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山东省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ArcGIS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时空变化分析
人口数量是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也会影响人口聚集程度。
两重心的耦合态势与区域发展差距具有很高的相关性[1-2]。
基于此,本研究根据2011-2019年海南岛18个市县的人口和经济数据,利用重心模型计算人口和经济重心,基于ArcGIS 将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移动轨迹进行可视化,并分析两重心空间变化的耦合度,为海南省人口、经济发展政策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探索提供参考[3-5]。
1研究区及数据源海南省主体陆地海南岛位于108°37′E~111°16′E 、18°10′N~20°10′N 之间,北接祖国大陆,南接东南亚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中国连接东南沿海和东盟、东南亚的区域航运枢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海南岛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递降,包括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4种地貌;雨季长,年平均降雨量约1594mm (2019年),淡水资源充足;其陆地面积3.44万km 2,常住人口944.67万人(2019年),全岛GDP 为5308.93亿(2019年)。
作为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发展空间充足。
本文选取海南岛作为研究区,所用人口、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2019年《海南统计年鉴》,包括各年度常住人口数据和GDP 数据。
各市县行政区划空间数据来自于海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2019年版。
2研究方法2.1重心模型重心模型是在区域几何中心的基础上将子区域(行政区划单元)的某一空间现象(如经济、人口)基于ArcGIS 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时空变化分析梁文琼1,王春晓1,刘璐1(1.自然资源部海南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海南海口570203)摘要:利用海南岛人口、经济数据,基于重心模型和GIS 平台研究了海南岛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移动轨迹及两者的耦合度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9年海南岛人口重心、经济重心都偏离本省地理几何中心,位于其东北部,经济重心偏离程度更大;两重心耦合度较低,其空间距离逐渐缩小,但变动方向不一致,说明人口经济发展不平衡关键词:人口重心;经济重心;空间变化耦合度;海南岛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623(2022)02-0067-04收稿日期:2021-03-16。
基于ArcGIS的地理分布图绘制——以“人口分布”为例
基于 ArcGIS的地理分布图绘制——以“人口分布”为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人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
ArcGIS作为重要的地理信息技术软件,为地理制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能够将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象,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本文以“人口分布”一课为例,介绍了利用ArcGIS绘制地理分布图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扩充地理教学资源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ArcGIS;高中地理;人口分布;影响因素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地理教学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实施建议中强调要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
ArcGIS作为重要的地理信息技术软件,为地理制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将其运用于地理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1.设计思路在利用ArcGIS绘制地图前,首先需根据需要确定绘制主题和成果目标,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应用,然后根据制图目标收集数据并制作图像,最后导出图像并应用于教学(图1)。
例如,在利用ArcGIS绘制人口分布等相关图像以辅助地理教学前,教师应先了解人口分布的特点,打下知识基础,收集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制作不同尺度的人口数量分级设色图,然后结合教材“自学窗”栏目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仅利于知识掌握,也有利于技能提升,更能增强学生关注国家、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此外,还需让学生对人口分布特点有直观的认识,即引导学生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因此,还需制作影响人口分布因素的图像,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水源、地形等,人文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如各省的GDP,还包括历史、政治、文化、交通等。
图1 设计思路1.确定目标1、制图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从高中地理课程结构来看,“人口分布”的内容属于必修模块地理2,课标要求能够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描述”,这就要求学生会选择合适的地理要素作为位置参照,归纳不同尺度区域的人口分布特征,会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角度分析人口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力。
基于GIS的山东省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GIS的山东省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资源,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山东省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山东省人口不断增长,城乡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也愈发显著。
深入研究山东省人口的分布、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对于指导相关政策制定和提升人口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GIS在人口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利用GIS技术,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获取和分析人口数据,揭示人口分布的规律和特点。
本文将基于GIS技术,对山东省人口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山东省人口分布的不同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为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人口增长趋势的分析,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山东省人口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人口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因和动力,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
山东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之一,人口数量庞大,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人口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给予了诸多不利影响。
对山东省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利于把握山东省人口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地区的人口政策制定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还可以为其他人口大省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人口地理学领域的研究视野,为地理信息系统在人口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研究的重要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探究山东省人口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我们通过收集各地区人口统计数据,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的空间分析,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等指标的计算和地理可视化展示,从而揭示各地区人口分布的时空规律。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人口分布研究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人口分布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规模和分布也在日益扩大和改变。
了解城市人口分布的规律,对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GIS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从空间的角度来分析城市人口分布的情况,成为城市人口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二、GIS技术及其在城市人口研究中的应用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种集信息处理、空间分析和空间可视化于一体的信息技术。
它可以用来处理各种类型的地理空间数据,如地形、气候、土壤、资源、交通、建筑物等。
在城市人口研究中,GIS技术可以用来分析城市人口密度、分布、流动以及相互联系的关系。
主要应用如下:1、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分析。
通过采集已有的人口数据,结合地图信息和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区域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城市的人口结构和发展趋势。
2、疫情防控。
通过GIS技术,可以在地图上标记出疫情病例的分布区域、密切接触者所在区域等,便于对疫情进行监测、预测和管理。
3、城市规划。
GIS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可以通过分析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分布情况等信息,指导城市规划的科学布局,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4、城市交通规划。
通过GIS技术,可以研究城市交通网络,分析交通瓶颈、拥堵路段等情况,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三、城市人口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了解城市人口分布的规律,需要通过不同因素的影响作用来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对城市人口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地理位置、气候、水资源等因素。
在研究城市人口分布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城市的人口分布规律。
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工业、商业、农业等因素。
压力下的人力都会寻找发展机会,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手。
3、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同样会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的情况,如教育、文化设施等因素会吸引人们到这些地方来生活和工作。
近20年来山东省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分析
近20年来山东省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分析董立峰;王林林;邵金花;李德一【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2(000)003【摘要】运用空间自相关、不均衡指数、集中指数及人口重心和偏移份额法,对1990年以来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人口分布总体较均衡,人口密度自西南向东北递减,人口向主要交通干线和城市地区集中;(2)山东省各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人口密度高高集聚的分布出现在鲁西南地区;低低聚集的区域出现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及其周边;(3) 1990~2000年间人口偏移增长为正值的地区出现在鲁西南地区,为负值的地区出现在山东半岛地区;而2000~2009年间人口偏移增长格局与前一时段正好相反;(4)人口政策、行政区划的改变和经济因素是山东省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总页数】3页(P11-13)【作者】董立峰;王林林;邵金花;李德一【作者单位】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山东滨州256603;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山东滨州256603;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山东滨州256603;滨州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山东滨州2566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85.25【相关文献】1.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 [J],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2.山西省人口分布空间格局演变及成因分析 [J], 马艳红;刘海龙;牛娟3.1993-2010年山东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J], 黄福伟;崔树强4.2000年以来重庆市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 [J], 孙秋兰; 闰记影5.武汉市人口分布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J], 丁逸尘;伍雄昌;黄美玲;杨子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GIS的山东省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GIS的山东省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也是中国人口大省之一,人口规模庞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山东省的人口分布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其时空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对山东省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深入了解山东省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山东省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形起伏较大,自然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
山东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主要呈现出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疏的特点。
以县级行政单位为例,山东省东部的沿海地区、济南市、地处济南市西北的淄博市、青岛市等城市人口密集,而西部的滨州市、菏泽市、潍坊市等地人口相对较少。
在时间上,山东省人口分布的特点也在发生着变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山东省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农村人口逐渐减少。
这使得山东省的人口分布呈现出城市“吸纳”农村人口的现象。
大城市周边的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也引领了人口的集聚。
二、山东省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山东省,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发展相对滞后的乡村之间人口自然会有所差异。
城市人口数量多是因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2.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也对山东省人口分布产生较大影响。
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人口的集聚。
而西部山区、盆地等地形复杂的地方人口数量就相对较少。
3. 政策因素政策的影响也对山东省的人口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政府出台的城市化发展政策、农村转移就业政策等都会引导人口向城市集聚。
4.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人口的分布。
山东省地处黄河流域,水资源相对较少,同时气候条件以及自然灾害对人口分布也产生了影响。
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学原理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059.基于GIS的莱芜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研究
基于GIS的莱芜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研究张玏摘要:为了了解莱芜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特征,本文利用莱芜市近10年统计年鉴中的人口数据,运用ArcGIS10.2软件分别从人口密度、人口集中指数和人口集聚度3个方面对莱芜市人口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莱芜市人口密度分布情况不一致、空间分布是相对分散、经济和自然环境影响人口集聚等相应结论,从而为莱芜市城市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莱芜市,空间分布,人口密度,人口集中指数,人口集聚度1引言近年来,莱芜市城市和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其人口空间分布情况和空间分布规律还不够清晰。
本文利用莱芜市六普数据和2003-2016年统计年鉴中的人口数据,分析莱芜市人口空间分布情况,以揭示莱芜市人口空间分布基本规律,为莱芜市改善人口结构、制定人口发展战略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2.1研究区概况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
北临章丘、南临新泰市、东临博山区和沂源县,西临泰安市岱岳区。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9′04″-117°58′05″,北纬36°1′54″-36°33′10″。
莱芜市包括莱城区、钢城区、雪野旅游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5个区,其中各行政区管辖范围如表1所示。
到2016年末,莱芜市常住人口为137.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84.09万人。
表1莱芜市各行政区管辖区域行政区划分街道办事处镇总数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高庄街道办事处口镇、方下镇、羊里镇、和庄镇、牛泉镇、寨里镇、苗山镇、杨庄镇10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里辛街道办事处汶源街道办事处颜庄镇、辛庄镇5雪野旅游区--茶业口镇、大王庄镇、雪野镇3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洼街道办事处--1高新区鹏泉街道办事处--1 2.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文数据资料主要包含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莱芜市2003-2016年统计年鉴中的常住人口和人口密度数据以及政府相关统计资料等。
基于GIS的城市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人口普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至关重要。
在这一领域中,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城市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一、GIS技术在城市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的应用GIS技术可以通过对城市人口数据的空间分析、时空趋势分析等手段,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分析。
在城市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GIS技术主要的应用包括以下方面:1、空间要素分析GIS技术可以帮助分析城市人口数据的“空间模式”,通过对城市人口数据和地图的结合利用,揭示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了解城市人口的社会经济区域差异,这对城市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时间模式分析GIS技术可以将城市人口普查数据中的时间因素进行分析,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城市人口的发展趋势和历史演变过程,为城市发展和改进城市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属性分析GIS技术可以对城市人口普查数据中的各种属性因素进行分析,了解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对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程度,为政策制定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GIS在城市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案例以南京市为例,运用GIS技术完成城市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城市人口的结构特征,以促进城市规划、管理和未来发展。
1、南京市人口分布空间分析南京市的人口分布呈现东南部较为集中的特点。
通过GIS技术对城市人口数据和地图进行叠加,将南京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再利用GIS空间探索工具,实现对人口分布和统计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发现城市人口集中度较高的区域分布于老城区和南部新城区,而北部新城区的人口密度较低。
2、南京市人口变化趋势分析通过GIS技术,利用城市人口普查数据的时间序列信息,绘制时间序列图表,可以直观反映出南京市人口的演变历程和发展趋势。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的人口总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同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华东经济区的形成,也促进南京市的人口转移和人口结构的多样性。
基于GIS的山东省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GIS的山东省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山东省人口数量庞大,分布不均衡,城乡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人口迁出现象严重。
深入研究山东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对于科学合理的人口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通过GIS技术,结合统计分析和模拟方法,对山东省人口分布进行深入剖析,探讨人口密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各种因素,为未来的人口预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山东省人口分布的现状和趋势,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基于GIS技术的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深入探讨山东省人口现状和未来趋势。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山东省人口的空间格局特征,揭示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性和规律性;二是研究山东省人口密度分布的时空变化情况,探讨人口数量的增长趋势和分布变化的趋势;三是探讨影响山东省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分析这些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程度和机制;四是探讨基于GIS技术的人口分布模拟方法,为未来人口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五是对山东省未来人口分布进行预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文研究,旨在为山东省人口分布管理和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山东省人口变化与地区发展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人口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对于制定科学的人口规划、实施人口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而基于GIS技术的人口分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山东省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为地方政府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山东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掌握山东省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和规划提供依据。
基于GIS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布局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GIS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布局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区域。
其包括山东省半岛部分以及青岛市,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优势。
其中,城市群的空间布局是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GIS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GIS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
通过GIS技术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可以实现对城市群发展的快速、精准地掌握,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城市群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GIS技术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空间布局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其发展规律、问题及优化路径,为我国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1.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2.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现状和特点3.利用GIS技术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4.探讨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规律及面临的问题5.提出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布局的路径和建议三、研究方法1.收集相关文献和数据,了解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基本情况2.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域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3.采用空间统计方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4.借鉴其他城市群空间布局优化的经验,提出优化路径和建议四、研究预期成果1.了解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趋势2.掌握GIS技术在城市群空间布局研究中的应用方法3.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优化空间布局的建议,并为其发展提供科学依据4.为我国其他城市群空间布局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五、研究计划1.前期准备:收集文献和数据,了解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基本情况,熟悉GIS技术2.中期研究: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域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城市群发展的规律及面临的问题3.后期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山东半岛城市群优化空间布局的建议和路径,并撰写论文4.论文答辩及完善:听取评审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论文预计研究时间为1年。
基于GIS的人口与经济的时空耦合研究
心ꎻ Ai 为 i 区域要素 A 的数量ꎮ
2.1.2 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耦合
空间重叠性可以用同一年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之
间的空间距离来表示ꎬ距离越远ꎬ重叠性越低ꎬ表示人口 重心与经济重心的耦合性越低[10] ꎮ 反之ꎬ重叠性越高ꎬ耦 合性越高ꎮ 其计算方法见公式(3) [5] :
dPꎬG = ( XP XG ) 2 + ( YP YG ) 2
人口集聚远高于经济集聚
I≥2.0
利用 ArcGIS 软件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ꎬ得到山东省 2005 年 和 2015 年 人 口 与 经 济 一 致 性 空 间 分 布 图ꎮ 2005—2015 年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一致性变化相 对 较 大ꎬ有 29 个县市单元的经济类型发生了变化ꎬ占全省县市 单元的 21.17%ꎬ超过全省县市单元总数的 1 / 5ꎮ
第 42 卷 第 8 期 2019 年 8 月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42ꎬNo.8 Aug.ꎬ 2019
基于 GIS 的人口与经济的时空耦合研究
于小娟ꎬ 张红日ꎬ 李 哲
( 山东科技大学 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ꎬ山东 青岛 266590)
3.1.2 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耦合分析
从图 2 可 以 看 出ꎬ 两 者 的 空 间 距 离 从 2005 年 的 61.98 km减少到 2015 年的 57.01 kmꎬ空间距离减小ꎬ空间 重叠性和耦合度显著提高ꎬ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趋于集 中ꎮ 具体来看ꎬ近 10 年来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空间重叠 性最低的年份是 2007 年ꎬ空间距离达 62.75 kmꎻ最高的年 份是 2013 年ꎬ空间距离为 55.62 kmꎮ 总体来看ꎬ近 10 年 来山东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在空间上的偏离程度呈弱 化趋势ꎬ表明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的均衡性有所改善ꎬ耦 合程度得到增强ꎬ这也反映了人口与经济的相互影响和 相互促进ꎮ
基于GIS技术的县域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其优化布局
基于GIS技术的县域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其优化布局基于GIS技术的县域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及其优化布局一、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和优化空间布局的有力工具。
在县域规划中,居民点的布局至关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生活质量、公共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本文旨在利用GIS技术,分析县域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布局方案。
二、数据获取和处理1. 数据获取本文选取了某县域的居民点空间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部门提供的人口普查和地理信息数据库中获得。
数据包括居民点的经纬度坐标、人口数量、居民点类型等。
2. 数据处理与分析首先,通过空间插值方法得到居民点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其次,利用密度分布图对居民点进行分区划,划分出不同的集群。
然后,计算每个居民点的聚集程度,包括人口聚集程度和空间集聚程度。
最后,采用特定的指标评估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的合理性和优劣。
三、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1. 人口密度分布根据插值分析结果可得居民点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通过分析图中的热点区域和冷点区域,可以得出县域内的人口分布特征。
2. 居民点聚集程度分析通过计算每个居民点的人口聚集指数和空间集聚指数,可以评估居民点的聚集程度。
人口聚集指数考虑的是人口数量的分布特征,可以衡量居民点的人口密度;空间集聚指数考虑的是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分布特征,可以衡量居民点的空间分布集聚程度。
四、优化布局方案1. 增设公共设施根据居民点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聚集程度,合理增设公共设施,将其布局在人口密集和聚集程度较高的地方。
这样做可以缩小居民点之间的距离,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率。
2. 调整居民点布局根据居民点的聚集程度和空间集聚程度,调整居民点的布局。
在人口密集和空间集聚的区域,可以适当转移一些人口较少和空间分散的居民点,使得居民点之间的距离更加均衡,方便交通出行和公共服务。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优化布局,促进县域内不同地区的协调发展,避免一些地区过度拥挤或资源空间浪费的问题。
基于ARCGIS软件中国人口空间分析
一、数据来源
1.xxx老师给的中国各市县的人口数据即“China.rar”(含人口数量)
2.中国各市县的于对人口进行空间分析)
二、分析过程
1.首先打开ArcGIS10.4.1,新建空白地图文档,连接文件夹,将China数据导入到图层中。
高海拔4000—6000米
极高海拔>6000米
按照属性选择分别将“高、中、中高、低海拔地区选出”例如:"CNAME" LIKE '中海拔%'
然后按照位置选择,分别用“China”和“低、中、高、中高、极高地区”两图层包含的关系,来分析。
中海拔市县:
按海拔分市县
根据地形分析人口:
地形地区
数量(个)
面积(Km2)
切换选择(胡焕庸线以东)
数据全国总人口
胡焕庸线以西人口密度
胡焕庸线以东人口密度
3.3添加图例、比例尺、图名
插入就行了,就比例尺部分需要调试一下。(专题地图附后面)
4.根据地形数据分析平原、高原、山地、人口的分布情况。利用中国地貌数据根据以下标准进行分析:
低海拔<1000米
中海拔1000—2000米
中高海拔2000—4000米
2.对China面要素进行符号化。
2.1:打开符号系统→显示→数量→分级色彩→值设置为people字段→分类选择“手动分类”按照国家对城市人口规模的相关规定分成如下7类:常住人口<20万(一型小城市),20万<常住人口<50万(二型小城市),50万<常住人口<100万(中等城市),100万<常住人口<300万(二型大城市),300万<常住人口<500万(一型大城市),500万<常住人口<1000万(特大城市),1000万<常住人口(特大城市),结果如图所示: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山东省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第38卷第2期2024年3月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38No.2Mar.2024收稿日期:20230321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JJ50057)第一作者:穆聪,女,921639700@文章编号:1672-6197(2024)02-0027-08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山东省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穆聪(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摘要:以山东省县域为研究尺度,基于山东省136区县人口普查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㊂结果表明:(1)2000 2020年,山东省人口空间格局基本保持不变,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格局;人口重心始终位于潍坊市临朐县,并向东北方向缓慢移动㊂(2)山东省人口分布集中指数与不均衡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人口分布总体向集中与不均衡分布发展㊂(3)山东省人口密度莫兰指数>0,呈现出显著空间正相关;人口分布在空间上呈显著的高-高集聚㊁低-低集聚特征,且有增强趋势㊂(4)不同影响因素对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力不同,其由大到小依次为平均房价㊁城镇化率㊁人均可支配收入㊁人均GDP ㊁气温㊁降水㊁高程㊁地形起伏度㊂人口空间格局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任意两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力均大于单因子单独作用的影响力㊂关键词: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K901文献标志码:AStudy on the evolu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population spatial patternin Shandong Province based on geographic detectorMU Cong(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412007,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population census data of 136districts and coun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y usin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 and geographic detector model.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1)The spatial pattern of popul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remained unchanged from 2000to 2020,showing a pattern of higher population in the southwest and lower population in the north-east.The population center is always located in Linqu County,Weifang City and slowly moving to the northeast.(2)Both the concentration index and the imbalance index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demonstrating that the overal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grew to-wards concentration and imbalance.(3)The Moranᶄs I value of population dens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was bigger than 0,showing a significant spatial positive correlation;The popul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showed a significant and increasing trend of high -high agglomeration and low -low agglomeration.(4)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which in descending order are average housing price,urbanization rate,per capita disposableincome,per capita GDP,temperature,precipitation,elevation and topographic fluctuation.The spatial㊀pattern of popula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prehensive action of multiple factors,and the interaction of any two factors outweighs any single factor.Keywords:evolution of population spatial pattern;spatial autocorrelation;geographic detector; influence factor㊀㊀人口空间分布是指人口数量和规模的地域分布,是一个地区的人口与其社会㊁经济㊁资源以及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1]㊂新型城镇化是我国重大发展战略,突出强调 人的城镇化 ,摸清区域人口分布是促进人的城镇化的重要前提[2]㊂我国为适应国情不断调整生育政策,生育政策的放松必将对人口规模和结构的走势产生重要影响[3]㊂因此,研究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有利于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对实现人口的合理再分布和人口与资源㊁环境㊁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㊂人口空间分布的研究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从研究对象上,针对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5]㊁少数民族[6]㊁宗教信仰人群[7]等不同群体研究其空间分布;从研究尺度上,针对全国[8]㊁跨省区域[9]㊁省域[10]㊁重大城市[11],从省㊁市㊁县逐步精化到乡镇街道[12-14];从研究方法上,利用空间自相关[15]㊁人口集中指数与不均衡指数[16]㊁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6]㊁洛伦兹曲线[17]㊁地理加权回归[18]㊁地理探测器[12]等方法研究人口空间格局演变㊂在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通常将人口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划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类,自然因素有高程㊁坡度[19]等,社会因素有人均GDP㊁公共服务设施㊁交通可达性[20]等㊂山东省地处华东平原㊁黄河下游,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㊂对于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王静等[21]从市㊁县㊁1km3个不同尺度上对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张慧[22]采用人口密度㊁人口集疏度和人口稳定度等指标来研究建国以来山东省人口分布地域格局及集疏程度的时空变化情况㊂本研究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以区县为研究单元,选取2000 2020年山东省人口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㊁人口重心㊁人口分布结构指数㊁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山东省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期为山东省人口规划管理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㊂1㊀研究区概况山东省位于东经114ʎ47.5ᶄ~122ʎ42.3ᶄ㊁北纬34ʎ22.9ᶄ~38ʎ24.01ᶄ之间,陆域面积15.58万km2,地形复杂,中南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半岛,西部及北部属平原且地势较低(图1)㊂山东省下辖地市16个,县级行政区136个(58个下辖区㊁26个县级市㊁52个县),省会设于济南,截至2020年12月底,常住人口10165万人,人口密度为643人/km2㊂图1㊀研究区概况图82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㊀2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㊀数据来源本文的人口数据来源于山东省及各地市统计局公布的第五㊁六㊁七次人口普查数据㊂行政区划数据来源于阿里云数据可视化平台(http://datav./portal/school/atlas/area_selector),由于山东省行政区划在2000 2020年期间经过区县拆分合并等相应调整,文中以2021年5月的行政区划为准,研究单元为136个区县㊂数字高程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https://www.gscloud. cn/),分辨率为30mˑ30m,地形起伏度由ArcGIS10.4软件通过DEM数据计算所得㊂气温㊁降水㊁人均GDP㊁城镇化率㊁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于各区县统计年鉴及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㊂平均房价数据来源于58同城网站(https://tj./)㊂2.2㊀研究方法2.2.1㊀人口分布结构指数人口分布结构指数[23]是指不均衡指数(U)和集中指数(C),用来模拟人口集中或分散的趋势,计算公式分别为:U=ðn i=122x i-y i()éëêêùûúú2n,(1) C=12ðn i=1x i-y i,(2)式中:n为地域个数,x i为i行政单元人口占研究区总人口的比重,y i为i行政单元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比重㊂U的数值越大,表明区域人口的空间分布越不均衡;C的数值越大,表明区域人口的空间分布越集中㊂2.2.2㊀标准差椭圆标准差椭圆可以反映要素的分布中心㊁离散趋势以及扩散方向等空间特征㊂平均中心表示地理要素的空间重心及迁移方向,椭圆的长半轴反映了离散程度较大的方向,短半轴反映了聚集程度较高的方向㊂长短半轴的值差距越大即椭圆扁率越大,表示数据的方向性越明显;反之,表示方向性越不明显㊂2.2.3㊀空间自相关空间自相关包括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常用来检验某一现象与其相邻空间单元的现象关联性是否显著㊂全局莫兰指数衡量的是全部空间数据的依赖性和关联性㊂莫兰指数的值域为-1~1,越接近于-1,负相关性就越大;反之,越接近于1,正相关性就越大㊂若莫兰指数为0,则表示研究单元随机分布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㊂局部莫兰指数衡量的是相邻空间单元之间属性的相似性及显著性水平㊂LISA集聚图将区域间的空间联系形态分为高-高集聚㊁低-低集聚㊁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4种类型㊂2.2.4㊀地理探测器研究采用地理探测器[24]的因子探测与交互探测对山东省县域的人口空间格局与8个影响因子(表1)的关系进行分析㊂表1㊀人口分布影响因素㊀㊀因子探测是探测某因子多大程度上解释变量的空间分异,可用q值度量,q值的值域为0~1,值越大说明影响因子对该区域人口密度的因子解释力越强㊂交互作用探测用于探测因子A㊁B相互作用后是否会强化或弱化人口密度的影响,主要有非线性减弱㊁单线性减弱㊁双线性增强㊁相互独立㊁非线性增强5种类型㊂3㊀结果与分析3.1㊀人口空间格局特征3.1.1㊀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指数1)人口密度分析㊂山东省人口密度20年来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图2),2000年人口密度为574人/km2,92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穆聪: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山东省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a)2000年(b)2010年(c)2020年图2㊀山东省人口密度分布图2010年增长到610人/km 2,2020年为643人/km 2㊂从总体上看,人口密度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各地级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较大㊂县级范围内山东省人口分布差异性明显,2000年㊁2010年与2020年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县均位于青岛市,分别为市南区14918人/km 2㊁市南区18162人/km 2㊁市北区17411人/km 2;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县均位于东营市,分别为河口区97人/km 2㊁垦利区104人/km 2㊁河口区108人/km 2㊂2)人口分布结构指数分析㊂一个地域的人口分布均衡程度需要采用不均衡指数(U )和集中指数(C )来体现㊂根据式(1)和式(2)对山东省16地市的人口与面积进行计算,得到山东省2000㊁2010㊁2020年的不均衡指数和集中指数(表2)㊂由表2可知,山东省人口分布集中指数与不均衡指数数值较小,表明人口总体分布较均衡,但集中指数与不均衡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表明2000 2020年,山东省人口分布总体向集中与不均衡发展㊂表2㊀山东省人口分布结构指数年份集中指数(C )不均衡指数(U )20000.09130.009720100.09770.010220200.10270.01123.1.2㊀人口重心迁移特征根据图3可知,山东省人口重心位于淄博市博山区东南部,2000㊁2010年和2020年人口密度重心均位于潍坊市临朐县㊂2000 2010年人口重心向东北迁移,迁移距离为7723m;2010年 2020年人口重心向西北迁移,迁移距离为1799m,较前10年迁移距离变短㊁迁移速度放缓,说明山东省人口分布格局趋向一定的稳定性㊂总体上看,山东省人口空间格局呈现西南 东北方向分布(表3),标准差椭圆面积不断减小,说明山东省人口分布进一步集聚㊂长半轴和短半轴均呈现减小趋势,说明了山东省人口的向心集聚特征,扁率先增加后减少,说明人口分布由西南 东北方向向西北 东南方向集聚程度增强㊂旋转角度增大,标准差椭圆呈现顺时针旋转,说明山东省人口有向东㊁北方向移动的趋势㊂3.1.3㊀人口空间集聚分析1)全局空间自相关㊂在GeoDa 软件的支持下,计算山东省县级尺度下人口分布的全局莫兰指数㊂根据表4可知,山东省2000年㊁2010年与2020年人口密度的莫兰指数分别为0.4393㊁0.4496㊁0.4680,即山东省136个研究单元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呈现出显著空间正向自相关;从演化趋势来看,山东省人口密度莫兰指数逐渐增大,表明山东省人口密度集聚趋势加大㊂2)局部空间自相关㊂利用GeoDa 软件绘制山东省2000年㊁2010年和2020年LISA 集聚图(图4)㊂由图4可知,山东省人口整体聚集方位不大,聚集区域发生少量变化㊂人口密度的局部空间自相关不显著的县(区)较多,2000年为131个,2010年和2020年均为130个,2000 2020年均为高-低集聚模式㊂2000年,人口密度的高-高集聚区有1个,在山东省东部沿海,为青岛市市北区;低-低集聚区有3个,分布在山东省北部,为河口区㊁沾化区和利津县;低-高集聚区有1个,为崂山区㊂2010年,人口密度的高-高集聚区仍然为青岛市市北区;低-低集聚区有4个,均分布在山东省北部,为河口区㊁沾化区㊁滨城区和东营区;低-高集聚区仍然为崂山区㊂2020年,山东省人口密度仅有高-高和低-低两种集聚区,高-高集聚区有3个,均分布在青岛市内,有市北区㊁市南区和崂山区;低-低集聚区有3个,为河口区㊁东营区和海阳市㊂3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㊀图3㊀山东省人口重心分布及标准差椭圆分布表3㊀山东省人口密度标准差椭圆参数变化年份平均重心东经北纬迁移方向长半轴/km 短半轴/km 旋转角/(ʎ)面积/km 22000118ʎ33ᶄ33ᵡ36ʎ17ᶄ26"282.447139.92380.88124147.482010118ʎ37ᶄ34"36ʎ18ᶄ20"东北280.774137.09581.66120917.302020118ʎ37ᶄ03"36ʎ19ᶄ01"西北278.626136.68081.78119629.32表4㊀山东省人口分布空间自相关系数年份Moranᶄs I P -value Z -value 20000.43930.00110.579220100.44960.00110.611320200.46800.00110.38633.2㊀人口分布与影响因素的关系3.2.1㊀因子探测分析选取2020年各影响因子数据与人口数(图5)对山东省人口分布做因子探测分析,地理探测器的探测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对山东省人口密度的作用强度不同(表5),各因子对人口密度的作用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平均房价(0.5843)㊁城镇化率(0.2782)㊁人均可支配收入(0.1711)㊁人均GDP (0.0655)㊁气温(0.0584)㊁降水(0.0372)㊁高程(0.0165)㊁地形起伏度(0.0161)㊂在县域尺度研究下,社会因素对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作用明显强于自然因素㊂㊀㊀㊀㊀㊀㊀(a)2000年(b)2010年(c)2020年图4㊀山东省人口密度LISA 集聚图13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穆聪: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山东省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图5㊀山东省人口密度与影响因素空间分布图表5 因子探测结果项目X 1X 2X 3X 4X 5X 6X 7X 8q 0.01650.01610.05840.03720.06550.58430.27820.1711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3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㊀3.2.2㊀交互探测人口分布并不是某单个影响因子决定的,而是多个影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㊂因子探测只能检验单个影响因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力,需利用交互探测分析两影响因子对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的交互影响作用㊂由表6可知,交互作用探测结果显示两类影响因素对山东省人口分布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两种作用类型,表明任意两因子交互作用影响力强于单因子㊂平均房价与城镇化率㊁平均房价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两类交互作用类型为双因子增强,其余因子交互作用为非线性增强;其中,平均房价与城镇化率交互作用对人口分布影响力最大为0.7836,高程与地形起伏度交互作用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力最弱㊂平均房价在单因子探测中对人口分布的解释度较高,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也具有较高解释度㊂高程与地形起伏度在单因子探测中对人口分布的解释度较低,但在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时均呈现非线性增强效果㊂气温与降水两因子在单因子作用于人口分布时解释度较低,但在与人均GDP㊁平均房价㊁城镇化率㊁人均可支配收入4个社会因子的交互作用下对人口分布均呈现较高的影响力㊂4个社会因子的交互作用也均呈现较高的影响力㊂表6㊀交互探测结果4㊀结论1)2000 2020年山东省人口空间格局基本保持不变,整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态势,各地级市中心区人口密度显著高于周边区县,人口分布呈现多中心发展㊂2)山东省人口总体分布较均衡,但集中指数与不均衡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人口分布向集中与不均衡分布缓慢发展㊂3)山东省的人口重心向东北方向缓慢移动,表明人口分布向山东半岛凝聚,与半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相契合㊂4)2000 2020年20年间山东省人口密度分布均呈现出显著空间正向自相关,莫兰指数逐渐增大,进一步表明人口分布集聚趋势增强;山东省人口分布低-低集聚区主要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高-高集聚区则位于青岛市中心区,与黄河三角洲人口分布稀疏㊁青岛市中心区人口分布稠密的格局相契合㊂5)各影响因子对山东省人口密度的作用强度不同,社会因素显著高于自然因素,表明山东省人口分布更多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作用不大㊂任意两因子交互作用强度都大于单因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力,表明山东省人口分布格局是受多个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㊂参考文献:[1]刘乃全,耿文才.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33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穆聪: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山东省人口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5,41 (2):99-110.[2]陈明星,郭莎莎,陆大道.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京津冀城市群流动人口特征与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3):363-372. [3]郑录军,韩庆潇.生育政策㊁人口流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022,32(8):163-173.[4]贾占华,谷国锋.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6,36(12):60-68.[5]吕晨,蓝修婷,孙威.地理探测器方法下北京市人口空间格局变化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8):1385 -1397.[6]曾丽波,张加龙,李亚娟,等.1990 2010年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空间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2):167-171.[7]王新贤,高向东.中国穆斯林人口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J].世界地理研究,2021,30(6):1297-1307.[8]杨强,李丽,王运动,等.1935 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J].地理研究,2016,35(8):1547-1560. [9]刘杰,杨青山,徐一鸣,等.中国东南半壁南北方地区人口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22,42(1):12-20. [10]马颖忆,陆玉麒,张莉.江苏省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2):167-175.[11]周春山,边艳.1982 2010年广州市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14,34(9):1085-1092.[12]张泽,丘海红,胡宝清.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人口空间格局与自然因子关系研究:以桂西南喀斯特 北部湾海岸带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2):39-47. [13]车冰清,沈正平,陆玉麒,等.江苏省流动人口分布的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基于城乡建设用地的探讨[J].人文地理,2017,32(6):80-86.[14]卢磊,叶长盛,李辉丹.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南昌市人口空间格局与自然因素关系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46(6):105-114.[15]杨成凤,韩会然,李伟,等.四川省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7):12-19.[16]蒋丽,吴缚龙.2000 2010年广州外来人口空间分布变动与对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5):15 -21.[17]于婷婷,宋玉祥,浩飞龙,等.东北三省人口分布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17,37(5):709-717. [18]沈思连,王春伟,汤静.基于GWR模型的河南省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44(3):165-174. [19]汪思言,杨传国,庞华,等.珠江流域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014,24(S2):447-450. [20]张耀军,任正委.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山区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J].人口研究,2012,36(4): 53-63.[21]王静,杨小唤,石瑞香.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多尺度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2):176-182.[22]张慧.建国以来山东省人口分布地域格局及集疏变化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10):28-35.[23]张善余.人口地理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265-323.[24]王劲峰,徐成东.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地理学报,2017, 72(1):116-134.(编辑:郝秀清)43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㊀。
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 一) 面 v ∑ 面( ) ∑ 一 ( ) ∑ ∑ ∑( ) 一
其 中 ,v /是研 究区 的地 区总 数 , 和 . 分别 是 区域 i 区域. 和 的属性 , 属性 的平均值 , 是 空间 是
权重 . 达式 为 : 表
问 、 县级 行政单 元 之 间人 口密度差 异较 大. 级 各 地 市 行政单 元 中 , 口密度 由大 到小 的排列 次序 为 : 人 枣庄市 、 泽 市 、 南 市 、 宁 市 、 安 市 、 菏 济 济 泰 淄博 市 、 青 岛市 、 城 市 、 聊 临沂 市 、 芜 市 、 州 市 、 莱 德 日照 市 、 潍坊市 、 烟台市 、 威海市 、 滨州市和东 营市 , 见图 1
通讯作 者: 徐跃通 (9 l ) 男 , 江金 华 人。教 授 , 士研 究生 导 师 , 士 , 究方 向 为 资源 环境 信息 系 统 与 G S二次 开 发。 16 一 , 浙 博 博 研 I
E- i : u t n x @ sn . O 。 ma l y eo g u ia C r n
鲁东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L d n nvrt Jun lN t a Si c dt n u ogU ie i ora( a rl c n eE io ) sy u e 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山 东 省 人 口 空 间分 布 特 征 分 析
李
( 山东师范大学
鹏, 徐跃通
人口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济南 2 0 1 5 04)
截 止 20 0 8年底 , 山东省 总人 口 9 1. 4 7 2万人 .
各 地 市 的 人 口总 量 差 异 悬 殊 , 沂 市 总 人 口为 临
10. 人 , 0 8 6万 占全 省总人 口的 l . 1 ; 泽 市 总 08% 菏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以地理坐标为基础,结合地理数据和信息技术的系统,它能够有效地收集、存储、处理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在当今社会中,GIS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对于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地理信息系统由地理数据和GIS软件两部分组成。
地理数据包括地图、地理实体以及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来自卫星遥感、测绘和统计数据等多个渠道。
GIS软件一般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展示等功能,它能够帮助我们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
二、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
首先,地理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和水资源等,对于人口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例如,地理条件好的地区,如平原和河谷,人口更容易聚集;而山地和沙漠等地理条件较差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稀少。
其次,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密集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
经济因素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即经济发展可以促进人口分布密集,同时人口分布密集也能推动经济增长。
三、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增加。
环境因素对经济增长同样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地理因素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地理位置的优劣对于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都有一定的影响。
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通常具有更好的发展条件,而内陆地区则可能面临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问题。
其次,自然资源的分布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对经济增长起到直接的制约或推动作用。
资源丰富的地区,如石油和矿产资源等,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而资源匮乏地区往往面临着经济增长的限制。
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林彬;夏春林【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年(卷),期】2017(000)008【摘要】Based on the "Shandong Statistical Yearbook" in 2010 and the sixth national census data, the county as the research unit, this paper uses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s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population, analyze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using factor analysis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presents a Northeast-Southwest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showed a significant spatial agglomeration as a whole,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area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city ofQingdao;Economic growth factors and terrain conditions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opul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基于2010年《山东统计年鉴》和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本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运用因子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人口分布呈现 "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模式,人口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主要集中在青岛市的中心城区;经济增长因素和地形条件是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形成的主要推动力.【总页数】4页(P88-91)【作者】林彬;夏春林【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辽宁阜新 1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相关文献】1.京津冀地区人口经济状况评价及空间分布模式分析 [J], 郑贞;周祝平2.基于GIS的人口压力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空间数据挖掘在人口学领域应用的实例 [J], 陈楠;王钦敏;林宗坚3.基于GIS的陕西省人口空间分布模式 [J], 马廷刚;申亚鹏;赵秀杰;张萍4.山东省人口密度分布模式的GIS空间分析 [J], 朱瑜馨;张锦宗;聂芹5.基于空间统计分析与GIS的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 [J], 刘峰;马金辉;宋艳华;李粉玲;马交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GIS的聊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研究
基于GIS的聊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研究
聂芹;郑文刚
【期刊名称】《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21)4
【摘要】统计型人口数据空间化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利用GIS技术,借助MapInfo平台及access数据库对2004年聊城市人口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阶梯分布,东昌府区人口增长最显著,其他县市人口增长较平稳,东阿县和茌平县在某些年份人口出现负增长;聊城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大致呈现一个不规则的倒V字形,东昌府区、临清市和阳谷县为人口密度高密度区,由此向东西两侧各县递减;东昌府区、高唐县和东阿县的人口地理分布中心与各自县市的行政中心相接近,其他各县则与相应行政中心的位置相距较远,这与各县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关.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聂芹;郑文刚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252059;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基于GIS和SPSS的聊城市人口压力空间格局研究 [J], 聂芹;李连运
2.基于GIS的人口压力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空间数据挖掘在人口学领域应用的实例 [J], 陈楠;王钦敏;林宗坚
3.基于GIS的聊城市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 [J], 朱瑜馨;申忠伟;张锦宗
4.基于人口GIS的北京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分析 [J], 袁长丰;刘德钦;崔先国;徐卓揆
5.基于GIS技术的泉州市人口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关系研究 [J], 黄耀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GIS的山东省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人口分布格局逐渐发生了变化。
作为人口
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山东省的人口分布格局也受到了影响。
本文将基于GIS技术,对山
东省人口分布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人口分布格局的因素。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使用的人口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局2019年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
在数据处理方面,首先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出有效数据,然后根据行政区域划分将数据进行
分类并统计出每个区域的人口数量。
二、人口分布时空格局分析
1.人口数量分布
根据山东省普查数据,山东省的总人口数量为10086.36万人。
从人口数量分布情况来看,济南市和青岛市是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数量分别为766.91万人和927.40万人,占
到了总人口数量的34.70%。
考虑到山东省各地区土地面积大小差异较大,人口密度反映了各地区实际的人口分布
情况。
从人口密度分布情况来看,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为潍坊市潍城区,为每平方公里26090人。
而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为青岛市胶南市,为每平方公里377人。
其中,人口密
度较高的地区多集中于济南市、青岛市和烟台市等城市中心区域。
3.人口增长趋势
从人口增长趋势角度分析,山东省的总人口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自2015年以来,山东省的人口数量增速明显加快。
从城市人口增长情况来看,济南、青岛和烟台等城市的人口增长幅度较大。
三、影响人口分布格局的因素
1.经济因素
山东省地处国家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优势。
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会对人口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较为发达的经济区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居,如济南、青岛和烟台等城市。
2.人口流动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更加频繁。
旅游、就业和教育等因素都会影响人口流动情况,从而影响人口分布格局。
像青岛等滨海城市,受到旅游业和海洋产业的带动,人口规模增长迅速。
同时,城乡间的人口流动也是影响人口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
3.政策因素
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政策因素也会影响人口分布格局。
例如国家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降低了城乡人口增长速度。
同时,政府对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政策也会影响人口分布格局,例如政策支持重点发展的产业会吸引更多的人口前往相关地区就业。
四、结论
通过GIS技术的应用,本文对山东省人口分布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从总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长趋势等角度来探讨山东省人口分布情况。
同时,从经济、人口流动和政策等角度来分析了影响山东省人口分布格局的因素。
结果表明,经济因素和人口流动因素是影响山东省人口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