.【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2、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教学难点】1、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2、理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教学方法】导读、启发、讨论、总结【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庄子及其文和道家思想;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落实相关基础字词。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发现大家有一个很好的习惯—-每天一诗,这对提高大家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每天都能落实能坚持下去.大家有没有背过李商隐的《锦瑟》?我们一起来复习背一遍。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里有一个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大家还记得吗?庄子有一天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张开翅膀,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飞舞歌唱。

但当他醒来之后,却陷入了沉思: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如果是我做梦变成蝴蝶,为什么我会体会到蝴蝶独有的飞翔之乐呢?如果是蝴蝶做梦便成了我,为什么这一切会出现在我的梦中呢?于是他就跑过去问老子,老子说:“周即蝴蝶,蝴蝶即周。

以明道之为一。

”老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走进庄子,通过学习《逍遥游》来感受庄子的心灵世界。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及其复杂的乱世。

战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奸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他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

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教案

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之《北冥有鱼》教案
(2)文言词汇与句式: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如“北冥”、“南冥”、“抟扶摇而上”等,以及特殊句式,如对比、排比、设问等。
(3)寓言手法:分析庄子如何运用寓言手法表达哲学思想,体会寓言在文中的艺术魅力。
举例: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中的“北冥”代表广阔的自然,鲲化为鹏的寓言表达了顺应自然规律,实现自我超越的道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庄子的自由观在当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北冥有鱼》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分析庄子寓言的深层含义,提高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哲学思想的探究兴趣。
2.语言建构与应用:加强学生对古汉语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寓言、修辞手法表达观点,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感悟庄子哲学思想中的辩证观点和宇宙观,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分析《北冥有鱼》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在创作中运用寓言和修辞手法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篇章主旨:理解庄子通过《北冥有鱼》寓言故事传达的哲理,即顺应自然、无所待而游刃有余的生活态度。
-例如,介绍庄子主张的“无为而治”、“逍遥游”等哲学观点,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北冥有鱼》的文化价值。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说课教学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北冥有鱼》说课教学课件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海水运动
天然形成的水池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 怪异事情的书。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划分层次
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第2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 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北海
大鱼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
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奋,用力鼓 动翅膀
悬挂在天空的云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
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文题 解读
《卖炭翁》“翁”,即老 人。题目交代了本诗的写 作对象,清楚明了。
字词 积累
鬓( bìn ) 辗(niǎn ) 辙( z ) 骑( jì ) 敕( c ) 叱(c ) 将(jiāng) 系( jì )
整体 感知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 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 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北冥有鱼》说课稿

《北冥有鱼》说课稿

《北冥有鱼》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冥有鱼》。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北冥有鱼》描绘了神奇莫测的大鹏形象,展现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这篇文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具备了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但对于庄子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并通过反复诵读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大鹏形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体会庄子的思想,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培养语感,同时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冥有鱼说课稿
一、说教材
《北冥有鱼》是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作者庄子借用寓言说理,运用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描述了神秘莫测的鲲鹏形象,借大鹏“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野马”“尘埃”凭借气息吹拂来说明万物都有所凭借的道理。

二、说学情
本科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处于该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形象思维较活跃,能够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

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文借用寓言说理,运用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

(重点)
3、感悟庄子追求自由的人生观。

(难点)
四、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在教法运用和指导上,我主要是通过:谈话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讲述《庄周梦蝶》的故事,引出本文的作者庄子,进而介绍庄子,导入新课。

(板书:北冥有鱼)
意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给学生讲解疑难字词;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之后我再作重点讲解。

随后我会将课文的翻译和常见的文言常识呈现在ppt上。

最后,我会让学生齐读课文,思考: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大鹏鸟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凭借什么条件?学生可能会回答: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需要凭借六月的大风。

意图: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为后面的深入研读做好铺垫。

3、深入研读
我准备通过提问互动、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

首先,让学生齐读课文,思考:鲲鹏的形象如何呢?.学生可能会回答:,从“不知其几千里也可以看出”鲲鹏形体硕大无比,从“化而为鸟”可以看出变化神奇莫测,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以看出奋飞时气势壮美。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以六人为一组,用十分钟的时间讨论:作者是如何来描写鲲鹏这一形象磅礴壮观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请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我会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随后和学生一起总结。

作者是从体大、背大、翼大、活动范围大这四个方面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的。

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体大,“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大,“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范围大,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起壮丽的画卷。

意图: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的环境,理解本文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从而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4、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我会以提问互动的形式展开。

让学生思考: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

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用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的发表想法,随后我会进行总结。

体型巨大的大鹏鸟都要凭借六月的大风才能飞到南海,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他们的活动都有所凭借。

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庄子追求自由的人生观,从而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5、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请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教师进行补充,最后全班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基于此,我设计的作业如下:背诵课文,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有关“鹏”的诗词名句、成语典故,第二天上课时进行分享。

设计的目的,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北冥有鱼
体大
背大想象
翼大夸张
活动范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