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肝脏疾病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肝脏疾病的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肝脏疾病实验室检查

(一)肝脏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1、筛选无症状肝病,判断有无肝损害

2、辅助诊断各种类型肝病,评估肝病严重程度

3、监测肝病进展,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

4、嗜肝病毒标志物、肝病自身抗体检查以判断病因

(二)影响实验室因素

1、在留取标本的过程中,受样本采集、贮运方法及是否溶血的影响

2、在不同人种、个体之间存在性别、年龄、营养状况等多种影响因素(三)肝脏生化检查指标意义分述

1 血清氨基转移酶:血清氨基转移酶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和肾组织。组织中ALT位于细胞质,其肝内浓度较血清高3000倍,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AST主要分布于心肌,其次为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型AST活性占肝脏AST总活性80%左右。心肌梗塞和慢性酒精性病等情况下AST升高以线粒体型为主,血清中AST/ALT比值升高。

正常人群血清ALT和AST浓度范围5~60 U/L,国际上将ALT检测上限(ULN)定为男性40 U/L,女性35 U/L;AST ULN为男性40U/L,女性34 U/L。但有调查结果发现,约5%~10%的慢性乙型肝炎(CHB),15%慢性丙型肝炎

(CHC)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因此认为目前的血清氨基转移酶ULN可能定义过高,已有专业学会提出降低ULN水平。2008年美国专家委员会将ALT ULN定义为男性30 IU/L,女性19 IU/L;2009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将ALT ULN定义为男性

31 IU/L,女性19 IU/L;2008年亚太专家共识建议ALT ULN不分性别,均定

义为40 IU/L。临床上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是指高于某临床实验室推荐的基线

ULN水平,就专科而言,在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时可以参考上述ULN指标。

ALT、AST是肝脏损害的敏感反应指标,但其水平高低与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并不一致。氨基转移酶水平显著(>10×ULN)升高仅见于实质性肝脏疾病,其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缺血性肝炎,急性药物/毒物性肝损害。

氨基转移酶水平中度升高可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CHB或CHC的活动加剧,CHB患者重叠丁型肝炎病毒(HDV)等其他病毒感染、急性布-加综合征(尤其是伴有门静脉血栓者),肝小静脉闭塞病、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肝梗塞等疾病。正常成人血清AST/ALT的比值约为0.8,多数病毒性肝炎表现为AST/ALT小于0.8,药物性肝损害等可导致AST/ALT大于2。应注意,服用联苯双酯及其结构类似物的患者也可以出现AST/ALT比值升高。

血清氨基转移酶的动力学变化也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因素之一。急性病毒性肝炎及药物或毒物诱导的肝损害患者,其氨基转移酶水平需数周至数月恢复正常。而在缺血性肝损害(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出血)的患者,只要其缺血缺氧状态得到纠正或缓解,其氨基转移酶水平在达到高峰之后的24 h之内可下降50%或以上。暂时性氨基转移酶中度升高亦可见于结石引起的一过性胆总管阻塞,在胆管阻塞解除后24~48 h内显著下降。

2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ALP主要来自肝

脏和骨骼,也可来源于胎盘、肠道或肾脏。妊娠3个月后,胎盘型ALP进入血液循环,可达到正常的2~3倍,并在分娩后持续升高数周。14岁以前的儿童血清ALP水平高于成年人,青春期男性的血清ALP水平甚至可达成人的3倍。高脂饮食后可使血清ALP水平短暂升高。排除上述生理因素及其骨骼疾病,血清ALP明显升高提示肝胆疾病。约75%的长期胆汁淤积患者血清ALP 显著升高(≥4 ULN)。血清ALP轻度升高(≤3 ULN)对于判断胆汁淤积缺乏特异性,可见于各种类型的肝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GGT分布在多种组织包括肾、胰、肝、脾、心、脑及生精管等多种组织的细胞膜上,临床上血清GGT升高主要见于肝胆胰疾病。GGT的临床价值在于它有助于判断ALP升高的组织来源,因为GGT活性在骨病时并不升高。

ALP和GGT又被称为“梗阻酶”,导致梗阻酶升高的病因可见于:(1)结石或肿瘤所致的胆管部分梗阻;(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3)肝脏浸润性疾病,如淀粉样变性,结节病,肝脓肿,肝结核,及转移性肝癌;(4)肝外疾病,如骨髓纤维化,腹膜炎,糖尿病,亚急性甲状腺炎,胃溃疡;(5)肝外肿瘤,包括骨肉瘤,肺、胃、头颈部和肾细胞癌,卵巢癌,子宫癌和霍奇金淋巴瘤;(5)药物,如巴比妥类药物或苯妥英钠。

3 血清胆红素(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由直接胆红素(DBil,又称结

合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IBil,又称非结合胆红素)组成。IBil水平的绝对增高或IBil/TBil升高(大于80%)多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管内溶血;而DBil 水平的绝对增高多为肝脏疾患所致,DBil/TBil在40~70%多为肝损害导致,DBil/TBil大于80%多为梗阻性DBil/TBil病因所致。在临床工作中要准确区分肝细胞性和胆汁淤积性(包括梗阻性)黄疸,需要结合血清氨基转移酶、ALP 等其他肝脏生物化学试验指标综合分析。

由于肝脏清除Bil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储备,故TBil不是评价肝功能异常的敏感指标,在临床中视其为损伤深度的指标。肝衰竭患者血清Bil常较高,或呈进行性升高,每天上升≥l ULN,达到或超过10 ULN;同时表现为ALT和AST 降低而TBil升高现象,即所谓“胆酶分离”现象。

除了常见的TBil升高原因之外,须注意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常见于年轻人,当TBil升高≥1.5 ULN,DBil/TBil<20%时,称为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Gilbert 综合征是最常见疾病。对于单纯性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应考虑Dubin-Johnson 综合征、Rotor综合征。

4 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Alb和PT是反映肝脏合成

功能的重要指标。肝脏是Alb惟一合成部位,血浆Alb半寿期约为20 d,每天约4%被降解,也有实验室以前白蛋白来较为敏感的反映肝脏合成功能障碍。

低Alb血症通常反映了肝损害严重或肝脏合成功能低下,常见于肝硬化患者和肝衰竭患者。值得注意的是低Alb血症并无肝病特异性,尚可见于蛋白质丢失(肾病综合征、烧伤、蛋白质丢失性肠病)、Alb转化增加(分解代谢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