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

合集下载

内力组合

内力组合

九 内力组合本章中单位统一为:弯矩kN∙m ,剪力kN ,轴力kN 。

根据前面第四至八章的内力计算结果,即可进行框架各梁柱各控制截面上的内力组合,其中梁的控制截面为梁端柱边及跨中,由于对称性,每层梁取5个控制截面。

柱分为边柱和中柱,每根柱有2个控制截面。

内力组合使用的控制截面标于下图。

(一)梁内力组合1.计算过程见下页表中,弯矩以下部受拉为正,剪力以沿截面顺时针为正 注:(1)地震作用效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组合表达式为:Eh G E 3S .12S .1S +=其中,S GE 为相应于水平地震作用下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标准值。

而重力荷载代表值表达式为:∑=+=n1i ik Qi k Q G G ψG k ——恒荷载标准值; Q ik ——第i 个可变荷载标准值;ΨQi ——第i 个可变荷载的组合之系数,屋面活荷载不计入,雪荷载和楼面活荷载均为0.5。

考虑到地震有左震和右震两种情况,而在前面第八章计算地震作用内力时计算的是左震作用时的内力,则在下表中有 1.2(①+0.5②)+1.3⑤和1.2(①+0.5②)-1.3⑤两列,分别代表左震和右震参与组合。

(2)因为风荷载效应同地震作用效应相比较小,不起控制作用,则在下列组合中风荷载内力未参与,仅考虑分别由恒荷载和活荷载控制的两种组合,即1.35①+1.4×0.7③和1.2①+1.4③两列。

ABC D123452211梁内力组合计算表梁内力组合计算表(续)梁内力组合计算表(续)2.根据上表计算所得的弯矩值计算V b ,并同上表的结果比较得梁剪力设计值V ,计算过程见下表 计算公式为:G b n r b l b vb bV l /)M M (V ++=η梁剪力设计值计算表(二)柱内力组合1.计算过程见下表,弯矩以顺时针为正,轴力以受压为正柱内力组合计算表2.根据上表计算所得的弯矩值计算柱剪力设计值,计算见下表计算公式为:n rc l c vc c H /)M M (V +=η(1.1vc =η)3.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由式∑∑>b c c M M η验算强柱弱梁,若不满足,则由∑∑=b c cM Mη调整柱端弯矩设计值(ηc =1.1)计算过程见下表(M’cb 和M ’c 分别为调整后的柱端弯矩设计值)(三)内力设计值汇总1.梁内力设计值汇总2.柱内力设计值汇总。

单向板内力组合疑难问题

单向板内力组合疑难问题

单向板内力组合疑难问题
单向板的内力组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到板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质、边界条件等多个因素。

在解决疑难问题时,可能需要借助专业的结构设计软件或者进行实验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单向板内力组合疑难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板的翘曲和失稳:当板的长宽比过大或者材料强度过低时,板可
能会发生翘曲或者失稳。

这可以通过增加板的厚度、改变材料的弹性模量或者改变板的形状等方式来解决。

2.板的裂缝:当板承受的应力超过其承受能力时,板可能会产生裂
缝。

这可以通过增加板的厚度、增加板的钢筋含量、改变材料强度等方式来解决。

3.板的疲劳破坏:当板承受反复的应力循环时,可能会发生疲劳破
坏。

这可以通过降低应力幅值、增加板的厚度、增加板的钢筋含量等方式来解决。

4.板的共振:当板的自振频率与外部激励频率相近时,板可能会发
生共振。

这可以通过改变板的形状、增加阻尼材料、改变支撑条件等方式来解决。

5.板的热效应:当板受到温度变化时,其内力会发生变化。

这可以
通过采用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增加板的厚度、改变材料的导热系数等方式来解决。

总之,解决单向板内力组合疑难问题需要深入理解板的力学性质和结
构设计原理,同时结合实验研究和计算机模拟进行综合分析和优化设计。

荷载组合和内力调整的先后顺序规范规定

荷载组合和内力调整的先后顺序规范规定

荷载组合和内力调整的先后顺序01——规范规定规范的作用效应组合,一般建立在线弹性分析叠加原理基础上。

高规JGJ 3-2010在第5.6节《荷载组合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正文和条文说明中首次将线形叠加予以明确,以符合《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的有关规定,区分线形分析和非线性分析的不同效应组合状况。

常规情况下,荷载效应组合仍以【线弹性分析叠加类型】为主,上述假定已成为中国绝大部分规范和教材解释荷载效应的默认前提条件。

另一方面,中国规范对结构总体地震作用工作性能、地震剪力分担及构件内力调整等内容做了详细规定,并且在结构分析之前需对【结构体系相关属性】进行定义,使荷载组合(实为“荷载效应组合”)时必须注意规范的这些内力调整,并且要关注调整的前后顺序。

一、非线性作用效应组合查《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第 8.2.4条:对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应采用作用的基本组合。

1、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可按下式确定:注:在作用组合的效应函数S(•)中,符号“∑”和“+”均表示组合,即同时考虑所有作用对结构的共同影响,而不表示代数相加。

2、当作用与作用效应按线性关系考虑时,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注1.对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也可根据需要分别给出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2.可根据需要,从作用的分项系数中将反映作用效应模型不定性的系数γsd分离出来。

高规JGJ 3-2010条文说明:第5.6.1条和5.6.3条均适应于【作用和作用效应】呈【线性关系】的情况。

如果结构上的作用和作用效应不能以线性关系表述,则作用组合的效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的有关规定。

二、常规荷载组合【线形关系】2.1 规范规定以高规JGJ 3-2010为例。

第5.6.1条: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当荷载与荷载效应按线性关系考虑时,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第2项增加γL是新规范的调整。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汇总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汇总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汇总
五行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
五行内力组合是中医理论的基础,指的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共同
构成的内力结构。

五行理论认为,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
响的关系,如果每种元素的数量、形态和方向恰当,则表现出其中一种程
度的活力,但如果其中一个元素减少或增多,则会影响到其他四种元素的
活力,导致疾病的发生。

五行内力组合分为两个部分:组合内力和调整内力。

组合内力是指人
体内遵循五行理论组合而成的内力,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其组合能
够利用各种因素来平衡自身,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调整内力则是指利用
五行理论,运用有所偏重的五行元素来调整五行内力,调节体内活力的状态,保持身体的健康。

五行内力组合中,金木水火土是五种元素的主体,它们的数量、形态
和方向构成了活力的基础。

主要是金木水火土五种性质的比例关系,它们
不仅能帮助调整体内的内力,而且还能够影响着人的精神、情绪和身体状况。

另外,五行内力组合中,金木水火土会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如污染物、病毒、食物污染等,这些外部环境因素会导致内力失衡,从而
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内力组合形式的依据

内力组合形式的依据

内力组合形式的依据
内力是武术修炼的核心之一,它是指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将身体内部的能量调动起来,运用到武术技击中。

内力的组合形式是指不同的内力在实战中如何相互配合和运用的方式。

首先,内力的组合形式应根据个人修炼的内功体系来确定。

不同门派和流派都有不同的内功体系,如太极拳的太极内功、八卦掌的八卦内功等。

基于个人修炼的内功体系,我们需要挖掘和发展出适合自己的内力组合形式。

其次,内力的组合形式还应根据实战需求和技击特点来确定。

不同的武术招式和技击动作对内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内力的组合形式。

例如柔和的内力适合用于格斗中的化解对方力量,而强劲的内力适合用于攻击和击退对手。

除此之外,内力组合形式还需考虑个人体质和修炼水平。

不同的人体质不同,修炼水平不同,对内力的掌握和运用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力组合形式。

在实战中,内力组合形式的基础是内力的调动和积累。

只有通过刻苦的修炼和不断的实战锤炼,我们才能够逐步掌握不同内力的组合形式,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总结起来,内力组合形式是根据个人修炼的内功体系、实战需求和技击特点以及个人体质和修炼水平来确定的。

只有在这些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够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内力组合形式,并在实战中取得优异的表现。

第七章-内力组合

第七章-内力组合

第7章 框架结构的内力组合§7.1框架结构梁内力组合§7.1.1. 框架结构梁的内力组合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距进行调幅,调幅系数为现浇框架:0.8-0.9,本设计取0.85。

计算结果见表7-1 横梁弯矩调幅。

由于风荷载作用下的组合与考虑地震组合相比,一般较小,对于结构设计不起控制作用,故不考虑。

只考虑以下三种组合形式: 一.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2 1.4QK QKS S S =+(71)-二.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1.35 1.40.7QK QK S S S =+⨯⨯ (72)-三.竖向荷载与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组合:1.2(0.5) 1.3QK QK EK S r S S =+⨯+ (73)-具体组合过程见表7.2,其中弯矩KN.m ,剪力KN ,弯矩的上部受拉为负,剪力的产生顺时针为正。

表7-1 横梁弯矩调幅§7.1.2 梁端弯矩控制值梁的支座截面考虑了柱支撑宽度的影响,按支座边缘截面的弯矩计算,即:`/2=-⨯(7-4),M M V b式中:M为梁内力组合表中支座轴线的弯矩值;V为相应的支座剪力;b为相应的柱的宽度;计算结果见表7-3表7-3 梁端弯矩控制值§7.1.3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调整为防止梁在弯曲屈服前发生剪切破坏,即保证“强剪弱弯”截面设计须对有地震作用的组合剪力设计值按(7-5)进行调整。

()/lr vb b b n GB V M M l V η=-+ (7-5)式中:n l 为梁的净跨;GB V :为梁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l r b b M M :分别为梁左右净截面,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的弯矩设计值;vb η:为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对于二级框架取1.2 计算结果见表7-4§7.2框架结构柱的内力组合§7.2.1框架结构柱的内力组合柱上端控制值截面在梁底,下端在梁顶,应按轴线计算简图所得的柱端内力值换成控制截面的相应值,此计算为简化起见,采用轴线处内力值。

内力组合

内力组合

框架梁内力组合考虑了三种内力组合,wk Gk 4S .12S .1 这种内力组合与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相比一般较小,对结构设计不起控制作用,故不予考虑。

对于活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M 还乘以弯矩调幅系数1.1,再进行内力组合。

各层梁的内力组合结果见表。

表中Gk S ,Qk S 两列中的梁端弯矩M 为经过调幅后的弯矩(调幅系数取0.9)。

框架柱内力组合框架柱在恒荷载、活荷载作用下的轴力应包括纵向框架梁、横向框架梁传来的剪力和框架传来的剪力和框架柱自重。

框架梁内力组合表梁 截面 内力 恒荷载 活荷载 风荷载 1.35恒+1.4x0.7活1.2恒 +1.4活 +1.4x0.6风 1.2恒+1.4x0.7活+1.4风E2B2 E2B2M -43.21 -4.45 -1.47 -62.69 -59.32 -58.27V 37.93 13.32 0.13 64.26 64.27 58.75跨中 M 92.46 31.59 0.23 155.78 155.37 142.23B2E2M -94.17 -15.27 -1.01 -142.09 -135.23 -129.38V 69.39 15.98 0.19 109.34 105.80 99.19 B2A2 B2A2M -74.03 -14.60 -0.46 -114.25 -109.66 -103.79V 51.78 12.34 0.25 82.00 79.62 74.58跨中 M 16.15 6.74 0.51 28.41 29.24 26.70A2B2M -23.99 -5.73 -1.47 -38.00 -38.04 -36.46V 35.10 9.38 0.08 56.58 55.32 51.42 E1B1 E1B1M -71.53 -5.41 -6.10 -101.87 -98.53 -99.68V 90.99 13.39 0.46 135.96 128.32 122.95跨中 M 137.18 30.88 1.17 215.46 208.83 196.52B1E1M -166.57 -15.61 -3.76 -240.17 -224.90 -220.45V 114.45 15.91 0.75 170.10 160.24 153.98 B1A1 B1A1M -139.07 -15.08 -2.34 -202.52 -189.96 -184.94V 96.88 11.03 1.02 141.60 132.55 128.49跨中 M 63.43 16.10 1.88 101.41 100.24 94.53A1B1M -46.24 -6.94 -4.63 -69.23 -69.09 -68.77V 65.93 8.32 0.39 97.16 91.09 87.82框架柱内力组合表柱截面 内力 恒荷载 活荷载 风荷载 1.35恒+1.4x0.7活 1.2恒+1.4活+1.4x0.6风 1.2恒+1.4x0.7活+1.4风E2E1上M 43.21 4.45 1.47 62.69 59.32 58.27 N 59.19 13.32 0.13 92.96 89.79 84.26 下 M 48.68 3.74 1.47 69.38 64.89 64.14 N 59.19 13.32 0.13 92.96 89.79 84.26 E1E0上M 22.86 1.67 4.63 32.50 33.66 35.55 N 190.57 26.71 0.59 283.45 266.57 255.69 下 M 11.43 0.84 9.26 16.25 22.67 27.50 N 190.57 26.71 0.59 283.45 266.57 255.69 B2B1上M 20.13 0.66 1.47 27.82 26.31 26.86 N 146.63 28.32 0.43 225.70 215.97 204.31 下 M 18.90 0.38 1.47 25.89 24.45 25.11 N 146.63 28.32 0.43 225.70 215.97 204.31 B1B0上M 8.60 0.15 4.63 11.76 14.42 16.95 N 384.78 55.26 2.20 573.61 540.95 518.97 下 M 4.30 0.08 9.26 5.88 13.05 18.20 N 384.78 55.26 2.20 573.61 540.95 518.97 A2A1上M 23.99 5.73 1.47 38.00 38.04 36.46 N 56.38 9.38 0.08 85.31 80.86 76.96 下 M 31.86 5.15 1.47 48.06 46.68 45.34 N 56.38 9.38 0.08 85.31 80.86 76.96 A1A0上M 14.35 1.77 4.63 21.11 23.59 25.44 N 162.86 17.70 0.47 237.21 220.61 213.44 下M 7.18 0.09 9.26 9.78 16.52 21.67 N162.86 17.70 0.47 237.21 220.61 213.44截面设计1框架梁配筋计算21c C 30,H R B335α=1.0,f =14.3N /m m ,混凝土钢筋级,22t y f =1.43N/mm ,f =300N/mm ,ξ=0.550由于计算过程较复杂,在框架梁截面设计时,一般近似将框架梁视为矩形.E2B2梁 bxh=250x650(1)跨中正截面m ax 155.78.M K N m =062221040,65040610155.78100.117N /m m ,1.014.3250610s s s c f m m h h m m Mf b h αααα'==-=-=⨯===⨯⨯⨯10.1250.550bξξ=-=<=2s 1010.12514.3250610A /909300c f y f b h f m mξα'⨯⨯⨯⨯===验算适用条件:9090.59%0.2%250610s oA b h ρ===>⨯⨯满足要求。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7.1内力组合各种荷载情况下的框架内力求得后,根据最不利又是可能的原则进行内力组合。

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时,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增幅。

分别考虑恒荷载和活荷载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和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并比较两种组合的内力,取最不利者。

由于构件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应取自支座边缘处,为此,进行组合前,应先计算各控制截面处的(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

1)、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跨间max M 可以近似取跨中的M 代替,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水平地震作用下,跨内最大弯矩max M 采用解析法计算:先确定跨内最大弯矩max M 的位置,再计算该位置处的max M 。

当传到梁上的荷载为均布线荷载或可近似等效为均布线荷载时,按公式7-1计算。

计算方式见图7-1、7-2括号内数值,字母C 、D 仅代表公式推导,不代表本设计实际节点标号字母。

2max182M M M ql +≈-右左 且满足2max 116M ql = (7-1) 式中:q ——作用在梁上的恒荷载或活荷载的均布线荷载标准值;M 左、M 右——恒载和活载作用下梁左、右端弯矩标准值;l ——梁的计算跨度。

2)、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和地震作用组合时,左震时取梁的隔离体受力图,见图7-1所示, 调幅前后剪力值变化,见图7-2。

图7-1 框架梁内力组合图图7-2 调幅前后剪力值变化图中:GC M 、GD M ——重力荷载作用下梁端的弯矩; EC M 、CD M ——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的弯矩C R 、D R ——竖向荷载与地震荷载共同作用下梁端支座反力。

左端梁支座反力:()C 1=2GD GC EC ED ql R M M M M l--++;由0M ddx=,可求得跨间max M 的位置为:1C /X R q = ; 将1X 代入任一截面x 处的弯矩表达式,可得跨间最大弯矩为: 弯矩最大点位置距左端的距离为1X ,1=/E X R q ;()101X ≤≤; 最大组合弯矩值:2max 1/2GE EF M qX M M =-+;当10X <或11X >时,表示最大弯矩发生在支座处,取1=0X 或1=X l ,最大弯矩组合设计值的计算式为:2max C 11/2GE EF M R X qX M M =--+; 右震作用时,上式中的GE M 、EF M 应该反号。

中国规范的结构内力调整

中国规范的结构内力调整

中国规范的结构内力调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继续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弱构件”的设计思想,依据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决定结构抗震等级;然后按抗震等级对结构构件设计内力进行调整。

在该规范中,结构抗震等级分为四级(一、二、三和四级)。

高层规程根据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又做了一些补充规定,增加了特一级。

各抗震等级的梁、柱均对组合内力设计值进行不同系数的调整,用来限制大震下塑性铰区出现部位,避免或减少脆性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加强柱根部推迟塑性铰形成,控制倒塌,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 内力调整的分类高层建筑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经过结构分析计算,求得各构件的内力标准值,再进行各种修正和调整得到设计值。

内力修正和调整一般分为两类。

第一类属于结构整体内力调整,主要包括:楼层最小地震力限值控制、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框剪结构中框架部分所受地震总剪力的调整及框支转换层中框支柱地震剪力的调整等。

这类调整的特点是,在不满足规范的某些规定时才进行调整,而且调整的部位和调整系数的大小一般均需在计算后才能确定。

第二类则是梁、柱的构件内力或组合内力的调整。

此类调整的部位明确,调整系数的大小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

2. 内力调整的方法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给出了各种内力调整的表达式。

这类调整又分以下3种情况:⑴直接在柱端标准内力弯矩组合值上乘以增大系数。

⑵对内力组合中的个别工况内力进行调整,例如框支柱的轴力调整只对地震作用下的轴力进行。

此时,在对各工况内力组合之前,先把地震轴力进行放大后再组合。

⑶框架梁的剪力调整,只是对梁两端的固端弯矩引起的剪力进行调整,而对后迭加的竖向荷载引起的简支梁剪力不加调整。

3. 内力调整系数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划分。

根据结构类型、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可以决定结构的抗震等级。

############################################################################### ######### %%%%%%%%%%%%%%%%%%%%%%%%%%%%%%%%%%%%%%%%%%%%%%%%%%%%%%% %%%%在利用结构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构件内力后,应按中国相关规范进行如下步骤的内力调整:㈠首先进行结构整体内力调整——地震作用调整①最小地震剪力调整::新规范5.2.5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5.2.5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λ。

毕业设计指导书(框架结构设计)-内力计算及组合

毕业设计指导书(框架结构设计)-内力计算及组合
2.杆件固端弯矩
计算杆件固端弯矩时应带符号,杆端弯矩一律以顺时针方向为正,如图3-6。
图 3-6 杆端及节点弯矩正方向
1)横梁固端弯矩:
(1)顶层横梁
自重作用:
板传来的恒载作用:
(2)二~四层横梁
自重作用:
板传来的恒载作用:
2)纵梁引起柱端附加弯矩:(本例中边框架纵梁偏向外侧,中框架纵梁偏向内侧)
顶层外纵梁
相交于同一点的多个杆件中的某一杆件,其在该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的计算过程为:
(1)确定各杆件在该节点的转动刚度
杆件的转动刚度与杆件远端的约束形式有关,如图3-1:
(a)杆件在节点A处的转动刚度
(b)某节点各杆件弯矩分配系数
图 3-1 A节点弯矩分配系数(图中 )
(2)计算弯矩分配系数μ
(3)相交于一点杆件间的弯矩分配
(3)求某柱柱顶左侧及柱底右侧受拉最大弯矩——该柱右侧跨的上、下邻层横梁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其它层按同跨隔层布置(图3-4c);
当活荷载作用相对较小时,常先按满布活荷载计算内力,然后对计算内力进行调整的近似简化法,调整系数:跨中弯矩1.1~1.2,支座弯矩1.0。
(a)(b) (c)
图 3-4 竖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
∑Mik/l
V1/A=gl/2+u-∑Mik/l
M=gl/2*l/4+u*1.05-MAB-V1/A*l/2
4
21.9
4.08
2.25
6
12.24
41.06
-30.54
2.55
50.75
-60.24
3
16.61
4.08
2.25
6
12.24
31.14

第七章-内力组合

第七章-内力组合
-69.2956
-98.5282
-95.3882
-102.29
-64.4735
M
68.24
27.54
12.603
-18.2556
-14.5966
-23.351
37.679
-69.779
C4D4
M
-68.58
-22.51
6.719
-6.719
77.76
-77.76
-113.81
-115.093
-72.8894
-91.7026
-102.193
-119.125
5.286
-196.89
V
-67.62
-24.59
-1.671
-7.929
-67.131
V
-12.96
-0.88
-1.333
1.333
-16.87
16.87
-16.784
-18.376
-17.4182
-13.6858
-18.3404
-14.9812
-38.011
5.851
跨中
M
-32.24
-1.43
0
0
0
0
-40.69
-44.954
-38.688
-38.688
-69.261
-100.696
-98.9193
-93.808
-74.8405
M
69.53
24.59
5.039
-5.039
63.17
-63.17
117.862
118.4555
90.4906
76.3814
120.7685

四、内力组合

四、内力组合

四、内力组合
1、梁的内力组和合
梁的内力组合按:
① 1.2恒荷载+1.4活荷载;
② 1.2恒荷载+1.4风荷载
③ 1.2恒荷载-1.4风荷载
④ 1.2恒荷载+1.4×0.8×(风荷载+活荷载)
⑤ 1.2恒荷载+1.4×0.8×(活荷载-风荷载)
其中风荷载作用考虑左右2种组合,在表中只用+.-取值
5种不同情况取最大值恒荷载取值见表3-4,活荷载取值见表3-8,风荷载取值见表3-12;注意一:梁端弯矩组合时考虑折减0.8的系数,跨中最大弯矩取调幅后的值,风荷载考虑左右风正负弯矩的影响不进行调幅;
注意二:梁端弯距左正右负,剪力左正右负,风荷载正负无所谓;组合表4-1
2、柱的内力组合
柱的轴力计算:N=P+V,N柱顶=N上柱底+V上层梁,N柱底=N柱顶+P
P为结点集中荷载加柱自重
V为主梁传给柱的剪力
柱A的内力组合: 表4-2
柱B的内力组合:表4-3
柱C的内力组合:表3-4。

内力组合

内力组合

5.2梁的内力组合首先要确定好构件的控制截面。

对于梁,其控制截面为梁端和跨中;对于柱子,其控制截面在柱底及柱顶。

考虑到对称的因素,每层梁的控制截面只需选取1、2、3、4、5个控制截面柱子选取6、7两个控制截面,具体选取如下:为了使表格制作的更美观简洁,下面将比较繁琐的文字叙述替换成字母:A=1.2*×恒荷载+1.4×活荷载B=1.2×恒载+0.9×1.4×(活荷载+左风荷载)C=1.2×恒载+0.9×1.4×(活荷载+右风荷载)D=1.35×恒载+0.7×1.4×活荷载E=1.2×(恒载+0.5×活载)+1.3×地震作用F=1.2×(恒载+0.5×活载)+1.3×地震作用梁的内力设计值如下表所示:首层梁内力组合(单位:弯矩KN.M,剪力KN)5.3柱的内力组合首层柱内力组合(单位:弯矩KN.M,轴力KN,剪力KN)二层柱内力组合(单位:弯矩KN.M,轴力KN,剪力KN)三层柱内力组合(单位:弯矩KN.M,轴力KN,剪力KN)四层柱内力组合(单位:弯矩KN.M,轴力KN,剪力KN)顶层柱内力组合(单位:弯矩KN.M,轴力KN,剪力KN)5.4 内力最不利组合设计由以上各种内力组合可得各层梁、柱的最大组合内力设计值,如下表:5.5内力调整为了保证框架结构具有满足工程要求的抗震性能,考虑到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结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保证梁端的破坏要先于柱端的破坏,弯曲破坏要先于剪切破坏,构件的破坏要先于节点的破坏,因此应对以上最大内力组合设计值进行调整。

1 首先根据强柱弱梁原则对梁柱端弯矩进行内力调整。

⑴框架柱上、下端的截面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b cM M1.1且不应小于由公式算得的Mc 值。

(其中,∑M c 为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M b 为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当节点左右梁端的弯矩均为负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应取零。

荷载组合和内力调整先后顺序—etabs

荷载组合和内力调整先后顺序—etabs

一、基本概念1、使用ETABS和SAP2000软件,需提及有关荷载的下列概念:荷载工况、分析工况、工况组合【实为“分析工况的结果组合”】。

对于荷载工况包括:荷载类型、荷载名称、自乘系数;加载方式。

对于分析工况包括:先决工况、从属工况、分析顺序。

对于分析工况结果组合:组合的四种类型——叠加型、绝对值型、SRSS 型、包络型。

【荷载工况】是作用于结构上的按指定方式空间分布的力、位移、温度或其他作用。

荷载工况本身不能再结构上产生任何响应,只有在分析工况中包含了荷载工况,才能得到荷载工况的作用结果。

【分析工况】定义荷载工况的作用方式、结构的响应方式和分析的方法。

分析工况可以是一个荷载工况或一组荷载的组合工况,这里的组合是在分析之前的组合。

分析完成之后的组合(简称【工况组合】)是不同分析工况结果的总和或包络,组合结果包括节点的所有位移、力和单元的内力或应力;组合数量可以任意指定,每个组合需要定义一个不同的名称,且不能与分析工况的名称相同。

2、ETABS和SAP2000软件还有几个概念:分析内力和设计内力,分析截面和设计截面。

讨论荷载组合和内力调整的顺序时要用到。

3、查高规可知,从【分析内力】形成【设计内力】的过程中,荷载组合和内力调整的先后顺序应为:【分析内力】→【[竖向及地震]效应标准值调整,简称“组合前调整”】→【效应基本组合,形成[组合内力]】→【组合内力调整,简称“组合后调整”】→【设计内力】1.1 荷载工况使用ETABS和SAP2000软件,首先要定义【荷载工况】,然后将各个荷载工况中的指定荷载施加到结构上。

一、荷载工况的分类二、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荷载名称】和【荷载类型】的区别。

使用软件时,常常将二者名称取一致,如【荷载类型】为DEAD,其【荷载名称】也取为DEAD;在软件后续的“分析工况”的定义中,也将设置DEAD,因此要分清针对的是DEAD荷载工况,还是荷载类型;等等。

【荷载类型】的作用:软件自动生成荷载组合时,将根据“荷载类型”为各个荷载工况设定荷载组合系数。

内力组合的依据和组合方式

内力组合的依据和组合方式

内力组合的依据和组合方式内力是武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修炼,可以提升武者的战斗力和身体素质。

内力的组合方式有多种,不同的武术流派和个人修炼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内力的依据和组合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内力的依据内力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调控:内力的产生和发挥与呼吸息息相关。

通过深呼吸和缓慢呼气,可以调整身体的气息流动,从而激发内力的产生和运用。

2. 精神意念:内力的修炼需要集中精神意念,通过思维的力量来调动和引导内力的流动。

集中精神可以提高内力的威力和灵活运用。

3. 身体锻炼:内力的产生离不开对身体的深度锻炼。

通过不断的体能训练和技巧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弹性和耐力,为内力的发挥提供坚实的基础。

4. 情绪调节:内力的产生和运用与情绪的调节密切相关。

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可以更好地掌控内力的流动和运用。

二、内力的组合方式内力的组合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以气为主:内力的组合可以以气的流动为主要依据。

通过调节呼吸和集中精神,将体内的气息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用于攻击、防御或治疗。

2. 以力为主:内力的组合也可以以力的运用为主要手段。

通过锻炼身体,提高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将力量转化为内力,用于快速攻击或迅速躲避敌人的攻击。

3. 以意为主:内力的组合还可以以意念的引导为主要方式。

通过集中精神意念,将内力聚集于特定的身体部位或武器上,使其具有更强大的杀伤力和精准度。

4. 以情为主:内力的组合也可以以情绪的调节为主要依据。

通过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将情绪转化为内力的动力,用于提高自身的战斗力和应对敌人的攻击。

内力的组合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根据个人的修炼经验和武术流派的特点进行选择。

无论是以气、力、意还是情为主,都需要依据内力的产生依据进行修炼和运用。

内力的组合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通过不断的修炼和实践,武者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力水平,成为真正的武术高手。

内力组合

内力组合

8框架内力组合8.1 框架梁内力组合8.1.1 最不利内力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般为刚性节点,框架梁的两个端部截面是负弯矩和剪力最大的部位。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部还会产生弯矩。

跨中截面通常会产生最大正弯矩,有时也可能出现负弯矩。

因此,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是两端支座处的截面和跨中截面。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 梁端支座截面max M -、max M +和max V ; 梁跨中截面max M +、max M -(可能出现)。

8.1.2 框架梁内力汇总框架梁AB 、BC 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内力表如下:表8-1 框架梁AB 内力表8-2 框架梁BC内力8.1.3 换算到梁边支座截面内力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是跨内最大弯矩处和支座处。

为计算简便,通常取跨中截面为控制截面;支座截面一般由受弯和受剪承载力控制,梁支座截面最不利位置在柱边,配筋是采用梁端截面内力,而不是轴线处的内力。

柱边梁端截面剪力和弯矩按下式计算:()2+='VV bg-p(8-1)-M⋅'='M2bV(8-2)式中M'、-梁端柱边截面的剪力和弯矩;V'V、-内力计算得到的梁端柱轴线截面的剪力和弯矩;Mpg+-作用在梁上的竖向分布恒荷载和活荷载。

Array框架梁AB、BC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内力换算到梁边支座的内力见表8-3、4:表8-3 框架梁AB换算到柱边后的内力表8-4 框架梁BC换算到柱边后的内力8.1.4 横向框架梁内力组合(1)可变荷载效应控制时1.2恒+1.4活1.2恒+0.9⨯1.4(活+风)(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时1.35恒+0.7⨯1.4活横向框架梁内力组合结果见表8-5:表8-5 横向框架梁内力组合8.1.5 横向框架梁考虑地震作用内力组合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内力效应和其它荷载内力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表8-6 横向框架梁考虑地震作用内力组合8.2.2 框架柱内力汇总各层框架柱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见表8-7:表8-7 框架柱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框架柱一般内力组合一般组合采用三种形式:(1)可变荷载效应控制时1.2恒+1.4活1.2恒+0.9×1.4(活+风)(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时1.35恒+0.7×1.4活框架柱一般内力组合结果见表8-8:表8-8 框架柱一般内力组合8.2.4 框架柱考虑地震作用内力组合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内力效应和其他荷载内力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1.2重力荷载+1.3水平地震作用表8-9 框架柱考虑地震作用内力组合续表8-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7.1内力组合各种荷载情况下的框架内力求得后,根据最不利又是可能的原则进行内力组合。

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时,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增幅。

分别考虑恒荷载和活荷载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和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并比较两种组合的内力,取最不利者。

由于构件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应取自支座边缘处,为此,进行组合前,应先计算各控制截面处的(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

1)、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跨间max M 可以近似取跨中的M 代替,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水平地震作用下,跨内最大弯矩max M 采用解析法计算:先确定跨内最大弯矩max M 的位置,再计算该位置处的max M 。

当传到梁上的荷载为均布线荷载或可近似等效为均布线荷载时,按公式7-1计算。

计算方式见图7-1、7-2括号内数值,字母C 、D 仅代表公式推导,不代表本设计实际节点标号字母。

2max182M M M ql +≈-右左 且满足2max 116M ql = (7-1) 式中:q ——作用在梁上的恒荷载或活荷载的均布线荷载标准值;M 左、M 右——恒载和活载作用下梁左、右端弯矩标准值;l ——梁的计算跨度。

2)、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和地震作用组合时,左震时取梁的隔离体受力图,见图7-1所示, 调幅前后剪力值变化,见图7-2。

图7-1 框架梁内力组合图图7-2 调幅前后剪力值变化图中:GC M 、GD M ——重力荷载作用下梁端的弯矩; EC M 、CD M ——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的弯矩C R 、D R ——竖向荷载与地震荷载共同作用下梁端支座反力。

左端梁支座反力:()C 1=2GD GC EC ED ql R M M M M l--++;由0M ddx=,可求得跨间max M 的位置为:1C /X R q = ; 将1X 代入任一截面x 处的弯矩表达式,可得跨间最大弯矩为: 弯矩最大点位置距左端的距离为1X ,1=/E X R q ;()101X ≤≤; 最大组合弯矩值:2max 1/2GE EF M qX M M =-+;当10X <或11X >时,表示最大弯矩发生在支座处,取1=0X 或1=X l ,最大弯矩组合设计值的计算式为:2max C 11/2GE EF M R X qX M M =--+; 右震作用时,上式中的GE M 、EF M 应该反号。

柱上端控制截面在上层的梁底,柱下端控制截面在下层的梁顶。

按轴线计算简图算得的柱端内力值,宜换算到控制截面处的值。

为了简化计算,也可以采用轴线处内力值,这样算得的钢筋用量比需要的钢筋用量略微多一点。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5.3条规定:A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7.1.1 框架梁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1、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弯矩设计值的组合。

①、基本组合:Qk Gk S S M 4.12.1+=;Qk Gk S S M ⋅⨯+=7.04.135.1;②、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不考虑活载):)(4.12.1左Wk Gk S S M +=;)(4.12.1右Wk Gk S S M +=;③、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不考虑活载):)(4.10.1左Wk Gk S S M +=;)(4.10.1右Wk Gk S S M +=;④、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考虑活载):())(4.14.19.02.1左Wk Qk Gk S S S M ++=;())(4.14.19.02.1右Wk Qk Gk S S S M ++=;⑤、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考虑活载):())(4.14.19.00.1左Wk Qk Gk S S S M ++=;())(4.14.19.00.1右Wk Qk Gk S S S M ++=;2、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弯矩设计值的组合。

()(左)Ek Qk Gk S S S M 3.15.02.1++=;()(右)Ek Qk Gk S S S M 3.15.02.1++=; ()(左)Ek Qk Gk S S S M 3.15.00.1++=;()(右)Ek Qk Gk S S S M 3.15.00.1++=。

3、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剪力设计值的组合。

①、基本组合:Qk Gk V V V 4.12.1+=;Qk Gk V V V ⋅⨯+=7.04.135.1;②、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不考虑活载):)(4.12.1左Wk Gk V V V +=;)(4.12.1右Wk Gk V V V +=;③、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不考虑活载):)(4.10.1左Wk Gk V V V +=;)(4.10.1右Wk Gk V V V +=;④、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考虑活载):())(4.14.19.02.1左Wk Qk Gk V V V V ++=;())(4.14.19.02.1右Wk Qk Gk V V V V ++=;⑤、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考虑活载):())(4.14.19.00.1左Wk Qk Gk V V V V ++=;())(4.14.19.00.1右Wk Qk Gk V V V V ++=;4、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弯矩设计值的组合。

()(左)Ek Qk Gk V V V V 3.15.02.1++=;()(右)Ek Qk Gk S V V V 3.15.02.1++=; ()(左)Ek Qk Gk V V V V 3.15.00.1++=;()(右)Ek Qk Gk V V V V 3.15.00.1++=。

内力未做调整前,横向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表,见表7-1~ 7-6。

表7-1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表(6层)弯矩取0.75,对剪力取0.85;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3、重力载=恒载+0.5活载;4、弯矩单位为kN.m ,剪力单位为kN 。

表7-2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表(5层)弯矩取0.75,对剪力取0.85;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3、重力载=恒载+0.5活载;4、弯矩单位为kN.m ,剪力单位为kN 。

弯矩取0.75,对剪力取0.85;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3、重力载=恒载+0.5活载;4、弯矩单位为kN.m ,剪力单位为kN 。

77弯矩取0.75,对剪力取0.85;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3、重力载=恒载+0.5活载;4、弯矩单位为kN.m ,剪力单位为kN 。

弯矩取0.75,对剪力取0.85;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3、重力载=恒载+0.5活载;4、弯矩单位为kN.m ,剪力单位为kN 。

表7-6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表(1层)弯矩取0.75,对剪力取0.85;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3、重力载=恒载+0.5活载;4、弯矩单位为kN.m ,剪力单位为kN 。

攀枝花学院毕业设计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837.1.2 框架柱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1、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弯矩设计值的组合。

①、基本组合:Qk Gk S S M 4.12.1+=;Qk Gk S S M ⋅⨯+=7.04.135.1;②、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不考虑活载):)(4.12.1左Wk Gk S S M +=;)(4.12.1右Wk Gk S S M +=;③、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不考虑活载):)(4.10.1左Wk Gk S S M +=;)(4.10.1右Wk Gk S S M +=;④、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考虑活载):())(4.14.19.02.1左Wk Qk Gk S S S M ++=;())(4.14.19.02.1右Wk Qk Gk S S S M ++=;⑤、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考虑活载):())(4.14.19.00.1左Wk Qk Gk S S S M ++=;())(4.14.19.00.1右Wk Qk Gk S S S M ++=;2、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弯矩设计值的组合。

()(左)Ek Qk Gk S S S M 3.15.02.1++=;()(右)Ek Qk Gk S S S M 3.15.02.1++=; ()(左)Ek Qk Gk S S S M 3.15.00.1++=;()(右)Ek Qk Gk S S S M 3.15.00.1++=。

3、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剪力设计值的组合。

①、基本组合:Qk Gk V V V 4.12.1+=;Qk Gk V V V ⋅⨯+=7.04.135.1;②、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不考虑活载):)(4.12.1左Wk Gk V V V +=;)(4.12.1右Wk Gk V V V +=;③、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不考虑活载):)(4.10.1左Wk Gk V V V +=;)(4.10.1右Wk Gk V V V +=;④、风荷载作用下的不利组合(考虑活载):())(4.14.19.02.1左Wk Qk Gk V V V V ++=;())(4.14.19.02.1右Wk Qk Gk V V V V ++=;⑤、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利组合(考虑活载):())(4.14.19.00.1左Wk Qk Gk V V V V ++=;())(4.14.19.00.1右Wk Qk Gk V V V V ++=;4、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下的梁端弯矩设计值的组合。

()(左)Ek Qk Gk V V V V 3.15.02.1++=;()(右)Ek Qk Gk S V V V 3.15.02.1++=; ()(左)Ek Qk Gk V V V V 3.15.00.1++=;()(右)Ek Qk Gk V V V V 3.15.00.1++=。

根据上述公式,梁支座边缘控制截面的弯矩与剪力可由公式7-2求得。

()2/b q g V V +-=';2/b V M M '-=' (7-3)式中:V ',M '——梁控制截面的剪力和弯矩;V ,M ——内力组合得到的轴线处的剪力和弯矩;g ,q ——作用在梁上的竖向分布恒载与活载。

攀枝花学院毕业设计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表7-6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A柱弯矩和轴力组合RE84攀枝花学院毕业设计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表7-7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B柱弯矩和轴力组合攀枝花学院毕业设计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表7-8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C柱弯矩和轴力组合攀枝花学院毕业设计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表7-9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D柱弯矩和轴力组合RE攀枝花学院毕业设计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表7-10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A柱剪力组合攀枝花学院毕业设计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表7-11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B柱剪力组合攀枝花学院毕业设计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表7-12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C柱剪力组合攀枝花学院毕业设计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表7-13 内力调整前横向框架D柱剪力组合攀枝花学院毕业设计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927.2 内力调整为了保证框架结构具有满足工程的抗震性能,考虑到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结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保证梁端的破坏要先于柱端的破坏,弯曲破坏要先于剪切破坏,构件的破坏要先于节点的破坏,因此,应对内力组合的结果中的最大内力组合设计值进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