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计算公式大集合精编版
高中最全立体几何公式
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 +b =b +a .(2)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3)数乘分配律:λ(a +b )=λa +λb .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117.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 =λb .P A B 、、三点共线⇔||AP AB ⇔AP t AB =⇔(1)OP t OA tOB =-+.||AB CD ⇔AB 、CD 共线且AB CD 、不共线⇔AB tCD =且AB CD 、不共线. 118.共面向量定理向量p 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b 共面的⇔存在实数对,x y ,使p ax by =+.推论 空间一点P 位于平面MAB 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x y ,使MP xMA yMB =+, 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 ,有序实数对,x y ,使OP OM xMA yMB =++.119.对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的三点A 、B 、C ,满足OP xOA yOB zOC =++(x y z k ++=),则当1k =时,对于空间任一点O ,总有P 、A 、B 、C 四点共面;当1k ≠时,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点共面;若O ∉平面ABC ,则P 、A 、B 、C 四点不共面.C A B 、、、D 四点共面⇔AD 与AB 、AC 共面⇔AD x AB y AC =+⇔(1)OD x y OA xOB yOC =--++(O ∉平面ABC ).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 a +y b +z c .推论 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 ,y ,z ,使OP xOA yOB zOC =++.121.射影公式已知向量AB =a 和轴l ,e 是l 上与l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 点在l 上的射影'A ,作B 点在l 上的射影'B ,则''||cos A B AB =〈a ,e 〉=a ·e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1)a +b =112233(,,)a b a b a b +++;(2)a -b =112233(,,)a b a b a b ---;(3)λa =123(,,)a a a λλλ (λ∈R);(4)a ·b =112233a b a b a b ++;123.设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B OB OA =-= 212121(,,)x x y y z z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设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a b ⇔(0)a b b λ=≠⇔121212x x y y z z λλλ=⎧⎪=⎨⎪=⎩;a b ⊥⇔0a b ⋅=⇔1212120x x y y z z ++=.125.夹角公式设a =123(,,)a a a ,b =123(,,)b b b ,则cos 〈a ,b 〉.推论 2222222112233123123()()()a b a b a b a a a b b b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 126. 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四面体ABCD 中, AC 与BD 所成的角为θ,则2222|()()|cos 2AB CD BC DA AC BDθ+-+=⋅. 127.异面直线所成角cos |cos ,|a b θ= =21||||||a b a b x ⋅=⋅+(其中θ(090θ<≤)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a b 分别表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128.直线AB 与平面所成角sin ||||AB m arc AB m β⋅=(m 为平面α的法向量). 129.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C ∆的两个内角,则 2222212sin sin (sin sin )si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CB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0.若ABC ∆所在平面若β与过若AB 的平面α成的角θ,另两边AC ,BC 与平面α成的角分别是1θ、2θ,''A B 、为ABO ∆的两个内角,则 222'2'212tan tan (sin sin )tan A B θθθ+=+.特别地,当90AOB ∠=时,有22212sin sin sin θθθ+=.131.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 cos ||||m n arc m n θ⋅=或cos ||||m n arc m n π⋅-(m ,n 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 132.三余弦定理设AC 是α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 ⊥AC ,垂足为C ,又设AO 与AB 所成的角为1θ,AB 与AC 所成的角为2θ,AO 与AC 所成的角为θ.则12cos cos cos θθθ=.133. 三射线定理若夹在平面角为ϕ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1θ,2θ,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θ,则有22221212sin sin sin sin 2sin sin cos ϕθθθθθϕ=+- ;1212||180()θθϕθθ-≤≤-+(当且仅当90θ=时等号成立).13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 111(,,)x y z ,B 222(,,)x y z ,则,A B d =||AB AB AB =⋅=135.点Q 到直线l 距离h =(点P 在直线l 上,直线l 的方向向量a =PA ,向量b =PQ ).136.异面直线间的距离||||CD n d n ⋅=(12,l l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n ,C D 、分别是12,l l 上任一点,d 为12,l l 间的距离).137.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经过面α的一条斜线,A α∈). 138.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d θ=.',d EA AF =.d =('E AA F ϕ=--).(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θ,其公垂线段'AA 的长度为h.在直线a 、b 上分别取两点E 、F ,'A E m =,AF n =,EF d =).139.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2222()22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 2222||||cos ,2||||cos ,2||||cos ,a b c a b a b b c b c c a c a =+++⋅+⋅+⋅140. 长度为l 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123l l l 、、,夹角分别为123θθθ、、,则有2222123l l l l =++222123cos cos cos 1θθθ⇔++=222123sin sin sin 2θθθ⇔++=. (立体几何中长方体对角线长的公式是其特例).141. 面积射影定理'cos S S θ=. (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S 、'S ,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θ). 142. 斜棱柱的直截面已知斜棱柱的侧棱长是l ,侧面积和体积分别是S 斜棱柱侧和V 斜棱柱,它的直截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1c 和1S ,则①1S c l =斜棱柱侧.②1V S l =斜棱柱.143.作截面的依据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则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144.棱锥的平行截面的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对应角相等,对应边对应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相应小棱锥与小棱锥的侧面积的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145.欧拉定理(欧拉公式)2V F E +-=(简单多面体的顶点数V 、棱数E 和面数F).(1)E =各面多边形边数和的一半.特别地,若每个面的边数为n 的多边形,则面数F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nF =; (2)若每个顶点引出的棱数为m ,则顶点数V 与棱数E 的关系:12E mV =. 146.球的半径是R ,则其体积343V R π=, 其表面积24S R π=. 147.球的组合体(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12a ,外接球的半径为4a . 148.柱体、锥体的体积 13V Sh =柱体(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 13V Sh =锥体(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
立体几何基本定理与公式
立几基本公式空间直线.1. 空间直线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异面.相交直线—共面有且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2.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3.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下图).(二面角的取值范围[)οο180,0∈θ) (直线与直线所成角(]οο90,0∈θ) (斜线与平面成角()οο90,0∈θ)(直线与平面所成角[]οο90,0∈θ)(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οο∈θ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5.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的长度.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1. 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3.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4.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12方向相同12方向不相同POAa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若PA⊥α,a⊥AO,得a⊥PO(三垂线定理),得不出α⊥PO. 因为a⊥PO,但PO不垂直OA.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推论: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 ⑴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⑵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一、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1. 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2. 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注]:一平面间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4.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一: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平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二:如果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注:如果两个二面角的平面对应平面互相垂直,则两个二面角没有什么关系.5.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则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五、 棱锥、棱柱.1. 棱柱.⑴①直棱柱侧面积:Ch S =(C 为底面周长,h 是高)②斜棱住侧面积:l C S 1=(1C 是斜棱柱直截面周长,l 是斜棱柱的侧棱长) ⑵{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 {直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⑶棱柱具有的性质:①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相等;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矩形........;正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②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 ③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直棱柱定义):棱柱有一条侧棱和底面垂直. ⑷平行六面体:定理一: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 [注]:四棱柱的对角线不一定相交于一点.定理二: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方和. [注]:①一个棱锥可以四各面都为直角三角形.②一个棱柱可以分成等体积的三个三棱锥;所以棱柱棱柱3V S h V ==.正棱锥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的中心.[注]:i. 正四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PαβθM AB Oii. 正四面体是各棱相等,而正三棱锥是底面为正△侧棱与底棱不一定相等iii. 正棱锥定义的推论:若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即侧棱相等);底面为正多边形. 正棱锥的侧面积:'Ch 21S =(底面周长为C ,斜高为'h ) ⑵棱锥具有的性质: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3. 球:⑴球的截面是一个圆面.①球的表面积公式:24R S π=. ②球的体积公式:334R V π=.②圆锥体积:h r V 231π=(r 为半径,h 为高)③锥形体积:Sh V 31=(S 为底面积,h 为高)六. 空间向量.1(1)共线向量:共线向量亦称平行向量,指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 (2)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0(,≠b b a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具有唯一性),使λ=.(3)共面向量:若向量a 使之平行于平面α或a 在α内,则a 与α的关系是平行,记作a ∥α. (4)①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b a ,不共线,则向量与向量b a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对x 、y 使y x +=.②空间任一点...O .和不共线三点......A .、.B .、.C .,则)1(=++++=z y x OC z OB y OA x OP 是PABC 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简证:→+==++--=AC z AB y AP OC z OB y OA z y OP )1(P 、A 、B 、C 四点共面)注: 是证明四点共面的常用方法.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c b a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c z b y a x p ++=.推论: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 , 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使 z y x ++=(这里隐含x +y+z≠1).注:设四面体ABCD 的三条棱,,,,d AD c AC b AB ===其中Q 是△BCD 的重心,则向量)(31c b a AQ ++=用MQ AM AQ +=即证.3. (1)空间向量的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 轴是横轴(对应为横坐标),y 轴是纵轴(对应为纵轴),z 轴是竖轴(对应为竖坐标). ①令a =(a 1,a 2,a 3),),,(321b b b =,则),,(332211b a b a b a b a ±±±=+))(,,(321R a a a a ∈=λλλλλ332211b a b a b a b a ++=⋅a ∥)(,,332211Rb a b a b a b ∈===⇔λλλλ332211b a b a b a ==⇔ 0332211=++⇔⊥b a b a b a b a222321a a a ++==(a a =⇒⋅=) 232221232221332211||||,cos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b a ba b a ++⋅++++=⋅⋅>=<ρρρρρρ②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212212212)()()(z z y y x x d -+-+-=.(2)法向量:若向量a 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α⊥a ,如果α⊥那么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3)用向量的常用方法:①利用法向量求点到面的距离定理:如图,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平面α的一条射线,其中α∈A ,则点B 到平面α②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定理:设21,n n 分别是二面角βα--l 中平面βα,的法向量,DCBAB则21,n n 所成的角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大小(21,n n 方向相同,则为补角,21,n n 反方,则为其夹角).③证直线和平面平行定理:已知直线≠⊄a 平面α,α∈⋅∈⋅D C a B A ,,且CDE 三点不共线,则a ∥α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有序实数对μλ⋅使CE CD AB μλ+=.(常设CE CD AB μλ+=求解μλ,若μλ,存在即证毕,若μλ,不存在,则直线AB 与平面相交).。
立体几何基底法公式
立体几何基底法公式立体几何基本法则是研究物体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数学分支。
它主要涉及到空间中的点、线、面和体的几何关系。
立体几何基本法则包括体积、表面积、平行和垂直关系、相似性、剖分和投影等方面。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立体几何的基本公式。
一、体积和表面积:1.立方体体积公式:体积=边长³2.矩形体积公式:体积=长×宽×高3.圆柱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4.圆锥体积公式:体积=1/3×底面积×高5.球体体积公式:体积=4/3×π×半径³6.立方体表面积公式:表面积=6×边长²7.矩形表面积公式:表面积=2×(长×宽+长×高+宽×高)8.圆柱表面积公式:表面积=2π×半径²+2π×半径×高9.圆锥表面积公式:表面积=π×半径×斜高+π×半径²10.球体表面积公式:表面积=4π×半径²二、平行和垂直关系: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面积=底边长度×垂直高度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公式:对角线长²=底边长²+高度²3.空间直角坐标系上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即m₁×m₂=-1三、相似性:1.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公式:周长的比=对应边的比四、剖分和投影:1.空间立体形体剖分的截面积公式:截面积=底面积×高的比例2.正交投影的投影公式:投影长度=图形在投影方向上的长度×投影线的夹角余弦这些公式是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公式,可以用于计算和解决与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相关的问题。
提前熟悉和理解这些公式,有利于我们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更加高效和准确。
常见几何体面积体积公式
常见几何体面积体积公式咱们从小学到高中,数学里那常见的几何体面积体积公式可真是重要得很呐!就拿我曾经遇到的一件小事儿来说吧。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他家孩子正为数学作业发愁呢,作业里就有不少关于几何体面积体积计算的题目。
那孩子一脸苦相,抓耳挠腮的,我就凑过去瞧了瞧。
嘿,这不就是咱们熟悉的那些几何体嘛!先来说说正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那就是 6a²,其中 a 是正方体的棱长;体积公式则是 a³。
想象一下,一个边长为 5 厘米的正方体盒子,它的表面积就是 6×5×5 = 150 平方厘米,能装的东西的体积就是5×5×5 = 125 立方厘米。
这就好像是在做一个精致的小盒子,你得清楚它的外表能占多大地方,里面又能装多少宝贝。
再说说长方体。
长方体表面积是 2(ab + ah + bh),体积是 abh 。
假设一个长方体,长 8 厘米,宽 6 厘米,高 4 厘米。
那它的表面积就是2×(8×6 + 8×4 + 6×4) = 208 平方厘米,体积就是 8×6×4 = 192 立方厘米。
这就好比是在给一个大柜子量尺寸,算能占多少空间。
圆柱也常见得很。
圆柱的表面积由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组成,公式是2πr² + 2πrh ,体积是πr²h 。
比如说有个底面半径是 3 厘米,高是 10厘米的圆柱,表面积算下来大约是 244.92 平方厘米,体积大约是 282.6 立方厘米。
这就像在算一个大水桶能装多少水,外面的铁皮又得用多少。
圆锥呢,表面积的计算相对复杂点,咱重点说体积,公式是1/3πr²h 。
想象一下,一个圆锥形的冰淇淋甜筒,底面半径 2 厘米,高6 厘米,体积大约就是 25.12 立方厘米。
球就更有趣啦,表面积是4πr²,体积是4/3πr³ 。
就好像是个足球,知道半径就能算出它的大小和外表面积。
立体几何公式大全
一、空间向量的基础公式: 数目积r r a br r r ra / /b ( b 0 )r模 ar r r r夹角( a 0 , b 0 )二、求角和距离公式: 求异面直线 a 与 b所成角:cos求直线 a 与平面所成角:sin向量式 坐标式r r r r a b a b cos= x 1x 2 y 1 y 2 z 1 z 2r r= x xy yz z =0a b 0 21 1 21 2r r 0, 方向同样 ; =( x 1 , y 1, z 1 ) = ( x 2 , y 2 , z 2 )ab (0,方向相反 ) 即: x 1 x 2 , y 1y 2 , z 1z 2r r 2 = x 12y 1 2 z 12aar rx 1 x 2 y 1 y 2 z 1z 2cosa b=rrx 12 y 12 z 12 x 2 2 y 2 2 z 22a br rKP115/例 1a bx 1x 2 y 1 y 2 z 1 z 2JP60/ 例 3rrx 12 y 12 z 12 x 22 y 22z 2 2a br r r KP125/例 1a nr r ( n 表示平面 的法向量) a nluruurJP69/ 例 3(2) 二 面 角设 1 为平面 的法向量 n 1 与平面的法向量 n 2 KP127/例 2( 2)ur uur的大小:的夹角:则 cos 1n 1 n 2:求二面角 步骤:ur uurn 1 n 2一、瞄:瞄一下看二面角是锐角仍是钝角;二、ur求:先求平面的法向量 n 1 与平面的法向uurur uur ur uurn 1 n 2量 n 2 ,尔后用 cos求出 n 1 与 n 21uruurn 1 n 2的夹角1 ;三、定:同锐相等:若是锐角,1 也是锐角, 则 1 ;同钝相等: 若是锐角, 1 也是锐角,则1 ;锐钝互补:若是锐角,1 也是锐角,则180.1点 P到平面的距离 d:uuur rJP71/ 例 2 AP n注:dr1、直线l//平面,求直线 l n与平面的距离 d: 只需在l注:点 A 为平面上的随意上取一点 P 仍旧用此公式;r一点, n 为平面的法向量2、平面// 平面,求平面与平面的距离d: 只需在平面上取一点P 仍旧用此公式;三、求法向量步骤:( 1)想法向量r rn( x, y, z) ,利用法向量 n 与平面上的两订交直线方向向量垂直数目积为 0 成立两个方程;r ( 2)求出 x 等于多少 z, y等于多少 z; 并令 z=1 从而求出 x,y, 从而获得法向量n ;或许求出 x 等于多少y, z 等于多少 y; 并令 y=1 从而求出 x,z, 从而获得法向量rn;或许求出 y 等于多少x, z等于多少x; 并令 x=1 从而求出y,z, 从而获得法向量rn ;r( 3)把所求的法向量n 代入方程组查验!r四、法向量 n 的在证明题顶用途:(1)线面平行: l平面r rl / /平面:拜见JP65/例2且l n(证明线面平行问题只需转成去求线的向量与法向量数目积为0 即可)ur uur(2)面面平行: n1/ / n2平面/ /平面:拜见JP65/例2(证明面面平行问题只需转成去证两个法向量存在一个倍数关系问题即可)(3)r r r线面垂直: l / /n l 平面:(证明线面垂直问题只需转成求证线的向量与法向量存在一个倍数关系即可)ur uur(4)面面垂直: n n平面平面:拜见 JP65/ 例 312(证明面面垂直问题只需转成去求两法向量数目积为0 即可)(整理不易,望同学们好好珍惜利用!)。
常用几何体体积公式
常用几何体体积公式一、正方体体积公式。
1. 公式。
-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其体积V = a^3。
2. 推导。
-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长、宽、高都相等,长方体体积V =长×宽×高,对于正方体来说,长、宽、高都是a,所以V=a× a× a=a^3。
3. 示例。
- 若正方体棱长a = 3cm,则其体积V=3^3=27cm^3。
二、长方体体积公式。
1. 公式。
- 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体积V = abc。
2. 推导。
- 可以把长方体看作是由许多个单位小正方体堆积而成的。
长a表示沿x轴方向小正方体的个数,宽b表示沿y轴方向小正方体的个数,高c表示沿z轴方向小正方体的个数,那么总的小正方体个数(即体积)就是abc。
3. 示例。
- 长方体长a = 4cm,宽b = 3cm,高c = 2cm,则体积V = 4×3×2 = 24cm^3。
三、圆柱体积公式。
1. 公式。
- 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体积V=π r^2h。
2. 推导。
- 把圆柱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π r^2,高等于圆柱的高h,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V = 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V=π r^2h。
3. 示例。
- 圆柱底面半径r = 2cm,高h = 5cm,则体积V=π×2^2×5 = 20π cm^3≈62.8cm^3(π取3.14)。
四、圆锥体积公式。
1. 公式。
- 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体积V=(1)/(3)π r^2h。
2. 推导。
- 通过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因为圆柱体积V=π r^2h,所以圆锥体积V=(1)/(3)π r^2h。
3. 示例。
- 圆锥底面半径r = 3cm,高h = 4cm,则体积V=(1)/(3)π×3^2×4 = 12π cm^3≈37.68cm^3(π取3.14)。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线面角公式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线面角公式
高中数学中,有一些常见的立体几何线面角公式如下:
1.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公式:若两个平面的法线向量分别为n1
和n2,则两个平面的夹角θ满足cosθ = |n1·n2|,其中·表示向
量的点积。
2.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公式: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m,平面的
法线向量为n,则直线与平面的夹角θ满足cosθ = |m·n| / |m|,
其中·表示向量的点积,|·|表示向量的模长。
3. 直线与直线的夹角公式:若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m1
和m2,则两条直线的夹角θ满足cosθ = |m1·m2| / (|m1|·|m2|),其中·表示向量的点积,|·|表示向量的模长。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不同线面之间的夹角。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只适用于非退化情况,即线面或线线之间不能有重合或平行的情况。
立体几何公式定理大全
立体几何公式定理大全、公理定理(一)平面基本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二)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1)共面:平行、相交(2)异面: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引两条直线分别平行于两条异面直线,它们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就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范围为0 , 90两异面直线间距离: 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平行或异面三)平行关系1.线面平行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2.面面平行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性质定理引理: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四)垂直关系1线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a的垂面。
平面几何梯形计算公式大集合
平面几何梯形计算公式大集合
1. 梯形的定义:
梯形是一种四边形,它有两边是平行的,并且其他两边不平行。
2. 梯形的性质:
- 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 梯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等。
- 梯形的两个底角互补,即它们的和为180度。
3. 梯形的周长:
梯形的周长可以通过将各边长相加得到。
周长 = 上底 + 下底 + 左斜边 + 右斜边
4.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面积 = (上底 + 下底) ×高 / 2
5. 梯形的高:
梯形的高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高 = (左斜边 - 右斜边) / (上底 - 下底)
6. 梯形的两个底角:
两个底角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底角 = 180度 - 顶角
7. 梯形顶角的计算:
梯形的顶角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顶角 = 180度 - 底角
8. 梯形的左斜边和右斜边:
左斜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左斜边 = 根号下(高的平方 + 左右底边差的平方)
右斜边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右斜边 = 根号下(高的平方 + 左右底边差的平方)
9. 梯形的底边长度:
底边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上底 = (2 ×面积 - 下底 ×高) / (下底 + 高)
下底 = (2 ×面积 - 上底 ×高) / (上底 + 高)
10. 判断两个梯形是否全等:
两个梯形全等的条件为:
- 上底和下底分别相等
- 梯形的高分别相等
- 左斜边和右斜边分别相等
这些公式和性质可用于解决各种梯形计算问题。
希望对您有帮助!。
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立体几何公式定理
平面向量 坐标运算:(1)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 (2)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 . (4)设a =(,),x y R λ∈,则λa =(,)x y λλ. (5)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向量内积: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a ·b =|a ||b |cos θ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121222221122cos ||||x x y y a b a b x y x y θ+⋅==⋅+⋅+ (a =11(,)x y ,b =22(,)x y ).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B d 222121()()x x y y =-+- (A 11(,)x y ,B 22(,)x y ).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 ,则:a ||b 12210x y x y ⇔-=.(交叉相乘差为零) a ⊥b (a ≠0 )⇔ a ·b =012120x x y y ⇔+=.(对应相乘和为零)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 P 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P PP λ= ,则 121211x x x y y y λλλλ+⎧=⎪⎪+⎨+⎪=⎪+⎩⇔121OP OP OP λλ+=+ 直线和圆斜率公式 :2121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 直线方程:(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 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 (111(,)P x y 、222(,)P x y (1212,x x y y ≠≠))(4)截距式 1x y a b+=(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直线0Ax By C ++=的法向量:(,)l A B '= ,方向向量:(,)l B A =-夹角公式:(1)2121tan ||1k k k k α-=+. (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与l 2的夹角是2π.1l 到2l 的角:(1)2121tan 1k k k k α-=+.(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121k k ≠-) (2)12211212tan A B A B A A B B α-=+.(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12120A A B B +≠).直线12l l ⊥时,直线l 1到l 2的角是2π. 点到直线的距离 :0022||Ax By C d A B++=+(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3)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a r y b r θθ=+⎧⎨=+⎩.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2200()()d a x b y =-+-, 则d r >⇔点P 在圆外; d r =⇔点P 在圆上; d r <⇔点P 在圆内.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22BA C Bb Aa d +++=): 0<∆⇔⇔>相离r d ; 0=∆⇔⇔=相切r d ;0>∆⇔⇔<相交r d . 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 1,O 2,半径分别为r 1,r 2,d O O =21,则:条公切线外离421⇔⇔+>r r d ;条公切线外切321⇔⇔+=r r d ;条公切线相交22121⇔⇔+<<-r r d r r ;条公切线内切121⇔⇔-=r r d ;无公切线内含⇔⇔-<<210r r d .立体几何空间中的平行问题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最新常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体积面积公式汇集
1 23《三角形》 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平行四边形》21 22 长 宽先在长(正)方形中画出对角线,此时长(正)方形就变成两个三角形;长(正)方形中的长就变成三角形的底,高就变成三角形的高。
原本长方形的面积算法是:长×宽;但是三角形面积只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我们必须再除以2。
因此三角形面积公式就是:底×高÷2 三角形面积公式就是:底×高÷2 底232425262728 我们利用三角形面积来计算平行四边形: 29相同地,先在平行四边形画出一条对角线;此时,原本的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两个三角形。
30我们知道三角形面积公式:底×高÷2;但是平行四边形是两个三角形,所以必须再乘以2;31因此公式变成:底×高÷2×2,我们简化成:底×高。
323334 《梯形》 353637383940 41我们还是要利用前面学过的公式来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42再画出一个一模一样的梯形,但请颠倒过来,并将两个连起来;此时,是不是变成一个平43行四边形啊!44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就是:底×高下底 (上底+下底)×高÷24546474849上底下底50515253这时候平行四边形底的长度是原来梯形(上底+下底),高不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54高=(上底+下底)×高,但是梯形面积只是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还要再除以2;55因此,梯形面积公式就是:(上底+下底)×高÷25657PS:在平行四边形或梯形中,高的位置只要是在两平行对边间就可以,也就是平行四58边形或梯形是无限多条高!另外,高不一定要在图形里面喔!只要将底延伸,并与任一59个顶点连结成垂直线,就是高啦!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
立体几何知识 公式整理表格归纳(详细)
l1 β
l1 ⊥α
⑴ 2, , 线‖面 ⑴ 3, , 面‖面
a‖α a‖b 线‖线 线‖面
a α b α
a α
a‖β
a α b α a∩b = A
a‖α b‖β
面‖面 线‖面 ⑵
a⊥ α
α‖β
a⊥ β
α‖β
线‖面 面‖面
同垂直于一直线 面‖面
二,有关垂直的证明
⑴ 1, , 线⊥线
a⊥ α b α
⑵ 三垂线定理
⊥射影 ⊥斜线 平面内直线
a⊥b
(线⊥面 线⊥线) ⑴ ⑵
2, , 线⊥面
3, , 面⊥面
a α b α a‖b α‖β a ∩ b = A l⊥ α b⊥ α l⊥ β l⊥a a⊥ α l⊥ α l⊥b (线⊥线 线⊥面) a⊥ α α⊥β aβ (线⊥面 面⊥面)
逆定理 ⊥斜线 ⊥射影 (线⊥线 线⊥线) ⑶ ⑷
α⊥β a α
α∩β =l
a⊥l
a⊥ β
三,有关角的计算
⑴定义: (默写) ⑵范围: 0° , 90° ] (
1, , 异面直线 所成角
⑶求法:作平行线,将异面 → 相交; ⑷(C92)棱长为 1 的正方体,M,N 分别为中点,求 AM,CN 成角的余弦; ⑸(C95)直三棱柱中, ∠BCA = 90° ,D1,F1 分别为中点,BC=CA=CC1,求 BD1 与 AF1 所成角的余: [0° , 90°] ⑶求法:作垂线,找射影; ⑷(C95)圆柱的轴截面为正方形,E 为底面圆周上一点,AF⊥DE 于 F; (Ⅰ)证 AF⊥DB (Ⅱ)如圆柱与三棱锥 D—ABE 体积比为 3π ,求直线 DE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 ⑸(C98)斜三棱柱侧面 A1ACC1⊥底面 ABC, ∠ABC = 90° ,BC=2,AC= 2 3 , AA1⊥A1C,AA1=A1C (Ⅰ)求 AA1 与底 ABC 所成角大小; (Ⅱ)求侧面 A1ABB1 与底 ABC 成二面角大小.
空间几何体公式总结
空间几何体公式总结一、立方体立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空间几何体,它具有六个相等的正方形面,每个面都是直角相连。
立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体积公式:V = a^3,其中a代表立方体的边长。
- 表面积公式:S = 6a^2,其中a代表立方体的边长。
二、长方体长方体也是常见的空间几何体,它具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等的长方形。
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体积公式:V = lwh,其中l、w、h分别代表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 表面积公式:S = 2lw + 2lh + 2wh,其中l、w、h分别代表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三、圆柱体圆柱体是一个上下底面相等且平行的圆和一个连接两个底面的侧面组成的几何体。
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体积公式:V = πr^2h,其中r代表底面圆的半径,h代表圆柱体的高度。
- 表面积公式:S = 2πrh + 2πr^2,其中r代表底面圆的半径,h代表圆柱体的高度。
四、球体球体是由所有离一个固定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固定值的点组成的集合。
球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体积公式:V = (4/3)πr^3,其中r代表球体的半径。
- 表面积公式:S = 4πr^2,其中r代表球体的半径。
五、锥体锥体是一个底面为任意多边形,侧面为连接底面顶点与一个固定点的线段的几何体。
锥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体积公式:V = (1/3)Bh,其中B代表底面的面积,h代表锥体的高度。
- 表面积公式:S = B + (1/2)Pl,其中B代表底面的面积,P代表底面的周长,l代表侧面的斜高。
六、棱锥棱锥是一个底面为任意多边形,侧面为连接底面顶点与一个固定点的线段的几何体。
棱锥的体积和表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体积公式:V = (1/3)Bh,其中B代表底面的面积,h代表棱锥的高度。
- 表面积公式:S = B + Ps,其中B代表底面的面积,P代表底面的周长,s代表棱锥的斜高。
立体几何公式定理表
《立体几何》主要公式与定理:
主要公式:(*引申公式)
=
S 直棱柱侧面积
=
S 正棱锥侧 =
=S 正棱台侧 = S =扇形面积 = S =圆柱侧 S =圆锥侧 *S =圆台侧 (找出三者联系)
V =立方体 *=L 立方体对角线长
*=R 立方体外接球 *=R 立方体棱切球 *=R 立方体内切球 (找出三者比例关系)
V =长方体 *=L 长方体对角线长 *=R 长方体外接球
*从长方体对角线的一个端点沿表面到另一个端点的最短距离=
V =柱体 V =锥体 V =台体 (找出三者联系) V =圆柱 V =圆锥 V =圆台 (找出三者联系) S =球 =V 球 (二者有何关系?)
*=h 正四面体 *=S 正四面体 *=V 正四面体 *=R 正四面体内切球 *=R 正四面体外接球 (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 主要定理(立体几何藏宝图):
17、等角定理 18、平行平面截线段成比例定理
19-24、平面的3个基本性质及3个推论(课本35-37页)。
专题七 立体几何——高考数学公式定律速记清单
专题七 立体几何——高考数学公式定律速记清单(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棱柱体积:V Sh 棱柱=.(S 为底面积,h 为高) 表面积:2S S S 侧面棱柱底面=+ 2.棱锥体积:V Sh 棱锥=. (S 为底面积,h 为高) 表面积:S S S 侧面棱锥底面=+ 3.棱台体积:1S')3(V h S 棱台= (S 、S'为底面积,h 为高)表面积:S S S S 侧面棱台上底下底=++ 4.圆柱体积:2V r h π圆柱= (r 为底面半径,h 为高)表面积:222S rl r ππ圆柱=+.(r 为底面半径,l 为母线长) 5.圆锥体积:213V r h π圆锥= (r 为底面半径,h 为高)表面积:2S rl r ππ圆锥=+.(r 为底面半径,l 为母线长)6.圆台体积:22()13V h r rr r π''圆台=++ (r 、r ′为底面半径,h 为高)表面积:22()S r r l r r πππ''圆台=+++ 7.球体积:343V R π球= (R 为球的半径)表面积:24S R π球=8.多面体与球切、接问题的求解方法(1)涉及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多面体的特殊点(一般为接、切点)或线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2)若球面上四点P、A、B、C构成的三条线段P A、PB、PC两两垂直,且P A=a,PB=b,PC=c,一般把有关元素“补形”成为一个球内接长方体,根据4R2=a2+b2+c2求解.(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三)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关系 1.利用向量方法证明平行与垂直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111222()()=,,,=,,a a b c b a b c .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333444()()μ=,,,=,,a b c v a b c . (1)线线平行l m 121212⇔⇔⇔b a b c ==,=,=a b a k a k b k c k .(2)线线垂直l m ⊥121212·00⇔⊥⇔⇔=++=a b a b a a b b c c (3)线面平行l α131313·00μμ⇔⊥⇔⇔=++=.a a a a b b c c (4)线面垂直l α⊥13133μ⇔⇔⇔μa b c ==,=,=a a k a k b k c k . (5)面面平行αβ343434μμ⇔⇔⇔v a b c ==,=,=.v k a k b k c k (6)面面垂直αβ⊥343434·00μμ⇔⊥⇔⇔=++=v v a a b b c c . 2.向量法求空间角(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设,a b 分别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满足cos θ||||||⋅=a b a b . (2) 线面角设l 是斜线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则斜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满足sin θ=||||||⋅c n c n . (3)二面角①如图(ⅰ),AB ,CD 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AB CD θ=〈,〉.②如图(ⅰ)(ⅰ),12,n n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12θ=〈,〉cos cos n n 或12-〈,〉cos n n .(4)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向量求法如图,设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3.模、夹角和距离公式(1) 设123123()()=,,,=,,a a a a b b b b ,则222123·==a a a a a a ,222123·==b b b b b b ,||||⋅=〈,〉=a b c a a b b os112233222223123122++a b a b a ba a ab b b .(2) 距离公式设111222()()A x y z B x y z ,,,,,,则222121212()()()AB x x y y z z =-+-+- 4.利用空间向量求线线角、线面角的思路(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可以通过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ϕ求得,即cos cos θϕ=.(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主要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ϕ求得,即sin cos θϕ=.5.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思路二面角的大小可以利用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与棱垂直的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或通过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得,它等于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6.利用空间向量求点到平面距离的方法如图,设A 为平面α内的一点,B 为平面α外的一点,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B 到平面α的距离⋅=AB n d n.。
立体几何体积计算公式
立体几何体积计算公式在立体几何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体积。
通过使用合适的公式,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各种几何体的体积。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立体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一、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是最简单的立体几何体之一,它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 = 长 ×宽 ×高其中,长、宽和高分别代表长方体的三条边的长度。
通过将这三个值相乘,我们可以得到长方体的体积。
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正方体是一种具有相等边长的立方体。
它的体积计算公式与长方体类似,可以表示为:体积 = 边长³三、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是具有圆形底面的立体几何体。
它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体积= π × 半径² ×高其中,半径代表底面圆的半径,高代表圆柱体的高度。
π是一个数学常数,近似为3.14159。
通过将这些值代入公式中,我们可以计算出圆柱体的体积。
四、球体体积计算公式球体是一个完全由曲面构成的立体几何体。
它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 (4/3) × π × 半径³同样,半径代表球体的半径,π是一个近似为 3.14159的数学常数。
通过将这些值代入公式中,我们可以计算出球体的体积。
五、锥体体积计算公式锥体是一个具有圆锥形底面的立体几何体。
它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体积= (1/3) × π × 底面半径² ×高其中,底面半径代表底面圆的半径,高代表锥体的高度。
通过将这些值代入公式中,我们可以计算出锥体的体积。
以上是一些常见立体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通过使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轻松计算出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体积。
在实际问题中,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公式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几何立体图形公式大全
几何立体图形公式大全
1、正方体 a-边长 S=6a2 ; V=a3
2、长方体a-长;b-宽 ;c-高; S=2(ab+ac+bc) ; V=abc
3、圆柱 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侧面积S表—表面积
C=2πr
S底=πr2
S侧=Ch
S表=Ch+2S底
V=S底h =πr2h
4、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
V=πh(R2-r2)
5、直圆锥r-底半径;h-高V=πr2h/3
6、圆台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
V=πh(R2+Rr+r2)/3
7、棱柱S-底面积;h-高;V=Sh
8、棱锥 S-底面积h-高 ;V=Sh/3
9、棱台S1和S2-上、下底面积h-高 ;V=h[S1+S2+(S1S1)1/2]/3
10、拟柱体S1-上底面积 ;S2-下底面积 ;S0-中截面积 ;h-高
V=h(S1+S2+4S0)/6
11、球 r-半径 ;d-直径V=4/3πr3=πd2/6
12、球缺 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
V=πh(3a2+h2)/6
=πh2(3r-h)/3
a2=h(2r-h)
13、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
V=πh[3(r12+r22)+h2]/6
14、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
15、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
V=πh(2D2+d2)/12
(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
(母线是抛物线形)。
高中立体几何常用公式及结论
一、线线平行的判断:①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直线和交线平行图②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交线平行图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直线平行图二、线线垂直的判断:①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②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线线垂直图③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补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也必垂直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三、线面平行的判断:①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②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四、面面平行的判断:①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两相交直线,这两个平面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五、线面垂直的判断:①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垂直,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②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③一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④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个平面。
六、面面垂直的判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七、空间角的求法:(所有角的问题最后都要转化为解三角形的问题,尤其是直角三角形)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通过直线的平移,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平面内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0° < α ≤ 90°;注意:若异面直线中一条直线是三角形的一边,则平移时可找三角形的中位线。
有的还可以通过补形,如:将三棱柱补成四棱柱;将正方体再加上三个同样的正方体,补成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②线面所成的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方开挖体积:V=(长+2垫层超出基础长度+2工作面宽+放坡系数×高度)×(宽+2垫层超出基础长度+2工作面宽+放坡系数×高度)×高度+1/3×放坡系数²×高度³
几何图形及计算公式大全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a—边长C=4a S=a2
长方形a和b-边长C=2(a+b)
S=ab
三角形
a,b,c-三
边长
h-a边上的
高
s-周长的
一半
A,B,C-内
角
其中s=
(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
d,D-对角
线长
α-对角线
夹角
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
a,b-边长
h-a边的高
α-两边夹
角
S=ah
=absinα
菱形
a-边长
α-夹角
D-长对角
线长
d-短对角
线长
S=Dd/2
=a2sinα
梯形
a和b-上、
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
长
S=(a+b)h/2
=mh
圆r-半径
d-直径
C=πd=2πr
S=πr2
=πd2/4
扇形径
a—圆心角
度数
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
l-弧长
b-弦长
h-矢高
r-半径
α-圆心角
的度数
S=r2/2·(πα/180-sinα)
=r2arccos[(r-h)/r] - (r-h)(2rh-h2)1/2
=παr2/360 - b/2·[r2-(b/2)2]1/2
=r(l-b)/2 + bh/2
≈2bh/3
圆环
R-外圆半
径
r-内圆半
径
D-外圆直
径
d-内圆直
径
S=π(R2-r2)
=π(D2-d2)/4
椭圆D-长轴
d-短轴
S=πDd/4
立方图形
名称符号面积S和体积V
正方体a-边长S=6a2 V=a3
长方体a-长
b-宽
c-高
S=2(ab+ac+bc)
V=abc
棱柱S-底面积
h-高
V=Sh
棱锥S-底面积
h-高
V=Sh/3
棱台上、下底面积
h-高
V=h[S1+S2+(S1S1)1/2]/3
拟柱体
S1-上底面
积
S2-下底面
积
S0-中截面
积
h-高
V=h(S1+S2+4S0)/6
圆柱
r-底半径
h-高
C—底面周
长
S底—底面
积
S侧—侧面
积
S表—表面
积
C=2πr
S底=πr2
S侧=Ch
S表=Ch+2S底
V=S底h
=πr2h
空心圆柱
R-外圆半
径
r-内圆半
径
h-高
V=πh(R2-r2)
直圆锥r-底半径
h-高
V=πr2h/3
圆台
r-上底半
径
R-下底半
径
h-高
V=πh(R2+Rr+r2)/3
球r-半径V=4/3πr3=πd2/6
球缺
h-球缺高
r-球半径
a-球缺底
半径
V=πh(3a2+h2)/6
=πh2(3r-h)/3
a2=h(2r-h)
球台
r1和r2-球
台上、下底半径
h-高
V=πh[3(r12+r22)+h2]/6
圆环体
R-环体半
径
D-环体直
径
r-环体截
面半径
d-环体截
面直径
V=2π2Rr2
=π2Dd2/4
桶状体
D-桶腹直
径
d-桶底直
径
h-桶高
V=πh(2D2+d2)/12
(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
(母线是抛物线形)。