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学检查进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液学检查进展

随着基础医学深入研究,高新科技检测技术在检验医学的广泛应用,使国内血液各项检查项目水平明显提高,但相比之下,先进的技术及方法在体液学常规检查中应用

较少,为了提高我国体液学检测水平,现将近年来国内外进展综述如下。

一、尿液沉渣检查及尿液蛋白分析

1.尿沉渣检验方法学进展主要是显微

镜检查的标准化和沉渣中有形成份分析方

法的改进。近年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欧洲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ECCLS),日本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JCCLS)和我国(1995年武夷山会议)先后制

定的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的推荐方法或试

行方案,其中包括尿液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标本的制作(包括特殊的离心管和标

准尿板,离心力的要求,载玻片的标准)操

作规程及报告方式(XXX个细胞/μl )等,这些方法学的改进使实验结果更精确,更准确,

更有实验结果动态分析的可比性。

尿沉渣有形成份分析进展主要有:(1)利用

干化学试带法检查尿中白细胞,红细胞,进行显微镜检查的筛选。(2)利用平面流动池

中连续位点图像摄影系统,摄置尿沉渣粒子的静止图象,对尿沉渣粒子进行自动分类,电脑储存等,形成独立的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或用流式细胞术结合电阻抗原检测尿中细

胞成份,进行定量分析的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如UF-100。(3)在干涉显微镜下观察尿沉渣中细胞管型,清晰度明显提高;相差显微镜中由于视野明暗反差大,故对不典型红细胞及血小板易与识别。用透射电镜对尿沉渣的超薄切片进行观察,可准确的诊断细菌管型,白色念珠菌管型(见于肾脓肿及白色念

珠败血症患者)及血小板管型(见于急性弥

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用偏振光显微镜检

查尿沉渣,易于识别脂肪管型中的成份。(4)采用尿沉渣活体染色及细胞化学染色法等

多种染色法来识别各种管型,如结晶紫-沙

黄染色,可识别管型(尤其是透明管型),并能区别存活及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和检出闪

光细胞。用巴氏染色观察有形成份的细微结构,对尿路肿瘤细胞和肾移植排异反应具有诊断意义。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可鉴别不典型红细胞和白细胞,并可区别中性粒细胞管型及肾上皮细胞管型。用酸性磷酸酶染色,可区分透明管型与颗粒管型。(5)应用单克

隆抗体技术识别各种细胞。临床上可根据出现的不同细胞而诊断一些疑难的肾病如新

月体肾炎,药物引起的急性问质性肾炎,肾小管坏死等。因此尿沉渣检查方法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实验检查方法。

尿蛋白成份分析对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愈

后观察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指标包括:(1)尿微量白蛋白检测:a.肾小球损伤时,尿中白蛋白排出量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肾小球损伤的程度相关;b.可对糖尿病性肾病,重金属及药物中毒等肾病早期发现、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参考依据;控制不良的糖尿病,常发生肾脏损害,尿中白蛋白排出量增加是最早出现的指标之一,还可能通过检测尿白蛋白浓度对糖尿病性肾病分期及愈后作出

判断。(2)尿中免疫球蛋白浓度测定及尿中

游离轻链分析。尿中游离轻链(本周氏蛋白)的检测对诊断轻链病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并对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的预后判断也有一

定帮助。免疫浊度分析定量分析γ或λ轻链的浓度,测定结果可靠,对M蛋白Ig类

型的鉴别,以及尿轻链的检测,对单克隆丙球蛋白病的诊断、分类和预后都有一定参考价值。例如IgG型骨髓瘤常较IgA型或轻链型预后好。IgD型骨髓瘤的预后常较差,其

发病年龄往往较其它类型为轻,且以λ型

占多数。(3)选择性蛋白尿测定肾小球滤膜

正常时只能使分子量<70 000的蛋白质滤过,分子量>70 000的蛋白质不能滤过,称为蛋白尿的选择性。如果尿蛋白排出增多,但分子量仍以低分子蛋白质为主者,即肾小球滤过膜的结构仍保持原有大小的孔径,称为高选择性蛋白尿,表示病情不太严重,而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较好。反之如果高分子量的蛋白质排出增多,表示选择性降低,病情也较严重。通过尿IgG/血清/IgG值除以

尿ALb/血清白蛋白(ALb)的值,即为选择系数,选择性系数<为高选择性蛋白尿,表示

病变轻微;选择性系数在~之间为中度选择性蛋白尿,表示病情一般;选择性系数>为非选择性或低选择蛋白尿,表示病变严重。高度选择性多见于微小病变,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疗效较好;低度选择性多见于膜增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膜性肾病后期,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反应差。(4)尿中补体测定对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颇有意义。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及大多数急性肾炎,尿中往往补体C3阴性;而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活动性等慢性肾病尿中补体C3大多为阳性,因此,测定尿中C3可对此类肾病作鉴别诊断。尿中补体测定可用于估计激素疗效和预后。尿中C3阳性的肾小球疾病患者较阴性患者病情重,含量越高病情越重。如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C3测定为阴性,对激素治疗则敏感。尿C3测定在肾小球疾病的预后上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它与尿内溶菌酶测定的关系相当密切,C3阳性者溶菌酶基本阳性。肾小球疾患溶菌酶增加,表明间质已有损害,是预后不良的表现。临床上所见C3阳性的肾小球

疾患,其病理变化也多较重。(5)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其敏感度显着高于目前常规应用的血肌酐测定,当血肌酐还不能反应异常时,血β2-MG 已显示肾功能的异常。对IGA肾病,尤其是肾小球硬化者,即使肾功能正常,β2-MG也增高,可能由于该类疾病的患者体内免疫反应较强,淋巴细胞被激活,从T和B淋巴细胞中释放的β2-MG增加之故。对于重金属中毒肾损害的流行病调查,尿β2-MG可作为筛选试验。β2-MG水平为小管间质性疾病的灵敏指标,如Bartter综合征,万可尼综合征,Willson′s病,以及原发性肾炎等,尿中β2-MG均升高。(6)尿α1-微球蛋白测定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尿α1-MG 水平升高,与判断肾功能的另外二项指标

β2-MG和肌酐(Cr)呈密切相关。肌酐廓清率(Ccr)在100 ml/分以下时,α1-微球蛋白升高,为80 ml/分以下时,β2-MG开始升高。可见α1-微球蛋白比β2-MG敏感,而且患恶性肿瘤时不升高,因此,与β2-MG相比,α1-MG在早期和鉴别诊断肾功能方面更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