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违背心理契约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工违背心理契约的原因
员工违背心理契约的原因
引导语: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和他们的成长,期望通过拥有身心健康、积极工作的员工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国际上的大型企业大多引入EAP(员工援助计划)服务,来增强企业的软实力,也非常注重员工心灵深处的心理契约现象。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员工违背心理契约的原因,欢迎阅读!
一、企业内部的心理契约现象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 H. Scheming)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
员工被招聘到企业会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这是一个简单的纸面契约,它规定了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以及员工必须尽到的义务。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纸契约没有体现出企业发展或者变化对员工成长的影响,同时也没有体现出员工对企业的内心期望,或者对企业的内心感受和认知。因此,除了纸面所列明的内容之外,在员工的心中还有对企业很多的期望,比如自身职业的发展、人身的安全感、工作中受尊重感和平等感等等,这就是员工心理认为这些都是企业对他的承诺,或者称为员工心中的契约。
如果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内心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而且每一位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愿望,那么就可以认为企业和员工都遵守了心理契约。但是现实中常常出现员工违背心理契约而离职的现象。心理契约与期望之间存在差异。心理契约不仅有期望,还包括组织对员工和员工对组织的责任和义务,是一种心理上的承诺与互惠。它包括的内容是那些员工相信他们有资格得到的东西和应该得到的东西。因此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心理契约称之为组织心理契约。
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心理契约则称为员工心理契约。区分这两个概念具有实践意义,从员工的角度来看,他的期望未获得实现时产生的主要是失望感,如果他发现组织违背了心理契约时则产生更强烈的消极情感反应和后续行为,其核心是一种愤怒情绪,员工感到组织背信弃义,自己受到不公正对待,从而产生员工违背心理契约的行为。
二、员工违背心理契约的主要原因
目前许多企业一线员工心理契约背离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沟通不利是影响员工心理契约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心理契约的产生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是从工作流程和实质而言
以人力资源的流程为例,被访企业无论是招聘、培训、企业文化的氛围的建立和企业文化内涵的普及、薪酬制度、考核制度等等都明显缺乏沟通。这直接导致了员工感到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不被尊重等等不满情绪的产生。
第二是对于一线员工个人需求而言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其中第三层的需要就是“归属感”,是指对他人付出的爱和尊重以及接受他人的爱和尊重的必要性。而个人对于归属感的需求能够通过社交活动来得到满足。对许多员工而言,工作群体是主要的社交场所,在企业中,这些需要可以通过和同事、管理者建立社交关系而得到满足。员工之间的交谈,和上级的沟通使得这种需求的实现成为可能。
心理契约往往就是在以上这两个过程中产生,由于心理契约是一种无形的,并不是通过白纸黑字写明的契约,所以,沟通成为了企业和员工双方磨合修正心理契约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忽略了适时而且必要的沟通,那么一线员工心理契约出现背离情况也是必然的了。
2. 工作氛围等保健因素的不理想
根据双因素理论,即保健--激励因素理论:首先是“激励”因素,也就是那些出自工作本身的因素,可以构成对职工的很大程度的激励和对工作的满足感。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和热情,
从而推动生产率的增长,而且它具有较长时间的激励效能。这类因素可以概括为六点: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上得到认可和奖赏、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有发展前途、在工作上有得到发展成长的机会。
相对于工作本身,另外一些因素来自工作环境等方面,当因素有缺陷或不具备时,就会引起职工的不满意,改善这些因素,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即维持一线员工的心理契约,但是并不能使一线员工受到巨大的激励,不能促进生产率的增长。这类因素概括为:
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与上级主管之间的人事关系;与同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工作条件、薪金、个人的生活;工作的安全性。几个方面这类因素就是所谓的“保健因素”,这些外在因素的改善只能防止消极怠工,保持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当它们有缺陷或不具备时,就会引起人们的不满意。
3. 执行力不足导致心理契约的背离
总体而言,执行力,体现的是一种工作的态度,是一个企业从上到下对质量和数量的贯彻,它的衡量标准就是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一个具有执行力的人应具备九大要素:自动、自发;注意细节;为人诚信负责;善于分析、判断、应变;善于学习、求知;具有创意;韧性——对工作投入;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良好;求胜欲望强烈。美国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余世维认为,中国人对执行力的态度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和共性:
对执行的偏差没有感觉,也不觉得重要——信息传递的不准确导致结果和与其有偏差,而这种偏差往往是在一种潜移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过访谈,在某些制度的理解上被访企业一线员工和企业高层出现不一样的`理解,从而导致一线员工实际操作和制度本身制定的思想不吻合。
个性上不追求完美——中高层管理者的通病,直接伤害基层一线员工的心理期待从而导致心理契约背离。
在职责范围内,不尽职尽责处理问题——所谓轻松自如的应付突发事件,似乎表现得沉得住气,但是实质是拖延和掩盖问题。面对职
责范围内的问题,自己随时要保持紧张感,这个紧张感体现的就是一种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
管理层对制定的“标准”不能也不想坚持——如果企业的考评标准朝令夕改,或者不切实际,那么只会让一线员工无所适从,苦不堪言,员工的心理契约自然守不住。
三、员工违背心理契约的过程
一名员工从通过招聘到离职,通常要经过这样几个心理活动阶段:心理高亢期、心理稳定期、心理契约背离期、心理契约决裂期。
1. 心理高亢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招聘,作为员工忠诚度建立的第一站,是员工进入企业的“过滤器”。其“过滤”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阶段忠诚度支持的难易程度。因此,招聘过程中要以忠诚度为导向。
首先,排除跳槽倾向大的求职者。企业的招聘和甄选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求职者工作能力的考察,但是仔细察看求职者的申请材料并加以分析,还能获得其他有用信息,例如:该求职者曾经在哪些企业工作过,平均工作时间长短,离职原因等等。通过这些信息可以预先排除跳槽倾向较大的求职者。
其次,注重价值观倾向。员工忠诚度的高低与其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密切相关,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仅要看求职者的工作关联技能,还要了解求职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差异程度以及改造难度等,并将其作为录用与否的重要考虑因素。为了保证高员工忠诚度,甚至可以放弃雇佣经验丰富但价值观受其他公司影响较深的求职者,而去雇佣毫无经验但价值观可塑性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最后,要进行彻底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通常而言,心理契约都是在这个环节形成雏形的,因此,当讨论涉及到企业文化(理念)、薪酬福利等时,要尽可能沟通清楚和透彻。
2.心理稳定期——保暖是孵出积极结果的有力工具
心理稳定期是指从员工正式进入企业到开始呈现离职倾向(它并没有固定的时间长短),这个时期和心理契约背离期是相互融通的,这段时期是员工忠诚度全程支持的关键阶段,担负着培养员工忠诚度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